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十二時辰》那個小人物書生是誰,為何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

"

作者:劍塵

"

作者:劍塵

《長安十二時辰》那個小人物書生是誰,為何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中,一個小人物的境遇引起了觀眾們極大的興趣,他就是書生程參。初出茅廬的書生被關押了一天,連口飯都沒吃上,對看守不停地說“能不能給口吃的”,令人忍俊不禁。

其實,這個書生的原型,就是唐朝著名的邊塞派詩人——岑參。

岑參的一生,於仕途而言,可以說是相當坎坷,甚至有點慘。他祖上曾三代為相,侍奉過大唐四位皇帝,如此顯赫的家室,即使到他父輩家道衰微,其父岑植也曾官至三品晉州刺史。而岑參三十歲入仕,做了一輩子小官,有志難抒,懷才不遇,最終在抑鬱中死去。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岑參悲慘的一生。

"

作者:劍塵

《長安十二時辰》那個小人物書生是誰,為何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中,一個小人物的境遇引起了觀眾們極大的興趣,他就是書生程參。初出茅廬的書生被關押了一天,連口飯都沒吃上,對看守不停地說“能不能給口吃的”,令人忍俊不禁。

其實,這個書生的原型,就是唐朝著名的邊塞派詩人——岑參。

岑參的一生,於仕途而言,可以說是相當坎坷,甚至有點慘。他祖上曾三代為相,侍奉過大唐四位皇帝,如此顯赫的家室,即使到他父輩家道衰微,其父岑植也曾官至三品晉州刺史。而岑參三十歲入仕,做了一輩子小官,有志難抒,懷才不遇,最終在抑鬱中死去。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岑參悲慘的一生。

《長安十二時辰》那個小人物書生是誰,為何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

(一)讀書行路

二十歲前的岑參,大部分時間居於祖上留下的嵩山草堂,潛心讀書。

彼時的岑參,居於名山大川之間,又不須為生計發愁,每日縱情于山水,以詩文會友。

“逍遙自得意,鼓腹醉中游”(《南溪別業》),良辰美景作伴,對酒當歌,當真是無憂無慮,逍遙又自在。

有此幽靜之所隱居,任誰都不會再去關心那俗世的紛擾,“況本無宦情,誓將依道風”(《自潘陵尖還少室居止秋夕憑眺》),少年的岑參甚至不想去當官,只想與這山間清風為伴。

對於胸無大志之人,一生如此當無所求。但是,“國家六葉,吾門三相”(《感舊賦》),祖上的榮耀始終縈繞在他心頭,那種與生俱來的治國安邦的志向是安逸生活所無法抹去的。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感覺越來越強烈。

"

作者:劍塵

《長安十二時辰》那個小人物書生是誰,為何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中,一個小人物的境遇引起了觀眾們極大的興趣,他就是書生程參。初出茅廬的書生被關押了一天,連口飯都沒吃上,對看守不停地說“能不能給口吃的”,令人忍俊不禁。

其實,這個書生的原型,就是唐朝著名的邊塞派詩人——岑參。

岑參的一生,於仕途而言,可以說是相當坎坷,甚至有點慘。他祖上曾三代為相,侍奉過大唐四位皇帝,如此顯赫的家室,即使到他父輩家道衰微,其父岑植也曾官至三品晉州刺史。而岑參三十歲入仕,做了一輩子小官,有志難抒,懷才不遇,最終在抑鬱中死去。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岑參悲慘的一生。

《長安十二時辰》那個小人物書生是誰,為何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

(一)讀書行路

二十歲前的岑參,大部分時間居於祖上留下的嵩山草堂,潛心讀書。

彼時的岑參,居於名山大川之間,又不須為生計發愁,每日縱情于山水,以詩文會友。

“逍遙自得意,鼓腹醉中游”(《南溪別業》),良辰美景作伴,對酒當歌,當真是無憂無慮,逍遙又自在。

有此幽靜之所隱居,任誰都不會再去關心那俗世的紛擾,“況本無宦情,誓將依道風”(《自潘陵尖還少室居止秋夕憑眺》),少年的岑參甚至不想去當官,只想與這山間清風為伴。

對於胸無大志之人,一生如此當無所求。但是,“國家六葉,吾門三相”(《感舊賦》),祖上的榮耀始終縈繞在他心頭,那種與生俱來的治國安邦的志向是安逸生活所無法抹去的。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感覺越來越強烈。

《長安十二時辰》那個小人物書生是誰,為何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

於是二十歲那年,他辭別親友,放棄了安逸的生活,開始了一生的奔波。

往來於長安與洛陽,向皇帝獻書,想通過自己的才華打動皇帝,以求取進身之路。

但是,這條路並不順利,像他一樣想通過獻書求取功名的人又何止千萬,天子又怎會獨對岑參留意。

不知不覺間,岑參已年近三十。這十年間,除往來東西二都,岑參還先後到過鄴城、邯鄲、冀州、井陘、黎陽等地。“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他結交了許多朋友,留下了大量詩篇。可是,儒家講究三十而立,自己寸功未立,愧對先祖的功績,每念及此處,岑參常常輾轉反側,心急如焚。既然獻書求仕走不通,就只能走科舉這條路了。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岑參進士及第,這一年,他剛好三十歲。

"

作者:劍塵

《長安十二時辰》那個小人物書生是誰,為何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中,一個小人物的境遇引起了觀眾們極大的興趣,他就是書生程參。初出茅廬的書生被關押了一天,連口飯都沒吃上,對看守不停地說“能不能給口吃的”,令人忍俊不禁。

其實,這個書生的原型,就是唐朝著名的邊塞派詩人——岑參。

岑參的一生,於仕途而言,可以說是相當坎坷,甚至有點慘。他祖上曾三代為相,侍奉過大唐四位皇帝,如此顯赫的家室,即使到他父輩家道衰微,其父岑植也曾官至三品晉州刺史。而岑參三十歲入仕,做了一輩子小官,有志難抒,懷才不遇,最終在抑鬱中死去。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岑參悲慘的一生。

《長安十二時辰》那個小人物書生是誰,為何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

(一)讀書行路

二十歲前的岑參,大部分時間居於祖上留下的嵩山草堂,潛心讀書。

彼時的岑參,居於名山大川之間,又不須為生計發愁,每日縱情于山水,以詩文會友。

“逍遙自得意,鼓腹醉中游”(《南溪別業》),良辰美景作伴,對酒當歌,當真是無憂無慮,逍遙又自在。

有此幽靜之所隱居,任誰都不會再去關心那俗世的紛擾,“況本無宦情,誓將依道風”(《自潘陵尖還少室居止秋夕憑眺》),少年的岑參甚至不想去當官,只想與這山間清風為伴。

對於胸無大志之人,一生如此當無所求。但是,“國家六葉,吾門三相”(《感舊賦》),祖上的榮耀始終縈繞在他心頭,那種與生俱來的治國安邦的志向是安逸生活所無法抹去的。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感覺越來越強烈。

《長安十二時辰》那個小人物書生是誰,為何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

於是二十歲那年,他辭別親友,放棄了安逸的生活,開始了一生的奔波。

往來於長安與洛陽,向皇帝獻書,想通過自己的才華打動皇帝,以求取進身之路。

但是,這條路並不順利,像他一樣想通過獻書求取功名的人又何止千萬,天子又怎會獨對岑參留意。

不知不覺間,岑參已年近三十。這十年間,除往來東西二都,岑參還先後到過鄴城、邯鄲、冀州、井陘、黎陽等地。“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他結交了許多朋友,留下了大量詩篇。可是,儒家講究三十而立,自己寸功未立,愧對先祖的功績,每念及此處,岑參常常輾轉反側,心急如焚。既然獻書求仕走不通,就只能走科舉這條路了。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岑參進士及第,這一年,他剛好三十歲。

