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家中國餐飲行業的巨頭,一個宮鬥、入獄,一個和平轉讓股權'

"

真功夫和海底撈,一樣糟的股權結構,不一樣的解決方式

"

真功夫和海底撈,一樣糟的股權結構,不一樣的解決方式

兩家中國餐飲行業的巨頭,一個宮鬥、入獄,一個和平轉讓股權

兩家中國餐飲行業的巨頭,同樣糟糕的股權結構。一個宮鬥、入獄,一個和平轉讓股權,初創團隊應該如何學習和借鑑?

今天和大家探討一下公司股權結構,不過今天我們不講大道理,而是和大家一起閒聊一下中國的兩大餐飲企業:真功夫和海底撈。

為什麼要拿這兩家的股權來說事?因為這兩家企業的最初股權結構是業界普遍認為最糟糕的結構,而兩家的處理方式也是截然相反,在業內很有代表意義。

真功夫和海底撈大家應該都熟悉,可以說一個是最火的火鍋店,一個是最火的快餐店。這兩家企業從創業到發展,有著相同的軌跡。而對於股權的處理方式,也都是令人吃驚。一個是宮鬥、入獄,一個是和平廉價轉讓股權。

我們先來看一下真功夫。

"

真功夫和海底撈,一樣糟的股權結構,不一樣的解決方式

兩家中國餐飲行業的巨頭,一個宮鬥、入獄,一個和平轉讓股權

兩家中國餐飲行業的巨頭,同樣糟糕的股權結構。一個宮鬥、入獄,一個和平轉讓股權,初創團隊應該如何學習和借鑑?

今天和大家探討一下公司股權結構,不過今天我們不講大道理,而是和大家一起閒聊一下中國的兩大餐飲企業:真功夫和海底撈。

為什麼要拿這兩家的股權來說事?因為這兩家企業的最初股權結構是業界普遍認為最糟糕的結構,而兩家的處理方式也是截然相反,在業內很有代表意義。

真功夫和海底撈大家應該都熟悉,可以說一個是最火的火鍋店,一個是最火的快餐店。這兩家企業從創業到發展,有著相同的軌跡。而對於股權的處理方式,也都是令人吃驚。一個是宮鬥、入獄,一個是和平廉價轉讓股權。

我們先來看一下真功夫。

兩家中國餐飲行業的巨頭,一個宮鬥、入獄,一個和平轉讓股權

真功夫有三個關鍵的人物:小舅子潘曉宇、姐姐潘敏峰和姐夫蔡達標。

"

真功夫和海底撈,一樣糟的股權結構,不一樣的解決方式

兩家中國餐飲行業的巨頭,一個宮鬥、入獄,一個和平轉讓股權

兩家中國餐飲行業的巨頭,同樣糟糕的股權結構。一個宮鬥、入獄,一個和平轉讓股權,初創團隊應該如何學習和借鑑?

今天和大家探討一下公司股權結構,不過今天我們不講大道理,而是和大家一起閒聊一下中國的兩大餐飲企業:真功夫和海底撈。

為什麼要拿這兩家的股權來說事?因為這兩家企業的最初股權結構是業界普遍認為最糟糕的結構,而兩家的處理方式也是截然相反,在業內很有代表意義。

真功夫和海底撈大家應該都熟悉,可以說一個是最火的火鍋店,一個是最火的快餐店。這兩家企業從創業到發展,有著相同的軌跡。而對於股權的處理方式,也都是令人吃驚。一個是宮鬥、入獄,一個是和平廉價轉讓股權。

我們先來看一下真功夫。

兩家中國餐飲行業的巨頭,一個宮鬥、入獄,一個和平轉讓股權

真功夫有三個關鍵的人物:小舅子潘曉宇、姐姐潘敏峰和姐夫蔡達標。

兩家中國餐飲行業的巨頭,一個宮鬥、入獄,一個和平轉讓股權

早在 90 年代,小舅子潘宇海在東莞的國道旁邊開了一家名字叫做 168 的甜品店。

"

真功夫和海底撈,一樣糟的股權結構,不一樣的解決方式

兩家中國餐飲行業的巨頭,一個宮鬥、入獄,一個和平轉讓股權

兩家中國餐飲行業的巨頭,同樣糟糕的股權結構。一個宮鬥、入獄,一個和平轉讓股權,初創團隊應該如何學習和借鑑?

今天和大家探討一下公司股權結構,不過今天我們不講大道理,而是和大家一起閒聊一下中國的兩大餐飲企業:真功夫和海底撈。

為什麼要拿這兩家的股權來說事?因為這兩家企業的最初股權結構是業界普遍認為最糟糕的結構,而兩家的處理方式也是截然相反,在業內很有代表意義。

真功夫和海底撈大家應該都熟悉,可以說一個是最火的火鍋店,一個是最火的快餐店。這兩家企業從創業到發展,有著相同的軌跡。而對於股權的處理方式,也都是令人吃驚。一個是宮鬥、入獄,一個是和平廉價轉讓股權。

