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職在家帶娃六年,她明白了一個道理”'

"

01.

微博上,有個博主收到一封投稿,併發起了一次投票。

投稿的是一位男性,他說,自己妻子三十出頭,小孩子也已經兩歲了,今年妻子在工作上遇到了一次出國研修的機會,這一去可能就要兩三年,他不是很想她去。

一來如果妻子出國,那麼這幾年她在家的時間就會變少,他怕因此影響了他們之間的感情;

二來孩子還小,雖然丈母孃可以幫忙帶,但他還是希望妻子可以守護在孩子身邊。

這位丈夫說,他和妻子在這個問題上矛盾衝突有點大,不知道自己要不要支持妻子出國留學。

"

01.

微博上,有個博主收到一封投稿,併發起了一次投票。

投稿的是一位男性,他說,自己妻子三十出頭,小孩子也已經兩歲了,今年妻子在工作上遇到了一次出國研修的機會,這一去可能就要兩三年,他不是很想她去。

一來如果妻子出國,那麼這幾年她在家的時間就會變少,他怕因此影響了他們之間的感情;

二來孩子還小,雖然丈母孃可以幫忙帶,但他還是希望妻子可以守護在孩子身邊。

這位丈夫說,他和妻子在這個問題上矛盾衝突有點大,不知道自己要不要支持妻子出國留學。

“辭職在家帶娃六年,她明白了一個道理”

其實這個問題,在我看來沒必要問出來。

為什麼呢?

之前我也收到過許多讀者的來信,問我應不應該為了家庭放棄事業,她們糾結的原因也不外乎只有一個——孩子還小。

尤其是在雙方父母都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孩子太小又正是需要人照顧的時候,一個家庭裡就必然要有人做出犧牲和讓步,而大多數情況下,女性成為了那個被犧牲的對象。

可說到底,這件事本來就不應該以性別來定義。

一個家庭裡,男方出一份力,女方出一份力,這叫平等;男方不出力,卻要女方出全力,這叫偏見。

拿投稿的這位丈夫來說,工作方面老婆比他優秀,而他自己也承認沒有多少上進心,再加上孩子女方家庭也會幫忙帶,即使如此,他仍然想要老婆放棄進修機會在家帶孩子。

這不是偏見,又是什麼呢?

"

01.

微博上,有個博主收到一封投稿,併發起了一次投票。

投稿的是一位男性,他說,自己妻子三十出頭,小孩子也已經兩歲了,今年妻子在工作上遇到了一次出國研修的機會,這一去可能就要兩三年,他不是很想她去。

一來如果妻子出國,那麼這幾年她在家的時間就會變少,他怕因此影響了他們之間的感情;

二來孩子還小,雖然丈母孃可以幫忙帶,但他還是希望妻子可以守護在孩子身邊。

這位丈夫說,他和妻子在這個問題上矛盾衝突有點大,不知道自己要不要支持妻子出國留學。

“辭職在家帶娃六年,她明白了一個道理”

其實這個問題,在我看來沒必要問出來。

為什麼呢?

之前我也收到過許多讀者的來信,問我應不應該為了家庭放棄事業,她們糾結的原因也不外乎只有一個——孩子還小。

尤其是在雙方父母都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孩子太小又正是需要人照顧的時候,一個家庭裡就必然要有人做出犧牲和讓步,而大多數情況下,女性成為了那個被犧牲的對象。

可說到底,這件事本來就不應該以性別來定義。

一個家庭裡,男方出一份力,女方出一份力,這叫平等;男方不出力,卻要女方出全力,這叫偏見。

拿投稿的這位丈夫來說,工作方面老婆比他優秀,而他自己也承認沒有多少上進心,再加上孩子女方家庭也會幫忙帶,即使如此,他仍然想要老婆放棄進修機會在家帶孩子。

這不是偏見,又是什麼呢?

“辭職在家帶娃六年,她明白了一個道理”

02.

我發現,現在不管多優秀的女性,只要結了婚,一定會被問到一個問題:家庭和事業,你要怎麼平衡?

