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花:轉型是組織可持續的根本選擇

陳春花:轉型是組織可持續的根本選擇

導讀:一個組織能不能活得久,最重要在於組織能不能可持續。持續性是組織最大的挑戰,在外部環境不斷變化的今天,只有轉型才能讓一個組織可持續。那麼轉型該怎麼轉?本文從轉型的認知、轉型的啟動、轉型的管理、轉型的有效行動、轉型的原動力這幾個方面,深度闡述了轉型的重點。

1

不可持續是無法持續的

有人說:「陳老師,我非常想做大。」

我說:「你做大幹什麼?」

他說:「我要賺很多錢,活得更久一點。」

你會發現,其實活得久是最重要的。

為什麼我們要轉型?因為不可持續是無法持續的。持續性是對企業最大的挑戰,今天並不是你做多大,你賺多少錢,而是你能不能一直持續下去。

比如海爾這家企業花十年的時間做一件事情,就是基於互聯網的製造企業轉型。

海爾甚至為了「基於用戶」這個理念,把整個組織都打碎了,一家8萬人的企業裁掉了6萬人,變成了2萬人,三個人就是一個經營單元,也正是因為這個調整,正是因為它有用戶思維,這家傳統的家電製造企業可以成為今天在世界上產生自己價值的企業。

現在整個國家的經濟增長方式要轉型,原因就是我們在之前的40年,一直求的是高增長,一直求的是讓GDP變大,一直想成為全世界最大的國家,可我們發現走了40年,這個「大」無法持久,所以我們就必須轉。

因此,轉型不在於今天的好與不好,而在於讓你能活得久,因為可持續是一個根本的選擇。

陳春花:轉型是組織可持續的根本選擇

2

企業轉型的認知準備:

確立基於變化思考的習慣

轉型的第一件事要達成認知,達成認同,達成理解,達成共同的語境,因此,轉型當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做認知準備。

認知準備要花足夠多的時間和力氣,教會員工所有的事情都要用變化的邏輯看,這是最重要的。

所有比較成功的組織轉型案例有個共同的特點,不樂觀估計,也不悲觀估計,只是客觀看待。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講改變有多難,也不要說改變後有多好,教會大家學會變化的思考,把變視為正常。

我們可以從四個角度看懂這場變化:

1.沒有永恆的成功經驗,因為市場自己在變

改變不是因為你做得不好,而是外部環境變了。

很多人都認為要改變是因為自己沒有做好,就會起對抗心理,甚至還會證明自己沒有做得不好。這種情況下,要他改變,很困難。

比如,新希望六和在我去之前已經保持10年的國內農牧行業第一,全球排前三。它遇到的困難是來自外部市場的變化,這種變化的節奏超出了企業進步的節奏,這是所有農牧企業都會遇到的困難。如果從這個角度跟他談,會讓他放下戒心,不跟你對抗。

2.互聯互通的經濟特點

沒有人可以離開市場說話。但世界在改變,而萬物是互通的,你必須得接受這個現實。當你接受時,你會發現,這就是經濟的特點,變是正常的事,不變是不正常的

3.影響組織績效的外部力量是技術、員工和市場因素

你很努力、很認真地把事情都做好,不見得會有組織的績效。但是,認真努力做事是前提條件。所有的優秀企業都提供行業技術標準,但不是提供了行業技術標準就是最優秀的公司,還有外部要素的影響,包括員工本身的能力變化、全球技術的調整。

我還是舉新希望六和的案例,我會和他們聊,影響我們的可能不是飼料技術而是營養技術、基因技術、信息技術,甚至是跟農業不相關的技術,包括金融等。

如果你從這個角度和你的同事反覆聊,他會接受一個概念,自己做好只是一個前提條件,外部還有很多東西會影響組織績效,需要融合外部因素。

陳春花:轉型是組織可持續的根本選擇

4.持續經濟價值的主要來源將是人力資本、客戶群、產品/服務創新

這句話是多年前IBM研究很久的對外公告。現在很多傳統企業還在談人力資源,甚至談你是不是我的下屬,但是現在很多新興企業在對人價值的肯定和人價值創造的模式上做得比傳統企業好,這也是它們超越傳統企業的原因所在。

