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長路上,最少不了的就是獨立'

"

1

我們小區有兩個小朋友是同年同月同日生,比CC小1歲,今年3月份一同入的幼兒園。

不一樣的是,一個是獨生,一個是老二。

所謂養娃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同在一個小區活動,倆娃時常會遇到,倆媽常常感慨,同樣是一天出生的孩子,獨立的差距咋就這麼大捏?

  • 二胎的這家,早上爸爸媽媽都要去上班、老大要上小學,老二要上幼兒園,爸爸送一個,媽媽送一個,早起一家人跟打仗一樣,還真沒多餘的人手把手去顧及那個老二,她醒了就自己穿衣服,自己洗臉,自己穿鞋,什麼都自己幹。
  • 但另外一家,是跟爺爺奶奶一起住的。伺候娃起床就跟伺候皇上早朝一樣,先由爸爸媽媽百般逗哄安撫一下起床氣,然後爸媽去各自洗漱,爺爺奶奶相繼登場,有伺候穿衣服的、有伺候洗臉的,出門前娃還要“翻牌子”——點名今兒爺爺送,媽媽接…

二胎家庭,讓父母分配在每個孩子身上的注意力減少了,但是在另一個層面卻讓孩子們更加獨立了。

"

1

我們小區有兩個小朋友是同年同月同日生,比CC小1歲,今年3月份一同入的幼兒園。

不一樣的是,一個是獨生,一個是老二。

所謂養娃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同在一個小區活動,倆娃時常會遇到,倆媽常常感慨,同樣是一天出生的孩子,獨立的差距咋就這麼大捏?

  • 二胎的這家,早上爸爸媽媽都要去上班、老大要上小學,老二要上幼兒園,爸爸送一個,媽媽送一個,早起一家人跟打仗一樣,還真沒多餘的人手把手去顧及那個老二,她醒了就自己穿衣服,自己洗臉,自己穿鞋,什麼都自己幹。
  • 但另外一家,是跟爺爺奶奶一起住的。伺候娃起床就跟伺候皇上早朝一樣,先由爸爸媽媽百般逗哄安撫一下起床氣,然後爸媽去各自洗漱,爺爺奶奶相繼登場,有伺候穿衣服的、有伺候洗臉的,出門前娃還要“翻牌子”——點名今兒爺爺送,媽媽接…

二胎家庭,讓父母分配在每個孩子身上的注意力減少了,但是在另一個層面卻讓孩子們更加獨立了。

孩子的成長路上,最少不了的就是獨立

當然,這兩家無論獨生還是二胎都只是個例,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卻也反應出了問題的本質,那就是父母放手與插手對孩子獨立能力的影響是完全不一樣的

我也只有CC這一個孩子,我很明白那種,你的眼裡只有她,她的一舉一動你都忍不住跟隨的感受。

所以當她掙扎在某項艱難的任務中時,你很難做到袖手旁觀,尤其是當你覺得自己很容易就能把它搞定時。

  • 從最開始她怎麼都沒辦法準確的把手裡的星星泡芙放進嘴裡。
  • 再到看著她內褲的三個洞總是伸錯退。
  • 再到一個最簡單的三角形拼圖,她左轉右轉就是放不對位置。

尤其是遇到挫折的小娃,還會有一個最自然不過的反應——生氣、哭、發牢騷,很多時候你自己都沒意識到,就已經忍不住或完全下意識的去動手幫忙了,好讓哭聲趕緊停止。

但是之後,“接手爛攤子”開始滲透到各項活動中。

  • 打掃孩子的房間,我做起來更容易啊。
  • 讓她穿衣服,我做起來更快啊。
  • 把拼圖拼好,我拼起來更遊刃有餘啊。
  • 做不好幼兒園佈置的手工作業,我能幫她做到啊。

每天都在“幫她直接解決問題還是指導她完成任務”中糾結鬥爭無數次。

畢竟我比她多幾十年的生活經驗和實踐經驗,可以花更少的時間來解決她的問題,而如果指導她解決問題,不僅浪費時間還要聽她哭或抱怨。

2

但從長遠來看真的更容易嗎?

