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個孩子,最後還是老無所依”這個70歲婆婆,說年輕時做錯3件事'

不完美媽媽 讓夢發生 農村 橙子不語 2019-09-05
"

作者:池魚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

01

歲月不饒人,大概是在青絲變白髮,行動也逐漸遲緩時才開始意識到的吧。

老去,是我們每個人都逃脫不了的自然規律,所以才會孕育下一代,此乃傳承。我曾經問一個朋友,她認為這個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是什麼?

她想了想說,應該是她家五代同堂,每次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的時候,心裡就會莫名生出感動,她很喜歡這樣的感覺。

但是現實也告訴我們,卻不是所有的老去,都能夠讓人如此欣喜從容。

有的時候,老去好像也能成為負擔。

老家有一個老人,70歲的年紀,還是一個人住著,幸好的是,她的身體看起來比較硬朗,基本的事都能自己完成。

因著她家的房子在馬路邊,但凡有人回去,都總會去她家坐坐,老人很好客,也很喜歡說話,見著誰去都很喜歡說話。

如果不知情的人,可能以為老人這麼大的年紀,還一個人住在老家是因為沒有孩子,就像一些人擔心的那樣:周圍到處都沒有人,要是不小心出個什麼事的話,都沒人知道。

而實際上,這個老人一共有4個孩子,2個兒子2個女兒,卻依舊老無所依。她的4個孩子都住在城裡,偶爾會回來看她,但並不多。

老人也不需要花什麼錢,自己在周圍種點地,就夠自己吃了。

雖然有人會悄悄說她的孩子不夠孝順,把這麼大年紀的媽一個人放在農村,但也只是背地裡悄悄吐槽而已,並不敢實際去說什麼,畢竟是人家家事。

老人的心態還是比較樂觀,她心裡什麼都明白,也還是坦然接受一切,並沒有去埋怨什麼,或者說她的孩子們有誰做得不對。

老人自己也曾經說過,自己年輕時候做錯了3件事,也正是如此,所以造成了如今的局面。

"

作者:池魚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

01

歲月不饒人,大概是在青絲變白髮,行動也逐漸遲緩時才開始意識到的吧。

老去,是我們每個人都逃脫不了的自然規律,所以才會孕育下一代,此乃傳承。我曾經問一個朋友,她認為這個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是什麼?

她想了想說,應該是她家五代同堂,每次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的時候,心裡就會莫名生出感動,她很喜歡這樣的感覺。

但是現實也告訴我們,卻不是所有的老去,都能夠讓人如此欣喜從容。

有的時候,老去好像也能成為負擔。

老家有一個老人,70歲的年紀,還是一個人住著,幸好的是,她的身體看起來比較硬朗,基本的事都能自己完成。

因著她家的房子在馬路邊,但凡有人回去,都總會去她家坐坐,老人很好客,也很喜歡說話,見著誰去都很喜歡說話。

如果不知情的人,可能以為老人這麼大的年紀,還一個人住在老家是因為沒有孩子,就像一些人擔心的那樣:周圍到處都沒有人,要是不小心出個什麼事的話,都沒人知道。

而實際上,這個老人一共有4個孩子,2個兒子2個女兒,卻依舊老無所依。她的4個孩子都住在城裡,偶爾會回來看她,但並不多。

老人也不需要花什麼錢,自己在周圍種點地,就夠自己吃了。

雖然有人會悄悄說她的孩子不夠孝順,把這麼大年紀的媽一個人放在農村,但也只是背地裡悄悄吐槽而已,並不敢實際去說什麼,畢竟是人家家事。

老人的心態還是比較樂觀,她心裡什麼都明白,也還是坦然接受一切,並沒有去埋怨什麼,或者說她的孩子們有誰做得不對。

老人自己也曾經說過,自己年輕時候做錯了3件事,也正是如此,所以造成了如今的局面。

“4個孩子,最後還是老無所依”這個70歲婆婆,說年輕時做錯3件事

02

一個家庭裡面,感覺有的時候即使在贍養父母這種理所應當的事情上,也容易出現“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的場景。

老人說,年輕時候的自己做錯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對待4個孩子的問題上,把心部分偏向了兒子吧。畢竟那個時候的農村,都或多或少有這種想法。

