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家學寶,每天收穫專業家庭教育知識◆◆

1.69億未成年網民的背後,該如何教孩子用好互聯網這把雙刃劍?

圖片來源網絡


家學寶主筆團 | 小泥巴

1

近日,共青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與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共同發佈《2018年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研究報告》

這份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7月31日,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達1.69億,未成年人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93.7%,明顯高於同期全國人口的互聯網普及率(57.7%)。

這個報告是共青團中央聯合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對我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小學、初中、高中和中職院校31158個學生,在互聯網使用情況、網上權益維護情況、法律知識和心理健康等多方面進行調查後公佈的。

該報告一公佈,很多父母憂心忡忡,互聯網覆蓋範圍不斷擴大,手機、平板電腦等上網設備日益普及,自家的娃上網比自己還老練,該如何是好?


1.69億未成年網民的背後,該如何教孩子用好互聯網這把雙刃劍?

圖片來源網絡


互聯網的普及,是時代發展、科技進步的象徵。

去年第五季的《奇葩說》中,有一期的辯題是:“如果有個芯片,植入大腦後,能讓全人類大腦一秒知識共享,你支持嗎?”

這一期的辯論精彩紛呈,蔡康永作為四辯的發言更是發人深思,他說:

“如果時光倒退二十年,我們辯論的題目就是我們需不需要互聯網。”

互聯網的出現,讓人類知識得以共享,我們獲取知識的渠道更便捷。在人社部發布的13個最新職業中,“電子競技員”更成為其中之一。

1.69億未成年網民的背後,該如何教孩子用好互聯網這把雙刃劍?

圖片來源網絡


時代在進步,看待事物的角度也要更多元綜合,互聯網不是洪水猛獸,它更像一把雙刃劍:

用得好,在獲取知識的道路上可以披荊斬棘,所向披靡;用得不好,虛擬的網絡世界,就是刺向自己的利刃,斬了希望,斷了前程。


2

一年多前,清華附小2012級4班的學生憑藉“當小學生遇上蘇軾”的系列研究論文刷爆朋友圈。

這一系列論文包括了《大數據幫你進一步認識蘇軾》、《蘇軾的旅遊品牌價值》、《今人對蘇軾的評價和蘇軾的影響力》、《唯美景與美食不可辜負》、《蘇軾的朋友圈》、《蘇軾的心情曲線》、《蘇軾vs李白》等研究成果。

光看題目就令網友們驚呼:

“自己的智商受到了暴擊”

“是在下輸了……老阿姨連篇論文都編不出來!”

同為小學生,為何我們小時候連如何收集數據都不懂,而清華附小的孩子們卻有了這逆天的研究能力呢?這與學校的教育氛圍有關,與家庭環境有關,更與互聯網這個強大的工具密不可分。

查找資料、調查研究、分析材料、數據分析,有了互聯網的支持,就如虎添翼般高效,離開互聯網,就舉步維艱、困難重重。


1.69億未成年網民的背後,該如何教孩子用好互聯網這把雙刃劍?

圖片來源網絡


去年年底,《中國青年報》冰點週刊一篇題為《這塊屏幕可能改變命運》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

文章作者深入成都七中和雲南祿勸第一中學進行採訪,發現貧困地區中學的學生,通過視頻直播與四川成都七中的學生同步上課, 一起寫作業、一起考試,從而很多人在高考中成功考取了本科,甚至有的還考上了北大或清華等名校。

這就是“互聯網+”時代的福利,一塊大屏幕足以改變命運!

儘管不少人對網絡直播教育心存質疑,但網絡課堂實現知識共享,確確實實讓那些貧困地區的孩子們,重燃起了知識改變命運的希望和信心。


3

儘管互聯網有種種好處,但在自家孩子上網這件事,很多父母依舊憂心忡忡。一個朋友說:

“你說孩子抱著手機、平板電腦上網,除了看動畫片就是玩遊戲,會有哪個小孩自覺拿它們來學習呢?”

