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

童書 | 故事 | 兒童心理 | 家庭教育

"

童書 | 故事 | 兒童心理 | 家庭教育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文 | 維尼媽媽沐瀅

閱讀需6-8分鐘

"

童書 | 故事 | 兒童心理 | 家庭教育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文 | 維尼媽媽沐瀅

閱讀需6-8分鐘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做了媽媽之後,我偏愛一切和孩子、教育有關的影視作品。

大部分優秀的作品中映射的社會現狀和包含的教育理念,都值得我去思考。

《銀河補習班》,看完先導預告片就決定一定要去電影院看的影片,終於在昨天帶娃去看了點映場。


兩個小時,幾度淚崩。


這是繼黎巴嫩影片《何以為家》之後,我要強烈安利給各位父母、老師這部國產影片。

最好的教育,不是灌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

"

童書 | 故事 | 兒童心理 | 家庭教育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文 | 維尼媽媽沐瀅

閱讀需6-8分鐘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做了媽媽之後,我偏愛一切和孩子、教育有關的影視作品。

大部分優秀的作品中映射的社會現狀和包含的教育理念,都值得我去思考。

《銀河補習班》,看完先導預告片就決定一定要去電影院看的影片,終於在昨天帶娃去看了點映場。


兩個小時,幾度淚崩。


這是繼黎巴嫩影片《何以為家》之後,我要強烈安利給各位父母、老師這部國產影片。

最好的教育,不是灌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

童書 | 故事 | 兒童心理 | 家庭教育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文 | 維尼媽媽沐瀅

閱讀需6-8分鐘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做了媽媽之後,我偏愛一切和孩子、教育有關的影視作品。

大部分優秀的作品中映射的社會現狀和包含的教育理念,都值得我去思考。

《銀河補習班》,看完先導預告片就決定一定要去電影院看的影片,終於在昨天帶娃去看了點映場。


兩個小時,幾度淚崩。


這是繼黎巴嫩影片《何以為家》之後,我要強烈安利給各位父母、老師這部國產影片。

最好的教育,不是灌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鄧超飾演的馬皓文是一位優秀的建築工程師。

1990年亞運會前夕,他所參與建設的大橋在萬眾矚目下轟然倒塌,作為項目的負責人,馬皓文替單位背了黑鍋,鋃鐺入獄。

在獄中,他和妻子簽下了離婚協議書,也失去了陪伴兒子成長的機會,他的兒子馬飛也因為這件事被所有的夥伴嘲笑,在學習上也一落千丈。

"

童書 | 故事 | 兒童心理 | 家庭教育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文 | 維尼媽媽沐瀅

閱讀需6-8分鐘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做了媽媽之後,我偏愛一切和孩子、教育有關的影視作品。

大部分優秀的作品中映射的社會現狀和包含的教育理念,都值得我去思考。

《銀河補習班》,看完先導預告片就決定一定要去電影院看的影片,終於在昨天帶娃去看了點映場。


兩個小時,幾度淚崩。


這是繼黎巴嫩影片《何以為家》之後,我要強烈安利給各位父母、老師這部國產影片。

最好的教育,不是灌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鄧超飾演的馬皓文是一位優秀的建築工程師。

1990年亞運會前夕,他所參與建設的大橋在萬眾矚目下轟然倒塌,作為項目的負責人,馬皓文替單位背了黑鍋,鋃鐺入獄。

在獄中,他和妻子簽下了離婚協議書,也失去了陪伴兒子成長的機會,他的兒子馬飛也因為這件事被所有的夥伴嘲笑,在學習上也一落千丈。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1997年,馬皓文出獄,得知兒子已經被送去寄宿學校。

缺失父愛的馬飛在這幾年中被同齡人欺負,也愈發叛逆。

馬皓文再次見到兒子馬飛的時候,馬飛面臨被學校開除的窘境。

馬皓文並不認為自己的孩子是個笨蛋,他和跟教導主任定下了考進年級前十就可以繼續留校的賭約。

但是在考試之前的這段時間,他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讓孩子愛上了學習,帶他去用心感受這世界。

馬皓文也用自己的教育方式,培養出馬飛的成長性思維,讓他更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

最終,成為航天員的馬飛,在父親的教育影響下,從太空平安歸來……

"

童書 | 故事 | 兒童心理 | 家庭教育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文 | 維尼媽媽沐瀅

閱讀需6-8分鐘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做了媽媽之後,我偏愛一切和孩子、教育有關的影視作品。

大部分優秀的作品中映射的社會現狀和包含的教育理念,都值得我去思考。

《銀河補習班》,看完先導預告片就決定一定要去電影院看的影片,終於在昨天帶娃去看了點映場。


兩個小時,幾度淚崩。


這是繼黎巴嫩影片《何以為家》之後,我要強烈安利給各位父母、老師這部國產影片。

最好的教育,不是灌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鄧超飾演的馬皓文是一位優秀的建築工程師。

1990年亞運會前夕,他所參與建設的大橋在萬眾矚目下轟然倒塌,作為項目的負責人,馬皓文替單位背了黑鍋,鋃鐺入獄。

在獄中,他和妻子簽下了離婚協議書,也失去了陪伴兒子成長的機會,他的兒子馬飛也因為這件事被所有的夥伴嘲笑,在學習上也一落千丈。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1997年,馬皓文出獄,得知兒子已經被送去寄宿學校。

缺失父愛的馬飛在這幾年中被同齡人欺負,也愈發叛逆。

馬皓文再次見到兒子馬飛的時候,馬飛面臨被學校開除的窘境。

馬皓文並不認為自己的孩子是個笨蛋,他和跟教導主任定下了考進年級前十就可以繼續留校的賭約。

但是在考試之前的這段時間,他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讓孩子愛上了學習,帶他去用心感受這世界。

馬皓文也用自己的教育方式,培養出馬飛的成長性思維,讓他更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

最終,成為航天員的馬飛,在父親的教育影響下,從太空平安歸來……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幾百字的“劇透”,根本無法訴說這部影片給我帶來的震撼,所以,它是一部無論怎麼劇透,都不及去影院感受一次的佳作。


關於這部影片,我更想和父母、老師們談談這些觸及心靈的感受:


1、“可怕”的羅森塔爾效應:毀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馬飛從小就被老師說成是“缺根弦”,連他的媽媽一直在說“他本來就笨”!

頑固又偏激的教導主任更是屢次板上釘釘地告訴馬飛的班主任:煤球再怎麼洗,也成不了鑽石。

"

童書 | 故事 | 兒童心理 | 家庭教育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文 | 維尼媽媽沐瀅

閱讀需6-8分鐘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做了媽媽之後,我偏愛一切和孩子、教育有關的影視作品。

大部分優秀的作品中映射的社會現狀和包含的教育理念,都值得我去思考。

《銀河補習班》,看完先導預告片就決定一定要去電影院看的影片,終於在昨天帶娃去看了點映場。


兩個小時,幾度淚崩。


這是繼黎巴嫩影片《何以為家》之後,我要強烈安利給各位父母、老師這部國產影片。

最好的教育,不是灌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鄧超飾演的馬皓文是一位優秀的建築工程師。

1990年亞運會前夕,他所參與建設的大橋在萬眾矚目下轟然倒塌,作為項目的負責人,馬皓文替單位背了黑鍋,鋃鐺入獄。

在獄中,他和妻子簽下了離婚協議書,也失去了陪伴兒子成長的機會,他的兒子馬飛也因為這件事被所有的夥伴嘲笑,在學習上也一落千丈。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1997年,馬皓文出獄,得知兒子已經被送去寄宿學校。

缺失父愛的馬飛在這幾年中被同齡人欺負,也愈發叛逆。

馬皓文再次見到兒子馬飛的時候,馬飛面臨被學校開除的窘境。

馬皓文並不認為自己的孩子是個笨蛋,他和跟教導主任定下了考進年級前十就可以繼續留校的賭約。

但是在考試之前的這段時間,他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讓孩子愛上了學習,帶他去用心感受這世界。

馬皓文也用自己的教育方式,培養出馬飛的成長性思維,讓他更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

最終,成為航天員的馬飛,在父親的教育影響下,從太空平安歸來……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幾百字的“劇透”,根本無法訴說這部影片給我帶來的震撼,所以,它是一部無論怎麼劇透,都不及去影院感受一次的佳作。


關於這部影片,我更想和父母、老師們談談這些觸及心靈的感受:


1、“可怕”的羅森塔爾效應:毀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馬飛從小就被老師說成是“缺根弦”,連他的媽媽一直在說“他本來就笨”!

頑固又偏激的教導主任更是屢次板上釘釘地告訴馬飛的班主任:煤球再怎麼洗,也成不了鑽石。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唯有爸爸馬皓文卻很堅定地告訴孩子:

所有人都說你是廢物,笨蛋,蠢貨,但爸爸相信你不是,永遠不是!

"

童書 | 故事 | 兒童心理 | 家庭教育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文 | 維尼媽媽沐瀅

閱讀需6-8分鐘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做了媽媽之後,我偏愛一切和孩子、教育有關的影視作品。

大部分優秀的作品中映射的社會現狀和包含的教育理念,都值得我去思考。

《銀河補習班》,看完先導預告片就決定一定要去電影院看的影片,終於在昨天帶娃去看了點映場。


兩個小時,幾度淚崩。


這是繼黎巴嫩影片《何以為家》之後,我要強烈安利給各位父母、老師這部國產影片。

最好的教育,不是灌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鄧超飾演的馬皓文是一位優秀的建築工程師。

1990年亞運會前夕,他所參與建設的大橋在萬眾矚目下轟然倒塌,作為項目的負責人,馬皓文替單位背了黑鍋,鋃鐺入獄。

在獄中,他和妻子簽下了離婚協議書,也失去了陪伴兒子成長的機會,他的兒子馬飛也因為這件事被所有的夥伴嘲笑,在學習上也一落千丈。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1997年,馬皓文出獄,得知兒子已經被送去寄宿學校。

缺失父愛的馬飛在這幾年中被同齡人欺負,也愈發叛逆。

馬皓文再次見到兒子馬飛的時候,馬飛面臨被學校開除的窘境。

馬皓文並不認為自己的孩子是個笨蛋,他和跟教導主任定下了考進年級前十就可以繼續留校的賭約。

但是在考試之前的這段時間,他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讓孩子愛上了學習,帶他去用心感受這世界。

馬皓文也用自己的教育方式,培養出馬飛的成長性思維,讓他更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

最終,成為航天員的馬飛,在父親的教育影響下,從太空平安歸來……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幾百字的“劇透”,根本無法訴說這部影片給我帶來的震撼,所以,它是一部無論怎麼劇透,都不及去影院感受一次的佳作。


關於這部影片,我更想和父母、老師們談談這些觸及心靈的感受:


1、“可怕”的羅森塔爾效應:毀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馬飛從小就被老師說成是“缺根弦”,連他的媽媽一直在說“他本來就笨”!

頑固又偏激的教導主任更是屢次板上釘釘地告訴馬飛的班主任:煤球再怎麼洗,也成不了鑽石。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唯有爸爸馬皓文卻很堅定地告訴孩子:

所有人都說你是廢物,笨蛋,蠢貨,但爸爸相信你不是,永遠不是!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當看到馬飛被所有人貼上壞標籤的時候,坐在我身旁的一個姑娘突然說:好像我媽在訓我!

的確!

我們身邊太多的孩子,就是被毀在父母、教育者不負責任的貼標籤中。

這就是心理學中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


1968年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在一所小學隨機抽取了1-6年級的18個孩子,將他們隨機分成3組。

他隨機抽取了一份名單,告訴老師,這份名單上的孩子是“最有發展前途者”,並讓老師保密。

8個月後當他再次來到學校複試的時候,那份名單上的孩子的確在成績上取得了更大的進步。

然而,羅森塔爾公佈了他的祕密:他根本不認識這些孩子,名單是隨機抽取的。

但他給老師們的心理暗示,則讓老師有意無意地更加關注這些孩子,並給予他們積極的關注。

"

童書 | 故事 | 兒童心理 | 家庭教育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文 | 維尼媽媽沐瀅

閱讀需6-8分鐘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做了媽媽之後,我偏愛一切和孩子、教育有關的影視作品。

大部分優秀的作品中映射的社會現狀和包含的教育理念,都值得我去思考。

《銀河補習班》,看完先導預告片就決定一定要去電影院看的影片,終於在昨天帶娃去看了點映場。


兩個小時,幾度淚崩。


這是繼黎巴嫩影片《何以為家》之後,我要強烈安利給各位父母、老師這部國產影片。

最好的教育,不是灌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鄧超飾演的馬皓文是一位優秀的建築工程師。

1990年亞運會前夕,他所參與建設的大橋在萬眾矚目下轟然倒塌,作為項目的負責人,馬皓文替單位背了黑鍋,鋃鐺入獄。

在獄中,他和妻子簽下了離婚協議書,也失去了陪伴兒子成長的機會,他的兒子馬飛也因為這件事被所有的夥伴嘲笑,在學習上也一落千丈。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1997年,馬皓文出獄,得知兒子已經被送去寄宿學校。

缺失父愛的馬飛在這幾年中被同齡人欺負,也愈發叛逆。

馬皓文再次見到兒子馬飛的時候,馬飛面臨被學校開除的窘境。

馬皓文並不認為自己的孩子是個笨蛋,他和跟教導主任定下了考進年級前十就可以繼續留校的賭約。

但是在考試之前的這段時間,他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讓孩子愛上了學習,帶他去用心感受這世界。

馬皓文也用自己的教育方式,培養出馬飛的成長性思維,讓他更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

最終,成為航天員的馬飛,在父親的教育影響下,從太空平安歸來……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幾百字的“劇透”,根本無法訴說這部影片給我帶來的震撼,所以,它是一部無論怎麼劇透,都不及去影院感受一次的佳作。


關於這部影片,我更想和父母、老師們談談這些觸及心靈的感受:


1、“可怕”的羅森塔爾效應:毀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馬飛從小就被老師說成是“缺根弦”,連他的媽媽一直在說“他本來就笨”!

