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上學後,我做了件特別後悔的事”'

"

又是一年開學季。

對我來說,孩子開學是拯救,但對很多新生媽媽來說,則是苦難,尤其入小學的媽媽。

朋友就是過來人。

回憶起兒子剛上一年級情形,她說她做了一件,至今想起都特別後悔的事。

在學習上,他兒子所讀的幼兒園,老師會做一些幼小銜接,比如20以內加減法,比如拼音,比如識字。

但是上小學後,還是明顯地跟不上。她稍微放鬆一點,孩子就拖拉,作業老是做不完,經常陪寫到晚十點以後。

當時我勸她:“放鬆一點,別壓力這麼大。”

她說:“不行啊,作業要是完成不好,老師就直接在群裡點名批評,數落該家長不注重教育,不負責任。”

朋友白天愁,晚上愁,頭髮大把大把掉。

但是學習效果特別不理想,要不中等,要不中等偏下。

用她的話說,孩子表現就是坐飛機,忽上忽下,一點都不穩定。並且在逼孩子學習上面,她是軟硬兼施,然而並沒卵用

身為她的朋友,當時情況都不敢多勸,她太焦慮了。

當然了,一學期下來孩子整體改觀都不太大,甚至非常排斥做課後作業。

這兩天她和我嘮嗑,說到又一批家長癱瘓在路上,她發自內心地說:“逼孩子有用的話,要父母幹啥!”

很多爸爸媽媽會開車,所以應該有一個體驗,就是開車的時候,尤其是開高速的時候,特別怕車沒油。

都知道,車一旦沒油,它就動不了,省心省力的活,就變得費心費力。這個時候,要讓車走,一是推,二是拉。

不拉不推,反而給車壓力,它就更死皮賴臉了。

假設給沒有油的停在原地的車,四面八方加壓,車最可能的不是移動,而是被解體。

這是常識。

教育孩子其實也一樣。孩子內部動力不足,也有兩個方法:要麼拉著孩子走,要麼推著孩子走。

當然了,不管是推,還是拉,都不會太省力。

"

又是一年開學季。

對我來說,孩子開學是拯救,但對很多新生媽媽來說,則是苦難,尤其入小學的媽媽。

朋友就是過來人。

回憶起兒子剛上一年級情形,她說她做了一件,至今想起都特別後悔的事。

在學習上,他兒子所讀的幼兒園,老師會做一些幼小銜接,比如20以內加減法,比如拼音,比如識字。

但是上小學後,還是明顯地跟不上。她稍微放鬆一點,孩子就拖拉,作業老是做不完,經常陪寫到晚十點以後。

當時我勸她:“放鬆一點,別壓力這麼大。”

她說:“不行啊,作業要是完成不好,老師就直接在群裡點名批評,數落該家長不注重教育,不負責任。”

朋友白天愁,晚上愁,頭髮大把大把掉。

但是學習效果特別不理想,要不中等,要不中等偏下。

用她的話說,孩子表現就是坐飛機,忽上忽下,一點都不穩定。並且在逼孩子學習上面,她是軟硬兼施,然而並沒卵用

身為她的朋友,當時情況都不敢多勸,她太焦慮了。

當然了,一學期下來孩子整體改觀都不太大,甚至非常排斥做課後作業。

這兩天她和我嘮嗑,說到又一批家長癱瘓在路上,她發自內心地說:“逼孩子有用的話,要父母幹啥!”

