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媳,你年薪30萬,以後我兒不上班了——這母親只能養出廢物兒子'

不完美媽媽 跳槽那些事兒 戀愛 心理學 愛情保衛戰 塗磊 龍春華親子實踐課堂 2019-08-15
"

最近看了一則故事讓我思緒萬千:故事的主人公王女士和先生是通過相親認識的,在她們認識一個月後很快訂婚,隨即領了結婚證,步入婚姻的殿堂。

"

最近看了一則故事讓我思緒萬千:故事的主人公王女士和先生是通過相親認識的,在她們認識一個月後很快訂婚,隨即領了結婚證,步入婚姻的殿堂。

兒媳,你年薪30萬,以後我兒不上班了——這母親只能養出廢物兒子

她以為這是幸福的開始。於是,王女士為了過上更好的生活選擇跳槽到銷售行業,而先生則因為是家裡獨子,一直被公婆嬌慣,連工作都是父母幫忙找的。

此時的王女士工資比丈夫要高三四倍,可沒想到的是,她懷孕了,作為女強人,她沒有放下手頭的工作,而是選擇繼續上班。在王女士生下孩子後,婆婆並沒有來照顧她,反而是孃家人一直在幫襯著。

五年時間,她連生了兩個孩子,一邊要上班,一邊還要照顧孩子,她疲憊不堪,而先生每天回到家不是玩手機就是葛優躺,她曾經提出讓婆婆幫忙照看孩子,但是婆婆卻無情地拒絕了。

"

最近看了一則故事讓我思緒萬千:故事的主人公王女士和先生是通過相親認識的,在她們認識一個月後很快訂婚,隨即領了結婚證,步入婚姻的殿堂。

兒媳,你年薪30萬,以後我兒不上班了——這母親只能養出廢物兒子

她以為這是幸福的開始。於是,王女士為了過上更好的生活選擇跳槽到銷售行業,而先生則因為是家裡獨子,一直被公婆嬌慣,連工作都是父母幫忙找的。

此時的王女士工資比丈夫要高三四倍,可沒想到的是,她懷孕了,作為女強人,她沒有放下手頭的工作,而是選擇繼續上班。在王女士生下孩子後,婆婆並沒有來照顧她,反而是孃家人一直在幫襯著。

五年時間,她連生了兩個孩子,一邊要上班,一邊還要照顧孩子,她疲憊不堪,而先生每天回到家不是玩手機就是葛優躺,她曾經提出讓婆婆幫忙照看孩子,但是婆婆卻無情地拒絕了。

兒媳,你年薪30萬,以後我兒不上班了——這母親只能養出廢物兒子

就在前段時間,婆婆竟然向王女士提議:“兒媳,你年薪30萬,以後兒子就不用上班了……”王女士聽聞覺得可笑,你兒子不上班,又不會帶孩子,難道讓他在家裡享福嗎?

1

既然兩個人選擇了組織家庭,那麼就要承擔起各自的責任,男人就應該有男人的擔當,女人就應該有女人的賢惠。

自古以來,一個家庭中的丈夫都是家裡的頂樑柱,主心骨。由於男人的體力比女人好,所以也就承擔了更多的責任和義務。其實,無論是在母系社會還是現在的男女平等社會,男人都要承擔起養家餬口的重任。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女人在家庭中不但要承擔相應的勞動,還要生育孩子,照顧一家老小的生活起居。已經是辛苦之極。

但到了現代社會,很多女性都開始追求獨立,她們是新時代女性的崛起,她們不願意依附於男人,一邊努力上班,一邊辛苦帶娃。

"

最近看了一則故事讓我思緒萬千:故事的主人公王女士和先生是通過相親認識的,在她們認識一個月後很快訂婚,隨即領了結婚證,步入婚姻的殿堂。

兒媳,你年薪30萬,以後我兒不上班了——這母親只能養出廢物兒子

她以為這是幸福的開始。於是,王女士為了過上更好的生活選擇跳槽到銷售行業,而先生則因為是家裡獨子,一直被公婆嬌慣,連工作都是父母幫忙找的。

此時的王女士工資比丈夫要高三四倍,可沒想到的是,她懷孕了,作為女強人,她沒有放下手頭的工作,而是選擇繼續上班。在王女士生下孩子後,婆婆並沒有來照顧她,反而是孃家人一直在幫襯著。

五年時間,她連生了兩個孩子,一邊要上班,一邊還要照顧孩子,她疲憊不堪,而先生每天回到家不是玩手機就是葛優躺,她曾經提出讓婆婆幫忙照看孩子,但是婆婆卻無情地拒絕了。

兒媳,你年薪30萬,以後我兒不上班了——這母親只能養出廢物兒子

就在前段時間,婆婆竟然向王女士提議:“兒媳,你年薪30萬,以後兒子就不用上班了……”王女士聽聞覺得可笑,你兒子不上班,又不會帶孩子,難道讓他在家裡享福嗎?

1

既然兩個人選擇了組織家庭,那麼就要承擔起各自的責任,男人就應該有男人的擔當,女人就應該有女人的賢惠。

自古以來,一個家庭中的丈夫都是家裡的頂樑柱,主心骨。由於男人的體力比女人好,所以也就承擔了更多的責任和義務。其實,無論是在母系社會還是現在的男女平等社會,男人都要承擔起養家餬口的重任。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女人在家庭中不但要承擔相應的勞動,還要生育孩子,照顧一家老小的生活起居。已經是辛苦之極。

但到了現代社會,很多女性都開始追求獨立,她們是新時代女性的崛起,她們不願意依附於男人,一邊努力上班,一邊辛苦帶娃。

兒媳,你年薪30萬,以後我兒不上班了——這母親只能養出廢物兒子

但是這並不代表著,這個男人就可以無所事事,讓老婆來養活自己。相反,如果一個男人連最基本的責任都喪失了,那麼結婚的意義又何在?

就像在“愛情保衛戰”有一期節目裡,塗磊曾經說過:“男人賺錢養家是最基本的責任”。

如果能夠履行這項責任,說明這個男人還有一定的責任感。

有責任感的男人不一定能賺很多錢,但是能給你一個安心的未來,不一定能給你吃最好的用最好的,但是他一定會以這個為目標,併為之奮鬥。

因此,男人賺錢養家不僅是一種義務,而且是一種責任,更是男人價值感的體現。

"

最近看了一則故事讓我思緒萬千:故事的主人公王女士和先生是通過相親認識的,在她們認識一個月後很快訂婚,隨即領了結婚證,步入婚姻的殿堂。

兒媳,你年薪30萬,以後我兒不上班了——這母親只能養出廢物兒子

她以為這是幸福的開始。於是,王女士為了過上更好的生活選擇跳槽到銷售行業,而先生則因為是家裡獨子,一直被公婆嬌慣,連工作都是父母幫忙找的。

此時的王女士工資比丈夫要高三四倍,可沒想到的是,她懷孕了,作為女強人,她沒有放下手頭的工作,而是選擇繼續上班。在王女士生下孩子後,婆婆並沒有來照顧她,反而是孃家人一直在幫襯著。

五年時間,她連生了兩個孩子,一邊要上班,一邊還要照顧孩子,她疲憊不堪,而先生每天回到家不是玩手機就是葛優躺,她曾經提出讓婆婆幫忙照看孩子,但是婆婆卻無情地拒絕了。

兒媳,你年薪30萬,以後我兒不上班了——這母親只能養出廢物兒子

就在前段時間,婆婆竟然向王女士提議:“兒媳,你年薪30萬,以後兒子就不用上班了……”王女士聽聞覺得可笑,你兒子不上班,又不會帶孩子,難道讓他在家裡享福嗎?

1

既然兩個人選擇了組織家庭,那麼就要承擔起各自的責任,男人就應該有男人的擔當,女人就應該有女人的賢惠。

自古以來,一個家庭中的丈夫都是家裡的頂樑柱,主心骨。由於男人的體力比女人好,所以也就承擔了更多的責任和義務。其實,無論是在母系社會還是現在的男女平等社會,男人都要承擔起養家餬口的重任。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女人在家庭中不但要承擔相應的勞動,還要生育孩子,照顧一家老小的生活起居。已經是辛苦之極。

但到了現代社會,很多女性都開始追求獨立,她們是新時代女性的崛起,她們不願意依附於男人,一邊努力上班,一邊辛苦帶娃。

兒媳,你年薪30萬,以後我兒不上班了——這母親只能養出廢物兒子

但是這並不代表著,這個男人就可以無所事事,讓老婆來養活自己。相反,如果一個男人連最基本的責任都喪失了,那麼結婚的意義又何在?