頑固又偏激的教導主任更是屢次板上釘釘地告訴馬飛的班主任:煤球再怎麼洗,也成不了鑽石。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唯有爸爸馬皓文卻很堅定地告訴孩子:

所有人都說你是廢物,笨蛋,蠢貨,但爸爸相信你不是,永遠不是!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當看到馬飛被所有人貼上壞標籤的時候,坐在我身旁的一個姑娘突然說:好像我媽在訓我!

的確!

我們身邊太多的孩子,就是被毀在父母、教育者不負責任的貼標籤中。

這就是心理學中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


1968年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在一所小學隨機抽取了1-6年級的18個孩子,將他們隨機分成3組。

他隨機抽取了一份名單,告訴老師,這份名單上的孩子是“最有發展前途者”,並讓老師保密。

8個月後當他再次來到學校複試的時候,那份名單上的孩子的確在成績上取得了更大的進步。

然而,羅森塔爾公佈了他的祕密:他根本不認識這些孩子,名單是隨機抽取的。

但他給老師們的心理暗示,則讓老師有意無意地更加關注這些孩子,並給予他們積極的關注。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羅森塔爾效應總讓我覺得細思極恐。

尤其是當這個效應以負面的、消極的方式出現,那麼想毀掉一個孩子,就變得易如反掌。

因為只要父母或者老師,每天都對一個孩子說:你是笨蛋,你無可救藥,你就是沒腦子,你將來什麼也是不是!

那這個孩子,真的就成了笨蛋、沒腦子,將來什麼都不是。

而在我的成長中,我聽到太多的老師對我、對我的同學這樣說過!


小學5年級,我發燒趴在課桌上做不出數學題,班主任厲聲批評:你發燒就是藉口,你就是個笨蛋,說你笨你還不承認?

當我媽聽到老師對我的評價之後,同樣作為教師的她憤怒地告訴我:

你從來都不是一個笨孩子,你不笨!沒有人天生就是笨蛋,你不應當放棄努力!

沒有哪個正常的孩子,一生下來就是笨蛋、沒腦子,缺根弦!

不負責任地給孩子貼標籤的父母和老師,本身非蠢即壞!


2、培養成長型思維:保持腦子一直轉


和所有人對馬飛的天資做評價不同,影片中,爸爸馬皓文一直在強調“我更讓他學會學習方法,掌握學習技巧”。

"

童書 | 故事 | 兒童心理 | 家庭教育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文 | 維尼媽媽沐瀅

閱讀需6-8分鐘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做了媽媽之後,我偏愛一切和孩子、教育有關的影視作品。

大部分優秀的作品中映射的社會現狀和包含的教育理念,都值得我去思考。

《銀河補習班》,看完先導預告片就決定一定要去電影院看的影片,終於在昨天帶娃去看了點映場。


兩個小時,幾度淚崩。


這是繼黎巴嫩影片《何以為家》之後,我要強烈安利給各位父母、老師這部國產影片。

最好的教育,不是灌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鄧超飾演的馬皓文是一位優秀的建築工程師。

1990年亞運會前夕,他所參與建設的大橋在萬眾矚目下轟然倒塌,作為項目的負責人,馬皓文替單位背了黑鍋,鋃鐺入獄。

在獄中,他和妻子簽下了離婚協議書,也失去了陪伴兒子成長的機會,他的兒子馬飛也因為這件事被所有的夥伴嘲笑,在學習上也一落千丈。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1997年,馬皓文出獄,得知兒子已經被送去寄宿學校。

缺失父愛的馬飛在這幾年中被同齡人欺負,也愈發叛逆。

馬皓文再次見到兒子馬飛的時候,馬飛面臨被學校開除的窘境。

馬皓文並不認為自己的孩子是個笨蛋,他和跟教導主任定下了考進年級前十就可以繼續留校的賭約。

但是在考試之前的這段時間,他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讓孩子愛上了學習,帶他去用心感受這世界。

馬皓文也用自己的教育方式,培養出馬飛的成長性思維,讓他更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

最終,成為航天員的馬飛,在父親的教育影響下,從太空平安歸來……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幾百字的“劇透”,根本無法訴說這部影片給我帶來的震撼,所以,它是一部無論怎麼劇透,都不及去影院感受一次的佳作。


關於這部影片,我更想和父母、老師們談談這些觸及心靈的感受:


1、“可怕”的羅森塔爾效應:毀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馬飛從小就被老師說成是“缺根弦”,連他的媽媽一直在說“他本來就笨”!

頑固又偏激的教導主任更是屢次板上釘釘地告訴馬飛的班主任:煤球再怎麼洗,也成不了鑽石。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唯有爸爸馬皓文卻很堅定地告訴孩子:

所有人都說你是廢物,笨蛋,蠢貨,但爸爸相信你不是,永遠不是!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當看到馬飛被所有人貼上壞標籤的時候,坐在我身旁的一個姑娘突然說:好像我媽在訓我!

的確!

我們身邊太多的孩子,就是被毀在父母、教育者不負責任的貼標籤中。

這就是心理學中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


1968年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在一所小學隨機抽取了1-6年級的18個孩子,將他們隨機分成3組。

他隨機抽取了一份名單,告訴老師,這份名單上的孩子是“最有發展前途者”,並讓老師保密。

8個月後當他再次來到學校複試的時候,那份名單上的孩子的確在成績上取得了更大的進步。

然而,羅森塔爾公佈了他的祕密:他根本不認識這些孩子,名單是隨機抽取的。

但他給老師們的心理暗示,則讓老師有意無意地更加關注這些孩子,並給予他們積極的關注。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羅森塔爾效應總讓我覺得細思極恐。

尤其是當這個效應以負面的、消極的方式出現,那麼想毀掉一個孩子,就變得易如反掌。

因為只要父母或者老師,每天都對一個孩子說:你是笨蛋,你無可救藥,你就是沒腦子,你將來什麼也是不是!

那這個孩子,真的就成了笨蛋、沒腦子,將來什麼都不是。

而在我的成長中,我聽到太多的老師對我、對我的同學這樣說過!


小學5年級,我發燒趴在課桌上做不出數學題,班主任厲聲批評:你發燒就是藉口,你就是個笨蛋,說你笨你還不承認?

當我媽聽到老師對我的評價之後,同樣作為教師的她憤怒地告訴我:

你從來都不是一個笨孩子,你不笨!沒有人天生就是笨蛋,你不應當放棄努力!

沒有哪個正常的孩子,一生下來就是笨蛋、沒腦子,缺根弦!

不負責任地給孩子貼標籤的父母和老師,本身非蠢即壞!


2、培養成長型思維:保持腦子一直轉


和所有人對馬飛的天資做評價不同,影片中,爸爸馬皓文一直在強調“我更讓他學會學習方法,掌握學習技巧”。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他也一直在鼓勵兒子:不要別人說什麼就信什麼。

他讓孩子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和麵對生活的勇氣。

在讓兒子追趕上成績之前,馬皓文一直在問孩子為什麼要學習。


馬飛給的答案很簡單:考清華北大啊,媽媽說的。

但考大學、考名校的目的究竟是為什麼?


十年寒窗,就為了在結束苦讀的一刻把課本撕成碎片,進入象牙塔,人生就此圓滿了嗎?

馬皓文的金句,給人以鞭策:

"

童書 | 故事 | 兒童心理 | 家庭教育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文 | 維尼媽媽沐瀅

閱讀需6-8分鐘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做了媽媽之後,我偏愛一切和孩子、教育有關的影視作品。

大部分優秀的作品中映射的社會現狀和包含的教育理念,都值得我去思考。

《銀河補習班》,看完先導預告片就決定一定要去電影院看的影片,終於在昨天帶娃去看了點映場。


兩個小時,幾度淚崩。


這是繼黎巴嫩影片《何以為家》之後,我要強烈安利給各位父母、老師這部國產影片。

最好的教育,不是灌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鄧超飾演的馬皓文是一位優秀的建築工程師。

1990年亞運會前夕,他所參與建設的大橋在萬眾矚目下轟然倒塌,作為項目的負責人,馬皓文替單位背了黑鍋,鋃鐺入獄。

在獄中,他和妻子簽下了離婚協議書,也失去了陪伴兒子成長的機會,他的兒子馬飛也因為這件事被所有的夥伴嘲笑,在學習上也一落千丈。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1997年,馬皓文出獄,得知兒子已經被送去寄宿學校。

缺失父愛的馬飛在這幾年中被同齡人欺負,也愈發叛逆。

馬皓文再次見到兒子馬飛的時候,馬飛面臨被學校開除的窘境。

馬皓文並不認為自己的孩子是個笨蛋,他和跟教導主任定下了考進年級前十就可以繼續留校的賭約。

但是在考試之前的這段時間,他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讓孩子愛上了學習,帶他去用心感受這世界。

馬皓文也用自己的教育方式,培養出馬飛的成長性思維,讓他更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

最終,成為航天員的馬飛,在父親的教育影響下,從太空平安歸來……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幾百字的“劇透”,根本無法訴說這部影片給我帶來的震撼,所以,它是一部無論怎麼劇透,都不及去影院感受一次的佳作。


關於這部影片,我更想和父母、老師們談談這些觸及心靈的感受:


1、“可怕”的羅森塔爾效應:毀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馬飛從小就被老師說成是“缺根弦”,連他的媽媽一直在說“他本來就笨”!

頑固又偏激的教導主任更是屢次板上釘釘地告訴馬飛的班主任:煤球再怎麼洗,也成不了鑽石。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唯有爸爸馬皓文卻很堅定地告訴孩子:

所有人都說你是廢物,笨蛋,蠢貨,但爸爸相信你不是,永遠不是!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當看到馬飛被所有人貼上壞標籤的時候,坐在我身旁的一個姑娘突然說:好像我媽在訓我!

的確!

我們身邊太多的孩子,就是被毀在父母、教育者不負責任的貼標籤中。

這就是心理學中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


1968年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在一所小學隨機抽取了1-6年級的18個孩子,將他們隨機分成3組。

他隨機抽取了一份名單,告訴老師,這份名單上的孩子是“最有發展前途者”,並讓老師保密。

8個月後當他再次來到學校複試的時候,那份名單上的孩子的確在成績上取得了更大的進步。

然而,羅森塔爾公佈了他的祕密:他根本不認識這些孩子,名單是隨機抽取的。

但他給老師們的心理暗示,則讓老師有意無意地更加關注這些孩子,並給予他們積極的關注。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羅森塔爾效應總讓我覺得細思極恐。

尤其是當這個效應以負面的、消極的方式出現,那麼想毀掉一個孩子,就變得易如反掌。

因為只要父母或者老師,每天都對一個孩子說:你是笨蛋,你無可救藥,你就是沒腦子,你將來什麼也是不是!

那這個孩子,真的就成了笨蛋、沒腦子,將來什麼都不是。

而在我的成長中,我聽到太多的老師對我、對我的同學這樣說過!


小學5年級,我發燒趴在課桌上做不出數學題,班主任厲聲批評:你發燒就是藉口,你就是個笨蛋,說你笨你還不承認?

當我媽聽到老師對我的評價之後,同樣作為教師的她憤怒地告訴我:

你從來都不是一個笨孩子,你不笨!沒有人天生就是笨蛋,你不應當放棄努力!

沒有哪個正常的孩子,一生下來就是笨蛋、沒腦子,缺根弦!

不負責任地給孩子貼標籤的父母和老師,本身非蠢即壞!


2、培養成長型思維:保持腦子一直轉


和所有人對馬飛的天資做評價不同,影片中,爸爸馬皓文一直在強調“我更讓他學會學習方法,掌握學習技巧”。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他也一直在鼓勵兒子:不要別人說什麼就信什麼。

他讓孩子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和麵對生活的勇氣。

在讓兒子追趕上成績之前,馬皓文一直在問孩子為什麼要學習。


馬飛給的答案很簡單:考清華北大啊,媽媽說的。

但考大學、考名校的目的究竟是為什麼?


十年寒窗,就為了在結束苦讀的一刻把課本撕成碎片,進入象牙塔,人生就此圓滿了嗎?

