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湖、有人、有城,這裡是“天府之眼”'

成都 興隆湖 經濟 新加坡 雙流 文化 紅星新聞 2019-08-01
"

用4年時間去等待一個區域和一種生活方式,是超乎所有人想象的。

而明天,一件大事的發生,或將讓更多的成都人記住這個名詞:天府之眼。

1

城市人的共識:臨湖而居

人們總是喜歡依水而居,把它當作安放夢想的地方。從原始時代開始,“逐水而居”便形成了人類天性定居法則與城市天然擇址觀;到了後工業時代,為了達到城市居住對生態的迴歸,人們選擇了湖;到了當代,對於湖的嚮往,是城市人的共識與生活嚮往。

對於身處內陸的成都人,沒有大江大海,但依然追求“依水”的生活,更是隻有寄情於一汪湖光水色。

作家梭羅有一句比喻——“湖是風景中最美麗、最富於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

成都最早的湖居板塊,是二十多年前的浣花溪。在成都一環路與二環路之間,以500畝浣花溪公園為支撐,曾經創造了一個讓人嚮往的宜居環境,也是成都房價最高的區域之一。

不僅是人居,這也是城市發展邏輯。依湖而居,依湖而興,一汪清泉提供無限資源,湖泊正成為聚人氣、成商貿、興產業的“生態”。

"

用4年時間去等待一個區域和一種生活方式,是超乎所有人想象的。

而明天,一件大事的發生,或將讓更多的成都人記住這個名詞:天府之眼。

1

城市人的共識:臨湖而居

人們總是喜歡依水而居,把它當作安放夢想的地方。從原始時代開始,“逐水而居”便形成了人類天性定居法則與城市天然擇址觀;到了後工業時代,為了達到城市居住對生態的迴歸,人們選擇了湖;到了當代,對於湖的嚮往,是城市人的共識與生活嚮往。

對於身處內陸的成都人,沒有大江大海,但依然追求“依水”的生活,更是隻有寄情於一汪湖光水色。

作家梭羅有一句比喻——“湖是風景中最美麗、最富於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

成都最早的湖居板塊,是二十多年前的浣花溪。在成都一環路與二環路之間,以500畝浣花溪公園為支撐,曾經創造了一個讓人嚮往的宜居環境,也是成都房價最高的區域之一。

不僅是人居,這也是城市發展邏輯。依湖而居,依湖而興,一汪清泉提供無限資源,湖泊正成為聚人氣、成商貿、興產業的“生態”。

有湖、有人、有城,這裡是“天府之眼”

成都人,臨湖而居的情結

2

成都“產城湖”崛起,開啟“湖居”2.0時代

與20多年前相比,今天的成都,正迎來城市格局千年之變。

2017年4月,成都市第十三次黨代會確定了“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的城市發展戰略,重塑成都產業經濟地理。

其中,“南拓”主要包括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雙流等區域。兩年多來,一個又一個重磅產業項目落地,包括電子信息、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和人工智能等未來產業,這裡,還有數字經濟、智能經濟、分享經濟等新經濟產業。

“南拓”二字,打開城南價值。這也是為何,成都雖有眾多湖區,但相比之下,唯有城南的湖區緊跟城市發展脈絡、產業發展和人口導入並行,具有城市級影響力。

同時,伴隨著成都“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的時代課題,位於城南的湖泊更順勢升級,一個嶄新概念——“產城湖”應運而生。仔細觀察會發現,城南以湖泊構建新城,從興隆湖到怡心湖,一個又一個“產城湖”正在崛起,開啟“湖居”2.0時代。

"

用4年時間去等待一個區域和一種生活方式,是超乎所有人想象的。

而明天,一件大事的發生,或將讓更多的成都人記住這個名詞:天府之眼。

1

城市人的共識:臨湖而居

人們總是喜歡依水而居,把它當作安放夢想的地方。從原始時代開始,“逐水而居”便形成了人類天性定居法則與城市天然擇址觀;到了後工業時代,為了達到城市居住對生態的迴歸,人們選擇了湖;到了當代,對於湖的嚮往,是城市人的共識與生活嚮往。

對於身處內陸的成都人,沒有大江大海,但依然追求“依水”的生活,更是隻有寄情於一汪湖光水色。

作家梭羅有一句比喻——“湖是風景中最美麗、最富於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

成都最早的湖居板塊,是二十多年前的浣花溪。在成都一環路與二環路之間,以500畝浣花溪公園為支撐,曾經創造了一個讓人嚮往的宜居環境,也是成都房價最高的區域之一。

不僅是人居,這也是城市發展邏輯。依湖而居,依湖而興,一汪清泉提供無限資源,湖泊正成為聚人氣、成商貿、興產業的“生態”。

有湖、有人、有城,這裡是“天府之眼”

成都人,臨湖而居的情結

2

成都“產城湖”崛起,開啟“湖居”2.0時代

與20多年前相比,今天的成都,正迎來城市格局千年之變。

2017年4月,成都市第十三次黨代會確定了“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的城市發展戰略,重塑成都產業經濟地理。

其中,“南拓”主要包括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雙流等區域。兩年多來,一個又一個重磅產業項目落地,包括電子信息、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和人工智能等未來產業,這裡,還有數字經濟、智能經濟、分享經濟等新經濟產業。

“南拓”二字,打開城南價值。這也是為何,成都雖有眾多湖區,但相比之下,唯有城南的湖區緊跟城市發展脈絡、產業發展和人口導入並行,具有城市級影響力。

同時,伴隨著成都“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的時代課題,位於城南的湖泊更順勢升級,一個嶄新概念——“產城湖”應運而生。仔細觀察會發現,城南以湖泊構建新城,從興隆湖到怡心湖,一個又一個“產城湖”正在崛起,開啟“湖居”2.0時代。

有湖、有人、有城,這裡是“天府之眼”

經濟動能澎湃的興隆湖,實景圖

成都科學城是一個案例,成都科學城圍繞興隆湖,依水而建。湖區水面面積約4500畝,湖泊四周如今大樓林立,在環興隆湖25平方公里的成都科學城起步區內,已聚集了一批國際頂尖項目,從高端製造到研發創新,從高端服務到核工業,互聯網、核工業、航空航天、仿生材料、腦科學、暗物質研究等,你能想到的酷炫科研領域,這裡都能看到崛起的痕跡,它動能澎湃的經濟,就如同“天府新區的心臟”。

但在興隆湖,與其產業屬性相比,居住屬性並非其核心內在,其區域內住宅更多是定向銷售或租賃給成都科學城入駐企業和機構的工作人員。

3

怡心湖為什麼是“天府之眼”?

