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記憶:一個故事換一抔米,一滴眼淚換一個道理'

不完美媽媽 飼料 博愛雜誌 2019-09-15
""童年記憶:一個故事換一抔米,一滴眼淚換一個道理"童年記憶:一個故事換一抔米,一滴眼淚換一個道理童年記憶:一個故事換一抔米,一滴眼淚換一個道理"童年記憶:一個故事換一抔米,一滴眼淚換一個道理童年記憶:一個故事換一抔米,一滴眼淚換一個道理童年記憶:一個故事換一抔米,一滴眼淚換一個道理

1

借米,這個詞現在看來很陌生,可我卻覺得很熟悉,因為我曾經借過米,而且借過很多次。那是30年前的事了,我還是個孩子。那時可真窮,有時剛過了年,家中就青黃不接了,常常需要借米。

我家是有田地的,而且父母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田間勞作,每年也收穫滿糧倉金燦燦的稻穀,可不知為何,總是會年年少糧。或許是因為母親餵了太多的豬,它們是我們家唯一的經濟來源,那時餵豬不喂飼料,而是用大米和青菜煮豬食。我們三姐弟也不像今日的孩子有零食吃,因此我們每餐都能狼吞虎嚥吃下幾碗米飯。

母親面子薄,總是打發我去借米,她說我嘴甜,能借到米。

每次借米前,母親頭天晚上都會輾轉到半夜,考慮該到誰家去借。

"童年記憶:一個故事換一抔米,一滴眼淚換一個道理童年記憶:一個故事換一抔米,一滴眼淚換一個道理童年記憶:一個故事換一抔米,一滴眼淚換一個道理

1

借米,這個詞現在看來很陌生,可我卻覺得很熟悉,因為我曾經借過米,而且借過很多次。那是30年前的事了,我還是個孩子。那時可真窮,有時剛過了年,家中就青黃不接了,常常需要借米。

我家是有田地的,而且父母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田間勞作,每年也收穫滿糧倉金燦燦的稻穀,可不知為何,總是會年年少糧。或許是因為母親餵了太多的豬,它們是我們家唯一的經濟來源,那時餵豬不喂飼料,而是用大米和青菜煮豬食。我們三姐弟也不像今日的孩子有零食吃,因此我們每餐都能狼吞虎嚥吃下幾碗米飯。

母親面子薄,總是打發我去借米,她說我嘴甜,能借到米。

每次借米前,母親頭天晚上都會輾轉到半夜,考慮該到誰家去借。

童年記憶:一個故事換一抔米,一滴眼淚換一個道理

四叔婆家我去借得最多。每次我端著篾筐走到她家院子外,都會甜甜地喊一聲“四叔婆”。四叔婆便會出來,看到我手中拿著篾筐,便會說:“月兒,給叔婆講個故事。”

於是我歡快地進門,搬個小板凳坐下,開始繪聲繪色地講故事,四叔婆說,一個故事可以借兩升子米。他們家有個量米的竹筒,叫升子,一升子米大概有一斤八兩。我總是很積極很認真地講故事,講完這個迫不及待講下個,生怕四叔婆要我停止,因為我講的故事越多,就意味著可以借到的米越多。

為了多借米,我想盡辦法到處蒐集故事書來看。那時鄉下書本很少,找到故事書非常不容易。有時實在沒故事了,我就自己編,四叔婆也有滋有味地聽著。

當我抱著米走出四叔婆家的院門時,早就忐忑不安等在那裡的母親,便會歡喜地飛奔過來接過米。米很重,但母親的腳步無比輕鬆。

可是,四叔婆家並不是每次都有米借,畢竟他們家也有一大家子人要吃飯。於是沒辦法,我只好再去別人家借。

大部分人家都會借給我,多多少少而已。那時大家幾乎都困難,能借給你米,就是莫大的恩情。可也有借不到的時候,那種失望,至今記憶猶新。

2

有一天,母親看到堂叔挑著沉甸甸的大米回家了,她激動地對我說:“快去你堂叔家借米。”

"童年記憶:一個故事換一抔米,一滴眼淚換一個道理童年記憶:一個故事換一抔米,一滴眼淚換一個道理童年記憶:一個故事換一抔米,一滴眼淚換一個道理

1

借米,這個詞現在看來很陌生,可我卻覺得很熟悉,因為我曾經借過米,而且借過很多次。那是30年前的事了,我還是個孩子。那時可真窮,有時剛過了年,家中就青黃不接了,常常需要借米。

