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恨歌》演了12年,陝西再沒有拿得出手的表演了


《長恨歌》演了12年,陝西再沒有拿得出手的表演了


前段時間遇到大學同學,回憶起到陝北見習,大家看一部叫《延安印象》的舞臺劇,對於那時沒見過這類表演形式的我們,的確震撼。只是可惜,再打聽,才知道劇目已經停演好久了。

不由想起,陝西本土除了《長恨歌》以外,還有其它相似量級的景區演出嗎?一時之間,竟沒從記憶中檢索出來。

然而翻看歷史,才發現原來在國內這短短几十年的旅遊演藝發展中,西安也曾經在一些重要的節點上,留下過濃墨重彩的一筆。

01

旅遊演藝最初從文化演出發展而來,是文化和旅遊融合的共同產物,我國第一部稱得上旅遊演藝的作品《仿唐樂舞》於1982年在西安推出。當時,大批海內外遊客慕名而來參觀兵馬俑,可無奈西安晚上無景可看,而《仿唐樂舞》的出現則填補了外賓們晚上的閒暇時間。而這一時期出現的演藝,以行政接待為主要任務。


《長恨歌》演了12年,陝西再沒有拿得出手的表演了


▲仿唐樂舞門票。

1984年,由香港人出資的中國第一個標誌性劇場“西安唐樂宮”建成,佔地7畝多,且只收外匯券,在當時算的上“高大上”場所。


《長恨歌》演了12年,陝西再沒有拿得出手的表演了


▲唐樂宮。

隨著大量的外國遊客湧入中國,作為只能滿足基本吃住行的初期旅遊市場,遊購娛顯然成為了發展的短板。可以說正是這一需求,催生了夜間文化市場的繁榮,也打開了旅遊演藝的新天地。

從90年代開始,為了滿足高端旅遊者,各地開始紛紛出現小型旅遊演出團體,提供日常的演出內容。越來越多人看到了在旅遊產業的鏈條內,演藝作為重要一環所帶來的巨大經濟效益和品牌收益。

1995年的5月1日,我國正式開始實行雙休日製度,加上每年三個黃金週,國內群眾一夜之間有了多至一倍的休息日。假期的增多在潛移默化中使民眾生活的方式發生了巨大轉變,同時撬動了超過2萬億元的旅遊大市場,普通民眾對於生活質量的追求,促使旅遊業的形態得以快速進化。

而這一時期發展的重要標誌,來自深圳華僑城。從1989年開始,華僑城投入建設的錦繡中華,以及之後世界之窗等多個項目的陸續開放,在深圳這個曾被人譏為“文化沙漠”的年輕城市,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客人,也讓國內遊的遊客感受到了全方位的目的地旅行體驗。

與此同時,其延伸的旅遊演藝業也開始發力,先後推出了《創世紀》、《跨世紀》,《金面王朝》,《吳哥的微笑》等優秀經典劇目。而這些劇目也不再是“晚餐時間觀看的演出”,而是開始和整個景區遊覽的內容有機結合起來。


《長恨歌》演了12年,陝西再沒有拿得出手的表演了


▲金面王朝。

而同時期,杭州也不甘示弱,推出了演出二十餘年不衰的《宋城千古情》。去過杭州的人應該都對他們的景區外停著多少旅遊大巴記憶猶新。

在演藝界不斷髮展的過程裡,傳統景區也在尋求突破。2002年,實景演出《印象·劉三姐》的展演,讓當時日漸萎縮的陽朔旅遊行業獲得了二次騰飛,演出前後的旅遊收入從4億猛增到10億之多,景區和縣城的土地增值平均達5倍以上,陽朔由一個名氣不大的小村鎮,變成了如今聞名中外的旅遊名城。


《長恨歌》演了12年,陝西再沒有拿得出手的表演了


▲印象劉三姐劇照。

而直到2007年,西安《長恨歌》才開始正式推出。

西安終於在這次旅遊演藝的升級換代中,找到了自己的演出舞臺。藉助華清池這個大IP,搭建了良好的景演互動關係, 《長恨歌》不僅強化了所在地域的旅遊影響力,也讓西安這個世界旅遊城市“沾了光”——人們不必再重複“白天看廟,晚上睡覺”的單一旅行體驗,藉著良好的演出口碑,《長恨歌》一舉成為了“西安的金邊名片”。


