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是一個風雲激盪的時代,無數英雄豪傑在這個年代散發出璀璨的光芒。仁德的劉備,奸詐的曹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義薄雲天的關雲長,常勝將軍趙子龍等等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展現在我們面前。

《三國志》是尊曹貶劉?陳壽:尊曹可以,但貶劉是不可能的!

而三國為人們所熟知,卻要感謝羅貫中寫了一本歷史小說——《三國演義》。凡是讀過《三國演義》或者看過相關電視劇的都知道,整部《三國演義》實際上都是圍繞著劉備、諸葛亮及其蜀漢政權展開的,有著明顯的尊劉貶曹抑孫的思想。而當我們翻開《三國志》的時候,卻發現陳壽卻是與羅貫中截然相反的,他是明顯的在尊曹貶劉。

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

大多數人得出《三國志》是在尊曹貶劉,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對劉備、曹操、孫權傳記的名稱上。我們知道,史書給人立傳時,帝王使用的是“紀”,而其他人則只能用“傳”。而他們三人的名稱分別是《武帝紀》,《先主傳》和《吳主傳》。因而大家得出結論,在陳壽的心中,曹操是正統,自然要貶劉抑孫了。

然而,當我們真正開始閱讀《三國志》的時候,會發現陳壽其實玩了個心機,他的文字設置得很巧妙。

陳壽生活在西晉年代

《三國志》是尊曹貶劉?陳壽:尊曹可以,但貶劉是不可能的!

陳壽其實是南充人(巴西郡安漢縣),也就是蜀漢子民。他出身於公元233年,那時候正是諸葛亮第五次北伐的前一年。而陳壽年輕的時候,還當過姜維的主簿,只不過看不慣黃皓弄權,不願依附黃皓,因此仕途並不算順利。

似乎歷史上每一位史學家都有著悲劇的一生,陳壽也不例外。在他31歲時,也就是公元263年,蜀漢滅亡。那時候陳壽第一次做了亡國奴,陳壽成了魏國子民。而在265年,司馬炎取代曹魏政權,建立晉朝,陳壽又成了晉國人。

兩次亡國,三易其主,讓陳壽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在我們現代人開來,這或許並沒有什麼,但對於古代有氣節的讀書人而言,卻是莫大的恥辱,更何況像陳壽這樣精通史學的人而言。

公元280年,晉滅東吳,48歲的陳壽開始編纂《三國志》。但那時天下歸晉,而晉又是從曹魏手中得來的,那麼曹魏就必須是正統,否則,晉也就變成了名不正言不順。因此,陳壽如果想要讓自己寫的史能夠流傳,就必須按照這個思路來寫。但他又是蜀漢遺民,怎麼辦呢?

以隱晦的文字手法表達自己的思想

《三國志》全書共六十五卷,《魏書》三十卷,《蜀書》十五卷,《吳書》二十卷。

全書中,曹魏的君主,自曹操開始,都做的是“紀”,而蜀漢和東吳則用的“傳”。但是,有意思的是,陳壽對於三人的稱呼非常值得考究。我們分別摘錄《武帝紀》,《先主傳》,《吳主傳》的其中一句。

《武帝紀》:太祖到酸棗,諸軍兵十餘萬,日置酒高會,不圖進取。

《先主傳》:先主走青州。青州刺史袁譚,先主故茂才也,將步騎迎先主。

《吳主傳》:八年,權西伐黃祖,破其舟軍,惟城未克,而山寇復動。

看出區別了嗎?陳壽對曹操稱太祖,劉備稱先主,而到了孫權這裡,就直呼其名了。難道這是陳壽筆誤嗎?顯然不是。

《三國志》是尊曹貶劉?陳壽:尊曹可以,但貶劉是不可能的!

我們再來看看他對三人的評價。

陳壽對曹操的評價是“太祖少機警,有權數,而任俠放蕩,不治行業,故世人未之奇也。”也就是說,陳壽肯定了曹操的雄才大略,然而對於曹操的品德卻是半句讚賞也沒有。

對於孫權,陳壽則認為,孫權能夠成為一國之主,自然也不失為人傑,但是東吳的滅亡也是孫權晚年的暴虐所招致的必然結果。原文:“孫權屈身忍辱,任才尚計,有句踐之奇,英人之傑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業。然性多嫌忌,果於殺戮,暨臻末年,彌以滋甚。至於讒說殄行,胤嗣廢斃,豈所謂貽厥孫謀以燕翼子者哉?其後葉陵遲,遂致覆國,未必不由此也。

而到了劉備這裡,陳壽則說,“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並且對於白帝城託孤也是極盡讚美之詞,“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

由此可見,陳壽當時所處的社會環境下,只能以曹魏為正統,但是他通過十分隱晦的文字描述手法,希望後世能夠明白他的用心。就連明代的顧炎武也說,陳壽在《劉備傳》中用先主,後主,以別於吳,究是用意處。

《三國志》是尊曹貶劉?陳壽:尊曹可以,但貶劉是不可能的!

後世流傳明確提出尊劉貶曹

在《三國志》問世一百多年後,南朝宋文帝認為《三國志》過於簡陋,於是就有了裴松之的注,裡面增加了許多的細節。而羅貫中在寫《三國演義》時,許多的細節正是來自於裴松之所作的注。

而《三國演義》的出現,也正式將曹操定性為漢賊,而劉備的蜀漢政權則成為了兩漢的正統傳承者。

當然了,羅貫中是小說家,我們還是要從史家去看待。在北宋時,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採用的是魏國的紀年,相當於承認了曹魏的正統性。

但是,到了南宋,正統之爭就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而且這一改變被永久性的繼承了下來。

我們都知道,南宋是偏安江南一隅的政權,而中原大地已經無力收復,因此擔憂有損南宋的正統地位。於是以三國來借古喻今,以偏安為正統而頌揚蜀漢。繼而,朱熹在《資治通鑑綱目》中,將魏國的紀年全部換成了蜀漢的紀年,並且明確斥責曹操的篡逆之舉。

朱熹是繼孔孟之後最偉大的儒學大家之一,其對後世的影響力可想而知。

同時,蜀漢正統論剛好符合儒家的“春秋大義”,於是,這一思想就被傳承了下去,羅貫中也是受這種思想所影響。

《三國志》是尊曹貶劉?陳壽:尊曹可以,但貶劉是不可能的!

清代時,乾隆也說,曹魏孫吳雖然地廣勢強,卻不能奪取蜀漢的正統地位。這就是尊王黜霸的萬世綱常,也是名正言順天命人心。

陳壽以隱晦的手法表達自己對蜀漢的正統維護,我想大部分是來自於他對故國不捨的情感。而到了後世中,以帝王和儒生為代表的統治階級,需要利用蜀漢正統論來維護自己地位的合法性,因此,尊劉貶曹才成為了後世的主流思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