我們先來看一下真功夫。

兩家中國餐飲行業的巨頭,一個宮鬥、入獄,一個和平轉讓股權

真功夫有三個關鍵的人物:小舅子潘曉宇、姐姐潘敏峰和姐夫蔡達標。

兩家中國餐飲行業的巨頭,一個宮鬥、入獄,一個和平轉讓股權

早在 90 年代,小舅子潘宇海在東莞的國道旁邊開了一家名字叫做 168 的甜品店。

兩家中國餐飲行業的巨頭,一個宮鬥、入獄,一個和平轉讓股權

後來,姐姐和姐夫的五金店經營不善,就出資 4 萬塊,入股潘宇海的甜品店。同時,潘宇海也自己出資 4 萬塊。168 甜品店改名為 168 蒸品店,主營快餐。潘宇海佔股 50%,潘敏峰和蔡達標各佔 25%。

"

真功夫和海底撈,一樣糟的股權結構,不一樣的解決方式

兩家中國餐飲行業的巨頭,一個宮鬥、入獄,一個和平轉讓股權

兩家中國餐飲行業的巨頭,同樣糟糕的股權結構。一個宮鬥、入獄,一個和平轉讓股權,初創團隊應該如何學習和借鑑?

今天和大家探討一下公司股權結構,不過今天我們不講大道理,而是和大家一起閒聊一下中國的兩大餐飲企業:真功夫和海底撈。

為什麼要拿這兩家的股權來說事?因為這兩家企業的最初股權結構是業界普遍認為最糟糕的結構,而兩家的處理方式也是截然相反,在業內很有代表意義。

真功夫和海底撈大家應該都熟悉,可以說一個是最火的火鍋店,一個是最火的快餐店。這兩家企業從創業到發展,有著相同的軌跡。而對於股權的處理方式,也都是令人吃驚。一個是宮鬥、入獄,一個是和平廉價轉讓股權。

我們先來看一下真功夫。

兩家中國餐飲行業的巨頭,一個宮鬥、入獄,一個和平轉讓股權

真功夫有三個關鍵的人物:小舅子潘曉宇、姐姐潘敏峰和姐夫蔡達標。

兩家中國餐飲行業的巨頭,一個宮鬥、入獄,一個和平轉讓股權

早在 90 年代,小舅子潘宇海在東莞的國道旁邊開了一家名字叫做 168 的甜品店。

兩家中國餐飲行業的巨頭,一個宮鬥、入獄,一個和平轉讓股權

後來,姐姐和姐夫的五金店經營不善,就出資 4 萬塊,入股潘宇海的甜品店。同時,潘宇海也自己出資 4 萬塊。168 甜品店改名為 168 蒸品店,主營快餐。潘宇海佔股 50%,潘敏峰和蔡達標各佔 25%。

兩家中國餐飲行業的巨頭,一個宮鬥、入獄,一個和平轉讓股權

店鋪開始經營之初,潘宇海全面負責日常的經營,潘敏峰負責收銀和採購,蔡達標負責門店待客。這時候的經營主導權是在潘宇海手裡,完全掌握著企業的主導權。

後來潘敏峰和蔡達標協議離婚,為了爭取孩子的撫養權,潘敏峰主動放棄 25% 的股權。這樣一來,潘宇海和蔡達標各持有 50% 的股權。

"

真功夫和海底撈,一樣糟的股權結構,不一樣的解決方式

兩家中國餐飲行業的巨頭,一個宮鬥、入獄,一個和平轉讓股權

兩家中國餐飲行業的巨頭,同樣糟糕的股權結構。一個宮鬥、入獄,一個和平轉讓股權,初創團隊應該如何學習和借鑑?

今天和大家探討一下公司股權結構,不過今天我們不講大道理,而是和大家一起閒聊一下中國的兩大餐飲企業:真功夫和海底撈。

為什麼要拿這兩家的股權來說事?因為這兩家企業的最初股權結構是業界普遍認為最糟糕的結構,而兩家的處理方式也是截然相反,在業內很有代表意義。

真功夫和海底撈大家應該都熟悉,可以說一個是最火的火鍋店,一個是最火的快餐店。這兩家企業從創業到發展,有著相同的軌跡。而對於股權的處理方式,也都是令人吃驚。一個是宮鬥、入獄,一個是和平廉價轉讓股權。

我們先來看一下真功夫。

兩家中國餐飲行業的巨頭,一個宮鬥、入獄,一個和平轉讓股權

真功夫有三個關鍵的人物:小舅子潘曉宇、姐姐潘敏峰和姐夫蔡達標。

兩家中國餐飲行業的巨頭,一個宮鬥、入獄,一個和平轉讓股權

早在 90 年代,小舅子潘宇海在東莞的國道旁邊開了一家名字叫做 168 的甜品店。

兩家中國餐飲行業的巨頭,一個宮鬥、入獄,一個和平轉讓股權

後來,姐姐和姐夫的五金店經營不善,就出資 4 萬塊,入股潘宇海的甜品店。同時,潘宇海也自己出資 4 萬塊。168 甜品店改名為 168 蒸品店,主營快餐。潘宇海佔股 50%,潘敏峰和蔡達標各佔 25%。

兩家中國餐飲行業的巨頭,一個宮鬥、入獄,一個和平轉讓股權

店鋪開始經營之初,潘宇海全面負責日常的經營,潘敏峰負責收銀和採購,蔡達標負責門店待客。這時候的經營主導權是在潘宇海手裡,完全掌握著企業的主導權。

後來潘敏峰和蔡達標協議離婚,為了爭取孩子的撫養權,潘敏峰主動放棄 25% 的股權。這樣一來,潘宇海和蔡達標各持有 50% 的股權。

兩家中國餐飲行業的巨頭,一個宮鬥、入獄,一個和平轉讓股權

2007 年,今日資本和中山聯動各自出資 1.5 億投資真功夫,各佔3%的股權。這時候小舅子潘宇海和前姐夫蔡達標的股權就都稀釋到了 47%。

"

真功夫和海底撈,一樣糟的股權結構,不一樣的解決方式

兩家中國餐飲行業的巨頭,一個宮鬥、入獄,一個和平轉讓股權

兩家中國餐飲行業的巨頭,同樣糟糕的股權結構。一個宮鬥、入獄,一個和平轉讓股權,初創團隊應該如何學習和借鑑?

