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再闖禍我就不理你了”,“心理懲罰”比打罵教育更傷害孩子'

不完美媽媽 文章 服裝 刺蝟奶爸 2019-08-04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前幾日到朋友家作客時,恰好朋友的孩子放假留在家中,朋友為了招呼我,一邊讓正在看電視的孩子去別處玩耍,一邊忙著上前幫我取來拖鞋。

坐了有一會,房間裡突然傳來重物倒地的聲音。原來是孩子把掛衣服、揹包的架子碰倒了。或許是因為我在場,朋友沒有打罵孩子,只是語氣凶狠的說了一句:"你再闖禍我就不理你了!"

我隱約聽到了孩子的啜泣聲,很輕,但是相當急促。

相信不少的父母也有過類似的經歷,在大庭廣眾之下,面對孩子犯錯,父母既希望可以讓孩子長教訓,又不能當著眾人的面打罵孩子,於是,一句又一句的“心理懲罰"話語從父母的口中說出,正中孩子的心靈。這樣的話對於孩子的成長而言,是相當不利的。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前幾日到朋友家作客時,恰好朋友的孩子放假留在家中,朋友為了招呼我,一邊讓正在看電視的孩子去別處玩耍,一邊忙著上前幫我取來拖鞋。

坐了有一會,房間裡突然傳來重物倒地的聲音。原來是孩子把掛衣服、揹包的架子碰倒了。或許是因為我在場,朋友沒有打罵孩子,只是語氣凶狠的說了一句:"你再闖禍我就不理你了!"

我隱約聽到了孩子的啜泣聲,很輕,但是相當急促。

相信不少的父母也有過類似的經歷,在大庭廣眾之下,面對孩子犯錯,父母既希望可以讓孩子長教訓,又不能當著眾人的面打罵孩子,於是,一句又一句的“心理懲罰"話語從父母的口中說出,正中孩子的心靈。這樣的話對於孩子的成長而言,是相當不利的。

“你再闖禍我就不理你了”,“心理懲罰”比打罵教育更傷害孩子

“心理懲罰"是一把雙刃劍

面對孩子的成長問題,我認為,"心理懲罰"會是一把雙刃劍,但是很多父母並沒能很正確的運用它,相反的,一旦拾起這把利刃,就常常使孩子的心靈受到重創。為什麼“心理懲罰"會有如此嚴重的後果,甚至已經超出了打罵教育?

  • 心靈創傷難以治癒

正所謂 "身傷易愈心傷難合",對於心理承受能力相對薄弱的孩子而言,更是一種重創,只是很多時候,家長並不知道結果會如此嚴重罷了。

在孩子的心目中,自己的父母教會自己很多道理,為自己帶來了諸多歡樂,他們是當之無愧值得自己尊敬、崇拜的人。

而正是這樣一位"偶像",當著許多人的面,告訴自己:"你會因為這件事情失去我的青睞",這對孩子而言,無疑是一道晴天霹靂。

父母的打罵常常會讓孩子記住疼痛,讓孩子沒有了犯同樣錯誤的勇氣。然而,肉體上的傷害會隨著傷口的癒合而消失,但是心理上的重創就沒有想象中那麼容易痊癒了。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講的就是這樣一個道理。一個人被蛇咬傷,即便傷疤癒合,心理的陰影依然很難驅散,所以,面對井繩這種形似蛇的東西,他會不由自主的產生恐懼感。

同樣的,父母的一句話,看似輕描淡寫,但是卻對孩子的內心產生了相當程度的傷害。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前幾日到朋友家作客時,恰好朋友的孩子放假留在家中,朋友為了招呼我,一邊讓正在看電視的孩子去別處玩耍,一邊忙著上前幫我取來拖鞋。

坐了有一會,房間裡突然傳來重物倒地的聲音。原來是孩子把掛衣服、揹包的架子碰倒了。或許是因為我在場,朋友沒有打罵孩子,只是語氣凶狠的說了一句:"你再闖禍我就不理你了!"

我隱約聽到了孩子的啜泣聲,很輕,但是相當急促。

相信不少的父母也有過類似的經歷,在大庭廣眾之下,面對孩子犯錯,父母既希望可以讓孩子長教訓,又不能當著眾人的面打罵孩子,於是,一句又一句的“心理懲罰"話語從父母的口中說出,正中孩子的心靈。這樣的話對於孩子的成長而言,是相當不利的。

“你再闖禍我就不理你了”,“心理懲罰”比打罵教育更傷害孩子

“心理懲罰"是一把雙刃劍

面對孩子的成長問題,我認為,"心理懲罰"會是一把雙刃劍,但是很多父母並沒能很正確的運用它,相反的,一旦拾起這把利刃,就常常使孩子的心靈受到重創。為什麼“心理懲罰"會有如此嚴重的後果,甚至已經超出了打罵教育?