很多爸爸媽媽會開車,所以應該有一個體驗,就是開車的時候,尤其是開高速的時候,特別怕車沒油。

都知道,車一旦沒油,它就動不了,省心省力的活,就變得費心費力。這個時候,要讓車走,一是推,二是拉。

不拉不推,反而給車壓力,它就更死皮賴臉了。

假設給沒有油的停在原地的車,四面八方加壓,車最可能的不是移動,而是被解體。

這是常識。

教育孩子其實也一樣。孩子內部動力不足,也有兩個方法:要麼拉著孩子走,要麼推著孩子走。

當然了,不管是推,還是拉,都不會太省力。

“娃上學後,我做了件特別後悔的事”

02

話題又回到朋友身上。

一年級第二學期,她決定“破罐子破摔”,反正孩子都那樣了,再差她也能接受。

雖然不逼孩子學習了,但她開始大量購置圖書。

沒事就給孩子講故事,讀繪本。

堅持一兩個月後,她發現兒子的好奇心越來越重了。

慢慢地堅持下來,孩子會自己拿書看,看完還會和她分享。

當然了,在第二學期,成績依舊不上不下。

到了二年級上學期,兒子成績上沒有太大的改觀,但是生活能力提高了不少,會淘米做飯,也學會了自己上下學。

早上給自己定一個鬧鐘,起床、刷牙、買早餐、走路或者坐公交去學校。

時間不知不覺就到了二年級下期,兒子不僅僅會自己上下學,還慢慢地學會了獨自完成作業。

基於對鋼琴的喜愛,用時3個月說服爸爸買鋼琴,報鋼琴培訓班。

朋友現在,看到某些同齡孩子,就會感嘆:“我們家孩子成績不好,但習慣還可以,人品也沒問題,這就夠了。”

爸爸媽媽真的要好好記住這句話: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所謂忍,就是給足孩子時間,讓他自己去發現成長的快樂;

所謂退,就是放下期望、身段、執念,接納孩子最差的樣子。

"

又是一年開學季。

對我來說,孩子開學是拯救,但對很多新生媽媽來說,則是苦難,尤其入小學的媽媽。

朋友就是過來人。

回憶起兒子剛上一年級情形,她說她做了一件,至今想起都特別後悔的事。

在學習上,他兒子所讀的幼兒園,老師會做一些幼小銜接,比如20以內加減法,比如拼音,比如識字。

但是上小學後,還是明顯地跟不上。她稍微放鬆一點,孩子就拖拉,作業老是做不完,經常陪寫到晚十點以後。

當時我勸她:“放鬆一點,別壓力這麼大。”

她說:“不行啊,作業要是完成不好,老師就直接在群裡點名批評,數落該家長不注重教育,不負責任。”

朋友白天愁,晚上愁,頭髮大把大把掉。

但是學習效果特別不理想,要不中等,要不中等偏下。

用她的話說,孩子表現就是坐飛機,忽上忽下,一點都不穩定。並且在逼孩子學習上面,她是軟硬兼施,然而並沒卵用

身為她的朋友,當時情況都不敢多勸,她太焦慮了。

當然了,一學期下來孩子整體改觀都不太大,甚至非常排斥做課後作業。

這兩天她和我嘮嗑,說到又一批家長癱瘓在路上,她發自內心地說:“逼孩子有用的話,要父母幹啥!”

很多爸爸媽媽會開車,所以應該有一個體驗,就是開車的時候,尤其是開高速的時候,特別怕車沒油。

都知道,車一旦沒油,它就動不了,省心省力的活,就變得費心費力。這個時候,要讓車走,一是推,二是拉。

不拉不推,反而給車壓力,它就更死皮賴臉了。

假設給沒有油的停在原地的車,四面八方加壓,車最可能的不是移動,而是被解體。

這是常識。

教育孩子其實也一樣。孩子內部動力不足,也有兩個方法:要麼拉著孩子走,要麼推著孩子走。

當然了,不管是推,還是拉,都不會太省力。

“娃上學後,我做了件特別後悔的事”

