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壽為什麼對曹髦之死如此遮掩?

陳壽為什麼對曹髦之死如此遮掩?

陳壽為什麼對曹髦之死如此遮掩?勝蹟遺留名利輩,塵心昭雪市朝餘。關於三國時期長壽人物的總結暫告一段落,接下里會寫一寫此間人物的各種退場形式,本篇要談及的是高貴鄉公曹髦。

寫在前面,每一位史官都有自己的立場,區別只在個人立場對史實的影響程度。“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曾有過這樣秉筆直書的範例,也有肆意篡改事實的曲筆。至於陳壽,在《三國志》中自然也映射了他的立場,作為蜀漢降臣,還是有求生欲的。

在各個時期,都有著被冠以“正確”的航向,不容偏航。而在《三國志》中,陳壽筆下遮掩最明顯的就是司馬氏篡位這個過程。高貴鄉公曹髦,關於他的離場陳壽寫下了這句話,“五月己丑,高貴鄉公卒,年二十”。

注意這個“卒”字,曹操、曹丕、曹叡逝世都用的“崩”,陳壽筆下沒寫曹芳的逝世,而在曹髦這就變成了“卒”,大臣們的逝世一般也用的是“薨”,區別對待很明顯。而這個“卒”字出現的前提,是後文緊接著明元郭皇后的詔令,通篇都是在指摘曹髦這不好那也不好,所以自己早就有了廢立之心。

這就很有趣,按照《三國志》的記載,原來明元郭皇后一直有廢立之心,司馬昭一干人等才是日月可鑑的忠臣吶。這詔書一如當年廢黜齊王曹芳的時候,只有不斷寫下曹髦的過錯,才能讓這個“卒”字來得順理成章。

因而,很多對曹髦的溢美之辭被陳壽無視了,石苞誇曹髦“非常人也”、“魏武更生”,鍾會評價曹髦“才同陳思,武類太祖”,荀顗yǐ也說曹髦“權道非常”,此外曹髦還研讀經典、愛才好士。若是這些記載都被引入《三國志》中,陳壽就不是這種寫法了。

關於曹髦之死,《資治通鑑》、《漢晉春秋》、《魏氏春秋》、《魏末傳》等各有記載,基本都寫明曹髦與司馬昭之間的衝突。曹髦想著先下手為強,密謀剷除司馬昭,但是連自己招來的心腹都能跑去告密,曹髦的失敗是可以預見,但很難想象他是被當眾弒殺的,輕輕巧巧地倒在成濟的長戈下。

身為臣子卻弒殺主上,這個鍋司馬昭、賈充是跑不了的,司馬昭步步緊逼的篡位計劃也被迫停止,他需要功勳來彌補失去的名聲。至於賈充,後來他在嘲弄孫皓時,就被孫皓重提弒殺君主舊事,賈充也面露愧色。賈充在與庾純鬧矛盾時,也被庾純質問過一句“高貴鄉公何在?”。還有晉明帝與王導提到曹髦往事時,也說了句“晉祚復安得長遠”,何以長遠喲。

若是沒有後來裴松之的註解,人們對曹髦的印象可能就定格頑劣不堪上。為尊者諱在《三國志》中隨處可見,提及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時大多是“宣王”、“景王”、“文王”,能直書其名的要麼在詔書裡,要麼在他人的口述中。以至於“大將軍昭”變成了“大將軍司馬文王”,求生欲很強了。

每個時代的史書,都需要對照著來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