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交作業,智慧的家長怎麼做?

不完美媽媽 平涼家長之家 2019-04-12

“不交作業”,表面看不過是學生生涯中的“小事件”。但是,智慧的家長應當能夠用心聆聽到“不交作業小事件”敲響的警鈴之聲!應當能夠透過表象“小事件”看到更多的、更深的東西,並且以“高級產品經理人”的高標準、高效率、高智慧地行使管理權責。


孩子不交作業,智慧的家長怎麼做?

1、“不交作業”的小事件,是如何破壞孩子優秀人格養成的?

許多任課老師遇到學生不做作業這個事情,都格外頭疼,不論是小學、初中或高中,這是老師們的共同感受。其實吧,家長也頭疼。學生自己,當然就更頭疼了。

大家共同的頭疼,不解決卻是絕對不行的,因為最終會因為“不交作業”小事件而泛化出許多惡習併為之吃大虧的那個責任人,除了孩子自己,還有家長!孩子惡意放縱自己無法徹底立起來,家長還想後半輩子過上有閒有錢的幸福日子?

要想徹底解決“不交作業”的小事件,必得先弄明白其背後潛藏的許多個“為什麼”。把許多個“為什麼”條分縷析真正弄清楚之後,由於這個“因”而導致的那個“果”很多時候就會自動消失,或具有被輕易解決的最大可能性。

一是短期惡果。孩子不交作業的短期惡果,大家都很清楚。從傳統教學模式的角度看,“溫故而知新”是被無數代人共同證明了的最重要教學環節和最有效學習辦法;從現代教學研究結果看,如果只在課堂上聽聽而不做作業,能記住並理解的只佔知識總量的5%不到,而“做作業”這個環節相當於現實戰爭的“模擬推演”,對檢查、鞏固並督促學生掌握程度的有效性,達到80%以上。

二是長期惡果。從長期看,不交作業是一件很小的事,就像學校教育在一個人的生命份量和生命長度中只佔個“起點”位置一樣。但是,“學子少小好動,心性不定,未入正道,師不可惰而不嚴!”

“心性未定”意味著什麼?從孩子個體生命的角度看,心性未定意味著無限發展的可能性;從教師和家長的角度看,這種無限發展的可能性只有兩種:一曰正向,二曰負向。正向的發展指向“好”,負向的發展指向“壞”。咱們老祖先把一個孩子成長過程中有可能出現的兩極分化現象概括得不能再到位:“勿以惡小而為之!”

“師不可惰而不嚴”意味著什麼?在很久很久之前,師者乃“再造之父母”,如今時代大為不同,教育行業趨勢、教育生存現狀都發生了顛覆式變化,原本由師者承擔的這個“再造之父母”的責任,被交還給了父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不是說著玩的!“積行成習、積習成性、積性成命”也不是說著玩兒的!

企業的終極目標是社會效益與經營效益的雙增長,孩子的成長何嘗不是?好的企業要歷經初創階段、成長階段、成熟階段,其能否存活下去、能否有續經營的拐點就在於“成熟階段”——是繼續穩在“成熟階段”呢?還是大踏步跨入“衰退階段”?小孩子的成長同樣道理,“不交作業”這件小事情,就是孩子生命成長四階段中的“初創階段”,如果初創階段的築基固魂不正向、行為習慣不優秀、向上慾望不強烈,很可能連跨入“成長階段、成熟階段”的機會都沒有,就直接大踏步跨入了“衰退階段”——細思極恐,一個小小孩子還沒有開始成長就“衰退階段”了?!


孩子不交作業,智慧的家長怎麼做?

2、“不交作業”的小事件,其背後群體性原因是什麼?

題主的問題表面上瞧相當簡單,不就是不交作業麼?

但交作業這事兒,不論對家長和孩子來說,都不是一次性消費品,只管解決掉眼下這一次就算完。交作業這事兒,其時間維度和跨度往短了看,只事關孩子小學、初中、高中12年;可是眼光再長遠些看的話,是關乎孩子一輩子良好習慣養成的大事件。

再加上,如今學生不交作業這事兒,從教師的角度來說也是越來越難辦了。早些年,學生不交作業教師有的是辦法收拾他們,各種懲罰措施不要太多,重則體罰,輕則把沒寫的作業抄上個百八十遍、抄到手軟抄到害怕抄到下次絕不敢不交;再或者,也有教師走那種“不打你不罵你就用感情折磨你”的路子,寫一兩千字的檢討並在全班同學面前讀檢討等等,通過生理與精神的雙重“折磨”使孩子對不交作業產生的惡果產生“再也不願意承擔”的足夠畏懼之後,“不交作業病”就被簡單粗暴強行治癒了。

然而,現在不同了。如今信息時代啦,教師跟專職開車的司機一樣也成了高風險職業。往輕了說,有可能會丟掉養家餬口的職業;往重了說,一個不小心還會背上自己終其一生也無法原諒自己的“人命關天”事。教師們壓力倍兒大,幾乎人人自危,誰還敢下重手治“不交作業病”?誰還願意下大力氣抓“不交作業這等小事兒”?學生們一個個都是超級金貴的瓷器,要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絕對的輕拿輕放、小意殷勤!