3

企業轉型的啟動:

在「現場」發起

1.不是外部的變革,最大的變革是內部的變革

我研究很多企業轉型的案例發現,轉型一定要從現場發起,讓一線開始動起來,如果不是一線開始動的轉型是不可能做到的。

2.我們要思考的不是如何變革別人,而是如何變革自己

轉型如果想上下同欲,首先要變革內部,要讓大家學會改變自己。企業轉型的關鍵是「向自己挑戰」,一定要革自己的命,而不是別人的。革自己的命的時候,要狠一點。

(1)要麼轉型,要麼滅亡

要麼轉,要麼滅,革自己的命決心要很大。華為這樣的企業,每次對內部的說法都是很苛刻的,因為這是對自己提要求。我們很多企業犯的錯誤是對外講話可以講得很苛刻,對內講會比較寬容,包容太多。有的企業問我為什麼轉型難,我說因為不夠狠。

(2)「向生而生」,以未來決定現在

做轉型的目標不是向生而死,而是向生而生,所有的變革都是為未來做得更好,如果今天不努力做,未來是沒有的。

(3)轉型最難的是挑戰自己的思維方式和過往的經驗,而對手就是自己

如果你想自己有一個能力,你就找一件事情突破你的常態。比如,寫作是我的常態,但跑步不是我的常態,我要突破的界限就是選擇跑步,不斷突破,挑戰自己,逆生長就會存在。如果學會了讓自己變,「改變」會成為企業最大的資產。

3.解決問題的答案總是在現場

我們很多人都在這裡犯錯,變革和轉型方案都是高層拿出來。事實是,高層的變革解決方案,放到基層一定是不可執行的,因為基層沒有高層擁有的資源。你說把市場攻下來,高層覺得沒有問題,因為可以調動全公司的資源。作為分公司,要拿下市場,需要更多的投入,更多的高手站臺,需要公司的信任,需要犯錯被免責。如果你說不能做錯,他就不會做。

答案現場給,要攻下市場,資源給到多少,授權給到多大,可以容忍多大的錯誤,這些都要說清楚。這樣的話,變革就可以做到。員工才是解決問題的主人。

陳春花:轉型是組織可持續的根本選擇

4

企業轉型的管理特徵:

運用「衝突管理」

1.不要害怕亂

沒有亂,就不會有活力,關鍵在於怎樣和亂共處。

2.衝突管理的最終結果並不是勝利也不是協商,而是利益的整合。

每次我調崗位、劃區域、做調整的時候,我說的是整合起來大家得到的好處是什麼,而不是說誰比誰厲害。

3.領導者能力在於讓不同意見的人組合在一起做內在的事

這樣可以把不同的創造力激發起來,跟我意見相同可以快速落實,跟我意見不同我會知道有新的東西出現。

4.力避「刺蝟觀念」,樹立「刺蝟理念」

「刺蝟觀念」是問題來了就縮起來,刺都張開碰不了,一碰都受傷。而「刺蝟理念」,是說刺蝟有一個很厲害的地方,就朝著一個方向使力。我們要有「刺蝟理念」而不是「刺蝟觀念」,要把事情簡單化。

5.差異管理的核心是求同存異

共同的是公司的戰略和方向、價值觀,最核心的就是怎樣與顧客站在一起。同時,學會接納和包容不同的東西。最好的管理者是不斷證明別人對,而不是不斷證明自己對,不斷幫助大家把事情做成,這才是好的管理者。

5

企業轉型的基礎條件:

管理者的新技能

1.界定並建立共同的目標:人是用目標來拉動的

好的企業,不管設多大的目標,大家都信,一起使勁,越做越好。壞的企業,大家不信,越做越差,目標老不能實現。拉動人最重要的是目標的牽引和對目標的確信。界定並建立共同的目標,這是最重要的安排。

