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個特點的媽媽,容易養出內驅力強的“自推娃”'

"
"
有這個特點的媽媽,容易養出內驅力強的“自推娃”

這是個流行精細化教育的時代。

父母在教育上的投入,前所未有的深入,他們付出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金錢,儘可能為孩子安排充實的每一天。

帶來的好處是孩子吸收知識、提升能力的效率變得很高。壞處是,孩子長期處於被安排的環境中,內驅力磨損不輕。

我看見身邊越來越多的孩子,眼裡沒了光芒,對週遭事物缺乏好奇和探索欲,父母讓上什麼興趣班也上,讓學什麼也學,但整個人呈現出的氣質是被動的,沒有主動、缺乏熱情。

這不該是我們的養育目標。

沒有哪個父母希望自己孩子是那種一直都要Push才能前行的人,自己累,孩子也累。誰都想養出內驅力強的“自推娃”,可以自發地管理和推動自己。也只有這樣的娃,才具有終生學習的能力,未來可期。

那麼,內驅力是天生的嗎?

肯定不是啊,人都是趨利避害的,畏難偷懶是天性,誰也不會天生滿動力。

如果不是天生,什麼樣的父母,更容易養出內驅力強的孩子呢?

當我們說到內驅力時,很自然就會想到上面的問題。

這個暑假,在陪千尋學游泳的過程中,這些縈繞在我心裡,一直沒有準確答案的問題,突然有了線索。:)

1

因為小時候的溺水經歷,我對游泳是有畏懼心理的,可偏偏又是個倔強的人,總覺得越畏懼的東西越要試試去克服。正好今年暑假千尋要學游泳,於是乾脆和她一起報了私教,同步進行。

很快我就發現,一對二的私教課,完全就是我給自己創造的出糗機會(掩面),娃都可以在水中滑行了,我還停留在憋氣練習上。

教練大概是看在我還算勤奮的份上,講話都十分體貼:額,其實像你這樣有勇氣挑戰自己的媽媽,已經很不容易了……

比教練更熱情的是千尋,又是示範,又是幫我糾正動作,在幫助笨手笨腳的媽媽學會游泳這件事上,她可以說用盡了洪荒之力。

每當我流露出一丁點找藉口的痕跡,“唉,今天健身後腿好酸呢,不知道明天還能上游泳課不……”

充滿上課熱情的“小老師”就會適時登場,為我帶來自律:

“媽媽,不能缺課哦,我都要去滴!”

……

"
有這個特點的媽媽,容易養出內驅力強的“自推娃”

這是個流行精細化教育的時代。

父母在教育上的投入,前所未有的深入,他們付出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金錢,儘可能為孩子安排充實的每一天。

帶來的好處是孩子吸收知識、提升能力的效率變得很高。壞處是,孩子長期處於被安排的環境中,內驅力磨損不輕。

我看見身邊越來越多的孩子,眼裡沒了光芒,對週遭事物缺乏好奇和探索欲,父母讓上什麼興趣班也上,讓學什麼也學,但整個人呈現出的氣質是被動的,沒有主動、缺乏熱情。

這不該是我們的養育目標。

沒有哪個父母希望自己孩子是那種一直都要Push才能前行的人,自己累,孩子也累。誰都想養出內驅力強的“自推娃”,可以自發地管理和推動自己。也只有這樣的娃,才具有終生學習的能力,未來可期。

那麼,內驅力是天生的嗎?

肯定不是啊,人都是趨利避害的,畏難偷懶是天性,誰也不會天生滿動力。

如果不是天生,什麼樣的父母,更容易養出內驅力強的孩子呢?