《長安十二時辰》那個小人物書生是誰,為何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

(二)邊塞風雲

入仕後的岑參被朝廷授予右內率府兵曹參軍的職位,一個地位極低的官職,當然,這個官很清閒。

此時的岑參亦官亦隱,依舊過著寫詩,交友的生活。但是,自己苦苦追求的就是做這麼一個閒官嗎?如此,何談治國安邦。

岑參的詩友中很多人都有邊塞投軍的經歷,彼時的大唐,幅員遼闊,對外戰爭時有發生,既然在長安官場無事可做,何不到邊塞闖一闖,博取一番功名。

他羨慕高適、王昌齡這些人,嚮往“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邊塞美景;期待“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豪情壯志。

終於,在好友顏真卿的推薦下,岑參來到西域都護府高仙芝幕下,開始了邊塞生涯。詩人的光芒,也在大漠苦寒之地得到了綻放。

"

作者:劍塵

《長安十二時辰》那個小人物書生是誰,為何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中,一個小人物的境遇引起了觀眾們極大的興趣,他就是書生程參。初出茅廬的書生被關押了一天,連口飯都沒吃上,對看守不停地說“能不能給口吃的”,令人忍俊不禁。

其實,這個書生的原型,就是唐朝著名的邊塞派詩人——岑參。

岑參的一生,於仕途而言,可以說是相當坎坷,甚至有點慘。他祖上曾三代為相,侍奉過大唐四位皇帝,如此顯赫的家室,即使到他父輩家道衰微,其父岑植也曾官至三品晉州刺史。而岑參三十歲入仕,做了一輩子小官,有志難抒,懷才不遇,最終在抑鬱中死去。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岑參悲慘的一生。

《長安十二時辰》那個小人物書生是誰,為何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

(一)讀書行路

二十歲前的岑參,大部分時間居於祖上留下的嵩山草堂,潛心讀書。

彼時的岑參,居於名山大川之間,又不須為生計發愁,每日縱情于山水,以詩文會友。

“逍遙自得意,鼓腹醉中游”(《南溪別業》),良辰美景作伴,對酒當歌,當真是無憂無慮,逍遙又自在。

有此幽靜之所隱居,任誰都不會再去關心那俗世的紛擾,“況本無宦情,誓將依道風”(《自潘陵尖還少室居止秋夕憑眺》),少年的岑參甚至不想去當官,只想與這山間清風為伴。

對於胸無大志之人,一生如此當無所求。但是,“國家六葉,吾門三相”(《感舊賦》),祖上的榮耀始終縈繞在他心頭,那種與生俱來的治國安邦的志向是安逸生活所無法抹去的。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感覺越來越強烈。

《長安十二時辰》那個小人物書生是誰,為何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

於是二十歲那年,他辭別親友,放棄了安逸的生活,開始了一生的奔波。

往來於長安與洛陽,向皇帝獻書,想通過自己的才華打動皇帝,以求取進身之路。

但是,這條路並不順利,像他一樣想通過獻書求取功名的人又何止千萬,天子又怎會獨對岑參留意。

不知不覺間,岑參已年近三十。這十年間,除往來東西二都,岑參還先後到過鄴城、邯鄲、冀州、井陘、黎陽等地。“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他結交了許多朋友,留下了大量詩篇。可是,儒家講究三十而立,自己寸功未立,愧對先祖的功績,每念及此處,岑參常常輾轉反側,心急如焚。既然獻書求仕走不通,就只能走科舉這條路了。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岑參進士及第,這一年,他剛好三十歲。

《長安十二時辰》那個小人物書生是誰,為何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

(二)邊塞風雲

入仕後的岑參被朝廷授予右內率府兵曹參軍的職位,一個地位極低的官職,當然,這個官很清閒。

此時的岑參亦官亦隱,依舊過著寫詩,交友的生活。但是,自己苦苦追求的就是做這麼一個閒官嗎?如此,何談治國安邦。

岑參的詩友中很多人都有邊塞投軍的經歷,彼時的大唐,幅員遼闊,對外戰爭時有發生,既然在長安官場無事可做,何不到邊塞闖一闖,博取一番功名。

他羨慕高適、王昌齡這些人,嚮往“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邊塞美景;期待“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豪情壯志。

終於,在好友顏真卿的推薦下,岑參來到西域都護府高仙芝幕下,開始了邊塞生涯。詩人的光芒,也在大漠苦寒之地得到了綻放。

《長安十二時辰》那個小人物書生是誰,為何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

在高仙芝麾下做了兩年閒職後,岑參又赴北庭都護府任判官,在北庭,主帥正是自己的老友封常清。

封常清是唐朝名將,在職期間,多次擊敗吐蕃、大食等國入侵。岑參在《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中曾贊曰“古來青史誰不見,今見功名勝古人”。

雪海、平沙、亂石、大風,邊塞環境極其惡劣,但是唐軍兵威正盛,令人頓生豪氣,“虜騎聞之應膽懾,料之短兵不敢接,車師西門佇獻捷”(《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

唐軍所到之處,敵人甚至不戰而降,“甲兵未得戰,降虜來如歸”(《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軍獻上》)。

"

作者:劍塵

《長安十二時辰》那個小人物書生是誰,為何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中,一個小人物的境遇引起了觀眾們極大的興趣,他就是書生程參。初出茅廬的書生被關押了一天,連口飯都沒吃上,對看守不停地說“能不能給口吃的”,令人忍俊不禁。

其實,這個書生的原型,就是唐朝著名的邊塞派詩人——岑參。

岑參的一生,於仕途而言,可以說是相當坎坷,甚至有點慘。他祖上曾三代為相,侍奉過大唐四位皇帝,如此顯赫的家室,即使到他父輩家道衰微,其父岑植也曾官至三品晉州刺史。而岑參三十歲入仕,做了一輩子小官,有志難抒,懷才不遇,最終在抑鬱中死去。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岑參悲慘的一生。

《長安十二時辰》那個小人物書生是誰,為何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

(一)讀書行路

二十歲前的岑參,大部分時間居於祖上留下的嵩山草堂,潛心讀書。

彼時的岑參,居於名山大川之間,又不須為生計發愁,每日縱情于山水,以詩文會友。

“逍遙自得意,鼓腹醉中游”(《南溪別業》),良辰美景作伴,對酒當歌,當真是無憂無慮,逍遙又自在。

有此幽靜之所隱居,任誰都不會再去關心那俗世的紛擾,“況本無宦情,誓將依道風”(《自潘陵尖還少室居止秋夕憑眺》),少年的岑參甚至不想去當官,只想與這山間清風為伴。

對於胸無大志之人,一生如此當無所求。但是,“國家六葉,吾門三相”(《感舊賦》),祖上的榮耀始終縈繞在他心頭,那種與生俱來的治國安邦的志向是安逸生活所無法抹去的。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感覺越來越強烈。

