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媽媽教你得罪別人,長大了你肯定會感謝我

不完美媽媽 玩具 餅乾 幼兒園 沛澤媽讀心理 2019-04-11
孩子,媽媽教你得罪別人,長大了你肯定會感謝我

我們先來看兩個場景:

場景一:

一群孩子在追逐嬉戲,天天拿了一件新買的玩具出來,小夥伴們都跑過來看,聰聰說,“你能給我玩一會兒嗎?”天天把玩具向身後藏了藏,堅決地說:“不!”不甘心地聰聰想上來搶天天手裡的玩具,眼看著兩個孩子就要打起來。

“天天,別那麼小氣,把玩具給聰聰玩一會兒。”天天的媽媽發話了,“不,我不給,這是我的。”天天的態度很堅決,聰聰試圖從天天手裡搶奪玩具失敗後,哇哇地大哭起來,天天的媽媽有些著急,一把奪過天天手裡的玩具,遞給了聰聰,聰聰笑了,可是天天卻哭得像個淚人似的,不停地說:“那是我的,那是我的。”

孩子,媽媽教你得罪別人,長大了你肯定會感謝我

場景二:

苗苗拿上她最喜歡吃的餅乾去了幼兒園,甜甜看到後,對苗苗說:“我也喜歡吃餅乾,你能給我吃一塊嗎?”苗苗手裡的餅乾已經不多了,她不想給甜甜吃,可是不給,又怕甜甜生氣,便不情願地拿了一塊給了甜甜。

甜甜吃完之後,吧嗒吧嗒嘴說,“真好吃,我還想吃一塊。”又向苗苗張開了手,苗苗皺著眉頭,又給了甜甜一塊。就這樣,甜甜要了一塊又一塊,直到把苗苗的餅乾全部吃光,苗苗見餅乾袋裡連一塊餅乾都沒有了,急得哇哇大哭起來。

怕得罪別人,不拒絕別人,就是在折磨自己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學會與人分享,養成慷慨大方的美德,所以,當出現場景一的情況時,一些父母會像天天的媽媽一樣,從孩子手裡奪過玩具,拿給其他孩子,這樣做是為了讓孩子懂得分享,亦或者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面子。

孩子,媽媽教你得罪別人,長大了你肯定會感謝我

可是,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可能把所有的東西都分享出去,尤其是自己心愛的東西,孩子有拒絕別人的權利,為什麼不教會孩子拒絕別人呢?

這種強迫式的讓孩子接受分享,會造成兩個結果:一是讓孩子體會不到分享的樂趣,他會變得越來越摳門;二是孩子也會像母親一樣,不懂得拒絕別人,因為怕得罪人,為了面子委屈自己,做違背自己意願的事情,讓孩子的內心充滿矛盾與糾結。

有的孩子知道拒絕別人,會讓別人心裡不舒服,擔心拒絕後,會失去好朋友,所以,就會出現場景二的情況,違背自己的意願,讓自己痛苦地接受別人的請求。

誠然,懂得分享,慷慨大方的孩子是招人喜歡的,是受人歡迎的,但是一個毫無原則地遷就別人,不懂得拒絕別人的孩子,將來成大之後,就會變得唯唯諾諾,很容易被他人左右,讓自己活得不開心、不幸福。

孩子,媽媽教你得罪別人,長大了你肯定會感謝我

朋友娟過得很不幸福,老公比較懶,工作不上進,三天打魚兩天晒網,家裡的開銷都靠她來支撐。談起自己的婚姻,娟常常嘆息道:“不怪別人,都是自找的。”

娟與老公之前是同事,她老公的為人她應該很清楚,得知兩人談戀愛後,大家都勸娟慎重一點,這個男人靠不住,娟總是說:“他總纏著我,怎麼辦啊?”後來,娟就這麼稀裡糊塗地把自己嫁了。

現在娟特別後悔當初自己為啥不拒絕他,那時總覺得拒絕一個追求自己的人會傷害別人,於心不忍,至於自己到底愛不愛這個男人,這個男人值得不值得去愛,娟很少考慮過。

說白了就是娟害怕說“不”,害怕說“不”是一種不正常的心理,它是一種以自己主觀為藍本來看別人的心理投射,其實拒絕別人並一定會傷害到對方,其本質上是自己內心接受不了被人拒絕,所以會想當然地認為別人也受不了拒絕。

孩子,媽媽教你得罪別人,長大了你肯定會感謝我

在社會交往的過程中,我們不可能讓每個人都滿意自己,事實上這也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我們得學會拒絕別人,不要怕得罪別人,這是對自我的一種保護,只有得罪得起別人,才能對得起自己,學會拒絕是一種快樂,不勉強自己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才不會給自己背上心靈的包袱,才活得輕鬆。

