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叛逆,家長有責任:你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去找別人'

不完美媽媽 摔跤 陸北老師 2019-09-08
"
"
青春期叛逆,家長有責任:你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去找別人

作者簡介

前段時間,有人在朋友圈發佈了一則尋人啟事,說自己14歲的女兒失聯一週,讓大家幫助尋找。後來,在警方的幫助下,女孩子被順利找到。可是,孩子見到父母,不僅沒有擁抱,反而把自己關進了房間。

父親對女兒這樣的反應倒並不奇怪,她說孩子和自己吵架,反鎖房門不讓自己進她的房間,已經是常態了。

"
青春期叛逆,家長有責任:你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去找別人

作者簡介

前段時間,有人在朋友圈發佈了一則尋人啟事,說自己14歲的女兒失聯一週,讓大家幫助尋找。後來,在警方的幫助下,女孩子被順利找到。可是,孩子見到父母,不僅沒有擁抱,反而把自己關進了房間。

父親對女兒這樣的反應倒並不奇怪,她說孩子和自己吵架,反鎖房門不讓自己進她的房間,已經是常態了。

青春期叛逆,家長有責任:你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去找別人

不願意和父母交流,成為了很多青春期孩子的通病

母親對於孩子這樣的狀態有很無奈,她說,孩子她以前很乖的,但是,到了青春期就好像變了一個人,根本無法溝通,成績也直線下滑。這一次還離家出走,她真的很擔心孩子萬一在外面遇到危險,但是也不知道要如何處理。

其實,這樣的事情越來越多,如果我們去預防少年兒童走失平臺上瀏覽,就會發現處於青春期的孩子離家出走的特別多,與父母吵架、和家裡鬧矛盾,都成為了他們出走的理由。

"
青春期叛逆,家長有責任:你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去找別人

作者簡介

前段時間,有人在朋友圈發佈了一則尋人啟事,說自己14歲的女兒失聯一週,讓大家幫助尋找。後來,在警方的幫助下,女孩子被順利找到。可是,孩子見到父母,不僅沒有擁抱,反而把自己關進了房間。

父親對女兒這樣的反應倒並不奇怪,她說孩子和自己吵架,反鎖房門不讓自己進她的房間,已經是常態了。

青春期叛逆,家長有責任:你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去找別人

不願意和父母交流,成為了很多青春期孩子的通病

母親對於孩子這樣的狀態有很無奈,她說,孩子她以前很乖的,但是,到了青春期就好像變了一個人,根本無法溝通,成績也直線下滑。這一次還離家出走,她真的很擔心孩子萬一在外面遇到危險,但是也不知道要如何處理。

其實,這樣的事情越來越多,如果我們去預防少年兒童走失平臺上瀏覽,就會發現處於青春期的孩子離家出走的特別多,與父母吵架、和家裡鬧矛盾,都成為了他們出走的理由。

青春期叛逆,家長有責任:你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去找別人

與父母吵架、和家裡鬧矛盾,都成為了孩子出走的理由

父母們都很不理解,明明孩子以前乖巧懂事,怎麼一到了青春期就大變樣了呢?說不得、罵不得,真是讓人頭疼不已。

青春期的孩子為什麼會如此叛逆呢?

一說起叛逆,父母們就有無數的話想要說,"早戀、大家、厭學、網癮、頂嘴",孩子只要進了青春期,似乎所有的優秀品質一夜消失,取而代之的就是各種叛逆。

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呢?難道真的就像大家說的那樣,孩子學壞了嗎?當然不是,孩子出現的種種叛逆行為,和他的生理、心理的變化都有很大的關係。

"
青春期叛逆,家長有責任:你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去找別人

作者簡介

前段時間,有人在朋友圈發佈了一則尋人啟事,說自己14歲的女兒失聯一週,讓大家幫助尋找。後來,在警方的幫助下,女孩子被順利找到。可是,孩子見到父母,不僅沒有擁抱,反而把自己關進了房間。

