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孩子對什麼都沒興趣,強化物該怎麼開發?

強化之路千萬條,孩子喜歡第一條。

啥也不愛怎麼辦?認輸了(liǎo)?

星娃家長可都沒少為“強化”這件事兒操心:

孩子學啥都沒動機!

就知道晃手,啥也不幹!

盯著平板電腦眼睛都直了!

誇獎沒用,比不過吃一口!

... ...

自閉症孩子的強化物,到底咋開發?

自閉症孩子對什麼都沒興趣,強化物該怎麼開發?

1

“除了搖自己的手,他什麼也不喜歡。”

——“我知道教,孩子沒動機學啊!”

——“從孩子喜歡的東西入手。”

——“我真沒發現孩子有什麼特別喜歡的,他對什麼都沒興趣,哦!吃的除外。”

幾乎每一次聽家長和老師溝通,都會聽到這樣的對話。

孩子好像對什麼都沒興趣,家長也不知道孩子喜歡什麼。如果你也面臨著這樣的問題,那就先想一想,孩子無所事事的時候,會幹什麼?有什麼樣的表現?

每個孩子在無聊的時候,其實都會做一些事情,可能不太容易被發現。

他看起來好像在呆呆的望著窗外,但其實他可能在看外面隨風搖曳的樹枝;

他一直在聞自己的手,其實他可能是在聞洗手液留下的淡淡清香;

他一直在前後搖晃,其實他可能就是覺得這樣子晃很好玩... ...

你可能會說:“這不就是自我刺激嗎?我還想消除他這些行為呢,怎麼能用這些做強化呢?”

這些自我刺激是不可以作為小朋友的強化,可一開始,孩子表現出更多的,就是自我刺激。那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從孩子的這些自我刺激中,開發出強化物。

如果孩子喜歡前後搖晃,可以帶他去試一試蹺蹺板,或許他會喜歡;

如果孩子喜歡不停的搖手,可以給他一個搖鈴;

如果孩子總是喜歡把手放在眼前,那他可能在找尋一些視覺上的刺激,可以試試給他一個發光的玩具。

有時候,孩子總表現出自我刺激,可能就是因為孩子興趣太少,沒什麼可玩的,沒什麼可做的,就只能選擇“最簡單”的自我刺激來找點樂子。

所以,我們可以從孩子的自我刺激,甚至是一些問題行為中,發現孩子感興趣的點,從而把這些自我刺激“轉換”為強化物。

2

開發一個新的強化物有多難?

“開發強化物”就好像是一句拗口的魔咒,心裡明白,做不出來。

開發新的強化物,家長在家能怎麼做呢?

首先,在以往的生活與干預中,一定有一個孩子最喜歡的東西,大多數,都是食物。

比如說,小明最喜歡吃的,就是糖。糖果,就是小明的最強強化物。給小明開發新的強化物,我們需要藉助糖果的力量。

首先,家長需要找到一個孩子的中性強化物。

什麼是中性強化物呢?舉個例子:小明媽在小明面前拿出一個吹泡泡玩具,小明看到了,但沒什麼反應,直接就忽略,跑到別的地方去了。或者媽媽給小明幾個玩具選擇的時候,他既不會非常嫌棄地推開,也不會主動去選擇泡泡玩具,那其實這個玩具對於小明來說,就是一箇中性強化物。

媽媽是怎麼把這個泡泡玩具變成小明的強化物的呢?

一開始,媽媽先向小明展示這個泡泡,小明並沒什麼反應。

然後,媽媽會玩這個玩具,每當小明看向這個玩具時,媽媽就給小明舔一下棒棒糖作為獎勵。因為對於小明來說,糖是最強強化物。

慢慢地,小明就知道了看向泡泡,就會“有好事發生”。漸漸,小明開始接近泡泡,並且慢慢自己玩起來,泡泡也給小明帶來了一些樂趣,泡泡逐漸就成了小明的強化物。

媽媽這樣做,就是為了把泡泡——這個待開發的中性強化物,和小明喜歡的其他物品,建立一種聯繫

但這裡面仍有需要注意的問題:如果孩子還有一些其他的已知強化物,也需要搭配出現。比如,小明除了糖果,還喜歡一種小餅乾和薯片。那麼小明看向泡泡的時候,這些食物就可以交替出現,不要總是盯著已有的一種。