馬皓文的金句,給人以鞭策: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清華北大隻是過程,不是目的。

"

童書 | 故事 | 兒童心理 | 家庭教育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文 | 維尼媽媽沐瀅

閱讀需6-8分鐘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做了媽媽之後,我偏愛一切和孩子、教育有關的影視作品。

大部分優秀的作品中映射的社會現狀和包含的教育理念,都值得我去思考。

《銀河補習班》,看完先導預告片就決定一定要去電影院看的影片,終於在昨天帶娃去看了點映場。


兩個小時,幾度淚崩。


這是繼黎巴嫩影片《何以為家》之後,我要強烈安利給各位父母、老師這部國產影片。

最好的教育,不是灌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鄧超飾演的馬皓文是一位優秀的建築工程師。

1990年亞運會前夕,他所參與建設的大橋在萬眾矚目下轟然倒塌,作為項目的負責人,馬皓文替單位背了黑鍋,鋃鐺入獄。

在獄中,他和妻子簽下了離婚協議書,也失去了陪伴兒子成長的機會,他的兒子馬飛也因為這件事被所有的夥伴嘲笑,在學習上也一落千丈。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1997年,馬皓文出獄,得知兒子已經被送去寄宿學校。

缺失父愛的馬飛在這幾年中被同齡人欺負,也愈發叛逆。

馬皓文再次見到兒子馬飛的時候,馬飛面臨被學校開除的窘境。

馬皓文並不認為自己的孩子是個笨蛋,他和跟教導主任定下了考進年級前十就可以繼續留校的賭約。

但是在考試之前的這段時間,他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讓孩子愛上了學習,帶他去用心感受這世界。

馬皓文也用自己的教育方式,培養出馬飛的成長性思維,讓他更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

最終,成為航天員的馬飛,在父親的教育影響下,從太空平安歸來……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幾百字的“劇透”,根本無法訴說這部影片給我帶來的震撼,所以,它是一部無論怎麼劇透,都不及去影院感受一次的佳作。


關於這部影片,我更想和父母、老師們談談這些觸及心靈的感受:


1、“可怕”的羅森塔爾效應:毀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馬飛從小就被老師說成是“缺根弦”,連他的媽媽一直在說“他本來就笨”!

頑固又偏激的教導主任更是屢次板上釘釘地告訴馬飛的班主任:煤球再怎麼洗,也成不了鑽石。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唯有爸爸馬皓文卻很堅定地告訴孩子:

所有人都說你是廢物,笨蛋,蠢貨,但爸爸相信你不是,永遠不是!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當看到馬飛被所有人貼上壞標籤的時候,坐在我身旁的一個姑娘突然說:好像我媽在訓我!

的確!

我們身邊太多的孩子,就是被毀在父母、教育者不負責任的貼標籤中。

這就是心理學中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


1968年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在一所小學隨機抽取了1-6年級的18個孩子,將他們隨機分成3組。

他隨機抽取了一份名單,告訴老師,這份名單上的孩子是“最有發展前途者”,並讓老師保密。

8個月後當他再次來到學校複試的時候,那份名單上的孩子的確在成績上取得了更大的進步。

然而,羅森塔爾公佈了他的祕密:他根本不認識這些孩子,名單是隨機抽取的。

但他給老師們的心理暗示,則讓老師有意無意地更加關注這些孩子,並給予他們積極的關注。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羅森塔爾效應總讓我覺得細思極恐。

尤其是當這個效應以負面的、消極的方式出現,那麼想毀掉一個孩子,就變得易如反掌。

因為只要父母或者老師,每天都對一個孩子說:你是笨蛋,你無可救藥,你就是沒腦子,你將來什麼也是不是!

那這個孩子,真的就成了笨蛋、沒腦子,將來什麼都不是。

而在我的成長中,我聽到太多的老師對我、對我的同學這樣說過!


小學5年級,我發燒趴在課桌上做不出數學題,班主任厲聲批評:你發燒就是藉口,你就是個笨蛋,說你笨你還不承認?

當我媽聽到老師對我的評價之後,同樣作為教師的她憤怒地告訴我:

你從來都不是一個笨孩子,你不笨!沒有人天生就是笨蛋,你不應當放棄努力!

沒有哪個正常的孩子,一生下來就是笨蛋、沒腦子,缺根弦!

不負責任地給孩子貼標籤的父母和老師,本身非蠢即壞!


2、培養成長型思維:保持腦子一直轉


和所有人對馬飛的天資做評價不同,影片中,爸爸馬皓文一直在強調“我更讓他學會學習方法,掌握學習技巧”。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他也一直在鼓勵兒子:不要別人說什麼就信什麼。

他讓孩子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和麵對生活的勇氣。

在讓兒子追趕上成績之前,馬皓文一直在問孩子為什麼要學習。


馬飛給的答案很簡單:考清華北大啊,媽媽說的。

但考大學、考名校的目的究竟是為什麼?


十年寒窗,就為了在結束苦讀的一刻把課本撕成碎片,進入象牙塔,人生就此圓滿了嗎?

馬皓文的金句,給人以鞭策: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清華北大隻是過程,不是目的。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人生就像射箭,夢想就像箭靶子,連箭靶子都找不到的話,你每天拉弓有什麼意義?


讓孩子知道人活著為什麼,學習應當是一生的習慣,這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幾天前,我的小侄女中考成績公佈。

她媽媽說,看來只能上八中了(同樣是我們這的省級重點的高中)。

小侄女挺上火,她不甘心就這樣和嚮往的第一中學(全市最好的高中)失之交臂。

我理解小姑娘的心理落差,但在我看來,重點高中、包括未來的重點大學,都不過是人生的一個過程。


就像馬皓文說,學習應當是人一生的習慣。

即便是孩子有一天完成了學業,也不要忘了保持學習的狀態。

因為人生從來都是由不同階段組成,在某一個階段取得成績,並不意味著這輩子就趴這一階段吃老本。


我告訴我的小侄女,她姑姑我前幾天剛又考下一個資格證。

有上進心,希望進入更好的學校是一件好事。但保持學習的狀態,才能在人生的路上永遠出於不被淘汰的地位。

所以,不用去在意眼下的得志或失意。

人生路太長,誰也不能以一個階段的成績來一眼看盡整個人生。


"

童書 | 故事 | 兒童心理 | 家庭教育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文 | 維尼媽媽沐瀅

閱讀需6-8分鐘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做了媽媽之後,我偏愛一切和孩子、教育有關的影視作品。

大部分優秀的作品中映射的社會現狀和包含的教育理念,都值得我去思考。

《銀河補習班》,看完先導預告片就決定一定要去電影院看的影片,終於在昨天帶娃去看了點映場。


兩個小時,幾度淚崩。


這是繼黎巴嫩影片《何以為家》之後,我要強烈安利給各位父母、老師這部國產影片。

最好的教育,不是灌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鄧超飾演的馬皓文是一位優秀的建築工程師。

1990年亞運會前夕,他所參與建設的大橋在萬眾矚目下轟然倒塌,作為項目的負責人,馬皓文替單位背了黑鍋,鋃鐺入獄。

在獄中,他和妻子簽下了離婚協議書,也失去了陪伴兒子成長的機會,他的兒子馬飛也因為這件事被所有的夥伴嘲笑,在學習上也一落千丈。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1997年,馬皓文出獄,得知兒子已經被送去寄宿學校。

缺失父愛的馬飛在這幾年中被同齡人欺負,也愈發叛逆。

馬皓文再次見到兒子馬飛的時候,馬飛面臨被學校開除的窘境。

馬皓文並不認為自己的孩子是個笨蛋,他和跟教導主任定下了考進年級前十就可以繼續留校的賭約。

但是在考試之前的這段時間,他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讓孩子愛上了學習,帶他去用心感受這世界。

馬皓文也用自己的教育方式,培養出馬飛的成長性思維,讓他更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

最終,成為航天員的馬飛,在父親的教育影響下,從太空平安歸來……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幾百字的“劇透”,根本無法訴說這部影片給我帶來的震撼,所以,它是一部無論怎麼劇透,都不及去影院感受一次的佳作。


關於這部影片,我更想和父母、老師們談談這些觸及心靈的感受:


1、“可怕”的羅森塔爾效應:毀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馬飛從小就被老師說成是“缺根弦”,連他的媽媽一直在說“他本來就笨”!

頑固又偏激的教導主任更是屢次板上釘釘地告訴馬飛的班主任:煤球再怎麼洗,也成不了鑽石。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唯有爸爸馬皓文卻很堅定地告訴孩子:

所有人都說你是廢物,笨蛋,蠢貨,但爸爸相信你不是,永遠不是!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當看到馬飛被所有人貼上壞標籤的時候,坐在我身旁的一個姑娘突然說:好像我媽在訓我!

的確!

我們身邊太多的孩子,就是被毀在父母、教育者不負責任的貼標籤中。

這就是心理學中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


1968年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在一所小學隨機抽取了1-6年級的18個孩子,將他們隨機分成3組。

他隨機抽取了一份名單,告訴老師,這份名單上的孩子是“最有發展前途者”,並讓老師保密。

8個月後當他再次來到學校複試的時候,那份名單上的孩子的確在成績上取得了更大的進步。

然而,羅森塔爾公佈了他的祕密:他根本不認識這些孩子,名單是隨機抽取的。

但他給老師們的心理暗示,則讓老師有意無意地更加關注這些孩子,並給予他們積極的關注。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羅森塔爾效應總讓我覺得細思極恐。

尤其是當這個效應以負面的、消極的方式出現,那麼想毀掉一個孩子,就變得易如反掌。

因為只要父母或者老師,每天都對一個孩子說:你是笨蛋,你無可救藥,你就是沒腦子,你將來什麼也是不是!

那這個孩子,真的就成了笨蛋、沒腦子,將來什麼都不是。

而在我的成長中,我聽到太多的老師對我、對我的同學這樣說過!


小學5年級,我發燒趴在課桌上做不出數學題,班主任厲聲批評:你發燒就是藉口,你就是個笨蛋,說你笨你還不承認?

當我媽聽到老師對我的評價之後,同樣作為教師的她憤怒地告訴我:

你從來都不是一個笨孩子,你不笨!沒有人天生就是笨蛋,你不應當放棄努力!

沒有哪個正常的孩子,一生下來就是笨蛋、沒腦子,缺根弦!

不負責任地給孩子貼標籤的父母和老師,本身非蠢即壞!


2、培養成長型思維:保持腦子一直轉


和所有人對馬飛的天資做評價不同,影片中,爸爸馬皓文一直在強調“我更讓他學會學習方法,掌握學習技巧”。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他也一直在鼓勵兒子:不要別人說什麼就信什麼。

他讓孩子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和麵對生活的勇氣。

在讓兒子追趕上成績之前,馬皓文一直在問孩子為什麼要學習。


馬飛給的答案很簡單:考清華北大啊,媽媽說的。

但考大學、考名校的目的究竟是為什麼?


十年寒窗,就為了在結束苦讀的一刻把課本撕成碎片,進入象牙塔,人生就此圓滿了嗎?

馬皓文的金句,給人以鞭策: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清華北大隻是過程,不是目的。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人生就像射箭,夢想就像箭靶子,連箭靶子都找不到的話,你每天拉弓有什麼意義?


讓孩子知道人活著為什麼,學習應當是一生的習慣,這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幾天前,我的小侄女中考成績公佈。

她媽媽說,看來只能上八中了(同樣是我們這的省級重點的高中)。

小侄女挺上火,她不甘心就這樣和嚮往的第一中學(全市最好的高中)失之交臂。

我理解小姑娘的心理落差,但在我看來,重點高中、包括未來的重點大學,都不過是人生的一個過程。


就像馬皓文說,學習應當是人一生的習慣。

即便是孩子有一天完成了學業,也不要忘了保持學習的狀態。

因為人生從來都是由不同階段組成,在某一個階段取得成績,並不意味著這輩子就趴這一階段吃老本。


我告訴我的小侄女,她姑姑我前幾天剛又考下一個資格證。

有上進心,希望進入更好的學校是一件好事。但保持學習的狀態,才能在人生的路上永遠出於不被淘汰的地位。

所以,不用去在意眼下的得志或失意。

人生路太長,誰也不能以一個階段的成績來一眼看盡整個人生。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馬皓文一直在鼓勵兒子:保持腦子一直想,一直轉。

這讓我想到了美國心理學家、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提出的“成長型思維”一詞。

具有成長型思維的人,則認為一切都是可以通過後天努力改變的,並且樂於接受新的挑戰。

他們願意把握困難又有挑戰的機會,覺得挑戰能讓自己拓展能力、獲得成長。即使遭遇困難,或者失敗了,依然能充滿熱情,繼續努力,因為他們更看重未來的發展。

而與之對應的,是“固定型思維”。

具有固定型思維的人,認為人的智力水平是天生的,後天的努力沒有多大意義。也不願去接受挑戰,當受到挫折和失敗的時候,會為自己找出各種各樣的藉口,這樣的人最終走向平庸。


"

童書 | 故事 | 兒童心理 | 家庭教育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文 | 維尼媽媽沐瀅

閱讀需6-8分鐘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做了媽媽之後,我偏愛一切和孩子、教育有關的影視作品。

大部分優秀的作品中映射的社會現狀和包含的教育理念,都值得我去思考。

《銀河補習班》,看完先導預告片就決定一定要去電影院看的影片,終於在昨天帶娃去看了點映場。


兩個小時,幾度淚崩。


這是繼黎巴嫩影片《何以為家》之後,我要強烈安利給各位父母、老師這部國產影片。

最好的教育,不是灌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鄧超飾演的馬皓文是一位優秀的建築工程師。

1990年亞運會前夕,他所參與建設的大橋在萬眾矚目下轟然倒塌,作為項目的負責人,馬皓文替單位背了黑鍋,鋃鐺入獄。

在獄中,他和妻子簽下了離婚協議書,也失去了陪伴兒子成長的機會,他的兒子馬飛也因為這件事被所有的夥伴嘲笑,在學習上也一落千丈。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1997年,馬皓文出獄,得知兒子已經被送去寄宿學校。

缺失父愛的馬飛在這幾年中被同齡人欺負,也愈發叛逆。

馬皓文再次見到兒子馬飛的時候,馬飛面臨被學校開除的窘境。

馬皓文並不認為自己的孩子是個笨蛋,他和跟教導主任定下了考進年級前十就可以繼續留校的賭約。

但是在考試之前的這段時間,他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讓孩子愛上了學習,帶他去用心感受這世界。

馬皓文也用自己的教育方式,培養出馬飛的成長性思維,讓他更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

最終,成為航天員的馬飛,在父親的教育影響下,從太空平安歸來……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幾百字的“劇透”,根本無法訴說這部影片給我帶來的震撼,所以,它是一部無論怎麼劇透,都不及去影院感受一次的佳作。


關於這部影片,我更想和父母、老師們談談這些觸及心靈的感受:


1、“可怕”的羅森塔爾效應:毀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馬飛從小就被老師說成是“缺根弦”,連他的媽媽一直在說“他本來就笨”!

