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當示弱地媽媽,更容易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不完美媽媽 發現佩奇 玩具 冰淇淋 朵媽說說 2019-08-21
"

朋友有一個七歲的兒子,長得虎頭虎頭,甚是可愛。可是最近發生的一件事,卻讓她倍感失落。

事情起源於上週五,因為之前連續加班幾個晚上,又趕上天熱,朋友有點中暑,下班時臉色蒼白,回家的路上竟然暈倒了,幸虧有好心人幫助,招了個出租車把她送回家。

家裡人看到這個狀況,頓時著急起來,只有她七歲的兒子,淡定的吃著冰淇淋,問了一句:”媽媽怎麼了“。得到一句媽媽病了的回答以後,又轉身吃冰淇淋玩兒玩具去了。朋友後來聽家裡人講了這件事,心裡非常難受,跟我說:”你說我是不是養了一個白眼狼?我老了還能指望他孝順我麼?“

"

朋友有一個七歲的兒子,長得虎頭虎頭,甚是可愛。可是最近發生的一件事,卻讓她倍感失落。

事情起源於上週五,因為之前連續加班幾個晚上,又趕上天熱,朋友有點中暑,下班時臉色蒼白,回家的路上竟然暈倒了,幸虧有好心人幫助,招了個出租車把她送回家。

家裡人看到這個狀況,頓時著急起來,只有她七歲的兒子,淡定的吃著冰淇淋,問了一句:”媽媽怎麼了“。得到一句媽媽病了的回答以後,又轉身吃冰淇淋玩兒玩具去了。朋友後來聽家裡人講了這件事,心裡非常難受,跟我說:”你說我是不是養了一個白眼狼?我老了還能指望他孝順我麼?“

恰當示弱地媽媽,更容易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圖片來源於網絡

說實話,孩子能有今天的表現,絕不僅僅是他自己的原因,生活中,我們習慣了事無鉅細的照顧他們的衣食住行,習慣關注他們的喜怒哀樂,讓孩子覺得習以為常。可是我們卻從來沒有向孩子表達過任何需求,孩子怎麼能夠認識到父母也需要他們的愛?

那麼,我們如何向孩子表達我們的需求呢?個人覺得,恰當的示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

比如,你下班到家,可以跟孩子說:”媽媽今天工作特別忙,現在感覺特別累,你能幫媽媽端一杯水麼?“

"

朋友有一個七歲的兒子,長得虎頭虎頭,甚是可愛。可是最近發生的一件事,卻讓她倍感失落。

事情起源於上週五,因為之前連續加班幾個晚上,又趕上天熱,朋友有點中暑,下班時臉色蒼白,回家的路上竟然暈倒了,幸虧有好心人幫助,招了個出租車把她送回家。

家裡人看到這個狀況,頓時著急起來,只有她七歲的兒子,淡定的吃著冰淇淋,問了一句:”媽媽怎麼了“。得到一句媽媽病了的回答以後,又轉身吃冰淇淋玩兒玩具去了。朋友後來聽家裡人講了這件事,心裡非常難受,跟我說:”你說我是不是養了一個白眼狼?我老了還能指望他孝順我麼?“

恰當示弱地媽媽,更容易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圖片來源於網絡

說實話,孩子能有今天的表現,絕不僅僅是他自己的原因,生活中,我們習慣了事無鉅細的照顧他們的衣食住行,習慣關注他們的喜怒哀樂,讓孩子覺得習以為常。可是我們卻從來沒有向孩子表達過任何需求,孩子怎麼能夠認識到父母也需要他們的愛?

