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說不得,家長不敢批評孩子,掌握了這幾點再開口問題迎刃而解'

不完美媽媽 跳槽那些事兒 幼兒園 心理學 做老師的二孩兒媽媽 2019-08-21
"

哪個孩子在成長當中不會犯錯,又有哪個家長能夠看到孩子成長中出現偏差而視而不見?可是有很多的時候,家長剛剛開口,只要對孩子提出了一點不同的意見,孩子立刻就炸了,越來越多的家長感到萬分的無奈:“現在的孩子說不得!

"

哪個孩子在成長當中不會犯錯,又有哪個家長能夠看到孩子成長中出現偏差而視而不見?可是有很多的時候,家長剛剛開口,只要對孩子提出了一點不同的意見,孩子立刻就炸了,越來越多的家長感到萬分的無奈:“現在的孩子說不得!

孩子說不得,家長不敢批評孩子,掌握了這幾點再開口問題迎刃而解

說不得的孩子大概有這樣幾種表現

消極抵抗,有一些孩子平常跟父母聊天本來好好的,都能夠無障礙交流。但是一旦遇到一些情況,父母對孩子進行一些指點和批評,孩子就開啟了消極抵抗的程序:或者是一言不發,或者面無表情,更有甚者會捂上耳朵。總而言之就是以一種非暴力不合作的態度來表明自己:我不願意聽!

點火就著,一旦聽到大人的批評,家長有了不同的意見,孩子就開啟了一哭二鬧三上吊的模式。知道的是家長在對孩子進行批評教育,不知道的還以為孩子受到了天大的委屈,受到了父母的虐待。

全面的否定自己。本來是一件非常不起眼的事情,父母對孩子進行提醒,告訴他能夠如何做得更好,但是孩子會有非常激烈的反應。以否定自己來回應家長的批評。我就認識這樣的一個小朋友,媽媽在日常的生活中總是怕怕的,不知道哪句話就把這個小姑娘得罪了。時候媽媽稍稍的說她一句。她總是會這樣迴應:“知道我是個壞孩子。”然後就會在接下來的很長的時間,跟媽媽彆彆扭扭的。

還有一種孩子就是把大人的批評看得過於嚴重了。在我們幼兒園就曾經有過一個小姑娘。有些時候老師說一句話,真的都不是什麼批評,只不過是提醒一下如何做得更好,但是往往都會使得小姑娘情緒低落,最為讓人擔心的是小姑娘總是會躲在角落裡邊,自哀自憐……

"

哪個孩子在成長當中不會犯錯,又有哪個家長能夠看到孩子成長中出現偏差而視而不見?可是有很多的時候,家長剛剛開口,只要對孩子提出了一點不同的意見,孩子立刻就炸了,越來越多的家長感到萬分的無奈:“現在的孩子說不得!

孩子說不得,家長不敢批評孩子,掌握了這幾點再開口問題迎刃而解

說不得的孩子大概有這樣幾種表現

消極抵抗,有一些孩子平常跟父母聊天本來好好的,都能夠無障礙交流。但是一旦遇到一些情況,父母對孩子進行一些指點和批評,孩子就開啟了消極抵抗的程序:或者是一言不發,或者面無表情,更有甚者會捂上耳朵。總而言之就是以一種非暴力不合作的態度來表明自己:我不願意聽!

點火就著,一旦聽到大人的批評,家長有了不同的意見,孩子就開啟了一哭二鬧三上吊的模式。知道的是家長在對孩子進行批評教育,不知道的還以為孩子受到了天大的委屈,受到了父母的虐待。

全面的否定自己。本來是一件非常不起眼的事情,父母對孩子進行提醒,告訴他能夠如何做得更好,但是孩子會有非常激烈的反應。以否定自己來回應家長的批評。我就認識這樣的一個小朋友,媽媽在日常的生活中總是怕怕的,不知道哪句話就把這個小姑娘得罪了。時候媽媽稍稍的說她一句。她總是會這樣迴應:“知道我是個壞孩子。”然後就會在接下來的很長的時間,跟媽媽彆彆扭扭的。

還有一種孩子就是把大人的批評看得過於嚴重了。在我們幼兒園就曾經有過一個小姑娘。有些時候老師說一句話,真的都不是什麼批評,只不過是提醒一下如何做得更好,但是往往都會使得小姑娘情緒低落,最為讓人擔心的是小姑娘總是會躲在角落裡邊,自哀自憐……

孩子說不得,家長不敢批評孩子,掌握了這幾點再開口問題迎刃而解

孩子說不得是因為自尊心強嗎?

