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仁集王書聖教序》何以與“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並駕齊驅'

"

不少年輕朋友問我,學行書先學什麼帖好? 我 一直堅持說,可從《聖教序》入門,通過較長時間的訓練,在初步掌握該帖基本形體的前提下,再臨習《蘭亭序》及其它行書諸帖,此為正路,亦是捷徑。

"

不少年輕朋友問我,學行書先學什麼帖好? 我 一直堅持說,可從《聖教序》入門,通過較長時間的訓練,在初步掌握該帖基本形體的前提下,再臨習《蘭亭序》及其它行書諸帖,此為正路,亦是捷徑。

《懷仁集王書聖教序》何以與“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並駕齊驅

王羲之《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盛名之下,為何不首選為習帖,而要先臨《聖教序》呢?

我覺得,《聖教序》非同尋常,是王羲之行書體的集大成。全稱為《懷仁集王羲之書聖教序》。碑文內容是唐太宗及太子李治為三藏法師玄奘所譯佛經撰寫的序和記。西安弘福寺方丈圓定大法師恭請鐫石以藏寺中,寺僧懷仁耗時二十四年集王羲之書勒於碑。

"

不少年輕朋友問我,學行書先學什麼帖好? 我 一直堅持說,可從《聖教序》入門,通過較長時間的訓練,在初步掌握該帖基本形體的前提下,再臨習《蘭亭序》及其它行書諸帖,此為正路,亦是捷徑。

《懷仁集王書聖教序》何以與“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並駕齊驅

王羲之《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盛名之下,為何不首選為習帖,而要先臨《聖教序》呢?

我覺得,《聖教序》非同尋常,是王羲之行書體的集大成。全稱為《懷仁集王羲之書聖教序》。碑文內容是唐太宗及太子李治為三藏法師玄奘所譯佛經撰寫的序和記。西安弘福寺方丈圓定大法師恭請鐫石以藏寺中,寺僧懷仁耗時二十四年集王羲之書勒於碑。

《懷仁集王書聖教序》何以與“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並駕齊驅

據傳懷仁和尚為王羲之後裔,承繼祖上書法,聲名頗盛。此碑文為兩代帝王所撰,主旨是褒揚唐玄奘、宏揚推廣佛法的,內容極為重要,不用王羲之書法不足以顯其貴,於是公推懷仁僧集王書體擔此重任。唐太宗允准懷仁從唐內府所藏王書幾百件墨跡中,選字鉤摹,對缺失的少數字則進行拼接組合。懷仁自唐太宗貞觀二十二年(648年),至唐高宗咸亨三年(672年),歷時二十四載完成。此碑系從王羲之墨跡直接摹出,又經於希寧、來濟、許敬宗等書法家奉旨潤色,應該達到了幾近真跡的面貌,其碼說是“下真跡一等”毫無問題。它真實地再現了王羲之的書法,保存了珍貴的王體書法墨寶,歷來為世所重,至今不衰。

"

不少年輕朋友問我,學行書先學什麼帖好? 我 一直堅持說,可從《聖教序》入門,通過較長時間的訓練,在初步掌握該帖基本形體的前提下,再臨習《蘭亭序》及其它行書諸帖,此為正路,亦是捷徑。

《懷仁集王書聖教序》何以與“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並駕齊驅

王羲之《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盛名之下,為何不首選為習帖,而要先臨《聖教序》呢?

我覺得,《聖教序》非同尋常,是王羲之行書體的集大成。全稱為《懷仁集王羲之書聖教序》。碑文內容是唐太宗及太子李治為三藏法師玄奘所譯佛經撰寫的序和記。西安弘福寺方丈圓定大法師恭請鐫石以藏寺中,寺僧懷仁耗時二十四年集王羲之書勒於碑。