就像在“愛情保衛戰”有一期節目裡,塗磊曾經說過:“男人賺錢養家是最基本的責任”。

如果能夠履行這項責任,說明這個男人還有一定的責任感。

有責任感的男人不一定能賺很多錢,但是能給你一個安心的未來,不一定能給你吃最好的用最好的,但是他一定會以這個為目標,併為之奮鬥。

因此,男人賺錢養家不僅是一種義務,而且是一種責任,更是男人價值感的體現。

兒媳,你年薪30萬,以後我兒不上班了——這母親只能養出廢物兒子

而作為一個好妻子,應該同自己的丈夫一起同甘共苦,共同努力經營一個美滿的家庭。

如果一個男人無所事事,那麼於家庭於社會他生存的意義何在?

男人就該有男人的責任和擔當。

只是在寵溺中長大的孩子早早就喪失了擔當的權利。

就像這個故事的女主人公一樣,她既要養家還要養孩子,已經是筋疲力盡,但是婆婆卻無理要求她來養活自己的先生。

"

最近看了一則故事讓我思緒萬千:故事的主人公王女士和先生是通過相親認識的,在她們認識一個月後很快訂婚,隨即領了結婚證,步入婚姻的殿堂。

兒媳,你年薪30萬,以後我兒不上班了——這母親只能養出廢物兒子

她以為這是幸福的開始。於是,王女士為了過上更好的生活選擇跳槽到銷售行業,而先生則因為是家裡獨子,一直被公婆嬌慣,連工作都是父母幫忙找的。

此時的王女士工資比丈夫要高三四倍,可沒想到的是,她懷孕了,作為女強人,她沒有放下手頭的工作,而是選擇繼續上班。在王女士生下孩子後,婆婆並沒有來照顧她,反而是孃家人一直在幫襯著。

五年時間,她連生了兩個孩子,一邊要上班,一邊還要照顧孩子,她疲憊不堪,而先生每天回到家不是玩手機就是葛優躺,她曾經提出讓婆婆幫忙照看孩子,但是婆婆卻無情地拒絕了。

兒媳,你年薪30萬,以後我兒不上班了——這母親只能養出廢物兒子

就在前段時間,婆婆竟然向王女士提議:“兒媳,你年薪30萬,以後兒子就不用上班了……”王女士聽聞覺得可笑,你兒子不上班,又不會帶孩子,難道讓他在家裡享福嗎?

1

既然兩個人選擇了組織家庭,那麼就要承擔起各自的責任,男人就應該有男人的擔當,女人就應該有女人的賢惠。

自古以來,一個家庭中的丈夫都是家裡的頂樑柱,主心骨。由於男人的體力比女人好,所以也就承擔了更多的責任和義務。其實,無論是在母系社會還是現在的男女平等社會,男人都要承擔起養家餬口的重任。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女人在家庭中不但要承擔相應的勞動,還要生育孩子,照顧一家老小的生活起居。已經是辛苦之極。

但到了現代社會,很多女性都開始追求獨立,她們是新時代女性的崛起,她們不願意依附於男人,一邊努力上班,一邊辛苦帶娃。

兒媳,你年薪30萬,以後我兒不上班了——這母親只能養出廢物兒子

但是這並不代表著,這個男人就可以無所事事,讓老婆來養活自己。相反,如果一個男人連最基本的責任都喪失了,那麼結婚的意義又何在?

就像在“愛情保衛戰”有一期節目裡,塗磊曾經說過:“男人賺錢養家是最基本的責任”。

如果能夠履行這項責任,說明這個男人還有一定的責任感。

有責任感的男人不一定能賺很多錢,但是能給你一個安心的未來,不一定能給你吃最好的用最好的,但是他一定會以這個為目標,併為之奮鬥。

因此,男人賺錢養家不僅是一種義務,而且是一種責任,更是男人價值感的體現。

兒媳,你年薪30萬,以後我兒不上班了——這母親只能養出廢物兒子

而作為一個好妻子,應該同自己的丈夫一起同甘共苦,共同努力經營一個美滿的家庭。

如果一個男人無所事事,那麼於家庭於社會他生存的意義何在?

男人就該有男人的責任和擔當。

只是在寵溺中長大的孩子早早就喪失了擔當的權利。

就像這個故事的女主人公一樣,她既要養家還要養孩子,已經是筋疲力盡,但是婆婆卻無理要求她來養活自己的先生。

兒媳,你年薪30萬,以後我兒不上班了——這母親只能養出廢物兒子

這種想法不僅可笑更是可悲,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發佈的《中國女性生活狀況報告(2017)》顯示,中國女性每天的家務勞動時間是2.6小時,在家務活兒的分配承擔中,妻子以65%的壓倒性優勢,成為主要承擔者,願意承擔家務的丈夫,只有7%。

這世上有一種無以言表的委屈,叫家務活本來就該女人幹。

《2016年中國女性、職業與幸福感白皮書》顯示,在家庭和單位之間不停奔波的中國女性中,70.32%的人認為家庭和事業同等重要,並企圖維護家庭和事業兼顧,因此變得更加忙碌。

這人世間難兩全的是,讓一個女人兼顧家庭和事業。

但是現在很多女性的處境也越來越尷尬,男人反而越活越輕鬆,他們不思進取,碌碌無為,不知道何為家,亦不知道體諒老婆。這支龐大的“巨嬰”隊伍背後,無一不是母親溺愛的結果。

"

最近看了一則故事讓我思緒萬千:故事的主人公王女士和先生是通過相親認識的,在她們認識一個月後很快訂婚,隨即領了結婚證,步入婚姻的殿堂。

兒媳,你年薪30萬,以後我兒不上班了——這母親只能養出廢物兒子

她以為這是幸福的開始。於是,王女士為了過上更好的生活選擇跳槽到銷售行業,而先生則因為是家裡獨子,一直被公婆嬌慣,連工作都是父母幫忙找的。

此時的王女士工資比丈夫要高三四倍,可沒想到的是,她懷孕了,作為女強人,她沒有放下手頭的工作,而是選擇繼續上班。在王女士生下孩子後,婆婆並沒有來照顧她,反而是孃家人一直在幫襯著。

五年時間,她連生了兩個孩子,一邊要上班,一邊還要照顧孩子,她疲憊不堪,而先生每天回到家不是玩手機就是葛優躺,她曾經提出讓婆婆幫忙照看孩子,但是婆婆卻無情地拒絕了。

兒媳,你年薪30萬,以後我兒不上班了——這母親只能養出廢物兒子

就在前段時間,婆婆竟然向王女士提議:“兒媳,你年薪30萬,以後兒子就不用上班了……”王女士聽聞覺得可笑,你兒子不上班,又不會帶孩子,難道讓他在家裡享福嗎?

1

既然兩個人選擇了組織家庭,那麼就要承擔起各自的責任,男人就應該有男人的擔當,女人就應該有女人的賢惠。

自古以來,一個家庭中的丈夫都是家裡的頂樑柱,主心骨。由於男人的體力比女人好,所以也就承擔了更多的責任和義務。其實,無論是在母系社會還是現在的男女平等社會,男人都要承擔起養家餬口的重任。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女人在家庭中不但要承擔相應的勞動,還要生育孩子,照顧一家老小的生活起居。已經是辛苦之極。

但到了現代社會,很多女性都開始追求獨立,她們是新時代女性的崛起,她們不願意依附於男人,一邊努力上班,一邊辛苦帶娃。

兒媳,你年薪30萬,以後我兒不上班了——這母親只能養出廢物兒子

但是這並不代表著,這個男人就可以無所事事,讓老婆來養活自己。相反,如果一個男人連最基本的責任都喪失了,那麼結婚的意義又何在?

就像在“愛情保衛戰”有一期節目裡,塗磊曾經說過:“男人賺錢養家是最基本的責任”。

如果能夠履行這項責任,說明這個男人還有一定的責任感。

有責任感的男人不一定能賺很多錢,但是能給你一個安心的未來,不一定能給你吃最好的用最好的,但是他一定會以這個為目標,併為之奮鬥。

因此,男人賺錢養家不僅是一種義務,而且是一種責任,更是男人價值感的體現。

兒媳,你年薪30萬,以後我兒不上班了——這母親只能養出廢物兒子

而作為一個好妻子,應該同自己的丈夫一起同甘共苦,共同努力經營一個美滿的家庭。

如果一個男人無所事事,那麼於家庭於社會他生存的意義何在?