父親對女兒這樣的反應倒並不奇怪,她說孩子和自己吵架,反鎖房門不讓自己進她的房間,已經是常態了。

青春期叛逆,家長有責任:你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去找別人

不願意和父母交流,成為了很多青春期孩子的通病

母親對於孩子這樣的狀態有很無奈,她說,孩子她以前很乖的,但是,到了青春期就好像變了一個人,根本無法溝通,成績也直線下滑。這一次還離家出走,她真的很擔心孩子萬一在外面遇到危險,但是也不知道要如何處理。

其實,這樣的事情越來越多,如果我們去預防少年兒童走失平臺上瀏覽,就會發現處於青春期的孩子離家出走的特別多,與父母吵架、和家裡鬧矛盾,都成為了他們出走的理由。

青春期叛逆,家長有責任:你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去找別人

與父母吵架、和家裡鬧矛盾,都成為了孩子出走的理由

父母們都很不理解,明明孩子以前乖巧懂事,怎麼一到了青春期就大變樣了呢?說不得、罵不得,真是讓人頭疼不已。

青春期的孩子為什麼會如此叛逆呢?

一說起叛逆,父母們就有無數的話想要說,"早戀、大家、厭學、網癮、頂嘴",孩子只要進了青春期,似乎所有的優秀品質一夜消失,取而代之的就是各種叛逆。

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呢?難道真的就像大家說的那樣,孩子學壞了嗎?當然不是,孩子出現的種種叛逆行為,和他的生理、心理的變化都有很大的關係。

青春期叛逆,家長有責任:你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去找別人

青春期孩子叛逆,與孩子的激素分泌、大腦發育都有很大的關係

第一個原因,孩子的激素髮生了變化。

激素水平的變化會導致孩子變得更加衝動,很多時候,孩子會覺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導致孩子出現一些衝動的行為。

第二個原因,孩子開始有了獨立意識。

小的時候,孩子總是黏著父母,什麼事情都希望可以得到父母的幫助。但是,隨著孩子越來越大,孩子開始有了獨立的需求,他們渴望自己被當做成年人一樣對待。

所以,這個時候,父母還是用小時候的方法來對待孩子,勢必就會引發孩子的反抗。

"
青春期叛逆,家長有責任:你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去找別人

作者簡介

前段時間,有人在朋友圈發佈了一則尋人啟事,說自己14歲的女兒失聯一週,讓大家幫助尋找。後來,在警方的幫助下,女孩子被順利找到。可是,孩子見到父母,不僅沒有擁抱,反而把自己關進了房間。

父親對女兒這樣的反應倒並不奇怪,她說孩子和自己吵架,反鎖房門不讓自己進她的房間,已經是常態了。

青春期叛逆,家長有責任:你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去找別人

不願意和父母交流,成為了很多青春期孩子的通病

母親對於孩子這樣的狀態有很無奈,她說,孩子她以前很乖的,但是,到了青春期就好像變了一個人,根本無法溝通,成績也直線下滑。這一次還離家出走,她真的很擔心孩子萬一在外面遇到危險,但是也不知道要如何處理。

其實,這樣的事情越來越多,如果我們去預防少年兒童走失平臺上瀏覽,就會發現處於青春期的孩子離家出走的特別多,與父母吵架、和家裡鬧矛盾,都成為了他們出走的理由。

青春期叛逆,家長有責任:你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去找別人

與父母吵架、和家裡鬧矛盾,都成為了孩子出走的理由

父母們都很不理解,明明孩子以前乖巧懂事,怎麼一到了青春期就大變樣了呢?說不得、罵不得,真是讓人頭疼不已。

青春期的孩子為什麼會如此叛逆呢?

一說起叛逆,父母們就有無數的話想要說,"早戀、大家、厭學、網癮、頂嘴",孩子只要進了青春期,似乎所有的優秀品質一夜消失,取而代之的就是各種叛逆。

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呢?難道真的就像大家說的那樣,孩子學壞了嗎?當然不是,孩子出現的種種叛逆行為,和他的生理、心理的變化都有很大的關係。

青春期叛逆,家長有責任:你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去找別人

青春期孩子叛逆,與孩子的激素分泌、大腦發育都有很大的關係

第一個原因,孩子的激素髮生了變化。

激素水平的變化會導致孩子變得更加衝動,很多時候,孩子會覺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導致孩子出現一些衝動的行為。