當我們說到內驅力時,很自然就會想到上面的問題。

這個暑假,在陪千尋學游泳的過程中,這些縈繞在我心裡,一直沒有準確答案的問題,突然有了線索。:)

1

因為小時候的溺水經歷,我對游泳是有畏懼心理的,可偏偏又是個倔強的人,總覺得越畏懼的東西越要試試去克服。正好今年暑假千尋要學游泳,於是乾脆和她一起報了私教,同步進行。

很快我就發現,一對二的私教課,完全就是我給自己創造的出糗機會(掩面),娃都可以在水中滑行了,我還停留在憋氣練習上。

教練大概是看在我還算勤奮的份上,講話都十分體貼:額,其實像你這樣有勇氣挑戰自己的媽媽,已經很不容易了……

比教練更熱情的是千尋,又是示範,又是幫我糾正動作,在幫助笨手笨腳的媽媽學會游泳這件事上,她可以說用盡了洪荒之力。

每當我流露出一丁點找藉口的痕跡,“唉,今天健身後腿好酸呢,不知道明天還能上游泳課不……”

充滿上課熱情的“小老師”就會適時登場,為我帶來自律:

“媽媽,不能缺課哦,我都要去滴!”

……

有這個特點的媽媽,容易養出內驅力強的“自推娃”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漸漸我覺得挺有意思的。

這位小朋友,在我們共同學習且我比她差一點的過程中,找到了滿滿的內驅力。

突然就想起了千尋學爵士舞的過程,也有類似的場景。

大家都知道,舞蹈學習剛開始是很辛苦、很枯燥的,要反覆練習分解動作。練多了,千尋也難免冒出小孩子心性,“啊啊啊,老是這幾個動作煩不煩呀,不練了!”

當時為了激勵她,我自告奮勇跟她一起學。

一看到我搶拍,這娃就很開心:“哎呀,媽媽,不對不對,你跳的時候要在心裡數拍子哦,來,我教你,你跟我一起數……”

每當我做錯一個動作,這娃就嘴角上揚,眼神裡透露出一絲得意,然後憂心忡忡地幫我糾正,不厭其煩,極富耐心,語氣沉穩大氣有邏輯:

“媽媽,首先你的左腳要收回,像這樣……接著是頂胯,手臂伸直不能彎,對,就是這樣。”

還知道正面鼓勵:“媽媽你剛才那三個八拍都沒錯,有進步了!”

難為這位小朋友,為了教我帶我,整個人煥發出了無限激情,天天在家練習。倒是成長迅速,這個暑假,已經可以參加電視臺的拍攝了。

2

這兩件事,給我帶來了一些啟發。

我一直都不是一個強勢的媽媽,很少安排和要求千尋做什麼。大多數時候,就像學游泳和跳舞一樣,我更願意和她一起計劃、並肩行動。

就拿閱讀來說吧,我很少會講:千尋,你該看書了。

一般都是自個拿本書看起來,偶爾問問她:“這個卡梅拉的故事還挺有趣,你要不要聽?”

和大多數孩子一樣,千尋遇到難事也會想放棄,玩個桌遊,半天沒找到竅門,就會生氣。

不過,她賭氣放棄時,我也不會責問她怎麼遇到一點點困難就退縮。而是暫時不管她,自己一邊認真琢磨一邊自言自語:“真的有點麻煩啊……”

千尋常常是看不下去了,覺得自己身負幫助“笨蛋媽媽”的重任,又重新回到了隊伍裡,和我一起努力。

"
有這個特點的媽媽,容易養出內驅力強的“自推娃”

這是個流行精細化教育的時代。

父母在教育上的投入,前所未有的深入,他們付出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金錢,儘可能為孩子安排充實的每一天。

帶來的好處是孩子吸收知識、提升能力的效率變得很高。壞處是,孩子長期處於被安排的環境中,內驅力磨損不輕。

我看見身邊越來越多的孩子,眼裡沒了光芒,對週遭事物缺乏好奇和探索欲,父母讓上什麼興趣班也上,讓學什麼也學,但整個人呈現出的氣質是被動的,沒有主動、缺乏熱情。

這不該是我們的養育目標。

沒有哪個父母希望自己孩子是那種一直都要Push才能前行的人,自己累,孩子也累。誰都想養出內驅力強的“自推娃”,可以自發地管理和推動自己。也只有這樣的娃,才具有終生學習的能力,未來可期。

那麼,內驅力是天生的嗎?

肯定不是啊,人都是趨利避害的,畏難偷懶是天性,誰也不會天生滿動力。

如果不是天生,什麼樣的父母,更容易養出內驅力強的孩子呢?