《長安十二時辰》那個小人物書生是誰,為何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

於是二十歲那年,他辭別親友,放棄了安逸的生活,開始了一生的奔波。

往來於長安與洛陽,向皇帝獻書,想通過自己的才華打動皇帝,以求取進身之路。

但是,這條路並不順利,像他一樣想通過獻書求取功名的人又何止千萬,天子又怎會獨對岑參留意。

不知不覺間,岑參已年近三十。這十年間,除往來東西二都,岑參還先後到過鄴城、邯鄲、冀州、井陘、黎陽等地。“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他結交了許多朋友,留下了大量詩篇。可是,儒家講究三十而立,自己寸功未立,愧對先祖的功績,每念及此處,岑參常常輾轉反側,心急如焚。既然獻書求仕走不通,就只能走科舉這條路了。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岑參進士及第,這一年,他剛好三十歲。

《長安十二時辰》那個小人物書生是誰,為何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

(二)邊塞風雲

入仕後的岑參被朝廷授予右內率府兵曹參軍的職位,一個地位極低的官職,當然,這個官很清閒。

此時的岑參亦官亦隱,依舊過著寫詩,交友的生活。但是,自己苦苦追求的就是做這麼一個閒官嗎?如此,何談治國安邦。

岑參的詩友中很多人都有邊塞投軍的經歷,彼時的大唐,幅員遼闊,對外戰爭時有發生,既然在長安官場無事可做,何不到邊塞闖一闖,博取一番功名。

他羨慕高適、王昌齡這些人,嚮往“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邊塞美景;期待“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豪情壯志。

終於,在好友顏真卿的推薦下,岑參來到西域都護府高仙芝幕下,開始了邊塞生涯。詩人的光芒,也在大漠苦寒之地得到了綻放。

《長安十二時辰》那個小人物書生是誰,為何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

在高仙芝麾下做了兩年閒職後,岑參又赴北庭都護府任判官,在北庭,主帥正是自己的老友封常清。

封常清是唐朝名將,在職期間,多次擊敗吐蕃、大食等國入侵。岑參在《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中曾贊曰“古來青史誰不見,今見功名勝古人”。

雪海、平沙、亂石、大風,邊塞環境極其惡劣,但是唐軍兵威正盛,令人頓生豪氣,“虜騎聞之應膽懾,料之短兵不敢接,車師西門佇獻捷”(《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

唐軍所到之處,敵人甚至不戰而降,“甲兵未得戰,降虜來如歸”(《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軍獻上》)。

《長安十二時辰》那個小人物書生是誰,為何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

戰爭一次又一次勝利,在慶功宴上,岑參一遍又一遍地讚美著大唐將士。但是,歌舞昇平過後,不免又陷入惆悵。封將軍雖然很賞識自己,但卻並未重用自己。文人,難道只能為將軍們寫詩助興嗎?猶記得當年自己寫給朋友的一首詩“功名只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送李副使赴磧西官軍》),這是對朋友的勉勵,也是自己所追求的。

邊境獲得安定後,不少戰友紛紛離開了邊塞,岑參又忙著送別這些友人。“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送君一醉天山郭,正見夕陽海邊落”(《熱海行送崔侍御還京》),是啊,邊塞雖美,但若不能建功立業,又豈是久居之地?

“可知年四十,猶自未封侯”(《北庭作》),朋友們一個個離去,自己身無寸功,又去國萬里,每思及親人,只能暗自神傷。

"

作者:劍塵

《長安十二時辰》那個小人物書生是誰,為何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中,一個小人物的境遇引起了觀眾們極大的興趣,他就是書生程參。初出茅廬的書生被關押了一天,連口飯都沒吃上,對看守不停地說“能不能給口吃的”,令人忍俊不禁。

其實,這個書生的原型,就是唐朝著名的邊塞派詩人——岑參。

岑參的一生,於仕途而言,可以說是相當坎坷,甚至有點慘。他祖上曾三代為相,侍奉過大唐四位皇帝,如此顯赫的家室,即使到他父輩家道衰微,其父岑植也曾官至三品晉州刺史。而岑參三十歲入仕,做了一輩子小官,有志難抒,懷才不遇,最終在抑鬱中死去。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岑參悲慘的一生。

《長安十二時辰》那個小人物書生是誰,為何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

(一)讀書行路

二十歲前的岑參,大部分時間居於祖上留下的嵩山草堂,潛心讀書。

彼時的岑參,居於名山大川之間,又不須為生計發愁,每日縱情于山水,以詩文會友。

“逍遙自得意,鼓腹醉中游”(《南溪別業》),良辰美景作伴,對酒當歌,當真是無憂無慮,逍遙又自在。

有此幽靜之所隱居,任誰都不會再去關心那俗世的紛擾,“況本無宦情,誓將依道風”(《自潘陵尖還少室居止秋夕憑眺》),少年的岑參甚至不想去當官,只想與這山間清風為伴。

對於胸無大志之人,一生如此當無所求。但是,“國家六葉,吾門三相”(《感舊賦》),祖上的榮耀始終縈繞在他心頭,那種與生俱來的治國安邦的志向是安逸生活所無法抹去的。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感覺越來越強烈。

《長安十二時辰》那個小人物書生是誰,為何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

於是二十歲那年,他辭別親友,放棄了安逸的生活,開始了一生的奔波。

往來於長安與洛陽,向皇帝獻書,想通過自己的才華打動皇帝,以求取進身之路。

但是,這條路並不順利,像他一樣想通過獻書求取功名的人又何止千萬,天子又怎會獨對岑參留意。

不知不覺間,岑參已年近三十。這十年間,除往來東西二都,岑參還先後到過鄴城、邯鄲、冀州、井陘、黎陽等地。“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他結交了許多朋友,留下了大量詩篇。可是,儒家講究三十而立,自己寸功未立,愧對先祖的功績,每念及此處,岑參常常輾轉反側,心急如焚。既然獻書求仕走不通,就只能走科舉這條路了。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岑參進士及第,這一年,他剛好三十歲。

《長安十二時辰》那個小人物書生是誰,為何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

(二)邊塞風雲

入仕後的岑參被朝廷授予右內率府兵曹參軍的職位,一個地位極低的官職,當然,這個官很清閒。

此時的岑參亦官亦隱,依舊過著寫詩,交友的生活。但是,自己苦苦追求的就是做這麼一個閒官嗎?如此,何談治國安邦。

岑參的詩友中很多人都有邊塞投軍的經歷,彼時的大唐,幅員遼闊,對外戰爭時有發生,既然在長安官場無事可做,何不到邊塞闖一闖,博取一番功名。

他羨慕高適、王昌齡這些人,嚮往“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邊塞美景;期待“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豪情壯志。

終於,在好友顏真卿的推薦下,岑參來到西域都護府高仙芝幕下,開始了邊塞生涯。詩人的光芒,也在大漠苦寒之地得到了綻放。

《長安十二時辰》那個小人物書生是誰,為何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

在高仙芝麾下做了兩年閒職後,岑參又赴北庭都護府任判官,在北庭,主帥正是自己的老友封常清。

封常清是唐朝名將,在職期間,多次擊敗吐蕃、大食等國入侵。岑參在《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中曾贊曰“古來青史誰不見,今見功名勝古人”。

雪海、平沙、亂石、大風,邊塞環境極其惡劣,但是唐軍兵威正盛,令人頓生豪氣,“虜騎聞之應膽懾,料之短兵不敢接,車師西門佇獻捷”(《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

唐軍所到之處,敵人甚至不戰而降,“甲兵未得戰,降虜來如歸”(《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軍獻上》)。

《長安十二時辰》那個小人物書生是誰,為何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

戰爭一次又一次勝利,在慶功宴上,岑參一遍又一遍地讚美著大唐將士。但是,歌舞昇平過後,不免又陷入惆悵。封將軍雖然很賞識自己,但卻並未重用自己。文人,難道只能為將軍們寫詩助興嗎?猶記得當年自己寫給朋友的一首詩“功名只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送李副使赴磧西官軍》),這是對朋友的勉勵,也是自己所追求的。

邊境獲得安定後,不少戰友紛紛離開了邊塞,岑參又忙著送別這些友人。“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送君一醉天山郭,正見夕陽海邊落”(《熱海行送崔侍御還京》),是啊,邊塞雖美,但若不能建功立業,又豈是久居之地?