怡心湖,則不同。

以天府廣場為起點,一路向南。在20公里處,一片水域總面積達1000畝的區域,正在打圍施工。這片藍色水域,與天府新區直管區“手心相連”,就是未來的天府怡心湖。

怡心湖片區在規劃上不僅引進了一大批優質產業和精尖項目,同時也配有2000餘畝的居住用地,整體容積率約1.9,達到“職住平衡”,實現生產、生態、生活“三生”發展,為這片藍色水域增添了幾分柔和,和生活氣息。

今年底,隨著成都地鐵5號線的通車,將有3個站點接駁天府怡心湖,人們到達這裡將更加便捷。其中地鐵高峰站已更名為怡心湖站,也從側面反映政府重點打造怡心湖的決心。而在規劃中,怡心湖板塊5公里以內,有7條地鐵線路,規劃了8個站點,其中3座換乘站點以及1條有軌電車。

"

用4年時間去等待一個區域和一種生活方式,是超乎所有人想象的。

而明天,一件大事的發生,或將讓更多的成都人記住這個名詞:天府之眼。

1

城市人的共識:臨湖而居

人們總是喜歡依水而居,把它當作安放夢想的地方。從原始時代開始,“逐水而居”便形成了人類天性定居法則與城市天然擇址觀;到了後工業時代,為了達到城市居住對生態的迴歸,人們選擇了湖;到了當代,對於湖的嚮往,是城市人的共識與生活嚮往。

對於身處內陸的成都人,沒有大江大海,但依然追求“依水”的生活,更是隻有寄情於一汪湖光水色。

作家梭羅有一句比喻——“湖是風景中最美麗、最富於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

成都最早的湖居板塊,是二十多年前的浣花溪。在成都一環路與二環路之間,以500畝浣花溪公園為支撐,曾經創造了一個讓人嚮往的宜居環境,也是成都房價最高的區域之一。

不僅是人居,這也是城市發展邏輯。依湖而居,依湖而興,一汪清泉提供無限資源,湖泊正成為聚人氣、成商貿、興產業的“生態”。

有湖、有人、有城,這裡是“天府之眼”

成都人,臨湖而居的情結

2

成都“產城湖”崛起,開啟“湖居”2.0時代

與20多年前相比,今天的成都,正迎來城市格局千年之變。

2017年4月,成都市第十三次黨代會確定了“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的城市發展戰略,重塑成都產業經濟地理。

其中,“南拓”主要包括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雙流等區域。兩年多來,一個又一個重磅產業項目落地,包括電子信息、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和人工智能等未來產業,這裡,還有數字經濟、智能經濟、分享經濟等新經濟產業。

“南拓”二字,打開城南價值。這也是為何,成都雖有眾多湖區,但相比之下,唯有城南的湖區緊跟城市發展脈絡、產業發展和人口導入並行,具有城市級影響力。

同時,伴隨著成都“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的時代課題,位於城南的湖泊更順勢升級,一個嶄新概念——“產城湖”應運而生。仔細觀察會發現,城南以湖泊構建新城,從興隆湖到怡心湖,一個又一個“產城湖”正在崛起,開啟“湖居”2.0時代。

有湖、有人、有城,這裡是“天府之眼”

經濟動能澎湃的興隆湖,實景圖

成都科學城是一個案例,成都科學城圍繞興隆湖,依水而建。湖區水面面積約4500畝,湖泊四周如今大樓林立,在環興隆湖25平方公里的成都科學城起步區內,已聚集了一批國際頂尖項目,從高端製造到研發創新,從高端服務到核工業,互聯網、核工業、航空航天、仿生材料、腦科學、暗物質研究等,你能想到的酷炫科研領域,這裡都能看到崛起的痕跡,它動能澎湃的經濟,就如同“天府新區的心臟”。

但在興隆湖,與其產業屬性相比,居住屬性並非其核心內在,其區域內住宅更多是定向銷售或租賃給成都科學城入駐企業和機構的工作人員。

3

怡心湖為什麼是“天府之眼”?

怡心湖,則不同。

以天府廣場為起點,一路向南。在20公里處,一片水域總面積達1000畝的區域,正在打圍施工。這片藍色水域,與天府新區直管區“手心相連”,就是未來的天府怡心湖。

怡心湖片區在規劃上不僅引進了一大批優質產業和精尖項目,同時也配有2000餘畝的居住用地,整體容積率約1.9,達到“職住平衡”,實現生產、生態、生活“三生”發展,為這片藍色水域增添了幾分柔和,和生活氣息。

今年底,隨著成都地鐵5號線的通車,將有3個站點接駁天府怡心湖,人們到達這裡將更加便捷。其中地鐵高峰站已更名為怡心湖站,也從側面反映政府重點打造怡心湖的決心。而在規劃中,怡心湖板塊5公里以內,有7條地鐵線路,規劃了8個站點,其中3座換乘站點以及1條有軌電車。

有湖、有人、有城,這裡是“天府之眼”

新加坡濱海灣實景圖,怡心湖以此為建設藍本

整個怡心湖片區總面積12000餘畝, 在設計之初,就放眼全球,博採眾長。

距離成都千里之外的新加坡,每天數以萬計的遊客來到濱海灣。集歌劇院、藝術、科技博物館、大飯店、會展中心、植物園於一身,錯落交織的各大地標建築,在此勾勒出迷人又震撼的天際線,成為新加坡當之無愧的城市封面,助力新加坡完成從“花園城市”到全球化“花園中的城市”的轉變。

怡心湖正是以濱海灣為設計藍本,可以預見,它將來不僅僅是城市的新中心,也會是城市文化的代表、城市文明的象徵——集全球化視野、設計為一體,力爭成為成都公園城市的名片。未來,它將打造一個囊括全球金融、高精尖商務、生態科技、湖畔人居等業態的“產城湖”稀缺濱水生態新城。

"

用4年時間去等待一個區域和一種生活方式,是超乎所有人想象的。

而明天,一件大事的發生,或將讓更多的成都人記住這個名詞:天府之眼。

1

城市人的共識:臨湖而居

人們總是喜歡依水而居,把它當作安放夢想的地方。從原始時代開始,“逐水而居”便形成了人類天性定居法則與城市天然擇址觀;到了後工業時代,為了達到城市居住對生態的迴歸,人們選擇了湖;到了當代,對於湖的嚮往,是城市人的共識與生活嚮往。

對於身處內陸的成都人,沒有大江大海,但依然追求“依水”的生活,更是隻有寄情於一汪湖光水色。

作家梭羅有一句比喻——“湖是風景中最美麗、最富於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

成都最早的湖居板塊,是二十多年前的浣花溪。在成都一環路與二環路之間,以500畝浣花溪公園為支撐,曾經創造了一個讓人嚮往的宜居環境,也是成都房價最高的區域之一。

不僅是人居,這也是城市發展邏輯。依湖而居,依湖而興,一汪清泉提供無限資源,湖泊正成為聚人氣、成商貿、興產業的“生態”。

有湖、有人、有城,這裡是“天府之眼”

成都人,臨湖而居的情結

2

成都“產城湖”崛起,開啟“湖居”2.0時代

與20多年前相比,今天的成都,正迎來城市格局千年之變。

2017年4月,成都市第十三次黨代會確定了“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的城市發展戰略,重塑成都產業經濟地理。

其中,“南拓”主要包括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雙流等區域。兩年多來,一個又一個重磅產業項目落地,包括電子信息、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和人工智能等未來產業,這裡,還有數字經濟、智能經濟、分享經濟等新經濟產業。

“南拓”二字,打開城南價值。這也是為何,成都雖有眾多湖區,但相比之下,唯有城南的湖區緊跟城市發展脈絡、產業發展和人口導入並行,具有城市級影響力。

同時,伴隨著成都“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的時代課題,位於城南的湖泊更順勢升級,一個嶄新概念——“產城湖”應運而生。仔細觀察會發現,城南以湖泊構建新城,從興隆湖到怡心湖,一個又一個“產城湖”正在崛起,開啟“湖居”2.0時代。

有湖、有人、有城,這裡是“天府之眼”

經濟動能澎湃的興隆湖,實景圖

成都科學城是一個案例,成都科學城圍繞興隆湖,依水而建。湖區水面面積約4500畝,湖泊四周如今大樓林立,在環興隆湖25平方公里的成都科學城起步區內,已聚集了一批國際頂尖項目,從高端製造到研發創新,從高端服務到核工業,互聯網、核工業、航空航天、仿生材料、腦科學、暗物質研究等,你能想到的酷炫科研領域,這裡都能看到崛起的痕跡,它動能澎湃的經濟,就如同“天府新區的心臟”。

但在興隆湖,與其產業屬性相比,居住屬性並非其核心內在,其區域內住宅更多是定向銷售或租賃給成都科學城入駐企業和機構的工作人員。

3

怡心湖為什麼是“天府之眼”?