記得16年的時候,格力電器CEO董明珠在參加《魯豫有約》時,節目裡有一個互動環節,由數位優秀大學生和都市女白領輪流向董明珠發起提問。

只是在播出的視頻裡,一些提問卻讓人看了哭笑不得。

“你覺得身家和美貌哪個更重要?”

“你覺得女性應該如何平衡家庭和事業?”

“如果現在有一個機會,能讓我們身份互換,你會換嗎?”

“......”

"

01.

微博上,有個博主收到一封投稿,併發起了一次投票。

投稿的是一位男性,他說,自己妻子三十出頭,小孩子也已經兩歲了,今年妻子在工作上遇到了一次出國研修的機會,這一去可能就要兩三年,他不是很想她去。

一來如果妻子出國,那麼這幾年她在家的時間就會變少,他怕因此影響了他們之間的感情;

二來孩子還小,雖然丈母孃可以幫忙帶,但他還是希望妻子可以守護在孩子身邊。

這位丈夫說,他和妻子在這個問題上矛盾衝突有點大,不知道自己要不要支持妻子出國留學。

“辭職在家帶娃六年,她明白了一個道理”

其實這個問題,在我看來沒必要問出來。

為什麼呢?

之前我也收到過許多讀者的來信,問我應不應該為了家庭放棄事業,她們糾結的原因也不外乎只有一個——孩子還小。

尤其是在雙方父母都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孩子太小又正是需要人照顧的時候,一個家庭裡就必然要有人做出犧牲和讓步,而大多數情況下,女性成為了那個被犧牲的對象。

可說到底,這件事本來就不應該以性別來定義。

一個家庭裡,男方出一份力,女方出一份力,這叫平等;男方不出力,卻要女方出全力,這叫偏見。

拿投稿的這位丈夫來說,工作方面老婆比他優秀,而他自己也承認沒有多少上進心,再加上孩子女方家庭也會幫忙帶,即使如此,他仍然想要老婆放棄進修機會在家帶孩子。

這不是偏見,又是什麼呢?

“辭職在家帶娃六年,她明白了一個道理”

02.

我發現,現在不管多優秀的女性,只要結了婚,一定會被問到一個問題:家庭和事業,你要怎麼平衡?

記得16年的時候,格力電器CEO董明珠在參加《魯豫有約》時,節目裡有一個互動環節,由數位優秀大學生和都市女白領輪流向董明珠發起提問。

只是在播出的視頻裡,一些提問卻讓人看了哭笑不得。

“你覺得身家和美貌哪個更重要?”

“你覺得女性應該如何平衡家庭和事業?”

“如果現在有一個機會,能讓我們身份互換,你會換嗎?”

“......”

“辭職在家帶娃六年,她明白了一個道理”

即便已經站在了很多人望塵莫及的地位上,作為女性,董明珠仍然還是難逃家庭和事業如何抉擇的問題。

無獨有偶,就在上週,前央視主持人、企業家張泉靈在《BOSS說》裡,也被問到了這個問題。

面對男記者的提問,張泉靈的回答也相當漂亮,她說:

“我其實有做平衡,但是我也要告訴你,我特別討厭這個問題,因為這個問題的背後,本身就是偏見。”

"

01.

微博上,有個博主收到一封投稿,併發起了一次投票。

投稿的是一位男性,他說,自己妻子三十出頭,小孩子也已經兩歲了,今年妻子在工作上遇到了一次出國研修的機會,這一去可能就要兩三年,他不是很想她去。

一來如果妻子出國,那麼這幾年她在家的時間就會變少,他怕因此影響了他們之間的感情;

二來孩子還小,雖然丈母孃可以幫忙帶,但他還是希望妻子可以守護在孩子身邊。

這位丈夫說,他和妻子在這個問題上矛盾衝突有點大,不知道自己要不要支持妻子出國留學。

“辭職在家帶娃六年,她明白了一個道理”

其實這個問題,在我看來沒必要問出來。

為什麼呢?