男人就該有男人的責任和擔當。

只是在寵溺中長大的孩子早早就喪失了擔當的權利。

就像這個故事的女主人公一樣,她既要養家還要養孩子,已經是筋疲力盡,但是婆婆卻無理要求她來養活自己的先生。

兒媳,你年薪30萬,以後我兒不上班了——這母親只能養出廢物兒子

這種想法不僅可笑更是可悲,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發佈的《中國女性生活狀況報告(2017)》顯示,中國女性每天的家務勞動時間是2.6小時,在家務活兒的分配承擔中,妻子以65%的壓倒性優勢,成為主要承擔者,願意承擔家務的丈夫,只有7%。

這世上有一種無以言表的委屈,叫家務活本來就該女人幹。

《2016年中國女性、職業與幸福感白皮書》顯示,在家庭和單位之間不停奔波的中國女性中,70.32%的人認為家庭和事業同等重要,並企圖維護家庭和事業兼顧,因此變得更加忙碌。

這人世間難兩全的是,讓一個女人兼顧家庭和事業。

但是現在很多女性的處境也越來越尷尬,男人反而越活越輕鬆,他們不思進取,碌碌無為,不知道何為家,亦不知道體諒老婆。這支龐大的“巨嬰”隊伍背後,無一不是母親溺愛的結果。

兒媳,你年薪30萬,以後我兒不上班了——這母親只能養出廢物兒子

作為一位母親,要教會孩子有擔當,為家負責,為媳婦撐起一片天,給她安全感和歸宿感!

2

那麼社會巨嬰越來越多背後的真相是什麼?

很多人認為,一個人之所以能成為巨嬰,是因為父母給的愛太多,實際上本質是他們沒有得到真正的愛。

真正的愛是有度。

在父母眼裡,無論兒女年齡多大永遠都是他們的孩子。可是你的孩子,在時光的流逝中已經長大成人,他們具有成年人的思維能力和行為方式,他們應該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和擔當。

美國著名社會學家W.古德在《家庭》一書中說過,家庭是一項社會發明,其任務是將生物人轉化為社會人。孩子能否成為適應社會的社會人,是衡量父母教育的一項重要標準。

父母愛孩子,天經地義,但是總是包辦和代勞,孩子什麼時候才能長大?這種愛無異於傷害。

"

最近看了一則故事讓我思緒萬千:故事的主人公王女士和先生是通過相親認識的,在她們認識一個月後很快訂婚,隨即領了結婚證,步入婚姻的殿堂。

兒媳,你年薪30萬,以後我兒不上班了——這母親只能養出廢物兒子

她以為這是幸福的開始。於是,王女士為了過上更好的生活選擇跳槽到銷售行業,而先生則因為是家裡獨子,一直被公婆嬌慣,連工作都是父母幫忙找的。

此時的王女士工資比丈夫要高三四倍,可沒想到的是,她懷孕了,作為女強人,她沒有放下手頭的工作,而是選擇繼續上班。在王女士生下孩子後,婆婆並沒有來照顧她,反而是孃家人一直在幫襯著。

五年時間,她連生了兩個孩子,一邊要上班,一邊還要照顧孩子,她疲憊不堪,而先生每天回到家不是玩手機就是葛優躺,她曾經提出讓婆婆幫忙照看孩子,但是婆婆卻無情地拒絕了。

兒媳,你年薪30萬,以後我兒不上班了——這母親只能養出廢物兒子

就在前段時間,婆婆竟然向王女士提議:“兒媳,你年薪30萬,以後兒子就不用上班了……”王女士聽聞覺得可笑,你兒子不上班,又不會帶孩子,難道讓他在家裡享福嗎?

1

既然兩個人選擇了組織家庭,那麼就要承擔起各自的責任,男人就應該有男人的擔當,女人就應該有女人的賢惠。

自古以來,一個家庭中的丈夫都是家裡的頂樑柱,主心骨。由於男人的體力比女人好,所以也就承擔了更多的責任和義務。其實,無論是在母系社會還是現在的男女平等社會,男人都要承擔起養家餬口的重任。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女人在家庭中不但要承擔相應的勞動,還要生育孩子,照顧一家老小的生活起居。已經是辛苦之極。

但到了現代社會,很多女性都開始追求獨立,她們是新時代女性的崛起,她們不願意依附於男人,一邊努力上班,一邊辛苦帶娃。

兒媳,你年薪30萬,以後我兒不上班了——這母親只能養出廢物兒子

但是這並不代表著,這個男人就可以無所事事,讓老婆來養活自己。相反,如果一個男人連最基本的責任都喪失了,那麼結婚的意義又何在?

就像在“愛情保衛戰”有一期節目裡,塗磊曾經說過:“男人賺錢養家是最基本的責任”。

如果能夠履行這項責任,說明這個男人還有一定的責任感。

有責任感的男人不一定能賺很多錢,但是能給你一個安心的未來,不一定能給你吃最好的用最好的,但是他一定會以這個為目標,併為之奮鬥。

因此,男人賺錢養家不僅是一種義務,而且是一種責任,更是男人價值感的體現。

兒媳,你年薪30萬,以後我兒不上班了——這母親只能養出廢物兒子

而作為一個好妻子,應該同自己的丈夫一起同甘共苦,共同努力經營一個美滿的家庭。

如果一個男人無所事事,那麼於家庭於社會他生存的意義何在?

男人就該有男人的責任和擔當。

只是在寵溺中長大的孩子早早就喪失了擔當的權利。

就像這個故事的女主人公一樣,她既要養家還要養孩子,已經是筋疲力盡,但是婆婆卻無理要求她來養活自己的先生。

兒媳,你年薪30萬,以後我兒不上班了——這母親只能養出廢物兒子

這種想法不僅可笑更是可悲,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發佈的《中國女性生活狀況報告(2017)》顯示,中國女性每天的家務勞動時間是2.6小時,在家務活兒的分配承擔中,妻子以65%的壓倒性優勢,成為主要承擔者,願意承擔家務的丈夫,只有7%。

這世上有一種無以言表的委屈,叫家務活本來就該女人幹。

《2016年中國女性、職業與幸福感白皮書》顯示,在家庭和單位之間不停奔波的中國女性中,70.32%的人認為家庭和事業同等重要,並企圖維護家庭和事業兼顧,因此變得更加忙碌。

這人世間難兩全的是,讓一個女人兼顧家庭和事業。

但是現在很多女性的處境也越來越尷尬,男人反而越活越輕鬆,他們不思進取,碌碌無為,不知道何為家,亦不知道體諒老婆。這支龐大的“巨嬰”隊伍背後,無一不是母親溺愛的結果。

兒媳,你年薪30萬,以後我兒不上班了——這母親只能養出廢物兒子

作為一位母親,要教會孩子有擔當,為家負責,為媳婦撐起一片天,給她安全感和歸宿感!

2

那麼社會巨嬰越來越多背後的真相是什麼?

很多人認為,一個人之所以能成為巨嬰,是因為父母給的愛太多,實際上本質是他們沒有得到真正的愛。

真正的愛是有度。

在父母眼裡,無論兒女年齡多大永遠都是他們的孩子。可是你的孩子,在時光的流逝中已經長大成人,他們具有成年人的思維能力和行為方式,他們應該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和擔當。

美國著名社會學家W.古德在《家庭》一書中說過,家庭是一項社會發明,其任務是將生物人轉化為社會人。孩子能否成為適應社會的社會人,是衡量父母教育的一項重要標準。

父母愛孩子,天經地義,但是總是包辦和代勞,孩子什麼時候才能長大?這種愛無異於傷害。

兒媳,你年薪30萬,以後我兒不上班了——這母親只能養出廢物兒子

就像我曾看過的一部動畫短片《巨嬰》,它講述了一個男孩從小做任何事情都是母親代勞,以至於長大後什麼都不會做,當母親最終倒下的瞬間,男孩因為無法面對生活重新鑽到媽媽肚子裡,想再一次成為嬰兒。

看完覺得可笑可背後的道理卻很諷刺,揭露了孩子之所以變成這樣,只是父母滿足了自己的心裡需求,卻忽略了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很多父母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自己內心的匱乏,所以彌補在了孩子身上,可是殊不知,他們用錯可能方向,發錯了力。

心理學有這麼一個說法,如果一個媽媽的“內在小孩”是缺愛的,那麼她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會把自己認為“匱乏”的那部分投射到孩子的身上。

可是孩子的生活不是我們的生活,孩子的人生也不是我們的人生,我們左右不了孩子,更不能左右他人。

"

最近看了一則故事讓我思緒萬千:故事的主人公王女士和先生是通過相親認識的,在她們認識一個月後很快訂婚,隨即領了結婚證,步入婚姻的殿堂。

兒媳,你年薪30萬,以後我兒不上班了——這母親只能養出廢物兒子

她以為這是幸福的開始。於是,王女士為了過上更好的生活選擇跳槽到銷售行業,而先生則因為是家裡獨子,一直被公婆嬌慣,連工作都是父母幫忙找的。

此時的王女士工資比丈夫要高三四倍,可沒想到的是,她懷孕了,作為女強人,她沒有放下手頭的工作,而是選擇繼續上班。在王女士生下孩子後,婆婆並沒有來照顧她,反而是孃家人一直在幫襯著。

五年時間,她連生了兩個孩子,一邊要上班,一邊還要照顧孩子,她疲憊不堪,而先生每天回到家不是玩手機就是葛優躺,她曾經提出讓婆婆幫忙照看孩子,但是婆婆卻無情地拒絕了。

兒媳,你年薪30萬,以後我兒不上班了——這母親只能養出廢物兒子

就在前段時間,婆婆竟然向王女士提議:“兒媳,你年薪30萬,以後兒子就不用上班了……”王女士聽聞覺得可笑,你兒子不上班,又不會帶孩子,難道讓他在家裡享福嗎?