我家是有田地的,而且父母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田間勞作,每年也收穫滿糧倉金燦燦的稻穀,可不知為何,總是會年年少糧。或許是因為母親餵了太多的豬,它們是我們家唯一的經濟來源,那時餵豬不喂飼料,而是用大米和青菜煮豬食。我們三姐弟也不像今日的孩子有零食吃,因此我們每餐都能狼吞虎嚥吃下幾碗米飯。

母親面子薄,總是打發我去借米,她說我嘴甜,能借到米。

每次借米前,母親頭天晚上都會輾轉到半夜,考慮該到誰家去借。

童年記憶:一個故事換一抔米,一滴眼淚換一個道理

四叔婆家我去借得最多。每次我端著篾筐走到她家院子外,都會甜甜地喊一聲“四叔婆”。四叔婆便會出來,看到我手中拿著篾筐,便會說:“月兒,給叔婆講個故事。”

於是我歡快地進門,搬個小板凳坐下,開始繪聲繪色地講故事,四叔婆說,一個故事可以借兩升子米。他們家有個量米的竹筒,叫升子,一升子米大概有一斤八兩。我總是很積極很認真地講故事,講完這個迫不及待講下個,生怕四叔婆要我停止,因為我講的故事越多,就意味著可以借到的米越多。

為了多借米,我想盡辦法到處蒐集故事書來看。那時鄉下書本很少,找到故事書非常不容易。有時實在沒故事了,我就自己編,四叔婆也有滋有味地聽著。

當我抱著米走出四叔婆家的院門時,早就忐忑不安等在那裡的母親,便會歡喜地飛奔過來接過米。米很重,但母親的腳步無比輕鬆。

可是,四叔婆家並不是每次都有米借,畢竟他們家也有一大家子人要吃飯。於是沒辦法,我只好再去別人家借。

大部分人家都會借給我,多多少少而已。那時大家幾乎都困難,能借給你米,就是莫大的恩情。可也有借不到的時候,那種失望,至今記憶猶新。

2

有一天,母親看到堂叔挑著沉甸甸的大米回家了,她激動地對我說:“快去你堂叔家借米。”

童年記憶:一個故事換一抔米,一滴眼淚換一個道理

我抱著篾筐蹦蹦跳跳地去了堂叔家,好遠就稚聲稚氣地喊“堂嬸”,進了屋,看見堂嬸坐在火塘邊煮飯,飯香四溢。我乖聲乖氣地說:“堂嬸,我媽說想跟您借幾升米。”

堂嬸卻連看都沒看我,板著臉說:“我家也沒米。”

聽了這話,我愣在那裡,小臉滾燙。緩過來後,我便飛奔回到家,丟下篾筐,伏在床上大哭起來。

我至今不知道堂嬸為何不願借米給我,這也早就不重要了,可那種失望,至今忘不掉。後來在學習和生活中,當我有偷懶行為時,父親就會嚴厲地指責我:“不許偷懶,不記得借不到米時哭臉的事了?”我當然記得,於是發奮學習工作。直到今天,我依然經常用父親的這句話來鞭策自己。

是的,借不到米,不是別人的錯,是你自己,你為何要去借米?要徹底擺脫這種失望,那就要讓自己成為不要借米的人。

實際上,我以後的很多人生軌跡都受借米經歷的影響。比如,我當年發奮讀書考上大學,就是想吃上所謂的“國家糧”,擺脫借米;後來,我又給兒子上了農村戶口,想的是這樣他就可以有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最不濟也可以憑著勤勞享受口福。

我每年秋天都會回鄉下幫父母晒穀,坐在金燦燦的稻穀前發呆,覺得無限滿足。我捨不得丟棄任何一粒糧食,不能吃的剩飯剩菜都會晒乾拿回鄉下餵豬,或者用桶裝好送到附近的飼養場……米在我心中成了一種神聖的象徵,它是食物,更是希望,是幸福。

來源:《博愛》

編輯:李頎

"童年記憶:一個故事換一抔米,一滴眼淚換一個道理童年記憶:一個故事換一抔米,一滴眼淚換一個道理童年記憶:一個故事換一抔米,一滴眼淚換一個道理

1

借米,這個詞現在看來很陌生,可我卻覺得很熟悉,因為我曾經借過米,而且借過很多次。那是30年前的事了,我還是個孩子。那時可真窮,有時剛過了年,家中就青黃不接了,常常需要借米。