不會的,一歲的時候你幫娃的那份天經地義,等到他兩歲的時候就變成了怨天怨地。

你每天周旋於幫他解決各種小問題中,最終換來的是孩子對你更強烈的依賴和你自己更多的抱怨。

突然你會發現,原來還試著穿穿衣服、穿穿鞋子的娃,現在變得啥都等你幫他幹。

"

1

我們小區有兩個小朋友是同年同月同日生,比CC小1歲,今年3月份一同入的幼兒園。

不一樣的是,一個是獨生,一個是老二。

所謂養娃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同在一個小區活動,倆娃時常會遇到,倆媽常常感慨,同樣是一天出生的孩子,獨立的差距咋就這麼大捏?

  • 二胎的這家,早上爸爸媽媽都要去上班、老大要上小學,老二要上幼兒園,爸爸送一個,媽媽送一個,早起一家人跟打仗一樣,還真沒多餘的人手把手去顧及那個老二,她醒了就自己穿衣服,自己洗臉,自己穿鞋,什麼都自己幹。
  • 但另外一家,是跟爺爺奶奶一起住的。伺候娃起床就跟伺候皇上早朝一樣,先由爸爸媽媽百般逗哄安撫一下起床氣,然後爸媽去各自洗漱,爺爺奶奶相繼登場,有伺候穿衣服的、有伺候洗臉的,出門前娃還要“翻牌子”——點名今兒爺爺送,媽媽接…

二胎家庭,讓父母分配在每個孩子身上的注意力減少了,但是在另一個層面卻讓孩子們更加獨立了。

孩子的成長路上,最少不了的就是獨立

當然,這兩家無論獨生還是二胎都只是個例,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卻也反應出了問題的本質,那就是父母放手與插手對孩子獨立能力的影響是完全不一樣的

我也只有CC這一個孩子,我很明白那種,你的眼裡只有她,她的一舉一動你都忍不住跟隨的感受。

所以當她掙扎在某項艱難的任務中時,你很難做到袖手旁觀,尤其是當你覺得自己很容易就能把它搞定時。

  • 從最開始她怎麼都沒辦法準確的把手裡的星星泡芙放進嘴裡。
  • 再到看著她內褲的三個洞總是伸錯退。
  • 再到一個最簡單的三角形拼圖,她左轉右轉就是放不對位置。

尤其是遇到挫折的小娃,還會有一個最自然不過的反應——生氣、哭、發牢騷,很多時候你自己都沒意識到,就已經忍不住或完全下意識的去動手幫忙了,好讓哭聲趕緊停止。

但是之後,“接手爛攤子”開始滲透到各項活動中。

  • 打掃孩子的房間,我做起來更容易啊。
  • 讓她穿衣服,我做起來更快啊。
  • 把拼圖拼好,我拼起來更遊刃有餘啊。
  • 做不好幼兒園佈置的手工作業,我能幫她做到啊。

每天都在“幫她直接解決問題還是指導她完成任務”中糾結鬥爭無數次。

畢竟我比她多幾十年的生活經驗和實踐經驗,可以花更少的時間來解決她的問題,而如果指導她解決問題,不僅浪費時間還要聽她哭或抱怨。

2

但從長遠來看真的更容易嗎?

不會的,一歲的時候你幫娃的那份天經地義,等到他兩歲的時候就變成了怨天怨地。

你每天周旋於幫他解決各種小問題中,最終換來的是孩子對你更強烈的依賴和你自己更多的抱怨。

突然你會發現,原來還試著穿穿衣服、穿穿鞋子的娃,現在變得啥都等你幫他幹。

孩子的成長路上,最少不了的就是獨立

嗯,別問我是怎麼知道的,養孩子,誰還沒走過幾條彎路。

前陣子寫過一篇《養孩子,你操了多少閒心,就幫了多少倒忙》(點擊標題可直接閱讀),裡面放了一段CC早上自己係扣子的視頻。

當時很多媽媽留言說CC真有毅力,其實那是糾正了好一陣子才有的成效。

如果你不想重蹈我之前的覆轍,下面的經驗也許可以借鑑。

孩子需要幫助時,如何得體的插手?

有媽媽說,我也明白孩子獨立的重要性,而且我也有鼓勵他“你可以”或“再努力看看呢?”但沒見成效啊!

最初我也是這樣做的,比如係扣子這件事,CC起初會完全推給我,“媽媽幫我係釦子”。

我會鼓勵她“我覺得你自己可以哦,你試試!”