怡心湖,則不同。

以天府廣場為起點,一路向南。在20公里處,一片水域總面積達1000畝的區域,正在打圍施工。這片藍色水域,與天府新區直管區“手心相連”,就是未來的天府怡心湖。

怡心湖片區在規劃上不僅引進了一大批優質產業和精尖項目,同時也配有2000餘畝的居住用地,整體容積率約1.9,達到“職住平衡”,實現生產、生態、生活“三生”發展,為這片藍色水域增添了幾分柔和,和生活氣息。

今年底,隨著成都地鐵5號線的通車,將有3個站點接駁天府怡心湖,人們到達這裡將更加便捷。其中地鐵高峰站已更名為怡心湖站,也從側面反映政府重點打造怡心湖的決心。而在規劃中,怡心湖板塊5公里以內,有7條地鐵線路,規劃了8個站點,其中3座換乘站點以及1條有軌電車。

有湖、有人、有城,這裡是“天府之眼”

新加坡濱海灣實景圖,怡心湖以此為建設藍本

整個怡心湖片區總面積12000餘畝, 在設計之初,就放眼全球,博採眾長。

距離成都千里之外的新加坡,每天數以萬計的遊客來到濱海灣。集歌劇院、藝術、科技博物館、大飯店、會展中心、植物園於一身,錯落交織的各大地標建築,在此勾勒出迷人又震撼的天際線,成為新加坡當之無愧的城市封面,助力新加坡完成從“花園城市”到全球化“花園中的城市”的轉變。

怡心湖正是以濱海灣為設計藍本,可以預見,它將來不僅僅是城市的新中心,也會是城市文化的代表、城市文明的象徵——集全球化視野、設計為一體,力爭成為成都公園城市的名片。未來,它將打造一個囊括全球金融、高精尖商務、生態科技、湖畔人居等業態的“產城湖”稀缺濱水生態新城。

有湖、有人、有城,這裡是“天府之眼”

“7”字型的怡心湖,劃分為四大功能區

翻開怡心湖的規劃圖紙,區域形狀猶如一個“7”字型,可以看見藍、綠、黃、紅、紫等五彩色塗滿了“7”字空間。這些色彩配套著這個區域的商業、學校、醫療機構等設施。

從空間佈局上,怡心湖被劃分為四大功能區,分別是:A區活力運動生活、B區湖濱中心商務、C區學研創綜合產業和D區生態辦公區,其中約500畝怡心湖核心湖區分佈在B區。

規劃落定,一雙靈動的,形神兼備的“天府之眼”躍然紙上。

從形態上看,四大片區整體啟用綠帶連廊的方式,打造湖景和生態溼地,俯瞰怡心湖湖面,就像天府之國的傳神眼睛。

從產業模式上看,規劃有商業辦公、主題街區、文化藝術中心、五星級酒店、國際中小學及低密度居住區等,形成產城融合、城景相融的城市新區,接棒攀成鋼、金融城打造成都高階人居的第三次演變。

既有生態資源和產業配套,又深具最撫人心的生活氣息,“天府之眼”無疑是怡心湖極為貼切的詮釋。

"

用4年時間去等待一個區域和一種生活方式,是超乎所有人想象的。

而明天,一件大事的發生,或將讓更多的成都人記住這個名詞:天府之眼。

1

城市人的共識:臨湖而居

人們總是喜歡依水而居,把它當作安放夢想的地方。從原始時代開始,“逐水而居”便形成了人類天性定居法則與城市天然擇址觀;到了後工業時代,為了達到城市居住對生態的迴歸,人們選擇了湖;到了當代,對於湖的嚮往,是城市人的共識與生活嚮往。

對於身處內陸的成都人,沒有大江大海,但依然追求“依水”的生活,更是隻有寄情於一汪湖光水色。

作家梭羅有一句比喻——“湖是風景中最美麗、最富於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

成都最早的湖居板塊,是二十多年前的浣花溪。在成都一環路與二環路之間,以500畝浣花溪公園為支撐,曾經創造了一個讓人嚮往的宜居環境,也是成都房價最高的區域之一。

不僅是人居,這也是城市發展邏輯。依湖而居,依湖而興,一汪清泉提供無限資源,湖泊正成為聚人氣、成商貿、興產業的“生態”。

有湖、有人、有城,這裡是“天府之眼”

成都人,臨湖而居的情結

2

成都“產城湖”崛起,開啟“湖居”2.0時代

與20多年前相比,今天的成都,正迎來城市格局千年之變。

2017年4月,成都市第十三次黨代會確定了“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的城市發展戰略,重塑成都產業經濟地理。

其中,“南拓”主要包括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雙流等區域。兩年多來,一個又一個重磅產業項目落地,包括電子信息、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和人工智能等未來產業,這裡,還有數字經濟、智能經濟、分享經濟等新經濟產業。

“南拓”二字,打開城南價值。這也是為何,成都雖有眾多湖區,但相比之下,唯有城南的湖區緊跟城市發展脈絡、產業發展和人口導入並行,具有城市級影響力。

同時,伴隨著成都“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的時代課題,位於城南的湖泊更順勢升級,一個嶄新概念——“產城湖”應運而生。仔細觀察會發現,城南以湖泊構建新城,從興隆湖到怡心湖,一個又一個“產城湖”正在崛起,開啟“湖居”2.0時代。

有湖、有人、有城,這裡是“天府之眼”

經濟動能澎湃的興隆湖,實景圖

成都科學城是一個案例,成都科學城圍繞興隆湖,依水而建。湖區水面面積約4500畝,湖泊四周如今大樓林立,在環興隆湖25平方公里的成都科學城起步區內,已聚集了一批國際頂尖項目,從高端製造到研發創新,從高端服務到核工業,互聯網、核工業、航空航天、仿生材料、腦科學、暗物質研究等,你能想到的酷炫科研領域,這裡都能看到崛起的痕跡,它動能澎湃的經濟,就如同“天府新區的心臟”。

但在興隆湖,與其產業屬性相比,居住屬性並非其核心內在,其區域內住宅更多是定向銷售或租賃給成都科學城入駐企業和機構的工作人員。

3

怡心湖為什麼是“天府之眼”?

