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曆史上的威登巴赫家族:巴伐利亞與萊茵法爾茨,以及茜茜公主'

"
"
德國曆史上的威登巴赫家族:巴伐利亞與萊茵法爾茨,以及茜茜公主

電影《茜茜公主》

寫作本文所用的參考書籍:

1、The Thirty Years War

作者:C. V. Wedgwood

出版日期:2012年6月

2、The Armies of the Kingdom of Bavaria & the Grand Duchy of Wurzburg, 1792-1815

作者:George F. Nafziger

出版日期:1993年4月

---------------------------

正文:

威登巴赫家族是神聖羅馬帝國十大家族之一,起源於德國南部巴伐利亞的威登巴赫城堡,因此而得名,起源時間是十世紀,開山老祖是帝國的巴伐利亞公國內的一位侯爵貝爾託德,其後代於十二世紀初買下威登巴赫城堡,家族遂以此命名。

在古代德語中,威登,是巨大森林之意,巴赫,是大河奔流激盪之意。

1180年,德國曆史上著名的巴巴羅沙皇帝亦即紅鬍子皇帝弗里德里希一世,討伐膽敢反抗的諸侯、維夫家族的獅子海因裡希,以皇帝的權勢和武力,奪其封地巴伐利亞公國,改封給威登巴赫家族的奧托,是為奧托一世。

1214年,皇帝弗里德里希二世又將萊茵王權伯國封給奧托一世之子、巴伐利亞公爵路德維希一世,從此,威登巴赫家族擁有了兩大領地:萊茵王權伯國與巴伐利亞公國。

神聖羅馬帝國有很多等級的伯爵,王權伯爵是很高等級的伯爵,可以行使國王的權力。萊茵王權伯國,在德語中稱為萊茵法爾茨。

從現在的德國地圖上看,萊茵王權伯國,在今萊茵法爾茨州一帶,巴伐利亞公國,在今巴伐利亞州一帶,這兩個大州均位於德國南部。

1253年,萊茵王權伯爵兼巴伐利亞公爵奧托二世去世後,其領地被瓜分,長子路德維希繼承萊茵王權伯國,次子海因裡希繼承巴伐利亞公國。

十四世紀初,威登巴赫家族的魯道夫和路德維希兩兄弟,參與了帝國各家諸侯對皇帝大位的爭奪,兄弟倆反目成仇,互相征戰不休。

1314年,路德維希經諸侯們推選,當選羅馬人國王,亦即皇儲,離皇帝大位只差一步。他就是德國曆史上的路德維希四世。

1328年,路德維希四世加冕為皇帝。

1329年,威登巴赫家族分為長子系和幼子系,魯道夫的長子系,統治萊茵法爾茨,路德維希四世的幼子系,統治巴伐利亞。

1347年,路德維希四世去世,帝國的威登巴赫朝結束,盧森堡家族的卡爾當選羅馬人國王,是為卡爾四世,帝國盧森堡朝建立,卡爾四世於1355年加冕為皇帝。

1356年,卡爾四世為了討好諸侯,以確保皇位能在盧森堡家族傳承下去,確保帝國的盧森堡朝可以千秋萬代,於是頒佈了德國曆史上著名的《黃金詔書》,確立了有權選舉皇儲即羅馬人國王的七大選侯。推選羅馬人國王,實際也就是有權推選皇帝,作為德意志的強大家族,威登巴赫家族自然也名列選侯之列,但是,為了打擊前朝皇帝路德維希四世的勢力,卡爾四世故意沒有選擇幼子系的巴伐利亞,而是選擇了長子系的萊茵法爾茨作為選侯。

幼子系在巴伐利亞的統治一直維持到1777年。幼子系的祖先、皇帝路德維希四世在位時,不但領有巴伐利亞公國,他還通過一系列的政治聯姻安排,在其它地方也獲得了大片領地:1323年獲得勃蘭登堡邊區伯國,1342年獲得蒂羅爾伯國,1345年獲得荷蘭、澤蘭和埃諾等伯國。

1347年路德維希四世去世後,他的六個兒子分別繼承了這些領地和巴伐利亞公國,但是,德國諸侯們很現實,失去了皇帝大位的威登巴赫家族,權勢不再,其他各大家族,紛紛撲了過來,將這些領地紛紛奪走,威登巴赫家族的幼子系最後只剩下傳統領地巴伐利亞公國。

1618年,席捲歐洲的三十年戰爭爆發,歐洲的天主教陣營和新教陣營,為了信仰,大打出手。新教陣營的盟主不是別人,正是威登巴赫家族長子系的萊茵法爾茨選侯兼波希米亞國王弗里德里希五世,而天主教陣營的盟主則是皇帝斐迪南二世。

幼子系的巴伐利亞公爵馬克希木利昂一世,作為天主教陣營的干將,積極協助皇帝鎮壓新教陣營,1623年,皇帝斐迪南二世褫奪萊茵法爾茨的選侯之位,改封給效忠皇帝的巴伐利亞,巴伐利亞公國由此升級為巴伐利亞選侯國。