頑固又偏激的教導主任更是屢次板上釘釘地告訴馬飛的班主任:煤球再怎麼洗,也成不了鑽石。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唯有爸爸馬皓文卻很堅定地告訴孩子:

所有人都說你是廢物,笨蛋,蠢貨,但爸爸相信你不是,永遠不是!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當看到馬飛被所有人貼上壞標籤的時候,坐在我身旁的一個姑娘突然說:好像我媽在訓我!

的確!

我們身邊太多的孩子,就是被毀在父母、教育者不負責任的貼標籤中。

這就是心理學中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


1968年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在一所小學隨機抽取了1-6年級的18個孩子,將他們隨機分成3組。

他隨機抽取了一份名單,告訴老師,這份名單上的孩子是“最有發展前途者”,並讓老師保密。

8個月後當他再次來到學校複試的時候,那份名單上的孩子的確在成績上取得了更大的進步。

然而,羅森塔爾公佈了他的祕密:他根本不認識這些孩子,名單是隨機抽取的。

但他給老師們的心理暗示,則讓老師有意無意地更加關注這些孩子,並給予他們積極的關注。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羅森塔爾效應總讓我覺得細思極恐。

尤其是當這個效應以負面的、消極的方式出現,那麼想毀掉一個孩子,就變得易如反掌。

因為只要父母或者老師,每天都對一個孩子說:你是笨蛋,你無可救藥,你就是沒腦子,你將來什麼也是不是!

那這個孩子,真的就成了笨蛋、沒腦子,將來什麼都不是。

而在我的成長中,我聽到太多的老師對我、對我的同學這樣說過!


小學5年級,我發燒趴在課桌上做不出數學題,班主任厲聲批評:你發燒就是藉口,你就是個笨蛋,說你笨你還不承認?

當我媽聽到老師對我的評價之後,同樣作為教師的她憤怒地告訴我:

你從來都不是一個笨孩子,你不笨!沒有人天生就是笨蛋,你不應當放棄努力!

沒有哪個正常的孩子,一生下來就是笨蛋、沒腦子,缺根弦!

不負責任地給孩子貼標籤的父母和老師,本身非蠢即壞!


2、培養成長型思維:保持腦子一直轉


和所有人對馬飛的天資做評價不同,影片中,爸爸馬皓文一直在強調“我更讓他學會學習方法,掌握學習技巧”。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他也一直在鼓勵兒子:不要別人說什麼就信什麼。

他讓孩子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和麵對生活的勇氣。

在讓兒子追趕上成績之前,馬皓文一直在問孩子為什麼要學習。


馬飛給的答案很簡單:考清華北大啊,媽媽說的。

但考大學、考名校的目的究竟是為什麼?


十年寒窗,就為了在結束苦讀的一刻把課本撕成碎片,進入象牙塔,人生就此圓滿了嗎?

馬皓文的金句,給人以鞭策: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清華北大隻是過程,不是目的。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人生就像射箭,夢想就像箭靶子,連箭靶子都找不到的話,你每天拉弓有什麼意義?


讓孩子知道人活著為什麼,學習應當是一生的習慣,這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幾天前,我的小侄女中考成績公佈。

她媽媽說,看來只能上八中了(同樣是我們這的省級重點的高中)。

小侄女挺上火,她不甘心就這樣和嚮往的第一中學(全市最好的高中)失之交臂。

我理解小姑娘的心理落差,但在我看來,重點高中、包括未來的重點大學,都不過是人生的一個過程。


就像馬皓文說,學習應當是人一生的習慣。

即便是孩子有一天完成了學業,也不要忘了保持學習的狀態。

因為人生從來都是由不同階段組成,在某一個階段取得成績,並不意味著這輩子就趴這一階段吃老本。


我告訴我的小侄女,她姑姑我前幾天剛又考下一個資格證。

有上進心,希望進入更好的學校是一件好事。但保持學習的狀態,才能在人生的路上永遠出於不被淘汰的地位。

所以,不用去在意眼下的得志或失意。

人生路太長,誰也不能以一個階段的成績來一眼看盡整個人生。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馬皓文一直在鼓勵兒子:保持腦子一直想,一直轉。

這讓我想到了美國心理學家、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提出的“成長型思維”一詞。

具有成長型思維的人,則認為一切都是可以通過後天努力改變的,並且樂於接受新的挑戰。

他們願意把握困難又有挑戰的機會,覺得挑戰能讓自己拓展能力、獲得成長。即使遭遇困難,或者失敗了,依然能充滿熱情,繼續努力,因為他們更看重未來的發展。

而與之對應的,是“固定型思維”。

具有固定型思維的人,認為人的智力水平是天生的,後天的努力沒有多大意義。也不願去接受挑戰,當受到挫折和失敗的時候,會為自己找出各種各樣的藉口,這樣的人最終走向平庸。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電影中,那個古板刻薄的教導主任,和他教育出來的因為一次考試失利而瘋掉的養子,都不具備成長型思維。

真正擁有成長型思維的孩子,同樣也不會畏懼未來將要面對的打擊和壓力。


3、最強的輔導不在課本和補習班,而在生活


影片中有這樣一個片段:

馬皓文帶著馬飛,在離上課還有10分鐘的時間裡,去草地上真正地感受生活。

馬皓文說:

看了那麼多好學文,為什麼寫不好作文?

最關鍵是,真!

寫你感受到的東西、寫你相信的東西……


馬皓文讓兒子聞聞花草香,用手觸摸它們去真實地感受。

當他吟誦起“草色遙看近卻無”時,馬飛恍然大悟,原來,眼前那片遠遠看過去鬱鬱蔥蔥的青草,離近了卻真的感受不到它的存在!


看到這一段時,坐在我不遠處的一位父親,用手機將它記錄了下來……


"

童書 | 故事 | 兒童心理 | 家庭教育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文 | 維尼媽媽沐瀅

閱讀需6-8分鐘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做了媽媽之後,我偏愛一切和孩子、教育有關的影視作品。

大部分優秀的作品中映射的社會現狀和包含的教育理念,都值得我去思考。

《銀河補習班》,看完先導預告片就決定一定要去電影院看的影片,終於在昨天帶娃去看了點映場。


兩個小時,幾度淚崩。


這是繼黎巴嫩影片《何以為家》之後,我要強烈安利給各位父母、老師這部國產影片。

最好的教育,不是灌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鄧超飾演的馬皓文是一位優秀的建築工程師。

1990年亞運會前夕,他所參與建設的大橋在萬眾矚目下轟然倒塌,作為項目的負責人,馬皓文替單位背了黑鍋,鋃鐺入獄。

在獄中,他和妻子簽下了離婚協議書,也失去了陪伴兒子成長的機會,他的兒子馬飛也因為這件事被所有的夥伴嘲笑,在學習上也一落千丈。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1997年,馬皓文出獄,得知兒子已經被送去寄宿學校。

缺失父愛的馬飛在這幾年中被同齡人欺負,也愈發叛逆。

馬皓文再次見到兒子馬飛的時候,馬飛面臨被學校開除的窘境。

馬皓文並不認為自己的孩子是個笨蛋,他和跟教導主任定下了考進年級前十就可以繼續留校的賭約。

但是在考試之前的這段時間,他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讓孩子愛上了學習,帶他去用心感受這世界。

馬皓文也用自己的教育方式,培養出馬飛的成長性思維,讓他更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

最終,成為航天員的馬飛,在父親的教育影響下,從太空平安歸來……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幾百字的“劇透”,根本無法訴說這部影片給我帶來的震撼,所以,它是一部無論怎麼劇透,都不及去影院感受一次的佳作。


關於這部影片,我更想和父母、老師們談談這些觸及心靈的感受:


1、“可怕”的羅森塔爾效應:毀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馬飛從小就被老師說成是“缺根弦”,連他的媽媽一直在說“他本來就笨”!

頑固又偏激的教導主任更是屢次板上釘釘地告訴馬飛的班主任:煤球再怎麼洗,也成不了鑽石。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唯有爸爸馬皓文卻很堅定地告訴孩子:

所有人都說你是廢物,笨蛋,蠢貨,但爸爸相信你不是,永遠不是!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當看到馬飛被所有人貼上壞標籤的時候,坐在我身旁的一個姑娘突然說:好像我媽在訓我!

的確!

我們身邊太多的孩子,就是被毀在父母、教育者不負責任的貼標籤中。

這就是心理學中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


1968年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在一所小學隨機抽取了1-6年級的18個孩子,將他們隨機分成3組。

他隨機抽取了一份名單,告訴老師,這份名單上的孩子是“最有發展前途者”,並讓老師保密。

8個月後當他再次來到學校複試的時候,那份名單上的孩子的確在成績上取得了更大的進步。

然而,羅森塔爾公佈了他的祕密:他根本不認識這些孩子,名單是隨機抽取的。

但他給老師們的心理暗示,則讓老師有意無意地更加關注這些孩子,並給予他們積極的關注。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羅森塔爾效應總讓我覺得細思極恐。

尤其是當這個效應以負面的、消極的方式出現,那麼想毀掉一個孩子,就變得易如反掌。

因為只要父母或者老師,每天都對一個孩子說:你是笨蛋,你無可救藥,你就是沒腦子,你將來什麼也是不是!

那這個孩子,真的就成了笨蛋、沒腦子,將來什麼都不是。

而在我的成長中,我聽到太多的老師對我、對我的同學這樣說過!


小學5年級,我發燒趴在課桌上做不出數學題,班主任厲聲批評:你發燒就是藉口,你就是個笨蛋,說你笨你還不承認?

當我媽聽到老師對我的評價之後,同樣作為教師的她憤怒地告訴我:

你從來都不是一個笨孩子,你不笨!沒有人天生就是笨蛋,你不應當放棄努力!

沒有哪個正常的孩子,一生下來就是笨蛋、沒腦子,缺根弦!

不負責任地給孩子貼標籤的父母和老師,本身非蠢即壞!


2、培養成長型思維:保持腦子一直轉


和所有人對馬飛的天資做評價不同,影片中,爸爸馬皓文一直在強調“我更讓他學會學習方法,掌握學習技巧”。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他也一直在鼓勵兒子:不要別人說什麼就信什麼。

他讓孩子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和麵對生活的勇氣。

在讓兒子追趕上成績之前,馬皓文一直在問孩子為什麼要學習。


馬飛給的答案很簡單:考清華北大啊,媽媽說的。

但考大學、考名校的目的究竟是為什麼?


十年寒窗,就為了在結束苦讀的一刻把課本撕成碎片,進入象牙塔,人生就此圓滿了嗎?

馬皓文的金句,給人以鞭策: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清華北大隻是過程,不是目的。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人生就像射箭,夢想就像箭靶子,連箭靶子都找不到的話,你每天拉弓有什麼意義?


讓孩子知道人活著為什麼,學習應當是一生的習慣,這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幾天前,我的小侄女中考成績公佈。

她媽媽說,看來只能上八中了(同樣是我們這的省級重點的高中)。

小侄女挺上火,她不甘心就這樣和嚮往的第一中學(全市最好的高中)失之交臂。

我理解小姑娘的心理落差,但在我看來,重點高中、包括未來的重點大學,都不過是人生的一個過程。


就像馬皓文說,學習應當是人一生的習慣。

即便是孩子有一天完成了學業,也不要忘了保持學習的狀態。

因為人生從來都是由不同階段組成,在某一個階段取得成績,並不意味著這輩子就趴這一階段吃老本。


我告訴我的小侄女,她姑姑我前幾天剛又考下一個資格證。

有上進心,希望進入更好的學校是一件好事。但保持學習的狀態,才能在人生的路上永遠出於不被淘汰的地位。

所以,不用去在意眼下的得志或失意。

人生路太長,誰也不能以一個階段的成績來一眼看盡整個人生。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馬皓文一直在鼓勵兒子:保持腦子一直想,一直轉。

這讓我想到了美國心理學家、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提出的“成長型思維”一詞。

具有成長型思維的人,則認為一切都是可以通過後天努力改變的,並且樂於接受新的挑戰。

他們願意把握困難又有挑戰的機會,覺得挑戰能讓自己拓展能力、獲得成長。即使遭遇困難,或者失敗了,依然能充滿熱情,繼續努力,因為他們更看重未來的發展。

而與之對應的,是“固定型思維”。

具有固定型思維的人,認為人的智力水平是天生的,後天的努力沒有多大意義。也不願去接受挑戰,當受到挫折和失敗的時候,會為自己找出各種各樣的藉口,這樣的人最終走向平庸。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電影中,那個古板刻薄的教導主任,和他教育出來的因為一次考試失利而瘋掉的養子,都不具備成長型思維。

真正擁有成長型思維的孩子,同樣也不會畏懼未來將要面對的打擊和壓力。


3、最強的輔導不在課本和補習班,而在生活


影片中有這樣一個片段:

馬皓文帶著馬飛,在離上課還有10分鐘的時間裡,去草地上真正地感受生活。

馬皓文說:

看了那麼多好學文,為什麼寫不好作文?