今天和大家探討一下公司股權結構,不過今天我們不講大道理,而是和大家一起閒聊一下中國的兩大餐飲企業:真功夫和海底撈。

為什麼要拿這兩家的股權來說事?因為這兩家企業的最初股權結構是業界普遍認為最糟糕的結構,而兩家的處理方式也是截然相反,在業內很有代表意義。

真功夫和海底撈大家應該都熟悉,可以說一個是最火的火鍋店,一個是最火的快餐店。這兩家企業從創業到發展,有著相同的軌跡。而對於股權的處理方式,也都是令人吃驚。一個是宮鬥、入獄,一個是和平廉價轉讓股權。

我們先來看一下真功夫。

兩家中國餐飲行業的巨頭,一個宮鬥、入獄,一個和平轉讓股權

真功夫有三個關鍵的人物:小舅子潘曉宇、姐姐潘敏峰和姐夫蔡達標。

兩家中國餐飲行業的巨頭,一個宮鬥、入獄,一個和平轉讓股權

早在 90 年代,小舅子潘宇海在東莞的國道旁邊開了一家名字叫做 168 的甜品店。

兩家中國餐飲行業的巨頭,一個宮鬥、入獄,一個和平轉讓股權

後來,姐姐和姐夫的五金店經營不善,就出資 4 萬塊,入股潘宇海的甜品店。同時,潘宇海也自己出資 4 萬塊。168 甜品店改名為 168 蒸品店,主營快餐。潘宇海佔股 50%,潘敏峰和蔡達標各佔 25%。

兩家中國餐飲行業的巨頭,一個宮鬥、入獄,一個和平轉讓股權

店鋪開始經營之初,潘宇海全面負責日常的經營,潘敏峰負責收銀和採購,蔡達標負責門店待客。這時候的經營主導權是在潘宇海手裡,完全掌握著企業的主導權。

後來潘敏峰和蔡達標協議離婚,為了爭取孩子的撫養權,潘敏峰主動放棄 25% 的股權。這樣一來,潘宇海和蔡達標各持有 50% 的股權。

兩家中國餐飲行業的巨頭,一個宮鬥、入獄,一個和平轉讓股權

2007 年,今日資本和中山聯動各自出資 1.5 億投資真功夫,各佔3%的股權。這時候小舅子潘宇海和前姐夫蔡達標的股權就都稀釋到了 47%。

兩家中國餐飲行業的巨頭,一個宮鬥、入獄,一個和平轉讓股權

這兩家 PE 是蔡達標引進的,看重的也是蔡達標的能力,準備衝刺上市。由於當前真功夫的股權結構沒有體現出絕對的控股股東,兩家 PE 有意讓蔡達標主導真功夫,成為絕對控股股東。於是,潘宇海在不知不覺中就被邊緣化。

同時,蔡達標主導真功夫去家族化,多位和潘宇海有關係的中高層被辭退,潘宇海被進一步邊緣化。

這樣的宮鬥,註定接下來會有衝突。

2009 年,真功夫向銀行申請 1 億元的貸款。潘宇海向銀行說兩大股東有矛盾,貸款有風險。

接下來,潘宇海將真功夫告上法庭了,要求履行股東知情權。

最後,潘宇海向公安機關報案,說高管人員涉嫌經濟犯罪,蔡達標和公司的部分高管就被公安機關帶走。

結局就是,蔡達標被判 14 年,沒收個人財產 100 萬,真功夫的控制權又回到小舅子潘宇海手裡。

這就是真功夫故事的一個大概,具體有很多有意思的內幕,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網上搜搜看。

有人說這是家族企業經營所要面對的尷尬,我覺得這是股權均分的結局。不管是不是家族企業,都會出現這種情況。

反觀海底撈,就處理得非常好,甚至出人意料。

1994 年,四川的 4 個青年,兩男兩女,湊了 8000 塊錢開了一家小火鍋店。4 個人各佔 25% 的股份,而現任的董事長張勇在當時並沒有出一分錢。

"

真功夫和海底撈,一樣糟的股權結構,不一樣的解決方式

兩家中國餐飲行業的巨頭,一個宮鬥、入獄,一個和平轉讓股權

兩家中國餐飲行業的巨頭,同樣糟糕的股權結構。一個宮鬥、入獄,一個和平轉讓股權,初創團隊應該如何學習和借鑑?