  • 心靈創傷難以治癒

正所謂 "身傷易愈心傷難合",對於心理承受能力相對薄弱的孩子而言,更是一種重創,只是很多時候,家長並不知道結果會如此嚴重罷了。

在孩子的心目中,自己的父母教會自己很多道理,為自己帶來了諸多歡樂,他們是當之無愧值得自己尊敬、崇拜的人。

而正是這樣一位"偶像",當著許多人的面,告訴自己:"你會因為這件事情失去我的青睞",這對孩子而言,無疑是一道晴天霹靂。

父母的打罵常常會讓孩子記住疼痛,讓孩子沒有了犯同樣錯誤的勇氣。然而,肉體上的傷害會隨著傷口的癒合而消失,但是心理上的重創就沒有想象中那麼容易痊癒了。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講的就是這樣一個道理。一個人被蛇咬傷,即便傷疤癒合,心理的陰影依然很難驅散,所以,面對井繩這種形似蛇的東西,他會不由自主的產生恐懼感。

同樣的,父母的一句話,看似輕描淡寫,但是卻對孩子的內心產生了相當程度的傷害。

“你再闖禍我就不理你了”,“心理懲罰”比打罵教育更傷害孩子

  • 心理創傷容易引發"併發症"

相信通過影視作品、書刊雜誌,父母或多或少都聽過這樣一句話:“你要是再讀不好書,就乾脆別讀了!"

這樣的事情或許在現實生活中已經比較難再聽到了,因為隨著社會的進步,越來越多的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已經十分重視,國家也已經將基礎教育上升為一種義務,所有孩子都必須接受並執行。

但是,在上世紀,面對家庭收入的窘迫以及農業在經濟增長中的突出貢獻,很多家長認為孩子讀書並沒有太大的用處,常會以這樣一句話來讓孩子結束學業回家務農,在今天看來,這樣的想法顯然是錯誤的。

以此為例,我們可以加以設想。如果自己的父母告訴自己,再學不好就勒令退學,那麼我們會有什麼樣的感受?

首先是委屈感。父母對自己的學習不管不問,不能為自己提供一定的幫助的情況下,還對自己施以這樣的壓力,委屈感油然而生。委屈感積攢到一定的程度不得排解時,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形象也會有所受損。

其次是無助感。孩子在學習方面磕磕碰碰,現在連自己的父母都有了放棄自己的念想,這對孩子而言,是相當絕望與無助的。

最後是自卑感。父母的一句話讓孩子覺得自己的父母已經不願意再相信自己,連平日裡對自己百般包容的父母都想放棄自己,那麼自己的表現一定很不招人喜歡,自卑感也就慢慢侵佔孩子的內心。

其實不止這個事例,父母很多"心理懲罰"的話語都會為孩子帶來許多併發症,這些併發症的作用會進一步強化"心理懲罰"的效果,這也是為什麼"心傷難愈"的原因之一。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前幾日到朋友家作客時,恰好朋友的孩子放假留在家中,朋友為了招呼我,一邊讓正在看電視的孩子去別處玩耍,一邊忙著上前幫我取來拖鞋。

坐了有一會,房間裡突然傳來重物倒地的聲音。原來是孩子把掛衣服、揹包的架子碰倒了。或許是因為我在場,朋友沒有打罵孩子,只是語氣凶狠的說了一句:"你再闖禍我就不理你了!"

我隱約聽到了孩子的啜泣聲,很輕,但是相當急促。

相信不少的父母也有過類似的經歷,在大庭廣眾之下,面對孩子犯錯,父母既希望可以讓孩子長教訓,又不能當著眾人的面打罵孩子,於是,一句又一句的“心理懲罰"話語從父母的口中說出,正中孩子的心靈。這樣的話對於孩子的成長而言,是相當不利的。

“你再闖禍我就不理你了”,“心理懲罰”比打罵教育更傷害孩子

“心理懲罰"是一把雙刃劍

面對孩子的成長問題,我認為,"心理懲罰"會是一把雙刃劍,但是很多父母並沒能很正確的運用它,相反的,一旦拾起這把利刃,就常常使孩子的心靈受到重創。為什麼“心理懲罰"會有如此嚴重的後果,甚至已經超出了打罵教育?