《懷仁集王書聖教序》何以與“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並駕齊驅

據傳懷仁和尚為王羲之後裔,承繼祖上書法,聲名頗盛。此碑文為兩代帝王所撰,主旨是褒揚唐玄奘、宏揚推廣佛法的,內容極為重要,不用王羲之書法不足以顯其貴,於是公推懷仁僧集王書體擔此重任。唐太宗允准懷仁從唐內府所藏王書幾百件墨跡中,選字鉤摹,對缺失的少數字則進行拼接組合。懷仁自唐太宗貞觀二十二年(648年),至唐高宗咸亨三年(672年),歷時二十四載完成。此碑系從王羲之墨跡直接摹出,又經於希寧、來濟、許敬宗等書法家奉旨潤色,應該達到了幾近真跡的面貌,其碼說是“下真跡一等”毫無問題。它真實地再現了王羲之的書法,保存了珍貴的王體書法墨寶,歷來為世所重,至今不衰。

《懷仁集王書聖教序》何以與“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並駕齊驅

明代王世貞說,“《聖教》書法,為百代楷模”… “備極八法之妙,真墨池之龍象,《蘭亭》之羽翼也”。清蔣衡雲 :“沙門懷仁乃右軍裔孫,得其家法,故《集聖教序》一氣揮灑,神采奕奕,與《蘭亭》並驅,為千古字學之祖。”清周星蓮《臨池管見》雲,“唐僧懷仁所集右軍書,位置天然,章法秩理,可謂異才” 等等,明清兩代學者給予此碑以極高讚譽。

"

不少年輕朋友問我,學行書先學什麼帖好? 我 一直堅持說,可從《聖教序》入門,通過較長時間的訓練,在初步掌握該帖基本形體的前提下,再臨習《蘭亭序》及其它行書諸帖,此為正路,亦是捷徑。

《懷仁集王書聖教序》何以與“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並駕齊驅

王羲之《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盛名之下,為何不首選為習帖,而要先臨《聖教序》呢?

我覺得,《聖教序》非同尋常,是王羲之行書體的集大成。全稱為《懷仁集王羲之書聖教序》。碑文內容是唐太宗及太子李治為三藏法師玄奘所譯佛經撰寫的序和記。西安弘福寺方丈圓定大法師恭請鐫石以藏寺中,寺僧懷仁耗時二十四年集王羲之書勒於碑。

《懷仁集王書聖教序》何以與“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並駕齊驅

據傳懷仁和尚為王羲之後裔,承繼祖上書法,聲名頗盛。此碑文為兩代帝王所撰,主旨是褒揚唐玄奘、宏揚推廣佛法的,內容極為重要,不用王羲之書法不足以顯其貴,於是公推懷仁僧集王書體擔此重任。唐太宗允准懷仁從唐內府所藏王書幾百件墨跡中,選字鉤摹,對缺失的少數字則進行拼接組合。懷仁自唐太宗貞觀二十二年(648年),至唐高宗咸亨三年(672年),歷時二十四載完成。此碑系從王羲之墨跡直接摹出,又經於希寧、來濟、許敬宗等書法家奉旨潤色,應該達到了幾近真跡的面貌,其碼說是“下真跡一等”毫無問題。它真實地再現了王羲之的書法,保存了珍貴的王體書法墨寶,歷來為世所重,至今不衰。

《懷仁集王書聖教序》何以與“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並駕齊驅

明代王世貞說,“《聖教》書法,為百代楷模”… “備極八法之妙,真墨池之龍象,《蘭亭》之羽翼也”。清蔣衡雲 :“沙門懷仁乃右軍裔孫,得其家法,故《集聖教序》一氣揮灑,神采奕奕,與《蘭亭》並驅,為千古字學之祖。”清周星蓮《臨池管見》雲,“唐僧懷仁所集右軍書,位置天然,章法秩理,可謂異才” 等等,明清兩代學者給予此碑以極高讚譽。

《懷仁集王書聖教序》何以與“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並駕齊驅

此碑雖為王書集粹,但選字謹嚴,匠心獨運,風神凜然,天衣無縫,體現出王書妍美流變、雄逸俊雅的書風,開集王字之先河,其耗費精力之大,碑書之精湛,實無出其右者,“膛乎其弗及也”。

《聖教序》有以下緣由,於學習臨寫者大有益處。

一為集王字多,體量大。碑文三十行,滿行八十三至八十八字不等,二千多字,不重複的字約有六七百字,即便重字也有些微區別。臨習此碑,則可得王字全貌,對字形字態字勢字韻獲整體印象。如初學者只臨幾十字或一二百字的帖,帖上的字記住了,而沒有的字則不好聯想發揮,寫不太像,在創作時感到無從下手。