然並卵。

她確實會試著系幾下,但絕沒有特別努力,自然是系不上,然後開始哭鬧要我幫忙,或者消極應對“我就是不會”,甚至直接放棄“我不穿這件有釦子的啦!”。

類似的問題還有很多,吹氣球啦~做手工啦~學英語啦~

後來,我做了一個簡單的改變: 每當我看到她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因為遇到麻煩而煩躁時,我就描述當下的情況。

當我看到她跟鈕釦鬥爭的時候……

我會說:

你正在努力扣上釦子,現在你覺得有點煩,因為對你來說這不太容易…

嗯,你的一隻手拿著釦子,另一隻手捏著鈕釦洞,努力的想把它扣進去…

你在努力的把釦子穿過孔,但它沒那麼聽話,一直滑動…

你很努力了,已經進去了,現在有一半的扣子穿過這個洞了,哦,你又往裡推了一點…

現在你把它全部推過去了…

哇,你自己做到了,你好棒!

那一刻,她感到非常自豪,係扣子的整個過程沒有哼唧一聲。

"

1

我們小區有兩個小朋友是同年同月同日生,比CC小1歲,今年3月份一同入的幼兒園。

不一樣的是,一個是獨生,一個是老二。

所謂養娃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同在一個小區活動,倆娃時常會遇到,倆媽常常感慨,同樣是一天出生的孩子,獨立的差距咋就這麼大捏?

  • 二胎的這家,早上爸爸媽媽都要去上班、老大要上小學,老二要上幼兒園,爸爸送一個,媽媽送一個,早起一家人跟打仗一樣,還真沒多餘的人手把手去顧及那個老二,她醒了就自己穿衣服,自己洗臉,自己穿鞋,什麼都自己幹。
  • 但另外一家,是跟爺爺奶奶一起住的。伺候娃起床就跟伺候皇上早朝一樣,先由爸爸媽媽百般逗哄安撫一下起床氣,然後爸媽去各自洗漱,爺爺奶奶相繼登場,有伺候穿衣服的、有伺候洗臉的,出門前娃還要“翻牌子”——點名今兒爺爺送,媽媽接…

二胎家庭,讓父母分配在每個孩子身上的注意力減少了,但是在另一個層面卻讓孩子們更加獨立了。

孩子的成長路上,最少不了的就是獨立

當然,這兩家無論獨生還是二胎都只是個例,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卻也反應出了問題的本質,那就是父母放手與插手對孩子獨立能力的影響是完全不一樣的

我也只有CC這一個孩子,我很明白那種,你的眼裡只有她,她的一舉一動你都忍不住跟隨的感受。

所以當她掙扎在某項艱難的任務中時,你很難做到袖手旁觀,尤其是當你覺得自己很容易就能把它搞定時。

  • 從最開始她怎麼都沒辦法準確的把手裡的星星泡芙放進嘴裡。
  • 再到看著她內褲的三個洞總是伸錯退。
  • 再到一個最簡單的三角形拼圖,她左轉右轉就是放不對位置。

尤其是遇到挫折的小娃,還會有一個最自然不過的反應——生氣、哭、發牢騷,很多時候你自己都沒意識到,就已經忍不住或完全下意識的去動手幫忙了,好讓哭聲趕緊停止。

但是之後,“接手爛攤子”開始滲透到各項活動中。

  • 打掃孩子的房間,我做起來更容易啊。
  • 讓她穿衣服,我做起來更快啊。
  • 把拼圖拼好,我拼起來更遊刃有餘啊。
  • 做不好幼兒園佈置的手工作業,我能幫她做到啊。

每天都在“幫她直接解決問題還是指導她完成任務”中糾結鬥爭無數次。

畢竟我比她多幾十年的生活經驗和實踐經驗,可以花更少的時間來解決她的問題,而如果指導她解決問題,不僅浪費時間還要聽她哭或抱怨。

2

但從長遠來看真的更容易嗎?

不會的,一歲的時候你幫娃的那份天經地義,等到他兩歲的時候就變成了怨天怨地。

你每天周旋於幫他解決各種小問題中,最終換來的是孩子對你更強烈的依賴和你自己更多的抱怨。

突然你會發現,原來還試著穿穿衣服、穿穿鞋子的娃,現在變得啥都等你幫他幹。

孩子的成長路上,最少不了的就是獨立

嗯,別問我是怎麼知道的,養孩子,誰還沒走過幾條彎路。

前陣子寫過一篇《養孩子,你操了多少閒心,就幫了多少倒忙》(點擊標題可直接閱讀),裡面放了一段CC早上自己係扣子的視頻。

當時很多媽媽留言說CC真有毅力,其實那是糾正了好一陣子才有的成效。

如果你不想重蹈我之前的覆轍,下面的經驗也許可以借鑑。

孩子需要幫助時,如何得體的插手?