1

既然兩個人選擇了組織家庭,那麼就要承擔起各自的責任,男人就應該有男人的擔當,女人就應該有女人的賢惠。

自古以來,一個家庭中的丈夫都是家裡的頂樑柱,主心骨。由於男人的體力比女人好,所以也就承擔了更多的責任和義務。其實,無論是在母系社會還是現在的男女平等社會,男人都要承擔起養家餬口的重任。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女人在家庭中不但要承擔相應的勞動,還要生育孩子,照顧一家老小的生活起居。已經是辛苦之極。

但到了現代社會,很多女性都開始追求獨立,她們是新時代女性的崛起,她們不願意依附於男人,一邊努力上班,一邊辛苦帶娃。

兒媳,你年薪30萬,以後我兒不上班了——這母親只能養出廢物兒子

但是這並不代表著,這個男人就可以無所事事,讓老婆來養活自己。相反,如果一個男人連最基本的責任都喪失了,那麼結婚的意義又何在?

就像在“愛情保衛戰”有一期節目裡,塗磊曾經說過:“男人賺錢養家是最基本的責任”。

如果能夠履行這項責任,說明這個男人還有一定的責任感。

有責任感的男人不一定能賺很多錢,但是能給你一個安心的未來,不一定能給你吃最好的用最好的,但是他一定會以這個為目標,併為之奮鬥。

因此,男人賺錢養家不僅是一種義務,而且是一種責任,更是男人價值感的體現。

兒媳,你年薪30萬,以後我兒不上班了——這母親只能養出廢物兒子

而作為一個好妻子,應該同自己的丈夫一起同甘共苦,共同努力經營一個美滿的家庭。

如果一個男人無所事事,那麼於家庭於社會他生存的意義何在?

男人就該有男人的責任和擔當。

只是在寵溺中長大的孩子早早就喪失了擔當的權利。

就像這個故事的女主人公一樣,她既要養家還要養孩子,已經是筋疲力盡,但是婆婆卻無理要求她來養活自己的先生。

兒媳,你年薪30萬,以後我兒不上班了——這母親只能養出廢物兒子

這種想法不僅可笑更是可悲,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發佈的《中國女性生活狀況報告(2017)》顯示,中國女性每天的家務勞動時間是2.6小時,在家務活兒的分配承擔中,妻子以65%的壓倒性優勢,成為主要承擔者,願意承擔家務的丈夫,只有7%。

這世上有一種無以言表的委屈,叫家務活本來就該女人幹。

《2016年中國女性、職業與幸福感白皮書》顯示,在家庭和單位之間不停奔波的中國女性中,70.32%的人認為家庭和事業同等重要,並企圖維護家庭和事業兼顧,因此變得更加忙碌。

這人世間難兩全的是,讓一個女人兼顧家庭和事業。

但是現在很多女性的處境也越來越尷尬,男人反而越活越輕鬆,他們不思進取,碌碌無為,不知道何為家,亦不知道體諒老婆。這支龐大的“巨嬰”隊伍背後,無一不是母親溺愛的結果。

兒媳,你年薪30萬,以後我兒不上班了——這母親只能養出廢物兒子

作為一位母親,要教會孩子有擔當,為家負責,為媳婦撐起一片天,給她安全感和歸宿感!

2

那麼社會巨嬰越來越多背後的真相是什麼?

很多人認為,一個人之所以能成為巨嬰,是因為父母給的愛太多,實際上本質是他們沒有得到真正的愛。

真正的愛是有度。

在父母眼裡,無論兒女年齡多大永遠都是他們的孩子。可是你的孩子,在時光的流逝中已經長大成人,他們具有成年人的思維能力和行為方式,他們應該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和擔當。

美國著名社會學家W.古德在《家庭》一書中說過,家庭是一項社會發明,其任務是將生物人轉化為社會人。孩子能否成為適應社會的社會人,是衡量父母教育的一項重要標準。

父母愛孩子,天經地義,但是總是包辦和代勞,孩子什麼時候才能長大?這種愛無異於傷害。

兒媳,你年薪30萬,以後我兒不上班了——這母親只能養出廢物兒子

就像我曾看過的一部動畫短片《巨嬰》,它講述了一個男孩從小做任何事情都是母親代勞,以至於長大後什麼都不會做,當母親最終倒下的瞬間,男孩因為無法面對生活重新鑽到媽媽肚子裡,想再一次成為嬰兒。

看完覺得可笑可背後的道理卻很諷刺,揭露了孩子之所以變成這樣,只是父母滿足了自己的心裡需求,卻忽略了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很多父母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自己內心的匱乏,所以彌補在了孩子身上,可是殊不知,他們用錯可能方向,發錯了力。

心理學有這麼一個說法,如果一個媽媽的“內在小孩”是缺愛的,那麼她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會把自己認為“匱乏”的那部分投射到孩子的身上。

可是孩子的生活不是我們的生活,孩子的人生也不是我們的人生,我們左右不了孩子,更不能左右他人。

兒媳,你年薪30萬,以後我兒不上班了——這母親只能養出廢物兒子

而我們要做一個智慧父母就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懂得適時的放手和退出,讓他感到安全又自由。

3

就像上文的母親,她其實代表了一部分母親的做法和想法。

他們把孩子當成了自己的自由財產,覺得孩子的事就是自己的事,孩子的家就是自己的家,自己想怎樣就怎樣。

母親沒有顧及兒媳的感受,自以為是,沒有跟兒媳分清界限,這樣的做法無異於冷暴力。讓人痛心又難受。

有些人就是這樣,不懂得界限感。他們總是想要用所謂的道德來綁架別人,並且認為是理所應當的。

其實在與人相處的時候,要保持距離,即使他是自己的兒媳婦兒,也不能為所欲為。這位母親不僅想幹涉孩子們的生活,更想試圖去控制別人。

"

最近看了一則故事讓我思緒萬千:故事的主人公王女士和先生是通過相親認識的,在她們認識一個月後很快訂婚,隨即領了結婚證,步入婚姻的殿堂。

兒媳,你年薪30萬,以後我兒不上班了——這母親只能養出廢物兒子

她以為這是幸福的開始。於是,王女士為了過上更好的生活選擇跳槽到銷售行業,而先生則因為是家裡獨子,一直被公婆嬌慣,連工作都是父母幫忙找的。

此時的王女士工資比丈夫要高三四倍,可沒想到的是,她懷孕了,作為女強人,她沒有放下手頭的工作,而是選擇繼續上班。在王女士生下孩子後,婆婆並沒有來照顧她,反而是孃家人一直在幫襯著。

五年時間,她連生了兩個孩子,一邊要上班,一邊還要照顧孩子,她疲憊不堪,而先生每天回到家不是玩手機就是葛優躺,她曾經提出讓婆婆幫忙照看孩子,但是婆婆卻無情地拒絕了。

兒媳,你年薪30萬,以後我兒不上班了——這母親只能養出廢物兒子

就在前段時間,婆婆竟然向王女士提議:“兒媳,你年薪30萬,以後兒子就不用上班了……”王女士聽聞覺得可笑,你兒子不上班,又不會帶孩子,難道讓他在家裡享福嗎?