有很多人認為,孩子不願意接受別人的批評,不願意接受負面的評價是自尊心強的表現。這種說法到底對不對呢?

首先我們看一看什麼是自尊?

根據維基百科的定義,自尊又可以定義為自我肯定(Self-esteem)。主要指的是自我認知能力和自我喜愛程度。在心理學上,自尊感可以是個體對他人形象的主觀感覺。

高自尊的人會有下面的表現

  • 感覺是被愛的和被接受的。
  • 對自己所做的事情和日常的行為感到自豪。
  • 相信自己。

而低自尊的人往往表現為

  • 感覺不到周圍人的關心,自哀自憐。
  • 有的時候跟自己過不去,高的標準要求自己。
  • 經常性的認為自己做得不夠好。

總體上來講,一個自尊感比較高的人,在與他人相處的過程當中,應該具備兩方面的素質,第一是要有強烈的自我意識,能夠感到自己值得被別人尊重。另一方面來講,也要有高度的自我認知,能夠接受個人的不足之處。

認真分析了何為自尊,我們就可以回過頭來看看那些說不得的孩子。從表面上來看,他們似乎有非常強烈的自尊心,希望自己受到他人的尊重。當然這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講,也是應該充分的加以肯定的,同時也需要我們成年人給予更多的理解,因為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在他們心智的發展過程當中,還是處在一個比較以自我為中心的階段。

但是我們也應該清醒的意識到,這樣的自尊心還是比較低層次的,低自尊的表現。真正的具有高自尊的孩子不會因為別人而徹底的否定自己,同時也會承認自己的不完美。

這些孩子之所以說不得,歸根結底是因為在他們的心目當中缺乏最起碼的安全感,缺乏自信心。當家長或其他的成人對他們進行批評的時候,首先他們會無法正視自己的不完美,同時在內心深處把這些不完美擴大化,從某一件小事上延伸,不斷地進行自我否定,而這種自我否定又給他們帶來心理上的不適,所以他們會盡量的以自己的方式來對抗這個事情的發生。無論他們用什麼樣的方式來進行抵抗,他們共同的目的都是希望家長閉嘴,採取鴕鳥政策,不去看,不去想,不去聽,不去承認自己的不足。

"

哪個孩子在成長當中不會犯錯,又有哪個家長能夠看到孩子成長中出現偏差而視而不見?可是有很多的時候,家長剛剛開口,只要對孩子提出了一點不同的意見,孩子立刻就炸了,越來越多的家長感到萬分的無奈:“現在的孩子說不得!

孩子說不得,家長不敢批評孩子,掌握了這幾點再開口問題迎刃而解

說不得的孩子大概有這樣幾種表現

消極抵抗,有一些孩子平常跟父母聊天本來好好的,都能夠無障礙交流。但是一旦遇到一些情況,父母對孩子進行一些指點和批評,孩子就開啟了消極抵抗的程序:或者是一言不發,或者面無表情,更有甚者會捂上耳朵。總而言之就是以一種非暴力不合作的態度來表明自己:我不願意聽!

點火就著,一旦聽到大人的批評,家長有了不同的意見,孩子就開啟了一哭二鬧三上吊的模式。知道的是家長在對孩子進行批評教育,不知道的還以為孩子受到了天大的委屈,受到了父母的虐待。

全面的否定自己。本來是一件非常不起眼的事情,父母對孩子進行提醒,告訴他能夠如何做得更好,但是孩子會有非常激烈的反應。以否定自己來回應家長的批評。我就認識這樣的一個小朋友,媽媽在日常的生活中總是怕怕的,不知道哪句話就把這個小姑娘得罪了。時候媽媽稍稍的說她一句。她總是會這樣迴應:“知道我是個壞孩子。”然後就會在接下來的很長的時間,跟媽媽彆彆扭扭的。

還有一種孩子就是把大人的批評看得過於嚴重了。在我們幼兒園就曾經有過一個小姑娘。有些時候老師說一句話,真的都不是什麼批評,只不過是提醒一下如何做得更好,但是往往都會使得小姑娘情緒低落,最為讓人擔心的是小姑娘總是會躲在角落裡邊,自哀自憐……

孩子說不得,家長不敢批評孩子,掌握了這幾點再開口問題迎刃而解

孩子說不得是因為自尊心強嗎?