之前我也收到過許多讀者的來信,問我應不應該為了家庭放棄事業,她們糾結的原因也不外乎只有一個——孩子還小。

尤其是在雙方父母都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孩子太小又正是需要人照顧的時候,一個家庭裡就必然要有人做出犧牲和讓步,而大多數情況下,女性成為了那個被犧牲的對象。

可說到底,這件事本來就不應該以性別來定義。

一個家庭裡,男方出一份力,女方出一份力,這叫平等;男方不出力,卻要女方出全力,這叫偏見。

拿投稿的這位丈夫來說,工作方面老婆比他優秀,而他自己也承認沒有多少上進心,再加上孩子女方家庭也會幫忙帶,即使如此,他仍然想要老婆放棄進修機會在家帶孩子。

這不是偏見,又是什麼呢?

“辭職在家帶娃六年,她明白了一個道理”

02.

我發現,現在不管多優秀的女性,只要結了婚,一定會被問到一個問題:家庭和事業,你要怎麼平衡?

記得16年的時候,格力電器CEO董明珠在參加《魯豫有約》時,節目裡有一個互動環節,由數位優秀大學生和都市女白領輪流向董明珠發起提問。

只是在播出的視頻裡,一些提問卻讓人看了哭笑不得。

“你覺得身家和美貌哪個更重要?”

“你覺得女性應該如何平衡家庭和事業?”

“如果現在有一個機會,能讓我們身份互換,你會換嗎?”

“......”

“辭職在家帶娃六年,她明白了一個道理”

即便已經站在了很多人望塵莫及的地位上,作為女性,董明珠仍然還是難逃家庭和事業如何抉擇的問題。

無獨有偶,就在上週,前央視主持人、企業家張泉靈在《BOSS說》裡,也被問到了這個問題。

面對男記者的提問,張泉靈的回答也相當漂亮,她說:

“我其實有做平衡,但是我也要告訴你,我特別討厭這個問題,因為這個問題的背後,本身就是偏見。”

“辭職在家帶娃六年,她明白了一個道理”

的確,事業和家庭之間,如何平衡,每個人心裡都有一把標尺,但把這個問題放到檯面上,去質問女性你要怎麼做到兩者平衡,本身就帶有著偏見。

就像張泉靈後面反問的那句話:“我特別好奇的是,你們採訪男企業家,會問平衡性的問題嗎?”

不是沒有,但很少。

幾乎所有事業有成的男性,被關注的大多都是他們如何成為人生贏家的這個過程,而非是他們在打拼事業的同時如何兼顧家庭。

潛意識裡,很多人把照顧家庭當做是女性的責任。

無論你事業再怎麼成功,只要你有了家庭,你就必須在事業和家庭之間做取捨。

03.

我以前讀大學的時候,有一個同學非常優秀。

本科經濟法律雙修,空閒便會去參加學校社團的一些活動,在高密度的學習和活動擠壓之下,仍然還有時間去做家教。那時很多朋友都戲稱她為“鐵娘子”。

畢業之後,她繼續讀研深造,後來在上海一家頂尖的上市公司裡工作。但自打她結婚生子,生活就開始有了微妙的轉變。

她和老公都不是上海本地人,剛結婚那會過二人世界沒啥問題,可有了孩子之後,孩子誰來照顧便成了一個難題。

兩人的父母都在福建,偶爾會過來幫他們帶孩子,但長此以往下來,問題就更多了。

一方面每次父母來回奔波,加之水土不服等等,確實也很累,另一方面父母與自己同住一個屋簷下,有時也會因為觀念不合產生一些矛盾。

久而久之,公婆便商量著讓她辭職在家帶孩子,就這樣,朋友在家帶了六年的孩子。

"

01.