2.提出觀點而非問題

轉型的問題很多,不要整天討論問題,應該提出觀點。我們在管理工作中遇到最大的問題是,大家陷在問題裡。

討論問題的會議不要開,開會討論問題不會有結果的,有解決方案希望大家表達意見可以開,方案確定以後要通知大家也可以開,除此之外不需要開會,所有問題的討論都在會後做。開會是達成共識,而不是討論問題。

陳春花:轉型是組織可持續的根本選擇

3.多方位溝通幷包容多樣性

溝通非常重要,可以利用讀書會和會議培訓以及交流訪談對話,多方位溝通幷包容多樣性。此外,很多東西用語言表達不夠,用信就能清晰容易地表達,在信中講清楚最重要的階段公司最重要的要求,比如我的書《共識》就是九封給經理人的信的集結。

4.把個人責任感作為核心價值觀

轉型需要管理者擔當。公司裡有一句話說得很好,如果沒有人負責我負責,如果有人負責我配合。個人責任感必須要變為核心價值。轉型中的管理技能是求得結果。管理者只有一個標準:績效。

比如我在公司時,我們的同事說能不能漲工資,我說可以,導入你的績效指標,你說漲10%,我們的利潤考核加10%。你說出差標準提高5%,那我們的成本指標降低5%。

所有的所得應該來源於價值創造,如果不是這樣的思考習慣絕對不是一個管理者,也不是一個經營者。

6

企業轉型的有效行動:

平衡當期目標與未來成長

轉型很重要的一點是,你必須得把當期的績效保持住。如果當期績效保持住,後面做任何改變都會得到支持,反之沒有人有信心支持你。做任何改變都需要一個東西做前提條件,就是信任。

企業的信任來源於績效,而不是其它。轉型期間做出績效要注意以下三點。

1.用不亞於任何的努力來做當期業務

最怕的是討論營銷戰略用優劣勢分析,優劣勢分析是決定要不要去做才用的,已經去做了就應用怎樣可以做成來分析。我同意任正非的那句話:做不出來的是人才,做出來的是天才。做銷售和市場時,產品已經有了,只需要比別人吃苦就可以做成。

2.當期業績來源於組織效率與顧客語言

如果你的當期業績不夠好,用的一定不是顧客語言,因為顧客聽不懂你說什麼。現在新興企業就是在創造一種語境,說出來別人就跟,而傳統企業不理解怎樣用顧客的語言。

3.開放組織為未來成長做佈局

你開放組織,要有一部分人做新的東西。一組人做當期,一組人做長期,不要交叉。如果交叉,做長期的人會被滅,因為沒有當期的業績。最重要的就是不要以犧牲當期為前提。

陳春花:轉型是組織可持續的根本選擇

7

企業轉型的原動力:「求生欲」

1. 變革的「死穴與生機」

大家認為變革會有一些可怕的東西,變革可能會失敗。Facebook的扎克伯格講過一句話,不冒險是最大的風險。風險控制的方法論就是冒險。死穴和生機是相生的概念,真正改變後,遇到所有的挑戰都會給你生機。

2.「變革悖論」:既要賺錢,又要轉型

大家有一個悖論,認為做不到既要賺錢,又要轉型。我建議你不要有這樣的想法。大家要用系統觀看所有的問題,不要對立對錯,一定是融合,相互協同。

3.「企業變革一定要創造高收益」

稻盛和夫說過一句話「企業經營一定要創造高收益」。為什麼盈利高重要,因為別人用什麼價格買你的產品,是對你價值的認可。多少人買你的產品,這也是價值的認可。很多企業都沒有在意這個,但一定要在意這件事,高收益不僅僅是價格的問題。

4.激活企業原動力

有更好的顧客群,有更好的合作伙伴,有更好的商譽,有更好的綜合評價,有更好的投資者的肯定,這是真正的慾望,這些慾望是企業真正的原動力。時刻要有危機感給自己提出必須得這樣做,不能滿足於已經取得的所有東西,必須得真正不斷地往前跑,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做到這點。(本文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