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願分享,可能跟家長平時的3個小習慣有關,總有一個你做過'

不完美媽媽 玩具 胡蝶育兒園 2019-08-30
"

那天帶孩子下樓玩,碰到一個小男孩,本來他的小水槍放在噴泉旁邊的臺子上,看到一個小女孩靠近,小男孩趕緊把小水槍抱懷裡。

小女孩路過他的小推車,他以為她要動他的車呢,又跑去護住小推車。嘴裡喊著:“我的!不給你玩!”

看孩子的兩位奶奶認識,小男孩奶奶讓他把玩具槍給小妹妹玩玩,怎麼也哄不下來。就連小女孩奶奶拿出小女孩的玩具跟他換著玩,他接過人家的玩具,還是不讓人家玩自己的玩具。

有的孩子就是對自己的東西護得很厲害,別說小朋友子摸一摸他的玩具,甚至多看一眼都不行。他都嚇得趕人家走,或者把自己的東西緊緊抱在懷裡。無論家長怎麼哄,他始終不願與人分享。

"

那天帶孩子下樓玩,碰到一個小男孩,本來他的小水槍放在噴泉旁邊的臺子上,看到一個小女孩靠近,小男孩趕緊把小水槍抱懷裡。

小女孩路過他的小推車,他以為她要動他的車呢,又跑去護住小推車。嘴裡喊著:“我的!不給你玩!”

看孩子的兩位奶奶認識,小男孩奶奶讓他把玩具槍給小妹妹玩玩,怎麼也哄不下來。就連小女孩奶奶拿出小女孩的玩具跟他換著玩,他接過人家的玩具,還是不讓人家玩自己的玩具。

有的孩子就是對自己的東西護得很厲害,別說小朋友子摸一摸他的玩具,甚至多看一眼都不行。他都嚇得趕人家走,或者把自己的東西緊緊抱在懷裡。無論家長怎麼哄,他始終不願與人分享。

孩子不願分享,可能跟家長平時的3個小習慣有關,總有一個你做過

其實,孩子並不是天生就會分享的;同樣,他也不是天生就小氣的。孩子是否會分享,主要還是看在他的成長過程中,家長給了他什麼樣的影響。

對於不願意分享的孩子,究竟是原因呢?可能跟平日裡家長不經意的3個小習慣有關。

原因一,被家長嚇的。比如,曾見過一個小男孩,隨手把自己的小汽車放到地上,就去玩別的。媽媽就嚇唬他:“你的小汽車不要了?別的小朋友撿到了就不給你了啊?乾脆把它送給別人算了。”

說著,媽媽故意舉著小車,像是要送給某個過路的孩子。這時,小男孩嚇得大叫著撲向奶奶:“不給不給!那是我的。”一把從媽媽手中搶過汽車,緊緊地抱在懷裡。生怕一鬆手,汽車就真的成了別人的。

生活中,你是不是也這樣逗過孩子,故意嚇唬他。這會讓孩子誤以為,東西與人分享出去,就永遠失去了。對分享有了恐慌感。所以,就不敢與人共享自己的東西。

"

那天帶孩子下樓玩,碰到一個小男孩,本來他的小水槍放在噴泉旁邊的臺子上,看到一個小女孩靠近,小男孩趕緊把小水槍抱懷裡。

小女孩路過他的小推車,他以為她要動他的車呢,又跑去護住小推車。嘴裡喊著:“我的!不給你玩!”

看孩子的兩位奶奶認識,小男孩奶奶讓他把玩具槍給小妹妹玩玩,怎麼也哄不下來。就連小女孩奶奶拿出小女孩的玩具跟他換著玩,他接過人家的玩具,還是不讓人家玩自己的玩具。

有的孩子就是對自己的東西護得很厲害,別說小朋友子摸一摸他的玩具,甚至多看一眼都不行。他都嚇得趕人家走,或者把自己的東西緊緊抱在懷裡。無論家長怎麼哄,他始終不願與人分享。

孩子不願分享,可能跟家長平時的3個小習慣有關,總有一個你做過

其實,孩子並不是天生就會分享的;同樣,他也不是天生就小氣的。孩子是否會分享,主要還是看在他的成長過程中,家長給了他什麼樣的影響。

對於不願意分享的孩子,究竟是原因呢?可能跟平日裡家長不經意的3個小習慣有關。

原因一,被家長嚇的。比如,曾見過一個小男孩,隨手把自己的小汽車放到地上,就去玩別的。媽媽就嚇唬他:“你的小汽車不要了?別的小朋友撿到了就不給你了啊?乾脆把它送給別人算了。”

說著,媽媽故意舉著小車,像是要送給某個過路的孩子。這時,小男孩嚇得大叫著撲向奶奶:“不給不給!那是我的。”一把從媽媽手中搶過汽車,緊緊地抱在懷裡。生怕一鬆手,汽車就真的成了別人的。

