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滬上知名主持人曹可凡近年來頻頻亮相熒屏,在多部影視劇中客串角色。從電影《金陵十三釵》,到電視連續劇《老中醫》,以及即將於8月26日開播的抗日題材新劇《老酒館》,都可看到他所塑造的個性鮮明的角色。在新劇開播之際,曹可凡特撰寫歷年來的跨界表演創作心得,以饗讀者。


"

滬上知名主持人曹可凡近年來頻頻亮相熒屏,在多部影視劇中客串角色。從電影《金陵十三釵》,到電視連續劇《老中醫》,以及即將於8月26日開播的抗日題材新劇《老酒館》,都可看到他所塑造的個性鮮明的角色。在新劇開播之際,曹可凡特撰寫歷年來的跨界表演創作心得,以饗讀者。


曹可凡:從“十三釵”到“老酒館”


《金陵十三釵》 一字概括人物特徵


"

滬上知名主持人曹可凡近年來頻頻亮相熒屏,在多部影視劇中客串角色。從電影《金陵十三釵》,到電視連續劇《老中醫》,以及即將於8月26日開播的抗日題材新劇《老酒館》,都可看到他所塑造的個性鮮明的角色。在新劇開播之際,曹可凡特撰寫歷年來的跨界表演創作心得,以饗讀者。


曹可凡:從“十三釵”到“老酒館”


《金陵十三釵》 一字概括人物特徵


曹可凡:從“十三釵”到“老酒館”


俗話說“隔行如隔山”。的確如此。

就拿主持與表演來講,看似彼此相近,實則有著天壤之別。主持人在主持時,必須客觀中立,保持本真自我;表演則要求演員拋棄自我,全身心進入角色之中,擔當角色塑造重任。

故此,當年拍攝《金陵十三釵》時對是否啟用我出演“孟先生”一角,張藝謀導演始終猶豫不定,所幸製片人張偉平一錘定音,這才使我完成從主持到表演的跨越。

但張藝謀導演的擔憂也不無道理,剛進組拍攝時,果然有些手足無措,心裡七上八下。

其中“孟先生”與“約翰”首次相見那場戲,從對話看其實並不複雜——

約翰:你為日本人工作?

孟先生:我既不能救國家,也不能救人民,只能救我自己了。我只能如此。你以為我願意給日本人工作?

約翰:我為日本人工作很好,能幫我們,你打算怎麼救女兒?

孟先生:我想嘗試利用我的關係帶她出城。

這場戲連續拍攝數條均不理想,於是張藝謀導演將我拉到一邊,讓我嘗試以一個字概括人物特徵。之前拍攝《秋菊打官司》時,張藝謀導演要求鞏俐演出一個“慢”字,因為“秋菊”身懷六甲,行為舉止均比平時慢半拍。而“孟先生”為救身陷教堂的女兒而不得已屈服於日本人,卻又無法得到女兒原諒,故要抓住一個“苦”字,即左右為難,苦不堪言。

經過導演一番闡述,再重新調整心態,果然順利過關。

而當拍攝“託孤”時,新的難題又擺在面前,按導演要求“孟先生”慌里慌張,將別在腰間的各種修車工具與通行證一一擺放在桌上,然後告訴“約翰”出城線路,“孟先生”由於深知自己無法逃脫,故鄭重其事地將女兒託付給“約翰”:

“我的計劃泡湯了。現在你是我唯一的希望,日本人不再信任我了。你是西方人,你能幫她。我女兒不想扔下同學一個人走。請想辦法帶她離開南京,這通行證有效期很短。你們離開教堂時,記得往西走,那兒有條離開南京的路。我得走了。我把女兒交給你,我答應過她母親,要好好照顧她。”

為表達“孟先生”內心焦慮、驚恐,導演希望我以類似相聲“慣口”的語速,快而不亂說完全部臺詞。

當“約翰”與“孟先生”分別時,說:“你是個好人!”