尤其是老人的老伴,更是堅定地認為“兒子才能防老,女兒出嫁就是潑出去的水”,以前沒少在孩子面前說類似的話,以後要靠兒子。

不過她的老伴走得早,50多歲的時候就去世了,也沒享過一天兒孫福,甚至走的前一個月,還在給兒子家裡送自己種的大米。

一切都很猝不及防,老伴走了以後,老人從此以後就一個人生活了。

最開始的時候,她的孩子們也討論過以後關於母親去哪家的問題,並沒有出結果,因為大家的意見都不一致。

兩個兒子說大家都是孩子,沒有理由說要他們兩個來養,女兒也要負擔,最好的方法是4個人,一家住3個月這樣。

但是兩個女兒肯定不同意。

說到最後,大家便說到以前去了,說老人以前如何偏向兩個兒子,都是那年的一些小事,比如有很多客人吃飯的時候,她們作為女兒,都不能上桌子這種等等之類的。所以她們不管,養老是兒子的事。

說了半天,誰也不能說服誰,後來就不討論這個了,老人身體還比較硬朗,就一直是一個人住在老家。

但饒是這樣,她的孩子們回來的時候,依舊會從老人這裡帶走不少種的菜,還說“媽住在這裡也好,還能吃點新鮮菜”。

"

作者:池魚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

01

歲月不饒人,大概是在青絲變白髮,行動也逐漸遲緩時才開始意識到的吧。

老去,是我們每個人都逃脫不了的自然規律,所以才會孕育下一代,此乃傳承。我曾經問一個朋友,她認為這個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是什麼?

她想了想說,應該是她家五代同堂,每次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的時候,心裡就會莫名生出感動,她很喜歡這樣的感覺。

但是現實也告訴我們,卻不是所有的老去,都能夠讓人如此欣喜從容。

有的時候,老去好像也能成為負擔。

老家有一個老人,70歲的年紀,還是一個人住著,幸好的是,她的身體看起來比較硬朗,基本的事都能自己完成。

因著她家的房子在馬路邊,但凡有人回去,都總會去她家坐坐,老人很好客,也很喜歡說話,見著誰去都很喜歡說話。

如果不知情的人,可能以為老人這麼大的年紀,還一個人住在老家是因為沒有孩子,就像一些人擔心的那樣:周圍到處都沒有人,要是不小心出個什麼事的話,都沒人知道。

而實際上,這個老人一共有4個孩子,2個兒子2個女兒,卻依舊老無所依。她的4個孩子都住在城裡,偶爾會回來看她,但並不多。

老人也不需要花什麼錢,自己在周圍種點地,就夠自己吃了。

雖然有人會悄悄說她的孩子不夠孝順,把這麼大年紀的媽一個人放在農村,但也只是背地裡悄悄吐槽而已,並不敢實際去說什麼,畢竟是人家家事。

老人的心態還是比較樂觀,她心裡什麼都明白,也還是坦然接受一切,並沒有去埋怨什麼,或者說她的孩子們有誰做得不對。

老人自己也曾經說過,自己年輕時候做錯了3件事,也正是如此,所以造成了如今的局面。

“4個孩子,最後還是老無所依”這個70歲婆婆,說年輕時做錯3件事

02

一個家庭裡面,感覺有的時候即使在贍養父母這種理所應當的事情上,也容易出現“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的場景。

老人說,年輕時候的自己做錯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對待4個孩子的問題上,把心部分偏向了兒子吧。畢竟那個時候的農村,都或多或少有這種想法。

尤其是老人的老伴,更是堅定地認為“兒子才能防老,女兒出嫁就是潑出去的水”,以前沒少在孩子面前說類似的話,以後要靠兒子。

不過她的老伴走得早,50多歲的時候就去世了,也沒享過一天兒孫福,甚至走的前一個月,還在給兒子家裡送自己種的大米。

一切都很猝不及防,老伴走了以後,老人從此以後就一個人生活了。

最開始的時候,她的孩子們也討論過以後關於母親去哪家的問題,並沒有出結果,因為大家的意見都不一致。

兩個兒子說大家都是孩子,沒有理由說要他們兩個來養,女兒也要負擔,最好的方法是4個人,一家住3個月這樣。

但是兩個女兒肯定不同意。

說到最後,大家便說到以前去了,說老人以前如何偏向兩個兒子,都是那年的一些小事,比如有很多客人吃飯的時候,她們作為女兒,都不能上桌子這種等等之類的。所以她們不管,養老是兒子的事。