《長恨歌》演了12年,陝西再沒有拿得出手的表演了


▲長恨歌劇照。

02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要想複製《長恨歌》的成功卻並不容易。在西安主城區內,包括前文提到的《仿唐樂舞》,南門廣場演出的《夢長安——大唐迎賓盛禮》,鳳鳴九天劇院的《夢迴大唐》等等演出,從影響上都難以達到像《長恨歌》那樣一票難求的火爆程度。


《長恨歌》演了12年,陝西再沒有拿得出手的表演了


▲長恨歌劇照。

究其原因,演藝演出作為一種專業性很高的娛樂內容,需要主創團隊不斷的創新和改進,更需要所在景區的持續性投入。 在演出投放市場的初期,無論收入還是知名度,都需要由所在景區來“養”。

從公開信息中能夠看到,《長恨歌》演出三年多後,創作團隊認為音樂方面存在不夠連貫、不夠完整等問題,因此在休演期間對音樂進行了新的錄製,並且重新編排了“羯鼓”和“荷葉舞”,調整了“胡旋舞”和“鵲橋相會”部分的舞蹈。

又過了三年,增設了水宮殿等大型道具。直到2018 年,在公演的第 12 年,他們又對音響、燈光進行了全面升級,使舞臺效果更加震撼,演出效果得到進一步提升。十幾年的努力,讓一個單純的演出,變為了一場“大秀”。

而這樣的投入也獲得了應有的市場回報。自 2015 年開始,《長恨歌》的演出收入突破億元大關之後,每年都以“千萬元”的速度遞增。

但隨著名氣的增大,吸引到國內外越來越多慕名而來的遊客,一些小細節卻也受到更多的關注與討論。

《長恨歌》演了12年,陝西再沒有拿得出手的表演了

▲作為共演出三千餘場的《長恨歌》來說,如此好評率已實屬不易。

以《長恨歌》為例,從眾多點評網站上抓取的關鍵詞(樣本有效信息共1901條)裡可以看到,國內遊客的審美力,早已擺脫了“瞧個新鮮”的初級階段。大家對於一個劇目的評價往往是多個維度的綜合,比如:演出實景、歷史文化、表演水平、視覺特效、接待服務、交通等很多方面。

《長恨歌》演了12年,陝西再沒有拿得出手的表演了

查看上表,發現其中評價較多的分別為演出實景和表演水平,且多數為正面評論。當然對於演出內容的吐槽確也時有發生。

這種吐槽我們沒有辦法論其正誤,但當問題出現時,或許需要意識到,一些改變正在持續發生著。

作為一部以李隆基和楊玉環的悽美愛情為主題創作的歷史劇,對於那些不瞭解長恨歌歷史背景的人來說,相較歌舞,可能更希望在這個有真實歷史的實景演出地,獲取一些更為獨特的敘事信息。而從評論裡來看,那些追求信息獲得感的人,可能並沒有得到滿足。


《長恨歌》演了12年,陝西再沒有拿得出手的表演了


在2019年5月份的最新數據中,差評裡多次提到外地遊客看不懂,敘事性不強,全程以舞蹈居多,難以塑造人物等較為中肯的意見。

據調查,觀看《長恨歌》的遊客有四分之三都是外地遊客,而觀看《長恨歌》的原因三分之一是因為參觀華清池順道看一下演出,其次16.7%的遊客是跟別人一起,被動的觀看,而對唐代歷史文化感興趣、專門來觀看、被景區宣傳吸引以及想更多瞭解華清池的遊客比例較為接近,平均人數在 10%左右。