有很多人認為,孩子不願意接受別人的批評,不願意接受負面的評價是自尊心強的表現。這種說法到底對不對呢?

首先我們看一看什麼是自尊?

根據維基百科的定義,自尊又可以定義為自我肯定(Self-esteem)。主要指的是自我認知能力和自我喜愛程度。在心理學上,自尊感可以是個體對他人形象的主觀感覺。

高自尊的人會有下面的表現

  • 感覺是被愛的和被接受的。
  • 對自己所做的事情和日常的行為感到自豪。
  • 相信自己。

而低自尊的人往往表現為

  • 感覺不到周圍人的關心,自哀自憐。
  • 有的時候跟自己過不去,高的標準要求自己。
  • 經常性的認為自己做得不夠好。

總體上來講,一個自尊感比較高的人,在與他人相處的過程當中,應該具備兩方面的素質,第一是要有強烈的自我意識,能夠感到自己值得被別人尊重。另一方面來講,也要有高度的自我認知,能夠接受個人的不足之處。

認真分析了何為自尊,我們就可以回過頭來看看那些說不得的孩子。從表面上來看,他們似乎有非常強烈的自尊心,希望自己受到他人的尊重。當然這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講,也是應該充分的加以肯定的,同時也需要我們成年人給予更多的理解,因為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在他們心智的發展過程當中,還是處在一個比較以自我為中心的階段。

但是我們也應該清醒的意識到,這樣的自尊心還是比較低層次的,低自尊的表現。真正的具有高自尊的孩子不會因為別人而徹底的否定自己,同時也會承認自己的不完美。

這些孩子之所以說不得,歸根結底是因為在他們的心目當中缺乏最起碼的安全感,缺乏自信心。當家長或其他的成人對他們進行批評的時候,首先他們會無法正視自己的不完美,同時在內心深處把這些不完美擴大化,從某一件小事上延伸,不斷地進行自我否定,而這種自我否定又給他們帶來心理上的不適,所以他們會盡量的以自己的方式來對抗這個事情的發生。無論他們用什麼樣的方式來進行抵抗,他們共同的目的都是希望家長閉嘴,採取鴕鳥政策,不去看,不去想,不去聽,不去承認自己的不足。

孩子說不得,家長不敢批評孩子,掌握了這幾點再開口問題迎刃而解

怎麼說孩子才會聽呢?

我們要理解孩子,要懂得孩子,尊重孩子。當我們跟孩子說話的時候,要平等對待孩子,就像我們和同事同老闆說話一樣,要有一個平和的態度。不要說孩子了,就是我們成人也一樣,都愛聽好聽的。聽到一些負面的批評的語言,我們即便不像孩子一樣,聽了之後就會炸,想必心裡也會有一些隱隱的不愉快。所以說我們要讓孩子聽我們說,我們就要尋找合理的說話方式。

善意的批評和貶損有本質的區別。

不要以為孩子不懂,實際上有很多的時候孩子比成年人更加敏感。

有很多的時候孩子犯了錯誤,實際上孩子自己也有所感觸,家長對孩子進行善意的提醒,並且告訴孩子以後如何避免類似的情況發生,讓孩子不至於在同樣的問題上,栽另外一個跟頭。在多數的情況下,孩子是能夠心平氣和的接受的。

但是有的時候,有的家長不注意方式方法,對孩子進行沒有必要的貶損,使得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大大的打擊,而家長還沒有絲毫的察覺。

比如說孩子在某段時間學習不夠努力,考試成績不理想。家長對孩子善意的批評可以對孩子說:“你看這次考的成績這麼差,是不是沒有努力呀?如果你多花一點時間在學習上,我相信你一定能夠取得好的成績……“當然每個家長都會有不同的表達,總的來講就是要以一種積極的,對事不對人的態度,要讓孩子意識到事情做錯了,但是父母沒有去否定孩子,這樣也不會讓孩子產生心理的焦慮,懷疑父母是不是不再愛自己了。

而同樣的情況,如果是貶損的態度,家長可能會說類似的話:考試考成這樣,還有臉回家,還有臉吃飯。就沒見過你這麼笨的孩子。除了一天到晚的玩,還會幹點別的嗎?……諸如此類的雲山霧罩,除了不斷的打擊孩子之外,沒有任何實在意義的貶損,孩子聽了類似的話,除了一顆受傷的小心靈之外,學不到任何其他實質性的東西。久而久之,他們會真的認為自己一無是處,他們願意這樣嗎?當然不願意,所以他們就會拒絕,抵抗父母的貶損。

