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春梅事件:男人沒有掙脫原生家庭的犧牲品

不完美媽媽 發現佩奇 服裝 婚姻諮詢師範俊娟 2019-05-13

01

誰給了公婆權利,這樣對她?

石春梅事件:男人沒有掙脫原生家庭的犧牲品


看石春梅的絕筆信,給我的第一個感覺是:憤怒。

無比清晰的憤怒。這股憤怒不是指向她的公婆,而是指向她的丈夫的。

我不想去追究她跟公婆之間誰對誰錯,也不想說她活著的時候,好像所有人都說她不好,死了就所有人變成了說她公婆的不好。

每個家庭都會鬧矛盾,尤其是婆媳之間的矛盾。這些家務事發生是正常的,但是我想質疑的是:當這些矛盾發生的時候,他們在用什麼方式來解決?

問題本身並不是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才是問題。

結婚7年,沒看過公婆的好臉色。公公可以對兒媳婦上手打,婆婆洗全家的衣服,唯獨把她的衣服給扔在地上,可以想象平常她在婆家生活的處境會是怎麼樣。

這個21歲就嫁進這個家庭的姑娘,這7年是怎麼過來的呢?大兒子6歲,小兒子3歲,按照這個節奏來看,估計她是沒有時間去上班的,平常的社交生活恐怕也少之又少。

那意味著什麼呢?

意味著她幾乎每天的生活都是跟孩子和老人在一起的,她沒有自己的空間,又有寄人籬下的感覺。當她面對周圍人的時候,社會輿論對她是否定的,因為婆婆把他們的關係,變成了對外的一場道德施壓。

也就是說,她回家的時候是要忍氣吞聲的, 而在外的時候,也是要面對各種白眼的,不但沒有人相信她,也沒有任何人覺得她是受了委屈的,甚至自己的親生父母都覺得是她的錯,不相信她。

為什麼出面跟她解決問題的人,是公婆,而不是她的老公?他去哪裡了?

所有人都覺得是她有問題,是她的錯,她不是好人,所以她活該被這樣對待,就連她只想要一個公道話,從丈夫嘴裡也自始至終沒有聽到過,丈夫作為她最大的支撐,一直以來的沉默和躲避,成了推她走向絕路的幫凶。

02

婆媳關係是中國男人最該補上的一堂課

石春梅事件:男人沒有掙脫原生家庭的犧牲品


看看這封絕筆信,一直到生命的最後,石春梅都說丈夫是愛自己的,他或許很善良,對妻子也是關心和體貼的,他們夫妻關係一直很好,現在想來這份“好”的前提是她嚥下很多委屈,獨自去消化和承擔的,而在她這份保護下,丈夫又可以安然的享受那份表面上的和諧和風平浪靜,不去面對自己的無能和沒有邊界感。

或許對於石春梅的丈夫來說,面對這樣的婆媳關係,他也是很為難的,一邊是辛苦把自己拉扯大的父母,一邊是自己疼愛的妻子,他真的很無助,不知道該怎麼辦。

兩邊他都不想傷害,可是又不知道該怎麼做,他太想讓兩邊都對自己滿意,結果恰恰相反,兩邊都對自己不滿意,父母那邊他無法開口說不,因為心裡存了太多的害怕他們不開心,害怕他們覺得會覺得受傷,甚至害怕離了父母沒辦法養大兩個兒子,當然這些都只是人之常情的猜測,沒跟對方確認,並不一定。

而妻子這邊是更好說話的,是不吵不鬧的,所以就以為安撫妻子兩句,然後讓妻子忍一忍就好了,等孩子大一些了,就會過去了。但是沒想到會走到今天的結局。

且不知多少女人的心,都是在一次次的小細節中逐漸失望的,慢慢塌陷了,覺得如果今天你連一句公道話都不敢跟我說,我哪還敢期待什麼光明的未來,不過是另一個畫餅充飢罷了。

殺死一個人的往往不是自己的敵人,而是自己親近和信賴的人,只有他們才有能力給自己致命一擊,因為自己把心交給了他們。

就算有一對懷揣惡意的公婆,我想都不至於把一個女人逼上絕路,真正把她逼上絕路的是,那個原本應該一力抵擋這一切的男人,卻聽憑這一切發生,而沒有任何作為。

03

每一個激烈的婆媳衝突,背後都有個不作為的男人

石春梅事件:男人沒有掙脫原生家庭的犧牲品


我們無法要求公婆要如何如何,這一點在一個女人選擇跟那個男人結婚的時候,就已經確定了,關鍵問題是:當兩個人結婚之後,夫妻能否一起攜起手來,共同面對上一輩的干涉和下一代人的擠壓,尤其是壓力重重的育兒期。

假如丈夫這道屏障沒有建立起來,妻子跟公婆之間的小矛盾也會直接影響到關係。因為如果不是因為這個男人,妻子跟公婆之間本就是陌生人,她叫著他們爸媽,但事實上是完全沒有感情的,在沒有感情的潤滑劑的時候,所有的矛盾都會變得異常激烈和敏感。

哪怕妻子有做的不對的,也輪不到公婆來管教,因為公婆跟她的關係沒到這一層,這是丈夫原本應該頂住的壓力。

丈夫出面跟妻子說什麼,那是夫妻之間關上門私下解決的事,但是如果丈夫在其中沒有發揮作用,變成了要妻子直接面對公婆,那就是侵犯邊界,就算是道理是對的,也是越界了,更何況這裡面的是非對錯本就複雜,每個人立場不同,需要不同,在雙方缺乏感情潤滑的前提性,要如何協調和兼顧?