有媽媽說,我也明白孩子獨立的重要性,而且我也有鼓勵他“你可以”或“再努力看看呢?”但沒見成效啊!

最初我也是這樣做的,比如係扣子這件事,CC起初會完全推給我,“媽媽幫我係釦子”。

我會鼓勵她“我覺得你自己可以哦,你試試!”

然並卵。

她確實會試著系幾下,但絕沒有特別努力,自然是系不上,然後開始哭鬧要我幫忙,或者消極應對“我就是不會”,甚至直接放棄“我不穿這件有釦子的啦!”。

類似的問題還有很多,吹氣球啦~做手工啦~學英語啦~

後來,我做了一個簡單的改變: 每當我看到她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因為遇到麻煩而煩躁時,我就描述當下的情況。

當我看到她跟鈕釦鬥爭的時候……

我會說:

你正在努力扣上釦子,現在你覺得有點煩,因為對你來說這不太容易…

嗯,你的一隻手拿著釦子,另一隻手捏著鈕釦洞,努力的想把它扣進去…

你在努力的把釦子穿過孔,但它沒那麼聽話,一直滑動…

你很努力了,已經進去了,現在有一半的扣子穿過這個洞了,哦,你又往裡推了一點…

現在你把它全部推過去了…

哇,你自己做到了,你好棒!

那一刻,她感到非常自豪,係扣子的整個過程沒有哼唧一聲。

孩子的成長路上,最少不了的就是獨立

如果孩子正在努力完成一項符合他們年齡和能力的任務,比起衝動插手,或許你只需要用“簡單地描述他們正在做什麼”的方式來幫他解決這個問題。

其實他們需要的只是有人陪伴在身邊,承認他們此刻不耐煩或生氣的感受,也承認他們的努力,這才是他們真正需要的幫助。

3

但是有幾點需要提醒。

第一:不是所有寶寶都需要這種干預。

這種“幫助”的對象,是一直以來對你各種依賴,你不幫他就不獨立去幹的寶寶,而且主要是在你提供幫助的初期。

等他對自己的能力有了一定的信心之後,他是不會忍受你在旁邊叨叨的,就像我放的CC係扣子的那個視頻,她甚至不想我看她自己努力的過程。

OK,此時識趣的退下就好。

第二:也不是所有情況都需要干預。

你不需要從娃幹某件事開始就描述,一直叨叨到他幹完,你只需要在寶寶即將發脾氣的那個點開始干預就好了。

“發作點”相信每個當媽的都懂得。

誰也不會一上來就發脾氣,一般都是幾次嘗試都不成功之後,才開始發脾氣,找父母或其他看護人尋求依賴和幫助。

在這之前,如果隨意打擾,反而會干擾孩子的專注力。

拿玩拼圖舉例。

開始寶寶可能拿著一塊三角形屢屢嘗試、屢屢失敗,轉來轉去就是放不對。

你在旁邊看著可能覺得他特別困難、特別痛苦,但只要孩子沒有出現煩躁的情緒,就說明他是享受其中的,如果你實在看的百爪撓心,走開就是了。

一旦他開始想找人幫忙了(拿著拼圖對著你哼唧);或者想放棄了(直接生氣的把拼圖扔掉),就是開始干預的時機

第三:確保當下任務的難易程度符合孩子的年齡。

獨立吃飯、獨立穿衣都是有大概年齡要求的。

孩子怎麼努力都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也不是不可以讓他嘗試。

但最好提前告知“這有點難,如果你覺得做不了,隨時可以讓媽媽幫忙。”以免過度打擊娃的積極性。

畢竟今天說的這種“口頭協助”只能幫助孩子得到一些堅持下去的毅力,而不能幫他超越自身能力的侷限。

C媽說

總之,幫與不幫,從來沒有“絕對”二字。

當你的孩子撅嘴、抱怨、想要放棄的時候,記住你還有一個鼓勵他堅持解決問題的法寶——陪在他身邊,描述他的情況。

孩子的成長路上,最少不了的就是獨立,為了今後各自美好的獨立生活,媽媽們,請耐心剋制一下吧。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