  • 心靈創傷難以治癒

正所謂 "身傷易愈心傷難合",對於心理承受能力相對薄弱的孩子而言,更是一種重創,只是很多時候,家長並不知道結果會如此嚴重罷了。

在孩子的心目中,自己的父母教會自己很多道理,為自己帶來了諸多歡樂,他們是當之無愧值得自己尊敬、崇拜的人。

而正是這樣一位"偶像",當著許多人的面,告訴自己:"你會因為這件事情失去我的青睞",這對孩子而言,無疑是一道晴天霹靂。

父母的打罵常常會讓孩子記住疼痛,讓孩子沒有了犯同樣錯誤的勇氣。然而,肉體上的傷害會隨著傷口的癒合而消失,但是心理上的重創就沒有想象中那麼容易痊癒了。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講的就是這樣一個道理。一個人被蛇咬傷,即便傷疤癒合,心理的陰影依然很難驅散,所以,面對井繩這種形似蛇的東西,他會不由自主的產生恐懼感。

同樣的,父母的一句話,看似輕描淡寫,但是卻對孩子的內心產生了相當程度的傷害。

“你再闖禍我就不理你了”,“心理懲罰”比打罵教育更傷害孩子

  • 心理創傷容易引發"併發症"

相信通過影視作品、書刊雜誌,父母或多或少都聽過這樣一句話:“你要是再讀不好書,就乾脆別讀了!"

這樣的事情或許在現實生活中已經比較難再聽到了,因為隨著社會的進步,越來越多的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已經十分重視,國家也已經將基礎教育上升為一種義務,所有孩子都必須接受並執行。

但是,在上世紀,面對家庭收入的窘迫以及農業在經濟增長中的突出貢獻,很多家長認為孩子讀書並沒有太大的用處,常會以這樣一句話來讓孩子結束學業回家務農,在今天看來,這樣的想法顯然是錯誤的。

以此為例,我們可以加以設想。如果自己的父母告訴自己,再學不好就勒令退學,那麼我們會有什麼樣的感受?

首先是委屈感。父母對自己的學習不管不問,不能為自己提供一定的幫助的情況下,還對自己施以這樣的壓力,委屈感油然而生。委屈感積攢到一定的程度不得排解時,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形象也會有所受損。

其次是無助感。孩子在學習方面磕磕碰碰,現在連自己的父母都有了放棄自己的念想,這對孩子而言,是相當絕望與無助的。

最後是自卑感。父母的一句話讓孩子覺得自己的父母已經不願意再相信自己,連平日裡對自己百般包容的父母都想放棄自己,那麼自己的表現一定很不招人喜歡,自卑感也就慢慢侵佔孩子的內心。

其實不止這個事例,父母很多"心理懲罰"的話語都會為孩子帶來許多併發症,這些併發症的作用會進一步強化"心理懲罰"的效果,這也是為什麼"心傷難愈"的原因之一。

“你再闖禍我就不理你了”,“心理懲罰”比打罵教育更傷害孩子

心理創傷是成長的阻礙

前文中提到,"心理懲罰"會給孩子帶來許多的併發症,而這些併發症對於孩子的成長而言無疑是一種阻礙。

設想一下,一個從小就有自卑感的孩子,在融入一個新的集體、環境中時,孩子所需要學習的就不僅僅只是交際能力了,他還需要克服自身的自卑感。因為沒有一個孩子希望自己的朋友終日沉默寡言。

值得一提的是,處在心理成長階段的孩子,這些"併發症"的產生容易讓他們的心理成長軌跡發生扭曲,孩子未來的心理、行為各方面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 正確使用“心理懲罰",寓教於“罰"

在我的認知之中,凡事都有利弊兩面,只是常常事物只會向我們展示其中一面。因此,我認為"心理懲罰"也有它的可取之處,只要避開它的危害點,合理地運用它,也就不會對孩子產生不良的影響。

那麼“心理懲罰"到底有何可取之處?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前幾日到朋友家作客時,恰好朋友的孩子放假留在家中,朋友為了招呼我,一邊讓正在看電視的孩子去別處玩耍,一邊忙著上前幫我取來拖鞋。

坐了有一會,房間裡突然傳來重物倒地的聲音。原來是孩子把掛衣服、揹包的架子碰倒了。或許是因為我在場,朋友沒有打罵孩子,只是語氣凶狠的說了一句:"你再闖禍我就不理你了!"