最關鍵是,真!

寫你感受到的東西、寫你相信的東西……


馬皓文讓兒子聞聞花草香,用手觸摸它們去真實地感受。

當他吟誦起“草色遙看近卻無”時,馬飛恍然大悟,原來,眼前那片遠遠看過去鬱鬱蔥蔥的青草,離近了卻真的感受不到它的存在!


看到這一段時,坐在我不遠處的一位父親,用手機將它記錄了下來……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馬皓文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告訴馬飛,善於利用身邊的一切工具,腦子一直轉,讓他們充分發揮作用。

這也讓馬飛在遭遇洪災的時候,用舊門板和衣物搭建了一個木筏,成功自救。


我和女兒都很喜歡的一套科普童書名字叫《神奇校車》,故事中捲毛老師用一輛可以72變的神奇校車,帶學生們去真實地探索他們要研究的課程。

這雖然有些玄幻的成分,但這套書所要表達的教育思想,就是力爭讓孩子身臨其境地去感知。

"

童書 | 故事 | 兒童心理 | 家庭教育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文 | 維尼媽媽沐瀅

閱讀需6-8分鐘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做了媽媽之後,我偏愛一切和孩子、教育有關的影視作品。

大部分優秀的作品中映射的社會現狀和包含的教育理念,都值得我去思考。

《銀河補習班》,看完先導預告片就決定一定要去電影院看的影片,終於在昨天帶娃去看了點映場。


兩個小時,幾度淚崩。


這是繼黎巴嫩影片《何以為家》之後,我要強烈安利給各位父母、老師這部國產影片。

最好的教育,不是灌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鄧超飾演的馬皓文是一位優秀的建築工程師。

1990年亞運會前夕,他所參與建設的大橋在萬眾矚目下轟然倒塌,作為項目的負責人,馬皓文替單位背了黑鍋,鋃鐺入獄。

在獄中,他和妻子簽下了離婚協議書,也失去了陪伴兒子成長的機會,他的兒子馬飛也因為這件事被所有的夥伴嘲笑,在學習上也一落千丈。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1997年,馬皓文出獄,得知兒子已經被送去寄宿學校。

缺失父愛的馬飛在這幾年中被同齡人欺負,也愈發叛逆。

馬皓文再次見到兒子馬飛的時候,馬飛面臨被學校開除的窘境。

馬皓文並不認為自己的孩子是個笨蛋,他和跟教導主任定下了考進年級前十就可以繼續留校的賭約。

但是在考試之前的這段時間,他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讓孩子愛上了學習,帶他去用心感受這世界。

馬皓文也用自己的教育方式,培養出馬飛的成長性思維,讓他更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

最終,成為航天員的馬飛,在父親的教育影響下,從太空平安歸來……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幾百字的“劇透”,根本無法訴說這部影片給我帶來的震撼,所以,它是一部無論怎麼劇透,都不及去影院感受一次的佳作。


關於這部影片,我更想和父母、老師們談談這些觸及心靈的感受:


1、“可怕”的羅森塔爾效應:毀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馬飛從小就被老師說成是“缺根弦”,連他的媽媽一直在說“他本來就笨”!

頑固又偏激的教導主任更是屢次板上釘釘地告訴馬飛的班主任:煤球再怎麼洗,也成不了鑽石。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唯有爸爸馬皓文卻很堅定地告訴孩子:

所有人都說你是廢物,笨蛋,蠢貨,但爸爸相信你不是,永遠不是!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當看到馬飛被所有人貼上壞標籤的時候,坐在我身旁的一個姑娘突然說:好像我媽在訓我!

的確!

我們身邊太多的孩子,就是被毀在父母、教育者不負責任的貼標籤中。

這就是心理學中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


1968年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在一所小學隨機抽取了1-6年級的18個孩子,將他們隨機分成3組。

他隨機抽取了一份名單,告訴老師,這份名單上的孩子是“最有發展前途者”,並讓老師保密。

8個月後當他再次來到學校複試的時候,那份名單上的孩子的確在成績上取得了更大的進步。

然而,羅森塔爾公佈了他的祕密:他根本不認識這些孩子,名單是隨機抽取的。

但他給老師們的心理暗示,則讓老師有意無意地更加關注這些孩子,並給予他們積極的關注。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羅森塔爾效應總讓我覺得細思極恐。

尤其是當這個效應以負面的、消極的方式出現,那麼想毀掉一個孩子,就變得易如反掌。

因為只要父母或者老師,每天都對一個孩子說:你是笨蛋,你無可救藥,你就是沒腦子,你將來什麼也是不是!

那這個孩子,真的就成了笨蛋、沒腦子,將來什麼都不是。

而在我的成長中,我聽到太多的老師對我、對我的同學這樣說過!


小學5年級,我發燒趴在課桌上做不出數學題,班主任厲聲批評:你發燒就是藉口,你就是個笨蛋,說你笨你還不承認?

當我媽聽到老師對我的評價之後,同樣作為教師的她憤怒地告訴我:

你從來都不是一個笨孩子,你不笨!沒有人天生就是笨蛋,你不應當放棄努力!

沒有哪個正常的孩子,一生下來就是笨蛋、沒腦子,缺根弦!

不負責任地給孩子貼標籤的父母和老師,本身非蠢即壞!


2、培養成長型思維:保持腦子一直轉


和所有人對馬飛的天資做評價不同,影片中,爸爸馬皓文一直在強調“我更讓他學會學習方法,掌握學習技巧”。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他也一直在鼓勵兒子:不要別人說什麼就信什麼。

他讓孩子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和麵對生活的勇氣。

在讓兒子追趕上成績之前,馬皓文一直在問孩子為什麼要學習。


馬飛給的答案很簡單:考清華北大啊,媽媽說的。

但考大學、考名校的目的究竟是為什麼?


十年寒窗,就為了在結束苦讀的一刻把課本撕成碎片,進入象牙塔,人生就此圓滿了嗎?

馬皓文的金句,給人以鞭策: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清華北大隻是過程,不是目的。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人生就像射箭,夢想就像箭靶子,連箭靶子都找不到的話,你每天拉弓有什麼意義?


讓孩子知道人活著為什麼,學習應當是一生的習慣,這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幾天前,我的小侄女中考成績公佈。

她媽媽說,看來只能上八中了(同樣是我們這的省級重點的高中)。

小侄女挺上火,她不甘心就這樣和嚮往的第一中學(全市最好的高中)失之交臂。

我理解小姑娘的心理落差,但在我看來,重點高中、包括未來的重點大學,都不過是人生的一個過程。


就像馬皓文說,學習應當是人一生的習慣。

即便是孩子有一天完成了學業,也不要忘了保持學習的狀態。

因為人生從來都是由不同階段組成,在某一個階段取得成績,並不意味著這輩子就趴這一階段吃老本。


我告訴我的小侄女,她姑姑我前幾天剛又考下一個資格證。

有上進心,希望進入更好的學校是一件好事。但保持學習的狀態,才能在人生的路上永遠出於不被淘汰的地位。

所以,不用去在意眼下的得志或失意。

人生路太長,誰也不能以一個階段的成績來一眼看盡整個人生。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馬皓文一直在鼓勵兒子:保持腦子一直想,一直轉。

這讓我想到了美國心理學家、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提出的“成長型思維”一詞。

具有成長型思維的人,則認為一切都是可以通過後天努力改變的,並且樂於接受新的挑戰。

他們願意把握困難又有挑戰的機會,覺得挑戰能讓自己拓展能力、獲得成長。即使遭遇困難,或者失敗了,依然能充滿熱情,繼續努力,因為他們更看重未來的發展。

而與之對應的,是“固定型思維”。

具有固定型思維的人,認為人的智力水平是天生的,後天的努力沒有多大意義。也不願去接受挑戰,當受到挫折和失敗的時候,會為自己找出各種各樣的藉口,這樣的人最終走向平庸。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電影中,那個古板刻薄的教導主任,和他教育出來的因為一次考試失利而瘋掉的養子,都不具備成長型思維。

真正擁有成長型思維的孩子,同樣也不會畏懼未來將要面對的打擊和壓力。


3、最強的輔導不在課本和補習班,而在生活


影片中有這樣一個片段:

馬皓文帶著馬飛,在離上課還有10分鐘的時間裡,去草地上真正地感受生活。

馬皓文說:

看了那麼多好學文,為什麼寫不好作文?

最關鍵是,真!

寫你感受到的東西、寫你相信的東西……


馬皓文讓兒子聞聞花草香,用手觸摸它們去真實地感受。

當他吟誦起“草色遙看近卻無”時,馬飛恍然大悟,原來,眼前那片遠遠看過去鬱鬱蔥蔥的青草,離近了卻真的感受不到它的存在!


看到這一段時,坐在我不遠處的一位父親,用手機將它記錄了下來……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馬皓文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告訴馬飛,善於利用身邊的一切工具,腦子一直轉,讓他們充分發揮作用。

這也讓馬飛在遭遇洪災的時候,用舊門板和衣物搭建了一個木筏,成功自救。


我和女兒都很喜歡的一套科普童書名字叫《神奇校車》,故事中捲毛老師用一輛可以72變的神奇校車,帶學生們去真實地探索他們要研究的課程。

這雖然有些玄幻的成分,但這套書所要表達的教育思想,就是力爭讓孩子身臨其境地去感知。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書本里有很多知識,但更多的知識在於書本以外真實的生活中。

我們帶孩子讀書,讀萬卷書,更要帶他行萬里路,讓他真正地去看去感受,那種感受勝過一堂課裡任何說教。

孩子內在的感受豐盛,他自然有可寫的東西。


"

童書 | 故事 | 兒童心理 | 家庭教育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文 | 維尼媽媽沐瀅

閱讀需6-8分鐘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做了媽媽之後,我偏愛一切和孩子、教育有關的影視作品。

大部分優秀的作品中映射的社會現狀和包含的教育理念,都值得我去思考。

《銀河補習班》,看完先導預告片就決定一定要去電影院看的影片,終於在昨天帶娃去看了點映場。


兩個小時,幾度淚崩。


這是繼黎巴嫩影片《何以為家》之後,我要強烈安利給各位父母、老師這部國產影片。

最好的教育,不是灌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鄧超飾演的馬皓文是一位優秀的建築工程師。

1990年亞運會前夕,他所參與建設的大橋在萬眾矚目下轟然倒塌,作為項目的負責人,馬皓文替單位背了黑鍋,鋃鐺入獄。

在獄中,他和妻子簽下了離婚協議書,也失去了陪伴兒子成長的機會,他的兒子馬飛也因為這件事被所有的夥伴嘲笑,在學習上也一落千丈。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1997年,馬皓文出獄,得知兒子已經被送去寄宿學校。

缺失父愛的馬飛在這幾年中被同齡人欺負,也愈發叛逆。

馬皓文再次見到兒子馬飛的時候,馬飛面臨被學校開除的窘境。

馬皓文並不認為自己的孩子是個笨蛋,他和跟教導主任定下了考進年級前十就可以繼續留校的賭約。

但是在考試之前的這段時間,他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讓孩子愛上了學習,帶他去用心感受這世界。

馬皓文也用自己的教育方式,培養出馬飛的成長性思維,讓他更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

最終,成為航天員的馬飛,在父親的教育影響下,從太空平安歸來……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幾百字的“劇透”,根本無法訴說這部影片給我帶來的震撼,所以,它是一部無論怎麼劇透,都不及去影院感受一次的佳作。


關於這部影片,我更想和父母、老師們談談這些觸及心靈的感受:


1、“可怕”的羅森塔爾效應:毀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馬飛從小就被老師說成是“缺根弦”,連他的媽媽一直在說“他本來就笨”!

頑固又偏激的教導主任更是屢次板上釘釘地告訴馬飛的班主任:煤球再怎麼洗,也成不了鑽石。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唯有爸爸馬皓文卻很堅定地告訴孩子:

所有人都說你是廢物,笨蛋,蠢貨,但爸爸相信你不是,永遠不是!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當看到馬飛被所有人貼上壞標籤的時候,坐在我身旁的一個姑娘突然說:好像我媽在訓我!

的確!

我們身邊太多的孩子,就是被毀在父母、教育者不負責任的貼標籤中。

這就是心理學中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


1968年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在一所小學隨機抽取了1-6年級的18個孩子,將他們隨機分成3組。

他隨機抽取了一份名單,告訴老師,這份名單上的孩子是“最有發展前途者”,並讓老師保密。

8個月後當他再次來到學校複試的時候,那份名單上的孩子的確在成績上取得了更大的進步。

然而,羅森塔爾公佈了他的祕密:他根本不認識這些孩子,名單是隨機抽取的。

但他給老師們的心理暗示,則讓老師有意無意地更加關注這些孩子,並給予他們積極的關注。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羅森塔爾效應總讓我覺得細思極恐。

尤其是當這個效應以負面的、消極的方式出現,那麼想毀掉一個孩子,就變得易如反掌。

因為只要父母或者老師,每天都對一個孩子說:你是笨蛋,你無可救藥,你就是沒腦子,你將來什麼也是不是!