怡心湖,則不同。

以天府廣場為起點,一路向南。在20公里處,一片水域總面積達1000畝的區域,正在打圍施工。這片藍色水域,與天府新區直管區“手心相連”,就是未來的天府怡心湖。

怡心湖片區在規劃上不僅引進了一大批優質產業和精尖項目,同時也配有2000餘畝的居住用地,整體容積率約1.9,達到“職住平衡”,實現生產、生態、生活“三生”發展,為這片藍色水域增添了幾分柔和,和生活氣息。

今年底,隨著成都地鐵5號線的通車,將有3個站點接駁天府怡心湖,人們到達這裡將更加便捷。其中地鐵高峰站已更名為怡心湖站,也從側面反映政府重點打造怡心湖的決心。而在規劃中,怡心湖板塊5公里以內,有7條地鐵線路,規劃了8個站點,其中3座換乘站點以及1條有軌電車。

有湖、有人、有城,這裡是“天府之眼”

新加坡濱海灣實景圖,怡心湖以此為建設藍本

整個怡心湖片區總面積12000餘畝, 在設計之初,就放眼全球,博採眾長。

距離成都千里之外的新加坡,每天數以萬計的遊客來到濱海灣。集歌劇院、藝術、科技博物館、大飯店、會展中心、植物園於一身,錯落交織的各大地標建築,在此勾勒出迷人又震撼的天際線,成為新加坡當之無愧的城市封面,助力新加坡完成從“花園城市”到全球化“花園中的城市”的轉變。

怡心湖正是以濱海灣為設計藍本,可以預見,它將來不僅僅是城市的新中心,也會是城市文化的代表、城市文明的象徵——集全球化視野、設計為一體,力爭成為成都公園城市的名片。未來,它將打造一個囊括全球金融、高精尖商務、生態科技、湖畔人居等業態的“產城湖”稀缺濱水生態新城。

有湖、有人、有城,這裡是“天府之眼”

“7”字型的怡心湖,劃分為四大功能區

翻開怡心湖的規劃圖紙,區域形狀猶如一個“7”字型,可以看見藍、綠、黃、紅、紫等五彩色塗滿了“7”字空間。這些色彩配套著這個區域的商業、學校、醫療機構等設施。

從空間佈局上,怡心湖被劃分為四大功能區,分別是:A區活力運動生活、B區湖濱中心商務、C區學研創綜合產業和D區生態辦公區,其中約500畝怡心湖核心湖區分佈在B區。

規劃落定,一雙靈動的,形神兼備的“天府之眼”躍然紙上。

從形態上看,四大片區整體啟用綠帶連廊的方式,打造湖景和生態溼地,俯瞰怡心湖湖面,就像天府之國的傳神眼睛。

從產業模式上看,規劃有商業辦公、主題街區、文化藝術中心、五星級酒店、國際中小學及低密度居住區等,形成產城融合、城景相融的城市新區,接棒攀成鋼、金融城打造成都高階人居的第三次演變。

既有生態資源和產業配套,又深具最撫人心的生活氣息,“天府之眼”無疑是怡心湖極為貼切的詮釋。

有湖、有人、有城,這裡是“天府之眼”

怡心湖效果圖,形神兼備的“天府之眼”

4

怡心湖片區建得如何了?

B區市政道路完成65%

首批臨湖住宅即將亮相

距離2015年怡心湖概念提出已有4年時間,和規劃剛剛出臺時不同,現在的怡心湖已全方位“動”起來。

從“成都市政府信息公開”官網上公佈的數據來看,截至目前,怡心湖建設工程中僅市政路道路建設已有超過18.8億元的投資額通過審批。如此鉅額的投入,反映了相關部門對怡心湖的重視。

"

用4年時間去等待一個區域和一種生活方式,是超乎所有人想象的。

而明天,一件大事的發生,或將讓更多的成都人記住這個名詞:天府之眼。

1

城市人的共識:臨湖而居

人們總是喜歡依水而居,把它當作安放夢想的地方。從原始時代開始,“逐水而居”便形成了人類天性定居法則與城市天然擇址觀;到了後工業時代,為了達到城市居住對生態的迴歸,人們選擇了湖;到了當代,對於湖的嚮往,是城市人的共識與生活嚮往。

對於身處內陸的成都人,沒有大江大海,但依然追求“依水”的生活,更是隻有寄情於一汪湖光水色。

作家梭羅有一句比喻——“湖是風景中最美麗、最富於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

成都最早的湖居板塊,是二十多年前的浣花溪。在成都一環路與二環路之間,以500畝浣花溪公園為支撐,曾經創造了一個讓人嚮往的宜居環境,也是成都房價最高的區域之一。

不僅是人居,這也是城市發展邏輯。依湖而居,依湖而興,一汪清泉提供無限資源,湖泊正成為聚人氣、成商貿、興產業的“生態”。

有湖、有人、有城,這裡是“天府之眼”

成都人,臨湖而居的情結

2

成都“產城湖”崛起,開啟“湖居”2.0時代

與20多年前相比,今天的成都,正迎來城市格局千年之變。

2017年4月,成都市第十三次黨代會確定了“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的城市發展戰略,重塑成都產業經濟地理。

其中,“南拓”主要包括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雙流等區域。兩年多來,一個又一個重磅產業項目落地,包括電子信息、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和人工智能等未來產業,這裡,還有數字經濟、智能經濟、分享經濟等新經濟產業。

“南拓”二字,打開城南價值。這也是為何,成都雖有眾多湖區,但相比之下,唯有城南的湖區緊跟城市發展脈絡、產業發展和人口導入並行,具有城市級影響力。

同時,伴隨著成都“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的時代課題,位於城南的湖泊更順勢升級,一個嶄新概念——“產城湖”應運而生。仔細觀察會發現,城南以湖泊構建新城,從興隆湖到怡心湖,一個又一個“產城湖”正在崛起,開啟“湖居”2.0時代。

有湖、有人、有城,這裡是“天府之眼”

經濟動能澎湃的興隆湖,實景圖

成都科學城是一個案例,成都科學城圍繞興隆湖,依水而建。湖區水面面積約4500畝,湖泊四周如今大樓林立,在環興隆湖25平方公里的成都科學城起步區內,已聚集了一批國際頂尖項目,從高端製造到研發創新,從高端服務到核工業,互聯網、核工業、航空航天、仿生材料、腦科學、暗物質研究等,你能想到的酷炫科研領域,這裡都能看到崛起的痕跡,它動能澎湃的經濟,就如同“天府新區的心臟”。

但在興隆湖,與其產業屬性相比,居住屬性並非其核心內在,其區域內住宅更多是定向銷售或租賃給成都科學城入駐企業和機構的工作人員。

3

怡心湖為什麼是“天府之眼”?

怡心湖,則不同。

以天府廣場為起點,一路向南。在20公里處,一片水域總面積達1000畝的區域,正在打圍施工。這片藍色水域,與天府新區直管區“手心相連”,就是未來的天府怡心湖。

怡心湖片區在規劃上不僅引進了一大批優質產業和精尖項目,同時也配有2000餘畝的居住用地,整體容積率約1.9,達到“職住平衡”,實現生產、生態、生活“三生”發展,為這片藍色水域增添了幾分柔和,和生活氣息。

今年底,隨著成都地鐵5號線的通車,將有3個站點接駁天府怡心湖,人們到達這裡將更加便捷。其中地鐵高峰站已更名為怡心湖站,也從側面反映政府重點打造怡心湖的決心。而在規劃中,怡心湖板塊5公里以內,有7條地鐵線路,規劃了8個站點,其中3座換乘站點以及1條有軌電車。

有湖、有人、有城,這裡是“天府之眼”

新加坡濱海灣實景圖,怡心湖以此為建設藍本

整個怡心湖片區總面積12000餘畝, 在設計之初,就放眼全球,博採眾長。

距離成都千里之外的新加坡,每天數以萬計的遊客來到濱海灣。集歌劇院、藝術、科技博物館、大飯店、會展中心、植物園於一身,錯落交織的各大地標建築,在此勾勒出迷人又震撼的天際線,成為新加坡當之無愧的城市封面,助力新加坡完成從“花園城市”到全球化“花園中的城市”的轉變。