說了半天,誰也不能說服誰,後來就不討論這個了,老人身體還比較硬朗,就一直是一個人住在老家。

但饒是這樣,她的孩子們回來的時候,依舊會從老人這裡帶走不少種的菜,還說“媽住在這裡也好,還能吃點新鮮菜”。

“4個孩子,最後還是老無所依”這個70歲婆婆,說年輕時做錯3件事

03

關於做錯的第二件事,老人說是沒有存錢吧。她以前也沒有這個想法,所以但凡有多餘的錢,都補貼給了家裡的兩個兒子。

也正是如此,所以兩個女兒比較有意見。

而因為這件事,兩個兒子之間也相互不和,因為他們各自都說母親偏心了對方,虧待了自己,尤其是兩個兒媳,都是說她的不好。

老人原來是有一筆錢的,主要是她老伴去世那裡賠的錢,本來也不多,這裡補貼那裡補貼,後來沒了以後,孩子們反過來問她:“媽,你的錢怎麼用得這麼快?”

是的,到了最後,她的孩子們都不承認自己用了錢,然後得出結論:是對方把錢用多了。這樣一來,又加深了她偏心的說法。

就連後來,有一個女兒說接她去城裡養老院,兒子問了一個問題:“媽,你自己手裡面能夠拿出來多少錢?剩下的我們4個平攤。”

說到最後,因為老人手裡沒錢,認為太貴,遂作罷。

其實說到底,是老人的4個孩子都過分計較自己的利弊得失吧,一直在衡量其中的關係,但因為每個人出發點不同,所以不能達成一致意見。

這是老人做錯的第三件事,她說自己沒有教會她的孩子們要團結這個道理。

她的4個孩子,彼此之間都有不和,甚至會因為對方的家庭條件比自己好而心有不滿。

多年前的時候,她的大兒子做餐飲賺了一些錢,小女兒說也想去學手藝,結果哥哥三推四推,就是不肯帶她。

所以,這成了她的小女兒一直以來的心結,自然兩家關係走得不近。而他們4個也一直都在暗暗較勁這種,互相都想比對方過得好。

"

作者:池魚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

01

歲月不饒人,大概是在青絲變白髮,行動也逐漸遲緩時才開始意識到的吧。

老去,是我們每個人都逃脫不了的自然規律,所以才會孕育下一代,此乃傳承。我曾經問一個朋友,她認為這個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是什麼?

她想了想說,應該是她家五代同堂,每次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的時候,心裡就會莫名生出感動,她很喜歡這樣的感覺。

但是現實也告訴我們,卻不是所有的老去,都能夠讓人如此欣喜從容。

有的時候,老去好像也能成為負擔。

老家有一個老人,70歲的年紀,還是一個人住著,幸好的是,她的身體看起來比較硬朗,基本的事都能自己完成。

因著她家的房子在馬路邊,但凡有人回去,都總會去她家坐坐,老人很好客,也很喜歡說話,見著誰去都很喜歡說話。

如果不知情的人,可能以為老人這麼大的年紀,還一個人住在老家是因為沒有孩子,就像一些人擔心的那樣:周圍到處都沒有人,要是不小心出個什麼事的話,都沒人知道。

而實際上,這個老人一共有4個孩子,2個兒子2個女兒,卻依舊老無所依。她的4個孩子都住在城裡,偶爾會回來看她,但並不多。

老人也不需要花什麼錢,自己在周圍種點地,就夠自己吃了。

雖然有人會悄悄說她的孩子不夠孝順,把這麼大年紀的媽一個人放在農村,但也只是背地裡悄悄吐槽而已,並不敢實際去說什麼,畢竟是人家家事。

老人的心態還是比較樂觀,她心裡什麼都明白,也還是坦然接受一切,並沒有去埋怨什麼,或者說她的孩子們有誰做得不對。

老人自己也曾經說過,自己年輕時候做錯了3件事,也正是如此,所以造成了如今的局面。

“4個孩子,最後還是老無所依”這個70歲婆婆,說年輕時做錯3件事

02

一個家庭裡面,感覺有的時候即使在贍養父母這種理所應當的事情上,也容易出現“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的場景。

老人說,年輕時候的自己做錯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對待4個孩子的問題上,把心部分偏向了兒子吧。畢竟那個時候的農村,都或多或少有這種想法。