如果說孩子對父母的話有所抗拒,父母不要一味的認為是孩子的過錯,反思一下自己有沒有在方式方法,語氣上不太合適的地方,在和孩子說話的時候,是不是有意無意間貶損了孩子,使得孩子難以接受,如果是這樣,就要積極的調整一下。

就事論事,不要把事情無限擴大。

有些時候家長教育孩子,像極了夫妻之間的吵架,因為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把事情無限的升級,無限的擴大,最後搞得無法收拾。

如果說孩子哪裡做的不對了,該批評就批評,該指正就指正,萬萬不可做的就是把這個事情無限的擴大,而無端的指責孩子,你總是如何如何,你從來都會怎麼樣怎麼樣。這是孩子最最不愛聽,也是最為傷害孩子自尊心的話。

這樣同孩子講話還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會帶來孩子和家長之間的不信任,因為這個時候家長對孩子的指責並不是基於事實本身的,因為事實上往往是孩子並不是總是這樣,家長這樣沒有道理,不基於事實的上綱上線,會使得日後家長的話在孩子的心目中的分量,大大的降低,從而使孩子產生逆反情緒。這樣即便有一天家長好好說話了,孩子反而倒不會好好聽了。

不必說,我都是為你好。

絕大多數的家長,肯定的是全心全意的為了孩子好。不言自明的東西,自然就不用說了。

對孩子說我都是為你好,真的是沒有任何意義,孩子懂的自然懂,孩子不懂的說了也沒有用。

對於小朋友,不要指望他能夠看到10年20年以後的事情。所謂的不好好學習,以後就找不到好的工作,諸如此類的道理,對於他們來講是太空洞太遙遠了。

明智的做法是讓孩子真正的看到你給他的建議能夠帶來的好處。作為父母你會知道孩子喜歡什麼,孩子有一個什麼樣的目標。那麼你就不妨利用孩子的喜好,引導著孩子,要讓他明白要通過什麼樣的努力,才能夠達到自己的目標。

如果說孩子在學習某一項特長,那麼家長可以引導孩子給自己定了一個小目標。然後和孩子討論如果要達到自己的小目標,就要如何的去做,第1步,第2步,第3步……如果有的時候孩子鬆懈了,適時的提醒一下孩子,還記不記得你的小目標呢?

如果這樣做,是不是會比以“我都是為你好”的名義逼著孩子去彈琴去畫畫來的更有意義,也更容易讓孩子接受呢?

"

哪個孩子在成長當中不會犯錯,又有哪個家長能夠看到孩子成長中出現偏差而視而不見?可是有很多的時候,家長剛剛開口,只要對孩子提出了一點不同的意見,孩子立刻就炸了,越來越多的家長感到萬分的無奈:“現在的孩子說不得!

孩子說不得,家長不敢批評孩子,掌握了這幾點再開口問題迎刃而解

說不得的孩子大概有這樣幾種表現

消極抵抗,有一些孩子平常跟父母聊天本來好好的,都能夠無障礙交流。但是一旦遇到一些情況,父母對孩子進行一些指點和批評,孩子就開啟了消極抵抗的程序:或者是一言不發,或者面無表情,更有甚者會捂上耳朵。總而言之就是以一種非暴力不合作的態度來表明自己:我不願意聽!

點火就著,一旦聽到大人的批評,家長有了不同的意見,孩子就開啟了一哭二鬧三上吊的模式。知道的是家長在對孩子進行批評教育,不知道的還以為孩子受到了天大的委屈,受到了父母的虐待。

全面的否定自己。本來是一件非常不起眼的事情,父母對孩子進行提醒,告訴他能夠如何做得更好,但是孩子會有非常激烈的反應。以否定自己來回應家長的批評。我就認識這樣的一個小朋友,媽媽在日常的生活中總是怕怕的,不知道哪句話就把這個小姑娘得罪了。時候媽媽稍稍的說她一句。她總是會這樣迴應:“知道我是個壞孩子。”然後就會在接下來的很長的時間,跟媽媽彆彆扭扭的。

還有一種孩子就是把大人的批評看得過於嚴重了。在我們幼兒園就曾經有過一個小姑娘。有些時候老師說一句話,真的都不是什麼批評,只不過是提醒一下如何做得更好,但是往往都會使得小姑娘情緒低落,最為讓人擔心的是小姑娘總是會躲在角落裡邊,自哀自憐……

孩子說不得,家長不敢批評孩子,掌握了這幾點再開口問題迎刃而解

孩子說不得是因為自尊心強嗎?