怡心湖正是以濱海灣為設計藍本,可以預見,它將來不僅僅是城市的新中心,也會是城市文化的代表、城市文明的象徵——集全球化視野、設計為一體,力爭成為成都公園城市的名片。未來,它將打造一個囊括全球金融、高精尖商務、生態科技、湖畔人居等業態的“產城湖”稀缺濱水生態新城。

有湖、有人、有城,這裡是“天府之眼”

“7”字型的怡心湖,劃分為四大功能區

翻開怡心湖的規劃圖紙,區域形狀猶如一個“7”字型,可以看見藍、綠、黃、紅、紫等五彩色塗滿了“7”字空間。這些色彩配套著這個區域的商業、學校、醫療機構等設施。

從空間佈局上,怡心湖被劃分為四大功能區,分別是:A區活力運動生活、B區湖濱中心商務、C區學研創綜合產業和D區生態辦公區,其中約500畝怡心湖核心湖區分佈在B區。

規劃落定,一雙靈動的,形神兼備的“天府之眼”躍然紙上。

從形態上看,四大片區整體啟用綠帶連廊的方式,打造湖景和生態溼地,俯瞰怡心湖湖面,就像天府之國的傳神眼睛。

從產業模式上看,規劃有商業辦公、主題街區、文化藝術中心、五星級酒店、國際中小學及低密度居住區等,形成產城融合、城景相融的城市新區,接棒攀成鋼、金融城打造成都高階人居的第三次演變。

既有生態資源和產業配套,又深具最撫人心的生活氣息,“天府之眼”無疑是怡心湖極為貼切的詮釋。

有湖、有人、有城,這裡是“天府之眼”

怡心湖效果圖,形神兼備的“天府之眼”

4

怡心湖片區建得如何了?

B區市政道路完成65%

首批臨湖住宅即將亮相

距離2015年怡心湖概念提出已有4年時間,和規劃剛剛出臺時不同,現在的怡心湖已全方位“動”起來。

從“成都市政府信息公開”官網上公佈的數據來看,截至目前,怡心湖建設工程中僅市政路道路建設已有超過18.8億元的投資額通過審批。如此鉅額的投入,反映了相關部門對怡心湖的重視。

有湖、有人、有城,這裡是“天府之眼”

將率先呈現的B區,雙子塔摩天都市辦公區效果圖

根據相關部門規劃,B區湖濱中心商務區是要率先建成的封面區域,此區域是整個怡心湖片區水域面積最大的核心區域,將聚核五大產業,集五大核心產業及上下游總部集群,搭配三大中心配套服務,撬動區域未來,打造產城湖協調發展的平臺。

"

用4年時間去等待一個區域和一種生活方式,是超乎所有人想象的。

而明天,一件大事的發生,或將讓更多的成都人記住這個名詞:天府之眼。

1

城市人的共識:臨湖而居

人們總是喜歡依水而居,把它當作安放夢想的地方。從原始時代開始,“逐水而居”便形成了人類天性定居法則與城市天然擇址觀;到了後工業時代,為了達到城市居住對生態的迴歸,人們選擇了湖;到了當代,對於湖的嚮往,是城市人的共識與生活嚮往。

對於身處內陸的成都人,沒有大江大海,但依然追求“依水”的生活,更是隻有寄情於一汪湖光水色。

作家梭羅有一句比喻——“湖是風景中最美麗、最富於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

成都最早的湖居板塊,是二十多年前的浣花溪。在成都一環路與二環路之間,以500畝浣花溪公園為支撐,曾經創造了一個讓人嚮往的宜居環境,也是成都房價最高的區域之一。

不僅是人居,這也是城市發展邏輯。依湖而居,依湖而興,一汪清泉提供無限資源,湖泊正成為聚人氣、成商貿、興產業的“生態”。

有湖、有人、有城,這裡是“天府之眼”

成都人,臨湖而居的情結

2

成都“產城湖”崛起,開啟“湖居”2.0時代

與20多年前相比,今天的成都,正迎來城市格局千年之變。

2017年4月,成都市第十三次黨代會確定了“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的城市發展戰略,重塑成都產業經濟地理。

其中,“南拓”主要包括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雙流等區域。兩年多來,一個又一個重磅產業項目落地,包括電子信息、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和人工智能等未來產業,這裡,還有數字經濟、智能經濟、分享經濟等新經濟產業。

“南拓”二字,打開城南價值。這也是為何,成都雖有眾多湖區,但相比之下,唯有城南的湖區緊跟城市發展脈絡、產業發展和人口導入並行,具有城市級影響力。

同時,伴隨著成都“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的時代課題,位於城南的湖泊更順勢升級,一個嶄新概念——“產城湖”應運而生。仔細觀察會發現,城南以湖泊構建新城,從興隆湖到怡心湖,一個又一個“產城湖”正在崛起,開啟“湖居”2.0時代。

有湖、有人、有城,這裡是“天府之眼”

經濟動能澎湃的興隆湖,實景圖

成都科學城是一個案例,成都科學城圍繞興隆湖,依水而建。湖區水面面積約4500畝,湖泊四周如今大樓林立,在環興隆湖25平方公里的成都科學城起步區內,已聚集了一批國際頂尖項目,從高端製造到研發創新,從高端服務到核工業,互聯網、核工業、航空航天、仿生材料、腦科學、暗物質研究等,你能想到的酷炫科研領域,這裡都能看到崛起的痕跡,它動能澎湃的經濟,就如同“天府新區的心臟”。

但在興隆湖,與其產業屬性相比,居住屬性並非其核心內在,其區域內住宅更多是定向銷售或租賃給成都科學城入駐企業和機構的工作人員。

3

怡心湖為什麼是“天府之眼”?

怡心湖,則不同。

以天府廣場為起點,一路向南。在20公里處,一片水域總面積達1000畝的區域,正在打圍施工。這片藍色水域,與天府新區直管區“手心相連”,就是未來的天府怡心湖。

怡心湖片區在規劃上不僅引進了一大批優質產業和精尖項目,同時也配有2000餘畝的居住用地,整體容積率約1.9,達到“職住平衡”,實現生產、生態、生活“三生”發展,為這片藍色水域增添了幾分柔和,和生活氣息。

今年底,隨著成都地鐵5號線的通車,將有3個站點接駁天府怡心湖,人們到達這裡將更加便捷。其中地鐵高峰站已更名為怡心湖站,也從側面反映政府重點打造怡心湖的決心。而在規劃中,怡心湖板塊5公里以內,有7條地鐵線路,規劃了8個站點,其中3座換乘站點以及1條有軌電車。

有湖、有人、有城,這裡是“天府之眼”

新加坡濱海灣實景圖,怡心湖以此為建設藍本

整個怡心湖片區總面積12000餘畝, 在設計之初,就放眼全球,博採眾長。

距離成都千里之外的新加坡,每天數以萬計的遊客來到濱海灣。集歌劇院、藝術、科技博物館、大飯店、會展中心、植物園於一身,錯落交織的各大地標建築,在此勾勒出迷人又震撼的天際線,成為新加坡當之無愧的城市封面,助力新加坡完成從“花園城市”到全球化“花園中的城市”的轉變。

怡心湖正是以濱海灣為設計藍本,可以預見,它將來不僅僅是城市的新中心,也會是城市文化的代表、城市文明的象徵——集全球化視野、設計為一體,力爭成為成都公園城市的名片。未來,它將打造一個囊括全球金融、高精尖商務、生態科技、湖畔人居等業態的“產城湖”稀缺濱水生態新城。

有湖、有人、有城,這裡是“天府之眼”