1

既然兩個人選擇了組織家庭,那麼就要承擔起各自的責任,男人就應該有男人的擔當,女人就應該有女人的賢惠。

自古以來,一個家庭中的丈夫都是家裡的頂樑柱,主心骨。由於男人的體力比女人好,所以也就承擔了更多的責任和義務。其實,無論是在母系社會還是現在的男女平等社會,男人都要承擔起養家餬口的重任。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女人在家庭中不但要承擔相應的勞動,還要生育孩子,照顧一家老小的生活起居。已經是辛苦之極。

但到了現代社會,很多女性都開始追求獨立,她們是新時代女性的崛起,她們不願意依附於男人,一邊努力上班,一邊辛苦帶娃。

兒媳,你年薪30萬,以後我兒不上班了——這母親只能養出廢物兒子

但是這並不代表著,這個男人就可以無所事事,讓老婆來養活自己。相反,如果一個男人連最基本的責任都喪失了,那麼結婚的意義又何在?

就像在“愛情保衛戰”有一期節目裡,塗磊曾經說過:“男人賺錢養家是最基本的責任”。

如果能夠履行這項責任,說明這個男人還有一定的責任感。

有責任感的男人不一定能賺很多錢,但是能給你一個安心的未來,不一定能給你吃最好的用最好的,但是他一定會以這個為目標,併為之奮鬥。

因此,男人賺錢養家不僅是一種義務,而且是一種責任,更是男人價值感的體現。

兒媳,你年薪30萬,以後我兒不上班了——這母親只能養出廢物兒子

而作為一個好妻子,應該同自己的丈夫一起同甘共苦,共同努力經營一個美滿的家庭。

如果一個男人無所事事,那麼於家庭於社會他生存的意義何在?

男人就該有男人的責任和擔當。

只是在寵溺中長大的孩子早早就喪失了擔當的權利。

就像這個故事的女主人公一樣,她既要養家還要養孩子,已經是筋疲力盡,但是婆婆卻無理要求她來養活自己的先生。

兒媳,你年薪30萬,以後我兒不上班了——這母親只能養出廢物兒子

這種想法不僅可笑更是可悲,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發佈的《中國女性生活狀況報告(2017)》顯示,中國女性每天的家務勞動時間是2.6小時,在家務活兒的分配承擔中,妻子以65%的壓倒性優勢,成為主要承擔者,願意承擔家務的丈夫,只有7%。

這世上有一種無以言表的委屈,叫家務活本來就該女人幹。

《2016年中國女性、職業與幸福感白皮書》顯示,在家庭和單位之間不停奔波的中國女性中,70.32%的人認為家庭和事業同等重要,並企圖維護家庭和事業兼顧,因此變得更加忙碌。

這人世間難兩全的是,讓一個女人兼顧家庭和事業。

但是現在很多女性的處境也越來越尷尬,男人反而越活越輕鬆,他們不思進取,碌碌無為,不知道何為家,亦不知道體諒老婆。這支龐大的“巨嬰”隊伍背後,無一不是母親溺愛的結果。

兒媳,你年薪30萬,以後我兒不上班了——這母親只能養出廢物兒子

作為一位母親,要教會孩子有擔當,為家負責,為媳婦撐起一片天,給她安全感和歸宿感!

2

那麼社會巨嬰越來越多背後的真相是什麼?

很多人認為,一個人之所以能成為巨嬰,是因為父母給的愛太多,實際上本質是他們沒有得到真正的愛。

真正的愛是有度。

在父母眼裡,無論兒女年齡多大永遠都是他們的孩子。可是你的孩子,在時光的流逝中已經長大成人,他們具有成年人的思維能力和行為方式,他們應該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和擔當。

美國著名社會學家W.古德在《家庭》一書中說過,家庭是一項社會發明,其任務是將生物人轉化為社會人。孩子能否成為適應社會的社會人,是衡量父母教育的一項重要標準。

父母愛孩子,天經地義,但是總是包辦和代勞,孩子什麼時候才能長大?這種愛無異於傷害。

兒媳,你年薪30萬,以後我兒不上班了——這母親只能養出廢物兒子

就像我曾看過的一部動畫短片《巨嬰》,它講述了一個男孩從小做任何事情都是母親代勞,以至於長大後什麼都不會做,當母親最終倒下的瞬間,男孩因為無法面對生活重新鑽到媽媽肚子裡,想再一次成為嬰兒。

看完覺得可笑可背後的道理卻很諷刺,揭露了孩子之所以變成這樣,只是父母滿足了自己的心裡需求,卻忽略了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很多父母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自己內心的匱乏,所以彌補在了孩子身上,可是殊不知,他們用錯可能方向,發錯了力。

心理學有這麼一個說法,如果一個媽媽的“內在小孩”是缺愛的,那麼她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會把自己認為“匱乏”的那部分投射到孩子的身上。

可是孩子的生活不是我們的生活,孩子的人生也不是我們的人生,我們左右不了孩子,更不能左右他人。

兒媳,你年薪30萬,以後我兒不上班了——這母親只能養出廢物兒子

而我們要做一個智慧父母就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懂得適時的放手和退出,讓他感到安全又自由。

3

就像上文的母親,她其實代表了一部分母親的做法和想法。

他們把孩子當成了自己的自由財產,覺得孩子的事就是自己的事,孩子的家就是自己的家,自己想怎樣就怎樣。

母親沒有顧及兒媳的感受,自以為是,沒有跟兒媳分清界限,這樣的做法無異於冷暴力。讓人痛心又難受。

有些人就是這樣,不懂得界限感。他們總是想要用所謂的道德來綁架別人,並且認為是理所應當的。

其實在與人相處的時候,要保持距離,即使他是自己的兒媳婦兒,也不能為所欲為。這位母親不僅想幹涉孩子們的生活,更想試圖去控制別人。

兒媳,你年薪30萬,以後我兒不上班了——這母親只能養出廢物兒子

她以自我為中心,要求所有人都圍著她的想法轉,而且她沒有規則意識,亦沒有道德觀念。

為什麼中國的婆媳關係問題那麼多?

有一個原因不能被忽略,那就是界限不明確。

王梓恆在《家庭關係痛苦的根源:中國人普遍缺乏界限感》的一文中這樣說道:

明確哪些事是自己的事,哪些事是別人的事,守住自己的界限,也不要侵犯他人的界限,讓界限感清晰起來,才是我們從現在應該開始做的事情。

這也是在告訴父母,自己該如何去做。

正因為很多人在人際關係中缺乏界限感,所以,關係才會特別緊張。所謂的界限感,就是要與人保持一定的距離。即使是自己的孩子,也要給他足夠的私人空間。

不要因為你跟對方有很濃的血緣關係,就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到別人的身上,其實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我們沒有資格,去幹擾或者指引他人的人生。

"

最近看了一則故事讓我思緒萬千:故事的主人公王女士和先生是通過相親認識的,在她們認識一個月後很快訂婚,隨即領了結婚證,步入婚姻的殿堂。

兒媳,你年薪30萬,以後我兒不上班了——這母親只能養出廢物兒子

她以為這是幸福的開始。於是,王女士為了過上更好的生活選擇跳槽到銷售行業,而先生則因為是家裡獨子,一直被公婆嬌慣,連工作都是父母幫忙找的。

此時的王女士工資比丈夫要高三四倍,可沒想到的是,她懷孕了,作為女強人,她沒有放下手頭的工作,而是選擇繼續上班。在王女士生下孩子後,婆婆並沒有來照顧她,反而是孃家人一直在幫襯著。

五年時間,她連生了兩個孩子,一邊要上班,一邊還要照顧孩子,她疲憊不堪,而先生每天回到家不是玩手機就是葛優躺,她曾經提出讓婆婆幫忙照看孩子,但是婆婆卻無情地拒絕了。

兒媳,你年薪30萬,以後我兒不上班了——這母親只能養出廢物兒子

就在前段時間,婆婆竟然向王女士提議:“兒媳,你年薪30萬,以後兒子就不用上班了……”王女士聽聞覺得可笑,你兒子不上班,又不會帶孩子,難道讓他在家裡享福嗎?

1

既然兩個人選擇了組織家庭,那麼就要承擔起各自的責任,男人就應該有男人的擔當,女人就應該有女人的賢惠。

自古以來,一個家庭中的丈夫都是家裡的頂樑柱,主心骨。由於男人的體力比女人好,所以也就承擔了更多的責任和義務。其實,無論是在母系社會還是現在的男女平等社會,男人都要承擔起養家餬口的重任。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女人在家庭中不但要承擔相應的勞動,還要生育孩子,照顧一家老小的生活起居。已經是辛苦之極。

但到了現代社會,很多女性都開始追求獨立,她們是新時代女性的崛起,她們不願意依附於男人,一邊努力上班,一邊辛苦帶娃。

兒媳,你年薪30萬,以後我兒不上班了——這母親只能養出廢物兒子

但是這並不代表著,這個男人就可以無所事事,讓老婆來養活自己。相反,如果一個男人連最基本的責任都喪失了,那麼結婚的意義又何在?

