安黎:陳忠實的大


陳忠實的“大”


文/安 黎


第一次見陳忠實先生時,他在臺上,我在臺下。其時,我還在上大學。學校邀請了省內一批作家、評論家來講課,陳忠實就是其中的一位。那時,陳先生的短篇小說《信任》,剛剛獲得了全國短篇小說獎。聚光燈下的他,腳穿布鞋,身著布衣制服,頭髮偏分,操持著一口濃重的關中話,其裝扮與舉止,很像一位土色土質的鄉鎮幹部。講起課來,他侃侃而談,詼諧幽默,惹得大家不時捧腹大笑。在長達三個小時的講課裡,我印象最深的有兩個情節:一是他引用契科夫的話,“大狗叫,小狗也叫”,為自己尋找寫作的依據與理由;二是他講起自己對柳青的熱愛,對杜鵬程的崇敬。他說年輕時在生產隊勞動,某一天拉著糞車去城裡運糞,路過東大街,看見一輛押著犯人的車正在遊街示眾。抬頭觀看,不禁驚悚:被人押在車上,戴著白牌子,垂首彎腰的遊街者,不是別人,而是自己的偶像杜鵬程!看到一個文弱的作家遭遇非人的折磨,鑽心之痛,無以言表,難以釋懷。

後來因為工作關係,我與陳忠實先生相識了。但哪年哪月認識,在哪個場合認識,我回憶了再回憶,卻遺忘得一乾二淨,彷彿我們天生就認識似的。記得那次參加省作協代表大會,我不願去,賴在辦公室的床上,斜倚在被褥上,死活不肯下床。單位的好幾個領導都圍著我規勸,卻無濟於事。一位領導把我扔在遠處的鞋,彎腰拎起來,放到床前。而賈平凹先生呢,則拽著我的胳膊,逼迫我下床。賈先生一邊催促我“快穿鞋,快穿鞋,穿上一起去”,一邊詢問我不肯參會的原因。我說我與誰都不認識,去了會尷尬。賈先生說:“人和人原來都不認識,不走動怎能認識?你來西安才一年時間,你不認識人家,人家不認識你,很正常。但不出五年,你不想和那些人認識,都由不了你自己。”二十年後回想起賈先生的話,覺得他那麼的言之有理。我落腳西安三年之後,陝西文學界有名有姓的人物,我和他們基本上都已相識。不相識者當然也有,但已屈指可數。

安黎:陳忠實的大


與陳忠實先生有記憶的交往大概是九五年前後。某一天,受團市委之邀,陳先生與我共同參加了一個活動。中午就餐,我們同坐一桌。圍桌而坐的,除了四五位作家,其餘的,全是各個媒體的記者。席間,陳先生的幾句話,令我頗為窘迫與汗顏。陳先生說:“西安市寫作的人很多,但寫得好的沒幾個。後起的作家裡,真正有實力的就安黎一個,其他的都不怎麼樣。安黎的散文隨筆,寫得非常漂亮……”我連連擺手,示意他趕快停歇,不敢再說下去了。我之所以膽寒心怯,是因為在場的幾位,全是西安市有名有姓的後起作家,其中,還不乏我的同事。陳先生的話,很容易引起誤解,甚至引起同事之間的矛盾。陳先生話語未落,我已感到了氣氛的凝滯。但陳先生不管那些,他並未覺察到自己言語上有些許的不妥。

接下來,我故鄉的文化館擬舉辦一個文學講座,邀請陳先生與我一同前往授課。我向陳先生口頭轉告了邀請之意,陳先生無比爽快地答應了。我們被車接去,下榻於故鄉的一家酒店,兩個人同住一室。令我現在想起來頗感羞愧的是,在我的家鄉,我並沒有傾力照顧陳先生。記憶裡,只陪他遊玩了照金,然後就忙碌自己的私事去了。陪兒子,會朋友,為親戚的工作找熟人,如此等等,不亦樂乎。晚上我也沒有去酒店睡覺,而是和一幫子朋友在我家裡——那時,我在縣城裡還有房子——熱火朝天地閒扯。第二天早上,我去講課,陳先生在酒店休息;下午他去講課,我也沒有前去旁聽。講課一完畢,車隨即就將他送回了西安,而我因還有別的事,則留守於故鄉。我粗枝大葉,竟然忘了前去與他辭別。