今天和大家探討一下公司股權結構,不過今天我們不講大道理,而是和大家一起閒聊一下中國的兩大餐飲企業:真功夫和海底撈。

為什麼要拿這兩家的股權來說事?因為這兩家企業的最初股權結構是業界普遍認為最糟糕的結構,而兩家的處理方式也是截然相反,在業內很有代表意義。

真功夫和海底撈大家應該都熟悉,可以說一個是最火的火鍋店,一個是最火的快餐店。這兩家企業從創業到發展,有著相同的軌跡。而對於股權的處理方式,也都是令人吃驚。一個是宮鬥、入獄,一個是和平廉價轉讓股權。

我們先來看一下真功夫。

兩家中國餐飲行業的巨頭,一個宮鬥、入獄,一個和平轉讓股權

真功夫有三個關鍵的人物:小舅子潘曉宇、姐姐潘敏峰和姐夫蔡達標。

兩家中國餐飲行業的巨頭,一個宮鬥、入獄,一個和平轉讓股權

早在 90 年代,小舅子潘宇海在東莞的國道旁邊開了一家名字叫做 168 的甜品店。

兩家中國餐飲行業的巨頭,一個宮鬥、入獄,一個和平轉讓股權

後來,姐姐和姐夫的五金店經營不善,就出資 4 萬塊,入股潘宇海的甜品店。同時,潘宇海也自己出資 4 萬塊。168 甜品店改名為 168 蒸品店,主營快餐。潘宇海佔股 50%,潘敏峰和蔡達標各佔 25%。

兩家中國餐飲行業的巨頭,一個宮鬥、入獄,一個和平轉讓股權

店鋪開始經營之初,潘宇海全面負責日常的經營,潘敏峰負責收銀和採購,蔡達標負責門店待客。這時候的經營主導權是在潘宇海手裡,完全掌握著企業的主導權。

後來潘敏峰和蔡達標協議離婚,為了爭取孩子的撫養權,潘敏峰主動放棄 25% 的股權。這樣一來,潘宇海和蔡達標各持有 50% 的股權。

兩家中國餐飲行業的巨頭,一個宮鬥、入獄,一個和平轉讓股權

2007 年,今日資本和中山聯動各自出資 1.5 億投資真功夫,各佔3%的股權。這時候小舅子潘宇海和前姐夫蔡達標的股權就都稀釋到了 47%。

兩家中國餐飲行業的巨頭,一個宮鬥、入獄,一個和平轉讓股權

這兩家 PE 是蔡達標引進的,看重的也是蔡達標的能力,準備衝刺上市。由於當前真功夫的股權結構沒有體現出絕對的控股股東,兩家 PE 有意讓蔡達標主導真功夫,成為絕對控股股東。於是,潘宇海在不知不覺中就被邊緣化。

同時,蔡達標主導真功夫去家族化,多位和潘宇海有關係的中高層被辭退,潘宇海被進一步邊緣化。

這樣的宮鬥,註定接下來會有衝突。

2009 年,真功夫向銀行申請 1 億元的貸款。潘宇海向銀行說兩大股東有矛盾,貸款有風險。

接下來,潘宇海將真功夫告上法庭了,要求履行股東知情權。

最後,潘宇海向公安機關報案,說高管人員涉嫌經濟犯罪,蔡達標和公司的部分高管就被公安機關帶走。

結局就是,蔡達標被判 14 年,沒收個人財產 100 萬,真功夫的控制權又回到小舅子潘宇海手裡。

這就是真功夫故事的一個大概,具體有很多有意思的內幕,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網上搜搜看。

有人說這是家族企業經營所要面對的尷尬,我覺得這是股權均分的結局。不管是不是家族企業,都會出現這種情況。

反觀海底撈,就處理得非常好,甚至出人意料。

1994 年,四川的 4 個青年,兩男兩女,湊了 8000 塊錢開了一家小火鍋店。4 個人各佔 25% 的股份,而現任的董事長張勇在當時並沒有出一分錢。

兩家中國餐飲行業的巨頭,一個宮鬥、入獄,一個和平轉讓股權

後來這兩對男女就組成了兩對夫妻,這樣每家就各佔 50%。

這兩個男青年張勇和施永宏,是兩個完全不同性格的人,但是他們絕對是一對很鐵的哥們。

在火鍋店的日常運營中,張勇負責整個公司的運作,而施永宏負責財務。

張勇是一個具有領導氣質的人,做事有條有理,屬於典型的領導。而施永宏則是一個老好人,不發脾氣也沒什麼主張。

在日常經營中,從一開始就以張勇為主、施永宏為輔。大事總是張勇拿主意,張勇就真的變成了實際上的領袖。

而施永宏和其他員工一樣,對張勇的戰略和決策是堅信不疑的。

後來海底撈就準備上市了,財務顧問給他們的建議是,這種均分的股權結構不利於上市,公司要有絕對控股股東。

張勇和施永宏也都明白,施永宏的管理能力已經不適應海底撈的發展了。於是,張勇就說服施永宏夫婦按原價出讓 18% 的股權。

原價是什麼意思?就是當初 8000 塊的 18%,也就是 1440。

2007 年的海底撈 18% 的股權,就以不到 1500 塊的價格就買過來了。這種你是絕對想不到的,而且不是強奪,也不是下套,是心甘情願的給。這當中沒有出現暗鬥,至少沒有那麼明顯。