“可知年四十,猶自未封侯”(《北庭作》),朋友們一個個離去,自己身無寸功,又去國萬里,每思及親人,只能暗自神傷。

《長安十二時辰》那個小人物書生是誰,為何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

(三)初心未泯

天寶十四載(755年),這一年岑參四十歲,十一月,安祿山發動“安史之亂”。

第二年,安史叛亂的消息傳到北庭,同時還有封常清、高仙芝因平叛不利被處死的消息。

自己久居邊塞,如今關內動盪,生靈慘遭塗炭,回內地平叛的想法使岑參坐立難安。

長安陷落,新皇登基,鳳翔成為臨時首都,天下有志之士紛紛來投,這其中便有岑參。

國難當頭,朝廷正是用人之際,岑參被任命為右補闕,是個諫官。

國家動盪,各方勢力都想在平亂中撈點好處,但皇帝也只能斡旋平衡。“聖朝無闕事,自覺諫書稀”(《寄左省杜拾遺》),自己的建議不能被採納,這種無奈,只能與同為諫官的好友杜甫傾訴。

就這樣,岑參又做過虢州長史、關西節度判官等小官,雖然不曾放下治國安邦的志向,但奈何年紀大了,時常有英雄遲暮之感。“今年花似去年好,去年人到今年老。始知人老不如花,可惜落花君莫掃”(《韋員外家花樹歌》)。

"

作者:劍塵

《長安十二時辰》那個小人物書生是誰,為何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中,一個小人物的境遇引起了觀眾們極大的興趣,他就是書生程參。初出茅廬的書生被關押了一天,連口飯都沒吃上,對看守不停地說“能不能給口吃的”,令人忍俊不禁。

其實,這個書生的原型,就是唐朝著名的邊塞派詩人——岑參。

岑參的一生,於仕途而言,可以說是相當坎坷,甚至有點慘。他祖上曾三代為相,侍奉過大唐四位皇帝,如此顯赫的家室,即使到他父輩家道衰微,其父岑植也曾官至三品晉州刺史。而岑參三十歲入仕,做了一輩子小官,有志難抒,懷才不遇,最終在抑鬱中死去。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岑參悲慘的一生。

《長安十二時辰》那個小人物書生是誰,為何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

(一)讀書行路

二十歲前的岑參,大部分時間居於祖上留下的嵩山草堂,潛心讀書。

彼時的岑參,居於名山大川之間,又不須為生計發愁,每日縱情于山水,以詩文會友。

“逍遙自得意,鼓腹醉中游”(《南溪別業》),良辰美景作伴,對酒當歌,當真是無憂無慮,逍遙又自在。

有此幽靜之所隱居,任誰都不會再去關心那俗世的紛擾,“況本無宦情,誓將依道風”(《自潘陵尖還少室居止秋夕憑眺》),少年的岑參甚至不想去當官,只想與這山間清風為伴。

對於胸無大志之人,一生如此當無所求。但是,“國家六葉,吾門三相”(《感舊賦》),祖上的榮耀始終縈繞在他心頭,那種與生俱來的治國安邦的志向是安逸生活所無法抹去的。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感覺越來越強烈。

《長安十二時辰》那個小人物書生是誰,為何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

於是二十歲那年,他辭別親友,放棄了安逸的生活,開始了一生的奔波。

往來於長安與洛陽,向皇帝獻書,想通過自己的才華打動皇帝,以求取進身之路。

但是,這條路並不順利,像他一樣想通過獻書求取功名的人又何止千萬,天子又怎會獨對岑參留意。

不知不覺間,岑參已年近三十。這十年間,除往來東西二都,岑參還先後到過鄴城、邯鄲、冀州、井陘、黎陽等地。“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他結交了許多朋友,留下了大量詩篇。可是,儒家講究三十而立,自己寸功未立,愧對先祖的功績,每念及此處,岑參常常輾轉反側,心急如焚。既然獻書求仕走不通,就只能走科舉這條路了。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岑參進士及第,這一年,他剛好三十歲。

《長安十二時辰》那個小人物書生是誰,為何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

(二)邊塞風雲

入仕後的岑參被朝廷授予右內率府兵曹參軍的職位,一個地位極低的官職,當然,這個官很清閒。

此時的岑參亦官亦隱,依舊過著寫詩,交友的生活。但是,自己苦苦追求的就是做這麼一個閒官嗎?如此,何談治國安邦。

岑參的詩友中很多人都有邊塞投軍的經歷,彼時的大唐,幅員遼闊,對外戰爭時有發生,既然在長安官場無事可做,何不到邊塞闖一闖,博取一番功名。

他羨慕高適、王昌齡這些人,嚮往“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邊塞美景;期待“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豪情壯志。

終於,在好友顏真卿的推薦下,岑參來到西域都護府高仙芝幕下,開始了邊塞生涯。詩人的光芒,也在大漠苦寒之地得到了綻放。

《長安十二時辰》那個小人物書生是誰,為何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

在高仙芝麾下做了兩年閒職後,岑參又赴北庭都護府任判官,在北庭,主帥正是自己的老友封常清。

封常清是唐朝名將,在職期間,多次擊敗吐蕃、大食等國入侵。岑參在《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中曾贊曰“古來青史誰不見,今見功名勝古人”。

雪海、平沙、亂石、大風,邊塞環境極其惡劣,但是唐軍兵威正盛,令人頓生豪氣,“虜騎聞之應膽懾,料之短兵不敢接,車師西門佇獻捷”(《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

唐軍所到之處,敵人甚至不戰而降,“甲兵未得戰,降虜來如歸”(《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軍獻上》)。

《長安十二時辰》那個小人物書生是誰,為何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

戰爭一次又一次勝利,在慶功宴上,岑參一遍又一遍地讚美著大唐將士。但是,歌舞昇平過後,不免又陷入惆悵。封將軍雖然很賞識自己,但卻並未重用自己。文人,難道只能為將軍們寫詩助興嗎?猶記得當年自己寫給朋友的一首詩“功名只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送李副使赴磧西官軍》),這是對朋友的勉勵,也是自己所追求的。

邊境獲得安定後,不少戰友紛紛離開了邊塞,岑參又忙著送別這些友人。“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送君一醉天山郭,正見夕陽海邊落”(《熱海行送崔侍御還京》),是啊,邊塞雖美,但若不能建功立業,又豈是久居之地?