孟先生則面露苦澀表情喃喃自語:“在我女兒眼裡,我是個壞人,是個漢奸。”

說完,眼淚在眼眶裡打轉,拍攝當天我獨自呆在帳篷裡醞釀情緒,並與貝爾反覆排練以臻完美,正式開機後,貝爾與我全情投入、悲情四溢,連向來含蓄的張藝謀導演也連連稱好,居然一條便過。

《老中醫》一語點醒夢中人


"

滬上知名主持人曹可凡近年來頻頻亮相熒屏,在多部影視劇中客串角色。從電影《金陵十三釵》,到電視連續劇《老中醫》,以及即將於8月26日開播的抗日題材新劇《老酒館》,都可看到他所塑造的個性鮮明的角色。在新劇開播之際,曹可凡特撰寫歷年來的跨界表演創作心得,以饗讀者。


曹可凡:從“十三釵”到“老酒館”


《金陵十三釵》 一字概括人物特徵


曹可凡:從“十三釵”到“老酒館”


俗話說“隔行如隔山”。的確如此。

就拿主持與表演來講,看似彼此相近,實則有著天壤之別。主持人在主持時,必須客觀中立,保持本真自我;表演則要求演員拋棄自我,全身心進入角色之中,擔當角色塑造重任。

故此,當年拍攝《金陵十三釵》時對是否啟用我出演“孟先生”一角,張藝謀導演始終猶豫不定,所幸製片人張偉平一錘定音,這才使我完成從主持到表演的跨越。

但張藝謀導演的擔憂也不無道理,剛進組拍攝時,果然有些手足無措,心裡七上八下。

其中“孟先生”與“約翰”首次相見那場戲,從對話看其實並不複雜——

約翰:你為日本人工作?

孟先生:我既不能救國家,也不能救人民,只能救我自己了。我只能如此。你以為我願意給日本人工作?

約翰:我為日本人工作很好,能幫我們,你打算怎麼救女兒?

孟先生:我想嘗試利用我的關係帶她出城。

這場戲連續拍攝數條均不理想,於是張藝謀導演將我拉到一邊,讓我嘗試以一個字概括人物特徵。之前拍攝《秋菊打官司》時,張藝謀導演要求鞏俐演出一個“慢”字,因為“秋菊”身懷六甲,行為舉止均比平時慢半拍。而“孟先生”為救身陷教堂的女兒而不得已屈服於日本人,卻又無法得到女兒原諒,故要抓住一個“苦”字,即左右為難,苦不堪言。

經過導演一番闡述,再重新調整心態,果然順利過關。

而當拍攝“託孤”時,新的難題又擺在面前,按導演要求“孟先生”慌里慌張,將別在腰間的各種修車工具與通行證一一擺放在桌上,然後告訴“約翰”出城線路,“孟先生”由於深知自己無法逃脫,故鄭重其事地將女兒託付給“約翰”:

“我的計劃泡湯了。現在你是我唯一的希望,日本人不再信任我了。你是西方人,你能幫她。我女兒不想扔下同學一個人走。請想辦法帶她離開南京,這通行證有效期很短。你們離開教堂時,記得往西走,那兒有條離開南京的路。我得走了。我把女兒交給你,我答應過她母親,要好好照顧她。”

為表達“孟先生”內心焦慮、驚恐,導演希望我以類似相聲“慣口”的語速,快而不亂說完全部臺詞。

當“約翰”與“孟先生”分別時,說:“你是個好人!”

孟先生則面露苦澀表情喃喃自語:“在我女兒眼裡,我是個壞人,是個漢奸。”

說完,眼淚在眼眶裡打轉,拍攝當天我獨自呆在帳篷裡醞釀情緒,並與貝爾反覆排練以臻完美,正式開機後,貝爾與我全情投入、悲情四溢,連向來含蓄的張藝謀導演也連連稱好,居然一條便過。

《老中醫》一語點醒夢中人


曹可凡:從“十三釵”到“老酒館”


待拍攝電視劇《老中醫》時,繼續延用《金陵十三釵》創作方法,同樣嘗試以一個字為“吳雪初”寫照。作為一代名中醫,“吳雪初”與“趙閔堂”(馮遠征飾)混跡江湖多年,對於外地來滬行醫的“翁泉海”(陳寶國飾)充滿敵意,兩人攜手對抗“翁泉海”,但“吳雪初”更為圓融世故,儘管視“翁泉海”為競爭對手,但也看出其醫術之高明、故以一“圓”字概括其個性,圓即圓融、圓滑、圓通。譬如有一段“吳雪初”評價“翁泉海”用藥理念:

“那秦仲山愚疾日久,大骨枯槁,大肉陷下,五臟元氣大傷,營衛循序失常,脈如遊絲,似豆轉脈中,舌苔全無,此乃陰陽離絕,陽氣欲脫,迴光返照之先兆。那翁泉海不用大劑量補氣的人蔘、黃芪、補陽的鹿茸附子,而偏偏用補中益氣湯這麼個平淡無奇的小方,以求補離散之陽,挽敗絕之陰,清虛中之熱,升下陷之氣。不溫不火,不輕不重,尺寸拿捏精準,誰都挑不出一個不字來。可見此人中醫根底深厚,行醫穩健。”