就像在“愛情保衛戰”有一期節目裡,塗磊曾經說過:“男人賺錢養家是最基本的責任”。

如果能夠履行這項責任,說明這個男人還有一定的責任感。

有責任感的男人不一定能賺很多錢,但是能給你一個安心的未來,不一定能給你吃最好的用最好的,但是他一定會以這個為目標,併為之奮鬥。

因此,男人賺錢養家不僅是一種義務,而且是一種責任,更是男人價值感的體現。

兒媳,你年薪30萬,以後我兒不上班了——這母親只能養出廢物兒子

而作為一個好妻子,應該同自己的丈夫一起同甘共苦,共同努力經營一個美滿的家庭。

如果一個男人無所事事,那麼於家庭於社會他生存的意義何在?

男人就該有男人的責任和擔當。

只是在寵溺中長大的孩子早早就喪失了擔當的權利。

就像這個故事的女主人公一樣,她既要養家還要養孩子,已經是筋疲力盡,但是婆婆卻無理要求她來養活自己的先生。

兒媳,你年薪30萬,以後我兒不上班了——這母親只能養出廢物兒子

這種想法不僅可笑更是可悲,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發佈的《中國女性生活狀況報告(2017)》顯示,中國女性每天的家務勞動時間是2.6小時,在家務活兒的分配承擔中,妻子以65%的壓倒性優勢,成為主要承擔者,願意承擔家務的丈夫,只有7%。

這世上有一種無以言表的委屈,叫家務活本來就該女人幹。

《2016年中國女性、職業與幸福感白皮書》顯示,在家庭和單位之間不停奔波的中國女性中,70.32%的人認為家庭和事業同等重要,並企圖維護家庭和事業兼顧,因此變得更加忙碌。

這人世間難兩全的是,讓一個女人兼顧家庭和事業。

但是現在很多女性的處境也越來越尷尬,男人反而越活越輕鬆,他們不思進取,碌碌無為,不知道何為家,亦不知道體諒老婆。這支龐大的“巨嬰”隊伍背後,無一不是母親溺愛的結果。

兒媳,你年薪30萬,以後我兒不上班了——這母親只能養出廢物兒子

作為一位母親,要教會孩子有擔當,為家負責,為媳婦撐起一片天,給她安全感和歸宿感!

2

那麼社會巨嬰越來越多背後的真相是什麼?

很多人認為,一個人之所以能成為巨嬰,是因為父母給的愛太多,實際上本質是他們沒有得到真正的愛。

真正的愛是有度。

在父母眼裡,無論兒女年齡多大永遠都是他們的孩子。可是你的孩子,在時光的流逝中已經長大成人,他們具有成年人的思維能力和行為方式,他們應該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和擔當。

美國著名社會學家W.古德在《家庭》一書中說過,家庭是一項社會發明,其任務是將生物人轉化為社會人。孩子能否成為適應社會的社會人,是衡量父母教育的一項重要標準。

父母愛孩子,天經地義,但是總是包辦和代勞,孩子什麼時候才能長大?這種愛無異於傷害。

兒媳,你年薪30萬,以後我兒不上班了——這母親只能養出廢物兒子

就像我曾看過的一部動畫短片《巨嬰》,它講述了一個男孩從小做任何事情都是母親代勞,以至於長大後什麼都不會做,當母親最終倒下的瞬間,男孩因為無法面對生活重新鑽到媽媽肚子裡,想再一次成為嬰兒。

看完覺得可笑可背後的道理卻很諷刺,揭露了孩子之所以變成這樣,只是父母滿足了自己的心裡需求,卻忽略了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很多父母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自己內心的匱乏,所以彌補在了孩子身上,可是殊不知,他們用錯可能方向,發錯了力。

心理學有這麼一個說法,如果一個媽媽的“內在小孩”是缺愛的,那麼她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會把自己認為“匱乏”的那部分投射到孩子的身上。

可是孩子的生活不是我們的生活,孩子的人生也不是我們的人生,我們左右不了孩子,更不能左右他人。

兒媳,你年薪30萬,以後我兒不上班了——這母親只能養出廢物兒子

而我們要做一個智慧父母就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懂得適時的放手和退出,讓他感到安全又自由。

3

就像上文的母親,她其實代表了一部分母親的做法和想法。

他們把孩子當成了自己的自由財產,覺得孩子的事就是自己的事,孩子的家就是自己的家,自己想怎樣就怎樣。

母親沒有顧及兒媳的感受,自以為是,沒有跟兒媳分清界限,這樣的做法無異於冷暴力。讓人痛心又難受。

有些人就是這樣,不懂得界限感。他們總是想要用所謂的道德來綁架別人,並且認為是理所應當的。

其實在與人相處的時候,要保持距離,即使他是自己的兒媳婦兒,也不能為所欲為。這位母親不僅想幹涉孩子們的生活,更想試圖去控制別人。

兒媳,你年薪30萬,以後我兒不上班了——這母親只能養出廢物兒子

她以自我為中心,要求所有人都圍著她的想法轉,而且她沒有規則意識,亦沒有道德觀念。

為什麼中國的婆媳關係問題那麼多?

有一個原因不能被忽略,那就是界限不明確。

王梓恆在《家庭關係痛苦的根源:中國人普遍缺乏界限感》的一文中這樣說道:

明確哪些事是自己的事,哪些事是別人的事,守住自己的界限,也不要侵犯他人的界限,讓界限感清晰起來,才是我們從現在應該開始做的事情。

這也是在告訴父母,自己該如何去做。

正因為很多人在人際關係中缺乏界限感,所以,關係才會特別緊張。所謂的界限感,就是要與人保持一定的距離。即使是自己的孩子,也要給他足夠的私人空間。

不要因為你跟對方有很濃的血緣關係,就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到別人的身上,其實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我們沒有資格,去幹擾或者指引他人的人生。

兒媳,你年薪30萬,以後我兒不上班了——這母親只能養出廢物兒子

即使孩子的家庭出現任何問題,作為父母也只能是引導,而不是干涉。

心理學認為,每個家庭之中都存在著不同的部門,包括夫妻、父母、孩子、兄弟姐妹等。在一個健康的家庭中,這些部門應該是各司其職,又能互相合作的。

一旦有人想要插手其它部門的事宜,那麼這個家庭就必然會出現問題。而且最終受傷的,往往不只是一個人。

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需要一份恰到好處的界限感,時刻提醒我們,在做好自己的同時又要懂得尊重他人。

對孩子的愛也是,該嚴的時候嚴該鬆的時候鬆,只有鬆弛有度,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

最近看了一則故事讓我思緒萬千:故事的主人公王女士和先生是通過相親認識的,在她們認識一個月後很快訂婚,隨即領了結婚證,步入婚姻的殿堂。

兒媳,你年薪30萬,以後我兒不上班了——這母親只能養出廢物兒子

她以為這是幸福的開始。於是,王女士為了過上更好的生活選擇跳槽到銷售行業,而先生則因為是家裡獨子,一直被公婆嬌慣,連工作都是父母幫忙找的。

此時的王女士工資比丈夫要高三四倍,可沒想到的是,她懷孕了,作為女強人,她沒有放下手頭的工作,而是選擇繼續上班。在王女士生下孩子後,婆婆並沒有來照顧她,反而是孃家人一直在幫襯著。

五年時間,她連生了兩個孩子,一邊要上班,一邊還要照顧孩子,她疲憊不堪,而先生每天回到家不是玩手機就是葛優躺,她曾經提出讓婆婆幫忙照看孩子,但是婆婆卻無情地拒絕了。

兒媳,你年薪30萬,以後我兒不上班了——這母親只能養出廢物兒子

就在前段時間,婆婆竟然向王女士提議:“兒媳,你年薪30萬,以後兒子就不用上班了……”王女士聽聞覺得可笑,你兒子不上班,又不會帶孩子,難道讓他在家裡享福嗎?

1

既然兩個人選擇了組織家庭,那麼就要承擔起各自的責任,男人就應該有男人的擔當,女人就應該有女人的賢惠。

自古以來,一個家庭中的丈夫都是家裡的頂樑柱,主心骨。由於男人的體力比女人好,所以也就承擔了更多的責任和義務。其實,無論是在母系社會還是現在的男女平等社會,男人都要承擔起養家餬口的重任。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女人在家庭中不但要承擔相應的勞動,還要生育孩子,照顧一家老小的生活起居。已經是辛苦之極。

但到了現代社會,很多女性都開始追求獨立,她們是新時代女性的崛起,她們不願意依附於男人,一邊努力上班,一邊辛苦帶娃。

兒媳,你年薪30萬,以後我兒不上班了——這母親只能養出廢物兒子

但是這並不代表著,這個男人就可以無所事事,讓老婆來養活自己。相反,如果一個男人連最基本的責任都喪失了,那麼結婚的意義又何在?

