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關注大陸城市爭做“國家中心”:都想躋身塔尖 獲政策紅利

城市規劃 經濟 臺灣 海河 參考消息 2017-03-24

臺媒稱,據瞭解,由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下稱中規院)負責編制的新版《全國城鎮體系規劃》目前已完成,已上交住建部、尚待報給國務院批覆,其中12個國家中心城市,8個名額已確定,4個名額仍懸而未決,讓很多地方積極爭取擠入4個名額中。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3月22日報道,根據目前的編制規劃,確定為國家中心城市的有8個,分別是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重慶、成都、武漢和鄭州;其中北京和上海被定位為“全球城市”,同時也是國家中心城市;而目前正在積極爭取進入國家中心城市行列的,至少還有瀋陽、南京、西安、長沙、杭州、青島、寧波、廈門等8個城市。

國家中心城市競爭白熱化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在2005年編制《全國城鎮體系規劃》時,首次提出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這一概念,改變了傳統的直轄市、省會城市、地級市、縣級市的格局,使中心城市成為城鎮體系金字塔的“塔尖”,因此國家中心城市也被稱為“塔尖城市”。

根據《中國經濟週刊》的報道,國家中心城市的數量可能是12個,有8個城市被確定,剩下4個名額花落誰家?讓很多地方炸開了鍋,認為再不上車就來不及了,因此使出全力積極爭取。

至於中規院為什麼要提出國家中心城市這個概念?中規院前院長李曉江表示,國家之間的競爭本質上是城市的競爭,所有的發達國家,都有非常發達的中心城市,這些中心城市的作用往往超出了區域。比如紐約、倫敦、巴黎,它們在國際金融、貿易等方面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全球都有重要的影響力。大陸有必要建設一批中心城市,參與到國際競爭。

躋身城市塔尖 贏得政策紅利

臺灣中時電子報3月22日發表文章稱,大陸這麼多城市想躋身國家中心城市,主要還是希望能獲得政策紅利的優勢。

國家中心城市未來可能在一些大的改革開放創新舉措方面,得到優先的考量,如空港經濟試驗區、自由貿易區等。

獲益政策紅利最明顯的城市是深圳,過去深圳只是個小漁村,1980年成為經濟特區,站在改革開放最前沿,如今已成為經濟中心和國際化城市,與北京、上海、廣州並稱“北上廣深”。

臺媒關注大陸城市爭做“國家中心”:都想躋身塔尖 獲政策紅利

資料圖片:這是海河上的永樂橋和“天津之眼”摩天輪。新華社記者 嶽月偉 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