二為集字以行為主,行、楷、草體兼有,這使全序章法生動,結體多姿,發矇思維,開闊視野,同時在臨習時有新鮮感。“文似看山不喜平”,寫字亦同此理。

三為筆法豐富,既有行書狀貌,又有草、楷法則。從筆法上講,寫行帶草意靈動,寫行兼楷穩骨架,兼融會讓書法生動靈泛起來。我們在創作時,並不是寫行必是行,寫草全是草,以一種書體為主,兼及少許別體,既在允許範圍,又添靈動之姿,往往別開生面。學此帖如細心揣摩,當得此效。

還有一特殊之點,就是學《聖教序》,從行書轉行草,再從行草到大草狂草,這樣過渡自然,易於上手,當代已有一些書家走此路成功的先例,亦可鑑之。

"

不少年輕朋友問我,學行書先學什麼帖好? 我 一直堅持說,可從《聖教序》入門,通過較長時間的訓練,在初步掌握該帖基本形體的前提下,再臨習《蘭亭序》及其它行書諸帖,此為正路,亦是捷徑。

《懷仁集王書聖教序》何以與“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並駕齊驅

王羲之《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盛名之下,為何不首選為習帖,而要先臨《聖教序》呢?

我覺得,《聖教序》非同尋常,是王羲之行書體的集大成。全稱為《懷仁集王羲之書聖教序》。碑文內容是唐太宗及太子李治為三藏法師玄奘所譯佛經撰寫的序和記。西安弘福寺方丈圓定大法師恭請鐫石以藏寺中,寺僧懷仁耗時二十四年集王羲之書勒於碑。

《懷仁集王書聖教序》何以與“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並駕齊驅

據傳懷仁和尚為王羲之後裔,承繼祖上書法,聲名頗盛。此碑文為兩代帝王所撰,主旨是褒揚唐玄奘、宏揚推廣佛法的,內容極為重要,不用王羲之書法不足以顯其貴,於是公推懷仁僧集王書體擔此重任。唐太宗允准懷仁從唐內府所藏王書幾百件墨跡中,選字鉤摹,對缺失的少數字則進行拼接組合。懷仁自唐太宗貞觀二十二年(648年),至唐高宗咸亨三年(672年),歷時二十四載完成。此碑系從王羲之墨跡直接摹出,又經於希寧、來濟、許敬宗等書法家奉旨潤色,應該達到了幾近真跡的面貌,其碼說是“下真跡一等”毫無問題。它真實地再現了王羲之的書法,保存了珍貴的王體書法墨寶,歷來為世所重,至今不衰。

《懷仁集王書聖教序》何以與“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並駕齊驅

明代王世貞說,“《聖教》書法,為百代楷模”… “備極八法之妙,真墨池之龍象,《蘭亭》之羽翼也”。清蔣衡雲 :“沙門懷仁乃右軍裔孫,得其家法,故《集聖教序》一氣揮灑,神采奕奕,與《蘭亭》並驅,為千古字學之祖。”清周星蓮《臨池管見》雲,“唐僧懷仁所集右軍書,位置天然,章法秩理,可謂異才” 等等,明清兩代學者給予此碑以極高讚譽。

《懷仁集王書聖教序》何以與“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並駕齊驅

此碑雖為王書集粹,但選字謹嚴,匠心獨運,風神凜然,天衣無縫,體現出王書妍美流變、雄逸俊雅的書風,開集王字之先河,其耗費精力之大,碑書之精湛,實無出其右者,“膛乎其弗及也”。

《聖教序》有以下緣由,於學習臨寫者大有益處。

一為集王字多,體量大。碑文三十行,滿行八十三至八十八字不等,二千多字,不重複的字約有六七百字,即便重字也有些微區別。臨習此碑,則可得王字全貌,對字形字態字勢字韻獲整體印象。如初學者只臨幾十字或一二百字的帖,帖上的字記住了,而沒有的字則不好聯想發揮,寫不太像,在創作時感到無從下手。