我隱約聽到了孩子的啜泣聲,很輕,但是相當急促。

相信不少的父母也有過類似的經歷,在大庭廣眾之下,面對孩子犯錯,父母既希望可以讓孩子長教訓,又不能當著眾人的面打罵孩子,於是,一句又一句的“心理懲罰"話語從父母的口中說出,正中孩子的心靈。這樣的話對於孩子的成長而言,是相當不利的。

“你再闖禍我就不理你了”,“心理懲罰”比打罵教育更傷害孩子

“心理懲罰"是一把雙刃劍

面對孩子的成長問題,我認為,"心理懲罰"會是一把雙刃劍,但是很多父母並沒能很正確的運用它,相反的,一旦拾起這把利刃,就常常使孩子的心靈受到重創。為什麼“心理懲罰"會有如此嚴重的後果,甚至已經超出了打罵教育?

  • 心靈創傷難以治癒

正所謂 "身傷易愈心傷難合",對於心理承受能力相對薄弱的孩子而言,更是一種重創,只是很多時候,家長並不知道結果會如此嚴重罷了。

在孩子的心目中,自己的父母教會自己很多道理,為自己帶來了諸多歡樂,他們是當之無愧值得自己尊敬、崇拜的人。

而正是這樣一位"偶像",當著許多人的面,告訴自己:"你會因為這件事情失去我的青睞",這對孩子而言,無疑是一道晴天霹靂。

父母的打罵常常會讓孩子記住疼痛,讓孩子沒有了犯同樣錯誤的勇氣。然而,肉體上的傷害會隨著傷口的癒合而消失,但是心理上的重創就沒有想象中那麼容易痊癒了。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講的就是這樣一個道理。一個人被蛇咬傷,即便傷疤癒合,心理的陰影依然很難驅散,所以,面對井繩這種形似蛇的東西,他會不由自主的產生恐懼感。

同樣的,父母的一句話,看似輕描淡寫,但是卻對孩子的內心產生了相當程度的傷害。

“你再闖禍我就不理你了”,“心理懲罰”比打罵教育更傷害孩子

  • 心理創傷容易引發"併發症"

相信通過影視作品、書刊雜誌,父母或多或少都聽過這樣一句話:“你要是再讀不好書,就乾脆別讀了!"

這樣的事情或許在現實生活中已經比較難再聽到了,因為隨著社會的進步,越來越多的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已經十分重視,國家也已經將基礎教育上升為一種義務,所有孩子都必須接受並執行。

但是,在上世紀,面對家庭收入的窘迫以及農業在經濟增長中的突出貢獻,很多家長認為孩子讀書並沒有太大的用處,常會以這樣一句話來讓孩子結束學業回家務農,在今天看來,這樣的想法顯然是錯誤的。

以此為例,我們可以加以設想。如果自己的父母告訴自己,再學不好就勒令退學,那麼我們會有什麼樣的感受?

首先是委屈感。父母對自己的學習不管不問,不能為自己提供一定的幫助的情況下,還對自己施以這樣的壓力,委屈感油然而生。委屈感積攢到一定的程度不得排解時,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形象也會有所受損。

其次是無助感。孩子在學習方面磕磕碰碰,現在連自己的父母都有了放棄自己的念想,這對孩子而言,是相當絕望與無助的。

最後是自卑感。父母的一句話讓孩子覺得自己的父母已經不願意再相信自己,連平日裡對自己百般包容的父母都想放棄自己,那麼自己的表現一定很不招人喜歡,自卑感也就慢慢侵佔孩子的內心。

其實不止這個事例,父母很多"心理懲罰"的話語都會為孩子帶來許多併發症,這些併發症的作用會進一步強化"心理懲罰"的效果,這也是為什麼"心傷難愈"的原因之一。

“你再闖禍我就不理你了”,“心理懲罰”比打罵教育更傷害孩子

心理創傷是成長的阻礙

前文中提到,"心理懲罰"會給孩子帶來許多的併發症,而這些併發症對於孩子的成長而言無疑是一種阻礙。

設想一下,一個從小就有自卑感的孩子,在融入一個新的集體、環境中時,孩子所需要學習的就不僅僅只是交際能力了,他還需要克服自身的自卑感。因為沒有一個孩子希望自己的朋友終日沉默寡言。

值得一提的是,處在心理成長階段的孩子,這些"併發症"的產生容易讓他們的心理成長軌跡發生扭曲,孩子未來的心理、行為各方面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 正確使用“心理懲罰",寓教於“罰"

在我的認知之中,凡事都有利弊兩面,只是常常事物只會向我們展示其中一面。因此,我認為"心理懲罰"也有它的可取之處,只要避開它的危害點,合理地運用它,也就不會對孩子產生不良的影響。

那麼“心理懲罰"到底有何可取之處?