鑑於以上大背景大氣候,如果有教師輕描淡寫跟家長說,“你家孩子作業沒按時交”——這是拉響了一級戰備警報的節奏!家長要提高警惕、絕對重視!千萬別以為老師就是這麼隨口淡淡一提而掉以輕心。

教師為什麼不願說太多、說太重?

一是擔心惹家長不高興。

二是擔心萬一遇上個二五八萬的家長,轉身就戾氣滿滿把自家孩子暴扁一頓,末了孩子想不開有個啥事兒,源頭的錯都得教師自己背。

三來嘛,也怕學生不高興,學生不高興後果也很嚴重的,小兒男、小猛女們的遷怒,有時候竟意味著“事情大條了”的趨向。

輕不得、重不得,在對待交作業這件事上的應對態度與處罰程度當然就與早年完全不同了——排除教師隊伍中個別“老鼠”壞了一鍋湯的存在,絕大多數教師都當得起“為人師表”四個字,都當得起學生和家長們打心眼裡的敬重!

不敬師,何以從師?家長應當時時處處留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別動不動批判這個教師唯利是圖、那個教師師德敗壞等等,家長親手把孩子心裡本就被時代越抹越稀薄的那點兒對教師的敬畏之情扒除乾淨之後,孩子們幹出“不交作業”這事兒簡直沒有任何壓力,甚至還會覺得“我造反我有理”!比“不交作業”程度更嚴重、更兩敗俱傷的,是毫無壓力地幹出“欺師滅祖”等事兒。所以,互聯網時代媒體為抓眼球與流量對個別師德敗壞事件的“放大鏡”式惡炒的惡劣後果,以及個別家長對待教師惡劣行為導致的惡劣後果,兩兩雙重疊加的爆炸式負效應,卻要好幾代無辜的家長與孩子們去償還!

“尊師重道從我做起”,真心不是一句廢話,也絕不是空喊高調,家長們言傳身教從當下點點滴滴小事兒付諸行動,才是對自己孩子、自己孫子真正負責的大道之行。一代一代、一點一點努力著,我們的孩子的孩子以及他們的孩子,總會有那麼一天能夠得享“師者,因材授業,鼓之勵之,以至成業,是為授業”之絕對紅利。

“尊師重道從我做起”的終極紅利是什麼呢?

曰:“人有三命,一為父母所生之命,二為師造之命,三為自立之命。父母生其身而師造其魂,而後自立其命。所以師者,再生父母也,一日為師終生為父,是為師父。”

孩子不交作業,智慧的家長怎麼做?

3、“不交作業”的小事件,其背後個體化原因有哪些?

學生不做作業背後的群體性原因咱們前文分析得很清楚了。那麼,具體到一個獨一無二的生命個體,具體到這個有自己獨一無二生活環境、心理成長、生命體驗及身體狀況的孩子,他“不交作業”又是因為什麼呢?

第一種:長期不交?

如果孩子長期不交作業的話,90%以上的責任就在家長了,尤其是小學生。小學階段相當於一個好企業的“初創階段”,正是培根築魂的關鍵時刻,良好學習習慣、尊師重道意識、克服懶惰學會自律等優秀人士必備素質的培養,家長是主體責任人,幾乎得負全責!這就像是一個人一輩子90%的良好行為習慣是自“小學生守則”中來一樣,若一個人活到三四十歲了還“隨地吐痰”,你能說他是一個有素養的人麼?若一個小學生連最基本“交作業”這樣的操守與德行都沒能養成,你能說他是一個受到過良好家庭教育的孩子麼?不隨地吐痰與必須完成自己份內事一樣,都是一個人活而為人的最底層素養。

尤其是如今,老師們壓力倍增的情況下若有跟家長提及過孩子不按時交作業這事兒,哪怕只提一次,家長也應當立即高度重視!家長自己得清楚:哪怕是教過我們的老師,也絕不會再用“打手心逼作業”此類方式繼續教育我們的孩子!我們那一代人比較粗糙,是河道里隨處可見的青石頭,經得起摔打;如今這代孩子跟我們不一樣了,他們是精細瓷器,得輕拿輕放。是故,老師們淡淡的提一提,往往意味著狀況已經較為嚴重了。面對孩子長期不交作業的“突發”狀況(於老師和孩子而言是長久知情者,於家長而言則是“突發”),家長該如何處理呢?