第二個原因,孩子開始有了獨立意識。

小的時候,孩子總是黏著父母,什麼事情都希望可以得到父母的幫助。但是,隨著孩子越來越大,孩子開始有了獨立的需求,他們渴望自己被當做成年人一樣對待。

所以,這個時候,父母還是用小時候的方法來對待孩子,勢必就會引發孩子的反抗。

青春期叛逆,家長有責任:你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去找別人

父母不改變對待孩子的方式方法,就會導致孩子叛逆反抗

第三個原因,與孩子的大腦發育有關係。

孩子小的時候,大腦還沒有完全發育,他們對於外界的信息幾乎是無條件接受。尤其是正面信息,孩子更是接收地非常快。

所以,父母就會覺得孩子還是小時候聽話,讓他做什麼就去做什麼。要是再給一些獎勵,孩子就會做得更好了。

但是,到了10歲之後,孩子的大腦開始迎來第二個巔峰時期。此時,大腦的前額葉快速發育,自我認知能力以及思考能力都在不斷加強,孩子開始學會了拒絕。

"
青春期叛逆,家長有責任:你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去找別人

作者簡介

前段時間,有人在朋友圈發佈了一則尋人啟事,說自己14歲的女兒失聯一週,讓大家幫助尋找。後來,在警方的幫助下,女孩子被順利找到。可是,孩子見到父母,不僅沒有擁抱,反而把自己關進了房間。

父親對女兒這樣的反應倒並不奇怪,她說孩子和自己吵架,反鎖房門不讓自己進她的房間,已經是常態了。

青春期叛逆,家長有責任:你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去找別人

不願意和父母交流,成為了很多青春期孩子的通病

母親對於孩子這樣的狀態有很無奈,她說,孩子她以前很乖的,但是,到了青春期就好像變了一個人,根本無法溝通,成績也直線下滑。這一次還離家出走,她真的很擔心孩子萬一在外面遇到危險,但是也不知道要如何處理。

其實,這樣的事情越來越多,如果我們去預防少年兒童走失平臺上瀏覽,就會發現處於青春期的孩子離家出走的特別多,與父母吵架、和家裡鬧矛盾,都成為了他們出走的理由。

青春期叛逆,家長有責任:你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去找別人

與父母吵架、和家裡鬧矛盾,都成為了孩子出走的理由

父母們都很不理解,明明孩子以前乖巧懂事,怎麼一到了青春期就大變樣了呢?說不得、罵不得,真是讓人頭疼不已。

青春期的孩子為什麼會如此叛逆呢?

一說起叛逆,父母們就有無數的話想要說,"早戀、大家、厭學、網癮、頂嘴",孩子只要進了青春期,似乎所有的優秀品質一夜消失,取而代之的就是各種叛逆。

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呢?難道真的就像大家說的那樣,孩子學壞了嗎?當然不是,孩子出現的種種叛逆行為,和他的生理、心理的變化都有很大的關係。

青春期叛逆,家長有責任:你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去找別人

青春期孩子叛逆,與孩子的激素分泌、大腦發育都有很大的關係

第一個原因,孩子的激素髮生了變化。

激素水平的變化會導致孩子變得更加衝動,很多時候,孩子會覺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導致孩子出現一些衝動的行為。

