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的魔咒:有怎樣的童年,就會成為怎樣的父母


原生家庭的魔咒:有怎樣的童年,就會成為怎樣的父母

《都挺好》裡有一個片段,蘇明玉怒斥蘇大強窩囊,蘇大強驚嚇地看著她喊出了“趙美蘭”的名字,那個她曾經最討厭的人。

命運總是捉弄人,時過境遷,最不受待見的孩子長成了曾經母親的模樣,如果電視劇有續集,等明玉有了孩子,她是會像母親曾經對她那樣苛待還是會把曾經自己缺失的愛一併給孩子?

停滯不前的家長

父母在育兒過程中很容易走入一個誤區,那就是做自己童年時代憧憬的父母,把自己幼年希望擁有的東西奉獻給現在的子女。

孩子在正常發育的道路上,可能會突然停下來無法前進。比如,遭受了語言或身體上的家庭暴力,生理上或情感上受到忽視,生過大病或經歷過某種打擊......

電視劇裡明玉常常想起高考那年的事,正是因為那時候遭遇的不公使她情緒的成長停滯不前,即便事情早已過去,但熟悉的場景總會讓她陷入痛苦的回憶。

停滯不前的情感意味著幼時的某種經驗沒有得到很好的處理,對於經歷過這種停滯不前的成年人來說,為人父母很有可能激活過去的生活經歷。

兒童心理輔導專家曾講過他碰到的案例,有的孩子說:“我媽媽不大會帶孩子。讓她說一句‘我愛你’或者擁抱我一下,她就會覺得很難為情。我想大概是因為她自己的媽媽就是個很挑剔的人,反正媽媽有時候挺恨她自己的。”

還有個孩子說他父母很愛他:“我爸媽很關注我,這給我很大壓力。我知道自己應該感激爸媽,但我有時候不想打籃球,想去玩,但是爸媽只有我一個,小時候他們的父母對他們可沒付出這麼多。”

這些孩子的父母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自己過去未被滿足的種種需求以及所受過的傷害,還在糾纏著他們,決定著他們如何對待孩子。

原生家庭的魔咒:有怎樣的童年,就會成為怎樣的父母

5種特別的家長類型

賽西·高夫等三位教育專家所著的《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把無法擺脫童年影響的家長分為5種類型,分別是:彼得·潘式家長、直升機式家長、潮人式家長、copy型家長以及無痛型家長。

彼得·潘式家長

這類父母的特點是不願意長大,害怕承擔責任,不能對任何事或任何人做出承諾。

他們會千方百計讓周圍的世界變得好玩,希望別人熱愛自己,喜歡大家跟自己一起享受快樂時光。但歡樂一旦散盡,意猶未盡的他們就會頓感絕望,情緒被孤寂感籠罩。皇后樂隊主唱弗雷迪莫庫裡就是這類人。

如何克服這個問題,書中也給出了答案,那就是勇敢

比起娛樂,孩子更需要安全感和信心。父母要讓孩子知道,一切均在掌控之中,孩子才會覺得安全,父母表現出來的勇氣會讓孩子充滿信心。

直升機式家長

這類型的父母表現出對世事害怕不已,憂心忡忡。通常發生在小時候有過可怕經歷的母親身上。

直升機式母親對孩子過度呵護,整日盤旋於孩子生活周圍,意圖保護孩子,使其免受自己曾經面對的痛苦,有些痛苦可能她也並未真正經歷過。

此類父母最需要的是信任。保護孩子,但不要過於神經緊張,時時自危。

潮人式家長

《潮媽生存指南》的作者愛麗兒·戈爾說:“如果我是做朋克搖滾的,或者說是搞匈牙利民族舞蹈的人,那我就是我,幹嘛要改變自己隨大流、用美國社會那種既平庸又虛偽的中產價值觀來養育孩子呢?”

新一代父母在其成長過程中,清醒地瞭解自己獨特的個性,在養育子女方面也拒絕落入俗套或追逐主流。

但是究其根本,這類父母往往經歷過缺乏安全感的青春期,特立獨行是他們保護自己的外殼。

父母缺乏安全感,就會重視自我形象多過重視子女。但孩子們盼望得到父母的幫助,期待和他們一道去探索未來。父母能為孩子貢獻的範例,是成熟而不是酷炫的自我。

原生家庭的魔咒:有怎樣的童年,就會成為怎樣的父母

copy型家長

這類父母會將子女的童年看成自己童年的延續。他們看待孩子通常有兩種方式:要麼將養育子女的過程看作一個機會,可以讓他們糾正自己成長曆程中曾經犯過的錯誤;要麼就只將孩子看作是“子承父業”的人選而已。

豈不知孩子是孩子,父母是父母。將來孩子長大,會和父母不一樣,有著不同的需求、不同的興趣、不同的希望和不同的夢想。

家長應該允許兒女變得獨特。為人父母意味著放棄自己的過去,不要對以往沒有實現的心願耿耿於懷,只有這樣,孩子們才能做回自己。

無痛型父母

無痛型的父母童年可能經歷過巨大痛苦,程度之深,令他們在內心中企盼這種痛苦不要重來。於是他們便在以後的生活中,努力讓自己遠離痛苦,同時他們也讓自己遠離了仁愛。

無痛型父親從來不會對兒子表現出任何形式的愛意,因為哪怕是撫摸、擁抱或者梳理一下兒子的頭髮,都會把這位父親帶回到多年來自己曾想盡辦法努力壓抑的過去。

無痛型母親可能會這樣,只要孩子一哭,就會立即訓斥:“哭什麼哭?有什麼好哭的?也太沒出息了!”對於自己,這類母親也同樣絕情。“站直了,別趴下,”她們每天都在告訴自己。

但是痛苦不會因為深藏就自動減弱,相反,跟上文中提到過的恐懼一樣,痛苦會一天天長大、膨脹,直到爆炸的那一天。

孩子的存在會給父母創造無盡的喜悅,也會帶來沒完沒了的苦痛。如果做父母的在自己周圍築起一道高牆,將自己和各種情感隔絕開來,最終割斷的會是父母和孩子之間的紐帶。

這類父母需要直面痛苦,成長起來,帶著應有的柔弱和溫情,這是孩子們熱切盼望的。只有這樣,將來孩子才會滿懷一樣的柔弱和溫情去疼愛他人。

原生家庭的魔咒:有怎樣的童年,就會成為怎樣的父母

放下童年、長大成人

一個人的過去雖然會影響他的將來,但不會決定將來,也不會決定他的個性,更不會決定他做什麼樣的父母。

有時我們會覺得自己得到的太少,在孩子身上寄託太多,以至很難辨別到底誰是孩子、誰是父母;有時我們會感到自己毫無生氣,連續數週都籠罩在恐懼的陰影之中。每個做父母的人都會有這些感覺,只不過或多或少而已。

父母以前可能經歷過某些痛苦,但這些痛苦絕不會強大到使他們失去愛的程度。

記住過去,踏踏實實做一名父母。現實仍然會激活過去的記憶,但我們可以努力跳出童年的陰影。我們已經有能力做到孩子們盼望的事,那就是:長大成人,做一個成熟的家長。

end

作者簡介:lemon青檸檬,喜歡讀書、旅行,樂於分享心理學書評、婚姻育兒、情感糾葛相關內容。人生目標是每一個今天都比昨天優秀一點點。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關注我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