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布斯堡家族是歐洲乃至世界歷史上最著名的王朝家族之一,自1438年起,幾乎所有“羅馬人國王”和“羅馬人皇帝”均出自這個家族。而從馬克西米連的勃艮第婚姻起,經過一系列由婚姻、死亡和遺產繼承等偶然事件構成的家族史,使哈布斯堡家族在16世紀掌握了包括神聖羅馬帝國在內的大半個歐洲乃至世界的統治權,締造了一個“日不落”帝國。

哈布斯堡家族的光榮與屈辱

哈布斯堡家族

哈布斯堡家族勢力的急劇擴張特別受到了法蘭西國王的激烈反對。自查理八世起,法王為了突破哈布斯堡家族對法國的包圍,與哈布斯堡家族進行了長達200餘年的戰爭。而在15世紀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崛起後,哈布斯堡家族統治下中東歐君主國又面臨著強大的伊斯蘭教徒軍事擴張的嚴重威脅。在神聖羅馬帝國內部,通過宗教改革壯大起來的諸侯集團也聯合其他反對勢力,結成宗教—軍事同盟,向作為天主教會保護者的哈布斯堡皇權發起了挑戰。

哈布斯堡家族的光榮與屈辱

查理八世

儘管危機四伏,哈布斯堡家族還是能夠憑藉神聖羅馬帝國的皇權和本家族不斷擴大的世襲領地的實力,比較牢固地把握著對德意志國家的控制權,直到1806年才被“法國大革命遺產繼承人”拿破崙趕下皇位,1867年又被普魯士的“鐵血宰相”俾斯麥排擠出即將獲得統一的德國。

“哈布斯堡”的名稱源於哈布斯堡家族先人1020年在瑞士北部阿爾郜建造的哈布斯堡城堡。12世紀時,哈布斯堡家族勢力大增,其首領成為上阿爾薩斯的邦國伯爵和斯特拉斯堡主教區教堂議事會的行政長官,並獲得了基堡伯爵的遺產繼承權,甚至征服了蘇黎世、施維茨、翁特瓦爾堡、阿爾郜和烏里諸州中的部分領土。1273年,魯道夫一世當選羅馬人國王,哈布斯堡家族成為萊茵河上游地區勢力最強大的貴族世家。1278年魯道夫一世打敗波西米亞國王奧托卡二世,奪取了對奧地利和施泰爾馬克兩公國的統治權。1282年,魯道夫一世加封兩個兒子為奧地利和施泰爾馬克公爵,哈布斯堡家族的權力重心開始轉移到了中東歐。

哈布斯堡家族的光榮與屈辱

魯道夫一世

13世紀末至14世紀中葉,哈布斯堡統治者又先後獲得了克恩滕公國和蒂羅爾伯國,並將福拉爾貝格地區買了下來。雖然未被皇帝卡爾四世選作帝國選候,但通過偽造的《五月特權》,奧地利公爵魯道夫四世使自己升格為奧地利大公。1397年,奧地利大公阿爾布雷希特三世通過《諾伊貝格條約》確立阿爾伯丁一系為哈布斯堡家族的直系。

1421年,奧地利大公阿爾布雷希特五世迎娶羅馬人國王西吉斯蒙德的女兒伊麗莎白為妻,隨後又當選為波西米亞和匈牙利的國王。1438年,在西吉斯蒙德去世後,阿爾布雷希特五世當選羅馬人國王,稱作阿爾布雷希特二世。

至此開始,直到1806年,神聖羅馬帝國的最高統治權至少在名義上一直掌握在哈布斯堡家族之手,只有皇帝卡爾七世例外。

哈布斯堡家族不僅擁有了奧地利大公國、施泰爾馬克兩公國、克恩滕公國和蒂羅爾伯國等地,還獲得了匈牙利和波西米亞兩個王國的王位繼承權,哈布斯堡中東歐君主國由此奠立。

哈布斯堡家族的光榮與屈辱

神聖羅馬帝國版圖

1439年,阿爾布雷希特二世在對土耳其人作戰時死於病利,他的堂弟、出自哈布斯堡家族蒂羅爾一系弗里德里希繼任奧地利大公,並在1440年當選羅馬人國王,稱作弗里德里希三世。阿爾布雷希特二世的遺腹子拉迪斯勞斯則繼承了匈牙利和波西米亞王國王位。1453年,弗里德里希三世將《五月特權》確立為帝國法律,使奧地利大公稱號得以合法化。通過弗里德里希三世的兒子馬克西米連與勃艮第公爵“大膽”查理享有遺產繼承權的女兒瑪麗亞結婚,哈布斯堡家族開始立足於西北歐。