第二個原因,孩子開始有了獨立意識。

小的時候,孩子總是黏著父母,什麼事情都希望可以得到父母的幫助。但是,隨著孩子越來越大,孩子開始有了獨立的需求,他們渴望自己被當做成年人一樣對待。

所以,這個時候,父母還是用小時候的方法來對待孩子,勢必就會引發孩子的反抗。

青春期叛逆,家長有責任:你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去找別人

父母不改變對待孩子的方式方法,就會導致孩子叛逆反抗

第三個原因,與孩子的大腦發育有關係。

孩子小的時候,大腦還沒有完全發育,他們對於外界的信息幾乎是無條件接受。尤其是正面信息,孩子更是接收地非常快。

所以,父母就會覺得孩子還是小時候聽話,讓他做什麼就去做什麼。要是再給一些獎勵,孩子就會做得更好了。

但是,到了10歲之後,孩子的大腦開始迎來第二個巔峰時期。此時,大腦的前額葉快速發育,自我認知能力以及思考能力都在不斷加強,孩子開始學會了拒絕。

青春期叛逆,家長有責任:你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去找別人

大腦的發育,讓孩子學會了拒絕

他們會思考父母的要求到底是否正確,又或者我是否可以不接受,當孩子開始思考的時候,他就有可能會拒絕父母。

這些原因都會導致孩子變得與以往不一樣,在父母看來孩子似乎是出現了行為上的偏差,但是實際上這些都是生理和心理的變化導致的,而絕不是看起來那麼簡單。

青春期的孩子就真的無法溝通了嗎?

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裡的大女兒就完整展現了青春期的成長過程。小的時候,父親給她制定的目標是希望她可以成為一名摔跤選手。雖然她也會覺得很疲勞,但是還是可以堅持。

後來,進入了體育學院,父親不在身邊,她開始尋求獨立,留起了長髮,學習了新的摔跤技術。

最後,她開始審視自己的問題,明確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於是她重新開始向父親學習摔跤,最終獲得了比賽的勝利。

"
青春期叛逆,家長有責任:你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去找別人

作者簡介

前段時間,有人在朋友圈發佈了一則尋人啟事,說自己14歲的女兒失聯一週,讓大家幫助尋找。後來,在警方的幫助下,女孩子被順利找到。可是,孩子見到父母,不僅沒有擁抱,反而把自己關進了房間。

父親對女兒這樣的反應倒並不奇怪,她說孩子和自己吵架,反鎖房門不讓自己進她的房間,已經是常態了。

青春期叛逆,家長有責任:你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去找別人

不願意和父母交流,成為了很多青春期孩子的通病

母親對於孩子這樣的狀態有很無奈,她說,孩子她以前很乖的,但是,到了青春期就好像變了一個人,根本無法溝通,成績也直線下滑。這一次還離家出走,她真的很擔心孩子萬一在外面遇到危險,但是也不知道要如何處理。

其實,這樣的事情越來越多,如果我們去預防少年兒童走失平臺上瀏覽,就會發現處於青春期的孩子離家出走的特別多,與父母吵架、和家裡鬧矛盾,都成為了他們出走的理由。

青春期叛逆,家長有責任:你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去找別人

與父母吵架、和家裡鬧矛盾,都成為了孩子出走的理由

父母們都很不理解,明明孩子以前乖巧懂事,怎麼一到了青春期就大變樣了呢?說不得、罵不得,真是讓人頭疼不已。

青春期的孩子為什麼會如此叛逆呢?

一說起叛逆,父母們就有無數的話想要說,"早戀、大家、厭學、網癮、頂嘴",孩子只要進了青春期,似乎所有的優秀品質一夜消失,取而代之的就是各種叛逆。

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呢?難道真的就像大家說的那樣,孩子學壞了嗎?當然不是,孩子出現的種種叛逆行為,和他的生理、心理的變化都有很大的關係。

青春期叛逆,家長有責任:你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去找別人

青春期孩子叛逆,與孩子的激素分泌、大腦發育都有很大的關係

第一個原因,孩子的激素髮生了變化。

激素水平的變化會導致孩子變得更加衝動,很多時候,孩子會覺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導致孩子出現一些衝動的行為。