編劇高滿堂老師的劇作素來嚴謹不苟,增一字太多減一字太少。同時,毛衛寧導演又期待這段文白相間的中醫表述既要生活化,又要富有韻律,故經反覆斟酌最終用頓挫有致之節奏,以真誠坦蕩之語氣,表達對“翁泉海”的敬佩之情,這段臺詞也對日後“吳雪初”面對日寇淫威、慷慨赴死作了鋪墊。

全劇臨近尾聲,“翁泉海”“趙閔堂”和“吳雪初”等海上名醫均遭日本人扣押被逼交出祕方,毗鄰而坐的“吳雪初”和“趙閔堂”與對面

“翁泉海”用眼神交流,商量解決方案。此時,“吳雪初”心知肚明,決意以死抗爭。原本設計較為簡單,“吳雪初”僅僅說一句“我想和翁泉海說幾句話”,便準備出門,但遠征老師說,既然“吳雪初”與“趙閔堂”也算是生死之交,彼此間也應該有個交代,他提議,“吳雪初”先轉頭凝望“趙閔堂”,“趙閔堂”剛想站起來,“吳雪初”突然重重地用手摁住“趙閔堂”,順勢起身,示意好友不要作無畏犧牲,然後和“翁泉海”緩緩走出會議室。如此細微改動,使整場戲更富有層次感。

隨後,當“吳雪初”與“翁泉海”訣別時,對自己一生作了梳理,尤其對熱衷於結交名人行為進行自我鞭撻。

“……為名生,為名忙,為名奔波一輩子,為了自己的名,捧著別人的名,滿牆照片,可謂光彩照人……原本以為靠這些名字能借來滿臉的亮堂,也能靠這些名字保我一世平安。可現在回頭看去,擦乾淨了,它們是亮堂的,可落上灰了,它們就不亮堂了。因為那裡人用得著你的時候,你是菩薩,你有個大名;用不著你的時候,你就是無名無姓的小草民,沒人在意,甚至在你碰上難事的時候,那些名字躲之不及,說到底,一輩子踏人家光亮照亮自己,不如自己給自己光亮,哪怕只有一點蠅頭小亮那也是自己的……”

由於缺乏經驗,我對於這段富有人生哲理的肺腑之言,處理得情緒飽滿,慷慨激昂,但毛衛寧導演認為用力過猛,會削弱“吳雪初”對人生真誠悔過的意味。陳寶國老師建議,這段臺詞不可帶有過多朗誦味,應該是兩個摯友間的傾心交談,是從你心裡慢慢流淌出來的,有點像自言自語,又有點臨終懺悔。“一語點醒夢中人”,經毛導和寶國老師點撥,這場戲果然演得酣暢淋漓。當寶國老師緊握我雙手,四目相對,說出:“沒憋到時候,誰沒氣,可憋到時候,火氣、勇氣、膽氣、豪氣、殺氣,就都冒出來了……”頓時感到身體內有一股熱氣湧向頭頂,不禁眼眶溼潤……

《老酒館》喜感角色的悲涼一面


"

滬上知名主持人曹可凡近年來頻頻亮相熒屏,在多部影視劇中客串角色。從電影《金陵十三釵》,到電視連續劇《老中醫》,以及即將於8月26日開播的抗日題材新劇《老酒館》,都可看到他所塑造的個性鮮明的角色。在新劇開播之際,曹可凡特撰寫歷年來的跨界表演創作心得,以饗讀者。


曹可凡:從“十三釵”到“老酒館”


《金陵十三釵》 一字概括人物特徵


曹可凡:從“十三釵”到“老酒館”


俗話說“隔行如隔山”。的確如此。

就拿主持與表演來講,看似彼此相近,實則有著天壤之別。主持人在主持時,必須客觀中立,保持本真自我;表演則要求演員拋棄自我,全身心進入角色之中,擔當角色塑造重任。

故此,當年拍攝《金陵十三釵》時對是否啟用我出演“孟先生”一角,張藝謀導演始終猶豫不定,所幸製片人張偉平一錘定音,這才使我完成從主持到表演的跨越。

但張藝謀導演的擔憂也不無道理,剛進組拍攝時,果然有些手足無措,心裡七上八下。

其中“孟先生”與“約翰”首次相見那場戲,從對話看其實並不複雜——

約翰:你為日本人工作?