“可知年四十,猶自未封侯”(《北庭作》),朋友們一個個離去,自己身無寸功,又去國萬里,每思及親人,只能暗自神傷。

《長安十二時辰》那個小人物書生是誰,為何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

(三)初心未泯

天寶十四載(755年),這一年岑參四十歲,十一月,安祿山發動“安史之亂”。

第二年,安史叛亂的消息傳到北庭,同時還有封常清、高仙芝因平叛不利被處死的消息。

自己久居邊塞,如今關內動盪,生靈慘遭塗炭,回內地平叛的想法使岑參坐立難安。

長安陷落,新皇登基,鳳翔成為臨時首都,天下有志之士紛紛來投,這其中便有岑參。

國難當頭,朝廷正是用人之際,岑參被任命為右補闕,是個諫官。

國家動盪,各方勢力都想在平亂中撈點好處,但皇帝也只能斡旋平衡。“聖朝無闕事,自覺諫書稀”(《寄左省杜拾遺》),自己的建議不能被採納,這種無奈,只能與同為諫官的好友杜甫傾訴。

就這樣,岑參又做過虢州長史、關西節度判官等小官,雖然不曾放下治國安邦的志向,但奈何年紀大了,時常有英雄遲暮之感。“今年花似去年好,去年人到今年老。始知人老不如花,可惜落花君莫掃”(《韋員外家花樹歌》)。

《長安十二時辰》那個小人物書生是誰,為何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

五十歲那年,朝廷任命岑參為嘉州刺史,嘉州即今四川樂山市,屬於下等州,嘉州刺史不過五品官而已,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官職。但是,當時蜀中大亂,軍閥割據,他這個地方長官竟然被困途中,無法上任。後來隨劍南西川節度使杜鴻漸入蜀,好歹也做了一年嘉州刺史。

這一年裡,他的任務就是收稅,即便嘉州百姓已無力承擔如此重負,上級仍不聞不問。他也曾多次上書,但都被成都府的上司否決。明知百姓受苦,自己卻無能為力,這種無奈壓得他喘不過氣。

仕途的不順,生活的苦悶,對故鄉親人的思念,在長江兩岸哀轉的猿鳴聲中傾瀉而出。

“夢魂知憶處,無夜不京華”(《郡齋平望江山》),堅持了一輩子理想的岑參終於挺不住了,他想回家。

辭官回鄉,蜀道本已艱難,又遇到兵亂,目之所及猶如人間煉獄。“餓虎銜髑髏,飢烏啄心肝。腥裛灘草死,血流江水殷”(《阻戎瀘間群盜》)。

"

作者:劍塵

《長安十二時辰》那個小人物書生是誰,為何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中,一個小人物的境遇引起了觀眾們極大的興趣,他就是書生程參。初出茅廬的書生被關押了一天,連口飯都沒吃上,對看守不停地說“能不能給口吃的”,令人忍俊不禁。

其實,這個書生的原型,就是唐朝著名的邊塞派詩人——岑參。

岑參的一生,於仕途而言,可以說是相當坎坷,甚至有點慘。他祖上曾三代為相,侍奉過大唐四位皇帝,如此顯赫的家室,即使到他父輩家道衰微,其父岑植也曾官至三品晉州刺史。而岑參三十歲入仕,做了一輩子小官,有志難抒,懷才不遇,最終在抑鬱中死去。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岑參悲慘的一生。

《長安十二時辰》那個小人物書生是誰,為何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

(一)讀書行路

二十歲前的岑參,大部分時間居於祖上留下的嵩山草堂,潛心讀書。

彼時的岑參,居於名山大川之間,又不須為生計發愁,每日縱情于山水,以詩文會友。

“逍遙自得意,鼓腹醉中游”(《南溪別業》),良辰美景作伴,對酒當歌,當真是無憂無慮,逍遙又自在。

有此幽靜之所隱居,任誰都不會再去關心那俗世的紛擾,“況本無宦情,誓將依道風”(《自潘陵尖還少室居止秋夕憑眺》),少年的岑參甚至不想去當官,只想與這山間清風為伴。

對於胸無大志之人,一生如此當無所求。但是,“國家六葉,吾門三相”(《感舊賦》),祖上的榮耀始終縈繞在他心頭,那種與生俱來的治國安邦的志向是安逸生活所無法抹去的。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感覺越來越強烈。

《長安十二時辰》那個小人物書生是誰,為何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

於是二十歲那年,他辭別親友,放棄了安逸的生活,開始了一生的奔波。

往來於長安與洛陽,向皇帝獻書,想通過自己的才華打動皇帝,以求取進身之路。

但是,這條路並不順利,像他一樣想通過獻書求取功名的人又何止千萬,天子又怎會獨對岑參留意。

不知不覺間,岑參已年近三十。這十年間,除往來東西二都,岑參還先後到過鄴城、邯鄲、冀州、井陘、黎陽等地。“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他結交了許多朋友,留下了大量詩篇。可是,儒家講究三十而立,自己寸功未立,愧對先祖的功績,每念及此處,岑參常常輾轉反側,心急如焚。既然獻書求仕走不通,就只能走科舉這條路了。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岑參進士及第,這一年,他剛好三十歲。

《長安十二時辰》那個小人物書生是誰,為何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

(二)邊塞風雲

入仕後的岑參被朝廷授予右內率府兵曹參軍的職位,一個地位極低的官職,當然,這個官很清閒。

此時的岑參亦官亦隱,依舊過著寫詩,交友的生活。但是,自己苦苦追求的就是做這麼一個閒官嗎?如此,何談治國安邦。

岑參的詩友中很多人都有邊塞投軍的經歷,彼時的大唐,幅員遼闊,對外戰爭時有發生,既然在長安官場無事可做,何不到邊塞闖一闖,博取一番功名。

他羨慕高適、王昌齡這些人,嚮往“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邊塞美景;期待“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豪情壯志。

終於,在好友顏真卿的推薦下,岑參來到西域都護府高仙芝幕下,開始了邊塞生涯。詩人的光芒,也在大漠苦寒之地得到了綻放。

《長安十二時辰》那個小人物書生是誰,為何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

在高仙芝麾下做了兩年閒職後,岑參又赴北庭都護府任判官,在北庭,主帥正是自己的老友封常清。

封常清是唐朝名將,在職期間,多次擊敗吐蕃、大食等國入侵。岑參在《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中曾贊曰“古來青史誰不見,今見功名勝古人”。

雪海、平沙、亂石、大風,邊塞環境極其惡劣,但是唐軍兵威正盛,令人頓生豪氣,“虜騎聞之應膽懾,料之短兵不敢接,車師西門佇獻捷”(《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

唐軍所到之處,敵人甚至不戰而降,“甲兵未得戰,降虜來如歸”(《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軍獻上》)。

《長安十二時辰》那個小人物書生是誰,為何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

戰爭一次又一次勝利,在慶功宴上,岑參一遍又一遍地讚美著大唐將士。但是,歌舞昇平過後,不免又陷入惆悵。封將軍雖然很賞識自己,但卻並未重用自己。文人,難道只能為將軍們寫詩助興嗎?猶記得當年自己寫給朋友的一首詩“功名只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送李副使赴磧西官軍》),這是對朋友的勉勵,也是自己所追求的。

邊境獲得安定後,不少戰友紛紛離開了邊塞,岑參又忙著送別這些友人。“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送君一醉天山郭,正見夕陽海邊落”(《熱海行送崔侍御還京》),是啊,邊塞雖美,但若不能建功立業,又豈是久居之地?

