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選擇,你的世界'

不完美媽媽 家庭教育 薯片 江河 聰明孩子養成記 6A爸爸的家庭教育 2019-09-15
"

故事人物的家庭:

爸爸:江河,生於1983年,從事家庭教育工作。

媽媽:何夢琳,生於1982年,服裝設計師。

姐姐:江小萌,生於2009年,五年級的小學生。

弟弟:江山,生於2013年。

寫作背景:

從爸爸江河的視角,以第一人稱的方式,通過日記式的對家庭生活的記述,來展示爸爸江河是如何在養育孩子的道路上不斷地摸索實踐自己所秉持的家庭教育信條的

"

故事人物的家庭:

爸爸:江河,生於1983年,從事家庭教育工作。

媽媽:何夢琳,生於1982年,服裝設計師。

姐姐:江小萌,生於2009年,五年級的小學生。

弟弟:江山,生於2013年。

寫作背景:

從爸爸江河的視角,以第一人稱的方式,通過日記式的對家庭生活的記述,來展示爸爸江河是如何在養育孩子的道路上不斷地摸索實踐自己所秉持的家庭教育信條的

我的選擇,你的世界

我們不是討厭孩子,我們討厭的是孩子現在被我們培養成的這個樣子。這句話用在我女兒的身上再貼切不過了。

我老婆和老大的關係是很好的,她們可以一起看書、一起畫畫、一起唱歌、一起追劇,並且在我說到大孩子的某些要改正的缺點時,她也是始終在為大孩子辯護,認為“孩子已經很好了呀”!但是,每當孩子放學回到家中,她對大孩子的指責和批評又從來沒有停止過,大到作業沒寫,小到去盤子裡夾菜時下筷子的地方不對。

在吃晚飯的時候,大孩子又遭了一頓批評。

老婆炒的土豆片是兩個孩子都喜歡吃的,故事就發生在一個土豆片上:大孩子的筷子和小孩子的叉子同時按在了同一個土豆片上。按大孩子的說法,是她的筷子先到的,弟弟的叉子是後到的。弟弟倒沒有反駁,但媽媽開了口。

“做姐姐的就應該照顧弟弟!”我老婆又開始教訓大孩子。

大孩子照例當然是不服氣的,嘴裡嘟囔著:“是他搶我的東西!”但是也沒有辦法,只好把自己的筷子挪到另一個自己喜歡的土豆片上。

我是同意我老婆的說法的,姐姐確實應該照顧弟弟的。因為姐姐有更豐富的生活經驗、智力的發展也比弟弟要早。她的照顧有利於培養她與弟弟之間良好的關係,有利於弟弟更好的生活,也同時減輕了父母的負擔——如果認為照顧孩子對父母而言是一種負擔的話。

但是,相較於孩子不得不壓抑自己的內心、屈服於父母的意志,不得不做出照顧弟弟的行為,我更期望的是孩子能發自內心的愛自己的家人,並且因愛而生照顧。但是,這後一種期望,要怎麼樣才能得到呢?

顯然,僅靠簡單的說教是不能達到這種效果的。我們反覆提醒孩子“應該照顧弟弟”,但孩子內心真實的想法又是什麼呢?孩子的內心會是一個反問,“那誰來照顧我呢?”

我們要孩子照顧弟弟,那也就是要求她先接納弟弟,要她認為弟弟的生命本身是有無限的價值的。但是,在她這樣做之前,她總得先認識到自己的生命本身也是有無限價值的!可是,這一步,我們做了嗎?如果我們不接納孩子她又如何意識到自己的生命本身也是有無限的價值的呢?

如果她每天的生活裡都是批評和指責,那麼,她就沒有辦法建立起很好的自我價值感。我們更看重的是她的行為。如果她順從了,達到要求了,或表現良好了,才會被肯定,被讚賞。可一旦她的行為達不到我們的要求,她就會感到不安全、被排斥,即使她感覺不到,我們也會努力讓她感覺到,因為批評和指責會接踵而至。

我曾經問過她,“你覺得這個世界是什麼樣的?是苛刻的?還是溫和的?”她的回答是:“苛刻的!因為從家裡到學校每個人都在挑她的毛病!”

這不得不讓我反思,如果我們一直讓孩子生活在一個苛刻的世界裡,那麼,我們又怎麼指望她發自內心的去愛自己的家人呢?她的思想不被認可,她的感受不被認可,她的需求也不被認可,換句話說,我們不承認她是一個獨立的人,她沒有資格表達自己的思想、感受和需求。那麼,她從哪裡認識到她的生命是有無限價值的呢?

如果她不能因為自己內心的愛而去照顧家人,但卻又必須那樣做,那麼,她唯一的選擇就是“壓抑自己的需求,去滿足另一個生命的需求”!那個“應該照顧弟弟”的強加給她的義務已經迫使她壓抑了自己很多次,因如果她選擇堅持滿足自己,則必招致批評。

因為我們做父母的是以苛刻的態度待她的,所以她認為這個世界是苛刻的,反應到她的價值觀中,那就是“我不為自己著想就得不著了”!進而表現在行為上,那就是一個字——“搶”!而“搶”又會給她招致更多的批評和指責。

所以,我跟老婆說,“不要再批評萌萌了嘛,我們從來沒有教過她‘照顧’,我們只教過她‘搶’!”

“我們什麼時候教過她‘搶’?”我老婆反問我!

“在孩子的眼裡,不搶就吃不著,不搶就喝不著,不搶就玩不著,她是這樣想的!”

顯然我老婆沒有想到自己會得到一個這樣的回答,她沉默了一會兒,跟兩個孩子說到,“媽媽小時候也胖乎乎的,姥姥都不讓媽媽多吃,要分給其他人,媽媽也沒跟別人搶啊,怎麼到你就開始搶了?從明天開始,給你們一人盛一碗菜,吃完拉倒,誰想多吃也沒有!”

“那如果另外一個人答應把他的菜分享給別人就可以吧?”大孩子停了一秒鐘馬上詢問她的媽媽。

她媽媽說的明顯是氣話,她不會真想那麼做,也不會真的那麼做,她無非是想刺激一下孩子,讓她以後放棄這種搶的做法。但孩子聽不出來,她能聽到的,就是自己又要被限制了。

“你們老批評我,不批評弟弟,我就不開心!”大孩子繼續嘟囔,眼光掃過我和她的媽媽,觀察著我們的反應。

我們都沒有迴應,因為沒有好的語言可以用來回應,我們唯一要做的,就是努力改變我們自己,終止那個苛刻的世界,從此努力讓孩子生活在一個充滿接納和讚賞,充滿關愛和陪伴的親子關係中,以期能影響她的世界觀,進而改變她的價值觀,最終改變她的行為。

另記:在這件事中,我犯了一個錯誤,不該當著孩子們的面否定他們的媽媽,我應該私下裡和他們的媽媽交流,以維護她的權威。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