安黎:陳忠實的大


我的第一部長篇小說《痙攣》出版後,銷量大約在二十萬冊左右,一時間,天南地北的書店和書攤,都能看見它那俗不可耐的面容——它的外在包裝,曾令我無比惱火,但卻無可奈何——花城出版社小說室主任劉先生在廣州買了一本,拿回去一讀,頓覺眼前一亮。劉先生後來告訴我,他最為吃驚的是:陝西竟然有這樣的作家!陝西作家比較保守傳統,循規蹈矩,普遍腳上沾泥,褲上帶土,很是農民化。這樣的特點,已在劉先生的意識裡固化定格。突然看見一本採用荒誕派手法寫的書,出自於陝西作家之手,劉先生的驚異可想而知。劉先生對我的寫法頗為鍾情,他不但通讀了《痙攣》,而且把它推薦給小說室的其他編輯閱讀。在閱讀中,在談論中,他們逐漸達成了共識,即決定向我約稿。但劉先生對我一無所知,不願貿然行動,於是在與我聯絡之前,他先採用迂迴曲折的戰略,向賈平凹先生和陳忠實先生打去了電話,詢問我的情況。據劉先生後來告訴我,賈先生對我評價很高,說在西安年輕一代的寫作者中間,我算得上出類拔萃的一位。陳忠實先生呢,說他讀我的小說不很多,但卻對我的隨筆讚賞有加,說我的隨筆有思想,且才華橫溢云云。賈先生與陳先生的話,給劉先生吃了一顆定心丸,堅定了他向我約稿的信心與決心。接著,劉先生直接給我打來了電話,談了約稿之事。當我允諾後,花城出版社一行四人,在社長、著名作家肖建國的帶領下,飛抵西安,下榻於東門外的一家酒店。他們稍事休整,就立刻致電於我,要與我面談稿件事宜。我去那家酒店,兩個小時後,就與他們簽訂了寫作與出版合同。這部小說,就是我的第二部長篇小說《小人物》。《小人物》按時交了稿,稿子抵達花城出版社後,很快得以發排。從編輯,編輯室主任,到主編,對稿子的質量沒有任何異議。但天有不測風雲,在三校完成之後,出版活動卻突然中止,稿子不得不胎死腹中。這其中蘊藏的故事,跌宕起伏,峰迴路轉,綿延無盡,在此暫不表述,留待以後長敘。

安黎:陳忠實的大


為了表達歉意,肖建國先生主動提出他要把稿件推薦給湖南文藝出版社。稿件在湖南文藝出版社引起了不小的波瀾,以至於捍衛它的責編因為它被否決而遞交了辭呈。曲終人散,它還是無功而返。稿子回到我的手上,然後一直沉睡於箱底。直至後來,它被朋友程雪門掏挖出來。程雪門讀了它,唏噓不已,愛不釋手,視若珍寶。程雪門發誓要讓它重見天日,他極盡周旋,把它交由太白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幸運的是,它遇到了一位知音般的編輯張繼全,不然,誰也難以預料它是否會重複自己之前的命運。《小人物》剛一出版,就風聲鶴唳,黑雲壓城,它“將遭到查封”的謠言漫天狂舞,致使五花八門的盜版書鋪天蓋地。塵埃稍稍平息,由《華商報》張羅並主持,為其召開了研討會。陳忠實先生如期抵達會場,在他的長篇發言裡,其中有這麼幾句話,十幾年過去了,我依然記得清楚:“有人說安黎寫得很黑暗,但現實比安黎所寫的還要黑暗多少倍。現實是黑暗的,你讓作家總不能把黑的寫成白的吧?”