“7”字型的怡心湖,劃分為四大功能區

翻開怡心湖的規劃圖紙,區域形狀猶如一個“7”字型,可以看見藍、綠、黃、紅、紫等五彩色塗滿了“7”字空間。這些色彩配套著這個區域的商業、學校、醫療機構等設施。

從空間佈局上,怡心湖被劃分為四大功能區,分別是:A區活力運動生活、B區湖濱中心商務、C區學研創綜合產業和D區生態辦公區,其中約500畝怡心湖核心湖區分佈在B區。

規劃落定,一雙靈動的,形神兼備的“天府之眼”躍然紙上。

從形態上看,四大片區整體啟用綠帶連廊的方式,打造湖景和生態溼地,俯瞰怡心湖湖面,就像天府之國的傳神眼睛。

從產業模式上看,規劃有商業辦公、主題街區、文化藝術中心、五星級酒店、國際中小學及低密度居住區等,形成產城融合、城景相融的城市新區,接棒攀成鋼、金融城打造成都高階人居的第三次演變。

既有生態資源和產業配套,又深具最撫人心的生活氣息,“天府之眼”無疑是怡心湖極為貼切的詮釋。

有湖、有人、有城,這裡是“天府之眼”

怡心湖效果圖,形神兼備的“天府之眼”

4

怡心湖片區建得如何了?

B區市政道路完成65%

首批臨湖住宅即將亮相

距離2015年怡心湖概念提出已有4年時間,和規劃剛剛出臺時不同,現在的怡心湖已全方位“動”起來。

從“成都市政府信息公開”官網上公佈的數據來看,截至目前,怡心湖建設工程中僅市政路道路建設已有超過18.8億元的投資額通過審批。如此鉅額的投入,反映了相關部門對怡心湖的重視。

有湖、有人、有城,這裡是“天府之眼”

將率先呈現的B區,雙子塔摩天都市辦公區效果圖

根據相關部門規劃,B區湖濱中心商務區是要率先建成的封面區域,此區域是整個怡心湖片區水域面積最大的核心區域,將聚核五大產業,集五大核心產業及上下游總部集群,搭配三大中心配套服務,撬動區域未來,打造產城湖協調發展的平臺。

有湖、有人、有城,這裡是“天府之眼”

正在建設中的怡心湖

6月底,怡心湖片區重點項目和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專題會舉行。從會上披露的信息來看,在建的B區路基已基本成形,現正在進行市政道路及管網施工。市政道路(一期)工程包含環湖路、天保大道等11條市政道路、總長約7800米,已完成總工程量的65%。據瞭解,天保大道雙向6車道,全1263米,待打通以後,將打通華府大道和劍南大道。

下一步擬開工建設怡心湖湖區工程、C區和D區環湖市政道路、A區市政道路(一標段)等。

"

用4年時間去等待一個區域和一種生活方式,是超乎所有人想象的。

而明天,一件大事的發生,或將讓更多的成都人記住這個名詞:天府之眼。

1

城市人的共識:臨湖而居

人們總是喜歡依水而居,把它當作安放夢想的地方。從原始時代開始,“逐水而居”便形成了人類天性定居法則與城市天然擇址觀;到了後工業時代,為了達到城市居住對生態的迴歸,人們選擇了湖;到了當代,對於湖的嚮往,是城市人的共識與生活嚮往。

對於身處內陸的成都人,沒有大江大海,但依然追求“依水”的生活,更是隻有寄情於一汪湖光水色。

作家梭羅有一句比喻——“湖是風景中最美麗、最富於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

成都最早的湖居板塊,是二十多年前的浣花溪。在成都一環路與二環路之間,以500畝浣花溪公園為支撐,曾經創造了一個讓人嚮往的宜居環境,也是成都房價最高的區域之一。

不僅是人居,這也是城市發展邏輯。依湖而居,依湖而興,一汪清泉提供無限資源,湖泊正成為聚人氣、成商貿、興產業的“生態”。

有湖、有人、有城,這裡是“天府之眼”

成都人,臨湖而居的情結

2

成都“產城湖”崛起,開啟“湖居”2.0時代

與20多年前相比,今天的成都,正迎來城市格局千年之變。

2017年4月,成都市第十三次黨代會確定了“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的城市發展戰略,重塑成都產業經濟地理。

其中,“南拓”主要包括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雙流等區域。兩年多來,一個又一個重磅產業項目落地,包括電子信息、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和人工智能等未來產業,這裡,還有數字經濟、智能經濟、分享經濟等新經濟產業。

“南拓”二字,打開城南價值。這也是為何,成都雖有眾多湖區,但相比之下,唯有城南的湖區緊跟城市發展脈絡、產業發展和人口導入並行,具有城市級影響力。

同時,伴隨著成都“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的時代課題,位於城南的湖泊更順勢升級,一個嶄新概念——“產城湖”應運而生。仔細觀察會發現,城南以湖泊構建新城,從興隆湖到怡心湖,一個又一個“產城湖”正在崛起,開啟“湖居”2.0時代。

有湖、有人、有城,這裡是“天府之眼”

經濟動能澎湃的興隆湖,實景圖

成都科學城是一個案例,成都科學城圍繞興隆湖,依水而建。湖區水面面積約4500畝,湖泊四周如今大樓林立,在環興隆湖25平方公里的成都科學城起步區內,已聚集了一批國際頂尖項目,從高端製造到研發創新,從高端服務到核工業,互聯網、核工業、航空航天、仿生材料、腦科學、暗物質研究等,你能想到的酷炫科研領域,這裡都能看到崛起的痕跡,它動能澎湃的經濟,就如同“天府新區的心臟”。

但在興隆湖,與其產業屬性相比,居住屬性並非其核心內在,其區域內住宅更多是定向銷售或租賃給成都科學城入駐企業和機構的工作人員。

3

怡心湖為什麼是“天府之眼”?

怡心湖,則不同。

以天府廣場為起點,一路向南。在20公里處,一片水域總面積達1000畝的區域,正在打圍施工。這片藍色水域,與天府新區直管區“手心相連”,就是未來的天府怡心湖。

怡心湖片區在規劃上不僅引進了一大批優質產業和精尖項目,同時也配有2000餘畝的居住用地,整體容積率約1.9,達到“職住平衡”,實現生產、生態、生活“三生”發展,為這片藍色水域增添了幾分柔和,和生活氣息。

今年底,隨著成都地鐵5號線的通車,將有3個站點接駁天府怡心湖,人們到達這裡將更加便捷。其中地鐵高峰站已更名為怡心湖站,也從側面反映政府重點打造怡心湖的決心。而在規劃中,怡心湖板塊5公里以內,有7條地鐵線路,規劃了8個站點,其中3座換乘站點以及1條有軌電車。

有湖、有人、有城,這裡是“天府之眼”

新加坡濱海灣實景圖,怡心湖以此為建設藍本

整個怡心湖片區總面積12000餘畝, 在設計之初,就放眼全球,博採眾長。

距離成都千里之外的新加坡,每天數以萬計的遊客來到濱海灣。集歌劇院、藝術、科技博物館、大飯店、會展中心、植物園於一身,錯落交織的各大地標建築,在此勾勒出迷人又震撼的天際線,成為新加坡當之無愧的城市封面,助力新加坡完成從“花園城市”到全球化“花園中的城市”的轉變。

怡心湖正是以濱海灣為設計藍本,可以預見,它將來不僅僅是城市的新中心,也會是城市文化的代表、城市文明的象徵——集全球化視野、設計為一體,力爭成為成都公園城市的名片。未來,它將打造一個囊括全球金融、高精尖商務、生態科技、湖畔人居等業態的“產城湖”稀缺濱水生態新城。