“你再闖禍我就不理你了”,“心理懲罰”比打罵教育更傷害孩子

首先,“心理懲罰"更具"威懾力"。

很多父母其實也有同樣的感受,就是對孩子進行打罵,孩子會產生恐懼感,但是一旦疼痛感消失,有些孩子仍會為了一些極具誘惑力的事情"鋌而走險"。這是相當常見的,同時也暴露出了打罵教育的弊端所在。

但"心理懲罰"對孩子而言就更加具有"威懾力"。我們都有這樣一種體驗,就是當災禍發生時,我們會感到痛苦。但如果這樣的災禍你被提前告知,而且你任何辦法避開時,你內心所要承受的壓力是更為巨大的。

其次,“心理懲罰"更容易被接受。

相較於皮肉之苦,更多孩子希望自己受到的教訓是來自於口頭上的。當然,這並非意味著父母最好是跟孩子講道理,很多時候,道理並不能讓孩子長教訓。而"心理懲罰"卻可以很好的做到寓教於"罰"。

適當的"心理懲罰"是將"打"作為一種備用的手段,以此來警示孩子不可犯錯。

最後,“心理懲罰"的"保質期"更長

前面我們也提到了,"心理懲罰"對孩子的影響幾乎是終身的,這一點用於教育的話,是再好不過的。但是,這也要求父母要準確的掌握好要點,合理使用"心理懲罰",才能避開不利因素,讓自己的孩子更好的成長。

那麼,究竟應該如何避開“心理懲罰"的弊端呢?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前幾日到朋友家作客時,恰好朋友的孩子放假留在家中,朋友為了招呼我,一邊讓正在看電視的孩子去別處玩耍,一邊忙著上前幫我取來拖鞋。

坐了有一會,房間裡突然傳來重物倒地的聲音。原來是孩子把掛衣服、揹包的架子碰倒了。或許是因為我在場,朋友沒有打罵孩子,只是語氣凶狠的說了一句:"你再闖禍我就不理你了!"

我隱約聽到了孩子的啜泣聲,很輕,但是相當急促。

相信不少的父母也有過類似的經歷,在大庭廣眾之下,面對孩子犯錯,父母既希望可以讓孩子長教訓,又不能當著眾人的面打罵孩子,於是,一句又一句的“心理懲罰"話語從父母的口中說出,正中孩子的心靈。這樣的話對於孩子的成長而言,是相當不利的。

“你再闖禍我就不理你了”,“心理懲罰”比打罵教育更傷害孩子

“心理懲罰"是一把雙刃劍

面對孩子的成長問題,我認為,"心理懲罰"會是一把雙刃劍,但是很多父母並沒能很正確的運用它,相反的,一旦拾起這把利刃,就常常使孩子的心靈受到重創。為什麼“心理懲罰"會有如此嚴重的後果,甚至已經超出了打罵教育?

  • 心靈創傷難以治癒

正所謂 "身傷易愈心傷難合",對於心理承受能力相對薄弱的孩子而言,更是一種重創,只是很多時候,家長並不知道結果會如此嚴重罷了。

在孩子的心目中,自己的父母教會自己很多道理,為自己帶來了諸多歡樂,他們是當之無愧值得自己尊敬、崇拜的人。

而正是這樣一位"偶像",當著許多人的面,告訴自己:"你會因為這件事情失去我的青睞",這對孩子而言,無疑是一道晴天霹靂。

父母的打罵常常會讓孩子記住疼痛,讓孩子沒有了犯同樣錯誤的勇氣。然而,肉體上的傷害會隨著傷口的癒合而消失,但是心理上的重創就沒有想象中那麼容易痊癒了。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講的就是這樣一個道理。一個人被蛇咬傷,即便傷疤癒合,心理的陰影依然很難驅散,所以,面對井繩這種形似蛇的東西,他會不由自主的產生恐懼感。

同樣的,父母的一句話,看似輕描淡寫,但是卻對孩子的內心產生了相當程度的傷害。

“你再闖禍我就不理你了”,“心理懲罰”比打罵教育更傷害孩子

  • 心理創傷容易引發"併發症"

相信通過影視作品、書刊雜誌,父母或多或少都聽過這樣一句話:“你要是再讀不好書,就乾脆別讀了!"

