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逗我家娃!中國式逗娃已被家長列入黑名單

導讀:相信很多寶爸寶媽都曾遇到過,自家娃被別人逗著玩。回想一下,當孩子被逗弄時,你是阻止?是賠笑?還是沉默?今天分享的這篇文章,就是想告訴大家,不要小看了逗弄孩子這件事!自家的小孩,自己護!


*作者簡介:遇之,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婚姻家庭諮詢師,高級教師,二孩媽媽,關注科學育兒與個人成長,樂於分享育兒成長心得,願你我與孩子一起快樂成長。

一則關於“因逗弄孩子與堂姐當場翻臉”的報道引起了網友熱議。

重慶渝北區的徐唯在參加中秋家宴時,自己的孩子突然大吼:我不要媽媽生弟弟妹妹了!

徐唯一想起孩子焦急、憤怒、痛苦、傷心的樣子,就氣不打一處來。而孩子有這個反應都是她堂姐惹的禍。

因為堂姐指著徐唯的孕肚,逗孩子說:“媽媽生了二娃,就不喜歡你了!”

當時,徐唯就拉過孩子抱在懷裡,並大聲斥責堂姐,讓她別再開這種玩笑。而堂姐則認為她不過是逗孩子玩,覺得徐唯發火是小題大作,於是不甘示弱懟了回去。

結果中秋家宴不歡而散,在親人勸說下,徐唯帶著孩子提前打車離開。

徐唯說:有人說我不該為了一個玩笑較真,毀了中秋家宴,但我真的一點不後悔。

同為媽媽的我,忍不住要為這個媽媽點贊。

對於某些喜歡以逗小孩為樂的熊親戚,真的不用怕什麼面子過不去,該出手時就出手。


別逗我家娃!中國式逗娃已被家長列入黑名單



女兒是自己的,大不了親戚沒得做,少些往來,孩子還少受傷害呢。


像徐唯堂姐,根本沒有意識到逗孩子的背後是對孩子的傷害,堅持認為逗孩子是小事。事後,她還給徐唯發微信,責怪徐唯不該因為她跟孩子的一個玩笑讓她當眾下不了臺。

這樣的熊親戚少些往來,難道不是好事嗎?

親戚朋友聚一起,總有些大人,喜歡利用孩子的懵懂無知,開一些低級趣味的玩笑,其實玩笑開得不當,跟扎刀子沒什麼兩樣

在評論裡有很多網友就講到,自己小時候,大人的玩笑和逗弄給自己帶來了很大傷害。

其中有個網友留言道:她6歲那年,妹妹出生,因多個親戚開玩笑媽媽有了妹妹不要自己,自己信以為真。

於是潛意識裡讓自己這個連幼兒園老師都不敢收的小淘氣變成了後來的乖乖女,因怕被遺棄,慢慢形成了討好型人格,至今深受其害。



孩子眼裡,可沒有這麼多玩笑話

心理學中有一種“權威暗示效應”,說的是大多數人有一種“安全心理”,認為服從權威會讓自己更有安全感,所以會下意識地認同權威人物的思想、言語和行為是正確的。

才幾歲的孩子,他們的認知能力還處於萌芽階段,根本不懂大人說的是玩笑話還是事實。


別逗我家娃!中國式逗娃已被家長列入黑名單



在他們心中,父母長輩就是權威,所以他們的玩笑往往會引起孩子的重視,並信以為真,從而產生極大的困擾與痛苦。

我小時候,爸爸有個好朋友經常來家裡玩。他每次來總喜歡逗我,每次說要我給他家兒子當媳婦,並且每次走的時候都假裝要將我抱回家去。

每次只要他一來,我就亦步亦趨地緊跟媽媽。不管媽媽做什麼,不管媽媽怎樣勸說、呵斥,我都緊緊拽住媽媽的衣服,不敢放開。每次盼著那個伯伯趕緊離開,又深深恐懼他離開時真的把我抱走。

離開時,他和爸爸看著我的恐懼、驚慌的反應哈哈大笑,我卻只有委屈、害怕、無助。

這是我童年最大的陰影,並經常會為此做噩夢。


即使現在我已長大成人,但依然會做夢自己重回小時候,被那個伯伯強硬地抱走,然後嚇得從夢中驚醒。

只要回想起這件事,我就會覺得特別地難過。

那個時候,我知道我媽對那個伯伯的行為不是很贊成,也聽她跟爸爸抱怨過幾次,但是我媽從來沒有正面地反對過。

我現在想想我爸我媽當時如果能堅定地說一句:“別讓對我孩子說這樣的玩笑話了!”可能那個伯伯看到家長不願意,就不會一次次不停地開我玩笑了!

只可惜,爸爸不在意,媽媽又抹不開面子,於是可憐的我就只能承擔傷害。

很多父母就跟我爸媽一樣,在親友逗弄自己孩子的時候,哪怕心理不認同不喜歡,但是礙於面子,怕“得罪”領導、同事、朋友、親戚,往往選擇沉默或者一笑了之。

我們照顧了自己的面子,照顧了親友的情緒,卻唯獨忽略了自己的孩子。

別逗我家娃!中國式逗娃已被家長列入黑名單


對於孩子而言,逗弄自己的大人就是可怕的巨人,他們往往沒有勇氣也沒有辦法去反抗、拒絕和辯解。

爸爸媽媽默許的態度,會比親友的逗弄更讓孩子憤怒和傷心。因為他會覺得自己是孤立的,是不被理解的,是被遺棄的。

所以,當孩子受到他人逗弄時,不管她是誰,父母必須旗幟鮮明地站出來挺自己的孩子。

孩子只有感覺到爸爸媽媽與自己是站在一起的,孩子才有力量抵禦和平復外界的傷害。



自己的崽,自己護好!