微博上,有個博主收到一封投稿,併發起了一次投票。

投稿的是一位男性,他說,自己妻子三十出頭,小孩子也已經兩歲了,今年妻子在工作上遇到了一次出國研修的機會,這一去可能就要兩三年,他不是很想她去。

一來如果妻子出國,那麼這幾年她在家的時間就會變少,他怕因此影響了他們之間的感情;

二來孩子還小,雖然丈母孃可以幫忙帶,但他還是希望妻子可以守護在孩子身邊。

這位丈夫說,他和妻子在這個問題上矛盾衝突有點大,不知道自己要不要支持妻子出國留學。

“辭職在家帶娃六年,她明白了一個道理”

其實這個問題,在我看來沒必要問出來。

為什麼呢?

之前我也收到過許多讀者的來信,問我應不應該為了家庭放棄事業,她們糾結的原因也不外乎只有一個——孩子還小。

尤其是在雙方父母都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孩子太小又正是需要人照顧的時候,一個家庭裡就必然要有人做出犧牲和讓步,而大多數情況下,女性成為了那個被犧牲的對象。

可說到底,這件事本來就不應該以性別來定義。

一個家庭裡,男方出一份力,女方出一份力,這叫平等;男方不出力,卻要女方出全力,這叫偏見。

拿投稿的這位丈夫來說,工作方面老婆比他優秀,而他自己也承認沒有多少上進心,再加上孩子女方家庭也會幫忙帶,即使如此,他仍然想要老婆放棄進修機會在家帶孩子。

這不是偏見,又是什麼呢?

“辭職在家帶娃六年,她明白了一個道理”

02.

我發現,現在不管多優秀的女性,只要結了婚,一定會被問到一個問題:家庭和事業,你要怎麼平衡?

記得16年的時候,格力電器CEO董明珠在參加《魯豫有約》時,節目裡有一個互動環節,由數位優秀大學生和都市女白領輪流向董明珠發起提問。

只是在播出的視頻裡,一些提問卻讓人看了哭笑不得。

“你覺得身家和美貌哪個更重要?”

“你覺得女性應該如何平衡家庭和事業?”

“如果現在有一個機會,能讓我們身份互換,你會換嗎?”

“......”

“辭職在家帶娃六年,她明白了一個道理”

即便已經站在了很多人望塵莫及的地位上,作為女性,董明珠仍然還是難逃家庭和事業如何抉擇的問題。

無獨有偶,就在上週,前央視主持人、企業家張泉靈在《BOSS說》裡,也被問到了這個問題。

面對男記者的提問,張泉靈的回答也相當漂亮,她說:

“我其實有做平衡,但是我也要告訴你,我特別討厭這個問題,因為這個問題的背後,本身就是偏見。”

“辭職在家帶娃六年,她明白了一個道理”

的確,事業和家庭之間,如何平衡,每個人心裡都有一把標尺,但把這個問題放到檯面上,去質問女性你要怎麼做到兩者平衡,本身就帶有著偏見。

就像張泉靈後面反問的那句話:“我特別好奇的是,你們採訪男企業家,會問平衡性的問題嗎?”

不是沒有,但很少。

幾乎所有事業有成的男性,被關注的大多都是他們如何成為人生贏家的這個過程,而非是他們在打拼事業的同時如何兼顧家庭。

潛意識裡,很多人把照顧家庭當做是女性的責任。

無論你事業再怎麼成功,只要你有了家庭,你就必須在事業和家庭之間做取捨。

03.

我以前讀大學的時候,有一個同學非常優秀。

本科經濟法律雙修,空閒便會去參加學校社團的一些活動,在高密度的學習和活動擠壓之下,仍然還有時間去做家教。那時很多朋友都戲稱她為“鐵娘子”。

畢業之後,她繼續讀研深造,後來在上海一家頂尖的上市公司裡工作。但自打她結婚生子,生活就開始有了微妙的轉變。

她和老公都不是上海本地人,剛結婚那會過二人世界沒啥問題,可有了孩子之後,孩子誰來照顧便成了一個難題。

兩人的父母都在福建,偶爾會過來幫他們帶孩子,但長此以往下來,問題就更多了。

一方面每次父母來回奔波,加之水土不服等等,確實也很累,另一方面父母與自己同住一個屋簷下,有時也會因為觀念不合產生一些矛盾。

久而久之,公婆便商量著讓她辭職在家帶孩子,就這樣,朋友在家帶了六年的孩子。

“辭職在家帶娃六年,她明白了一個道理”

