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孩子並不是輸在了起跑線上,反而是輸在了這些小地方

如今,家長們普遍都會把自己的目光集中在孩子的高考、中考乃至小升初考試上,認為這些是孩子人生中至關重要的轉折點,會對孩子今後的發展道路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所以家長們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會把自己的大部分精力統統放在這些時間節點上,緊抓孩子的學習成績。

大部分孩子並不是輸在了起跑線上,反而是輸在了這些小地方

然而這樣做的結果,往往會導致家長們忽略了可能會影響孩子一生的關鍵期,那就是孩子四五年級。孩子在大考中的表現其實都是在這一階段定型的,家長們可千萬不要忽略!

相信家長們應該都聽過這句話:“四五年級是道坎兒。”然而大家卻常常忽視它的重要性。這個階段孩子的情感、學習都會出現一系列的變化,如果處理不好,埋下的隱患將會在孩子的初中階段統統暴露出來。

01孩子情感、情緒的突發期

在10歲左右,孩子會開始形成自我意識,他們有自己想法和意見,認為自己已經成為一個大孩子了,也渴望父母能夠給予他們尊重。

但是父母往往不會注意到孩子的這一心理變化,並不會改變對孩子的態度。而當孩子感覺沒有得到父母的尊重和理解,便會產生情緒上的波動,出現父母嘴裡說的“不聽話”、“總跟我對著幹”種種表現。

當孩子對身邊的玩具、衣服、髮型等事物表現出牴觸或者不滿,這並不是孩子單純的不聽話行為,其實他們需要的是父母的理解和尊重

雖然孩子的想法觀點還很稚嫩,甚至有時候是錯誤的。但當孩子真正得到父母的理解和尊重之後,他的一切消極、叛逆的情緒都會消失。

02孩子厭學情緒的高發期

到了四五年級,孩子會突然很明顯地表達出自己討厭學習、討厭寫作業,一旦父母提到“要好好學習”之類的話會出現強烈的反感。

①首先,這與孩子的自我意識形成和思維能力的發展有關。

在低年級時期,孩子並不具備獨立的想法和思考能力,往往都是老師和父母說什麼做什麼。然而等到進入四年級後,孩子開始有了自己的獨立思維,他們會開始思考:我為什麼要學習?學習究竟有什麼用?

加上平日裡父母會經常嘮叨和用命令的語氣讓孩子“快點去學習”“你現在不好好學習將來怎麼辦”。這會讓孩子對學習感覺厭煩,甚至會覺得是為了父母學習,久而久之則會產生厭學的情緒。

②其次,這與父母不瞭解小學階段知識的難易程度有關。

其實到了四五年級,學習難度和日常的作業量都會突然增大,很多孩子會出現不適應、跟不上學習進度的情況,作業寫不完、知識點學不會都是很常見的現象。

可是父母已經多年沒有接觸過小學的知識了,只是在自己的潛意識裡認為小學的知識非常簡單,根本不難學,孩子學不會肯定是他自己不好好學,於是對孩子進行斥責、批評。

學業的難度增大加上父母的經常責備,雙重壓力自然會讓孩子出現強烈的厭學情緒。

大部分孩子並不是輸在了起跑線上,反而是輸在了這些小地方

03孩子學習成績定型的關鍵期

根據調查發現,四五年級其實是孩子學習成績定型的一個關鍵時期。孩子在四五年級如果取得一個好成績,這會增強他們學習的自信心,也能夠在今後的學習中一直保持優異的成績。

可是如果孩子成績較差,就會很容易打擊學習積極性,覺得自己努力學習可是也看不到好的結果,就會慢慢地對學習失去信心,在今後的學習中也會越來越吃力。

由此可見,四五年級父母應該多把精力放在孩子的學習上,並不只是口頭上一味地催促孩子去學習,而是找到方法幫助孩子建立學習的自信心,從而培養學習興趣。

04孩子各種習慣的定型期

根據國外一位研究行為學的專家調查發現,從小學四年級到高中三年級,孩子的知識得分和能力得分一直都在呈上升趨勢,但他們的習慣得分卻沒有太大改變。

於是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孩子習慣培養的關鍵期是在小學的中低年級,而四五年級則是一個“分水嶺”

可以說,四五年級是強化好習慣和改正壞習慣的關鍵時期,如果錯過了這一重要時期,那些沒有及時改正的壞習慣很有可能會一直伴隨著孩子。

儘管這一時期孩子的意志力還比較薄弱,但已經慢慢開始由弱變強、由他律到自律過渡。所以孩子會通過剋制自己,來主動培養一些好習慣、改正壞習慣。家長也不需要過於擔心,只要在適當地時候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即可。

大部分孩子並不是輸在了起跑線上,反而是輸在了這些小地方

通過以上幾方面,我們已經能夠了解到四五年級對於孩子的重要性,父母究竟能做些什麼來幫助孩子規避風險,順利度過四五年級這一關鍵期呢?