去年春節,一個高校教師寫得一篇文章《一位返鄉者的觀察:被“吃雞”和“農藥”影響的鄉村》揭露了農村青少年網齡成癮的危害。

他在文中講述:

剛回到家中,屁股還沒碰到板凳,剛上大學的堂妹、十一歲和六歲的侄子就紛紛問我:“吃雞嗎”。當我回答“不會”的時候,立即被當作“文盲”對待。表哥家的侄子剛剛讀幼兒園大班,網齡已經有兩年,四歲時接觸到王者榮耀,便一發不可收拾,如今已經是個“吃雞達人”。

這樣沉溺網絡遊戲的後果,就是網遊像“奪舍”般奪走了孩子們的靈魂和熱情——聊起遊戲就眉飛色舞,談起其他就表示缺乏興趣。

當網癮成了農村的流行病,農村孩子與城裡學生在考場上的較量就逐漸落在下風。

除了網絡遊戲成癮,各種未成年人偷家裡的錢打賞主播的新聞也層出不窮。


1.69億未成年網民的背後,該如何教孩子用好互聯網這把雙刃劍?

圖片來源網絡


前幾天,上海新浪就報道一則新聞,寶山的一個9歲半男孩,偷偷刷光了爸爸銀行卡里16000元現金去打賞主播,而這個男孩的父親是一個自行車管理員,母親是一個清潔工,這16000元是爸爸半年的工資。

未成年人沉溺互聯網世界,不僅虧欠了自己的未來,還虧欠了父母親人。這都是人生將來要還的債!

4

如何防止互聯網這把雙刃劍傷到孩子?

如何防止孩子沉溺網絡遊戲、深陷互聯網無法自拔?

這不僅是家庭教育的問題,更是需要社會、學校、家庭三方齊抓共管的問題。

《2018年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研究報告》對未成年人上網趨勢進行了研判,提出了幾點建議:

一、從法律層面對未成年人進行保護,建議在在《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中增設“網絡保護”章節,儘快出臺《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

二、深化網絡監管部門的協同聯動,定期巡查,聯合懲戒;

三、在網絡遊戲中強化實名驗證和身份識別;

四、建議學校和家庭共同引導學生正確對待網絡;

五、對網絡侵害未成年人犯罪行為進行嚴厲打擊。


1.69億未成年網民的背後,該如何教孩子用好互聯網這把雙刃劍?

圖片來源網絡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防止青少年沉迷網絡,其他國家有一些成熟的經驗可以借鑑。

新加坡,從1999年11月開始,新加坡媒體管理局就開始成立互聯網家長顧問小組,長期培訓、指導、協助家長幫孩子正確地使用網絡,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網絡使用環境。

此外,從2003 年1 月開始,媒體發展局拿出500 萬美元設立互聯網公共教育基金,用於研製開發有效的內容管理工具、開展公共教育活動和鼓勵安裝綠色上網軟件。

美國,國家通過頒佈法案的形式對兒童網絡活動加以保護,並利用技術和政策措施保護未成年人免受色情作品的侵害,對娛樂軟件實行分級管理以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設立專門機構保護未成年人網上安全。

從學校方面看,學校應對孩子進行積極地引導,鼓勵學生多參與一些有意義的社會實踐活動,防止學生課外長時間地上網、沉溺網絡遊戲。

這一點,可借鑑英國的經驗,英國學生的課餘活動非常豐富,大多數學生在課餘時間進行體育運動,學習音樂繪畫,參觀博物館。

從小學階段,老師就給學生列出課外閱讀書單,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英語的孩子從16歲開始就去打工,每個週末至少工作3小時。豐富多彩的活動,能很好地幫助孩子縮減上網時間,減少了網絡成癮的概率。

要豐富孩子們的業餘生活,我們就應在城市裡多建設、開放一些科技館、博物館、圖書館以及兒童公園。在農村,特別是留守兒童,更需要關愛和幫助,更要加強一些文化娛樂基礎設施的建設,有了好的圖書館和文娛設施,就可以減少孩子接觸網絡的時間。

最後,從家庭層面看,孩子因缺乏陪伴缺乏玩伴,才會導致沉迷網絡。

為人父母,要多關心孩子,有效陪伴孩子,陪孩子多參加戶外活動,多一些親子閱讀時光,培養孩子健康良好的興趣,以身作則,教會孩子正確使用互聯網。



家學寶編輯團隊以專業的心理學、教育學和社會學理論為支撐,原創圖文、音頻、視頻和測評內容,為您提供全方位的教養支持。家學寶——您手邊的家庭教育專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