這樣的事情或許在現實生活中已經比較難再聽到了,因為隨著社會的進步,越來越多的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已經十分重視,國家也已經將基礎教育上升為一種義務,所有孩子都必須接受並執行。

但是,在上世紀,面對家庭收入的窘迫以及農業在經濟增長中的突出貢獻,很多家長認為孩子讀書並沒有太大的用處,常會以這樣一句話來讓孩子結束學業回家務農,在今天看來,這樣的想法顯然是錯誤的。

以此為例,我們可以加以設想。如果自己的父母告訴自己,再學不好就勒令退學,那麼我們會有什麼樣的感受?

首先是委屈感。父母對自己的學習不管不問,不能為自己提供一定的幫助的情況下,還對自己施以這樣的壓力,委屈感油然而生。委屈感積攢到一定的程度不得排解時,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形象也會有所受損。

其次是無助感。孩子在學習方面磕磕碰碰,現在連自己的父母都有了放棄自己的念想,這對孩子而言,是相當絕望與無助的。

最後是自卑感。父母的一句話讓孩子覺得自己的父母已經不願意再相信自己,連平日裡對自己百般包容的父母都想放棄自己,那麼自己的表現一定很不招人喜歡,自卑感也就慢慢侵佔孩子的內心。

其實不止這個事例,父母很多"心理懲罰"的話語都會為孩子帶來許多併發症,這些併發症的作用會進一步強化"心理懲罰"的效果,這也是為什麼"心傷難愈"的原因之一。

“你再闖禍我就不理你了”,“心理懲罰”比打罵教育更傷害孩子

心理創傷是成長的阻礙

前文中提到,"心理懲罰"會給孩子帶來許多的併發症,而這些併發症對於孩子的成長而言無疑是一種阻礙。

設想一下,一個從小就有自卑感的孩子,在融入一個新的集體、環境中時,孩子所需要學習的就不僅僅只是交際能力了,他還需要克服自身的自卑感。因為沒有一個孩子希望自己的朋友終日沉默寡言。

值得一提的是,處在心理成長階段的孩子,這些"併發症"的產生容易讓他們的心理成長軌跡發生扭曲,孩子未來的心理、行為各方面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 正確使用“心理懲罰",寓教於“罰"

在我的認知之中,凡事都有利弊兩面,只是常常事物只會向我們展示其中一面。因此,我認為"心理懲罰"也有它的可取之處,只要避開它的危害點,合理地運用它,也就不會對孩子產生不良的影響。

那麼“心理懲罰"到底有何可取之處?

“你再闖禍我就不理你了”,“心理懲罰”比打罵教育更傷害孩子

首先,“心理懲罰"更具"威懾力"。

很多父母其實也有同樣的感受,就是對孩子進行打罵,孩子會產生恐懼感,但是一旦疼痛感消失,有些孩子仍會為了一些極具誘惑力的事情"鋌而走險"。這是相當常見的,同時也暴露出了打罵教育的弊端所在。

但"心理懲罰"對孩子而言就更加具有"威懾力"。我們都有這樣一種體驗,就是當災禍發生時,我們會感到痛苦。但如果這樣的災禍你被提前告知,而且你任何辦法避開時,你內心所要承受的壓力是更為巨大的。

其次,“心理懲罰"更容易被接受。

相較於皮肉之苦,更多孩子希望自己受到的教訓是來自於口頭上的。當然,這並非意味著父母最好是跟孩子講道理,很多時候,道理並不能讓孩子長教訓。而"心理懲罰"卻可以很好的做到寓教於"罰"。

適當的"心理懲罰"是將"打"作為一種備用的手段,以此來警示孩子不可犯錯。

最後,“心理懲罰"的"保質期"更長

前面我們也提到了,"心理懲罰"對孩子的影響幾乎是終身的,這一點用於教育的話,是再好不過的。但是,這也要求父母要準確的掌握好要點,合理使用"心理懲罰",才能避開不利因素,讓自己的孩子更好的成長。

那麼,究竟應該如何避開“心理懲罰"的弊端呢?