我家是有田地的,而且父母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田間勞作,每年也收穫滿糧倉金燦燦的稻穀,可不知為何,總是會年年少糧。或許是因為母親餵了太多的豬,它們是我們家唯一的經濟來源,那時餵豬不喂飼料,而是用大米和青菜煮豬食。我們三姐弟也不像今日的孩子有零食吃,因此我們每餐都能狼吞虎嚥吃下幾碗米飯。

母親面子薄,總是打發我去借米,她說我嘴甜,能借到米。

每次借米前,母親頭天晚上都會輾轉到半夜,考慮該到誰家去借。

童年記憶:一個故事換一抔米,一滴眼淚換一個道理

四叔婆家我去借得最多。每次我端著篾筐走到她家院子外,都會甜甜地喊一聲“四叔婆”。四叔婆便會出來,看到我手中拿著篾筐,便會說:“月兒,給叔婆講個故事。”

於是我歡快地進門,搬個小板凳坐下,開始繪聲繪色地講故事,四叔婆說,一個故事可以借兩升子米。他們家有個量米的竹筒,叫升子,一升子米大概有一斤八兩。我總是很積極很認真地講故事,講完這個迫不及待講下個,生怕四叔婆要我停止,因為我講的故事越多,就意味著可以借到的米越多。

為了多借米,我想盡辦法到處蒐集故事書來看。那時鄉下書本很少,找到故事書非常不容易。有時實在沒故事了,我就自己編,四叔婆也有滋有味地聽著。

當我抱著米走出四叔婆家的院門時,早就忐忑不安等在那裡的母親,便會歡喜地飛奔過來接過米。米很重,但母親的腳步無比輕鬆。

可是,四叔婆家並不是每次都有米借,畢竟他們家也有一大家子人要吃飯。於是沒辦法,我只好再去別人家借。

大部分人家都會借給我,多多少少而已。那時大家幾乎都困難,能借給你米,就是莫大的恩情。可也有借不到的時候,那種失望,至今記憶猶新。

2

有一天,母親看到堂叔挑著沉甸甸的大米回家了,她激動地對我說:“快去你堂叔家借米。”

童年記憶:一個故事換一抔米,一滴眼淚換一個道理

我抱著篾筐蹦蹦跳跳地去了堂叔家,好遠就稚聲稚氣地喊“堂嬸”,進了屋,看見堂嬸坐在火塘邊煮飯,飯香四溢。我乖聲乖氣地說:“堂嬸,我媽說想跟您借幾升米。”

堂嬸卻連看都沒看我,板著臉說:“我家也沒米。”

聽了這話,我愣在那裡,小臉滾燙。緩過來後,我便飛奔回到家,丟下篾筐,伏在床上大哭起來。

我至今不知道堂嬸為何不願借米給我,這也早就不重要了,可那種失望,至今忘不掉。後來在學習和生活中,當我有偷懶行為時,父親就會嚴厲地指責我:“不許偷懶,不記得借不到米時哭臉的事了?”我當然記得,於是發奮學習工作。直到今天,我依然經常用父親的這句話來鞭策自己。

是的,借不到米,不是別人的錯,是你自己,你為何要去借米?要徹底擺脫這種失望,那就要讓自己成為不要借米的人。

實際上,我以後的很多人生軌跡都受借米經歷的影響。比如,我當年發奮讀書考上大學,就是想吃上所謂的“國家糧”,擺脫借米;後來,我又給兒子上了農村戶口,想的是這樣他就可以有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最不濟也可以憑著勤勞享受口福。

我每年秋天都會回鄉下幫父母晒穀,坐在金燦燦的稻穀前發呆,覺得無限滿足。我捨不得丟棄任何一粒糧食,不能吃的剩飯剩菜都會晒乾拿回鄉下餵豬,或者用桶裝好送到附近的飼養場……米在我心中成了一種神聖的象徵,它是食物,更是希望,是幸福。

來源:《博愛》

編輯:李頎

童年記憶:一個故事換一抔米,一滴眼淚換一個道理"童年記憶:一個故事換一抔米,一滴眼淚換一個道理童年記憶:一個故事換一抔米,一滴眼淚換一個道理童年記憶:一個故事換一抔米,一滴眼淚換一個道理