孟先生:我既不能救國家,也不能救人民,只能救我自己了。我只能如此。你以為我願意給日本人工作?

約翰:我為日本人工作很好,能幫我們,你打算怎麼救女兒?

孟先生:我想嘗試利用我的關係帶她出城。

這場戲連續拍攝數條均不理想,於是張藝謀導演將我拉到一邊,讓我嘗試以一個字概括人物特徵。之前拍攝《秋菊打官司》時,張藝謀導演要求鞏俐演出一個“慢”字,因為“秋菊”身懷六甲,行為舉止均比平時慢半拍。而“孟先生”為救身陷教堂的女兒而不得已屈服於日本人,卻又無法得到女兒原諒,故要抓住一個“苦”字,即左右為難,苦不堪言。

經過導演一番闡述,再重新調整心態,果然順利過關。

而當拍攝“託孤”時,新的難題又擺在面前,按導演要求“孟先生”慌里慌張,將別在腰間的各種修車工具與通行證一一擺放在桌上,然後告訴“約翰”出城線路,“孟先生”由於深知自己無法逃脫,故鄭重其事地將女兒託付給“約翰”:

“我的計劃泡湯了。現在你是我唯一的希望,日本人不再信任我了。你是西方人,你能幫她。我女兒不想扔下同學一個人走。請想辦法帶她離開南京,這通行證有效期很短。你們離開教堂時,記得往西走,那兒有條離開南京的路。我得走了。我把女兒交給你,我答應過她母親,要好好照顧她。”

為表達“孟先生”內心焦慮、驚恐,導演希望我以類似相聲“慣口”的語速,快而不亂說完全部臺詞。

當“約翰”與“孟先生”分別時,說:“你是個好人!”

孟先生則面露苦澀表情喃喃自語:“在我女兒眼裡,我是個壞人,是個漢奸。”

說完,眼淚在眼眶裡打轉,拍攝當天我獨自呆在帳篷裡醞釀情緒,並與貝爾反覆排練以臻完美,正式開機後,貝爾與我全情投入、悲情四溢,連向來含蓄的張藝謀導演也連連稱好,居然一條便過。

《老中醫》一語點醒夢中人


曹可凡:從“十三釵”到“老酒館”


待拍攝電視劇《老中醫》時,繼續延用《金陵十三釵》創作方法,同樣嘗試以一個字為“吳雪初”寫照。作為一代名中醫,“吳雪初”與“趙閔堂”(馮遠征飾)混跡江湖多年,對於外地來滬行醫的“翁泉海”(陳寶國飾)充滿敵意,兩人攜手對抗“翁泉海”,但“吳雪初”更為圓融世故,儘管視“翁泉海”為競爭對手,但也看出其醫術之高明、故以一“圓”字概括其個性,圓即圓融、圓滑、圓通。譬如有一段“吳雪初”評價“翁泉海”用藥理念:

“那秦仲山愚疾日久,大骨枯槁,大肉陷下,五臟元氣大傷,營衛循序失常,脈如遊絲,似豆轉脈中,舌苔全無,此乃陰陽離絕,陽氣欲脫,迴光返照之先兆。那翁泉海不用大劑量補氣的人蔘、黃芪、補陽的鹿茸附子,而偏偏用補中益氣湯這麼個平淡無奇的小方,以求補離散之陽,挽敗絕之陰,清虛中之熱,升下陷之氣。不溫不火,不輕不重,尺寸拿捏精準,誰都挑不出一個不字來。可見此人中醫根底深厚,行醫穩健。”

編劇高滿堂老師的劇作素來嚴謹不苟,增一字太多減一字太少。同時,毛衛寧導演又期待這段文白相間的中醫表述既要生活化,又要富有韻律,故經反覆斟酌最終用頓挫有致之節奏,以真誠坦蕩之語氣,表達對“翁泉海”的敬佩之情,這段臺詞也對日後“吳雪初”面對日寇淫威、慷慨赴死作了鋪墊。

全劇臨近尾聲,“翁泉海”“趙閔堂”和“吳雪初”等海上名醫均遭日本人扣押被逼交出祕方,毗鄰而坐的“吳雪初”和“趙閔堂”與對面

“翁泉海”用眼神交流,商量解決方案。此時,“吳雪初”心知肚明,決意以死抗爭。原本設計較為簡單,“吳雪初”僅僅說一句“我想和翁泉海說幾句話”,便準備出門,但遠征老師說,既然“吳雪初”與“趙閔堂”也算是生死之交,彼此間也應該有個交代,他提議,“吳雪初”先轉頭凝望“趙閔堂”,“趙閔堂”剛想站起來,“吳雪初”突然重重地用手摁住“趙閔堂”,順勢起身,示意好友不要作無畏犧牲,然後和“翁泉海”緩緩走出會議室。如此細微改動,使整場戲更富有層次感。