“可知年四十,猶自未封侯”(《北庭作》),朋友們一個個離去,自己身無寸功,又去國萬里,每思及親人,只能暗自神傷。

《長安十二時辰》那個小人物書生是誰,為何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

(三)初心未泯

天寶十四載(755年),這一年岑參四十歲,十一月,安祿山發動“安史之亂”。

第二年,安史叛亂的消息傳到北庭,同時還有封常清、高仙芝因平叛不利被處死的消息。

自己久居邊塞,如今關內動盪,生靈慘遭塗炭,回內地平叛的想法使岑參坐立難安。

長安陷落,新皇登基,鳳翔成為臨時首都,天下有志之士紛紛來投,這其中便有岑參。

國難當頭,朝廷正是用人之際,岑參被任命為右補闕,是個諫官。

國家動盪,各方勢力都想在平亂中撈點好處,但皇帝也只能斡旋平衡。“聖朝無闕事,自覺諫書稀”(《寄左省杜拾遺》),自己的建議不能被採納,這種無奈,只能與同為諫官的好友杜甫傾訴。

就這樣,岑參又做過虢州長史、關西節度判官等小官,雖然不曾放下治國安邦的志向,但奈何年紀大了,時常有英雄遲暮之感。“今年花似去年好,去年人到今年老。始知人老不如花,可惜落花君莫掃”(《韋員外家花樹歌》)。

《長安十二時辰》那個小人物書生是誰,為何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

五十歲那年,朝廷任命岑參為嘉州刺史,嘉州即今四川樂山市,屬於下等州,嘉州刺史不過五品官而已,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官職。但是,當時蜀中大亂,軍閥割據,他這個地方長官竟然被困途中,無法上任。後來隨劍南西川節度使杜鴻漸入蜀,好歹也做了一年嘉州刺史。

這一年裡,他的任務就是收稅,即便嘉州百姓已無力承擔如此重負,上級仍不聞不問。他也曾多次上書,但都被成都府的上司否決。明知百姓受苦,自己卻無能為力,這種無奈壓得他喘不過氣。

仕途的不順,生活的苦悶,對故鄉親人的思念,在長江兩岸哀轉的猿鳴聲中傾瀉而出。

“夢魂知憶處,無夜不京華”(《郡齋平望江山》),堅持了一輩子理想的岑參終於挺不住了,他想回家。

辭官回鄉,蜀道本已艱難,又遇到兵亂,目之所及猶如人間煉獄。“餓虎銜髑髏,飢烏啄心肝。腥裛灘草死,血流江水殷”(《阻戎瀘間群盜》)。

《長安十二時辰》那個小人物書生是誰,為何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

回鄉不得,只得又寓居成都客舍。

秋風日起,遠居他鄉,孤苦伶仃的老者,回想起自己慘淡的一生,只能以淚洗面。他牽掛長安的親友,可憐天下蒼生,滿腹心事卻無人訴說,只能通過紙筆來表達自己這複雜且難以訴說的情緒(《客舍悲秋,有懷兩省舊遊,呈幕中諸公》)。

三度為郎便白頭,一從出守五經秋。

莫言聖主長不用,其那蒼生應未休。

人間歲月如流水,客舍秋風今又起。

不知心事向誰論,江上蟬鳴空滿耳。

誰曾想,這首詩竟然成了岑參的絕筆。四個月後的一天,蜀中難得一見竟飄起雪花。陰風怒號,灌進破敗的旅舍,岑參帶著滿腔的遺憾,走完了他的人生道路,年五十四歲。

"

作者:劍塵

《長安十二時辰》那個小人物書生是誰,為何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中,一個小人物的境遇引起了觀眾們極大的興趣,他就是書生程參。初出茅廬的書生被關押了一天,連口飯都沒吃上,對看守不停地說“能不能給口吃的”,令人忍俊不禁。

其實,這個書生的原型,就是唐朝著名的邊塞派詩人——岑參。

岑參的一生,於仕途而言,可以說是相當坎坷,甚至有點慘。他祖上曾三代為相,侍奉過大唐四位皇帝,如此顯赫的家室,即使到他父輩家道衰微,其父岑植也曾官至三品晉州刺史。而岑參三十歲入仕,做了一輩子小官,有志難抒,懷才不遇,最終在抑鬱中死去。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岑參悲慘的一生。

《長安十二時辰》那個小人物書生是誰,為何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

(一)讀書行路

二十歲前的岑參,大部分時間居於祖上留下的嵩山草堂,潛心讀書。

彼時的岑參,居於名山大川之間,又不須為生計發愁,每日縱情于山水,以詩文會友。

“逍遙自得意,鼓腹醉中游”(《南溪別業》),良辰美景作伴,對酒當歌,當真是無憂無慮,逍遙又自在。

有此幽靜之所隱居,任誰都不會再去關心那俗世的紛擾,“況本無宦情,誓將依道風”(《自潘陵尖還少室居止秋夕憑眺》),少年的岑參甚至不想去當官,只想與這山間清風為伴。

對於胸無大志之人,一生如此當無所求。但是,“國家六葉,吾門三相”(《感舊賦》),祖上的榮耀始終縈繞在他心頭,那種與生俱來的治國安邦的志向是安逸生活所無法抹去的。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感覺越來越強烈。

《長安十二時辰》那個小人物書生是誰,為何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

於是二十歲那年,他辭別親友,放棄了安逸的生活,開始了一生的奔波。

往來於長安與洛陽,向皇帝獻書,想通過自己的才華打動皇帝,以求取進身之路。

但是,這條路並不順利,像他一樣想通過獻書求取功名的人又何止千萬,天子又怎會獨對岑參留意。

不知不覺間,岑參已年近三十。這十年間,除往來東西二都,岑參還先後到過鄴城、邯鄲、冀州、井陘、黎陽等地。“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他結交了許多朋友,留下了大量詩篇。可是,儒家講究三十而立,自己寸功未立,愧對先祖的功績,每念及此處,岑參常常輾轉反側,心急如焚。既然獻書求仕走不通,就只能走科舉這條路了。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岑參進士及第,這一年,他剛好三十歲。

《長安十二時辰》那個小人物書生是誰,為何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

(二)邊塞風雲

入仕後的岑參被朝廷授予右內率府兵曹參軍的職位,一個地位極低的官職,當然,這個官很清閒。

此時的岑參亦官亦隱,依舊過著寫詩,交友的生活。但是,自己苦苦追求的就是做這麼一個閒官嗎?如此,何談治國安邦。

岑參的詩友中很多人都有邊塞投軍的經歷,彼時的大唐,幅員遼闊,對外戰爭時有發生,既然在長安官場無事可做,何不到邊塞闖一闖,博取一番功名。

他羨慕高適、王昌齡這些人,嚮往“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邊塞美景;期待“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豪情壯志。

終於,在好友顏真卿的推薦下,岑參來到西域都護府高仙芝幕下,開始了邊塞生涯。詩人的光芒,也在大漠苦寒之地得到了綻放。

《長安十二時辰》那個小人物書生是誰,為何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

在高仙芝麾下做了兩年閒職後,岑參又赴北庭都護府任判官,在北庭,主帥正是自己的老友封常清。

封常清是唐朝名將,在職期間,多次擊敗吐蕃、大食等國入侵。岑參在《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中曾贊曰“古來青史誰不見,今見功名勝古人”。

雪海、平沙、亂石、大風,邊塞環境極其惡劣,但是唐軍兵威正盛,令人頓生豪氣,“虜騎聞之應膽懾,料之短兵不敢接,車師西門佇獻捷”(《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

唐軍所到之處,敵人甚至不戰而降,“甲兵未得戰,降虜來如歸”(《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軍獻上》)。

《長安十二時辰》那個小人物書生是誰,為何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

戰爭一次又一次勝利,在慶功宴上,岑參一遍又一遍地讚美著大唐將士。但是,歌舞昇平過後,不免又陷入惆悵。封將軍雖然很賞識自己,但卻並未重用自己。文人,難道只能為將軍們寫詩助興嗎?猶記得當年自己寫給朋友的一首詩“功名只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送李副使赴磧西官軍》),這是對朋友的勉勵,也是自己所追求的。

邊境獲得安定後,不少戰友紛紛離開了邊塞,岑參又忙著送別這些友人。“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送君一醉天山郭,正見夕陽海邊落”(《熱海行送崔侍御還京》),是啊,邊塞雖美,但若不能建功立業,又豈是久居之地?