我並不鼓勵丈夫一定要去激烈的反抗自己的父母,我鼓勵的是丈夫要學會對自己的父母平和堅定地說“不”。

讓父母知道,我已經長大了,哪些事情是我自己的事,哪些是父母的事情,哪些是自己想要跟父母商量的,哪些是要自己做了決定告知父母的,包括自己跟妻子之間的問題,要明確界限。


丈夫主動把這些問題攬在身上,妻子和自己父母的正面衝突才會減少,丈夫在其中的橋樑作用才能真正發揮出來。

越是跟公婆一起住的小夫妻倆,邊界感越是重要。老人沒有邊界感的時候,如果是跟公婆一起住,丈夫要勇於站出來劃出邊界,不要等到妻子忍無可忍的時候,憤怒的跟公婆宣誓對抗,丈夫才知道不妥,甚至採取息事寧人的態度,覺得妻子小題大做。

那時候丈夫就要想,是不是自己之前太忽視這些東西了,事情剛剛開始的時候,丈夫就能主動跟父母劃清這些邊界,妻子就可以去展現出孝順的一面,來面對公婆,這樣才更有利於經營婆媳關係。

很多所謂的不孝順的妻子背後,都有一個不作為的丈夫和一個對兒子不願意放手的公婆。

當然,反過來講是同樣道理,當妻子站在自己的父母和丈夫之間的時候,同樣適用。

看一個男人是否成熟,看他處理婆媳關係的姿態你就能知道。

04

男人從原生家庭中走出來有這樣三個階段

石春梅事件:男人沒有掙脫原生家庭的犧牲品


第一個階段是:完全順從。父母說什麼是什麼,自己一切都以父母為中心,聽從父母的安排,父母說的全對。

這類男人在面對父母時,是依附的姿態,他們很難張口對父母說不,心理能量支撐不了,而且因為對父母的過分依賴,也會讓自己難以長大,承擔責任。

這個階段下的男性,結婚之後對於自己的伴侶和自己父母的關係是束手無策的,夾在中間左右為難時,逃到工作中,甚至逃到婚外情中的情況也有。

過去他們會以壓縮自己的空間為代價,來跟父母相處,以照顧父母的感受為主,同時讓渡出一部分生活的權利給父母,讓父母來照顧自己,用這種方式來跟父母融合為一體,這是邊界沒有開化的一種狀態。

在這種狀態下,走進婚姻的男人,妻子會非常難受,感覺自己插不進去,像個外人。因為丈夫跟公婆的關係過分的親密,又讓她覺得自己好像是個多餘的,是不受歡迎的,同時潛意識中公婆會非常擔心兒子被搶走,結婚之後,更加要確認一點:就算兒子結婚了,依然是自己的兒子,把兒媳婦當成了外來的入侵者,放在了敵對的位置上,開始互相較勁。

關係一旦陷入到這種敵對的狀態,三個陣營的關係機會更加緊張,丈夫夾在妻子和父母之間會更難周旋,妻子也會跟公婆之間更加敵對,一件小事都可能會讓雙方激烈衝突。

第二個階段是:完全反對父母。像青春叛逆期的男孩,父母說東,自己偏向西。就算父母說的是對的,為了彰顯自己,也要做出相反的決定。

他們人生的道路目標不是去想:我這麼做是對還是錯,而是想:我一定不能按照父母的想法而活。

他們跟第一種類型是完全相反的,但本質上是一樣的,只是變了個形式而已。這種類型的男性,婆媳關係不會成為最重要的矛盾,夫妻關係衝突容易多,但是也要看妻子是他在哪個階段下找到的。

如果是他在第一個階段下找到的妻子,也就是說父母喜歡的女孩子做了他的妻子,當他進入到第二個階段的時候,妻子的角色如果依然沒有調整的話,他就會容易因為對父母的排斥,而連帶著排斥妻子。

如果是他在第二個階段找到的妻子,通常婆媳關係問題不太大,但是跟妻子之間會有兩個人本身很多的矛盾,因為他自己處在矛盾階段,還沒有完成自我統合。

第三個階段就是,他開始知道如何平衡自己和父母的關係,如何既能夠保留自己的空間,也能夠跟父母相處。這是一種成熟的標誌。

當他能做到這樣的時候,他自己能面對自己的害怕,能hold住父母,也能夠hold住夫妻關係,通常也更會處理婆媳關係問題,因為他的邊界感的存在,通常妻子和公婆也能夠相安無事。

他們知道表達我自己,並不是一定會傷害到你,所以他們會孝敬父母,但是不會意味的順從父母,他們會疼愛妻子,同時也會給足妻子安全感和尊重。

中國孝道文化影響下,男性停留在第一個階段的依然是比較多的,能發展到第二個階段的也有不少,但是真正走到第三個階段的,並不多。

在這三個階段的發展過程中,就是一個男人逐漸從小男孩,發展成一個成熟的男人的過程,也是一個男孩越來越遠離父母的過程。

把自己的人生接力棒,從父母手裡拿過來,權利爭奪的過程常常是伴隨著衝突和對抗的,那些不想讓父母生氣的,害怕父母不高興的男孩,很難真正長大。由自己來完成這場權利的交接,總比通過妻子來完成,付出的代價要少。

希望越來越多的中國男性補上這一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