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美國的無家可歸者吧'

"

說說美國的無家可歸者吧

心路獨舞

總有人問,別說美國進步的一面,說說為什麼會有55萬的無家可歸者吧?

先說幾個我知道的案例。

案例一,丫丫好友和同學的父親。幾年前冬天的一個晚上,我們開車送Andrew爸爸去郡政府的庇護所過夜,他和Andrew媽媽徹底吵翻了,兩人同意離婚,他什麼都沒拿就衝出了門,在本地又沒有親戚,本想去住酒店,登記時才發現信用卡已被妻子凍結了,只好住庇護所。那天很冷,近百張床位的庇護所裡已住滿了人,工作人員於是讓他睡在大廳的沙發上,還為他免費提供了晚餐。我們都以為這是一晚上的臨時安排,結果他居然住了接近一個月,直到他和前妻簽署了臨時的經濟分割合同,然後才找到合適的出租房搬進去。這樣臨時住庇護所的人,也劃入美國住房和城市發展部定義的無家可歸者:“缺乏固定、經常、有適當夜間休息場所的人”。

案例二,加油站的Jason。如果說像Andrew爸爸這樣無家可歸還算是暫時的話,那麼另外一部分卻是把無家可歸當成終生事業來做的。我經常去的那個加油站,有個常年在那裡出入的流浪漢名叫Jason,十幾年前我剛搬來的時候第一次在那裡加油,他走近我儘量彬彬有禮地說,“你能給我20美元我加點油嗎?”我遲疑了一下,看看他那張帶著典型長期酗酒顏色的臉答道,“我平時不帶現金,你把車子開過來我刷卡給你加一箱油吧”,他說“那就算了”,然後走開。去那裡加油久了,漸漸習慣了他在那裡的身影,從某一天起他的身邊開始多了一隻土狗,別人給他吃的他會和狗平分,這個小小的舉動莫名地感動了我,以後去加油之前,只要我記得起總會帶上一包狗零食再買上一個套餐送給Jason,如果有時間的話也會聽他絮叨一些過去的事情,儘管有些不連貫,但大概輪廓是他受了些挫折結果開始酗酒,丟了工作,丟了老婆,白天在加油站乞討,晚上有時睡在加油站後面有時住庇護所,他的全部家當就用Walmart的一個購物車推著,討到錢就到加油站裡面買酒喝個酩酊大醉,討不到錢有時會酒癮發作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哪裡。

案例三,北美中文網站的博主。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人物,他是早期的留美博士,據說還在美國獲得了物理博士學位,入籍成了美國公民,不過他現在的日子基本就是白天撿瓶子什麼的只要能換錢的東西,晚上住庇護所,攢夠了一定的錢就回中國找老婆,當然屢戰屢敗,他把他的生活經歷都寫在了這個博客裡(見下截屏),讀一些你就能感覺到他似乎是有精神疾病的,也非常偏執,需要正規的治療,可能這才是他走到街頭無家可歸的原因。

"

說說美國的無家可歸者吧

心路獨舞

總有人問,別說美國進步的一面,說說為什麼會有55萬的無家可歸者吧?

先說幾個我知道的案例。

案例一,丫丫好友和同學的父親。幾年前冬天的一個晚上,我們開車送Andrew爸爸去郡政府的庇護所過夜,他和Andrew媽媽徹底吵翻了,兩人同意離婚,他什麼都沒拿就衝出了門,在本地又沒有親戚,本想去住酒店,登記時才發現信用卡已被妻子凍結了,只好住庇護所。那天很冷,近百張床位的庇護所裡已住滿了人,工作人員於是讓他睡在大廳的沙發上,還為他免費提供了晚餐。我們都以為這是一晚上的臨時安排,結果他居然住了接近一個月,直到他和前妻簽署了臨時的經濟分割合同,然後才找到合適的出租房搬進去。這樣臨時住庇護所的人,也劃入美國住房和城市發展部定義的無家可歸者:“缺乏固定、經常、有適當夜間休息場所的人”。

