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晉南北朝人物誌-(六十五)裴松之

中國人對三國這一段歷史的瞭解程度,幾乎遠超其之前的秦漢以及之後的兩晉南北朝。其最主要的原因,當然就要屬名列四大名著的《三國演義》的膾炙人口了。而《三國演義》則是將另一本書“通俗演義”化了,也就是名氣同樣不小的《三國志》。

三國故事的最佳營銷,不是陳壽和羅貫中,居然是一個宋朝人?

在之前講陳壽的時候,我們也曾交代過《三國志》這本書的歷史地位——它與《史記》、《漢書》、《後漢書》並列為前四史,其史學和文學地位不可謂不高。但是,將它提高到這個高度的,卻不僅僅是陳壽的功勞。在陳壽去世後一百多年,另一位史學家將《三國志》增刪修訂,最終成為了我們現今看到的樣子,他就是裴松之。

三國故事的最佳營銷,不是陳壽和羅貫中,居然是一個宋朝人?

裴松之和其同時代很多名字裡帶“之”的人一樣,也出身於南渡士族。他們家所在的郡望——河東裴氏,在兩百年後的唐朝大出風頭,出了不少名臣。而在此時,裴氏顯然還不是南朝一等大族,因此,裴松之在政壇上也就少有作為,而在史學界留下了千古美名。

裴松之二十歲的時候,就已經出仕為殿中將軍,而後又擔任過縣令、尚書祠部郎等官職,還曾給劉裕做過主簿。正是這一層經歷,使得劉裕稱帝以後,意識到不能把裴松之這樣的人才丟在邊關等著北魏來砍,才將他調回建康入朝為官。

劉義隆登基以後,裴松之被任命為中書侍郎。在此期間,裴松之完成了他一生中最為偉大的事業,連皇帝看了也讚歎“裴世期為之不朽矣”的傑作——《三國志注》。

三國故事的最佳營銷,不是陳壽和羅貫中,居然是一個宋朝人?

陳壽在寫作《三國志》的時候,雖然距離三國時期較近,原始材料比較豐富,行文卻過於簡潔,許多重要事件大都草草一筆帶過,使其文體更類似於《春秋》般簡潔而非正史通用的《史記》。如果只讀《三國志》的話,就很難接近歷史的真實面目而只能留下一個模模糊糊的殘影。而裴松之所做的工作,就是要將這個殘影變成相對真實的歷史真相。

在寫作《三國志注》的時候,裴松之旁徵博引地採集了多家史料(據說有二百一十部),對陳壽原著的字音、文義、校勘、名物、地理、典故等多個方面進行了考據,既交代了陳壽許多沒有交代的問題,更對陳壽的錯誤進行了勘定,使得原本“乾乾巴巴”的《三國志》變得圓潤了。

三國故事的最佳營銷,不是陳壽和羅貫中,居然是一個宋朝人?

敘述和摘取史書原文是枯燥的,但是在這裡我還是要摘錄《三國志》開頭一段,來證明裴注的重要性和優美:

太祖武皇帝,沛國譙人也,姓曹,諱操,字孟德,漢相國參之後。

曹瞞傳曰:太祖一名吉利,小字阿瞞。王沈魏書曰:其先出於黃帝。當高陽世,陸終之子曰安,是為曹姓。周武王克殷,存先世之後,封曹俠於邾。春秋之世,與於盟會,逮至戰國,為楚所滅。子孫分流,或家於沛。漢高祖之起,曹參以功封平陽侯,世襲爵土,絕而復紹,至今適嗣國於容城。

三國故事的最佳營銷,不是陳壽和羅貫中,居然是一個宋朝人?

第一段寥寥數語,簡單介紹了曹操的籍貫、名諱和出身。然而這卻顯得過於簡單,甚至都沒有一般史書吹噓一下皇帝祖上多牛的記載。裴注援引《曹瞞傳》和《魏書》,既好好吹捧了一下從黃帝到曹參的曹家豐功偉業,又點出了曹操那個拿不出手的小名,從正反兩方面對這位亂世梟雄的出身做了一個交代。

三國故事的最佳營銷,不是陳壽和羅貫中,居然是一個宋朝人?

更重要的是,無論是《曹瞞傳》還是《魏書》,如今早已散佚(現在二十四史裡的《魏書》是記錄北魏歷史的史書),如果沒有裴注的話,這些史料就會湮沒,最終無人問津。而裴松之在援引史料的時候,除非對某事有一定的把握,否則就只將史料原文附錄而不加以武斷的判斷,這也是其修史的優點。

應該說,如果僅僅依靠《三國志》的話,羅貫中是很難寫出他的《三國志通俗演義》的。《三國演義》中許多情節雖然都是“演義”,卻都能夠在裴注之中找到根據。

三國故事的最佳營銷,不是陳壽和羅貫中,居然是一個宋朝人?

比如曹操殺呂伯奢全家這件事,在《三國志》之中並無所載,而是被裴松之援引《魏略》和《世語》兩本書註解到書作裡的。還有更著名的劉備躍馬過檀溪,也是裴松之從《世語》裡面摘出來做註解的。這些日後膾炙人口的三國典故,如果沒有裴松之的發掘和保存,很有可能就隨著史料的散佚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三國這段歷史的可讀性和趣味性,怕也是要大打折扣了。

三國故事的最佳營銷,不是陳壽和羅貫中,居然是一個宋朝人?

事實也是如此——作為魏晉南北朝這淨四百年大亂世的開頭六十年(曹丕篡位到晉滅孫吳),嚴格意義上的“三國”並沒有多少意思,尤其是在諸葛亮去世以後。此後的兩晉南北朝時期,儘管比三國更混亂複雜,卻至今仍很難被讀者熟悉。使三國曆史進入尋常百姓家的功勞,必須有裴松之一份。

前面提到,《三國志注》裡有不少材料都出自《世語》,這本書可能很多人都不大聽過,但是它的另一個名字應該就如雷貫耳了——《世說新語》。然而,裴松之引用的卻不是那個名震天下的《世語》,卻是另一部《世語》。那麼,這兩部《世語》間又有什麼關係呢?《世說新語》背後又有什麼不為人知的故事呢?

咱們下回再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