就像在“愛情保衛戰”有一期節目裡,塗磊曾經說過:“男人賺錢養家是最基本的責任”。

如果能夠履行這項責任,說明這個男人還有一定的責任感。

有責任感的男人不一定能賺很多錢,但是能給你一個安心的未來,不一定能給你吃最好的用最好的,但是他一定會以這個為目標,併為之奮鬥。

因此,男人賺錢養家不僅是一種義務,而且是一種責任,更是男人價值感的體現。

兒媳,你年薪30萬,以後我兒不上班了——這母親只能養出廢物兒子

而作為一個好妻子,應該同自己的丈夫一起同甘共苦,共同努力經營一個美滿的家庭。

如果一個男人無所事事,那麼於家庭於社會他生存的意義何在?

男人就該有男人的責任和擔當。

只是在寵溺中長大的孩子早早就喪失了擔當的權利。

就像這個故事的女主人公一樣,她既要養家還要養孩子,已經是筋疲力盡,但是婆婆卻無理要求她來養活自己的先生。

兒媳,你年薪30萬,以後我兒不上班了——這母親只能養出廢物兒子

這種想法不僅可笑更是可悲,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發佈的《中國女性生活狀況報告(2017)》顯示,中國女性每天的家務勞動時間是2.6小時,在家務活兒的分配承擔中,妻子以65%的壓倒性優勢,成為主要承擔者,願意承擔家務的丈夫,只有7%。

這世上有一種無以言表的委屈,叫家務活本來就該女人幹。

《2016年中國女性、職業與幸福感白皮書》顯示,在家庭和單位之間不停奔波的中國女性中,70.32%的人認為家庭和事業同等重要,並企圖維護家庭和事業兼顧,因此變得更加忙碌。

這人世間難兩全的是,讓一個女人兼顧家庭和事業。

但是現在很多女性的處境也越來越尷尬,男人反而越活越輕鬆,他們不思進取,碌碌無為,不知道何為家,亦不知道體諒老婆。這支龐大的“巨嬰”隊伍背後,無一不是母親溺愛的結果。

兒媳,你年薪30萬,以後我兒不上班了——這母親只能養出廢物兒子

作為一位母親,要教會孩子有擔當,為家負責,為媳婦撐起一片天,給她安全感和歸宿感!

2

那麼社會巨嬰越來越多背後的真相是什麼?

很多人認為,一個人之所以能成為巨嬰,是因為父母給的愛太多,實際上本質是他們沒有得到真正的愛。

真正的愛是有度。

在父母眼裡,無論兒女年齡多大永遠都是他們的孩子。可是你的孩子,在時光的流逝中已經長大成人,他們具有成年人的思維能力和行為方式,他們應該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和擔當。

美國著名社會學家W.古德在《家庭》一書中說過,家庭是一項社會發明,其任務是將生物人轉化為社會人。孩子能否成為適應社會的社會人,是衡量父母教育的一項重要標準。

父母愛孩子,天經地義,但是總是包辦和代勞,孩子什麼時候才能長大?這種愛無異於傷害。

兒媳,你年薪30萬,以後我兒不上班了——這母親只能養出廢物兒子

就像我曾看過的一部動畫短片《巨嬰》,它講述了一個男孩從小做任何事情都是母親代勞,以至於長大後什麼都不會做,當母親最終倒下的瞬間,男孩因為無法面對生活重新鑽到媽媽肚子裡,想再一次成為嬰兒。

看完覺得可笑可背後的道理卻很諷刺,揭露了孩子之所以變成這樣,只是父母滿足了自己的心裡需求,卻忽略了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很多父母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自己內心的匱乏,所以彌補在了孩子身上,可是殊不知,他們用錯可能方向,發錯了力。

心理學有這麼一個說法,如果一個媽媽的“內在小孩”是缺愛的,那麼她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會把自己認為“匱乏”的那部分投射到孩子的身上。

可是孩子的生活不是我們的生活,孩子的人生也不是我們的人生,我們左右不了孩子,更不能左右他人。

兒媳,你年薪30萬,以後我兒不上班了——這母親只能養出廢物兒子

而我們要做一個智慧父母就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懂得適時的放手和退出,讓他感到安全又自由。

3

就像上文的母親,她其實代表了一部分母親的做法和想法。

他們把孩子當成了自己的自由財產,覺得孩子的事就是自己的事,孩子的家就是自己的家,自己想怎樣就怎樣。

母親沒有顧及兒媳的感受,自以為是,沒有跟兒媳分清界限,這樣的做法無異於冷暴力。讓人痛心又難受。

有些人就是這樣,不懂得界限感。他們總是想要用所謂的道德來綁架別人,並且認為是理所應當的。

其實在與人相處的時候,要保持距離,即使他是自己的兒媳婦兒,也不能為所欲為。這位母親不僅想幹涉孩子們的生活,更想試圖去控制別人。

兒媳,你年薪30萬,以後我兒不上班了——這母親只能養出廢物兒子

她以自我為中心,要求所有人都圍著她的想法轉,而且她沒有規則意識,亦沒有道德觀念。

為什麼中國的婆媳關係問題那麼多?

有一個原因不能被忽略,那就是界限不明確。

王梓恆在《家庭關係痛苦的根源:中國人普遍缺乏界限感》的一文中這樣說道:

明確哪些事是自己的事,哪些事是別人的事,守住自己的界限,也不要侵犯他人的界限,讓界限感清晰起來,才是我們從現在應該開始做的事情。

這也是在告訴父母,自己該如何去做。

正因為很多人在人際關係中缺乏界限感,所以,關係才會特別緊張。所謂的界限感,就是要與人保持一定的距離。即使是自己的孩子,也要給他足夠的私人空間。

不要因為你跟對方有很濃的血緣關係,就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到別人的身上,其實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我們沒有資格,去幹擾或者指引他人的人生。

兒媳,你年薪30萬,以後我兒不上班了——這母親只能養出廢物兒子

即使孩子的家庭出現任何問題,作為父母也只能是引導,而不是干涉。

心理學認為,每個家庭之中都存在著不同的部門,包括夫妻、父母、孩子、兄弟姐妹等。在一個健康的家庭中,這些部門應該是各司其職,又能互相合作的。

一旦有人想要插手其它部門的事宜,那麼這個家庭就必然會出現問題。而且最終受傷的,往往不只是一個人。

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需要一份恰到好處的界限感,時刻提醒我們,在做好自己的同時又要懂得尊重他人。

對孩子的愛也是,該嚴的時候嚴該鬆的時候鬆,只有鬆弛有度,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兒媳,你年薪30萬,以後我兒不上班了——這母親只能養出廢物兒子

父母之愛,為計之深遠。

只願我們會愛,也懂得如何表達愛,畢竟孩子的成長道路只有一次,錯過了,就永遠的錯過了。畢竟愛孩子,如他說是,而非如你所願。

作者簡歷:

肖喬,一個從小就有寫作夢的大孩子,願意記錄生活的酸甜苦辣,點點滴滴。只願成為心想事成的自己!

"

最近看了一則故事讓我思緒萬千:故事的主人公王女士和先生是通過相親認識的,在她們認識一個月後很快訂婚,隨即領了結婚證,步入婚姻的殿堂。

兒媳,你年薪30萬,以後我兒不上班了——這母親只能養出廢物兒子

她以為這是幸福的開始。於是,王女士為了過上更好的生活選擇跳槽到銷售行業,而先生則因為是家裡獨子,一直被公婆嬌慣,連工作都是父母幫忙找的。

此時的王女士工資比丈夫要高三四倍,可沒想到的是,她懷孕了,作為女強人,她沒有放下手頭的工作,而是選擇繼續上班。在王女士生下孩子後,婆婆並沒有來照顧她,反而是孃家人一直在幫襯著。

五年時間,她連生了兩個孩子,一邊要上班,一邊還要照顧孩子,她疲憊不堪,而先生每天回到家不是玩手機就是葛優躺,她曾經提出讓婆婆幫忙照看孩子,但是婆婆卻無情地拒絕了。

兒媳,你年薪30萬,以後我兒不上班了——這母親只能養出廢物兒子

就在前段時間,婆婆竟然向王女士提議:“兒媳,你年薪30萬,以後兒子就不用上班了……”王女士聽聞覺得可笑,你兒子不上班,又不會帶孩子,難道讓他在家裡享福嗎?