二為集字以行為主,行、楷、草體兼有,這使全序章法生動,結體多姿,發矇思維,開闊視野,同時在臨習時有新鮮感。“文似看山不喜平”,寫字亦同此理。

三為筆法豐富,既有行書狀貌,又有草、楷法則。從筆法上講,寫行帶草意靈動,寫行兼楷穩骨架,兼融會讓書法生動靈泛起來。我們在創作時,並不是寫行必是行,寫草全是草,以一種書體為主,兼及少許別體,既在允許範圍,又添靈動之姿,往往別開生面。學此帖如細心揣摩,當得此效。

還有一特殊之點,就是學《聖教序》,從行書轉行草,再從行草到大草狂草,這樣過渡自然,易於上手,當代已有一些書家走此路成功的先例,亦可鑑之。

《懷仁集王書聖教序》何以與“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並駕齊驅

也須瞭解《聖教序》的某些缺憾。由於是集字帖,不是一氣寫成的,出現了一些字勢不連貫、行氣不足以及缺少應有的映帶、顧盼,少數字重複,個別字經過雕琢後顯得呆滯等等,要在學習研究中加以甄別,有意識地進行克服。

"

不少年輕朋友問我,學行書先學什麼帖好? 我 一直堅持說,可從《聖教序》入門,通過較長時間的訓練,在初步掌握該帖基本形體的前提下,再臨習《蘭亭序》及其它行書諸帖,此為正路,亦是捷徑。

《懷仁集王書聖教序》何以與“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並駕齊驅

王羲之《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盛名之下,為何不首選為習帖,而要先臨《聖教序》呢?

我覺得,《聖教序》非同尋常,是王羲之行書體的集大成。全稱為《懷仁集王羲之書聖教序》。碑文內容是唐太宗及太子李治為三藏法師玄奘所譯佛經撰寫的序和記。西安弘福寺方丈圓定大法師恭請鐫石以藏寺中,寺僧懷仁耗時二十四年集王羲之書勒於碑。

《懷仁集王書聖教序》何以與“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並駕齊驅

據傳懷仁和尚為王羲之後裔,承繼祖上書法,聲名頗盛。此碑文為兩代帝王所撰,主旨是褒揚唐玄奘、宏揚推廣佛法的,內容極為重要,不用王羲之書法不足以顯其貴,於是公推懷仁僧集王書體擔此重任。唐太宗允准懷仁從唐內府所藏王書幾百件墨跡中,選字鉤摹,對缺失的少數字則進行拼接組合。懷仁自唐太宗貞觀二十二年(648年),至唐高宗咸亨三年(672年),歷時二十四載完成。此碑系從王羲之墨跡直接摹出,又經於希寧、來濟、許敬宗等書法家奉旨潤色,應該達到了幾近真跡的面貌,其碼說是“下真跡一等”毫無問題。它真實地再現了王羲之的書法,保存了珍貴的王體書法墨寶,歷來為世所重,至今不衰。

《懷仁集王書聖教序》何以與“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並駕齊驅

明代王世貞說,“《聖教》書法,為百代楷模”… “備極八法之妙,真墨池之龍象,《蘭亭》之羽翼也”。清蔣衡雲 :“沙門懷仁乃右軍裔孫,得其家法,故《集聖教序》一氣揮灑,神采奕奕,與《蘭亭》並驅,為千古字學之祖。”清周星蓮《臨池管見》雲,“唐僧懷仁所集右軍書,位置天然,章法秩理,可謂異才” 等等,明清兩代學者給予此碑以極高讚譽。

《懷仁集王書聖教序》何以與“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並駕齊驅

此碑雖為王書集粹,但選字謹嚴,匠心獨運,風神凜然,天衣無縫,體現出王書妍美流變、雄逸俊雅的書風,開集王字之先河,其耗費精力之大,碑書之精湛,實無出其右者,“膛乎其弗及也”。

《聖教序》有以下緣由,於學習臨寫者大有益處。

一為集王字多,體量大。碑文三十行,滿行八十三至八十八字不等,二千多字,不重複的字約有六七百字,即便重字也有些微區別。臨習此碑,則可得王字全貌,對字形字態字勢字韻獲整體印象。如初學者只臨幾十字或一二百字的帖,帖上的字記住了,而沒有的字則不好聯想發揮,寫不太像,在創作時感到無從下手。