有很多人認為,孩子不願意接受別人的批評,不願意接受負面的評價是自尊心強的表現。這種說法到底對不對呢?

首先我們看一看什麼是自尊?

根據維基百科的定義,自尊又可以定義為自我肯定(Self-esteem)。主要指的是自我認知能力和自我喜愛程度。在心理學上,自尊感可以是個體對他人形象的主觀感覺。

高自尊的人會有下面的表現

  • 感覺是被愛的和被接受的。
  • 對自己所做的事情和日常的行為感到自豪。
  • 相信自己。

而低自尊的人往往表現為

  • 感覺不到周圍人的關心,自哀自憐。
  • 有的時候跟自己過不去,高的標準要求自己。
  • 經常性的認為自己做得不夠好。

總體上來講,一個自尊感比較高的人,在與他人相處的過程當中,應該具備兩方面的素質,第一是要有強烈的自我意識,能夠感到自己值得被別人尊重。另一方面來講,也要有高度的自我認知,能夠接受個人的不足之處。

認真分析了何為自尊,我們就可以回過頭來看看那些說不得的孩子。從表面上來看,他們似乎有非常強烈的自尊心,希望自己受到他人的尊重。當然這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講,也是應該充分的加以肯定的,同時也需要我們成年人給予更多的理解,因為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在他們心智的發展過程當中,還是處在一個比較以自我為中心的階段。

但是我們也應該清醒的意識到,這樣的自尊心還是比較低層次的,低自尊的表現。真正的具有高自尊的孩子不會因為別人而徹底的否定自己,同時也會承認自己的不完美。

這些孩子之所以說不得,歸根結底是因為在他們的心目當中缺乏最起碼的安全感,缺乏自信心。當家長或其他的成人對他們進行批評的時候,首先他們會無法正視自己的不完美,同時在內心深處把這些不完美擴大化,從某一件小事上延伸,不斷地進行自我否定,而這種自我否定又給他們帶來心理上的不適,所以他們會盡量的以自己的方式來對抗這個事情的發生。無論他們用什麼樣的方式來進行抵抗,他們共同的目的都是希望家長閉嘴,採取鴕鳥政策,不去看,不去想,不去聽,不去承認自己的不足。

孩子說不得,家長不敢批評孩子,掌握了這幾點再開口問題迎刃而解

怎麼說孩子才會聽呢?

我們要理解孩子,要懂得孩子,尊重孩子。當我們跟孩子說話的時候,要平等對待孩子,就像我們和同事同老闆說話一樣,要有一個平和的態度。不要說孩子了,就是我們成人也一樣,都愛聽好聽的。聽到一些負面的批評的語言,我們即便不像孩子一樣,聽了之後就會炸,想必心裡也會有一些隱隱的不愉快。所以說我們要讓孩子聽我們說,我們就要尋找合理的說話方式。

善意的批評和貶損有本質的區別。

不要以為孩子不懂,實際上有很多的時候孩子比成年人更加敏感。

有很多的時候孩子犯了錯誤,實際上孩子自己也有所感觸,家長對孩子進行善意的提醒,並且告訴孩子以後如何避免類似的情況發生,讓孩子不至於在同樣的問題上,栽另外一個跟頭。在多數的情況下,孩子是能夠心平氣和的接受的。

但是有的時候,有的家長不注意方式方法,對孩子進行沒有必要的貶損,使得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大大的打擊,而家長還沒有絲毫的察覺。

比如說孩子在某段時間學習不夠努力,考試成績不理想。家長對孩子善意的批評可以對孩子說:“你看這次考的成績這麼差,是不是沒有努力呀?如果你多花一點時間在學習上,我相信你一定能夠取得好的成績……“當然每個家長都會有不同的表達,總的來講就是要以一種積極的,對事不對人的態度,要讓孩子意識到事情做錯了,但是父母沒有去否定孩子,這樣也不會讓孩子產生心理的焦慮,懷疑父母是不是不再愛自己了。

而同樣的情況,如果是貶損的態度,家長可能會說類似的話:考試考成這樣,還有臉回家,還有臉吃飯。就沒見過你這麼笨的孩子。除了一天到晚的玩,還會幹點別的嗎?……諸如此類的雲山霧罩,除了不斷的打擊孩子之外,沒有任何實在意義的貶損,孩子聽了類似的話,除了一顆受傷的小心靈之外,學不到任何其他實質性的東西。久而久之,他們會真的認為自己一無是處,他們願意這樣嗎?當然不願意,所以他們就會拒絕,抵抗父母的貶損。