尤其是老人的老伴,更是堅定地認為“兒子才能防老,女兒出嫁就是潑出去的水”,以前沒少在孩子面前說類似的話,以後要靠兒子。

不過她的老伴走得早,50多歲的時候就去世了,也沒享過一天兒孫福,甚至走的前一個月,還在給兒子家裡送自己種的大米。

一切都很猝不及防,老伴走了以後,老人從此以後就一個人生活了。

最開始的時候,她的孩子們也討論過以後關於母親去哪家的問題,並沒有出結果,因為大家的意見都不一致。

兩個兒子說大家都是孩子,沒有理由說要他們兩個來養,女兒也要負擔,最好的方法是4個人,一家住3個月這樣。

但是兩個女兒肯定不同意。

說到最後,大家便說到以前去了,說老人以前如何偏向兩個兒子,都是那年的一些小事,比如有很多客人吃飯的時候,她們作為女兒,都不能上桌子這種等等之類的。所以她們不管,養老是兒子的事。

說了半天,誰也不能說服誰,後來就不討論這個了,老人身體還比較硬朗,就一直是一個人住在老家。

但饒是這樣,她的孩子們回來的時候,依舊會從老人這裡帶走不少種的菜,還說“媽住在這裡也好,還能吃點新鮮菜”。

“4個孩子,最後還是老無所依”這個70歲婆婆,說年輕時做錯3件事

03

關於做錯的第二件事,老人說是沒有存錢吧。她以前也沒有這個想法,所以但凡有多餘的錢,都補貼給了家裡的兩個兒子。

也正是如此,所以兩個女兒比較有意見。

而因為這件事,兩個兒子之間也相互不和,因為他們各自都說母親偏心了對方,虧待了自己,尤其是兩個兒媳,都是說她的不好。

老人原來是有一筆錢的,主要是她老伴去世那裡賠的錢,本來也不多,這裡補貼那裡補貼,後來沒了以後,孩子們反過來問她:“媽,你的錢怎麼用得這麼快?”

是的,到了最後,她的孩子們都不承認自己用了錢,然後得出結論:是對方把錢用多了。這樣一來,又加深了她偏心的說法。

就連後來,有一個女兒說接她去城裡養老院,兒子問了一個問題:“媽,你自己手裡面能夠拿出來多少錢?剩下的我們4個平攤。”

說到最後,因為老人手裡沒錢,認為太貴,遂作罷。

其實說到底,是老人的4個孩子都過分計較自己的利弊得失吧,一直在衡量其中的關係,但因為每個人出發點不同,所以不能達成一致意見。

這是老人做錯的第三件事,她說自己沒有教會她的孩子們要團結這個道理。

她的4個孩子,彼此之間都有不和,甚至會因為對方的家庭條件比自己好而心有不滿。

多年前的時候,她的大兒子做餐飲賺了一些錢,小女兒說也想去學手藝,結果哥哥三推四推,就是不肯帶她。

所以,這成了她的小女兒一直以來的心結,自然兩家關係走得不近。而他們4個也一直都在暗暗較勁這種,互相都想比對方過得好。

“4個孩子,最後還是老無所依”這個70歲婆婆,說年輕時做錯3件事

04

老人也很遺憾,說以前不曾教過他們團結,所以,才漸漸有了今天的樣子。

因為村裡的老人不止她一個,但是大多數都還是過得挺幸福。老人的隔壁鄰居6個孩子,有兒有女,都在城裡面,也把父母接了過去,6個孩子都很孝順。

甚至鄰居不想在城裡面,說還是在家裡面好些,最後6個孩子一番商量,認為回老家太偏僻,父母又不喜歡城裡,便退而求其次,一起在鎮上給父母買了一間小房子。

老人說起來還是很羨慕的,畢竟她一個人待在老家應該也比較孤單,有時好幾天沒人和她說話,平時幾乎都沒什麼人回去。

年輕的時候,誰都不會去想象有一天皺紋爬上臉龐,行動也變得困難時候的場景,因為總是感覺十分遙遠,但歲月匆匆,一切終將成為必然。

或許曾經的一些事,會在老了以後才能看出副作用。

而愛的箭頭總是無限向下,向上看的時候,有人只能看到不平和負擔,忽略了自己也是從兒時成長過來的人,忽略了那份曾經的愛意。

希望所有的老去,都能淡然平和,就像是時間的年輪慢慢走過來一樣,它帶走了青春,也能帶來老了以後該有的幸福。

至少,不要盡是心酸。

-END-


和每個來這裡的人談愛說情,但無關風月。點擊上方關注,歡迎來到我的世界。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