二為集字以行為主,行、楷、草體兼有,這使全序章法生動,結體多姿,發矇思維,開闊視野,同時在臨習時有新鮮感。“文似看山不喜平”,寫字亦同此理。

三為筆法豐富,既有行書狀貌,又有草、楷法則。從筆法上講,寫行帶草意靈動,寫行兼楷穩骨架,兼融會讓書法生動靈泛起來。我們在創作時,並不是寫行必是行,寫草全是草,以一種書體為主,兼及少許別體,既在允許範圍,又添靈動之姿,往往別開生面。學此帖如細心揣摩,當得此效。

還有一特殊之點,就是學《聖教序》,從行書轉行草,再從行草到大草狂草,這樣過渡自然,易於上手,當代已有一些書家走此路成功的先例,亦可鑑之。

《懷仁集王書聖教序》何以與“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並駕齊驅

也須瞭解《聖教序》的某些缺憾。由於是集字帖,不是一氣寫成的,出現了一些字勢不連貫、行氣不足以及缺少應有的映帶、顧盼,少數字重複,個別字經過雕琢後顯得呆滯等等,要在學習研究中加以甄別,有意識地進行克服。

《懷仁集王書聖教序》何以與“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並駕齊驅

而《蘭亭序》,則為王羲之成熟時期的作品,在道技上已臻高境: 天真爛漫,心平氣和,不激不厲,氣韻貫通,氣象高古,技法高邁,為書法頂尖級別的碑帖。初學者接觸此帖,往往易於上手,寫上一段,就覺得有幾分相像,而看不清其玄虛高妙處。但寫著寫著,難以深入下去,老感覺進步不大,雖下了一番功夫與收效不成比例,且自己的字有寫俗變庸的傾向。這決不是《蘭亭序》自身是俗帖俗字的緣故。而是初學之人,往往看不出也理解不了這麼高深之帖所致。我是在臨了王羲之《聖教帖》,還臨了顏、柳、蘇諸個性強烈的行書後再臨《蘭亭序》的,深感此帖高深莫測、不可端倪,不基備一定的翰墨功夫,斷看不出它的絕妙與大美。如開始就上手臨此帖,侵淫時久,效果不很理想,中途即使改習它帖,難免會受到《蘭亭序》定勢的一些影響。

"

不少年輕朋友問我,學行書先學什麼帖好? 我 一直堅持說,可從《聖教序》入門,通過較長時間的訓練,在初步掌握該帖基本形體的前提下,再臨習《蘭亭序》及其它行書諸帖,此為正路,亦是捷徑。

《懷仁集王書聖教序》何以與“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並駕齊驅

王羲之《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盛名之下,為何不首選為習帖,而要先臨《聖教序》呢?

我覺得,《聖教序》非同尋常,是王羲之行書體的集大成。全稱為《懷仁集王羲之書聖教序》。碑文內容是唐太宗及太子李治為三藏法師玄奘所譯佛經撰寫的序和記。西安弘福寺方丈圓定大法師恭請鐫石以藏寺中,寺僧懷仁耗時二十四年集王羲之書勒於碑。

《懷仁集王書聖教序》何以與“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並駕齊驅

據傳懷仁和尚為王羲之後裔,承繼祖上書法,聲名頗盛。此碑文為兩代帝王所撰,主旨是褒揚唐玄奘、宏揚推廣佛法的,內容極為重要,不用王羲之書法不足以顯其貴,於是公推懷仁僧集王書體擔此重任。唐太宗允准懷仁從唐內府所藏王書幾百件墨跡中,選字鉤摹,對缺失的少數字則進行拼接組合。懷仁自唐太宗貞觀二十二年(648年),至唐高宗咸亨三年(672年),歷時二十四載完成。此碑系從王羲之墨跡直接摹出,又經於希寧、來濟、許敬宗等書法家奉旨潤色,應該達到了幾近真跡的面貌,其碼說是“下真跡一等”毫無問題。它真實地再現了王羲之的書法,保存了珍貴的王體書法墨寶,歷來為世所重,至今不衰。