當我們說到內驅力時,很自然就會想到上面的問題。

這個暑假,在陪千尋學游泳的過程中,這些縈繞在我心裡,一直沒有準確答案的問題,突然有了線索。:)

1

因為小時候的溺水經歷,我對游泳是有畏懼心理的,可偏偏又是個倔強的人,總覺得越畏懼的東西越要試試去克服。正好今年暑假千尋要學游泳,於是乾脆和她一起報了私教,同步進行。

很快我就發現,一對二的私教課,完全就是我給自己創造的出糗機會(掩面),娃都可以在水中滑行了,我還停留在憋氣練習上。

教練大概是看在我還算勤奮的份上,講話都十分體貼:額,其實像你這樣有勇氣挑戰自己的媽媽,已經很不容易了……

比教練更熱情的是千尋,又是示範,又是幫我糾正動作,在幫助笨手笨腳的媽媽學會游泳這件事上,她可以說用盡了洪荒之力。

每當我流露出一丁點找藉口的痕跡,“唉,今天健身後腿好酸呢,不知道明天還能上游泳課不……”

充滿上課熱情的“小老師”就會適時登場,為我帶來自律:

“媽媽,不能缺課哦,我都要去滴!”

……

有這個特點的媽媽,容易養出內驅力強的“自推娃”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漸漸我覺得挺有意思的。

這位小朋友,在我們共同學習且我比她差一點的過程中,找到了滿滿的內驅力。

突然就想起了千尋學爵士舞的過程,也有類似的場景。

大家都知道,舞蹈學習剛開始是很辛苦、很枯燥的,要反覆練習分解動作。練多了,千尋也難免冒出小孩子心性,“啊啊啊,老是這幾個動作煩不煩呀,不練了!”

當時為了激勵她,我自告奮勇跟她一起學。

一看到我搶拍,這娃就很開心:“哎呀,媽媽,不對不對,你跳的時候要在心裡數拍子哦,來,我教你,你跟我一起數……”

每當我做錯一個動作,這娃就嘴角上揚,眼神裡透露出一絲得意,然後憂心忡忡地幫我糾正,不厭其煩,極富耐心,語氣沉穩大氣有邏輯:

“媽媽,首先你的左腳要收回,像這樣……接著是頂胯,手臂伸直不能彎,對,就是這樣。”

還知道正面鼓勵:“媽媽你剛才那三個八拍都沒錯,有進步了!”

難為這位小朋友,為了教我帶我,整個人煥發出了無限激情,天天在家練習。倒是成長迅速,這個暑假,已經可以參加電視臺的拍攝了。

2

這兩件事,給我帶來了一些啟發。

我一直都不是一個強勢的媽媽,很少安排和要求千尋做什麼。大多數時候,就像學游泳和跳舞一樣,我更願意和她一起計劃、並肩行動。

就拿閱讀來說吧,我很少會講:千尋,你該看書了。

一般都是自個拿本書看起來,偶爾問問她:“這個卡梅拉的故事還挺有趣,你要不要聽?”

和大多數孩子一樣,千尋遇到難事也會想放棄,玩個桌遊,半天沒找到竅門,就會生氣。

不過,她賭氣放棄時,我也不會責問她怎麼遇到一點點困難就退縮。而是暫時不管她,自己一邊認真琢磨一邊自言自語:“真的有點麻煩啊……”

千尋常常是看不下去了,覺得自己身負幫助“笨蛋媽媽”的重任,又重新回到了隊伍裡,和我一起努力。

有這個特點的媽媽,容易養出內驅力強的“自推娃”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以前也有朋友勸誡我,覺得我在教育孩子上面顯得太“柔”,不夠虎媽。

我也曾擔心過,像我這樣的媽媽,是不是不太能起到引領孩子的榜樣作用呢?畢竟,榜樣都是要更好、更耀眼吧。

但後來,我發現,恰恰是因為我褪去了榜樣的光環,退到了與孩子並行的位置,孩子反而迸發出了強烈的內驅力!