如果說孩子對父母的話有所抗拒,父母不要一味的認為是孩子的過錯,反思一下自己有沒有在方式方法,語氣上不太合適的地方,在和孩子說話的時候,是不是有意無意間貶損了孩子,使得孩子難以接受,如果是這樣,就要積極的調整一下。

就事論事,不要把事情無限擴大。

有些時候家長教育孩子,像極了夫妻之間的吵架,因為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把事情無限的升級,無限的擴大,最後搞得無法收拾。

如果說孩子哪裡做的不對了,該批評就批評,該指正就指正,萬萬不可做的就是把這個事情無限的擴大,而無端的指責孩子,你總是如何如何,你從來都會怎麼樣怎麼樣。這是孩子最最不愛聽,也是最為傷害孩子自尊心的話。

這樣同孩子講話還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會帶來孩子和家長之間的不信任,因為這個時候家長對孩子的指責並不是基於事實本身的,因為事實上往往是孩子並不是總是這樣,家長這樣沒有道理,不基於事實的上綱上線,會使得日後家長的話在孩子的心目中的分量,大大的降低,從而使孩子產生逆反情緒。這樣即便有一天家長好好說話了,孩子反而倒不會好好聽了。

不必說,我都是為你好。

絕大多數的家長,肯定的是全心全意的為了孩子好。不言自明的東西,自然就不用說了。

對孩子說我都是為你好,真的是沒有任何意義,孩子懂的自然懂,孩子不懂的說了也沒有用。

對於小朋友,不要指望他能夠看到10年20年以後的事情。所謂的不好好學習,以後就找不到好的工作,諸如此類的道理,對於他們來講是太空洞太遙遠了。

明智的做法是讓孩子真正的看到你給他的建議能夠帶來的好處。作為父母你會知道孩子喜歡什麼,孩子有一個什麼樣的目標。那麼你就不妨利用孩子的喜好,引導著孩子,要讓他明白要通過什麼樣的努力,才能夠達到自己的目標。

如果說孩子在學習某一項特長,那麼家長可以引導孩子給自己定了一個小目標。然後和孩子討論如果要達到自己的小目標,就要如何的去做,第1步,第2步,第3步……如果有的時候孩子鬆懈了,適時的提醒一下孩子,還記不記得你的小目標呢?

如果這樣做,是不是會比以“我都是為你好”的名義逼著孩子去彈琴去畫畫來的更有意義,也更容易讓孩子接受呢?

孩子說不得,家長不敢批評孩子,掌握了這幾點再開口問題迎刃而解

幫助敏感“說不得”的孩子脫敏。

如果說孩子已經有了本文開頭所列出的那些現象,那是說明孩子在內心深處缺乏安全感,源於以前家長和孩子在交流過程當中,有或多或少不當的地方。除了在今後與孩子的交流過程當中,儘量的運用上面提到的正確方法之外,還要儘量的幫助孩子,從困境中走出來,幫助孩子脫敏。

在醫學上對於敏感體質的孩子,醫生會建議在安全範圍內逐漸少量的為孩子提供少量的過敏原,以調動孩子的免疫系統,提高對過敏源的識別能力,逐漸讓身體對過敏原有了正確的認知,從而使得免疫系統不再對過敏原有過激反應,達到對過敏原的脫敏。

孩子說不得,對於家長的正確的批評教育採取抵抗的態度,實際上是孩子心理上的一種過激反應。把本身是能夠幫助他們成長,幫助他們提高,幫助他們成為更好的人的批評和意見當成了對他們的打擊和貶低,而產生了不必要的牴觸情緒。

幫助孩子進行情緒上,心理上的脫離也要從小事做起,在孩子能夠接受的範圍內,給予他們一點小小的批評,小小的挫折,讓他們能夠適時的聽取不同的意見,這樣能夠使得他們漸漸的能夠有一個開放的心態去聽取他人,去站在他人的角度考慮問題,就要學會他人,也學會尊重自己。久而久之,孩子真正的自尊才會得到有效的。

和孩子交流是一門學問,還是一門非常深奧的學問。我們能夠做的,只能是在不斷的摸索當中前進,不斷的糾正自己,和孩子共同成長。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