去年,孩子要上學,家裡人又和她商量出去找工作,他們給的理由是,上海物價太高,孩子學費也貴,讓她老公一個人承擔壓力實在太大。

話雖如此,但朋友聽了仍然覺得心裡委屈,她說:

“當年要我放棄工作的是他們,如今要我工作的也是他們,我就像個磚頭,一直去彌補家裡的空缺,可從來沒有人問過我我想怎麼做,我消失在社會的那六年又該拿什麼去彌補。”

說真的,現在不知道有多少家庭打著這樣的旗號來要求女性,既希望她們能夠散發母性光輝照顧好家庭,又希望她們能夠有收入給家庭做補貼。

“獨立女性”、“好媽媽”、“好妻子”......一個又一個標籤往她們身上貼。

但沒有人意識到,她們不是超人,沒有三頭六臂,更做不到當一個完美媽媽的獨立女性。

"

01.

微博上,有個博主收到一封投稿,併發起了一次投票。

投稿的是一位男性,他說,自己妻子三十出頭,小孩子也已經兩歲了,今年妻子在工作上遇到了一次出國研修的機會,這一去可能就要兩三年,他不是很想她去。

一來如果妻子出國,那麼這幾年她在家的時間就會變少,他怕因此影響了他們之間的感情;

二來孩子還小,雖然丈母孃可以幫忙帶,但他還是希望妻子可以守護在孩子身邊。

這位丈夫說,他和妻子在這個問題上矛盾衝突有點大,不知道自己要不要支持妻子出國留學。

“辭職在家帶娃六年,她明白了一個道理”

其實這個問題,在我看來沒必要問出來。

為什麼呢?

之前我也收到過許多讀者的來信,問我應不應該為了家庭放棄事業,她們糾結的原因也不外乎只有一個——孩子還小。

尤其是在雙方父母都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孩子太小又正是需要人照顧的時候,一個家庭裡就必然要有人做出犧牲和讓步,而大多數情況下,女性成為了那個被犧牲的對象。

可說到底,這件事本來就不應該以性別來定義。

一個家庭裡,男方出一份力,女方出一份力,這叫平等;男方不出力,卻要女方出全力,這叫偏見。

拿投稿的這位丈夫來說,工作方面老婆比他優秀,而他自己也承認沒有多少上進心,再加上孩子女方家庭也會幫忙帶,即使如此,他仍然想要老婆放棄進修機會在家帶孩子。

這不是偏見,又是什麼呢?

“辭職在家帶娃六年,她明白了一個道理”

02.

我發現,現在不管多優秀的女性,只要結了婚,一定會被問到一個問題:家庭和事業,你要怎麼平衡?

記得16年的時候,格力電器CEO董明珠在參加《魯豫有約》時,節目裡有一個互動環節,由數位優秀大學生和都市女白領輪流向董明珠發起提問。

只是在播出的視頻裡,一些提問卻讓人看了哭笑不得。

“你覺得身家和美貌哪個更重要?”

“你覺得女性應該如何平衡家庭和事業?”

“如果現在有一個機會,能讓我們身份互換,你會換嗎?”

“......”

“辭職在家帶娃六年,她明白了一個道理”

即便已經站在了很多人望塵莫及的地位上,作為女性,董明珠仍然還是難逃家庭和事業如何抉擇的問題。

無獨有偶,就在上週,前央視主持人、企業家張泉靈在《BOSS說》裡,也被問到了這個問題。

面對男記者的提問,張泉靈的回答也相當漂亮,她說:

“我其實有做平衡,但是我也要告訴你,我特別討厭這個問題,因為這個問題的背後,本身就是偏見。”

“辭職在家帶娃六年,她明白了一個道理”

的確,事業和家庭之間,如何平衡,每個人心裡都有一把標尺,但把這個問題放到檯面上,去質問女性你要怎麼做到兩者平衡,本身就帶有著偏見。

就像張泉靈後面反問的那句話:“我特別好奇的是,你們採訪男企業家,會問平衡性的問題嗎?”