3

在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理論叫“自我決定論”。

說的是人有三種基本的心理需要,分別是自主的需要、能力的需要和歸屬的需要,如果這些需要得到了滿足,那麼人就會具有力量感,能 更加主動、積極地工作和學習。

現在,讓我們置身於和孩子一起做“學生”,甚至家長比孩子差一點點的場景裡:

● 當我們和孩子一起學一起思考,而不是要求他學時,學習氛圍是相對平等的,孩子自主的需要就得到了滿足;

● 當我們表現得不那麼強勢、完美,甚至比孩子還差一點點時,孩子在鼓勵我們的時候,自信心簡直爆棚。想想,一個小孩可以幫助大人,這是對孩子能力多麼大的認可啊,孩子能力的需要得到了滿足;

● 當我們在與孩子相處的模式裡,如果一直父母控盤,在這段關係裡,孩子是缺乏歸屬感的,因為他的自我價值沒得到體現。而當我們把部分控制權讓渡給孩子,由他來幫助和引領,他的個人價值就得到了充分體現,人只有在個人價值得以體現的時候,才能在彼此關係中找到歸屬感!

"
有這個特點的媽媽,容易養出內驅力強的“自推娃”

這是個流行精細化教育的時代。

父母在教育上的投入,前所未有的深入,他們付出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金錢,儘可能為孩子安排充實的每一天。

帶來的好處是孩子吸收知識、提升能力的效率變得很高。壞處是,孩子長期處於被安排的環境中,內驅力磨損不輕。

我看見身邊越來越多的孩子,眼裡沒了光芒,對週遭事物缺乏好奇和探索欲,父母讓上什麼興趣班也上,讓學什麼也學,但整個人呈現出的氣質是被動的,沒有主動、缺乏熱情。

這不該是我們的養育目標。

沒有哪個父母希望自己孩子是那種一直都要Push才能前行的人,自己累,孩子也累。誰都想養出內驅力強的“自推娃”,可以自發地管理和推動自己。也只有這樣的娃,才具有終生學習的能力,未來可期。

那麼,內驅力是天生的嗎?

肯定不是啊,人都是趨利避害的,畏難偷懶是天性,誰也不會天生滿動力。

如果不是天生,什麼樣的父母,更容易養出內驅力強的孩子呢?

當我們說到內驅力時,很自然就會想到上面的問題。

這個暑假,在陪千尋學游泳的過程中,這些縈繞在我心裡,一直沒有準確答案的問題,突然有了線索。:)

1

因為小時候的溺水經歷,我對游泳是有畏懼心理的,可偏偏又是個倔強的人,總覺得越畏懼的東西越要試試去克服。正好今年暑假千尋要學游泳,於是乾脆和她一起報了私教,同步進行。

很快我就發現,一對二的私教課,完全就是我給自己創造的出糗機會(掩面),娃都可以在水中滑行了,我還停留在憋氣練習上。

教練大概是看在我還算勤奮的份上,講話都十分體貼:額,其實像你這樣有勇氣挑戰自己的媽媽,已經很不容易了……

比教練更熱情的是千尋,又是示範,又是幫我糾正動作,在幫助笨手笨腳的媽媽學會游泳這件事上,她可以說用盡了洪荒之力。

每當我流露出一丁點找藉口的痕跡,“唉,今天健身後腿好酸呢,不知道明天還能上游泳課不……”

充滿上課熱情的“小老師”就會適時登場,為我帶來自律:

“媽媽,不能缺課哦,我都要去滴!”

……

有這個特點的媽媽,容易養出內驅力強的“自推娃”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漸漸我覺得挺有意思的。

這位小朋友,在我們共同學習且我比她差一點的過程中,找到了滿滿的內驅力。

突然就想起了千尋學爵士舞的過程,也有類似的場景。

大家都知道,舞蹈學習剛開始是很辛苦、很枯燥的,要反覆練習分解動作。練多了,千尋也難免冒出小孩子心性,“啊啊啊,老是這幾個動作煩不煩呀,不練了!”

