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學會自主時間管理?

和牛爸牛媽們聊天,忠告最多的一句話是:一二年級最重要的是養成好習慣。

格十三說:人到中年,什麼都不容易,但挺容易猝死。

培養娃的好習慣,確實是一件挺不容易的事,也可以說是最不容易的事。

巴菲特說:“習慣是如此之輕,以至於無法察覺,又是如此之重,以至於無法掙脫。”

習慣,就如同環繞在我們周圍的空氣。

那麼壞習慣,就如同霧霾啦。

如果每天和壞習慣共生,那就意味著每天都生活在霧霾之中。

健康堪憂。


如何讓孩子學會自主時間管理?


01

十八世紀英國著名的思想家休謨,有一次,給他的學生上課。

上課的地點選在空曠的野外。

休謨問:“我們現在坐在什麼地方?”

學生回答:“我們現在坐在曠野裡。”

休謨又問:“那我們的周圍長著什麼呢?”

學生回答:“雜草。”

休謨又問:“那你們說說看,怎樣才能將這些雜草除掉呢?”

學生們有些莫名其妙,我們向大師您學習,是因為您一生都在探討人生真理和世界奧妙,上課怎麼能問怎麼膚淺的問題呢?

不過學生們,仍然說出了自己認為最好的辦法:

“拔掉”

“用火燒”

“撒石灰”

休謨笑笑說,一年後再來這裡相聚。

一年後,學生們又來到了去年上課的那個地方,發現四周已經不再是叢生的雜草,而是一片綠油油的莊稼。

休謨給學生們留下了一句話:“要想徹底除掉曠野中的雜草,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在上面種上莊稼。

我們經常抱怨孩子磨蹭,做作業拖拉,我們常用的“祕籍”是:命令;嘮叨;懲罰,我們就是那個要拔掉雜草的家長,但是雜草的生命力之頑強,讓我們疲憊不堪。

我們在幻想中的優雅和現實中的暴躁之間徘徊。

如何讓孩子學會自主時間管理?

02

怎麼辦?

那什麼是能夠種在孩子心靈上的莊稼?

自我管理時間的習慣。

人往往只願意做他自己認可的事,孩子尤其是這樣。

當你安排好所有一切,讓他去做時,他就慢慢變成你安排了他就去做,你不安排,他就不做的毛病。

拖拉,磨蹭隨之而來。

所以,家長真正的角色,應該更像一個教練,一個引導者,而不是一個監工。

那麼如何引導孩子真正養成自我管理時間的習慣呢?

1

讓孩子對抽象的時間有量化的理解

時間的抽象,是孩子不懂管理時間的重要原因之一。

孩子對時間不敏感,往往很難判斷,做一件事情需要花多長時間。

我們可以通過玩遊戲的形式來讓孩子將抽象的時間具體化。

例如,我們可以跟孩子一起嘗試看看“1分鐘”能完成什麼,例如1分鐘穿好兩件衣服,或完成10道算術題等。

同時,也可以通過計時的方法,讓孩子自己記錄,現在很多孩子都有電話手錶,秒錶的功能,就可以用上。

例如:看看吃完一個蘋果,花了多長時間;看完一本繪本花了多長時間;做完語文作業,花了多長時間。

這樣孩子對抽象的時間就有了量化的理解。

2

讓孩子感覺到自主的時間有價值

孩子的時間價值感薄弱,孩子不知道他自己的時間能為他自己帶來什麼價值。

同時,孩子經常高估自己的效率,他們總覺得晚一點做作業,肯定能很快做完。

這時,作為教練的父母,可以讓孩子們將自己的一天製作成一個時間餅圖,寫出自己一天的具體安排。

爸爸媽媽也可以製作自己的時間餅圖,讓孩子瞭解父母的時間安排。


如何讓孩子學會自主時間管理?

圖片來源:《忍住!別插手!合理安排時間》

最讓小學家長抓狂的當然是放學回家後的時間安排。

同理,可以讓孩子將回家後的時間安排,記錄下來。

同時,在孩子做完必須做的事情後,留一些空閒時間給孩子自主。

當孩子在自主的時間裡,能做真正自己喜歡的事情時,他會慢慢發現時間的寶貴。

這時,他會發現,當我做我自己的事情時,時間怎麼會這麼少,過得這麼快。這時,孩子珍惜時間的觀念就會自主產生。

他開始知道,時間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樣,從來不以我的意志而變。

3

用上工具,合理安排

教孩子用上鬧鐘,最開始的第一步,就是能在固定的時間,規律作息。

孩子的電話手錶,這時又可以派上用場了。和孩子一起定好鬧鐘。

晚上8點,鬧鐘響起,告訴孩子,該洗漱的時間到了。

洗漱完,上床,看一會書。

晚上9點,鬧鐘響起,告訴孩子,睡覺的時間到了。

亞里士多德說:“人的行為總是一再重複。因此,卓越不是單一的舉動,而是習慣。”

就這樣,孩子自我時間管理的習慣,在每天的重複中,慢慢形成。


如何讓孩子學會自主時間管理?


03

任何一件事,如果能夠隨心收放,那麼就屬於自我領地的範疇了。

所有讓我們為難、畏縮、逃避和抗拒的事情,都是我們試著與周圍的世界相處融洽的通路。

孩子自我時間管理的習慣也是。

美國102歲的丈夫蘭迪斯和101歲的妻子格溫的婚姻經歷了78年,堪稱相濡以沫的模範夫妻。

妻子格溫卻說:即使最美好的婚姻,一生也有200次想要離婚的念頭,50次想掐死對方想法。

按照這個邏輯,哪怕是再好的親子關係,也有200次想暴揍孩子一頓的衝動。

孩子自主時間管理習慣養成過程考驗的也是親子關係。

考驗親子的溝通能力,以及父母對孩子不斷試錯的承載力。

父母若是煩躁又急迫,越俎代庖,就會減弱孩子的自我安排的能力,然後又變成讓父母來安排的循環。

在孩子的教育上,前一秒母慈子孝,下一秒雞飛狗跳,是常事。

對於孩子而言,在自主時間管理這件事上,也許會經歷不如我願,不由我心的時刻,這正是孩子漸漸長大的過程。

歸根結底,教育是個十年慢工,用耐心去引導孩子養成一個好習慣,是一生收穫的,不一定是此刻的收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