案例二,加油站的Jason。如果說像Andrew爸爸這樣無家可歸還算是暫時的話,那麼另外一部分卻是把無家可歸當成終生事業來做的。我經常去的那個加油站,有個常年在那裡出入的流浪漢名叫Jason,十幾年前我剛搬來的時候第一次在那裡加油,他走近我儘量彬彬有禮地說,“你能給我20美元我加點油嗎?”我遲疑了一下,看看他那張帶著典型長期酗酒顏色的臉答道,“我平時不帶現金,你把車子開過來我刷卡給你加一箱油吧”,他說“那就算了”,然後走開。去那裡加油久了,漸漸習慣了他在那裡的身影,從某一天起他的身邊開始多了一隻土狗,別人給他吃的他會和狗平分,這個小小的舉動莫名地感動了我,以後去加油之前,只要我記得起總會帶上一包狗零食再買上一個套餐送給Jason,如果有時間的話也會聽他絮叨一些過去的事情,儘管有些不連貫,但大概輪廓是他受了些挫折結果開始酗酒,丟了工作,丟了老婆,白天在加油站乞討,晚上有時睡在加油站後面有時住庇護所,他的全部家當就用Walmart的一個購物車推著,討到錢就到加油站裡面買酒喝個酩酊大醉,討不到錢有時會酒癮發作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哪裡。

案例三,北美中文網站的博主。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人物,他是早期的留美博士,據說還在美國獲得了物理博士學位,入籍成了美國公民,不過他現在的日子基本就是白天撿瓶子什麼的只要能換錢的東西,晚上住庇護所,攢夠了一定的錢就回中國找老婆,當然屢戰屢敗,他把他的生活經歷都寫在了這個博客裡(見下截屏),讀一些你就能感覺到他似乎是有精神疾病的,也非常偏執,需要正規的治療,可能這才是他走到街頭無家可歸的原因。

說說美國的無家可歸者吧"

說說美國的無家可歸者吧

心路獨舞

總有人問,別說美國進步的一面,說說為什麼會有55萬的無家可歸者吧?

先說幾個我知道的案例。

案例一,丫丫好友和同學的父親。幾年前冬天的一個晚上,我們開車送Andrew爸爸去郡政府的庇護所過夜,他和Andrew媽媽徹底吵翻了,兩人同意離婚,他什麼都沒拿就衝出了門,在本地又沒有親戚,本想去住酒店,登記時才發現信用卡已被妻子凍結了,只好住庇護所。那天很冷,近百張床位的庇護所裡已住滿了人,工作人員於是讓他睡在大廳的沙發上,還為他免費提供了晚餐。我們都以為這是一晚上的臨時安排,結果他居然住了接近一個月,直到他和前妻簽署了臨時的經濟分割合同,然後才找到合適的出租房搬進去。這樣臨時住庇護所的人,也劃入美國住房和城市發展部定義的無家可歸者:“缺乏固定、經常、有適當夜間休息場所的人”。

案例二,加油站的Jason。如果說像Andrew爸爸這樣無家可歸還算是暫時的話,那麼另外一部分卻是把無家可歸當成終生事業來做的。我經常去的那個加油站,有個常年在那裡出入的流浪漢名叫Jason,十幾年前我剛搬來的時候第一次在那裡加油,他走近我儘量彬彬有禮地說,“你能給我20美元我加點油嗎?”我遲疑了一下,看看他那張帶著典型長期酗酒顏色的臉答道,“我平時不帶現金,你把車子開過來我刷卡給你加一箱油吧”,他說“那就算了”,然後走開。去那裡加油久了,漸漸習慣了他在那裡的身影,從某一天起他的身邊開始多了一隻土狗,別人給他吃的他會和狗平分,這個小小的舉動莫名地感動了我,以後去加油之前,只要我記得起總會帶上一包狗零食再買上一個套餐送給Jason,如果有時間的話也會聽他絮叨一些過去的事情,儘管有些不連貫,但大概輪廓是他受了些挫折結果開始酗酒,丟了工作,丟了老婆,白天在加油站乞討,晚上有時睡在加油站後面有時住庇護所,他的全部家當就用Walmart的一個購物車推著,討到錢就到加油站裡面買酒喝個酩酊大醉,討不到錢有時會酒癮發作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哪裡。

案例三,北美中文網站的博主。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人物,他是早期的留美博士,據說還在美國獲得了物理博士學位,入籍成了美國公民,不過他現在的日子基本就是白天撿瓶子什麼的只要能換錢的東西,晚上住庇護所,攢夠了一定的錢就回中國找老婆,當然屢戰屢敗,他把他的生活經歷都寫在了這個博客裡(見下截屏),讀一些你就能感覺到他似乎是有精神疾病的,也非常偏執,需要正規的治療,可能這才是他走到街頭無家可歸的原因。