施永宏自己也說了,雖然心裡不舒服,但這是沒辦法的,一直都是張勇說了算。而且,不參與經營也好,32% 也能分到很多錢。

就像我在之前講的,如果你自己確實不能幫助企業發展,那還是退下來吧。你退下來,也許企業沒了你在拖後腿,會發展得更好。

這次很輕鬆的股權轉讓,張勇夫婦就有 68% 的股權,施永宏夫婦佔 32%。

海底撈後來有引進其他股東,現在的股權結構已經不是這樣了。

為什麼說海底撈的這次股權轉讓會這麼順利呢?其實從一開始到現在,雖然股權是平均的,法律上是這樣的,但是在實際運營中一切還是以張勇說了算。

也就是說,在決策權上張勇是實際上的大股東、絕對控制者。而且,海底撈一路走過來發展得這麼好,也正是證明張勇的決策是對的,他這個領導人當得很好,大家很服氣。

既然是這樣,而且也有這個底子,那麼股權轉讓也就意思一下就可以了。

我們來看看這兩家中國的餐飲巨頭,一個是小舅子和姐姐姐夫,一個是兩對男女朋友。同樣都是均分,一個類似宮鬥戲,最後還入獄。一個和和氣氣的轉讓,最後大家都有錢賺。

兩家企業,從創業到發展,有著相同的軌跡。而且一開始的股權結構都很講義氣,看起來很公平。但是這樣的股權結構註定是不能長久的,不管是日常經營也好,還是以後面對資本市場。這種江湖俠義型的股權結構,都是需要改變的。

企業一定要有一個老大,一個絕對的掌控者。

跟對了一個掌控者,他能帶你賺錢、帶你享受人生。如果這個掌控者的決策都是錯的,他讓企業陷入了困境。那麼說到底,作為聯合創始人的你,要麼和他商量,讓你來力挽狂瀾。要麼你自己離開,你自己去單幹,或者拉一幫隊伍,然後看著原公司爛掉。

不管結局是怎麼樣,其實你都不會虧,而且也不帕虧。

他厲害,你跟著他吃飯。他不厲害,那你自己混飯吃。如果你還是不厲害,那麼你再去跟著別人混飯吃。為什麼不行呢?

大家聽過牛根生的故事嗎?

牛根生原來是伊利的副總經理,鄭俊懷是總經理,兩個人是好哥們。後面牛根生和鄭俊懷不和了,牛根生就離開了伊利,自己搞了一個蒙牛。

"

真功夫和海底撈,一樣糟的股權結構,不一樣的解決方式

兩家中國餐飲行業的巨頭,一個宮鬥、入獄,一個和平轉讓股權

兩家中國餐飲行業的巨頭,同樣糟糕的股權結構。一個宮鬥、入獄,一個和平轉讓股權,初創團隊應該如何學習和借鑑?

今天和大家探討一下公司股權結構,不過今天我們不講大道理,而是和大家一起閒聊一下中國的兩大餐飲企業:真功夫和海底撈。

為什麼要拿這兩家的股權來說事?因為這兩家企業的最初股權結構是業界普遍認為最糟糕的結構,而兩家的處理方式也是截然相反,在業內很有代表意義。

真功夫和海底撈大家應該都熟悉,可以說一個是最火的火鍋店,一個是最火的快餐店。這兩家企業從創業到發展,有著相同的軌跡。而對於股權的處理方式,也都是令人吃驚。一個是宮鬥、入獄,一個是和平廉價轉讓股權。

我們先來看一下真功夫。

兩家中國餐飲行業的巨頭,一個宮鬥、入獄,一個和平轉讓股權

真功夫有三個關鍵的人物:小舅子潘曉宇、姐姐潘敏峰和姐夫蔡達標。

兩家中國餐飲行業的巨頭,一個宮鬥、入獄,一個和平轉讓股權

早在 90 年代,小舅子潘宇海在東莞的國道旁邊開了一家名字叫做 168 的甜品店。

兩家中國餐飲行業的巨頭,一個宮鬥、入獄,一個和平轉讓股權

後來,姐姐和姐夫的五金店經營不善,就出資 4 萬塊,入股潘宇海的甜品店。同時,潘宇海也自己出資 4 萬塊。168 甜品店改名為 168 蒸品店,主營快餐。潘宇海佔股 50%,潘敏峰和蔡達標各佔 25%。

兩家中國餐飲行業的巨頭,一個宮鬥、入獄,一個和平轉讓股權

店鋪開始經營之初,潘宇海全面負責日常的經營,潘敏峰負責收銀和採購,蔡達標負責門店待客。這時候的經營主導權是在潘宇海手裡,完全掌握著企業的主導權。

後來潘敏峰和蔡達標協議離婚,為了爭取孩子的撫養權,潘敏峰主動放棄 25% 的股權。這樣一來,潘宇海和蔡達標各持有 50% 的股權。

兩家中國餐飲行業的巨頭,一個宮鬥、入獄,一個和平轉讓股權

2007 年,今日資本和中山聯動各自出資 1.5 億投資真功夫,各佔3%的股權。這時候小舅子潘宇海和前姐夫蔡達標的股權就都稀釋到了 47%。

兩家中國餐飲行業的巨頭,一個宮鬥、入獄,一個和平轉讓股權

這兩家 PE 是蔡達標引進的,看重的也是蔡達標的能力,準備衝刺上市。由於當前真功夫的股權結構沒有體現出絕對的控股股東,兩家 PE 有意讓蔡達標主導真功夫,成為絕對控股股東。於是,潘宇海在不知不覺中就被邊緣化。