那些因為對旅遊演藝產品感興趣而特意前來觀看的人只有 3.5%。


《長恨歌》演了12年,陝西再沒有拿得出手的表演了


▲華清池。圖 | 網絡

這也許說明,單純地依賴一部旅遊演藝產品來吸引遊客是不現實的,也不應把“傳播歷史文化”這樣的宏大願景只寄託在某一場單一的演出上。

陝西的歷史文化IP如此豐富,應該有更多的景區、更多的演藝作品來形成文化宣傳的合力——《長恨歌》已經是省內乃至全國較為頂尖的表演,而如果把目光轉向省內其他不甚知名的景區演出:無邏輯的歌舞、莫名其妙的LED背景以及過度的舞臺燈光,實在是辣眼睛。參差不齊的景區綜合服務質量,更會反過來影響遊客的觀感。

社會在不斷髮展,隨著人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在境內境外旅遊紅火發展的這十幾年來,“見過世面”的遊客越來越多,他們對於劇目的整體體驗要求越來越高,對於演藝內容能“挑的刺兒”也越來越多。

畢竟,現在被拿來作為對標的對象,已經有可能是拉斯維加斯的“O秀”或是太陽馬戲團這樣的世界頂級的演出。

而國內的旅遊演藝格局,也在悄然發生著改變。

03

放眼整個國內市場,“印象”系列、“千古情”系列以及“山水盛典”系列等,佔據了整個國內旅遊演藝票房的半壁江山。而“二八定律”在這個市場上也愈發明顯——票房排名前 20%的旅遊演藝產品每年就會佔據全國總市場的80%以上。所以,獲得成功的演出是極少數的,在演出成本愈發高企的趨勢下,能夠票房長紅的演出就更加稀少,很多景區都在轟轟烈烈的投入演藝市場後,灰頭土臉的暫停演出。

西安,從旅遊演藝發展的歷史來看,從最初的領頭羊,到逐漸被超越者拉開身位,再到如今只剩一部叫得響的演出,實在有點讓人遺憾。

我們好像因為自己的城市擁有的歷史IP太多,所以就少了點對創新的渴望,以及對歷史故事更深的追求與挖掘。在產業配套和戰略眼光上的欠缺,又限制了好的作品冒頭。

而那些沒有包袱的城市,正在前方越跑越遠,成為了我們追趕的目標。

再以深圳為例,2018年國慶,華僑城旗下的深圳世界之窗獻禮新中國69週年華誕,推出“世紀三部曲”收官之作《盛世紀》(前兩部作品為《創世紀》和《跨世紀》)。

前一陣這個演出來到西安巡演,我還專門拉上朋友一起去看,整場秀把舞蹈、武術、甚至雜技等等藝術形式都融在了一起。看著舞臺上的一幕幕——《日月春秋》《大漢王朝》《盛世長安》——這些曾經發生在千年前長安的歷史故事,由一個外地演出團隊為我娓娓道來,我的感受不僅僅是“複雜”二字能夠形容。


《長恨歌》演了12年,陝西再沒有拿得出手的表演了


▲盛世紀。

深圳作為一個從漁村發展起來的國際化城市,尚且能夠在文化領域“無中生有”,反觀西安,我們擁有了滿城的文化IP和資源,到處是千載的故事與風流,卻往往在文藝表達上,在演出產業上無從下手。一部《長恨歌》佔據陝西74%的演藝收入,第二部《長恨歌》卻遲遲沒有出現,這不應該成為常例而理所應當。

伴隨著旅遊消費的不斷升級,對於西安文旅演藝的未來,也絕不僅僅再是經營方寸舞臺上的一場劇目、一場歌舞,更多的應該是空間,時間和文化上的昇華,為來到西安的外地人提供根植於心的內在體驗。

在這塊從不缺乏IP的土壤上,如何挖掘出一個個鮮明的超強IP,以帶動文化交流,促進演藝發展,我想,是我們很多人應該思考的重點了。

畢竟,除了唐皇貴妃,長安還有秦皇漢武、玄奘、張騫等無數一流人物,一流故事,等待著我們去呈現。


作者:湯加

貞觀作者

版式設計:霹靂

請關注貞觀新浪微博:@貞觀club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