後來的若干年裡,我和陳先生的交往並不頻繁,只是偶爾通一個電話,或是有人要買他的書法作品,我從中搭個橋,牽個線。買他的字,有我搭話,他非常給面子,總能大幅度地予以價格上的優惠。當然,這期間,我們一年之內,也能在一些場合見兩三回面。若不期而遇,陳先生常常會衝著我發問:“整天都見不到你,你到底在忙啥呢?”我報之以苦笑,囁嚅著無言以對。忙啥呢?啥也沒忙!接近十年的光陰,我的心田裡長滿了荒草。我厭倦了文學,厭棄了文壇,棄筆於桌案,龜縮於一隅,心灰意冷,躲避著一切人,拒絕參與任何活動。

安黎:陳忠實的大


前幾年,我妹夫託我買兩幅陳先生的字,他問我一幅字多少錢可以買到?其時,陳先生的字,市場售價四五千元。我告訴我妹夫,讓他準備四千元即可。別人四千元買一幅,我自信陳先生會給我面子,兩千元即可拿到。我打電話給陳先生,說了此事。陳先生問是不是我的親妹妹?我說是的。陳先生很乾脆地說那就不要錢。我苦苦相勸,讓他一定收了這筆錢,不然,我心裡會有所不安。陳先生打斷我的話,說:“不要再說了,不要就不要,自己的妹子,還要什麼錢?”放下電話,我沉思良久,才給我妹夫打去電話。我告訴我妹夫,讓他晚上去省作協二樓某個辦公室見陳先生並取字。去時,購買一盒千元左右的上等茶葉。陳先生抽菸,非常專一,只抽三五塊錢一包的巴山雪茄。購買雪茄,太便宜了,不合適。大約晚上八點半左右,我妹夫向我打來電話,訴說自己的無奈:陳先生堅決不收他的茶葉,且動用“武力”,把他強行推出了門外。我問字拿到了嗎?我妹夫說拿到了,兩幅字。我妹夫站在陳先生的門外,不知所措,才打電話給我,讓勸勸陳先生收了茶葉。我打電話給陳先生,他衝著我就是一頓抱怨:“我不是說了嗎?讓娃們不要花錢不要花錢,你讓他買茶葉弄啥哩嗎?你咋這麼犟的嘛!娃們掙錢也不容易,你讓他花那錢為了個啥?我已經給娃說了,讓他把茶葉送給你,就權當是我送的,行不行?”我支吾了半天,知道再勸依然無效,於是只好讓我妹夫先將茶葉拎回家去。

後來,我曾三次從陳先生那裡拿走他的字,但每一次,錢都遞不到他的手裡。在電話的交談中,我總是千方百計地勸說並告訴他,他若不收錢,會造成我的心理不平衡。他斬釘截鐵地回敬我:“你心理平衡了,我心理卻不平衡,我不能讓你破壞我的規矩!”有一回,我的相勸讓他頗為不耐煩,他竟爆起了粗口:“不要說了!不就寫兩幅字嘛?那是個球事!”

當然,他通過我的手也收過幾筆字錢,但一定得弄清楚購買者是哪類人。購買者若是大老闆或單位,他也適當地收取一些潤筆費。但每一次收錢,他總是把價格降到了最低。

安黎:陳忠實的大


西安仲裁委要舉辦一次作家採風活動,委託我邀請十位作家。擬定了一個名單,經領導同意後,我就一個一個地電話聯絡。給陳先生打去電話,他同意了。但在活動的前一天,我再打電話確認,他卻說因身體原因,來不了了。這一變故,讓我陷入了慌亂,無法向仲裁委的領導交差。放下電話,我急急趕往省作協。上到二樓,見陳先生辦公室的門敞開著,門裡門外站著好幾個人。這些人裡,為首的是我的熟人,在省團委上班。熟人與我打了招呼,我就立在一旁,等待著他們與陳先生之間的事情完結。這些人來,是給陳先生送邀請函的,但那份邀請函,卻無論如何都遞不到陳先生的手裡。陳先生擺著手,頗不耐煩地說,“去不了,去不了,原因不解釋”。說著,他拎起那些人放在沙發上的茶葉禮品盒之類,一股腦兒將它們地擱置在門外的過道里,然後將那些人使勁往門外推。就在這時,他忽然發現了我,態度立刻緩和了一些,說:“啊,是安黎,你來了?你進來!進來坐!其他人都走吧!都走吧!”我坐在沙發上,正要開口哀求他,不料他卻搶先一步對我說:“我明天去,明天去。”接著,苦笑著感嘆:“你都跑來了,我還能怎麼辦啊?”我笑了,一顆懸著的心緩緩落地。陳先生向我解釋,說自己的身體出現了一些症狀,前幾天才諮詢了一位醫學專家,專家諄諄忠告他:在家休養,別再參加各種活動了!聽從醫生的建議,從現在開始,他打算謝絕一切邀請。

