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導演萬瑪才旦的創作之路

藏族導演萬瑪才旦的創作之路

萬瑪才旦在藏族的青年導演群體中是比較有號召力的一位,他所創作的首部長片電影《靜靜的嘛呢》,創作團隊中。在萬瑪才旦的創作中,他也儘量要求團隊會講藏語,或者對藏區的生活傳統全面瞭解。這樣保證了創作中大家能保有共識。

藏族導演萬瑪才旦的創作之路

作為藏族導演的代表,萬瑪才旦的電影創作具有自己獨特的風格與電影標記。他對藏區傳統與現代文明的衝突矛盾的關注,藏民日常生活的記錄,宗教信仰的守護與個體在現代社會文明中的迷失通過了電影作品進行了“作者”式的闡述。

藏族導演萬瑪才旦的創作之路

他的影像冷靜客觀,如同河流一般緩緩流淌,在這逝去的流水之中,有著萬瑪才旦對藏族傳統的不斷消逝的懷念與悲嘆。 童年時的萬瑪才旦有一箱子的連環畫,在訪談中也稱作小人書。這些書有敘事性與趣味性,在視覺上也影響了他。

藏族導演萬瑪才旦的創作之路

他在成年後翻譯了藏語的傳說故事《西藏,說不完的故事》,也是涉及寓言故事、傳說以及神靈道德等因素。文學的創作並不只是簡單的技巧學習過程,而與人的經驗與經歷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連環畫既是他童年的娛樂,也是萬瑪才旦的藝術啟蒙。

藏族導演萬瑪才旦的創作之路

其次是露天電影。瑪才旦讀小學時,村子上來了一個施工隊。在一部訪談的短片中,萬瑪才旦曾提到過孩提時代與同村的朋友們一起跑去另外一個村莊看電影,電影結束後一路唱著歌,爬幾個山頭回家,也不覺得累的情景,電影在他的孩提時代,就已經是令他興奮的一部分。

藏族導演萬瑪才旦的創作之路

初中時因為在縣城裡上學,周圍有了更多的看電影的地方,到了初中畢業時,就已經看了兩三百部的電影,這樣的閱片量為他與電影學院的接觸,日後參與電影的創作打下基礎。 第三是收音機。瑪才旦高中時,他的爺爺用了 40 塊錢買了一部收音機,這一筆在當時看來相當於是“鉅款”的錢,把“聲音”這一重要元素就深深埋在了萬瑪才旦的意識中。

藏族導演萬瑪才旦的創作之路

有過一邊放羊,一遍聽廣播劇的日子,收音機也成為他人生中重要的一個物件之一。收音機聽到的不單是一個個完整的故事,同時也培養了萬瑪才旦對聲音與空間的想象能力。 這三件物品在萬瑪才旦的訪談中反覆出現,它們分別從文學上、視覺上與聽覺上影響了他。電影的創作恰恰是與這三者有關的。萬瑪才旦在中專畢業後,就做了小學老師。語文、數學、藏語什麼都教,在業餘時間也是把心思都花費在了電影與小說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