1.培養孩子控制情緒的能力

雖說四五年級是孩子情感、情緒的突發期,但事物都有兩面性,同樣的這一階段也是培養孩子學會控制自己情緒能力的最佳時期

四五年級孩子已經擁有自己的想法,對待是非、喜好都有了明顯的分辨能力。然而當他們出現負面、消極情緒時,並不懂得如何自我排解,也不善於與父母溝通交流。因此情緒無法及時處理,也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和生活。

所以父母想要培養孩子控制情緒的能力,首先要讓孩子明白:有了負面情緒並不可怕,可以大聲說出來,跟父母溝通,相信父母會有辦法幫你解決的

這裡教給大家幾個科學的應對方法:

面對孩子的情緒宣洩,父母一定不要呵斥。負面情緒也是需要適當發洩的,當父母看到孩子軟弱、悲傷的一面,不要著急上前安慰或者大聲斥責,給他一些時間盡情發洩出來,發洩夠了自然會恢復心情的。

想要教育好孩子,父母必須提前瞭解孩子的心理。父母和孩子平日裡缺乏溝通,父母在孩子的學習上花費了大量的心思,這會讓敏感的孩子誤以為父母只關心自己的學習,而不是關心自己。這樣孩子更容易出現逆反心理,對學習產生牴觸。

2.經常給孩子“積極暗示”

孩子的自信心除了來源於自我激勵之外,其實很多時候父母的鼓勵和讚美往往至關重要。父母的讚美或者批評會對孩子起到“暗示”的作用。

如今很多父母在外人面前常常會通過“貶低”孩子來表示自己的謙虛:“我家孩子成績不行”、“孩子腦子笨,學起來可慢了”,父母這些無心的話,在孩子聽來卻信以為真,他們會覺得自己可能是真的很笨、學習很差。在這種暗示下,孩子的自信心會慢慢被磨光,久而久之也就真的變笨變差了。

父母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孩子成績優秀,就應該大方讚賞、表揚“你做的真棒”;而當孩子成績不好或學習退步時,也要給予積極的暗示“你在媽媽心裡已經很棒了,相信你下次能做的更好”。父母不要覺得這種話會讓孩子驕傲,在這個階段的鼓勵會讓孩子激發出很多自信心

大部分孩子並不是輸在了起跑線上,反而是輸在了這些小地方

3.父母要謹慎對待“陪讀”

很多父母都會選擇在晚上輔導孩子做作業,也就是“陪讀”,在他們看來孩子的自制力比較差,自己在旁邊督促、指導能夠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然而父母的這種陪讀現象卻成了毀滅孩子學習信心和學習興趣的“殺手”

原來,父母陪讀的時候往往都會在孩子寫完作業後進行檢查,然後幫孩子糾錯,這樣卻恰恰培養了孩子一個非常不好的學習習慣。孩子會覺得自己無論會不會寫、正確率怎麼樣,反正都有父母幫忙檢查,最後交到老師手裡的作業都是100分,就算有不會的題也不擔心;而每次都是滿分的作業也會讓老師誤以為孩子的學習沒問題,知識點全都掌握了。

而且父母的長期陪讀會養成孩子的惰性,習慣了父母在旁邊的指導,而缺少自我思考的能力。這樣雖然平時的作業看起來完成的很好,可是真正到了考試可就兩眼一抹黑,各種粗心、馬虎、不會做的問題統統都會暴露出來。

所以父母要學會適當地放手,讓孩子獨立完成作業,也要自己承擔作業完成不好的後果,這樣會讓孩子懂得平時作業一定要認真對待,這樣才是真正地提高學習效率。

4.培養好習慣用加法,克服壞習慣用減法

父母一定要記住這樣一條真理:孩子的好習慣越早培養越好。任何一種好習慣的培養都沒有捷徑,任何一種壞習慣的改正也不是輕而易舉的。

當孩子年紀還小的時候,對於父母的一些暗示他們往往無法理解;然而等到孩子已經長大,此時他們的行為習慣都已經定型了,父母再怎麼暗示都沒有效果。

可是10歲左右,孩子的大腦進入一個迅猛發展期,這時的孩子已經有了理性思維的能力。再遇到問題,他們已經能夠做到理智思考、換角度思考了。所以在孩子四五年級的時候,父母進行合理、正確的暗示對於培養孩子的好習慣是非常有必要的。

而如果父母想改正孩子的壞習慣,則要發揮自己身為父母的權威性,為孩子制定一些規則和紀律,讓孩子懂得有的事情不能做、有的界限不能打破。當然,父母可以設立一些小小的獎懲措施,用來激勵孩子。

大部分孩子並不是輸在了起跑線上,反而是輸在了這些小地方

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的養成,其實都離不開父母平日裡的耐心引導。希望當孩子出現一些錯誤的行為和習慣時,父母也可以平常心對待,運用正確的方式給予孩子幫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