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教序》結構分析 橫的角度變化

草書 傅雷 孫過庭 傅聰 沃德利成書畫院 沃德利成書畫院 2017-10-31

目前談寫字,大多進行技術分析。原因是容易操作,容易說清楚,也就是有“操作性”,有人抱怨古人書論沒有“操作性”。古人論書,是不屑於將具體技術分析的,點到為止,如孫過庭講“篆尚婉而通,隸欲精而密,章務檢而便,草貴流而暢”,劉熙載講草書結構,“庸俗行草結字之體尤易犯者,上與左小而瘦,下與右大而肥。其橫豎波磔,用筆之輕重亦然。”算是比較具體了。其實古人這樣做是有自己的道理的。傅雷對兒子傅聰說“整天搞技術的人是成不了藝術家的”,技術不是不重要,但是低檔的,或者說是第二位的,情緒、格調、品味、精神、韻味等,這些更重的東西想都想不到,只能流於“書匠”了。

由此來,這些技術層面的分析,只是“皮相”。

橫的角度變化,也是古賢常用的方法,《聖教序》中有大量的例子。

《聖教序》結構分析 橫的角度變化

“桂”左面第一橫上揚,右面第一橫下斜,右面四個橫,二三四橫與第一橫形成明顯的對照;“者”末橫明顯與上面的橫形成對照;“昨”右面三個橫各成自己的角度;“潛”,日的三個橫與上面的橫形成明顯的對照;“難”右面後三個橫與第一橫明顯對照;“生”第一橫與末橫明顯形成對照。歐陽先生曾分析過《九成宮醴泉銘》的“活脫”,橫的角度、疏密變化手段,無疑會大大增強“活脫”效果。之所以從這麼經典的作品中找出例字來,強調一下這樣的做法確實應該重視學習和研究,很多人是接受不了變化手法的,他們認為四平八穩,橫平豎直的字才是好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