第二天早晨車去接他,在路上,我建議他只在會場坐半個小時,以避免疲勞過度。但整整一個早上,他都堅守在會場,直至會議結束,照完合影,他才離去。在中午的餐桌上,好幾位作家為能請來陳先生而大發感慨,戲稱我能量大。他們之所以這樣調侃我,在於在座的人都深諳陳先生的身體狀況,並不同程度地遭遇過陳先生的拒絕。

我的第三部長篇小說《時間的面孔》寫出後,經朋友陳平之手,將它轉交至作家出版社。據說,作家社討論了三次——棄之可惜,不棄又要冒一定的政治風險——才咬牙決定予以出版。出版此書,出版社需要考慮它的市場效益,於是編輯建議我,請賈平凹先生題個書名,請陳忠實先生寫一段推薦語。說實話,對此類要求,我打心眼裡不願意就範。請名人為自己站臺,既說明自己還不夠強壯,又容易落下包裝炒作的把柄。沉思良久,猶豫再三,為了不使書的出版節外生枝,我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分別給他們打去了電話。出乎我的意料,他們都一口答應了我。賈先生此時在重慶,他讓我三天後與他聯繫。陳先生讓我先把手稿給他送去,他先要讀一讀稿子。十多天後,作協辦公室副主任楊毅兄給我打電話,說陳先生給我寫的推薦語,他已拿到作協,讓我去取。展讀那份推薦語,一片真摯,如同火焰一般在紙上燃燒,讓我感受到了久違的熾熱與溫暖。陳先生對我的高調褒揚,完全出乎了我的預想。

安黎:陳忠實的大


《時間的面孔》出版後,我去給陳先生送書。在石油大學某小區門外,花了不足百元,我買了水果與鮮奶等,拎著它們,叩開了陳先生的家門。但剛一落座,陳先生卻取出一條“黃金葉”香菸,執意塞到我的手裡。不要不行,他的態度異常堅決。這條“黃金葉”,是此類煙中的極品,為小盒包裝,據說市場價七八百元。坐在沙發上,啜著他給我沏的茶水,我把召開這部書研討會的大概設想,簡單地告訴了他。

研討會召開前夕,凡是邀請到會的專家,能拜見的,我儘量一一登門拜見。但作家們大多比較忙碌,並非人人都安坐於家。肖雲儒先生和李星先生正在外縣開會,他們叮嚀我把書和請柬放到小區的保安那裡。賈平凹先生的請柬,是委託他人捎去的。電話裡的陳先生否定了我的造訪,他說:“為一張請柬把自己搞得那麼辛苦弄啥哩嗎?發一個信息就行了,把時間地點寫清楚就可以了!”

會議的前一天,陳先生主動給我打來了電話,一一核實了時間地點等。我提出用車去接他,遭到他的斷然拒絕——賈平凹先生也拒絕了車接車送——會議是早上八點五十開始,大約八點二十左右,陳先生與賈先生幾乎同時抵達會場。為在會上發言,陳先生顯然做了充分的準備。他從上衣口袋裡掏出了四五頁寫得密密麻麻的紙,然後瞅著紙上的內容,一條一條地講述著。整個發言,長達半個多小時。發言中間,他出現了身體上的不適——停歇了大約半分鐘,這種症狀,他曾私下給我透露過。因此,當許多人不明就裡時,我卻為他捏著一把汗,並深深地內疚與自責。

安黎:陳忠實的大


會議完畢,我委託朋友依照原始攝像,把每個人的發言都整理成了文字稿。整理完不久,我接到了陳先生打來的電話,詢問我是否將發言稿整理了出來,我如實以告。陳先生叮嚀我將他的發言稿交給楊毅兄,讓楊毅兄轉交於他,他要認真地將其校正一遍。此時已是春節的前夕,春節剛過,我就接到了陳先生的電話,說稿子他修改完了,將託楊毅兄轉送於我。春節期間,陳先生沒幹別的事,他把所有的時間與精力,都耗費在了修正發言稿上。陳先生特意叮囑我,讓我把修正稿打印出來後,返送他一份,便於他交由報刊發表。