02

話題又回到朋友身上。

一年級第二學期,她決定“破罐子破摔”,反正孩子都那樣了,再差她也能接受。

雖然不逼孩子學習了,但她開始大量購置圖書。

沒事就給孩子講故事,讀繪本。

堅持一兩個月後,她發現兒子的好奇心越來越重了。

慢慢地堅持下來,孩子會自己拿書看,看完還會和她分享。

當然了,在第二學期,成績依舊不上不下。

到了二年級上學期,兒子成績上沒有太大的改觀,但是生活能力提高了不少,會淘米做飯,也學會了自己上下學。

早上給自己定一個鬧鐘,起床、刷牙、買早餐、走路或者坐公交去學校。

時間不知不覺就到了二年級下期,兒子不僅僅會自己上下學,還慢慢地學會了獨自完成作業。

基於對鋼琴的喜愛,用時3個月說服爸爸買鋼琴,報鋼琴培訓班。

朋友現在,看到某些同齡孩子,就會感嘆:“我們家孩子成績不好,但習慣還可以,人品也沒問題,這就夠了。”

爸爸媽媽真的要好好記住這句話: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所謂忍,就是給足孩子時間,讓他自己去發現成長的快樂;

所謂退,就是放下期望、身段、執念,接納孩子最差的樣子。

“娃上學後,我做了件特別後悔的事”

童話大師鄭淵潔在他的《家庭教育課》有說:在孩子6歲前,讓孩子養成好的習慣,比背古詩背英語單詞重要。

他還給4歲的孫女寫了一封信:

鄭在:

你好!你馬上四歲了。從小養成好習慣最重要。

吃早飯;喝白水;正確刷牙;與人為善;自嘲;每天大便一次;不和甜食交朋友;注意安全;閱讀;不憋尿;不給別人添麻煩;會照顧自己······

以上做到,二十年後,我為你驕傲。

03

俗話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孩子未來的生活可能越來越容易,也可能越來越難。

但育兒一開始,就是跑馬拉松,得循序漸進,隨時調整狀態,按規律行事,不可加速過猛,亦不可盲目超越。

就算是慢慢跑到終點,也勝過途中棄權。

成績固然重要,不贏到最後,就會隨時遭遇滑鐵盧;就算贏到最後,成年以後,也未必是事業上的佼佼者。

教育,養育的初心和心態尤其重要,成長過程,離不開日積月累。

以為給孩子壓力,逼孩子一陣,就可以得到快速的,精湛的進步,這是不可能的。

育兒這件事,哪怕你一直在做最大的努力,進步仍然是點點滴滴。

"

又是一年開學季。

對我來說,孩子開學是拯救,但對很多新生媽媽來說,則是苦難,尤其入小學的媽媽。

朋友就是過來人。

回憶起兒子剛上一年級情形,她說她做了一件,至今想起都特別後悔的事。

在學習上,他兒子所讀的幼兒園,老師會做一些幼小銜接,比如20以內加減法,比如拼音,比如識字。

但是上小學後,還是明顯地跟不上。她稍微放鬆一點,孩子就拖拉,作業老是做不完,經常陪寫到晚十點以後。

當時我勸她:“放鬆一點,別壓力這麼大。”

她說:“不行啊,作業要是完成不好,老師就直接在群裡點名批評,數落該家長不注重教育,不負責任。”

朋友白天愁,晚上愁,頭髮大把大把掉。

但是學習效果特別不理想,要不中等,要不中等偏下。

用她的話說,孩子表現就是坐飛機,忽上忽下,一點都不穩定。並且在逼孩子學習上面,她是軟硬兼施,然而並沒卵用

身為她的朋友,當時情況都不敢多勸,她太焦慮了。

當然了,一學期下來孩子整體改觀都不太大,甚至非常排斥做課後作業。

這兩天她和我嘮嗑,說到又一批家長癱瘓在路上,她發自內心地說:“逼孩子有用的話,要父母幹啥!”