《懷仁集王書聖教序》何以與“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並駕齊驅

明代王世貞說,“《聖教》書法,為百代楷模”… “備極八法之妙,真墨池之龍象,《蘭亭》之羽翼也”。清蔣衡雲 :“沙門懷仁乃右軍裔孫,得其家法,故《集聖教序》一氣揮灑,神采奕奕,與《蘭亭》並驅,為千古字學之祖。”清周星蓮《臨池管見》雲,“唐僧懷仁所集右軍書,位置天然,章法秩理,可謂異才” 等等,明清兩代學者給予此碑以極高讚譽。

《懷仁集王書聖教序》何以與“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並駕齊驅

此碑雖為王書集粹,但選字謹嚴,匠心獨運,風神凜然,天衣無縫,體現出王書妍美流變、雄逸俊雅的書風,開集王字之先河,其耗費精力之大,碑書之精湛,實無出其右者,“膛乎其弗及也”。

《聖教序》有以下緣由,於學習臨寫者大有益處。

一為集王字多,體量大。碑文三十行,滿行八十三至八十八字不等,二千多字,不重複的字約有六七百字,即便重字也有些微區別。臨習此碑,則可得王字全貌,對字形字態字勢字韻獲整體印象。如初學者只臨幾十字或一二百字的帖,帖上的字記住了,而沒有的字則不好聯想發揮,寫不太像,在創作時感到無從下手。

二為集字以行為主,行、楷、草體兼有,這使全序章法生動,結體多姿,發矇思維,開闊視野,同時在臨習時有新鮮感。“文似看山不喜平”,寫字亦同此理。

三為筆法豐富,既有行書狀貌,又有草、楷法則。從筆法上講,寫行帶草意靈動,寫行兼楷穩骨架,兼融會讓書法生動靈泛起來。我們在創作時,並不是寫行必是行,寫草全是草,以一種書體為主,兼及少許別體,既在允許範圍,又添靈動之姿,往往別開生面。學此帖如細心揣摩,當得此效。

還有一特殊之點,就是學《聖教序》,從行書轉行草,再從行草到大草狂草,這樣過渡自然,易於上手,當代已有一些書家走此路成功的先例,亦可鑑之。

《懷仁集王書聖教序》何以與“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並駕齊驅

也須瞭解《聖教序》的某些缺憾。由於是集字帖,不是一氣寫成的,出現了一些字勢不連貫、行氣不足以及缺少應有的映帶、顧盼,少數字重複,個別字經過雕琢後顯得呆滯等等,要在學習研究中加以甄別,有意識地進行克服。

《懷仁集王書聖教序》何以與“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並駕齊驅

而《蘭亭序》,則為王羲之成熟時期的作品,在道技上已臻高境: 天真爛漫,心平氣和,不激不厲,氣韻貫通,氣象高古,技法高邁,為書法頂尖級別的碑帖。初學者接觸此帖,往往易於上手,寫上一段,就覺得有幾分相像,而看不清其玄虛高妙處。但寫著寫著,難以深入下去,老感覺進步不大,雖下了一番功夫與收效不成比例,且自己的字有寫俗變庸的傾向。這決不是《蘭亭序》自身是俗帖俗字的緣故。而是初學之人,往往看不出也理解不了這麼高深之帖所致。我是在臨了王羲之《聖教帖》,還臨了顏、柳、蘇諸個性強烈的行書後再臨《蘭亭序》的,深感此帖高深莫測、不可端倪,不基備一定的翰墨功夫,斷看不出它的絕妙與大美。如開始就上手臨此帖,侵淫時久,效果不很理想,中途即使改習它帖,難免會受到《蘭亭序》定勢的一些影響。

《懷仁集王書聖教序》何以與“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並駕齊驅

因此在臨寫《聖教序》時,需反覆閱讀原文、譯文,弄懂文理,領略內容的博大精深、帝王的文采學養以及唐代推崇佛教要義的宏大宗旨等。在臨寫階段注意書法的筋骨、血脈、血肉之所在,點畫出入軌跡合乎意態取勢,對點畫撇捺、部首、結構要細心品味,力求形似,心手相應時再逐步深入。當然,也可齊頭並進,同時學臨《蘭亭序》及其它行書諸帖,但最好以《聖教序》為主,其它帖為輔,使精力不致分散。

本文由侯和平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責任編輯:樑飛龍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