那麼,我們如何向孩子表達我們的需求呢?個人覺得,恰當的示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

比如,你下班到家,可以跟孩子說:”媽媽今天工作特別忙,現在感覺特別累,你能幫媽媽端一杯水麼?“

恰當示弱地媽媽,更容易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圖片來源於網絡

比如,你心情不好的時候,可以跟孩子說:”媽媽現在非常想要一個擁抱,你能抱抱媽媽麼?“

"

朋友有一個七歲的兒子,長得虎頭虎頭,甚是可愛。可是最近發生的一件事,卻讓她倍感失落。

事情起源於上週五,因為之前連續加班幾個晚上,又趕上天熱,朋友有點中暑,下班時臉色蒼白,回家的路上竟然暈倒了,幸虧有好心人幫助,招了個出租車把她送回家。

家裡人看到這個狀況,頓時著急起來,只有她七歲的兒子,淡定的吃著冰淇淋,問了一句:”媽媽怎麼了“。得到一句媽媽病了的回答以後,又轉身吃冰淇淋玩兒玩具去了。朋友後來聽家裡人講了這件事,心裡非常難受,跟我說:”你說我是不是養了一個白眼狼?我老了還能指望他孝順我麼?“

恰當示弱地媽媽,更容易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圖片來源於網絡

說實話,孩子能有今天的表現,絕不僅僅是他自己的原因,生活中,我們習慣了事無鉅細的照顧他們的衣食住行,習慣關注他們的喜怒哀樂,讓孩子覺得習以為常。可是我們卻從來沒有向孩子表達過任何需求,孩子怎麼能夠認識到父母也需要他們的愛?

那麼,我們如何向孩子表達我們的需求呢?個人覺得,恰當的示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

比如,你下班到家,可以跟孩子說:”媽媽今天工作特別忙,現在感覺特別累,你能幫媽媽端一杯水麼?“

恰當示弱地媽媽,更容易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圖片來源於網絡

比如,你心情不好的時候,可以跟孩子說:”媽媽現在非常想要一個擁抱,你能抱抱媽媽麼?“

恰當示弱地媽媽,更容易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圖片來源於網絡

比如,你生病的時候,可以跟孩子說:”媽媽現在頭非常痛,你親親媽媽,媽媽應該會好一些。“

"

朋友有一個七歲的兒子,長得虎頭虎頭,甚是可愛。可是最近發生的一件事,卻讓她倍感失落。

事情起源於上週五,因為之前連續加班幾個晚上,又趕上天熱,朋友有點中暑,下班時臉色蒼白,回家的路上竟然暈倒了,幸虧有好心人幫助,招了個出租車把她送回家。

家裡人看到這個狀況,頓時著急起來,只有她七歲的兒子,淡定的吃著冰淇淋,問了一句:”媽媽怎麼了“。得到一句媽媽病了的回答以後,又轉身吃冰淇淋玩兒玩具去了。朋友後來聽家裡人講了這件事,心裡非常難受,跟我說:”你說我是不是養了一個白眼狼?我老了還能指望他孝順我麼?“

恰當示弱地媽媽,更容易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圖片來源於網絡

說實話,孩子能有今天的表現,絕不僅僅是他自己的原因,生活中,我們習慣了事無鉅細的照顧他們的衣食住行,習慣關注他們的喜怒哀樂,讓孩子覺得習以為常。可是我們卻從來沒有向孩子表達過任何需求,孩子怎麼能夠認識到父母也需要他們的愛?

那麼,我們如何向孩子表達我們的需求呢?個人覺得,恰當的示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

比如,你下班到家,可以跟孩子說:”媽媽今天工作特別忙,現在感覺特別累,你能幫媽媽端一杯水麼?“

恰當示弱地媽媽,更容易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圖片來源於網絡

比如,你心情不好的時候,可以跟孩子說:”媽媽現在非常想要一個擁抱,你能抱抱媽媽麼?“

恰當示弱地媽媽,更容易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圖片來源於網絡

比如,你生病的時候,可以跟孩子說:”媽媽現在頭非常痛,你親親媽媽,媽媽應該會好一些。“

恰當示弱地媽媽,更容易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圖片來源於網絡

長此以往,孩子自然而然就會明白,原來不是隻有父母源源不斷的給自己輸送愛,他們也需要自己的關心和愛。

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長大了更能體會別人的感受和需求,責任感也會更強,情商會更高,更容易在社會生活中收穫來自朋友和同事的擁護。

親愛的,如果您想了解更多親子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者收藏!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