那這個孩子,真的就成了笨蛋、沒腦子,將來什麼都不是。

而在我的成長中,我聽到太多的老師對我、對我的同學這樣說過!


小學5年級,我發燒趴在課桌上做不出數學題,班主任厲聲批評:你發燒就是藉口,你就是個笨蛋,說你笨你還不承認?

當我媽聽到老師對我的評價之後,同樣作為教師的她憤怒地告訴我:

你從來都不是一個笨孩子,你不笨!沒有人天生就是笨蛋,你不應當放棄努力!

沒有哪個正常的孩子,一生下來就是笨蛋、沒腦子,缺根弦!

不負責任地給孩子貼標籤的父母和老師,本身非蠢即壞!


2、培養成長型思維:保持腦子一直轉


和所有人對馬飛的天資做評價不同,影片中,爸爸馬皓文一直在強調“我更讓他學會學習方法,掌握學習技巧”。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他也一直在鼓勵兒子:不要別人說什麼就信什麼。

他讓孩子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和麵對生活的勇氣。

在讓兒子追趕上成績之前,馬皓文一直在問孩子為什麼要學習。


馬飛給的答案很簡單:考清華北大啊,媽媽說的。

但考大學、考名校的目的究竟是為什麼?


十年寒窗,就為了在結束苦讀的一刻把課本撕成碎片,進入象牙塔,人生就此圓滿了嗎?

馬皓文的金句,給人以鞭策: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清華北大隻是過程,不是目的。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人生就像射箭,夢想就像箭靶子,連箭靶子都找不到的話,你每天拉弓有什麼意義?


讓孩子知道人活著為什麼,學習應當是一生的習慣,這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幾天前,我的小侄女中考成績公佈。

她媽媽說,看來只能上八中了(同樣是我們這的省級重點的高中)。

小侄女挺上火,她不甘心就這樣和嚮往的第一中學(全市最好的高中)失之交臂。

我理解小姑娘的心理落差,但在我看來,重點高中、包括未來的重點大學,都不過是人生的一個過程。


就像馬皓文說,學習應當是人一生的習慣。

即便是孩子有一天完成了學業,也不要忘了保持學習的狀態。

因為人生從來都是由不同階段組成,在某一個階段取得成績,並不意味著這輩子就趴這一階段吃老本。


我告訴我的小侄女,她姑姑我前幾天剛又考下一個資格證。

有上進心,希望進入更好的學校是一件好事。但保持學習的狀態,才能在人生的路上永遠出於不被淘汰的地位。

所以,不用去在意眼下的得志或失意。

人生路太長,誰也不能以一個階段的成績來一眼看盡整個人生。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馬皓文一直在鼓勵兒子:保持腦子一直想,一直轉。

這讓我想到了美國心理學家、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提出的“成長型思維”一詞。

具有成長型思維的人,則認為一切都是可以通過後天努力改變的,並且樂於接受新的挑戰。

他們願意把握困難又有挑戰的機會,覺得挑戰能讓自己拓展能力、獲得成長。即使遭遇困難,或者失敗了,依然能充滿熱情,繼續努力,因為他們更看重未來的發展。

而與之對應的,是“固定型思維”。

具有固定型思維的人,認為人的智力水平是天生的,後天的努力沒有多大意義。也不願去接受挑戰,當受到挫折和失敗的時候,會為自己找出各種各樣的藉口,這樣的人最終走向平庸。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電影中,那個古板刻薄的教導主任,和他教育出來的因為一次考試失利而瘋掉的養子,都不具備成長型思維。

真正擁有成長型思維的孩子,同樣也不會畏懼未來將要面對的打擊和壓力。


3、最強的輔導不在課本和補習班,而在生活


影片中有這樣一個片段:

馬皓文帶著馬飛,在離上課還有10分鐘的時間裡,去草地上真正地感受生活。

馬皓文說:

看了那麼多好學文,為什麼寫不好作文?

最關鍵是,真!

寫你感受到的東西、寫你相信的東西……


馬皓文讓兒子聞聞花草香,用手觸摸它們去真實地感受。

當他吟誦起“草色遙看近卻無”時,馬飛恍然大悟,原來,眼前那片遠遠看過去鬱鬱蔥蔥的青草,離近了卻真的感受不到它的存在!


看到這一段時,坐在我不遠處的一位父親,用手機將它記錄了下來……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馬皓文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告訴馬飛,善於利用身邊的一切工具,腦子一直轉,讓他們充分發揮作用。

這也讓馬飛在遭遇洪災的時候,用舊門板和衣物搭建了一個木筏,成功自救。


我和女兒都很喜歡的一套科普童書名字叫《神奇校車》,故事中捲毛老師用一輛可以72變的神奇校車,帶學生們去真實地探索他們要研究的課程。

這雖然有些玄幻的成分,但這套書所要表達的教育思想,就是力爭讓孩子身臨其境地去感知。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書本里有很多知識,但更多的知識在於書本以外真實的生活中。

我們帶孩子讀書,讀萬卷書,更要帶他行萬里路,讓他真正地去看去感受,那種感受勝過一堂課裡任何說教。

孩子內在的感受豐盛,他自然有可寫的東西。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當馬飛的媽媽憂心忡忡地打電話來詢問兒子報沒報補習班的時候,馬皓文胸有成竹地說,他給孩子報了全市最好的補習班——銀河補習班。

其實,根本沒有這個補習班。


最好的輔導,在任何一個補習班中都教不出來,那就是父母的言傳身教。


馬皓文的教育理念就是這樣:

家長怎麼說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讓孩子看家長怎麼做。

當父母每天準時打開書本閱讀和充電,孩子必然會受到一種神奇力量的影響。


4、對不起,我們也是第一次當爸媽,也會犯錯


馬皓文的教育從來不是用怒吼與拳頭。

但他也是個平凡的爸爸,也會因為生活上的壓力和不順心而遷怒於孩子。

當他再次為自己的案子申訴,卻被局長趕出來的時候,他終於沒有忍住怒火,而一股腦地把它們撒向兒子。

他同樣懊悔不已。

事後,他真誠地向兒子道歉:對不起,爸爸也是第一次當爸爸,也會犯錯。

"

童書 | 故事 | 兒童心理 | 家庭教育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文 | 維尼媽媽沐瀅

閱讀需6-8分鐘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做了媽媽之後,我偏愛一切和孩子、教育有關的影視作品。

大部分優秀的作品中映射的社會現狀和包含的教育理念,都值得我去思考。

《銀河補習班》,看完先導預告片就決定一定要去電影院看的影片,終於在昨天帶娃去看了點映場。


兩個小時,幾度淚崩。


這是繼黎巴嫩影片《何以為家》之後,我要強烈安利給各位父母、老師這部國產影片。

最好的教育,不是灌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鄧超飾演的馬皓文是一位優秀的建築工程師。

1990年亞運會前夕,他所參與建設的大橋在萬眾矚目下轟然倒塌,作為項目的負責人,馬皓文替單位背了黑鍋,鋃鐺入獄。

在獄中,他和妻子簽下了離婚協議書,也失去了陪伴兒子成長的機會,他的兒子馬飛也因為這件事被所有的夥伴嘲笑,在學習上也一落千丈。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1997年,馬皓文出獄,得知兒子已經被送去寄宿學校。

缺失父愛的馬飛在這幾年中被同齡人欺負,也愈發叛逆。

馬皓文再次見到兒子馬飛的時候,馬飛面臨被學校開除的窘境。

馬皓文並不認為自己的孩子是個笨蛋,他和跟教導主任定下了考進年級前十就可以繼續留校的賭約。

但是在考試之前的這段時間,他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讓孩子愛上了學習,帶他去用心感受這世界。

馬皓文也用自己的教育方式,培養出馬飛的成長性思維,讓他更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

最終,成為航天員的馬飛,在父親的教育影響下,從太空平安歸來……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幾百字的“劇透”,根本無法訴說這部影片給我帶來的震撼,所以,它是一部無論怎麼劇透,都不及去影院感受一次的佳作。


關於這部影片,我更想和父母、老師們談談這些觸及心靈的感受:


1、“可怕”的羅森塔爾效應:毀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馬飛從小就被老師說成是“缺根弦”,連他的媽媽一直在說“他本來就笨”!

頑固又偏激的教導主任更是屢次板上釘釘地告訴馬飛的班主任:煤球再怎麼洗,也成不了鑽石。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唯有爸爸馬皓文卻很堅定地告訴孩子:

所有人都說你是廢物,笨蛋,蠢貨,但爸爸相信你不是,永遠不是!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當看到馬飛被所有人貼上壞標籤的時候,坐在我身旁的一個姑娘突然說:好像我媽在訓我!

的確!

我們身邊太多的孩子,就是被毀在父母、教育者不負責任的貼標籤中。

這就是心理學中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


1968年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在一所小學隨機抽取了1-6年級的18個孩子,將他們隨機分成3組。

他隨機抽取了一份名單,告訴老師,這份名單上的孩子是“最有發展前途者”,並讓老師保密。

8個月後當他再次來到學校複試的時候,那份名單上的孩子的確在成績上取得了更大的進步。

然而,羅森塔爾公佈了他的祕密:他根本不認識這些孩子,名單是隨機抽取的。

但他給老師們的心理暗示,則讓老師有意無意地更加關注這些孩子,並給予他們積極的關注。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羅森塔爾效應總讓我覺得細思極恐。

尤其是當這個效應以負面的、消極的方式出現,那麼想毀掉一個孩子,就變得易如反掌。

因為只要父母或者老師,每天都對一個孩子說:你是笨蛋,你無可救藥,你就是沒腦子,你將來什麼也是不是!

那這個孩子,真的就成了笨蛋、沒腦子,將來什麼都不是。

而在我的成長中,我聽到太多的老師對我、對我的同學這樣說過!


小學5年級,我發燒趴在課桌上做不出數學題,班主任厲聲批評:你發燒就是藉口,你就是個笨蛋,說你笨你還不承認?

當我媽聽到老師對我的評價之後,同樣作為教師的她憤怒地告訴我:

你從來都不是一個笨孩子,你不笨!沒有人天生就是笨蛋,你不應當放棄努力!

沒有哪個正常的孩子,一生下來就是笨蛋、沒腦子,缺根弦!

不負責任地給孩子貼標籤的父母和老師,本身非蠢即壞!


2、培養成長型思維:保持腦子一直轉


和所有人對馬飛的天資做評價不同,影片中,爸爸馬皓文一直在強調“我更讓他學會學習方法,掌握學習技巧”。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他也一直在鼓勵兒子:不要別人說什麼就信什麼。

他讓孩子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和麵對生活的勇氣。

在讓兒子追趕上成績之前,馬皓文一直在問孩子為什麼要學習。


馬飛給的答案很簡單:考清華北大啊,媽媽說的。

但考大學、考名校的目的究竟是為什麼?


十年寒窗,就為了在結束苦讀的一刻把課本撕成碎片,進入象牙塔,人生就此圓滿了嗎?

馬皓文的金句,給人以鞭策: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清華北大隻是過程,不是目的。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人生就像射箭,夢想就像箭靶子,連箭靶子都找不到的話,你每天拉弓有什麼意義?


讓孩子知道人活著為什麼,學習應當是一生的習慣,這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幾天前,我的小侄女中考成績公佈。

她媽媽說,看來只能上八中了(同樣是我們這的省級重點的高中)。

小侄女挺上火,她不甘心就這樣和嚮往的第一中學(全市最好的高中)失之交臂。

我理解小姑娘的心理落差,但在我看來,重點高中、包括未來的重點大學,都不過是人生的一個過程。


就像馬皓文說,學習應當是人一生的習慣。

即便是孩子有一天完成了學業,也不要忘了保持學習的狀態。

因為人生從來都是由不同階段組成,在某一個階段取得成績,並不意味著這輩子就趴這一階段吃老本。


我告訴我的小侄女,她姑姑我前幾天剛又考下一個資格證。

有上進心,希望進入更好的學校是一件好事。但保持學習的狀態,才能在人生的路上永遠出於不被淘汰的地位。

所以,不用去在意眼下的得志或失意。

人生路太長,誰也不能以一個階段的成績來一眼看盡整個人生。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馬皓文一直在鼓勵兒子:保持腦子一直想,一直轉。

這讓我想到了美國心理學家、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提出的“成長型思維”一詞。

具有成長型思維的人,則認為一切都是可以通過後天努力改變的,並且樂於接受新的挑戰。

他們願意把握困難又有挑戰的機會,覺得挑戰能讓自己拓展能力、獲得成長。即使遭遇困難,或者失敗了,依然能充滿熱情,繼續努力,因為他們更看重未來的發展。

而與之對應的,是“固定型思維”。

具有固定型思維的人,認為人的智力水平是天生的,後天的努力沒有多大意義。也不願去接受挑戰,當受到挫折和失敗的時候,會為自己找出各種各樣的藉口,這樣的人最終走向平庸。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電影中,那個古板刻薄的教導主任,和他教育出來的因為一次考試失利而瘋掉的養子,都不具備成長型思維。

真正擁有成長型思維的孩子,同樣也不會畏懼未來將要面對的打擊和壓力。


3、最強的輔導不在課本和補習班,而在生活


影片中有這樣一個片段:

馬皓文帶著馬飛,在離上課還有10分鐘的時間裡,去草地上真正地感受生活。

馬皓文說:

看了那麼多好學文,為什麼寫不好作文?

最關鍵是,真!