“可知年四十,猶自未封侯”(《北庭作》),朋友們一個個離去,自己身無寸功,又去國萬里,每思及親人,只能暗自神傷。

《長安十二時辰》那個小人物書生是誰,為何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

(三)初心未泯

天寶十四載(755年),這一年岑參四十歲,十一月,安祿山發動“安史之亂”。

第二年,安史叛亂的消息傳到北庭,同時還有封常清、高仙芝因平叛不利被處死的消息。

自己久居邊塞,如今關內動盪,生靈慘遭塗炭,回內地平叛的想法使岑參坐立難安。

長安陷落,新皇登基,鳳翔成為臨時首都,天下有志之士紛紛來投,這其中便有岑參。

國難當頭,朝廷正是用人之際,岑參被任命為右補闕,是個諫官。

國家動盪,各方勢力都想在平亂中撈點好處,但皇帝也只能斡旋平衡。“聖朝無闕事,自覺諫書稀”(《寄左省杜拾遺》),自己的建議不能被採納,這種無奈,只能與同為諫官的好友杜甫傾訴。

就這樣,岑參又做過虢州長史、關西節度判官等小官,雖然不曾放下治國安邦的志向,但奈何年紀大了,時常有英雄遲暮之感。“今年花似去年好,去年人到今年老。始知人老不如花,可惜落花君莫掃”(《韋員外家花樹歌》)。

《長安十二時辰》那個小人物書生是誰,為何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

五十歲那年,朝廷任命岑參為嘉州刺史,嘉州即今四川樂山市,屬於下等州,嘉州刺史不過五品官而已,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官職。但是,當時蜀中大亂,軍閥割據,他這個地方長官竟然被困途中,無法上任。後來隨劍南西川節度使杜鴻漸入蜀,好歹也做了一年嘉州刺史。

這一年裡,他的任務就是收稅,即便嘉州百姓已無力承擔如此重負,上級仍不聞不問。他也曾多次上書,但都被成都府的上司否決。明知百姓受苦,自己卻無能為力,這種無奈壓得他喘不過氣。

仕途的不順,生活的苦悶,對故鄉親人的思念,在長江兩岸哀轉的猿鳴聲中傾瀉而出。

“夢魂知憶處,無夜不京華”(《郡齋平望江山》),堅持了一輩子理想的岑參終於挺不住了,他想回家。

辭官回鄉,蜀道本已艱難,又遇到兵亂,目之所及猶如人間煉獄。“餓虎銜髑髏,飢烏啄心肝。腥裛灘草死,血流江水殷”(《阻戎瀘間群盜》)。

《長安十二時辰》那個小人物書生是誰,為何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

回鄉不得,只得又寓居成都客舍。

秋風日起,遠居他鄉,孤苦伶仃的老者,回想起自己慘淡的一生,只能以淚洗面。他牽掛長安的親友,可憐天下蒼生,滿腹心事卻無人訴說,只能通過紙筆來表達自己這複雜且難以訴說的情緒(《客舍悲秋,有懷兩省舊遊,呈幕中諸公》)。

三度為郎便白頭,一從出守五經秋。

莫言聖主長不用,其那蒼生應未休。

人間歲月如流水,客舍秋風今又起。

不知心事向誰論,江上蟬鳴空滿耳。

誰曾想,這首詩竟然成了岑參的絕筆。四個月後的一天,蜀中難得一見竟飄起雪花。陰風怒號,灌進破敗的旅舍,岑參帶著滿腔的遺憾,走完了他的人生道路,年五十四歲。

《長安十二時辰》那個小人物書生是誰,為何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

岑參一輩子都不得志,縱然心懷萬民,欲報效國家,卻無平臺施展,抑鬱而終。

是他沒有才能嗎?非也,有唐一代三十歲進士及第者屈指可數;是他沒有關係嗎?亦非,且不提祖上庇廕,顏真卿、王維、高適、王昌齡這些當朝名士乃至宰相李林甫的女婿都是他的朋友。他所缺的無非是阿諛奉承,左右逢源,置百姓疾苦於不顧,一心只保自己的烏沙罷了。

若為功名連文人的風骨,天下百姓都不顧了,那這功名不求也罷。

時也,亦命也。或許也只有在邊塞,在邊境士兵的凱歌聲中,才能沖淡岑參的憂傷。他的生命,在邊塞放光,世人也終將通過這些詩文銘記岑參。

"

作者:劍塵

《長安十二時辰》那個小人物書生是誰,為何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中,一個小人物的境遇引起了觀眾們極大的興趣,他就是書生程參。初出茅廬的書生被關押了一天,連口飯都沒吃上,對看守不停地說“能不能給口吃的”,令人忍俊不禁。

其實,這個書生的原型,就是唐朝著名的邊塞派詩人——岑參。

岑參的一生,於仕途而言,可以說是相當坎坷,甚至有點慘。他祖上曾三代為相,侍奉過大唐四位皇帝,如此顯赫的家室,即使到他父輩家道衰微,其父岑植也曾官至三品晉州刺史。而岑參三十歲入仕,做了一輩子小官,有志難抒,懷才不遇,最終在抑鬱中死去。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岑參悲慘的一生。

《長安十二時辰》那個小人物書生是誰,為何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

(一)讀書行路

二十歲前的岑參,大部分時間居於祖上留下的嵩山草堂,潛心讀書。

彼時的岑參,居於名山大川之間,又不須為生計發愁,每日縱情于山水,以詩文會友。

“逍遙自得意,鼓腹醉中游”(《南溪別業》),良辰美景作伴,對酒當歌,當真是無憂無慮,逍遙又自在。

有此幽靜之所隱居,任誰都不會再去關心那俗世的紛擾,“況本無宦情,誓將依道風”(《自潘陵尖還少室居止秋夕憑眺》),少年的岑參甚至不想去當官,只想與這山間清風為伴。

對於胸無大志之人,一生如此當無所求。但是,“國家六葉,吾門三相”(《感舊賦》),祖上的榮耀始終縈繞在他心頭,那種與生俱來的治國安邦的志向是安逸生活所無法抹去的。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感覺越來越強烈。

《長安十二時辰》那個小人物書生是誰,為何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

於是二十歲那年,他辭別親友,放棄了安逸的生活,開始了一生的奔波。

往來於長安與洛陽,向皇帝獻書,想通過自己的才華打動皇帝,以求取進身之路。

但是,這條路並不順利,像他一樣想通過獻書求取功名的人又何止千萬,天子又怎會獨對岑參留意。

不知不覺間,岑參已年近三十。這十年間,除往來東西二都,岑參還先後到過鄴城、邯鄲、冀州、井陘、黎陽等地。“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他結交了許多朋友,留下了大量詩篇。可是,儒家講究三十而立,自己寸功未立,愧對先祖的功績,每念及此處,岑參常常輾轉反側,心急如焚。既然獻書求仕走不通,就只能走科舉這條路了。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岑參進士及第,這一年,他剛好三十歲。