1482年,瑪麗亞意外死亡,她與馬克西米連生育的兒子“美男子”菲利普當選尼德蘭大公,馬克西米連擔任攝政。

弗里德里希三世還以避免王位空缺和阻止王位爭奪為名,修改帝國憲法,規定選候可在當政皇帝生前就選出一位準備繼位的新國王,並在1486年2月16日使馬克西米連順利當選羅馬人國王,號稱馬克西米連一世。

馬克西米連一世通過與阿拉貢國王費蘭多二世達成的互為兒女親家的婚約,使“美男子”菲利普在1496年迎娶費蘭多二世和卡斯蒂利亞女王伊莎貝拉一世的女兒胡安娜為妻。1504年,胡安娜在其母親去世後繼任卡斯蒂利亞女王,稱作胡安娜一世。

菲利普與胡安娜之子卡爾則在1506年父親死後成為尼德蘭大公,並繼承了勃艮第公國北部的皮卡迪和比利時等地。1516年,又在外公(即阿拉貢國王費蘭多二世)去世後成為阿拉貢、卡斯蒂利亞、納瓦拉、格拉納達、那不勒斯、西西里、撒丁島諸王國以及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的統治者。因為他首次將阿拉貢和卡斯蒂利亞的王位集為一身,所以也是西班牙的第一任國王,號稱卡洛斯一世。在祖父馬克西米連一世去世後,卡爾又得以繼承哈布斯堡家族在奧地利的產業,並通過向選侯行賄的手段,於1519年戰勝法王弗朗索瓦一世的競爭,當選“羅馬人國王”,成為“當選的羅馬人皇帝”,號稱“卡爾五世”。

哈布斯堡家族的光榮與屈辱

卡爾五世

這樣一來,哈布斯堡家族的統治區幾乎囊括了大半個世界,堪稱“日不落帝國”,其勢力達到了巔峰,成為一個強大的世界性王朝。

卡爾五世自視為“世界君主”,擁有上帝賦予的、獨一無二的崇高地位,不僅高於基督教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統治者,而且擔負著維持基督教世界的秩序與和平,保護但也要改革天主教會、抵禦異教徒侵犯的神聖使命。

然而,卡爾五世的權利要求卻受到了法國國王以及意大利諸邦國和城市的統治者的堅決反對和抵制。奧斯曼—土耳其人也乘機入侵,力圖征服歐洲,用新月取代十字架。神聖羅馬帝國的諸侯們也害怕喪失自己傳統的自由,千方百計限制卡爾五世的權力,甚至不惜違背臣服和效忠的義務,聯合起來以武力反對皇帝。

為了捍衛自己的普世統治權,卡爾五世窮兵黷武,連年征戰,雖然屢獲戰果,最終卻一事無成,心灰意冷之餘,乾脆宣佈退位,將其統治權分割給自己的兒子腓力和皇弟費迪南。

1555年10月25日,腓力獲得了尼德蘭和勃艮第的統治權,次年1月16日又成為西班牙國王,號稱腓力二世,兼領西屬美洲殖民地。

1556年8月8日(另一說為9月12日),卡爾五世把神聖羅馬帝國的皇位轉讓給費迪南,並在9月12日正式向帝國選侯遞交了退位聲明。

卡爾五世本人則隱居在西班牙埃斯特雷馬杜拉附帶一個修道院的尤斯特別墅,直至1558年9月21日去世。

哈布斯堡家族正式分為奧地利支系和西班牙支系,像卡爾五世那樣一人統領所有哈布斯堡家族領地的局面再也不曾出現過。此後,哈布斯堡家族雖然出現過諸如斐迪南二世和利奧波德一世等比較能幹的羅馬人國王和皇帝,但同卡爾五世一樣不敵國內外的眾多反對勢力,不得不對外放棄世界霸權,對內放任諸侯割據稱雄。

儘管如此,哈布斯堡家族仍然壟斷著神聖羅馬帝國的最高統治權,它也能夠利用羅馬人國王和皇帝的權威,繼續擴張哈布斯堡中東歐君主國的勢力,並以這一君主國為基石,維繫著已經四分五裂的神聖羅馬帝國的存在。