寫你感受到的東西、寫你相信的東西……


馬皓文讓兒子聞聞花草香,用手觸摸它們去真實地感受。

當他吟誦起“草色遙看近卻無”時,馬飛恍然大悟,原來,眼前那片遠遠看過去鬱鬱蔥蔥的青草,離近了卻真的感受不到它的存在!


看到這一段時,坐在我不遠處的一位父親,用手機將它記錄了下來……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馬皓文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告訴馬飛,善於利用身邊的一切工具,腦子一直轉,讓他們充分發揮作用。

這也讓馬飛在遭遇洪災的時候,用舊門板和衣物搭建了一個木筏,成功自救。


我和女兒都很喜歡的一套科普童書名字叫《神奇校車》,故事中捲毛老師用一輛可以72變的神奇校車,帶學生們去真實地探索他們要研究的課程。

這雖然有些玄幻的成分,但這套書所要表達的教育思想,就是力爭讓孩子身臨其境地去感知。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書本里有很多知識,但更多的知識在於書本以外真實的生活中。

我們帶孩子讀書,讀萬卷書,更要帶他行萬里路,讓他真正地去看去感受,那種感受勝過一堂課裡任何說教。

孩子內在的感受豐盛,他自然有可寫的東西。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當馬飛的媽媽憂心忡忡地打電話來詢問兒子報沒報補習班的時候,馬皓文胸有成竹地說,他給孩子報了全市最好的補習班——銀河補習班。

其實,根本沒有這個補習班。


最好的輔導,在任何一個補習班中都教不出來,那就是父母的言傳身教。


馬皓文的教育理念就是這樣:

家長怎麼說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讓孩子看家長怎麼做。

當父母每天準時打開書本閱讀和充電,孩子必然會受到一種神奇力量的影響。


4、對不起,我們也是第一次當爸媽,也會犯錯


馬皓文的教育從來不是用怒吼與拳頭。

但他也是個平凡的爸爸,也會因為生活上的壓力和不順心而遷怒於孩子。

當他再次為自己的案子申訴,卻被局長趕出來的時候,他終於沒有忍住怒火,而一股腦地把它們撒向兒子。

他同樣懊悔不已。

事後,他真誠地向兒子道歉:對不起,爸爸也是第一次當爸爸,也會犯錯。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沒有人生來就會做父母,所以有人說,只要一想到做父母不用考試,就會覺得這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

愛孩子的父母,都會願意一點一點學著成為一個好父母,和孩子一起學習和進步。

犯錯了不怕,怕就怕在礙於那個“父母的臉面”,而不願意誠懇地向孩子道歉。


曾經有個12歲的孩子向我吐槽,他媽媽總是以“我是為你好”的名義辱罵他。

有一次,他被誤會弄壞了同學的作業本,媽媽在根本沒有了解整件事的來龍去脈的前提下就狠狠地教訓了他一頓。

可事後,另一位同學的家長告訴他媽媽,其實是另一個孩子做的,她兒子只是偏巧看到了。

但,他並沒有獲得媽媽的道歉。

相反,他媽媽對他說“我說你都是為你好,你從這件事裡就得吸取教訓,下一次就要懂得避嫌!”

這個孩子委屈得直掉眼淚,可是他媽媽卻說:

我怎麼可能向孩子道歉呢?我是家長啊!我要保證我在孩子面前的威嚴啊?家長怎麼可能讓孩子抓到犯錯的把柄呢?


“我是為你好”,是這個世界上最毒的雞湯!

敢於向孩子道歉的父母,其實並沒有在孩子面前失掉權威,相反,會讓給孩子感受到接納和真誠。

父母的言行會影響到孩子,會為孩子樹立一個知錯能改、能夠對自己言行負責的形象,孩子也會從爸爸媽媽的道歉中學會如何正視錯誤,如何加以改正。

當父母在孩子面前卸掉了高高在上的面具,孩子也會體會到一種沒有鴻溝的親子溝通。

孩子會感受到,其實父母懂我!

做孩子背後那個有力量的父母,孩子的內心也必將充滿力量。

"

童書 | 故事 | 兒童心理 | 家庭教育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文 | 維尼媽媽沐瀅

閱讀需6-8分鐘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做了媽媽之後,我偏愛一切和孩子、教育有關的影視作品。

大部分優秀的作品中映射的社會現狀和包含的教育理念,都值得我去思考。

《銀河補習班》,看完先導預告片就決定一定要去電影院看的影片,終於在昨天帶娃去看了點映場。


兩個小時,幾度淚崩。


這是繼黎巴嫩影片《何以為家》之後,我要強烈安利給各位父母、老師這部國產影片。

最好的教育,不是灌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鄧超飾演的馬皓文是一位優秀的建築工程師。

1990年亞運會前夕,他所參與建設的大橋在萬眾矚目下轟然倒塌,作為項目的負責人,馬皓文替單位背了黑鍋,鋃鐺入獄。

在獄中,他和妻子簽下了離婚協議書,也失去了陪伴兒子成長的機會,他的兒子馬飛也因為這件事被所有的夥伴嘲笑,在學習上也一落千丈。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1997年,馬皓文出獄,得知兒子已經被送去寄宿學校。

缺失父愛的馬飛在這幾年中被同齡人欺負,也愈發叛逆。

馬皓文再次見到兒子馬飛的時候,馬飛面臨被學校開除的窘境。

馬皓文並不認為自己的孩子是個笨蛋,他和跟教導主任定下了考進年級前十就可以繼續留校的賭約。

但是在考試之前的這段時間,他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讓孩子愛上了學習,帶他去用心感受這世界。

馬皓文也用自己的教育方式,培養出馬飛的成長性思維,讓他更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

最終,成為航天員的馬飛,在父親的教育影響下,從太空平安歸來……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幾百字的“劇透”,根本無法訴說這部影片給我帶來的震撼,所以,它是一部無論怎麼劇透,都不及去影院感受一次的佳作。


關於這部影片,我更想和父母、老師們談談這些觸及心靈的感受:


1、“可怕”的羅森塔爾效應:毀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馬飛從小就被老師說成是“缺根弦”,連他的媽媽一直在說“他本來就笨”!

頑固又偏激的教導主任更是屢次板上釘釘地告訴馬飛的班主任:煤球再怎麼洗,也成不了鑽石。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唯有爸爸馬皓文卻很堅定地告訴孩子:

所有人都說你是廢物,笨蛋,蠢貨,但爸爸相信你不是,永遠不是!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當看到馬飛被所有人貼上壞標籤的時候,坐在我身旁的一個姑娘突然說:好像我媽在訓我!

的確!

我們身邊太多的孩子,就是被毀在父母、教育者不負責任的貼標籤中。

這就是心理學中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


1968年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在一所小學隨機抽取了1-6年級的18個孩子,將他們隨機分成3組。

他隨機抽取了一份名單,告訴老師,這份名單上的孩子是“最有發展前途者”,並讓老師保密。

8個月後當他再次來到學校複試的時候,那份名單上的孩子的確在成績上取得了更大的進步。

然而,羅森塔爾公佈了他的祕密:他根本不認識這些孩子,名單是隨機抽取的。

但他給老師們的心理暗示,則讓老師有意無意地更加關注這些孩子,並給予他們積極的關注。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羅森塔爾效應總讓我覺得細思極恐。

尤其是當這個效應以負面的、消極的方式出現,那麼想毀掉一個孩子,就變得易如反掌。

因為只要父母或者老師,每天都對一個孩子說:你是笨蛋,你無可救藥,你就是沒腦子,你將來什麼也是不是!

那這個孩子,真的就成了笨蛋、沒腦子,將來什麼都不是。

而在我的成長中,我聽到太多的老師對我、對我的同學這樣說過!


小學5年級,我發燒趴在課桌上做不出數學題,班主任厲聲批評:你發燒就是藉口,你就是個笨蛋,說你笨你還不承認?

當我媽聽到老師對我的評價之後,同樣作為教師的她憤怒地告訴我:

你從來都不是一個笨孩子,你不笨!沒有人天生就是笨蛋,你不應當放棄努力!

沒有哪個正常的孩子,一生下來就是笨蛋、沒腦子,缺根弦!

不負責任地給孩子貼標籤的父母和老師,本身非蠢即壞!


2、培養成長型思維:保持腦子一直轉


和所有人對馬飛的天資做評價不同,影片中,爸爸馬皓文一直在強調“我更讓他學會學習方法,掌握學習技巧”。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他也一直在鼓勵兒子:不要別人說什麼就信什麼。

他讓孩子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和麵對生活的勇氣。

在讓兒子追趕上成績之前,馬皓文一直在問孩子為什麼要學習。


馬飛給的答案很簡單:考清華北大啊,媽媽說的。

但考大學、考名校的目的究竟是為什麼?


十年寒窗,就為了在結束苦讀的一刻把課本撕成碎片,進入象牙塔,人生就此圓滿了嗎?

馬皓文的金句,給人以鞭策: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清華北大隻是過程,不是目的。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人生就像射箭,夢想就像箭靶子,連箭靶子都找不到的話,你每天拉弓有什麼意義?


讓孩子知道人活著為什麼,學習應當是一生的習慣,這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幾天前,我的小侄女中考成績公佈。

她媽媽說,看來只能上八中了(同樣是我們這的省級重點的高中)。

小侄女挺上火,她不甘心就這樣和嚮往的第一中學(全市最好的高中)失之交臂。

我理解小姑娘的心理落差,但在我看來,重點高中、包括未來的重點大學,都不過是人生的一個過程。


就像馬皓文說,學習應當是人一生的習慣。

即便是孩子有一天完成了學業,也不要忘了保持學習的狀態。

因為人生從來都是由不同階段組成,在某一個階段取得成績,並不意味著這輩子就趴這一階段吃老本。


我告訴我的小侄女,她姑姑我前幾天剛又考下一個資格證。

有上進心,希望進入更好的學校是一件好事。但保持學習的狀態,才能在人生的路上永遠出於不被淘汰的地位。

所以,不用去在意眼下的得志或失意。

人生路太長,誰也不能以一個階段的成績來一眼看盡整個人生。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馬皓文一直在鼓勵兒子:保持腦子一直想,一直轉。

這讓我想到了美國心理學家、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提出的“成長型思維”一詞。

具有成長型思維的人,則認為一切都是可以通過後天努力改變的,並且樂於接受新的挑戰。

他們願意把握困難又有挑戰的機會,覺得挑戰能讓自己拓展能力、獲得成長。即使遭遇困難,或者失敗了,依然能充滿熱情,繼續努力,因為他們更看重未來的發展。

而與之對應的,是“固定型思維”。

具有固定型思維的人,認為人的智力水平是天生的,後天的努力沒有多大意義。也不願去接受挑戰,當受到挫折和失敗的時候,會為自己找出各種各樣的藉口,這樣的人最終走向平庸。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電影中,那個古板刻薄的教導主任,和他教育出來的因為一次考試失利而瘋掉的養子,都不具備成長型思維。

真正擁有成長型思維的孩子,同樣也不會畏懼未來將要面對的打擊和壓力。


3、最強的輔導不在課本和補習班,而在生活


影片中有這樣一個片段:

馬皓文帶著馬飛,在離上課還有10分鐘的時間裡,去草地上真正地感受生活。

馬皓文說:

看了那麼多好學文,為什麼寫不好作文?

最關鍵是,真!

寫你感受到的東西、寫你相信的東西……


馬皓文讓兒子聞聞花草香,用手觸摸它們去真實地感受。

當他吟誦起“草色遙看近卻無”時,馬飛恍然大悟,原來,眼前那片遠遠看過去鬱鬱蔥蔥的青草,離近了卻真的感受不到它的存在!


看到這一段時,坐在我不遠處的一位父親,用手機將它記錄了下來……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馬皓文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告訴馬飛,善於利用身邊的一切工具,腦子一直轉,讓他們充分發揮作用。

這也讓馬飛在遭遇洪災的時候,用舊門板和衣物搭建了一個木筏,成功自救。


我和女兒都很喜歡的一套科普童書名字叫《神奇校車》,故事中捲毛老師用一輛可以72變的神奇校車,帶學生們去真實地探索他們要研究的課程。

這雖然有些玄幻的成分,但這套書所要表達的教育思想,就是力爭讓孩子身臨其境地去感知。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書本里有很多知識,但更多的知識在於書本以外真實的生活中。

我們帶孩子讀書,讀萬卷書,更要帶他行萬里路,讓他真正地去看去感受,那種感受勝過一堂課裡任何說教。

孩子內在的感受豐盛,他自然有可寫的東西。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當馬飛的媽媽憂心忡忡地打電話來詢問兒子報沒報補習班的時候,馬皓文胸有成竹地說,他給孩子報了全市最好的補習班——銀河補習班。

其實,根本沒有這個補習班。


最好的輔導,在任何一個補習班中都教不出來,那就是父母的言傳身教。


馬皓文的教育理念就是這樣:

家長怎麼說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讓孩子看家長怎麼做。

當父母每天準時打開書本閱讀和充電,孩子必然會受到一種神奇力量的影響。


4、對不起,我們也是第一次當爸媽,也會犯錯


馬皓文的教育從來不是用怒吼與拳頭。

但他也是個平凡的爸爸,也會因為生活上的壓力和不順心而遷怒於孩子。

當他再次為自己的案子申訴,卻被局長趕出來的時候,他終於沒有忍住怒火,而一股腦地把它們撒向兒子。

他同樣懊悔不已。

事後,他真誠地向兒子道歉:對不起,爸爸也是第一次當爸爸,也會犯錯。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沒有人生來就會做父母,所以有人說,只要一想到做父母不用考試,就會覺得這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

愛孩子的父母,都會願意一點一點學著成為一個好父母,和孩子一起學習和進步。

犯錯了不怕,怕就怕在礙於那個“父母的臉面”,而不願意誠懇地向孩子道歉。


曾經有個12歲的孩子向我吐槽,他媽媽總是以“我是為你好”的名義辱罵他。

有一次,他被誤會弄壞了同學的作業本,媽媽在根本沒有了解整件事的來龍去脈的前提下就狠狠地教訓了他一頓。

可事後,另一位同學的家長告訴他媽媽,其實是另一個孩子做的,她兒子只是偏巧看到了。

但,他並沒有獲得媽媽的道歉。

相反,他媽媽對他說“我說你都是為你好,你從這件事裡就得吸取教訓,下一次就要懂得避嫌!”