說說美國的無家可歸者吧說說美國的無家可歸者吧

以上的案例我只是想從某個側面證實,美國的無家可歸者除了經濟原因造成的因素外,大多數是染有毒癮、酒癮、藥癮(substance abuse)或者有精神疾病的,根據聯邦住房和城市發展部的最新數據,目前美國有55.3萬的無家可歸者,但是這些無家可歸者並不都是睡在大街上的,因為美國政府資助的庇護所就有近90萬張床位,遠超過無家可歸人數,其中包括緊急避難所(Emergency Shelter)、過渡性住房(Transitional Housing)、安全避難所(Safe Haven)、快速安置(Rapid Rehousing)、永久支持性住房(Permanent Supportive Housing)等,只要他們願意就可以住進去其中合適的一種,有的還免費提供一日三餐,可以沖淋浴。

看到這裡你或許會問,只提供住處為什麼不授之以漁讓其迴歸社會?記得幾年前我曾發表過一篇題為《 一個流浪漢走紅髮財之後……》(點擊題目進入)的文章,講的是碼工帕特里克教授一個流浪漢雷奧編程,上架後賣的很好賺了不少錢,足夠他租個公寓重新回到社會了,但是雷奧卻不想去開銀行賬號,拿到錢,重新回到社會,他覺得租公寓、買生活品、找工作、買保險、付賬單這些事情太讓人頭疼了,他對記者說,“帕特里克不是穿著鎧甲的騎士拯救我於水火中,在他出現之前我並不因無家可歸而抑鬱,社會很難改變對流浪漢的看法,或者是癮君子或者是瘋子,覺得無家可歸就了不得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我的生活此前也有好的時候,現在不過是學了新的東西,為了將來有更多的好時候”。顯然並不是所有的無家可歸者都想被拯救,在雷奧和帕特里克的這個案例中,授之以漁並沒有改變雷奧的命運,雷奧還得願意自己拿起魚叉才行。流浪漢想流浪,流浪漢想成為社會有用的人,編程技術可以幫助流浪漢,編程卻挽救不了流浪漢對自由的嚮往,所以解決流浪漢的事情顯然比想象複雜得太多。

"

說說美國的無家可歸者吧

心路獨舞

總有人問,別說美國進步的一面,說說為什麼會有55萬的無家可歸者吧?

先說幾個我知道的案例。

案例一,丫丫好友和同學的父親。幾年前冬天的一個晚上,我們開車送Andrew爸爸去郡政府的庇護所過夜,他和Andrew媽媽徹底吵翻了,兩人同意離婚,他什麼都沒拿就衝出了門,在本地又沒有親戚,本想去住酒店,登記時才發現信用卡已被妻子凍結了,只好住庇護所。那天很冷,近百張床位的庇護所裡已住滿了人,工作人員於是讓他睡在大廳的沙發上,還為他免費提供了晚餐。我們都以為這是一晚上的臨時安排,結果他居然住了接近一個月,直到他和前妻簽署了臨時的經濟分割合同,然後才找到合適的出租房搬進去。這樣臨時住庇護所的人,也劃入美國住房和城市發展部定義的無家可歸者:“缺乏固定、經常、有適當夜間休息場所的人”。

案例二,加油站的Jason。如果說像Andrew爸爸這樣無家可歸還算是暫時的話,那麼另外一部分卻是把無家可歸當成終生事業來做的。我經常去的那個加油站,有個常年在那裡出入的流浪漢名叫Jason,十幾年前我剛搬來的時候第一次在那裡加油,他走近我儘量彬彬有禮地說,“你能給我20美元我加點油嗎?”我遲疑了一下,看看他那張帶著典型長期酗酒顏色的臉答道,“我平時不帶現金,你把車子開過來我刷卡給你加一箱油吧”,他說“那就算了”,然後走開。去那裡加油久了,漸漸習慣了他在那裡的身影,從某一天起他的身邊開始多了一隻土狗,別人給他吃的他會和狗平分,這個小小的舉動莫名地感動了我,以後去加油之前,只要我記得起總會帶上一包狗零食再買上一個套餐送給Jason,如果有時間的話也會聽他絮叨一些過去的事情,儘管有些不連貫,但大概輪廓是他受了些挫折結果開始酗酒,丟了工作,丟了老婆,白天在加油站乞討,晚上有時睡在加油站後面有時住庇護所,他的全部家當就用Walmart的一個購物車推著,討到錢就到加油站裡面買酒喝個酩酊大醉,討不到錢有時會酒癮發作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哪裡。