“你再闖禍我就不理你了”,“心理懲罰”比打罵教育更傷害孩子

三個妙招助力孩子成長

  • 合理的說教方式

當家長需要使用"心理懲罰"教育時,對孩子說話的語氣、內容就顯得十分重要。

以朋友的事件為例。朋友的出發點,是要讓孩子記住下一次不能再因為貪玩而把東西碰到,但是她的表述容易讓孩子的心靈受到傷害,如果換一種語氣與內容,孩子會更好接受一些。

比如,面對孩子頑皮搗蛋,父母可以用平和的語氣這樣警戒孩子:"不要在這些地方玩,東西密集容易砸傷自己,再有下次,我就要打你了。"

  • 堅決的懲治態度

既然我們為孩子定下了要求,那麼,孩子下一次再犯同樣的錯誤,我們可以採用打罵教育,並且,這樣的打罵孩子是不會出現任何的心理不平衡的,畢竟已經"醜話說在前"。

父母的"言而有信"也會讓孩子更加敬畏父母說的話,慢慢的就不會有"挑戰"父母權威的事情發生。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前幾日到朋友家作客時,恰好朋友的孩子放假留在家中,朋友為了招呼我,一邊讓正在看電視的孩子去別處玩耍,一邊忙著上前幫我取來拖鞋。

坐了有一會,房間裡突然傳來重物倒地的聲音。原來是孩子把掛衣服、揹包的架子碰倒了。或許是因為我在場,朋友沒有打罵孩子,只是語氣凶狠的說了一句:"你再闖禍我就不理你了!"

我隱約聽到了孩子的啜泣聲,很輕,但是相當急促。

相信不少的父母也有過類似的經歷,在大庭廣眾之下,面對孩子犯錯,父母既希望可以讓孩子長教訓,又不能當著眾人的面打罵孩子,於是,一句又一句的“心理懲罰"話語從父母的口中說出,正中孩子的心靈。這樣的話對於孩子的成長而言,是相當不利的。

“你再闖禍我就不理你了”,“心理懲罰”比打罵教育更傷害孩子

“心理懲罰"是一把雙刃劍

面對孩子的成長問題,我認為,"心理懲罰"會是一把雙刃劍,但是很多父母並沒能很正確的運用它,相反的,一旦拾起這把利刃,就常常使孩子的心靈受到重創。為什麼“心理懲罰"會有如此嚴重的後果,甚至已經超出了打罵教育?

  • 心靈創傷難以治癒

正所謂 "身傷易愈心傷難合",對於心理承受能力相對薄弱的孩子而言,更是一種重創,只是很多時候,家長並不知道結果會如此嚴重罷了。

在孩子的心目中,自己的父母教會自己很多道理,為自己帶來了諸多歡樂,他們是當之無愧值得自己尊敬、崇拜的人。

而正是這樣一位"偶像",當著許多人的面,告訴自己:"你會因為這件事情失去我的青睞",這對孩子而言,無疑是一道晴天霹靂。

父母的打罵常常會讓孩子記住疼痛,讓孩子沒有了犯同樣錯誤的勇氣。然而,肉體上的傷害會隨著傷口的癒合而消失,但是心理上的重創就沒有想象中那麼容易痊癒了。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講的就是這樣一個道理。一個人被蛇咬傷,即便傷疤癒合,心理的陰影依然很難驅散,所以,面對井繩這種形似蛇的東西,他會不由自主的產生恐懼感。

同樣的,父母的一句話,看似輕描淡寫,但是卻對孩子的內心產生了相當程度的傷害。

“你再闖禍我就不理你了”,“心理懲罰”比打罵教育更傷害孩子

  • 心理創傷容易引發"併發症"

相信通過影視作品、書刊雜誌,父母或多或少都聽過這樣一句話:“你要是再讀不好書,就乾脆別讀了!"

這樣的事情或許在現實生活中已經比較難再聽到了,因為隨著社會的進步,越來越多的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已經十分重視,國家也已經將基礎教育上升為一種義務,所有孩子都必須接受並執行。

但是,在上世紀,面對家庭收入的窘迫以及農業在經濟增長中的突出貢獻,很多家長認為孩子讀書並沒有太大的用處,常會以這樣一句話來讓孩子結束學業回家務農,在今天看來,這樣的想法顯然是錯誤的。

以此為例,我們可以加以設想。如果自己的父母告訴自己,再學不好就勒令退學,那麼我們會有什麼樣的感受?

