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張家山往事:懷念我的父親趙禮蔭

作者:趙相俊

父親離開我們已有三十多年了,但他的身影依然在我們的腦海裡浮現。


巢湖張家山往事:懷念我的父親趙禮蔭



我的父親一九二一年十二月出生,在他三歲時,我的爺爺就英年早逝,父親和七歲的姑母與祖母三人相依為命。因為我們家到父親這一代為止,是三代單傳,所以,沒有叔伯弟兄的相助。母子三人只得投奔父親的姨父家,姨父程友清在南京開鴨業公司,生意尚可。在那裡和姑母都讀完了中學,後在南京紙裝店學徒, 日本鬼子進攻南京時,母子之人又成了難民,後逃難至張家山。在大山衖裡無親無故,幫人家打短工。


巢湖張家山往事:懷念我的父親趙禮蔭



有一次年三十,家家都在淮備過年,日本鬼子在漢奸、偽軍的帶領下進山掃蕩,父親和一些沒有來得及轉移的年青人被鬼子抓住,硬說他們是“大大的馬鬍子”(馬鬍子,是指新四軍),非槍斃不可。因為新四軍七師譚震林部經常在此活動,在石板橋頭前的蔴地裡挖出了新四軍的灰衣服。

其中一個鑲了金牙的年青人,被鬼子剝去衣服捆綁後,將其推到山澗窪的水裡,整整凍了一夜,數九寒冬,險些被凍死,我父親也未能躲過一劫數。在眾人的求情下,翻譯官說:“大大的馬鬍子已經跑掉了,這些都是大大的良民。”但日本鬼子仍不肯輕易放人,說不吃花生米,也要吃疙瘩。在放人時,門兩邊都站有手持鬆柴棍的鬼子。我父親出來時,用右手一擋,小手指被打斷一節,左邊的鬼子又將鬆柴棍打下來,父親的頭血流如注,被人扶了回去,經醫治,頭頂結了一塊四公分的大疤,看上去就像禿頂一樣。所以每年的九月十八日,我都要提醒身旁的人,不要忘記國仇家恨。


巢湖張家山往事:懷念我的父親趙禮蔭



後來,父親在張家山上村澗前頭租了間房,結了婚,靠捲紙煙賣花生米維持生計。抗戰結束後,又遷徙無為縣石澗埠,開飯店餬口養家。之後又到了黃雒河,在親友的幫助支持下經營竹木生意。在解放軍渡江後,遷回了巢城,在河南直街仍然經營竹棚生意,併兼任臨河鎮鎮政府財糧委員,民兵中隊長。


巢湖張家山往事:懷念我的父親趙禮蔭



一九五四年大水之後,公私合營,任巢縣木材公司竹木代銷店經理,後期調任巢縣“省苧麻繁植廠任主辦會計,最後調任巢縣魚苗廠(水產養殖場)主辦會計。父親的大半生都在從事經濟財務工作,他工作出色,穩重,任勞任怨,時常被省、蕪湖行署抽調外出審查經濟案件,多次受到上級單位的表彰,工作兢兢業業,是單位的好管家。

他時常帶隊外出東北、內蒙、山西、陝西運送魚苗,因為在外出差注意節約開支,工人們常常說他“摳”。但他為人和善,厚道,從不與別人爭言鬥嘴。文革期間,“大字報”滿天飛,但是沒一張寫他不好的大字報。他經常把在單位沒有做完的工作帶回家,晚上加班做。他工作一絲不苟,從未出過差錯。突顯出他正直無私的高尚品德。


巢湖張家山往事:懷念我的父親趙禮蔭



在家庭,他是一個稱職的好父親。常年精打細算,從不浪費,我們兄弟姊妹五人的穿衣吃飯問題,時常讓他傷腦筋,但他總是把最好的東西都讓給了我們,父親也影響著我們的人生。父親很重視我們兄弟姊妹的教育與進步。一九七八年恢復高考,我的大弟湘冰考上了安農大,他便和母親買了些水果糖,挨家挨戶的散糖,與鄰居們同喜同樂。我們兄弟姊妹五人在那個年代,就有四人是院校出來的畢業生,也曾讓人羨慕過。


巢湖張家山往事:懷念我的父親趙禮蔭



父親在六十歲時,因長期發燒不退,被診斷出骨髓癌。與他平日小病抵著不進醫院看醫生有關。他總是有做不完事情,實際上他看病是公費,只是一心撲在工作上和家庭的一些事情上。而延誤了病情的醫治。我們家突然像天塌了一樣,但我們也很無奈,迴天無術。只有看著他一天天消瘦與病痛,直到六十四歲時病逝。


巢湖張家山往事:懷念我的父親趙禮蔭



我們的父親是一個很平凡的人,但也是一個偉大的父親。他把畢生的精力與智慧都奉獻給了國家和家庭。他心裡只裝著別人,唯獨沒有自己,他雖然離我們而去,但他的精神卻永遠影響著我們,父親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假如有來生,我們仍然願做他的子女。

最憶是巢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