隨後,當“吳雪初”與“翁泉海”訣別時,對自己一生作了梳理,尤其對熱衷於結交名人行為進行自我鞭撻。

“……為名生,為名忙,為名奔波一輩子,為了自己的名,捧著別人的名,滿牆照片,可謂光彩照人……原本以為靠這些名字能借來滿臉的亮堂,也能靠這些名字保我一世平安。可現在回頭看去,擦乾淨了,它們是亮堂的,可落上灰了,它們就不亮堂了。因為那裡人用得著你的時候,你是菩薩,你有個大名;用不著你的時候,你就是無名無姓的小草民,沒人在意,甚至在你碰上難事的時候,那些名字躲之不及,說到底,一輩子踏人家光亮照亮自己,不如自己給自己光亮,哪怕只有一點蠅頭小亮那也是自己的……”

由於缺乏經驗,我對於這段富有人生哲理的肺腑之言,處理得情緒飽滿,慷慨激昂,但毛衛寧導演認為用力過猛,會削弱“吳雪初”對人生真誠悔過的意味。陳寶國老師建議,這段臺詞不可帶有過多朗誦味,應該是兩個摯友間的傾心交談,是從你心裡慢慢流淌出來的,有點像自言自語,又有點臨終懺悔。“一語點醒夢中人”,經毛導和寶國老師點撥,這場戲果然演得酣暢淋漓。當寶國老師緊握我雙手,四目相對,說出:“沒憋到時候,誰沒氣,可憋到時候,火氣、勇氣、膽氣、豪氣、殺氣,就都冒出來了……”頓時感到身體內有一股熱氣湧向頭頂,不禁眼眶溼潤……

《老酒館》喜感角色的悲涼一面


曹可凡:從“十三釵”到“老酒館”


《老酒館》是高滿堂老師繼《老農民》《老中醫》之後的另一部力作,講述其父輩的故事。陳寶國老師所飾“陳懷海”便有高老師父親影子,如同老舍先生《茶館》裡有進進出出的茶客,《老酒館》裡的酒客也必不可少,其中有位名叫“村田”的酒客頗具喜感。村田君乃一日本農民,他們全家被騙至東北種地,有一次遭逢狂風暴雪凍僵在山裡,幸虧得到當地農民相救。農民用白酒幫他擦拭身體,使其轉危為安,村田從此迷上濃厚香醇的東北白酒,常常因酒醉而鬧笑話惹出事端,岳父和妻子不得已求救於“陳懷海”。“陳懷海”以“酒風,酒韻,酒德,酒境”教育“村田”,讓他從酒中一窺做人的道理,“村田”幡然醒悟,將女兒託付給“陳懷海”。

“村田”一角頗有喜感,故以一“嬉”字突顯其人物個性。劉江導演是學表演出身,故對錶演摳得相當細緻,即便對演員臺詞的斷句,邏輯重音都十分講究,決不輕易放過。有場夜戲,“村田”挽著岳父在大街上跌跌撞撞地往前走,兩人都喝得酩酊大醉,邊走邊唱起了日本民歌《櫻花》……唱著唱著,因思念故鄉,聲音漸漸變成哭腔,淚流滿面,然後,兩個孤獨的背影漸漸消失在夜色中。其實,拍第一條時,我與飾演岳父的日本演員藤田宗久就已沉浸於規定情境之中,但劉江導演覺得兩人最好先是笑著唱歌,悲涼之情慢慢升騰起來,由喜轉悲,當“村田”不慎跌倒後,更加傷心欲絕,號啕大哭。導演如此處理固然可增強戲劇張力,但對我這樣的“外行”難度不小,年逾七旬的藤田先生不愧是表演高手,一個悲慼的眼神,幾句蒼涼的歌聲,瞬間將我帶入規定情境之中,不禁悲從中來……

我於主持已有三十餘年經驗,於表演還只是初出茅廬的“新人”。然而,從《金陵十三釵》裡的“孟先生”到《老中醫》裡的“吳雪初”,直至《老酒館》裡的“村田”,已初嘗角色的創造快樂。主持人或許只能展示本真的自我,表演卻可藉助於角色,走過與現實截然不同的人生軌跡——表演的魅力或許就在於此。(曹可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