案例三,北美中文網站的博主。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人物,他是早期的留美博士,據說還在美國獲得了物理博士學位,入籍成了美國公民,不過他現在的日子基本就是白天撿瓶子什麼的只要能換錢的東西,晚上住庇護所,攢夠了一定的錢就回中國找老婆,當然屢戰屢敗,他把他的生活經歷都寫在了這個博客裡(見下截屏),讀一些你就能感覺到他似乎是有精神疾病的,也非常偏執,需要正規的治療,可能這才是他走到街頭無家可歸的原因。

說說美國的無家可歸者吧說說美國的無家可歸者吧

以上的案例我只是想從某個側面證實,美國的無家可歸者除了經濟原因造成的因素外,大多數是染有毒癮、酒癮、藥癮(substance abuse)或者有精神疾病的,根據聯邦住房和城市發展部的最新數據,目前美國有55.3萬的無家可歸者,但是這些無家可歸者並不都是睡在大街上的,因為美國政府資助的庇護所就有近90萬張床位,遠超過無家可歸人數,其中包括緊急避難所(Emergency Shelter)、過渡性住房(Transitional Housing)、安全避難所(Safe Haven)、快速安置(Rapid Rehousing)、永久支持性住房(Permanent Supportive Housing)等,只要他們願意就可以住進去其中合適的一種,有的還免費提供一日三餐,可以沖淋浴。

看到這裡你或許會問,只提供住處為什麼不授之以漁讓其迴歸社會?記得幾年前我曾發表過一篇題為《 一個流浪漢走紅髮財之後……》(點擊題目進入)的文章,講的是碼工帕特里克教授一個流浪漢雷奧編程,上架後賣的很好賺了不少錢,足夠他租個公寓重新回到社會了,但是雷奧卻不想去開銀行賬號,拿到錢,重新回到社會,他覺得租公寓、買生活品、找工作、買保險、付賬單這些事情太讓人頭疼了,他對記者說,“帕特里克不是穿著鎧甲的騎士拯救我於水火中,在他出現之前我並不因無家可歸而抑鬱,社會很難改變對流浪漢的看法,或者是癮君子或者是瘋子,覺得無家可歸就了不得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我的生活此前也有好的時候,現在不過是學了新的東西,為了將來有更多的好時候”。顯然並不是所有的無家可歸者都想被拯救,在雷奧和帕特里克的這個案例中,授之以漁並沒有改變雷奧的命運,雷奧還得願意自己拿起魚叉才行。流浪漢想流浪,流浪漢想成為社會有用的人,編程技術可以幫助流浪漢,編程卻挽救不了流浪漢對自由的嚮往,所以解決流浪漢的事情顯然比想象複雜得太多。

說說美國的無家可歸者吧

帕特里克和雷奧

"

說說美國的無家可歸者吧

心路獨舞

總有人問,別說美國進步的一面,說說為什麼會有55萬的無家可歸者吧?

先說幾個我知道的案例。

案例一,丫丫好友和同學的父親。幾年前冬天的一個晚上,我們開車送Andrew爸爸去郡政府的庇護所過夜,他和Andrew媽媽徹底吵翻了,兩人同意離婚,他什麼都沒拿就衝出了門,在本地又沒有親戚,本想去住酒店,登記時才發現信用卡已被妻子凍結了,只好住庇護所。那天很冷,近百張床位的庇護所裡已住滿了人,工作人員於是讓他睡在大廳的沙發上,還為他免費提供了晚餐。我們都以為這是一晚上的臨時安排,結果他居然住了接近一個月,直到他和前妻簽署了臨時的經濟分割合同,然後才找到合適的出租房搬進去。這樣臨時住庇護所的人,也劃入美國住房和城市發展部定義的無家可歸者:“缺乏固定、經常、有適當夜間休息場所的人”。