很多爸爸媽媽會開車,所以應該有一個體驗,就是開車的時候,尤其是開高速的時候,特別怕車沒油。

都知道,車一旦沒油,它就動不了,省心省力的活,就變得費心費力。這個時候,要讓車走,一是推,二是拉。

不拉不推,反而給車壓力,它就更死皮賴臉了。

假設給沒有油的停在原地的車,四面八方加壓,車最可能的不是移動,而是被解體。

這是常識。

教育孩子其實也一樣。孩子內部動力不足,也有兩個方法:要麼拉著孩子走,要麼推著孩子走。

當然了,不管是推,還是拉,都不會太省力。

“娃上學後,我做了件特別後悔的事”

02

話題又回到朋友身上。

一年級第二學期,她決定“破罐子破摔”,反正孩子都那樣了,再差她也能接受。

雖然不逼孩子學習了,但她開始大量購置圖書。

沒事就給孩子講故事,讀繪本。

堅持一兩個月後,她發現兒子的好奇心越來越重了。

慢慢地堅持下來,孩子會自己拿書看,看完還會和她分享。

當然了,在第二學期,成績依舊不上不下。

到了二年級上學期,兒子成績上沒有太大的改觀,但是生活能力提高了不少,會淘米做飯,也學會了自己上下學。

早上給自己定一個鬧鐘,起床、刷牙、買早餐、走路或者坐公交去學校。

時間不知不覺就到了二年級下期,兒子不僅僅會自己上下學,還慢慢地學會了獨自完成作業。

基於對鋼琴的喜愛,用時3個月說服爸爸買鋼琴,報鋼琴培訓班。

朋友現在,看到某些同齡孩子,就會感嘆:“我們家孩子成績不好,但習慣還可以,人品也沒問題,這就夠了。”

爸爸媽媽真的要好好記住這句話: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所謂忍,就是給足孩子時間,讓他自己去發現成長的快樂;

所謂退,就是放下期望、身段、執念,接納孩子最差的樣子。

“娃上學後,我做了件特別後悔的事”

童話大師鄭淵潔在他的《家庭教育課》有說:在孩子6歲前,讓孩子養成好的習慣,比背古詩背英語單詞重要。

他還給4歲的孫女寫了一封信:

鄭在:

你好!你馬上四歲了。從小養成好習慣最重要。

吃早飯;喝白水;正確刷牙;與人為善;自嘲;每天大便一次;不和甜食交朋友;注意安全;閱讀;不憋尿;不給別人添麻煩;會照顧自己······

以上做到,二十年後,我為你驕傲。

03

俗話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孩子未來的生活可能越來越容易,也可能越來越難。

但育兒一開始,就是跑馬拉松,得循序漸進,隨時調整狀態,按規律行事,不可加速過猛,亦不可盲目超越。

就算是慢慢跑到終點,也勝過途中棄權。

成績固然重要,不贏到最後,就會隨時遭遇滑鐵盧;就算贏到最後,成年以後,也未必是事業上的佼佼者。

教育,養育的初心和心態尤其重要,成長過程,離不開日積月累。

以為給孩子壓力,逼孩子一陣,就可以得到快速的,精湛的進步,這是不可能的。

育兒這件事,哪怕你一直在做最大的努力,進步仍然是點點滴滴。

“娃上學後,我做了件特別後悔的事”

佛學《雜阿含經》裡有提到4種馬——最上等的馬,次等的馬,下等的馬,以及最下等的馬。

最上等的馬,光看到鞭影就知道主人要它跑得快,還是跑得慢,跑左還是右;

次等的馬跑起來跟最上等的馬一樣好,不同的是,要等到馬鞭接觸到皮膚表面才知道主人的心思;

下等馬要等到感覺到皮疼了才會跑,

而最下等的馬則非要等到痛入骨髓才聽話。

可以想象,這要是孩子,第一種尤其地省心省力,而第四種卻特別費心費力。

當然了,從概率上講,父母獲得第一種孩子絕對是少數。

這就像每個學校,每個年級,每個班上,位於前3名的孩子只能是個位數,而3名之後確是十位或是百位、甚至千位孩子。

真要好好養孩子,養出好的孩子,一開始是“良駒”是“劣馬”,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用對養育方法,持之以恆。

如果遇到的是第四類,那就付出更多的接納、耐心、指導和尊重。

這樣,我們才能笑到最後,笑得最好。


文:一月媽媽,愛蓮子簽約作者。單親二胎媽媽,專注兒童心理研究,育兒較真的媽媽。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