第二個原因,孩子開始有了獨立意識。

小的時候,孩子總是黏著父母,什麼事情都希望可以得到父母的幫助。但是,隨著孩子越來越大,孩子開始有了獨立的需求,他們渴望自己被當做成年人一樣對待。

所以,這個時候,父母還是用小時候的方法來對待孩子,勢必就會引發孩子的反抗。

青春期叛逆,家長有責任:你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去找別人

父母不改變對待孩子的方式方法,就會導致孩子叛逆反抗

第三個原因,與孩子的大腦發育有關係。

孩子小的時候,大腦還沒有完全發育,他們對於外界的信息幾乎是無條件接受。尤其是正面信息,孩子更是接收地非常快。

所以,父母就會覺得孩子還是小時候聽話,讓他做什麼就去做什麼。要是再給一些獎勵,孩子就會做得更好了。

但是,到了10歲之後,孩子的大腦開始迎來第二個巔峰時期。此時,大腦的前額葉快速發育,自我認知能力以及思考能力都在不斷加強,孩子開始學會了拒絕。

青春期叛逆,家長有責任:你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去找別人

大腦的發育,讓孩子學會了拒絕

他們會思考父母的要求到底是否正確,又或者我是否可以不接受,當孩子開始思考的時候,他就有可能會拒絕父母。

這些原因都會導致孩子變得與以往不一樣,在父母看來孩子似乎是出現了行為上的偏差,但是實際上這些都是生理和心理的變化導致的,而絕不是看起來那麼簡單。

青春期的孩子就真的無法溝通了嗎?

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裡的大女兒就完整展現了青春期的成長過程。小的時候,父親給她制定的目標是希望她可以成為一名摔跤選手。雖然她也會覺得很疲勞,但是還是可以堅持。

後來,進入了體育學院,父親不在身邊,她開始尋求獨立,留起了長髮,學習了新的摔跤技術。

最後,她開始審視自己的問題,明確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於是她重新開始向父親學習摔跤,最終獲得了比賽的勝利。

青春期叛逆,家長有責任:你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去找別人

路是自己的,最終怎麼做,還是要由孩子來決定

一開始學習摔跤是父親的選擇,中間折騰了那麼久,最後還是繼續在摔跤上努力,但是,這一回是大女兒自己的選擇。

從這個過程來看,我們就會發現,其實青春期的結局未必就是不好的,只是過程中,一旦處理不好,父母和孩子都會感覺到很痛苦。

所以,要想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父母就應該掌握方式方法,在不影響親子關係的前提下,與孩子一同走過暴風雨般的青春期。

那麼,父母究竟應該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進行相處呢?

父母究竟應該如何與青春期孩子相處呢?

第一種方式,轉換思維模式,看到孩子對你的需要。

《解碼青春期》一書中提到,要想更好地陪伴、引導、教育處於青春期的孩子,父母一定要自己的思維模式,“青少年不是要遠離你,他們比看起來更需要你

"
青春期叛逆,家長有責任:你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去找別人

作者簡介

前段時間,有人在朋友圈發佈了一則尋人啟事,說自己14歲的女兒失聯一週,讓大家幫助尋找。後來,在警方的幫助下,女孩子被順利找到。可是,孩子見到父母,不僅沒有擁抱,反而把自己關進了房間。

父親對女兒這樣的反應倒並不奇怪,她說孩子和自己吵架,反鎖房門不讓自己進她的房間,已經是常態了。

青春期叛逆,家長有責任:你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去找別人

不願意和父母交流,成為了很多青春期孩子的通病

母親對於孩子這樣的狀態有很無奈,她說,孩子她以前很乖的,但是,到了青春期就好像變了一個人,根本無法溝通,成績也直線下滑。這一次還離家出走,她真的很擔心孩子萬一在外面遇到危險,但是也不知道要如何處理。

其實,這樣的事情越來越多,如果我們去預防少年兒童走失平臺上瀏覽,就會發現處於青春期的孩子離家出走的特別多,與父母吵架、和家裡鬧矛盾,都成為了他們出走的理由。

青春期叛逆,家長有責任:你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去找別人

與父母吵架、和家裡鬧矛盾,都成為了孩子出走的理由

父母們都很不理解,明明孩子以前乖巧懂事,怎麼一到了青春期就大變樣了呢?說不得、罵不得,真是讓人頭疼不已。

青春期的孩子為什麼會如此叛逆呢?