1632年,流亡的萊茵法爾茨的弗里德里希五世去世,1648年,三十年戰爭結束,皇帝戰敗,萊茵法爾茨又恢復了選侯之位,弗里德里希五世的次子卡爾一世·路德維希繼承了萊茵法爾茨選侯國,從此,威登巴赫家族有了兩大選侯,巴伐利亞與萊茵法爾茨。

帝國七大選侯變為八大選侯。

1777年,巴伐利亞選侯馬克希木利昂三世·約瑟夫死於天花,他年輕輕就去世了,無後,威登巴赫家族的幼子繫結束。

長子系的萊茵法爾茨選侯卡爾·特奧多爾,繼承了巴伐利亞選候之位,威登巴赫家族的兩大領地,在分離了四個半世紀之後,又一次統一了。

1799年,卡爾·特奧多爾去世,其族侄馬克希木利昂·約瑟夫,接替他成為威登巴赫家族族長,繼承了巴伐利亞選侯和萊茵法爾茨選侯之位。

拿破崙崛起之後,推翻了千年帝國神聖羅馬帝國,建立了拿破崙帝國,取而代之,巴伐利亞與萊茵法爾茨,又成為拿破崙帝國的諸侯,不過,各大選侯之位則徹底結束了,因為,新帝國的皇位,不用諸侯推選,而是世襲。

1805年,拿破崙下令,巴伐利亞與萊茵法爾茨,合併為巴伐利亞王國,馬克希木利昂升級為國王馬克希木利昂一世。

1815年,統治歐洲大陸的拿破崙帝國被海上霸權英國推翻,拿破崙帝國統治下的德意志各諸侯國獲得解放,組成了德意志同盟,巴伐利亞王國成為德意志同盟的一員。

神聖羅馬帝國的舊皇族哈布斯堡家族,在其家族領地建立了奧地利帝國,奧地利帝國也是德意志同盟的成員,並且是同盟的一號國家。1848年,弗朗茨·約瑟夫一世即位為奧地利皇帝,這一年,他十八歲,年輕英俊,後世的電影《茜茜公主》中的英俊青年皇帝,就是他。

1854年,弗朗茨·約瑟夫一世,娶了奧地利的鄰邦巴伐利亞王國的女公爵伊麗莎白,即著名的茜茜公主,茜茜公主的父母都是威登巴赫家族的成員,她的母親露多薇卡是巴伐利亞國王馬克希木利昂一世的女兒,茜茜公主是巴伐利亞國王的外孫女。

這一年,皇帝二十四歲,茜茜公主十七歲。

結婚後,這對金童玉女幸福了一陣子,生了一子三女,但是奧地利帝國國事不振,他們的婚姻生活的後半段,是不幸的。1866年,德意志同盟的二號國家普魯士王國崛起,擊敗了正牌老大奧地利帝國,將其逐出德意志同盟。因為內外壓力大,奧地利帝國被迫改為奧匈帝國,在帝國內部,匈牙利人從此與日爾曼人平起平坐,共同成為統治民族。

1889年,茜茜公主唯一的兒子、皇太子魯道夫,精神崩潰,與女友雙雙自殺。弗朗茨·約瑟夫一世不得不改立侄子斐迪南為皇儲。

1898年,心情鬱悶的茜茜公主在瑞士旅行散心,被與奧匈帝國敵對的意大利王國的刺客刺殺,年六十一歲。

1914年,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巡視新吞併的波斯尼亞省,在其省會薩拉熱窩,與他的夫人蘇菲,雙雙被鄰邦塞爾維亞王國的刺客刺殺,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弗朗茨·約瑟夫一世又不得不改立侄孫卡爾為皇儲。

一戰激戰正酣之際,1916年,弗朗茨·約瑟夫一世去世,年八十六歲,其侄孫卡爾繼位為皇帝,是為卡爾一世。

1918年,一戰結束,德奧戰敗,奧匈帝國瓦解,卡爾一世退位。

巴伐利亞王國在1870年德意志帝國成立時,加入德意志帝國。德國大部分地區信仰新教,但巴伐利亞信仰天主教,保持了自己的特色。一戰結束,德意志帝國被推翻,巴伐利亞王國也就結束了,德意志建立共和國,巴伐利亞州建立。

威登巴赫家族對巴伐利亞的長期經營,使得巴伐利亞成為德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作為製造業中心,巴伐利亞州的首府慕尼黑遭到猛烈轟炸,最終被美軍佔領。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巴伐利亞恢復為繁盛的工業中心,並主辦了1972年夏季奧運會。

如果說,德意志第一帝國亦即神聖羅馬帝國是以奧地利為首,講究生活品味;德意志第二帝國、德意志第三帝國是以普魯士為首,講究打打殺殺;那麼,當今德國就是以巴伐利亞為首,講究經濟發展。當今德國,巴伐利亞州在經濟上佔據半壁江山,許多德國大企業的總部均位於巴伐利亞,包括西門子、寶馬、奧迪、英飛凌、彪馬、阿迪達斯等等,在德國足壇,拜仁慕尼黑一家獨大,是有強大的經濟力量加以支撐的。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