拒絕別人是自信、接納自己、肯定自我的一種能力

前兩天,孩子單元測試,班上有一個小女孩的演算紙全部借給了同學,自己都沒有剩下一張,急得直哭,女孩的媽媽生氣地問她:“你幹嘛全給別人啊!你自己怎麼不留一些呢?”女孩哭著說:“同學們都跟我借,我不借給別人,覺得好尷尬。”聽到女兒的回答,女孩的媽媽更生氣了,一頓訓斥。

有些家長可能覺得讓孩子拒絕別人是很簡單的事情,告訴孩子幾次就行了,事實並非如此,拒絕別人是自信、接納自己、肯定自我的一種能力,這種能力的獲得絕不是父母嘮叨兩句就能學會的,而是需要深入骨髓的觀念做支撐才能擁有,需要從小就進行培養。

孩子,媽媽教你得罪別人,長大了你肯定會感謝我

要讓孩子學會坦然地拒絕別人,我們應該明白孩子不敢拒絕別人的三大心理,幫助孩子攻克這三種心理障礙,才能讓孩子從容地拒絕別人,接受別人的拒絕,活出自我。

1.不敢拒絕別人,其根源在於不自信

不拒絕別人的要求,別人的請求統統答應下來,會讓人覺得這個人很善良,樂於助人。事實可能並非如此,不拒絕與善良可能沒有半毛錢關係,只是不夠自信罷了。

有一次,送孩子上學,看到一個十來歲的男孩背了兩個書包,吃力地跟在另外一個男孩後面走,走在前面的男孩子吃著煎餅,很不耐煩地對背書包的男孩說:“你能不能快點,不就讓你幫我背個書包嘛,怎麼那麼磨蹭。”背書包的男孩哼哼了兩聲,表現出了不滿,但還是卯足了勁,跟了上來。

這個男孩應該是很想拒絕同學的,但他沒有勇氣說出來,表現得很不自信。如果一個有自信,完全能夠接納自己感受的孩子,肯定會毫不猶豫地拒絕。

孩子,媽媽教你得罪別人,長大了你肯定會感謝我

培養孩子的自信是一個很大的話題,寫一本書都可以了。但就拒絕這個角度來說,我們應該鼓勵孩子遵從自己的感受,拒絕別人一次,讓孩子感受到拒絕別人是一件令內心感到愉悅、放鬆的事情,同時讓孩子感受到拒絕別人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自信來自哪裡?自我的親身體驗最重要。當然,孩子拒絕別人,可能會被人嘲笑諷刺,那麼,我們要肯定孩子,“你很勇敢地做了一會自己,這真的很棒!”這會增加孩子的信心。

此外,我們也要允許孩子拒絕父母,因為我們和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只有理由合理,都是可以拒絕的,一個從來沒有被允許拒絕父母的孩子是很難學會拒絕的。

2.渴望獲得認可

有一次,看到幾個小朋友在樓下玩沙子,有兩個孩子朝一個男孩身上丟沙子,把男孩弄得髒兮兮的,我以為這個男孩會很生氣,會制止這些惡作劇,可他沒有這麼做,但我能明顯感覺到男孩不高興。

孩子,媽媽教你得罪別人,長大了你肯定會感謝我

我制止了那幾個調皮的孩子,這時男孩的媽媽跑了過來,責備男孩為什麼不制止小朋友,男孩說怕小朋友不和他一起玩了。“你真是個笨蛋,我怎麼生了你這麼個不爭氣的東西。”男孩的媽媽用惡毒的語言咒罵著孩子,孩子委屈地哭了。

在孩子的意識成長中,是非常需要父母予以他人格方面的精神關注與肯定的。如果他沒有獲得足夠認可,在他心裡就會埋下被忽視的自卑,會想方設法地從其他的地方,如同伴,來尋求重視的渴望。

從這個案例中,我們不難看出,男孩的媽媽是經常否定孩子的,孩子是無法從父母那裡得到的關注與肯定的,所以,他將這種需要轉嫁到了同伴身上,希望獲得同伴的認可,所以,他寧可委屈自己,也不能失去同伴。

因此,家長一定不能忽視孩子需要肯定與關注的需要。

孩子,媽媽教你得罪別人,長大了你肯定會感謝我

3.受父母的影響,太愛面子了

這一點我不做詳細介紹,孩子因為愛面子不敢拒絕別人,大多是受父母的影響,只有父母真正懂得尊重自己,那麼,孩子自然就會知道如何去做了。

總之,我們要讓孩子明白一個道理:不要為了不得罪別人,就委屈自己,這是對不起自己,這與助人為樂是兩碼事,助人為樂是讓自己高興的事,而不是讓自己難過、糾結的事,遵從自己內心感受,你才能活出自我,活得開心。

孩子,媽媽教你得罪別人,長大了你肯定會感謝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