1

借米,這個詞現在看來很陌生,可我卻覺得很熟悉,因為我曾經借過米,而且借過很多次。那是30年前的事了,我還是個孩子。那時可真窮,有時剛過了年,家中就青黃不接了,常常需要借米。

我家是有田地的,而且父母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田間勞作,每年也收穫滿糧倉金燦燦的稻穀,可不知為何,總是會年年少糧。或許是因為母親餵了太多的豬,它們是我們家唯一的經濟來源,那時餵豬不喂飼料,而是用大米和青菜煮豬食。我們三姐弟也不像今日的孩子有零食吃,因此我們每餐都能狼吞虎嚥吃下幾碗米飯。

母親面子薄,總是打發我去借米,她說我嘴甜,能借到米。

每次借米前,母親頭天晚上都會輾轉到半夜,考慮該到誰家去借。

童年記憶:一個故事換一抔米,一滴眼淚換一個道理

四叔婆家我去借得最多。每次我端著篾筐走到她家院子外,都會甜甜地喊一聲“四叔婆”。四叔婆便會出來,看到我手中拿著篾筐,便會說:“月兒,給叔婆講個故事。”

於是我歡快地進門,搬個小板凳坐下,開始繪聲繪色地講故事,四叔婆說,一個故事可以借兩升子米。他們家有個量米的竹筒,叫升子,一升子米大概有一斤八兩。我總是很積極很認真地講故事,講完這個迫不及待講下個,生怕四叔婆要我停止,因為我講的故事越多,就意味著可以借到的米越多。

為了多借米,我想盡辦法到處蒐集故事書來看。那時鄉下書本很少,找到故事書非常不容易。有時實在沒故事了,我就自己編,四叔婆也有滋有味地聽著。

當我抱著米走出四叔婆家的院門時,早就忐忑不安等在那裡的母親,便會歡喜地飛奔過來接過米。米很重,但母親的腳步無比輕鬆。

可是,四叔婆家並不是每次都有米借,畢竟他們家也有一大家子人要吃飯。於是沒辦法,我只好再去別人家借。

大部分人家都會借給我,多多少少而已。那時大家幾乎都困難,能借給你米,就是莫大的恩情。可也有借不到的時候,那種失望,至今記憶猶新。

2

有一天,母親看到堂叔挑著沉甸甸的大米回家了,她激動地對我說:“快去你堂叔家借米。”

童年記憶:一個故事換一抔米,一滴眼淚換一個道理

我抱著篾筐蹦蹦跳跳地去了堂叔家,好遠就稚聲稚氣地喊“堂嬸”,進了屋,看見堂嬸坐在火塘邊煮飯,飯香四溢。我乖聲乖氣地說:“堂嬸,我媽說想跟您借幾升米。”

堂嬸卻連看都沒看我,板著臉說:“我家也沒米。”

聽了這話,我愣在那裡,小臉滾燙。緩過來後,我便飛奔回到家,丟下篾筐,伏在床上大哭起來。

我至今不知道堂嬸為何不願借米給我,這也早就不重要了,可那種失望,至今忘不掉。後來在學習和生活中,當我有偷懶行為時,父親就會嚴厲地指責我:“不許偷懶,不記得借不到米時哭臉的事了?”我當然記得,於是發奮學習工作。直到今天,我依然經常用父親的這句話來鞭策自己。

是的,借不到米,不是別人的錯,是你自己,你為何要去借米?要徹底擺脫這種失望,那就要讓自己成為不要借米的人。

實際上,我以後的很多人生軌跡都受借米經歷的影響。比如,我當年發奮讀書考上大學,就是想吃上所謂的“國家糧”,擺脫借米;後來,我又給兒子上了農村戶口,想的是這樣他就可以有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最不濟也可以憑著勤勞享受口福。

我每年秋天都會回鄉下幫父母晒穀,坐在金燦燦的稻穀前發呆,覺得無限滿足。我捨不得丟棄任何一粒糧食,不能吃的剩飯剩菜都會晒乾拿回鄉下餵豬,或者用桶裝好送到附近的飼養場……米在我心中成了一種神聖的象徵,它是食物,更是希望,是幸福。

來源:《博愛》

編輯:李頎

童年記憶:一個故事換一抔米,一滴眼淚換一個道理童年記憶:一個故事換一抔米,一滴眼淚換一個道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