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內心平和,不必外在求靜,方得修行真章

菜根譚 國學 寧靜 文化 國學書舍 2019-06-19

國學文化《菜根譚》:內心平和,不必外在求靜,一切順其自然。

《菜根譚》:內心平和,不必外在求靜,方得修行真章

有一些人刻意的追求心靈的寧靜,追求的一個過程中,他必然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避開生活的喧囂。其實在這樣一種過程中,往往適得其反,他在追逐寧靜的一個過程中,本身就是躁動的一個根源。

一切應該是順其自然的一種狀態,無論安靜還是喧囂,都享受當下的狀態,這才是內心的一種安寧。如果說刻意的去躲開喧囂,而一味的追求安靜,想通過外在的一些環境給予自己內心安寧,那麼本身這樣一種情緒這樣一種狀態不平靜的,也無法求得內心真正的安寧。

《菜根譚》:內心平和,不必外在求靜,方得修行真章

即便是外界的環境給予了短暫的平和,那麼從長久來說,內心始終有躁動的根基存在。

國學文化《菜根譚》中有這樣一句話:喜寂厭喧者,往往避人以求靜,不知意在無人,便成我相。心著於靜,便是動根,如何到得 人我一視、動靜兩忘的境界。

這句話意思就是說,喜歡寂靜而討厭喧鬧的人,他們常常以躲避人群來求得環境的安靜,他們期望外界安靜來給予自己內心平和。但是卻不知道,在你有意躲避人群的一個過程中,就是因為執著於自我,執著於內心的安寧,這也是躁動的一種表現。說明你內心躁動,無法隨遇而安,也無法順其自然,這怎麼可能達到把自我和他人一視同仁,而把寂靜和喧囂一同兩忘的境界呢?

《菜根譚》:內心平和,不必外在求靜,方得修行真章

大多數人都會犯這樣的一種錯誤,內心蠢蠢欲動的人,他需要安靜的環境來調節自己,所以那些整天追逐著外界安靜的人,並非是真正的靜。

只有當一個人內心平靜的時候,即便是他在面對著外界的喧囂與紛雜,仍然能夠有一種泰然自若的心境和鎮定,這是內心的一種寧靜。

也就像剛才說的一樣,即便是身處繁雜之中,內心仍然有一種悠然自得和坦然自若,即便是面對這浮躁的社會,自己的內心仍然保持一種溫和並且內心的戾氣,這是修行的智慧,這也是我們人生理想的狀態。

《菜根譚》:內心平和,不必外在求靜,方得修行真章

安靜之中求靜是虛靜,在動中求靜才是內心的安靜。這樣的靜是無需外求的,一切順其自然,一切順勢而為,如果說一味的向外求靜,只能說明內心太過於躁動,無法安分,結果也是越走越遠。

即便是一時滿足你內心對安靜的渴求,但是當脫離了外在的環境,這也是毫無作用的。當你自我的內心不會受到外在環境的作用是,那麼內心也是真正的安靜了。

內心的安寧,能讓自己在面對外在物慾誘惑的時候,保持內心的初心。這個非常重要,除去紛雜之心,只有保持內心的安寧,才能有一生的和諧。在為人處事的時候也是同樣的道理,只有保持內心的平靜,才不會因為一些小的事情,產生偏激執念,少了這些東西,才能更加平順。

《菜根譚》:內心平和,不必外在求靜,方得修行真章

本文由國學書舍原創,您對於這一篇國學智慧怎麼理解的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