有湖、有人、有城,這裡是“天府之眼”

“7”字型的怡心湖,劃分為四大功能區

翻開怡心湖的規劃圖紙,區域形狀猶如一個“7”字型,可以看見藍、綠、黃、紅、紫等五彩色塗滿了“7”字空間。這些色彩配套著這個區域的商業、學校、醫療機構等設施。

從空間佈局上,怡心湖被劃分為四大功能區,分別是:A區活力運動生活、B區湖濱中心商務、C區學研創綜合產業和D區生態辦公區,其中約500畝怡心湖核心湖區分佈在B區。

規劃落定,一雙靈動的,形神兼備的“天府之眼”躍然紙上。

從形態上看,四大片區整體啟用綠帶連廊的方式,打造湖景和生態溼地,俯瞰怡心湖湖面,就像天府之國的傳神眼睛。

從產業模式上看,規劃有商業辦公、主題街區、文化藝術中心、五星級酒店、國際中小學及低密度居住區等,形成產城融合、城景相融的城市新區,接棒攀成鋼、金融城打造成都高階人居的第三次演變。

既有生態資源和產業配套,又深具最撫人心的生活氣息,“天府之眼”無疑是怡心湖極為貼切的詮釋。

有湖、有人、有城,這裡是“天府之眼”

怡心湖效果圖,形神兼備的“天府之眼”

4

怡心湖片區建得如何了?

B區市政道路完成65%

首批臨湖住宅即將亮相

距離2015年怡心湖概念提出已有4年時間,和規劃剛剛出臺時不同,現在的怡心湖已全方位“動”起來。

從“成都市政府信息公開”官網上公佈的數據來看,截至目前,怡心湖建設工程中僅市政路道路建設已有超過18.8億元的投資額通過審批。如此鉅額的投入,反映了相關部門對怡心湖的重視。

有湖、有人、有城,這裡是“天府之眼”

將率先呈現的B區,雙子塔摩天都市辦公區效果圖

根據相關部門規劃,B區湖濱中心商務區是要率先建成的封面區域,此區域是整個怡心湖片區水域面積最大的核心區域,將聚核五大產業,集五大核心產業及上下游總部集群,搭配三大中心配套服務,撬動區域未來,打造產城湖協調發展的平臺。

有湖、有人、有城,這裡是“天府之眼”

正在建設中的怡心湖

6月底,怡心湖片區重點項目和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專題會舉行。從會上披露的信息來看,在建的B區路基已基本成形,現正在進行市政道路及管網施工。市政道路(一期)工程包含環湖路、天保大道等11條市政道路、總長約7800米,已完成總工程量的65%。據瞭解,天保大道雙向6車道,全1263米,待打通以後,將打通華府大道和劍南大道。

下一步擬開工建設怡心湖湖區工程、C區和D區環湖市政道路、A區市政道路(一標段)等。

有湖、有人、有城,這裡是“天府之眼”

天府怡心湖萬科夢想城開工現場

除了4個基礎設施項目外,具有國際標準的商業綜合體:萬科夢想城和蔚藍卡地亞現代城也在加速推進中。萬科夢想城總建面約48萬方,規劃有地標雙塔、高端商業、星級酒店及企業公館集群,以“成都硅谷”為理念進行打造,其中90%由開發商自持。蔚藍卡地亞現代城項目共分為9個地塊,目前已完成地塊一、地塊二、地塊三及公園區的地勘工作,並取得6個地塊的工程規劃許可證,面積約249畝。

“天府之眼”起飛之際,吸引一家又一家巨頭落地,首批臨湖住宅也即將面市。

根據最新的消息,明天,佔地約156畝,由萬科、新希望、中鐵建以及廣東中天四家知名企業共同打造的全新住宅項目將首度亮相。

對於怡心湖,萬科並不陌生。去年5月14日,位於板塊封面區域B區的萬科夢想城項目開工典禮舉行。在當天活動現場,萬科(成都)企業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把夢想城項目打造為職住平衡、產城融合與生態宜居於一體的優秀項目,助推怡心湖片區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驅動器,成都新經濟發展的新高地。

此次亮相的156畝臨湖住宅恰巧緊鄰夢想城,讓萬科在怡心湖有了“成片”開發的優勢;而新希望、中鐵建、廣東中天的加入,四巨頭在怡心湖首次攜手,也讓這個位於怡心湖核心區的百畝純住宅項目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間。

聚焦怡心湖B區——湖濱中心商務區,在沿湖1公里的湖岸線上,除了156畝臨湖住宅,還分佈有雙流區體育中心、溼地公園、五星級藝術酒店、文化藝術中心、湖濱商業街、夢想城地標雙塔等城市級配套,共同構建出比肩金融城交子大道“黃金1公里”的城市格局。

而明天,他們如何用品牌和產品點亮“天府之眼”,實現成都人真正住在產城湖邊的全新生活方式,這或將是近期成都樓市最值得關注的大事件之一……

"

用4年時間去等待一個區域和一種生活方式,是超乎所有人想象的。

而明天,一件大事的發生,或將讓更多的成都人記住這個名詞:天府之眼。

1

城市人的共識:臨湖而居

人們總是喜歡依水而居,把它當作安放夢想的地方。從原始時代開始,“逐水而居”便形成了人類天性定居法則與城市天然擇址觀;到了後工業時代,為了達到城市居住對生態的迴歸,人們選擇了湖;到了當代,對於湖的嚮往,是城市人的共識與生活嚮往。

對於身處內陸的成都人,沒有大江大海,但依然追求“依水”的生活,更是隻有寄情於一汪湖光水色。

作家梭羅有一句比喻——“湖是風景中最美麗、最富於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

成都最早的湖居板塊,是二十多年前的浣花溪。在成都一環路與二環路之間,以500畝浣花溪公園為支撐,曾經創造了一個讓人嚮往的宜居環境,也是成都房價最高的區域之一。

不僅是人居,這也是城市發展邏輯。依湖而居,依湖而興,一汪清泉提供無限資源,湖泊正成為聚人氣、成商貿、興產業的“生態”。

有湖、有人、有城,這裡是“天府之眼”

成都人,臨湖而居的情結

2

成都“產城湖”崛起,開啟“湖居”2.0時代

與20多年前相比,今天的成都,正迎來城市格局千年之變。

2017年4月,成都市第十三次黨代會確定了“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的城市發展戰略,重塑成都產業經濟地理。

其中,“南拓”主要包括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雙流等區域。兩年多來,一個又一個重磅產業項目落地,包括電子信息、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和人工智能等未來產業,這裡,還有數字經濟、智能經濟、分享經濟等新經濟產業。

“南拓”二字,打開城南價值。這也是為何,成都雖有眾多湖區,但相比之下,唯有城南的湖區緊跟城市發展脈絡、產業發展和人口導入並行,具有城市級影響力。

同時,伴隨著成都“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的時代課題,位於城南的湖泊更順勢升級,一個嶄新概念——“產城湖”應運而生。仔細觀察會發現,城南以湖泊構建新城,從興隆湖到怡心湖,一個又一個“產城湖”正在崛起,開啟“湖居”2.0時代。

有湖、有人、有城,這裡是“天府之眼”

經濟動能澎湃的興隆湖,實景圖

成都科學城是一個案例,成都科學城圍繞興隆湖,依水而建。湖區水面面積約4500畝,湖泊四周如今大樓林立,在環興隆湖25平方公里的成都科學城起步區內,已聚集了一批國際頂尖項目,從高端製造到研發創新,從高端服務到核工業,互聯網、核工業、航空航天、仿生材料、腦科學、暗物質研究等,你能想到的酷炫科研領域,這裡都能看到崛起的痕跡,它動能澎湃的經濟,就如同“天府新區的心臟”。

但在興隆湖,與其產業屬性相比,居住屬性並非其核心內在,其區域內住宅更多是定向銷售或租賃給成都科學城入駐企業和機構的工作人員。

3

怡心湖為什麼是“天府之眼”?