這個孩子委屈得直掉眼淚,可是他媽媽卻說:

我怎麼可能向孩子道歉呢?我是家長啊!我要保證我在孩子面前的威嚴啊?家長怎麼可能讓孩子抓到犯錯的把柄呢?


“我是為你好”,是這個世界上最毒的雞湯!

敢於向孩子道歉的父母,其實並沒有在孩子面前失掉權威,相反,會讓給孩子感受到接納和真誠。

父母的言行會影響到孩子,會為孩子樹立一個知錯能改、能夠對自己言行負責的形象,孩子也會從爸爸媽媽的道歉中學會如何正視錯誤,如何加以改正。

當父母在孩子面前卸掉了高高在上的面具,孩子也會體會到一種沒有鴻溝的親子溝通。

孩子會感受到,其實父母懂我!

做孩子背後那個有力量的父母,孩子的內心也必將充滿力量。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銀河補習班》,安利給每個父母的一堂如何做好父母的補習課,真的不容錯過!


本文圖片源自《銀河補習班》先導預告片及網絡

"

童書 | 故事 | 兒童心理 | 家庭教育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文 | 維尼媽媽沐瀅

閱讀需6-8分鐘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做了媽媽之後,我偏愛一切和孩子、教育有關的影視作品。

大部分優秀的作品中映射的社會現狀和包含的教育理念,都值得我去思考。

《銀河補習班》,看完先導預告片就決定一定要去電影院看的影片,終於在昨天帶娃去看了點映場。


兩個小時,幾度淚崩。


這是繼黎巴嫩影片《何以為家》之後,我要強烈安利給各位父母、老師這部國產影片。

最好的教育,不是灌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鄧超飾演的馬皓文是一位優秀的建築工程師。

1990年亞運會前夕,他所參與建設的大橋在萬眾矚目下轟然倒塌,作為項目的負責人,馬皓文替單位背了黑鍋,鋃鐺入獄。

在獄中,他和妻子簽下了離婚協議書,也失去了陪伴兒子成長的機會,他的兒子馬飛也因為這件事被所有的夥伴嘲笑,在學習上也一落千丈。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1997年,馬皓文出獄,得知兒子已經被送去寄宿學校。

缺失父愛的馬飛在這幾年中被同齡人欺負,也愈發叛逆。

馬皓文再次見到兒子馬飛的時候,馬飛面臨被學校開除的窘境。

馬皓文並不認為自己的孩子是個笨蛋,他和跟教導主任定下了考進年級前十就可以繼續留校的賭約。

但是在考試之前的這段時間,他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讓孩子愛上了學習,帶他去用心感受這世界。

馬皓文也用自己的教育方式,培養出馬飛的成長性思維,讓他更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

最終,成為航天員的馬飛,在父親的教育影響下,從太空平安歸來……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幾百字的“劇透”,根本無法訴說這部影片給我帶來的震撼,所以,它是一部無論怎麼劇透,都不及去影院感受一次的佳作。


關於這部影片,我更想和父母、老師們談談這些觸及心靈的感受:


1、“可怕”的羅森塔爾效應:毀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馬飛從小就被老師說成是“缺根弦”,連他的媽媽一直在說“他本來就笨”!

頑固又偏激的教導主任更是屢次板上釘釘地告訴馬飛的班主任:煤球再怎麼洗,也成不了鑽石。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唯有爸爸馬皓文卻很堅定地告訴孩子:

所有人都說你是廢物,笨蛋,蠢貨,但爸爸相信你不是,永遠不是!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當看到馬飛被所有人貼上壞標籤的時候,坐在我身旁的一個姑娘突然說:好像我媽在訓我!

的確!

我們身邊太多的孩子,就是被毀在父母、教育者不負責任的貼標籤中。

這就是心理學中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


1968年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在一所小學隨機抽取了1-6年級的18個孩子,將他們隨機分成3組。

他隨機抽取了一份名單,告訴老師,這份名單上的孩子是“最有發展前途者”,並讓老師保密。

8個月後當他再次來到學校複試的時候,那份名單上的孩子的確在成績上取得了更大的進步。

然而,羅森塔爾公佈了他的祕密:他根本不認識這些孩子,名單是隨機抽取的。

但他給老師們的心理暗示,則讓老師有意無意地更加關注這些孩子,並給予他們積極的關注。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羅森塔爾效應總讓我覺得細思極恐。

尤其是當這個效應以負面的、消極的方式出現,那麼想毀掉一個孩子,就變得易如反掌。

因為只要父母或者老師,每天都對一個孩子說:你是笨蛋,你無可救藥,你就是沒腦子,你將來什麼也是不是!

那這個孩子,真的就成了笨蛋、沒腦子,將來什麼都不是。

而在我的成長中,我聽到太多的老師對我、對我的同學這樣說過!


小學5年級,我發燒趴在課桌上做不出數學題,班主任厲聲批評:你發燒就是藉口,你就是個笨蛋,說你笨你還不承認?

當我媽聽到老師對我的評價之後,同樣作為教師的她憤怒地告訴我:

你從來都不是一個笨孩子,你不笨!沒有人天生就是笨蛋,你不應當放棄努力!

沒有哪個正常的孩子,一生下來就是笨蛋、沒腦子,缺根弦!

不負責任地給孩子貼標籤的父母和老師,本身非蠢即壞!


2、培養成長型思維:保持腦子一直轉


和所有人對馬飛的天資做評價不同,影片中,爸爸馬皓文一直在強調“我更讓他學會學習方法,掌握學習技巧”。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他也一直在鼓勵兒子:不要別人說什麼就信什麼。

他讓孩子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和麵對生活的勇氣。

在讓兒子追趕上成績之前,馬皓文一直在問孩子為什麼要學習。


馬飛給的答案很簡單:考清華北大啊,媽媽說的。

但考大學、考名校的目的究竟是為什麼?


十年寒窗,就為了在結束苦讀的一刻把課本撕成碎片,進入象牙塔,人生就此圓滿了嗎?

馬皓文的金句,給人以鞭策: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清華北大隻是過程,不是目的。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人生就像射箭,夢想就像箭靶子,連箭靶子都找不到的話,你每天拉弓有什麼意義?


讓孩子知道人活著為什麼,學習應當是一生的習慣,這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幾天前,我的小侄女中考成績公佈。

她媽媽說,看來只能上八中了(同樣是我們這的省級重點的高中)。

小侄女挺上火,她不甘心就這樣和嚮往的第一中學(全市最好的高中)失之交臂。

我理解小姑娘的心理落差,但在我看來,重點高中、包括未來的重點大學,都不過是人生的一個過程。


就像馬皓文說,學習應當是人一生的習慣。

即便是孩子有一天完成了學業,也不要忘了保持學習的狀態。

因為人生從來都是由不同階段組成,在某一個階段取得成績,並不意味著這輩子就趴這一階段吃老本。


我告訴我的小侄女,她姑姑我前幾天剛又考下一個資格證。

有上進心,希望進入更好的學校是一件好事。但保持學習的狀態,才能在人生的路上永遠出於不被淘汰的地位。

所以,不用去在意眼下的得志或失意。

人生路太長,誰也不能以一個階段的成績來一眼看盡整個人生。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馬皓文一直在鼓勵兒子:保持腦子一直想,一直轉。

這讓我想到了美國心理學家、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提出的“成長型思維”一詞。

具有成長型思維的人,則認為一切都是可以通過後天努力改變的,並且樂於接受新的挑戰。

他們願意把握困難又有挑戰的機會,覺得挑戰能讓自己拓展能力、獲得成長。即使遭遇困難,或者失敗了,依然能充滿熱情,繼續努力,因為他們更看重未來的發展。

而與之對應的,是“固定型思維”。

具有固定型思維的人,認為人的智力水平是天生的,後天的努力沒有多大意義。也不願去接受挑戰,當受到挫折和失敗的時候,會為自己找出各種各樣的藉口,這樣的人最終走向平庸。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電影中,那個古板刻薄的教導主任,和他教育出來的因為一次考試失利而瘋掉的養子,都不具備成長型思維。

真正擁有成長型思維的孩子,同樣也不會畏懼未來將要面對的打擊和壓力。


3、最強的輔導不在課本和補習班,而在生活


影片中有這樣一個片段:

馬皓文帶著馬飛,在離上課還有10分鐘的時間裡,去草地上真正地感受生活。

馬皓文說:

看了那麼多好學文,為什麼寫不好作文?

最關鍵是,真!

寫你感受到的東西、寫你相信的東西……


馬皓文讓兒子聞聞花草香,用手觸摸它們去真實地感受。

當他吟誦起“草色遙看近卻無”時,馬飛恍然大悟,原來,眼前那片遠遠看過去鬱鬱蔥蔥的青草,離近了卻真的感受不到它的存在!


看到這一段時,坐在我不遠處的一位父親,用手機將它記錄了下來……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馬皓文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告訴馬飛,善於利用身邊的一切工具,腦子一直轉,讓他們充分發揮作用。

這也讓馬飛在遭遇洪災的時候,用舊門板和衣物搭建了一個木筏,成功自救。


我和女兒都很喜歡的一套科普童書名字叫《神奇校車》,故事中捲毛老師用一輛可以72變的神奇校車,帶學生們去真實地探索他們要研究的課程。

這雖然有些玄幻的成分,但這套書所要表達的教育思想,就是力爭讓孩子身臨其境地去感知。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書本里有很多知識,但更多的知識在於書本以外真實的生活中。

我們帶孩子讀書,讀萬卷書,更要帶他行萬里路,讓他真正地去看去感受,那種感受勝過一堂課裡任何說教。

孩子內在的感受豐盛,他自然有可寫的東西。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當馬飛的媽媽憂心忡忡地打電話來詢問兒子報沒報補習班的時候,馬皓文胸有成竹地說,他給孩子報了全市最好的補習班——銀河補習班。

其實,根本沒有這個補習班。


最好的輔導,在任何一個補習班中都教不出來,那就是父母的言傳身教。


馬皓文的教育理念就是這樣:

家長怎麼說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讓孩子看家長怎麼做。

當父母每天準時打開書本閱讀和充電,孩子必然會受到一種神奇力量的影響。


4、對不起,我們也是第一次當爸媽,也會犯錯


馬皓文的教育從來不是用怒吼與拳頭。

但他也是個平凡的爸爸,也會因為生活上的壓力和不順心而遷怒於孩子。

當他再次為自己的案子申訴,卻被局長趕出來的時候,他終於沒有忍住怒火,而一股腦地把它們撒向兒子。

他同樣懊悔不已。

事後,他真誠地向兒子道歉:對不起,爸爸也是第一次當爸爸,也會犯錯。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沒有人生來就會做父母,所以有人說,只要一想到做父母不用考試,就會覺得這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

愛孩子的父母,都會願意一點一點學著成為一個好父母,和孩子一起學習和進步。

犯錯了不怕,怕就怕在礙於那個“父母的臉面”,而不願意誠懇地向孩子道歉。


曾經有個12歲的孩子向我吐槽,他媽媽總是以“我是為你好”的名義辱罵他。

有一次,他被誤會弄壞了同學的作業本,媽媽在根本沒有了解整件事的來龍去脈的前提下就狠狠地教訓了他一頓。

可事後,另一位同學的家長告訴他媽媽,其實是另一個孩子做的,她兒子只是偏巧看到了。

但,他並沒有獲得媽媽的道歉。

相反,他媽媽對他說“我說你都是為你好,你從這件事裡就得吸取教訓,下一次就要懂得避嫌!”

這個孩子委屈得直掉眼淚,可是他媽媽卻說:

我怎麼可能向孩子道歉呢?我是家長啊!我要保證我在孩子面前的威嚴啊?家長怎麼可能讓孩子抓到犯錯的把柄呢?


“我是為你好”,是這個世界上最毒的雞湯!

敢於向孩子道歉的父母,其實並沒有在孩子面前失掉權威,相反,會讓給孩子感受到接納和真誠。

父母的言行會影響到孩子,會為孩子樹立一個知錯能改、能夠對自己言行負責的形象,孩子也會從爸爸媽媽的道歉中學會如何正視錯誤,如何加以改正。

當父母在孩子面前卸掉了高高在上的面具,孩子也會體會到一種沒有鴻溝的親子溝通。

孩子會感受到,其實父母懂我!

做孩子背後那個有力量的父母,孩子的內心也必將充滿力量。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銀河補習班》,安利給每個父母的一堂如何做好父母的補習課,真的不容錯過!


本文圖片源自《銀河補習班》先導預告片及網絡

鄧超用《銀河補習班》告訴父母:最好的教育,從不是靠上補習班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