當時為了激勵她,我自告奮勇跟她一起學。

一看到我搶拍,這娃就很開心:“哎呀,媽媽,不對不對,你跳的時候要在心裡數拍子哦,來,我教你,你跟我一起數……”

每當我做錯一個動作,這娃就嘴角上揚,眼神裡透露出一絲得意,然後憂心忡忡地幫我糾正,不厭其煩,極富耐心,語氣沉穩大氣有邏輯:

“媽媽,首先你的左腳要收回,像這樣……接著是頂胯,手臂伸直不能彎,對,就是這樣。”

還知道正面鼓勵:“媽媽你剛才那三個八拍都沒錯,有進步了!”

難為這位小朋友,為了教我帶我,整個人煥發出了無限激情,天天在家練習。倒是成長迅速,這個暑假,已經可以參加電視臺的拍攝了。

2

這兩件事,給我帶來了一些啟發。

我一直都不是一個強勢的媽媽,很少安排和要求千尋做什麼。大多數時候,就像學游泳和跳舞一樣,我更願意和她一起計劃、並肩行動。

就拿閱讀來說吧,我很少會講:千尋,你該看書了。

一般都是自個拿本書看起來,偶爾問問她:“這個卡梅拉的故事還挺有趣,你要不要聽?”

和大多數孩子一樣,千尋遇到難事也會想放棄,玩個桌遊,半天沒找到竅門,就會生氣。

不過,她賭氣放棄時,我也不會責問她怎麼遇到一點點困難就退縮。而是暫時不管她,自己一邊認真琢磨一邊自言自語:“真的有點麻煩啊……”

千尋常常是看不下去了,覺得自己身負幫助“笨蛋媽媽”的重任,又重新回到了隊伍裡,和我一起努力。

有這個特點的媽媽,容易養出內驅力強的“自推娃”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以前也有朋友勸誡我,覺得我在教育孩子上面顯得太“柔”,不夠虎媽。

我也曾擔心過,像我這樣的媽媽,是不是不太能起到引領孩子的榜樣作用呢?畢竟,榜樣都是要更好、更耀眼吧。

但後來,我發現,恰恰是因為我褪去了榜樣的光環,退到了與孩子並行的位置,孩子反而迸發出了強烈的內驅力!

3

在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理論叫“自我決定論”。

說的是人有三種基本的心理需要,分別是自主的需要、能力的需要和歸屬的需要,如果這些需要得到了滿足,那麼人就會具有力量感,能 更加主動、積極地工作和學習。

現在,讓我們置身於和孩子一起做“學生”,甚至家長比孩子差一點點的場景裡:

● 當我們和孩子一起學一起思考,而不是要求他學時,學習氛圍是相對平等的,孩子自主的需要就得到了滿足;

● 當我們表現得不那麼強勢、完美,甚至比孩子還差一點點時,孩子在鼓勵我們的時候,自信心簡直爆棚。想想,一個小孩可以幫助大人,這是對孩子能力多麼大的認可啊,孩子能力的需要得到了滿足;

● 當我們在與孩子相處的模式裡,如果一直父母控盤,在這段關係裡,孩子是缺乏歸屬感的,因為他的自我價值沒得到體現。而當我們把部分控制權讓渡給孩子,由他來幫助和引領,他的個人價值就得到了充分體現,人只有在個人價值得以體現的時候,才能在彼此關係中找到歸屬感!

有這個特點的媽媽,容易養出內驅力強的“自推娃”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細細咀嚼這三種需要被滿足的過程,你就會發現激發孩子內驅力的祕密。也會明白,什麼樣的媽媽,比較容易養出內驅力強的“自推娃”。

她們不是氣場強大、指點江山的控盤者,她們是溫和而剋制的,有時看起來還有一點點“笨”;

她們非常清楚,孩子需要的,不是高高在上的老師,而是一起努力的夥伴,非常樂意和孩子一起做“not yet”的同行者。即便是引導,她們也是有策略的,可以給線索,但不會給全部,不會用事無鉅細地安排與示範,告訴孩子:你照我的做就OK;

她們理解退一步海闊天空的智慧,更懂得適時把控盤的機會交給孩子。總之,容易養出內驅力強的“自推娃”的媽媽,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

不追求自身的力量感,卻懂得給孩子力量感!

你是這樣的媽媽嗎?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