哈布斯堡家族在中東歐的擴張開始於對波西米亞和匈牙利兩王國的統治。

波西米亞和匈牙利原先都是獨立國家,但在歷史上曾有出身於哈布斯堡家族的奧地利大公兼任過波西米亞國王,監管匈牙利。鑑此,馬克西米連一世不僅極力向西北歐、西歐和西南歐擴張哈布斯堡家族勢力,也時刻覬覦著波西米亞和匈牙利的王位。

幾經周折,費迪南最終在1516年正式通過代理人與安娜結婚。馬克西米連一世則把拉約什收作養子。卡爾五世則在1521年把他繼承的奧地利大公國的統治權轉讓給費迪南。

這些安排為後來把匈牙利和波西米亞併入哈布斯堡中東歐君主國創造了條件。

1521年,奧斯曼帝國蘇丹蘇萊曼一世率領大軍進攻匈牙利,並且迅速征服了貝爾格萊德。匈牙利國王拉約什二世倉促御駕親征,結果在1526年8月29日陣亡於莫哈奇。蘇萊曼一世乘勝追擊,其鐵騎踏遍了匈牙利東部諸省,除了燒殺搶掠,班師回國時還帶走了10萬基督教俘虜。

哈布斯堡家族的光榮與屈辱

拉約什二世年輕無後,費迪南遂依靠其祖父馬克西米連一世與弗拉迪斯拉夫二世簽署的遺產繼承條約,以及哈布斯堡家族比較強大的實力,無比榮耀的戴上了波西米亞和匈牙利兩項王冠。克羅地亞貴族也在1527年選舉費迪南為克羅地亞國王。

費迪南雖然登上了波西米亞和匈牙利的王位,卻未贏得波西米亞和匈牙利兩國等級的全體支持。一部分匈牙利等級擁戴西本彪根侯爵扎波利亞•亞諾什為對立國王,並與費迪南兵戎相見。

1531年1月5日,費迪南在科倫成功當選羅馬人國王,稱作費迪南一世,但作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卡爾五世繼續擁有決定權。因為在帝國並無實權,費迪南遂把重點放在對哈布斯堡世襲領地的經營上。不僅致力於在奧地利監理中央集權的國家管理機構,將強財政、司法權力,還在1556年增設宮廷戰爭委員會,加強軍備建設。

而在1558年費迪南當選的羅馬人皇帝之後,哈布斯堡家族的奧地利支系便成為了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家族,它也打著“保衛基督教世界”的旗號,號令全體基督教徒團結一致,共同抵禦奧斯曼—土耳其人的侵略。

土耳其戰爭時斷時續地進行了150餘年,直到1699年才以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失敗告終(《卡爾諾維茨合約》)。

哈布斯堡家族的光榮與屈辱

土耳其戰爭

哈布斯堡家族佔領了西本彪根(不包括巴納特)和整個匈牙利地區,並且將哈布斯堡家族的勢力擴張到巴爾幹半島,進一步擴大了哈布斯堡世襲領地的範圍。

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哈布斯堡君主國聯合歐洲其他國家進行反法戰爭,結果慘遭失敗。1804年,拿破崙加冕為法蘭西皇帝,奧地利大公弗蘭茨也自命為奧地利皇帝。1806年,拿破崙迫使神聖羅馬帝國16個成員邦脫離帝國,加入新建立的法國附屬國萊茵同盟,同時迫使弗蘭茨二世放棄羅馬人國王和皇帝稱號,只保留奧地利帝號。

拿破崙戰爭結束後,原屬神聖羅馬帝國但在戰爭期間得以擴大重組的德意志邦國在1815年組成德意志同盟,設同盟議會,由哈布斯堡家族統治下的奧地利帝國的代表擔任主席。

德意志同盟依然是一個鬆散的聯合體,緊緊虛構了一個統一的外貌,根本不具備真正國家實體的內涵。

奧地利帝國包括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以及波蘭和羅馬尼亞的部分領土,是一個多語言、多民族、多宗教的國家。它沒有經過徹底的資本主義改革,反對自由主義和民族主義的封建保守勢力十分強大。它不關心德意志民族國家的建立,只想維持現狀,保持哈布斯堡家族在德意志區域內的傳統統治權。

哈布斯堡家族的光榮與屈辱

普魯士

1866年,奧地利德國被經過資本主義改革洗禮並建立了德意志關稅同盟的普魯士打敗,哈布斯堡家族不得不屈辱地脫離德意志國家,另行組建奧匈帝國。普魯士則通過建立北德意志同盟(Norddeutscher Bund),向最終建立統一的德意志國家邁出了一大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