生活中,你是不是也這樣逗過孩子,故意嚇唬他。這會讓孩子誤以為,東西與人分享出去,就永遠失去了。對分享有了恐慌感。所以,就不敢與人共享自己的東西。

孩子不願分享,可能跟家長平時的3個小習慣有關,總有一個你做過

原因二,被家長寵壞與拒絕的。孩子是家庭的焦點,家長習慣把所有最好的東西,都獨一份地留給孩子。即使孩子想與你分享他的餅乾時,你總是無限慈愛地說:“謝謝寶貝,你吃吧,大人不吃,全都留給你,吃了好長大。”

這聽似對孩子無限寵愛的溫情話語,在大人看來是一種無私的奉獻。但孩子接收的信息卻是:噢,我是小孩子,我有特權,最好的東西都是屬於我的。大人不需要。孩子就在你的拒絕與他分享中,不知不覺養成了獨佔的思想。

然而,當有一天,你發現了孩子的自私,卻又開始埋怨孩子的自私,抱怨他不願與人分享。這不是很矛盾嗎?

"

那天帶孩子下樓玩,碰到一個小男孩,本來他的小水槍放在噴泉旁邊的臺子上,看到一個小女孩靠近,小男孩趕緊把小水槍抱懷裡。

小女孩路過他的小推車,他以為她要動他的車呢,又跑去護住小推車。嘴裡喊著:“我的!不給你玩!”

看孩子的兩位奶奶認識,小男孩奶奶讓他把玩具槍給小妹妹玩玩,怎麼也哄不下來。就連小女孩奶奶拿出小女孩的玩具跟他換著玩,他接過人家的玩具,還是不讓人家玩自己的玩具。

有的孩子就是對自己的東西護得很厲害,別說小朋友子摸一摸他的玩具,甚至多看一眼都不行。他都嚇得趕人家走,或者把自己的東西緊緊抱在懷裡。無論家長怎麼哄,他始終不願與人分享。

孩子不願分享,可能跟家長平時的3個小習慣有關,總有一個你做過

其實,孩子並不是天生就會分享的;同樣,他也不是天生就小氣的。孩子是否會分享,主要還是看在他的成長過程中,家長給了他什麼樣的影響。

對於不願意分享的孩子,究竟是原因呢?可能跟平日裡家長不經意的3個小習慣有關。

原因一,被家長嚇的。比如,曾見過一個小男孩,隨手把自己的小汽車放到地上,就去玩別的。媽媽就嚇唬他:“你的小汽車不要了?別的小朋友撿到了就不給你了啊?乾脆把它送給別人算了。”

說著,媽媽故意舉著小車,像是要送給某個過路的孩子。這時,小男孩嚇得大叫著撲向奶奶:“不給不給!那是我的。”一把從媽媽手中搶過汽車,緊緊地抱在懷裡。生怕一鬆手,汽車就真的成了別人的。

生活中,你是不是也這樣逗過孩子,故意嚇唬他。這會讓孩子誤以為,東西與人分享出去,就永遠失去了。對分享有了恐慌感。所以,就不敢與人共享自己的東西。

孩子不願分享,可能跟家長平時的3個小習慣有關,總有一個你做過

原因二,被家長寵壞與拒絕的。孩子是家庭的焦點,家長習慣把所有最好的東西,都獨一份地留給孩子。即使孩子想與你分享他的餅乾時,你總是無限慈愛地說:“謝謝寶貝,你吃吧,大人不吃,全都留給你,吃了好長大。”

這聽似對孩子無限寵愛的溫情話語,在大人看來是一種無私的奉獻。但孩子接收的信息卻是:噢,我是小孩子,我有特權,最好的東西都是屬於我的。大人不需要。孩子就在你的拒絕與他分享中,不知不覺養成了獨佔的思想。

然而,當有一天,你發現了孩子的自私,卻又開始埋怨孩子的自私,抱怨他不願與人分享。這不是很矛盾嗎?

孩子不願分享,可能跟家長平時的3個小習慣有關,總有一個你做過

原因三,被家長敷衍的。還有一種家長,對孩子的話,總是不當回事;認為孩子的一言一行都是無關緊要的。當孩子想與你聊聊天,說說他喜歡的玩具,分享他的小歡樂,小驚喜時,你總是急於忙手頭的事,敷衍地把他打發了。

殊不知,你的冷漠迴應,一點點澆滅孩子分享的意願,打擊他分享的激情。漸漸就失去分享的興趣了。

所以說,孩子不願分享,不要光從孩子身上找原因,下功夫。家長也要做到自我反省,先解除你對孩子的不良影響。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