同時,蔡達標主導真功夫去家族化,多位和潘宇海有關係的中高層被辭退,潘宇海被進一步邊緣化。

這樣的宮鬥,註定接下來會有衝突。

2009 年,真功夫向銀行申請 1 億元的貸款。潘宇海向銀行說兩大股東有矛盾,貸款有風險。

接下來,潘宇海將真功夫告上法庭了,要求履行股東知情權。

最後,潘宇海向公安機關報案,說高管人員涉嫌經濟犯罪,蔡達標和公司的部分高管就被公安機關帶走。

結局就是,蔡達標被判 14 年,沒收個人財產 100 萬,真功夫的控制權又回到小舅子潘宇海手裡。

這就是真功夫故事的一個大概,具體有很多有意思的內幕,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網上搜搜看。

有人說這是家族企業經營所要面對的尷尬,我覺得這是股權均分的結局。不管是不是家族企業,都會出現這種情況。

反觀海底撈,就處理得非常好,甚至出人意料。

1994 年,四川的 4 個青年,兩男兩女,湊了 8000 塊錢開了一家小火鍋店。4 個人各佔 25% 的股份,而現任的董事長張勇在當時並沒有出一分錢。

兩家中國餐飲行業的巨頭,一個宮鬥、入獄,一個和平轉讓股權

後來這兩對男女就組成了兩對夫妻,這樣每家就各佔 50%。

這兩個男青年張勇和施永宏,是兩個完全不同性格的人,但是他們絕對是一對很鐵的哥們。

在火鍋店的日常運營中,張勇負責整個公司的運作,而施永宏負責財務。

張勇是一個具有領導氣質的人,做事有條有理,屬於典型的領導。而施永宏則是一個老好人,不發脾氣也沒什麼主張。

在日常經營中,從一開始就以張勇為主、施永宏為輔。大事總是張勇拿主意,張勇就真的變成了實際上的領袖。

而施永宏和其他員工一樣,對張勇的戰略和決策是堅信不疑的。

後來海底撈就準備上市了,財務顧問給他們的建議是,這種均分的股權結構不利於上市,公司要有絕對控股股東。

張勇和施永宏也都明白,施永宏的管理能力已經不適應海底撈的發展了。於是,張勇就說服施永宏夫婦按原價出讓 18% 的股權。

原價是什麼意思?就是當初 8000 塊的 18%,也就是 1440。

2007 年的海底撈 18% 的股權,就以不到 1500 塊的價格就買過來了。這種你是絕對想不到的,而且不是強奪,也不是下套,是心甘情願的給。這當中沒有出現暗鬥,至少沒有那麼明顯。

施永宏自己也說了,雖然心裡不舒服,但這是沒辦法的,一直都是張勇說了算。而且,不參與經營也好,32% 也能分到很多錢。

就像我在之前講的,如果你自己確實不能幫助企業發展,那還是退下來吧。你退下來,也許企業沒了你在拖後腿,會發展得更好。

這次很輕鬆的股權轉讓,張勇夫婦就有 68% 的股權,施永宏夫婦佔 32%。

海底撈後來有引進其他股東,現在的股權結構已經不是這樣了。

為什麼說海底撈的這次股權轉讓會這麼順利呢?其實從一開始到現在,雖然股權是平均的,法律上是這樣的,但是在實際運營中一切還是以張勇說了算。

也就是說,在決策權上張勇是實際上的大股東、絕對控制者。而且,海底撈一路走過來發展得這麼好,也正是證明張勇的決策是對的,他這個領導人當得很好,大家很服氣。

既然是這樣,而且也有這個底子,那麼股權轉讓也就意思一下就可以了。

我們來看看這兩家中國的餐飲巨頭,一個是小舅子和姐姐姐夫,一個是兩對男女朋友。同樣都是均分,一個類似宮鬥戲,最後還入獄。一個和和氣氣的轉讓,最後大家都有錢賺。

兩家企業,從創業到發展,有著相同的軌跡。而且一開始的股權結構都很講義氣,看起來很公平。但是這樣的股權結構註定是不能長久的,不管是日常經營也好,還是以後面對資本市場。這種江湖俠義型的股權結構,都是需要改變的。

企業一定要有一個老大,一個絕對的掌控者。

跟對了一個掌控者,他能帶你賺錢、帶你享受人生。如果這個掌控者的決策都是錯的,他讓企業陷入了困境。那麼說到底,作為聯合創始人的你,要麼和他商量,讓你來力挽狂瀾。要麼你自己離開,你自己去單幹,或者拉一幫隊伍,然後看著原公司爛掉。

不管結局是怎麼樣,其實你都不會虧,而且也不帕虧。

他厲害,你跟著他吃飯。他不厲害,那你自己混飯吃。如果你還是不厲害,那麼你再去跟著別人混飯吃。為什麼不行呢?

大家聽過牛根生的故事嗎?

牛根生原來是伊利的副總經理,鄭俊懷是總經理,兩個人是好哥們。後面牛根生和鄭俊懷不和了,牛根生就離開了伊利,自己搞了一個蒙牛。

兩家中國餐飲行業的巨頭,一個宮鬥、入獄,一個和平轉讓股權

這個蒙牛就是現在大家都知道的蒙牛,現在的蒙牛和伊利不相上下。

"

真功夫和海底撈,一樣糟的股權結構,不一樣的解決方式

兩家中國餐飲行業的巨頭,一個宮鬥、入獄,一個和平轉讓股權

兩家中國餐飲行業的巨頭,同樣糟糕的股權結構。一個宮鬥、入獄,一個和平轉讓股權,初創團隊應該如何學習和借鑑?