不是沒有,但很少。

幾乎所有事業有成的男性,被關注的大多都是他們如何成為人生贏家的這個過程,而非是他們在打拼事業的同時如何兼顧家庭。

潛意識裡,很多人把照顧家庭當做是女性的責任。

無論你事業再怎麼成功,只要你有了家庭,你就必須在事業和家庭之間做取捨。

03.

我以前讀大學的時候,有一個同學非常優秀。

本科經濟法律雙修,空閒便會去參加學校社團的一些活動,在高密度的學習和活動擠壓之下,仍然還有時間去做家教。那時很多朋友都戲稱她為“鐵娘子”。

畢業之後,她繼續讀研深造,後來在上海一家頂尖的上市公司裡工作。但自打她結婚生子,生活就開始有了微妙的轉變。

她和老公都不是上海本地人,剛結婚那會過二人世界沒啥問題,可有了孩子之後,孩子誰來照顧便成了一個難題。

兩人的父母都在福建,偶爾會過來幫他們帶孩子,但長此以往下來,問題就更多了。

一方面每次父母來回奔波,加之水土不服等等,確實也很累,另一方面父母與自己同住一個屋簷下,有時也會因為觀念不合產生一些矛盾。

久而久之,公婆便商量著讓她辭職在家帶孩子,就這樣,朋友在家帶了六年的孩子。

“辭職在家帶娃六年,她明白了一個道理”

去年,孩子要上學,家裡人又和她商量出去找工作,他們給的理由是,上海物價太高,孩子學費也貴,讓她老公一個人承擔壓力實在太大。

話雖如此,但朋友聽了仍然覺得心裡委屈,她說:

“當年要我放棄工作的是他們,如今要我工作的也是他們,我就像個磚頭,一直去彌補家裡的空缺,可從來沒有人問過我我想怎麼做,我消失在社會的那六年又該拿什麼去彌補。”

說真的,現在不知道有多少家庭打著這樣的旗號來要求女性,既希望她們能夠散發母性光輝照顧好家庭,又希望她們能夠有收入給家庭做補貼。

“獨立女性”、“好媽媽”、“好妻子”......一個又一個標籤往她們身上貼。

但沒有人意識到,她們不是超人,沒有三頭六臂,更做不到當一個完美媽媽的獨立女性。

“辭職在家帶娃六年,她明白了一個道理”

臺灣作家蔡穎卿曾說:

“只要是母親,無論在哪一種形態都是百味雜陳,內外夾攻的,怎麼可能沒有壓力?每個人的生活都有自己的條件和限制,其中複雜的程度都足以讓自己筋疲力盡。”

但凡女性,不管是選擇當一個稱職的母親,還是做一個優秀的職場母親,不可避免地會遭到非議、不解。

尤其是當看到自己最親近的人投來質疑的目光時,那種感覺就如同置身於水深火熱之中,其中苦痛辛酸難以言明。

都說男人心裡的苦,有誰能看到,可女人心中的苦,又有誰能理解。

雖然凱哥是男人,但不管怎樣,我想說的是:

婚姻和孩子從來不是束縛女人的牢籠,單身的女人可以在社會上闖出一片天地,結婚的女人同樣可以,在這場博弈之中,女性不該成為被犧牲的對象。

希望每對夫妻都能夠辯證地看待此類問題,不要覺得女人照顧家庭就是理所當然天經地義的事情,也別因為她是女強人,就帶有偏見,覺得她顧不好自己的家庭。

人無完人,既然有緣結為夫妻,那就給彼此多一點寬容,少一點苛責吧。

- END -

作者:凱紫

看完的讀者,記得給凱哥點個贊哦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