一是拿出誠意,放低身段,中肯而誠懇的向老師請教。術業有專攻嘛,家長不論在哪個領域是多麼響噹噹的人物,但對教育孩子尤其是擺平“不交作業”這事兒,老師是絕對的專業人士,且經驗豐富,比其他人的紙上談兵更能見真章。

二是嚴格按老師的建議去做。

三是把自己的時間管理好,每天至少留出2個小時即滿打滿算的120分鐘給孩子,別縮水,也別三心二意玩手機或者幹別的什麼。這120分鐘,不僅僅是拿來陪孩子做作業的。做作業可以不陪,但一起講故事、改編故事、讀好玩的書、做好玩的遊戲等等,是絕對不可少的。尤其是,孩子如果正在上小學,那麼120分鐘是絕對保底線,最好比這再多上至少60分鐘。至於這些時間怎麼分配,家長別一言堂,跟孩子有商有量的,多聽取孩子的意見——孩子一旦感受到來自於家長的高度重視和愛的關注、愛的陪伴,那麼作業之類的小事件,他們自己會主動完成的漂漂亮亮。

四是把以上三條堅持下去,別三天打魚兩天晒網。至少堅持到孩子上初二。初三年級之後的天地,就可以百分百完全交給孩子自己(我家孩子是小學二年級開始,家長就再沒管過他的學習)。

第二種、突然不交?

孩子以前在校學習、在家學習都正常,交作業也正常。突然不交作業了——這種情形家長一定要絕對重視!其重視程度甚至要遠遠大於長期不交的。因為突然不交作業,通常意味著變化,而這種變化背後的某種動機或導向,將可能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個拐點——家長可以回憶一下自己的生命歷程,人一輩子最重要的生命拐點能有幾個?一個拐歪了,整個生命歷程就跟著歪掉了。此種情形,家長應當怎麼做?

一是與老師多溝通、深溝通、全方位溝通,要準確而詳盡地瞭解孩子在學校的整體狀況,尤其是上課時候的具體表現。

二是與孩子的小夥伴或要好的同學溝通,充分了解孩子在學校除課堂之外的時間空檔中、上學下學路途中有沒有意料不及的突發事件,比如被其他大孩子或社會小青年霸凌或欺詐、要挾等等。此類事件的隱祕性相當高,如果家長不提高警惕、及時干預並積極作為,與孩子做好溝通交流並給予足夠安全感,其對孩子的負面影響將會越來越加劇並最終失控——“不交作業”,只是在將後來諸多惡果發生之前小小的一聲警鈴音,家長一定要聽見!

三是與孩子做好溝通。許多家長常干犯忌諱的事,一旦有老師反饋說沒按時交作業,家長的惱火唰就被點燃,完全不問前因後果劈頭蓋臉就是一頓罵,或者一頓打——罵完了、打完了,就認為自己的責任已經盡到了,至於孩子依舊不交作業?“罵也罵了,打也打了,你還讓我怎麼辦?那就不是個成才貨!”

不問背後的原因也不聽孩子解釋,家長的自以為是常常會堵塞親子之間暢順的溝通渠道。家長如何說孩子才肯聽?家長如何聽孩子才肯說?這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家長最好轉換一下心態,別動不動拿出“孃老子”的範兒對付孩子,最好把在社會上、在職場上的人情往來策略遷移到孩子這兒,創設與孩子之間平等、尊重、共情的相處模式。

同事家孩子連著兩天沒交作業,老師把這事在微信群裡反饋了一下。家長自覺丟了臉面,回家不問情由噴孩子一臉狗血,然後各種嫌棄。孩子大哭了一場,把自己鎖進屋子很久很久。一直到事情過去小半年之後,家長才無意中得知自家孩子是因為初潮來了沒有準備且不懂處理,結果弄髒褲子在教室當眾出了醜,被幾個調皮男同學嘲笑了。從那之後,原本樂觀開朗的孩子越來越自我封閉,不願意跟同學交流,不願意跟老師交流,更不願與家長交流,當然,學習成績更是一落千丈——在孩子最需要心疼和呵護的生命成長關鍵時刻,家長缺位了!家長明明在孩子身邊卻缺位了,這不只是可惜可嘆的事兒,這簡直稱得上是悲哀了!

小結

總體來說,沒有哪一個孩子天生就是那種完全不知好歹的。尤其是那些在學業上確實落下很遠的學生,學習對他來說就不只是痛苦,許多時候簡直是一場永無盡頭的災難——可是,孩子還是天天堅持到學校“去受刑”,夠勇敢了!這樣的孩子,他需要的不是指責,是具體的方法指導以及心理上的絕對支持。此種情形下,最受挑戰是家長的耐心和不放棄!家長們只要堅定地相信:每一棵草都擁有屬於自己的露水,每一個孩子都擁有自己的潛力!關鍵的關鍵是,家長有沒有激發孩子這種無窮的潛力!


孩子不交作業,智慧的家長怎麼做?

祁雲:擅散文,善評論。專注於家庭教育、寫作輔導、華夏大語文教學研究。

原創版權:任何形式的轉載,都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並註明出處。(plqiyun)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