你想想,就算你再喜歡糖果,把你扔到糖果店好幾天隨便吃,很快也就夠了。

這樣開發強化物的“程序”,我們可以應用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開發玩具的時候,我們要注意與孩子的年齡相符合。以前有家長問:“我孩子10歲了,還喜歡看天線寶寶,這正常嗎?”這裡的年齡相符,不要用生理年齡來衡量。可能孩子現在就是很小的小朋友的能力水平,對於小小孩子來說,喜歡看天線寶寶,也可能很正常。

如果孩子喜歡的確實不太符合孩子的能力了,那我們就觀察一下,孩子到底喜歡其中的哪一個點,我們用這個點,給孩子開發新的強化物。

多開發一些玩具,替代食物的強化。

一個玩具可以有很多種玩法,就用呼啦圈舉例:可以套在胳膊上晃;可以把呼啦圈轉著“扔”給小朋友讓他接;可以用呼啦圈玩“鑽山洞”的遊戲;可以用呼啦圈套住小朋友玩“開火車”... ...

我們家長總是想告訴孩子“什麼是正確、標準的玩法”,但其實有時候,玩具更像是一個媒介,正確的玩法是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可以用這個玩具,和孩子做出什麼樣的互動。有時候,就算是拿著小火車拋起接住,孩子也可能玩的不亦樂乎。

所以,不要再糾結玩具“應該”怎麼玩,多想一想“可以”怎麼玩吧!

3

電子產品可以做強化物嗎?

小朋友們普遍都很喜歡電子產品,家長們會擔心,孩子看太長時間的電視、平板,會讓孩子越來越不愛和人溝通,怕孩子沉迷。乾脆讓孩子少接觸,甚至不讓再接觸了。

其實家長只要把握好“度”,電子產品也可以作為孩子的強化物,畢竟是難得的,孩子喜歡的。

比如,在學習的時候,這些電子產品可以作為孩子完成某些任務或目標的獎勵,可以看30秒喜歡的動畫片,或者看一小段喜歡的片段。在學習之外,就不要或者很少給孩子玩電子產品,不必因為過於擔心孩子沉迷而完全禁止孩子玩。

對於其他孩子喜歡的東西,也是一樣,不要無度地給孩子,要有節制,有底線,及防止給多了孩子很快就不喜歡了,也防止孩子沉迷在裡面,變得不可控制,過猶不及

4

為什麼讚美總是不管用?

孩子一直需要物品、活動強化也不是長久之計,在社會生活中,不是每一次孩子做的好,都能立刻給到物品、活動等強化的,所以,如何讓孩子接受社會性強化物,就很重要了。

社會性強化物一般是指孩子比較喜歡接受的語言或身體刺激,例如口頭讚美:好孩子!你真棒!太好了!等等,或者溫柔的輕拍,擁抱、點頭、微笑等等,甚至有時候是一個關注的眼神。

家長都會慢慢開始嘗試用表揚孩子來代替食物、活動的給予,但好像對孩子並沒有什麼作用。讚美真的對自閉症孩子管用嗎?

我們先反思一個問題:孩子真的懂你的讚美是什麼意思嗎?

當你“張牙舞爪”對孩子表達你的開心、認同、讚美時,孩子可能根本不知道你在幹什麼,不知道你說的是什麼意思。這就不怪人家孩子不給你反應了。

所以,在一開始的時候,我們不必等孩子做對了,做好了才給他讚美,給表揚,給擁抱... ...我們可以經常這麼做,或者伴隨著一些物品、活動的強化。先讓孩子明白,“稱讚”是一個特別好的事情,慢慢孩子自然就會喜歡上稱讚。

孩子真正喜歡上稱讚以後,再把它變成強化物。

你再讚美孩子的時候,他自然就明白了其中的意義了。這時候,讚美,才是孩子有力的強化。

當我們尋找、開發孩子的強化物的時候,觀察是很重要的,有時候,我們覺得吸引孩子的東西、孩子會感興趣的點,其實他們根本就不來電。還有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孩子明明對這東西表現出喜歡了,怎麼我買了一堆給他她就不喜歡了?

舉個例子:

阿華每天都拿著一根筷子,媽媽看他喜歡,就準備了一大堆打算當強化物,可是新筷子給阿華了,他也不要,沒辦法媽媽就只能把舊筷子給他。

後來媽媽才發現,阿華不是喜歡筷子,是這隻木質的筷子被水泡久了,筷子頭開始掉小細屑,阿華是喜歡摳那個地方。

你看,有時候我們看到的,都不一定是準確的,所以,要想抓住孩子的喜好,就需要家長們多觀察,多分析。

生活總有意料之外,育兒之路也一樣充滿潛藏的驚喜。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