0到6歲,是孩子心智養成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我們需要給予孩子愛、關注、和尊重。

喜歡逗弄孩子的“熊大人”太多,我們無法給孩子創造一個真空的環境,把這些“熊大人”隔絕在外。

面對“中國式逗娃”,父母站隊自己的孩子,就是對孩子最大的尊重、最大的愛。

父母站隊孩子,挺孩子,需要做好以下幾點:


1、禮貌而堅決地制止

在平時,我們哪怕預先對一些高頻出現的逗娃問題進行場景演練,現實中,對大人花式百出的逗弄,孩子恐怕還是無力應對。

別逗我家娃!中國式逗娃已被家長列入黑名單


所以,父母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及時制止。

如果你的孩子被其他人逗弄,開始出現不情願、不開心的情緒,不要猶豫,必須立刻、馬上、堅決地制止。

我們可以不斥責對方,而是跟孩子說“大家其實是喜歡你,不過這種方式讓你很難過,是嗎?”這一方面是告訴孩子大人沒有惡意,同時也是順便告訴對方,這種方式傷害了孩子,孩子不喜歡。一般識趣的大人聽到此話就不會繼續為難孩子。

我們也可以開門見山地表明:“對不起,請不要這樣逗我的孩子,這對孩子不好,孩子和我都不喜歡。”

相信你只要禮貌而堅決的明確反對,大多數親友並不會繼續,畢竟他們逗弄孩子並不是出於主觀惡意。

如果對方不識趣,仍嬉皮笑臉地繼續,不要怕“得罪”人,直接拉下臉帶孩子走人。

一時自己落個差評,換來以後他人的識趣,保護孩子遠離傷害,值!

2、引導和幫助孩子說“不”


別逗我家娃!中國式逗娃已被家長列入黑名單


在制止對方逗弄孩子的同時,告訴孩子,對大人的要求有拒絕的權利。

有些大人喜歡“威逼利誘”孩子叫人或表演節目,在孩子不願意的時候,我們必須堅定站在孩子一邊,不強迫孩子。

我們可以抱著孩子大聲說,“沒關係,你要是不願意,我們就不做。爸爸媽媽不會怪你的。”

在平時,也可以通過場景演練和父母示範,告訴孩子,在不願意、不舒服的時候,可以這樣勇敢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我不喜歡你這樣說”或“請你不要這樣做”

如果對方不依不饒,記得告訴孩子,直接不聽不理,無視他就好

3、接納孩子的情緒


當孩子被逗弄後,由於心智發展尚不成熟,他們不具備理解、消化和釋放的能力,所以往往容易出現情緒失控、哭鬧不止的行為。

如果急於打圓場或解釋,甚至斥責孩子“別哭了,這點小事有什麼好哭的,叔叔阿姨不過是開玩笑呢!”

孩子感覺不被理解,結果只能是情況更加糟糕。

所以我們要做的不是否定、壓制和控制,而是接納孩子的情緒,成為孩子的支持者。

“他們這樣做,你肯定很難受/害怕/委屈,沒關係,你想哭,就哭一會吧,媽媽陪著你!”

有了父母的愛、陪伴和包容,孩子的情緒就比較容易穩定下來。

4、及時澄清解釋


孩子情緒穩定下來後,我們一定要澄清孩子的誤解,不厭其煩地解答孩子的困惑。

“爸爸媽媽永遠不會不要你 ,爸爸媽媽永遠都是愛你的!”

“爸爸媽媽有了弟弟妹妹,一樣會喜歡你!”

“剛才叔叔講的是不對的,你有什麼不清楚的問題可以問爸爸媽媽!”

“警察叔叔/大灰狼不會來抓寶寶的,就是有壞人來抓寶寶,爸爸媽媽也一定會保護寶寶的!”

及時解答孩子疑惑不安的問題,澄清干擾孩子的錯誤認知,孩子才會真正從惶恐不安中解脫出來,重新獲得安全感。

別逗我家娃!中國式逗娃已被家長列入黑名單


在解釋的時候,注意不替逗弄孩子的大人辯解和維護,事實求是的指明大人有不對的地方,孩子才會消除心中的困惑和不安全感。

孩子沒有反抗力,家長就是孩子的守護神。

孩子遇到逗弄,父母一定要堅決站在孩子這邊,讓孩子知道,不管外界說了什麼,爸爸媽媽和我是一體的,我是安全的,我無需恐慌和彷徨!有問題,找我爸媽就好。



今日話題

孩子被逗著玩,你是怎麼做的?

和我在留言區討論吧!


猜你還想看

想養出高情商孩子?你要讓爸爸這樣做

《我家那小子》刷屏:為何父母付出越多,孩子越抱怨?

孩子沉迷手機?1招解決思路送給你


關注,點贊,評論,一起完成開心三連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