《長安十二時辰》那個小人物書生是誰,為何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

(二)邊塞風雲

入仕後的岑參被朝廷授予右內率府兵曹參軍的職位,一個地位極低的官職,當然,這個官很清閒。

此時的岑參亦官亦隱,依舊過著寫詩,交友的生活。但是,自己苦苦追求的就是做這麼一個閒官嗎?如此,何談治國安邦。

岑參的詩友中很多人都有邊塞投軍的經歷,彼時的大唐,幅員遼闊,對外戰爭時有發生,既然在長安官場無事可做,何不到邊塞闖一闖,博取一番功名。

他羨慕高適、王昌齡這些人,嚮往“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邊塞美景;期待“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豪情壯志。

終於,在好友顏真卿的推薦下,岑參來到西域都護府高仙芝幕下,開始了邊塞生涯。詩人的光芒,也在大漠苦寒之地得到了綻放。

《長安十二時辰》那個小人物書生是誰,為何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

在高仙芝麾下做了兩年閒職後,岑參又赴北庭都護府任判官,在北庭,主帥正是自己的老友封常清。

封常清是唐朝名將,在職期間,多次擊敗吐蕃、大食等國入侵。岑參在《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中曾贊曰“古來青史誰不見,今見功名勝古人”。

雪海、平沙、亂石、大風,邊塞環境極其惡劣,但是唐軍兵威正盛,令人頓生豪氣,“虜騎聞之應膽懾,料之短兵不敢接,車師西門佇獻捷”(《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

唐軍所到之處,敵人甚至不戰而降,“甲兵未得戰,降虜來如歸”(《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軍獻上》)。

《長安十二時辰》那個小人物書生是誰,為何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

戰爭一次又一次勝利,在慶功宴上,岑參一遍又一遍地讚美著大唐將士。但是,歌舞昇平過後,不免又陷入惆悵。封將軍雖然很賞識自己,但卻並未重用自己。文人,難道只能為將軍們寫詩助興嗎?猶記得當年自己寫給朋友的一首詩“功名只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送李副使赴磧西官軍》),這是對朋友的勉勵,也是自己所追求的。

邊境獲得安定後,不少戰友紛紛離開了邊塞,岑參又忙著送別這些友人。“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送君一醉天山郭,正見夕陽海邊落”(《熱海行送崔侍御還京》),是啊,邊塞雖美,但若不能建功立業,又豈是久居之地?

“可知年四十,猶自未封侯”(《北庭作》),朋友們一個個離去,自己身無寸功,又去國萬里,每思及親人,只能暗自神傷。

《長安十二時辰》那個小人物書生是誰,為何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

(三)初心未泯

天寶十四載(755年),這一年岑參四十歲,十一月,安祿山發動“安史之亂”。

第二年,安史叛亂的消息傳到北庭,同時還有封常清、高仙芝因平叛不利被處死的消息。

自己久居邊塞,如今關內動盪,生靈慘遭塗炭,回內地平叛的想法使岑參坐立難安。

長安陷落,新皇登基,鳳翔成為臨時首都,天下有志之士紛紛來投,這其中便有岑參。

國難當頭,朝廷正是用人之際,岑參被任命為右補闕,是個諫官。

國家動盪,各方勢力都想在平亂中撈點好處,但皇帝也只能斡旋平衡。“聖朝無闕事,自覺諫書稀”(《寄左省杜拾遺》),自己的建議不能被採納,這種無奈,只能與同為諫官的好友杜甫傾訴。

就這樣,岑參又做過虢州長史、關西節度判官等小官,雖然不曾放下治國安邦的志向,但奈何年紀大了,時常有英雄遲暮之感。“今年花似去年好,去年人到今年老。始知人老不如花,可惜落花君莫掃”(《韋員外家花樹歌》)。

《長安十二時辰》那個小人物書生是誰,為何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

五十歲那年,朝廷任命岑參為嘉州刺史,嘉州即今四川樂山市,屬於下等州,嘉州刺史不過五品官而已,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官職。但是,當時蜀中大亂,軍閥割據,他這個地方長官竟然被困途中,無法上任。後來隨劍南西川節度使杜鴻漸入蜀,好歹也做了一年嘉州刺史。

這一年裡,他的任務就是收稅,即便嘉州百姓已無力承擔如此重負,上級仍不聞不問。他也曾多次上書,但都被成都府的上司否決。明知百姓受苦,自己卻無能為力,這種無奈壓得他喘不過氣。

仕途的不順,生活的苦悶,對故鄉親人的思念,在長江兩岸哀轉的猿鳴聲中傾瀉而出。

“夢魂知憶處,無夜不京華”(《郡齋平望江山》),堅持了一輩子理想的岑參終於挺不住了,他想回家。

辭官回鄉,蜀道本已艱難,又遇到兵亂,目之所及猶如人間煉獄。“餓虎銜髑髏,飢烏啄心肝。腥裛灘草死,血流江水殷”(《阻戎瀘間群盜》)。

《長安十二時辰》那個小人物書生是誰,為何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

回鄉不得,只得又寓居成都客舍。

秋風日起,遠居他鄉,孤苦伶仃的老者,回想起自己慘淡的一生,只能以淚洗面。他牽掛長安的親友,可憐天下蒼生,滿腹心事卻無人訴說,只能通過紙筆來表達自己這複雜且難以訴說的情緒(《客舍悲秋,有懷兩省舊遊,呈幕中諸公》)。

三度為郎便白頭,一從出守五經秋。

莫言聖主長不用,其那蒼生應未休。

人間歲月如流水,客舍秋風今又起。

不知心事向誰論,江上蟬鳴空滿耳。

誰曾想,這首詩竟然成了岑參的絕筆。四個月後的一天,蜀中難得一見竟飄起雪花。陰風怒號,灌進破敗的旅舍,岑參帶著滿腔的遺憾,走完了他的人生道路,年五十四歲。

《長安十二時辰》那個小人物書生是誰,為何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

岑參一輩子都不得志,縱然心懷萬民,欲報效國家,卻無平臺施展,抑鬱而終。

是他沒有才能嗎?非也,有唐一代三十歲進士及第者屈指可數;是他沒有關係嗎?亦非,且不提祖上庇廕,顏真卿、王維、高適、王昌齡這些當朝名士乃至宰相李林甫的女婿都是他的朋友。他所缺的無非是阿諛奉承,左右逢源,置百姓疾苦於不顧,一心只保自己的烏沙罷了。

若為功名連文人的風骨,天下百姓都不顧了,那這功名不求也罷。

時也,亦命也。或許也只有在邊塞,在邊境士兵的凱歌聲中,才能沖淡岑參的憂傷。他的生命,在邊塞放光,世人也終將通過這些詩文銘記岑參。

《長安十二時辰》那個小人物書生是誰,為何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

【作者簡介】房龍坤,寫作小白,剛接觸寫作,從來沒有發表過作品,現居住遼寧瀋陽。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推薦:

《水滸傳》裡智取生辰綱不是“智”而是“愚”?

金庸先生為什麼會將海寧陳家的傳說寫入《書劍恩仇錄》?

成群妻妾,能不能擋得住大詩人白居易的泡妞步伐?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