1

既然兩個人選擇了組織家庭,那麼就要承擔起各自的責任,男人就應該有男人的擔當,女人就應該有女人的賢惠。

自古以來,一個家庭中的丈夫都是家裡的頂樑柱,主心骨。由於男人的體力比女人好,所以也就承擔了更多的責任和義務。其實,無論是在母系社會還是現在的男女平等社會,男人都要承擔起養家餬口的重任。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女人在家庭中不但要承擔相應的勞動,還要生育孩子,照顧一家老小的生活起居。已經是辛苦之極。

但到了現代社會,很多女性都開始追求獨立,她們是新時代女性的崛起,她們不願意依附於男人,一邊努力上班,一邊辛苦帶娃。

兒媳,你年薪30萬,以後我兒不上班了——這母親只能養出廢物兒子

但是這並不代表著,這個男人就可以無所事事,讓老婆來養活自己。相反,如果一個男人連最基本的責任都喪失了,那麼結婚的意義又何在?

就像在“愛情保衛戰”有一期節目裡,塗磊曾經說過:“男人賺錢養家是最基本的責任”。

如果能夠履行這項責任,說明這個男人還有一定的責任感。

有責任感的男人不一定能賺很多錢,但是能給你一個安心的未來,不一定能給你吃最好的用最好的,但是他一定會以這個為目標,併為之奮鬥。

因此,男人賺錢養家不僅是一種義務,而且是一種責任,更是男人價值感的體現。

兒媳,你年薪30萬,以後我兒不上班了——這母親只能養出廢物兒子

而作為一個好妻子,應該同自己的丈夫一起同甘共苦,共同努力經營一個美滿的家庭。

如果一個男人無所事事,那麼於家庭於社會他生存的意義何在?

男人就該有男人的責任和擔當。

只是在寵溺中長大的孩子早早就喪失了擔當的權利。

就像這個故事的女主人公一樣,她既要養家還要養孩子,已經是筋疲力盡,但是婆婆卻無理要求她來養活自己的先生。

兒媳,你年薪30萬,以後我兒不上班了——這母親只能養出廢物兒子

這種想法不僅可笑更是可悲,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發佈的《中國女性生活狀況報告(2017)》顯示,中國女性每天的家務勞動時間是2.6小時,在家務活兒的分配承擔中,妻子以65%的壓倒性優勢,成為主要承擔者,願意承擔家務的丈夫,只有7%。

這世上有一種無以言表的委屈,叫家務活本來就該女人幹。

《2016年中國女性、職業與幸福感白皮書》顯示,在家庭和單位之間不停奔波的中國女性中,70.32%的人認為家庭和事業同等重要,並企圖維護家庭和事業兼顧,因此變得更加忙碌。

這人世間難兩全的是,讓一個女人兼顧家庭和事業。

但是現在很多女性的處境也越來越尷尬,男人反而越活越輕鬆,他們不思進取,碌碌無為,不知道何為家,亦不知道體諒老婆。這支龐大的“巨嬰”隊伍背後,無一不是母親溺愛的結果。

兒媳,你年薪30萬,以後我兒不上班了——這母親只能養出廢物兒子

作為一位母親,要教會孩子有擔當,為家負責,為媳婦撐起一片天,給她安全感和歸宿感!

2

那麼社會巨嬰越來越多背後的真相是什麼?

很多人認為,一個人之所以能成為巨嬰,是因為父母給的愛太多,實際上本質是他們沒有得到真正的愛。

真正的愛是有度。

在父母眼裡,無論兒女年齡多大永遠都是他們的孩子。可是你的孩子,在時光的流逝中已經長大成人,他們具有成年人的思維能力和行為方式,他們應該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和擔當。

美國著名社會學家W.古德在《家庭》一書中說過,家庭是一項社會發明,其任務是將生物人轉化為社會人。孩子能否成為適應社會的社會人,是衡量父母教育的一項重要標準。

父母愛孩子,天經地義,但是總是包辦和代勞,孩子什麼時候才能長大?這種愛無異於傷害。

兒媳,你年薪30萬,以後我兒不上班了——這母親只能養出廢物兒子

就像我曾看過的一部動畫短片《巨嬰》,它講述了一個男孩從小做任何事情都是母親代勞,以至於長大後什麼都不會做,當母親最終倒下的瞬間,男孩因為無法面對生活重新鑽到媽媽肚子裡,想再一次成為嬰兒。

看完覺得可笑可背後的道理卻很諷刺,揭露了孩子之所以變成這樣,只是父母滿足了自己的心裡需求,卻忽略了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很多父母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自己內心的匱乏,所以彌補在了孩子身上,可是殊不知,他們用錯可能方向,發錯了力。

心理學有這麼一個說法,如果一個媽媽的“內在小孩”是缺愛的,那麼她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會把自己認為“匱乏”的那部分投射到孩子的身上。

可是孩子的生活不是我們的生活,孩子的人生也不是我們的人生,我們左右不了孩子,更不能左右他人。

兒媳,你年薪30萬,以後我兒不上班了——這母親只能養出廢物兒子

而我們要做一個智慧父母就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懂得適時的放手和退出,讓他感到安全又自由。

3

就像上文的母親,她其實代表了一部分母親的做法和想法。

他們把孩子當成了自己的自由財產,覺得孩子的事就是自己的事,孩子的家就是自己的家,自己想怎樣就怎樣。

母親沒有顧及兒媳的感受,自以為是,沒有跟兒媳分清界限,這樣的做法無異於冷暴力。讓人痛心又難受。

有些人就是這樣,不懂得界限感。他們總是想要用所謂的道德來綁架別人,並且認為是理所應當的。

其實在與人相處的時候,要保持距離,即使他是自己的兒媳婦兒,也不能為所欲為。這位母親不僅想幹涉孩子們的生活,更想試圖去控制別人。

兒媳,你年薪30萬,以後我兒不上班了——這母親只能養出廢物兒子

她以自我為中心,要求所有人都圍著她的想法轉,而且她沒有規則意識,亦沒有道德觀念。

為什麼中國的婆媳關係問題那麼多?

有一個原因不能被忽略,那就是界限不明確。

王梓恆在《家庭關係痛苦的根源:中國人普遍缺乏界限感》的一文中這樣說道:

明確哪些事是自己的事,哪些事是別人的事,守住自己的界限,也不要侵犯他人的界限,讓界限感清晰起來,才是我們從現在應該開始做的事情。

這也是在告訴父母,自己該如何去做。

正因為很多人在人際關係中缺乏界限感,所以,關係才會特別緊張。所謂的界限感,就是要與人保持一定的距離。即使是自己的孩子,也要給他足夠的私人空間。

不要因為你跟對方有很濃的血緣關係,就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到別人的身上,其實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我們沒有資格,去幹擾或者指引他人的人生。

兒媳,你年薪30萬,以後我兒不上班了——這母親只能養出廢物兒子

即使孩子的家庭出現任何問題,作為父母也只能是引導,而不是干涉。

心理學認為,每個家庭之中都存在著不同的部門,包括夫妻、父母、孩子、兄弟姐妹等。在一個健康的家庭中,這些部門應該是各司其職,又能互相合作的。

一旦有人想要插手其它部門的事宜,那麼這個家庭就必然會出現問題。而且最終受傷的,往往不只是一個人。

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需要一份恰到好處的界限感,時刻提醒我們,在做好自己的同時又要懂得尊重他人。

對孩子的愛也是,該嚴的時候嚴該鬆的時候鬆,只有鬆弛有度,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兒媳,你年薪30萬,以後我兒不上班了——這母親只能養出廢物兒子

父母之愛,為計之深遠。

只願我們會愛,也懂得如何表達愛,畢竟孩子的成長道路只有一次,錯過了,就永遠的錯過了。畢竟愛孩子,如他說是,而非如你所願。

作者簡歷:

肖喬,一個從小就有寫作夢的大孩子,願意記錄生活的酸甜苦辣,點點滴滴。只願成為心想事成的自己!

兒媳,你年薪30萬,以後我兒不上班了——這母親只能養出廢物兒子

龍春華,筆名綠子靜,6歲孩子媽媽,親子暢銷書作家,龍春華親子實踐課堂創始人(ID:lch201302)。著有《嬰幼兒行為心理學》、《孩子,你是最好的自己》、《行為心理 學 : 瞬 間讀懂他人小動作背後隱藏的祕密》(已出版繁體,銷量達20萬冊)、《再苦也要笑一笑》(出版第四版)等十餘部作品。目前正專注 創作家教與童書作品,從內到外地發揮媽媽養孩子的價值!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