怡心湖,則不同。

以天府廣場為起點,一路向南。在20公里處,一片水域總面積達1000畝的區域,正在打圍施工。這片藍色水域,與天府新區直管區“手心相連”,就是未來的天府怡心湖。

怡心湖片區在規劃上不僅引進了一大批優質產業和精尖項目,同時也配有2000餘畝的居住用地,整體容積率約1.9,達到“職住平衡”,實現生產、生態、生活“三生”發展,為這片藍色水域增添了幾分柔和,和生活氣息。

今年底,隨著成都地鐵5號線的通車,將有3個站點接駁天府怡心湖,人們到達這裡將更加便捷。其中地鐵高峰站已更名為怡心湖站,也從側面反映政府重點打造怡心湖的決心。而在規劃中,怡心湖板塊5公里以內,有7條地鐵線路,規劃了8個站點,其中3座換乘站點以及1條有軌電車。

有湖、有人、有城,這裡是“天府之眼”

新加坡濱海灣實景圖,怡心湖以此為建設藍本

整個怡心湖片區總面積12000餘畝, 在設計之初,就放眼全球,博採眾長。

距離成都千里之外的新加坡,每天數以萬計的遊客來到濱海灣。集歌劇院、藝術、科技博物館、大飯店、會展中心、植物園於一身,錯落交織的各大地標建築,在此勾勒出迷人又震撼的天際線,成為新加坡當之無愧的城市封面,助力新加坡完成從“花園城市”到全球化“花園中的城市”的轉變。

怡心湖正是以濱海灣為設計藍本,可以預見,它將來不僅僅是城市的新中心,也會是城市文化的代表、城市文明的象徵——集全球化視野、設計為一體,力爭成為成都公園城市的名片。未來,它將打造一個囊括全球金融、高精尖商務、生態科技、湖畔人居等業態的“產城湖”稀缺濱水生態新城。

有湖、有人、有城,這裡是“天府之眼”

“7”字型的怡心湖,劃分為四大功能區

翻開怡心湖的規劃圖紙,區域形狀猶如一個“7”字型,可以看見藍、綠、黃、紅、紫等五彩色塗滿了“7”字空間。這些色彩配套著這個區域的商業、學校、醫療機構等設施。

從空間佈局上,怡心湖被劃分為四大功能區,分別是:A區活力運動生活、B區湖濱中心商務、C區學研創綜合產業和D區生態辦公區,其中約500畝怡心湖核心湖區分佈在B區。

規劃落定,一雙靈動的,形神兼備的“天府之眼”躍然紙上。

從形態上看,四大片區整體啟用綠帶連廊的方式,打造湖景和生態溼地,俯瞰怡心湖湖面,就像天府之國的傳神眼睛。

從產業模式上看,規劃有商業辦公、主題街區、文化藝術中心、五星級酒店、國際中小學及低密度居住區等,形成產城融合、城景相融的城市新區,接棒攀成鋼、金融城打造成都高階人居的第三次演變。

既有生態資源和產業配套,又深具最撫人心的生活氣息,“天府之眼”無疑是怡心湖極為貼切的詮釋。

有湖、有人、有城,這裡是“天府之眼”

怡心湖效果圖,形神兼備的“天府之眼”

4

怡心湖片區建得如何了?

B區市政道路完成65%

首批臨湖住宅即將亮相

距離2015年怡心湖概念提出已有4年時間,和規劃剛剛出臺時不同,現在的怡心湖已全方位“動”起來。

從“成都市政府信息公開”官網上公佈的數據來看,截至目前,怡心湖建設工程中僅市政路道路建設已有超過18.8億元的投資額通過審批。如此鉅額的投入,反映了相關部門對怡心湖的重視。

有湖、有人、有城,這裡是“天府之眼”

將率先呈現的B區,雙子塔摩天都市辦公區效果圖

根據相關部門規劃,B區湖濱中心商務區是要率先建成的封面區域,此區域是整個怡心湖片區水域面積最大的核心區域,將聚核五大產業,集五大核心產業及上下游總部集群,搭配三大中心配套服務,撬動區域未來,打造產城湖協調發展的平臺。

有湖、有人、有城,這裡是“天府之眼”

正在建設中的怡心湖

6月底,怡心湖片區重點項目和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專題會舉行。從會上披露的信息來看,在建的B區路基已基本成形,現正在進行市政道路及管網施工。市政道路(一期)工程包含環湖路、天保大道等11條市政道路、總長約7800米,已完成總工程量的65%。據瞭解,天保大道雙向6車道,全1263米,待打通以後,將打通華府大道和劍南大道。

下一步擬開工建設怡心湖湖區工程、C區和D區環湖市政道路、A區市政道路(一標段)等。

有湖、有人、有城,這裡是“天府之眼”

天府怡心湖萬科夢想城開工現場

除了4個基礎設施項目外,具有國際標準的商業綜合體:萬科夢想城和蔚藍卡地亞現代城也在加速推進中。萬科夢想城總建面約48萬方,規劃有地標雙塔、高端商業、星級酒店及企業公館集群,以“成都硅谷”為理念進行打造,其中90%由開發商自持。蔚藍卡地亞現代城項目共分為9個地塊,目前已完成地塊一、地塊二、地塊三及公園區的地勘工作,並取得6個地塊的工程規劃許可證,面積約249畝。

“天府之眼”起飛之際,吸引一家又一家巨頭落地,首批臨湖住宅也即將面市。

根據最新的消息,明天,佔地約156畝,由萬科、新希望、中鐵建以及廣東中天四家知名企業共同打造的全新住宅項目將首度亮相。

對於怡心湖,萬科並不陌生。去年5月14日,位於板塊封面區域B區的萬科夢想城項目開工典禮舉行。在當天活動現場,萬科(成都)企業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把夢想城項目打造為職住平衡、產城融合與生態宜居於一體的優秀項目,助推怡心湖片區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驅動器,成都新經濟發展的新高地。

此次亮相的156畝臨湖住宅恰巧緊鄰夢想城,讓萬科在怡心湖有了“成片”開發的優勢;而新希望、中鐵建、廣東中天的加入,四巨頭在怡心湖首次攜手,也讓這個位於怡心湖核心區的百畝純住宅項目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間。

聚焦怡心湖B區——湖濱中心商務區,在沿湖1公里的湖岸線上,除了156畝臨湖住宅,還分佈有雙流區體育中心、溼地公園、五星級藝術酒店、文化藝術中心、湖濱商業街、夢想城地標雙塔等城市級配套,共同構建出比肩金融城交子大道“黃金1公里”的城市格局。

而明天,他們如何用品牌和產品點亮“天府之眼”,實現成都人真正住在產城湖邊的全新生活方式,這或將是近期成都樓市最值得關注的大事件之一……

有湖、有人、有城,這裡是“天府之眼”

巨頭的入駐,“天府之眼”或就此點亮

圖片來源:成都商報資料庫、視覺中國、雙流發佈

(廣告)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