首先是委屈感。父母對自己的學習不管不問,不能為自己提供一定的幫助的情況下,還對自己施以這樣的壓力,委屈感油然而生。委屈感積攢到一定的程度不得排解時,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形象也會有所受損。

其次是無助感。孩子在學習方面磕磕碰碰,現在連自己的父母都有了放棄自己的念想,這對孩子而言,是相當絕望與無助的。

最後是自卑感。父母的一句話讓孩子覺得自己的父母已經不願意再相信自己,連平日裡對自己百般包容的父母都想放棄自己,那麼自己的表現一定很不招人喜歡,自卑感也就慢慢侵佔孩子的內心。

其實不止這個事例,父母很多"心理懲罰"的話語都會為孩子帶來許多併發症,這些併發症的作用會進一步強化"心理懲罰"的效果,這也是為什麼"心傷難愈"的原因之一。

“你再闖禍我就不理你了”,“心理懲罰”比打罵教育更傷害孩子

心理創傷是成長的阻礙

前文中提到,"心理懲罰"會給孩子帶來許多的併發症,而這些併發症對於孩子的成長而言無疑是一種阻礙。

設想一下,一個從小就有自卑感的孩子,在融入一個新的集體、環境中時,孩子所需要學習的就不僅僅只是交際能力了,他還需要克服自身的自卑感。因為沒有一個孩子希望自己的朋友終日沉默寡言。

值得一提的是,處在心理成長階段的孩子,這些"併發症"的產生容易讓他們的心理成長軌跡發生扭曲,孩子未來的心理、行為各方面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 正確使用“心理懲罰",寓教於“罰"

在我的認知之中,凡事都有利弊兩面,只是常常事物只會向我們展示其中一面。因此,我認為"心理懲罰"也有它的可取之處,只要避開它的危害點,合理地運用它,也就不會對孩子產生不良的影響。

那麼“心理懲罰"到底有何可取之處?

“你再闖禍我就不理你了”,“心理懲罰”比打罵教育更傷害孩子

首先,“心理懲罰"更具"威懾力"。

很多父母其實也有同樣的感受,就是對孩子進行打罵,孩子會產生恐懼感,但是一旦疼痛感消失,有些孩子仍會為了一些極具誘惑力的事情"鋌而走險"。這是相當常見的,同時也暴露出了打罵教育的弊端所在。

但"心理懲罰"對孩子而言就更加具有"威懾力"。我們都有這樣一種體驗,就是當災禍發生時,我們會感到痛苦。但如果這樣的災禍你被提前告知,而且你任何辦法避開時,你內心所要承受的壓力是更為巨大的。

其次,“心理懲罰"更容易被接受。

相較於皮肉之苦,更多孩子希望自己受到的教訓是來自於口頭上的。當然,這並非意味著父母最好是跟孩子講道理,很多時候,道理並不能讓孩子長教訓。而"心理懲罰"卻可以很好的做到寓教於"罰"。

適當的"心理懲罰"是將"打"作為一種備用的手段,以此來警示孩子不可犯錯。

最後,“心理懲罰"的"保質期"更長

前面我們也提到了,"心理懲罰"對孩子的影響幾乎是終身的,這一點用於教育的話,是再好不過的。但是,這也要求父母要準確的掌握好要點,合理使用"心理懲罰",才能避開不利因素,讓自己的孩子更好的成長。

那麼,究竟應該如何避開“心理懲罰"的弊端呢?

“你再闖禍我就不理你了”,“心理懲罰”比打罵教育更傷害孩子

三個妙招助力孩子成長

  • 合理的說教方式

當家長需要使用"心理懲罰"教育時,對孩子說話的語氣、內容就顯得十分重要。

以朋友的事件為例。朋友的出發點,是要讓孩子記住下一次不能再因為貪玩而把東西碰到,但是她的表述容易讓孩子的心靈受到傷害,如果換一種語氣與內容,孩子會更好接受一些。

比如,面對孩子頑皮搗蛋,父母可以用平和的語氣這樣警戒孩子:"不要在這些地方玩,東西密集容易砸傷自己,再有下次,我就要打你了。"

  • 堅決的懲治態度

既然我們為孩子定下了要求,那麼,孩子下一次再犯同樣的錯誤,我們可以採用打罵教育,並且,這樣的打罵孩子是不會出現任何的心理不平衡的,畢竟已經"醜話說在前"。

父母的"言而有信"也會讓孩子更加敬畏父母說的話,慢慢的就不會有"挑戰"父母權威的事情發生。

“你再闖禍我就不理你了”,“心理懲罰”比打罵教育更傷害孩子

  • 明確的“區別對待"

有些孩子面對自己的過錯,會做一些事情進行彌補,諸如做家務、學習等,希望通過自己的行為讓自己的父母消氣。

這時候,父母應該就事論事,對於孩子的補救策略,父母要接納,對孩子的好表現依舊給予讚賞。一味的遷怒只會讓孩子覺得父母因為一件錯誤無法原諒自己,此前所述的併發症也將容易產生。

我是刺蝟奶爸,也是3歲寶寶的奶爸,每天記錄和分享不同的育兒知識及經驗,喜歡文章請關注我。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