從楊毅兄那裡拿到修改稿,我感動得無言無語。長達七頁的稿件,被陳先生勾勒得宛若一張張蛛網似的,密密麻麻。從一個字,一個標點,到一句話,一個段落,他都仔細斟酌,並精心地予以了修訂。從紙面上,我依稀看到他埋首夜燈的嘔心瀝血,依稀看到他面壁而坐的苦思冥想。

《文藝報》在文學界的地位眾所周知。評論家蘇育生先生針對我的散文,曾寫過一篇兩千多字的評論,幸被《文藝報》刊用,但那畢竟是十幾年前的事了。《時間的面孔》出版後,我全然沒有料到,高不可攀的《文藝報》,竟會對我如此慷慨。它先是在版面頂端的位置,闢出少半個版,刊登了書籍的封面、陳先生的推薦語和南京大學學者何同彬的評論。研討會之後,它又在頂端顯耀之處,揮霍了多半個版面,極其醒目地刊出了會議專家的發言摘要。大約八點鐘,我的手機響了起來,一接聽,是陳先生打來的。陳先生以為我還沒有看到《文藝報》,他打電話,是專門告訴我這個消息的。在電話裡,陳先生的言語飽含著關切,洋溢著快樂,彷彿我的點滴收穫,已儼然化為了他的收穫。

安黎:陳忠實的大


去年冬天,山東《大眾日報》文體部主任、作家逄春階先生來西安採訪,想見一見陳先生,託我從中牽線聯繫。逄先生是我的老朋友了,他的願望,我豈能置若罔聞?我打電話給陳先生,陳先生儘管雜事纏身,疲累不堪,但他還是答應了我。於是某個晚上,陳先生預訂了美術學院一旁“蕎麥園”餐廳的包間,我們在那裡會合。陳先生執意要做東,誰也勸不下他。就餐者僅五個人:除了陳先生、逄先生與我,還有逄先生的同事和楊毅兄。席間,逄先生對陳先生進行了現場提問,完了之後,我們合影留念。

自此至今,我再沒有和陳先生見過面,但電話聯絡卻不曾中斷。期間,我兩次打擾他,麻煩他,他都不辭辛苦地滿足了我。

在文學界混日子,難免要與許多響噹噹的知名作家相遇。一個作家,一種姿態,一種性情,一種情調,並不整齊劃一,彼此差異很大。讓我佩服的作家很多——佩服許多人的妙筆生花,佩服許多人“功夫在詩外”運作能力——但從內心深處敬佩的作家卻甚為稀少。而陳先生,以自己質樸真誠偉岸的人格,以自己淡泊名利不計個人得失的大氣,以自己基督般對待世人的方式,徹底將我打倒,徹底將我征服。我並非一個看見別人哭泣自己就跟著抹淚的人,但陳先生,卻屢屢讓我感動與感懷。

安黎:陳忠實的大


平時,我稱呼陳先生為陳老師,但此刻,我更願意稱他為先生。先生是一個敬辭,它蘊含並強調的意思,並不在於人出生的早晚。先生之先,在於這位被尊為先生的人,在各方面都走在了大眾之前。陳先生的修為,一般人難以比肩,他自然被我視為追隨的楷模,視為效仿的標杆。從他的身上,我讀懂了人與作品的關係:人格大,作品才大;沒有大人格,作品即使再錦繡一團,但終究都會宛若曇花萎謝。

如果說《白鹿原》是這個貧瘠的時代一部具有標本意義的作品,那麼,陳忠實先生一定會成為歷史的長河岸邊一尊化石般屹立的人物。這尊化石,因樸素而生輝,因博大而恆遠。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

作者簡介

安黎:陳忠實的大

安黎,一級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陝西省作家協會理事、西安有突出貢獻專家,陝西文學院簽約作家。1982年師範院校中文系畢業分配至耀縣中學從事高中語文教學,後輾轉耀縣縣委黨校、耀縣縣委宣傳部、耀縣文化館等單位工作。1992年初調入西安市文聯《美文》雜誌社從事編輯工作至今,現為《美文》雜誌副主編。1985年開始發表作品。出版有長篇小說 《痙攣》、《小人物》、《時間的面孔》,散文集《醜陋的牙齒》、《不在路上走》、《我是麻子村村民》,小說集 《醜腳丫踩過故鄉路》,詩集《走進人的叢林》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