今天和大家探討一下公司股權結構,不過今天我們不講大道理,而是和大家一起閒聊一下中國的兩大餐飲企業:真功夫和海底撈。

為什麼要拿這兩家的股權來說事?因為這兩家企業的最初股權結構是業界普遍認為最糟糕的結構,而兩家的處理方式也是截然相反,在業內很有代表意義。

真功夫和海底撈大家應該都熟悉,可以說一個是最火的火鍋店,一個是最火的快餐店。這兩家企業從創業到發展,有著相同的軌跡。而對於股權的處理方式,也都是令人吃驚。一個是宮鬥、入獄,一個是和平廉價轉讓股權。

我們先來看一下真功夫。

兩家中國餐飲行業的巨頭,一個宮鬥、入獄,一個和平轉讓股權

真功夫有三個關鍵的人物:小舅子潘曉宇、姐姐潘敏峰和姐夫蔡達標。

兩家中國餐飲行業的巨頭,一個宮鬥、入獄,一個和平轉讓股權

早在 90 年代,小舅子潘宇海在東莞的國道旁邊開了一家名字叫做 168 的甜品店。

兩家中國餐飲行業的巨頭,一個宮鬥、入獄,一個和平轉讓股權

後來,姐姐和姐夫的五金店經營不善,就出資 4 萬塊,入股潘宇海的甜品店。同時,潘宇海也自己出資 4 萬塊。168 甜品店改名為 168 蒸品店,主營快餐。潘宇海佔股 50%,潘敏峰和蔡達標各佔 25%。

兩家中國餐飲行業的巨頭,一個宮鬥、入獄,一個和平轉讓股權

店鋪開始經營之初,潘宇海全面負責日常的經營,潘敏峰負責收銀和採購,蔡達標負責門店待客。這時候的經營主導權是在潘宇海手裡,完全掌握著企業的主導權。

後來潘敏峰和蔡達標協議離婚,為了爭取孩子的撫養權,潘敏峰主動放棄 25% 的股權。這樣一來,潘宇海和蔡達標各持有 50% 的股權。

兩家中國餐飲行業的巨頭,一個宮鬥、入獄,一個和平轉讓股權

2007 年,今日資本和中山聯動各自出資 1.5 億投資真功夫,各佔3%的股權。這時候小舅子潘宇海和前姐夫蔡達標的股權就都稀釋到了 47%。

兩家中國餐飲行業的巨頭,一個宮鬥、入獄,一個和平轉讓股權

這兩家 PE 是蔡達標引進的,看重的也是蔡達標的能力,準備衝刺上市。由於當前真功夫的股權結構沒有體現出絕對的控股股東,兩家 PE 有意讓蔡達標主導真功夫,成為絕對控股股東。於是,潘宇海在不知不覺中就被邊緣化。

同時,蔡達標主導真功夫去家族化,多位和潘宇海有關係的中高層被辭退,潘宇海被進一步邊緣化。

這樣的宮鬥,註定接下來會有衝突。

2009 年,真功夫向銀行申請 1 億元的貸款。潘宇海向銀行說兩大股東有矛盾,貸款有風險。

接下來,潘宇海將真功夫告上法庭了,要求履行股東知情權。

最後,潘宇海向公安機關報案,說高管人員涉嫌經濟犯罪,蔡達標和公司的部分高管就被公安機關帶走。

結局就是,蔡達標被判 14 年,沒收個人財產 100 萬,真功夫的控制權又回到小舅子潘宇海手裡。

這就是真功夫故事的一個大概,具體有很多有意思的內幕,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網上搜搜看。

有人說這是家族企業經營所要面對的尷尬,我覺得這是股權均分的結局。不管是不是家族企業,都會出現這種情況。

反觀海底撈,就處理得非常好,甚至出人意料。

1994 年,四川的 4 個青年,兩男兩女,湊了 8000 塊錢開了一家小火鍋店。4 個人各佔 25% 的股份,而現任的董事長張勇在當時並沒有出一分錢。

兩家中國餐飲行業的巨頭,一個宮鬥、入獄,一個和平轉讓股權

後來這兩對男女就組成了兩對夫妻,這樣每家就各佔 50%。

這兩個男青年張勇和施永宏,是兩個完全不同性格的人,但是他們絕對是一對很鐵的哥們。

在火鍋店的日常運營中,張勇負責整個公司的運作,而施永宏負責財務。

張勇是一個具有領導氣質的人,做事有條有理,屬於典型的領導。而施永宏則是一個老好人,不發脾氣也沒什麼主張。

在日常經營中,從一開始就以張勇為主、施永宏為輔。大事總是張勇拿主意,張勇就真的變成了實際上的領袖。

而施永宏和其他員工一樣,對張勇的戰略和決策是堅信不疑的。

後來海底撈就準備上市了,財務顧問給他們的建議是,這種均分的股權結構不利於上市,公司要有絕對控股股東。

張勇和施永宏也都明白,施永宏的管理能力已經不適應海底撈的發展了。於是,張勇就說服施永宏夫婦按原價出讓 18% 的股權。

原價是什麼意思?就是當初 8000 塊的 18%,也就是 1440。

2007 年的海底撈 18% 的股權,就以不到 1500 塊的價格就買過來了。這種你是絕對想不到的,而且不是強奪,也不是下套,是心甘情願的給。這當中沒有出現暗鬥,至少沒有那麼明顯。