案例二,加油站的Jason。如果說像Andrew爸爸這樣無家可歸還算是暫時的話,那麼另外一部分卻是把無家可歸當成終生事業來做的。我經常去的那個加油站,有個常年在那裡出入的流浪漢名叫Jason,十幾年前我剛搬來的時候第一次在那裡加油,他走近我儘量彬彬有禮地說,“你能給我20美元我加點油嗎?”我遲疑了一下,看看他那張帶著典型長期酗酒顏色的臉答道,“我平時不帶現金,你把車子開過來我刷卡給你加一箱油吧”,他說“那就算了”,然後走開。去那裡加油久了,漸漸習慣了他在那裡的身影,從某一天起他的身邊開始多了一隻土狗,別人給他吃的他會和狗平分,這個小小的舉動莫名地感動了我,以後去加油之前,只要我記得起總會帶上一包狗零食再買上一個套餐送給Jason,如果有時間的話也會聽他絮叨一些過去的事情,儘管有些不連貫,但大概輪廓是他受了些挫折結果開始酗酒,丟了工作,丟了老婆,白天在加油站乞討,晚上有時睡在加油站後面有時住庇護所,他的全部家當就用Walmart的一個購物車推著,討到錢就到加油站裡面買酒喝個酩酊大醉,討不到錢有時會酒癮發作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哪裡。

案例三,北美中文網站的博主。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人物,他是早期的留美博士,據說還在美國獲得了物理博士學位,入籍成了美國公民,不過他現在的日子基本就是白天撿瓶子什麼的只要能換錢的東西,晚上住庇護所,攢夠了一定的錢就回中國找老婆,當然屢戰屢敗,他把他的生活經歷都寫在了這個博客裡(見下截屏),讀一些你就能感覺到他似乎是有精神疾病的,也非常偏執,需要正規的治療,可能這才是他走到街頭無家可歸的原因。

說說美國的無家可歸者吧說說美國的無家可歸者吧

以上的案例我只是想從某個側面證實,美國的無家可歸者除了經濟原因造成的因素外,大多數是染有毒癮、酒癮、藥癮(substance abuse)或者有精神疾病的,根據聯邦住房和城市發展部的最新數據,目前美國有55.3萬的無家可歸者,但是這些無家可歸者並不都是睡在大街上的,因為美國政府資助的庇護所就有近90萬張床位,遠超過無家可歸人數,其中包括緊急避難所(Emergency Shelter)、過渡性住房(Transitional Housing)、安全避難所(Safe Haven)、快速安置(Rapid Rehousing)、永久支持性住房(Permanent Supportive Housing)等,只要他們願意就可以住進去其中合適的一種,有的還免費提供一日三餐,可以沖淋浴。

看到這裡你或許會問,只提供住處為什麼不授之以漁讓其迴歸社會?記得幾年前我曾發表過一篇題為《 一個流浪漢走紅髮財之後……》(點擊題目進入)的文章,講的是碼工帕特里克教授一個流浪漢雷奧編程,上架後賣的很好賺了不少錢,足夠他租個公寓重新回到社會了,但是雷奧卻不想去開銀行賬號,拿到錢,重新回到社會,他覺得租公寓、買生活品、找工作、買保險、付賬單這些事情太讓人頭疼了,他對記者說,“帕特里克不是穿著鎧甲的騎士拯救我於水火中,在他出現之前我並不因無家可歸而抑鬱,社會很難改變對流浪漢的看法,或者是癮君子或者是瘋子,覺得無家可歸就了不得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我的生活此前也有好的時候,現在不過是學了新的東西,為了將來有更多的好時候”。顯然並不是所有的無家可歸者都想被拯救,在雷奧和帕特里克的這個案例中,授之以漁並沒有改變雷奧的命運,雷奧還得願意自己拿起魚叉才行。流浪漢想流浪,流浪漢想成為社會有用的人,編程技術可以幫助流浪漢,編程卻挽救不了流浪漢對自由的嚮往,所以解決流浪漢的事情顯然比想象複雜得太多。

說說美國的無家可歸者吧

帕特里克和雷奧

說說美國的無家可歸者吧

我曾認識一些八、九十年代偷渡到美國的福建人,在路上輾轉幾個月,生死未卜,抵達後在華人血汗工廠賣身還錢,幾年後贖了身以後繼續打工攢錢,有點積蓄了再把老婆孩子接過來,開家中餐館,自己跟夥計一樣起早貪黑地幹,幾年功夫也買房了,這應該算是在美國生存最底層的華人。而最底層的美國人呢?稍不舒服就濫用止疼藥,稍不如意就酗酒嗑藥抽大麻,太嚮往自由客就去做流浪漢,歸根結蒂還是文化的不同,我們的文化是在拼命向上遊動,而美國的文化可以往不同方向遊動,於是可以鯉魚翻身,也可以莫名其妙,無家可歸者也算其中一種吧。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