施永宏自己也說了,雖然心裡不舒服,但這是沒辦法的,一直都是張勇說了算。而且,不參與經營也好,32% 也能分到很多錢。

就像我在之前講的,如果你自己確實不能幫助企業發展,那還是退下來吧。你退下來,也許企業沒了你在拖後腿,會發展得更好。

這次很輕鬆的股權轉讓,張勇夫婦就有 68% 的股權,施永宏夫婦佔 32%。

海底撈後來有引進其他股東,現在的股權結構已經不是這樣了。

為什麼說海底撈的這次股權轉讓會這麼順利呢?其實從一開始到現在,雖然股權是平均的,法律上是這樣的,但是在實際運營中一切還是以張勇說了算。

也就是說,在決策權上張勇是實際上的大股東、絕對控制者。而且,海底撈一路走過來發展得這麼好,也正是證明張勇的決策是對的,他這個領導人當得很好,大家很服氣。

既然是這樣,而且也有這個底子,那麼股權轉讓也就意思一下就可以了。

我們來看看這兩家中國的餐飲巨頭,一個是小舅子和姐姐姐夫,一個是兩對男女朋友。同樣都是均分,一個類似宮鬥戲,最後還入獄。一個和和氣氣的轉讓,最後大家都有錢賺。

兩家企業,從創業到發展,有著相同的軌跡。而且一開始的股權結構都很講義氣,看起來很公平。但是這樣的股權結構註定是不能長久的,不管是日常經營也好,還是以後面對資本市場。這種江湖俠義型的股權結構,都是需要改變的。

企業一定要有一個老大,一個絕對的掌控者。

跟對了一個掌控者,他能帶你賺錢、帶你享受人生。如果這個掌控者的決策都是錯的,他讓企業陷入了困境。那麼說到底,作為聯合創始人的你,要麼和他商量,讓你來力挽狂瀾。要麼你自己離開,你自己去單幹,或者拉一幫隊伍,然後看著原公司爛掉。

不管結局是怎麼樣,其實你都不會虧,而且也不帕虧。

他厲害,你跟著他吃飯。他不厲害,那你自己混飯吃。如果你還是不厲害,那麼你再去跟著別人混飯吃。為什麼不行呢?

大家聽過牛根生的故事嗎?

牛根生原來是伊利的副總經理,鄭俊懷是總經理,兩個人是好哥們。後面牛根生和鄭俊懷不和了,牛根生就離開了伊利,自己搞了一個蒙牛。

兩家中國餐飲行業的巨頭,一個宮鬥、入獄,一個和平轉讓股權

這個蒙牛就是現在大家都知道的蒙牛,現在的蒙牛和伊利不相上下。

兩家中國餐飲行業的巨頭,一個宮鬥、入獄,一個和平轉讓股權

這是典型的一山不容二虎,另外那隻老虎只能另找其他的山頭。只要你是老虎,就不怕沒有山頭。

合夥創業,絕對不可能權力均分、大家都想說了算。如果你也想當老大,那麼先掂量一下自己,有這個能力當老大嗎?如果自己不能獨當一面,不能撐起整個公司,那麼當個協助的又怎麼樣?

只要你的名額還在,公司還是會分錢給你的,你還是公司的老闆之一,何必在股權結構上死不放手呢?

如果你也遇到了強手,大家誰都不服誰,那麼就不要在一起了嘛。你做你的,我做我的。有競爭咱就正當競爭,有合作咱就來合作。大家和和樂樂,沒事的時候還可以一起喝點小酒。

我們來看一下真功夫的鬥爭,具體內部怎樣的我們是不清楚,但是從公開新聞看,蔡達標要當老大也可以,要想去家族化也行。但是作為一個企業領導者也好,還是一個曾經的姐夫也好,於公於私都是一家人,一家人就應該好好商量。

而不應該用鬥爭的形式把小舅子及小舅子的人清洗掉,這種做法換做誰,誰都會不爽。

而且,其實不是因為姐姐和姐夫離婚了,姐夫才這樣做的。事實上有新聞報道稱,兩人離婚後,小舅子、小舅子老婆、姐姐以及前姐夫在一起還是樂呵呵的。

人就是這樣,你搞我,那我也搞你。你不搞我,帶我賺錢,我可能還會服你。

如果好好說話,大家畢竟曾經是一家人,有什麼不能商量的,對吧?

姐夫你有能力,大家看好你,那你就挑個頭。你把企業做好了,做大了,上市了,我那股份也值錢,我也有錢賺。多好的事情,這本來就是大家想要看到的局面。

股權結構均分必然會出現問題,而如何解決這種問題,這兩家企業給我們展現了兩種不同的方式。

所以,各位創業者,如何避免這種情況呢?你們還敢一開始就均分嗎?

本應該可以好好解決的,沒有好好解決。而看起來關係沒那麼親的,反倒以令人吃驚的方式解決了。

創業和人生一樣,都是一場沒有劇本的戲,看你們怎麼唱,怎麼演了

轉發此文後,私信回覆“小衝說”,贈送《股權架構方案設計》《商業計劃書成功要素》等相關資料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