一說起叛逆,父母們就有無數的話想要說,"早戀、大家、厭學、網癮、頂嘴",孩子只要進了青春期,似乎所有的優秀品質一夜消失,取而代之的就是各種叛逆。

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呢?難道真的就像大家說的那樣,孩子學壞了嗎?當然不是,孩子出現的種種叛逆行為,和他的生理、心理的變化都有很大的關係。

青春期叛逆,家長有責任:你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去找別人

青春期孩子叛逆,與孩子的激素分泌、大腦發育都有很大的關係

第一個原因,孩子的激素髮生了變化。

激素水平的變化會導致孩子變得更加衝動,很多時候,孩子會覺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導致孩子出現一些衝動的行為。

第二個原因,孩子開始有了獨立意識。

小的時候,孩子總是黏著父母,什麼事情都希望可以得到父母的幫助。但是,隨著孩子越來越大,孩子開始有了獨立的需求,他們渴望自己被當做成年人一樣對待。

所以,這個時候,父母還是用小時候的方法來對待孩子,勢必就會引發孩子的反抗。

青春期叛逆,家長有責任:你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去找別人

父母不改變對待孩子的方式方法,就會導致孩子叛逆反抗

第三個原因,與孩子的大腦發育有關係。

孩子小的時候,大腦還沒有完全發育,他們對於外界的信息幾乎是無條件接受。尤其是正面信息,孩子更是接收地非常快。

所以,父母就會覺得孩子還是小時候聽話,讓他做什麼就去做什麼。要是再給一些獎勵,孩子就會做得更好了。

但是,到了10歲之後,孩子的大腦開始迎來第二個巔峰時期。此時,大腦的前額葉快速發育,自我認知能力以及思考能力都在不斷加強,孩子開始學會了拒絕。

青春期叛逆,家長有責任:你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去找別人

大腦的發育,讓孩子學會了拒絕

他們會思考父母的要求到底是否正確,又或者我是否可以不接受,當孩子開始思考的時候,他就有可能會拒絕父母。

這些原因都會導致孩子變得與以往不一樣,在父母看來孩子似乎是出現了行為上的偏差,但是實際上這些都是生理和心理的變化導致的,而絕不是看起來那麼簡單。

青春期的孩子就真的無法溝通了嗎?

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裡的大女兒就完整展現了青春期的成長過程。小的時候,父親給她制定的目標是希望她可以成為一名摔跤選手。雖然她也會覺得很疲勞,但是還是可以堅持。

後來,進入了體育學院,父親不在身邊,她開始尋求獨立,留起了長髮,學習了新的摔跤技術。

最後,她開始審視自己的問題,明確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於是她重新開始向父親學習摔跤,最終獲得了比賽的勝利。

青春期叛逆,家長有責任:你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去找別人

路是自己的,最終怎麼做,還是要由孩子來決定

一開始學習摔跤是父親的選擇,中間折騰了那麼久,最後還是繼續在摔跤上努力,但是,這一回是大女兒自己的選擇。

從這個過程來看,我們就會發現,其實青春期的結局未必就是不好的,只是過程中,一旦處理不好,父母和孩子都會感覺到很痛苦。

所以,要想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父母就應該掌握方式方法,在不影響親子關係的前提下,與孩子一同走過暴風雨般的青春期。

那麼,父母究竟應該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進行相處呢?

父母究竟應該如何與青春期孩子相處呢?

第一種方式,轉換思維模式,看到孩子對你的需要。

《解碼青春期》一書中提到,要想更好地陪伴、引導、教育處於青春期的孩子,父母一定要自己的思維模式,“青少年不是要遠離你,他們比看起來更需要你

青春期叛逆,家長有責任:你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去找別人

《解碼青春期》

孩子們進入青春期,最明顯的一個變化就是他們對於獨立的渴望。在他們自己看來,自己已經長大了,很多事情都應該由自己做主,這個時候,父母如果好像對待孩子那樣事無鉅細地去幫忙,不僅不會讓孩子感覺到感恩,反而會激發他的憤怒和叛逆。

為了避免和孩子產生衝突,很多父母就真的放權給孩子,孩子的事情都不管了,這樣一來,看似好像親子之間的衝突減少了,但是問題卻並沒有真的減少,而你對孩子的放手會加劇孩子的恐懼,這是怎麼回事兒呢?

就像書中說的那樣,"青春期的孩子會像我對待過山車上的大腿壓桿一樣,不斷考驗你,看看你是否可靠"。

就像是電視劇《小歡喜》裡的喬英子,我們都看到她會反抗媽媽,為此不惜離家出走,但是她卻把自己的心事告訴了楊洋媽媽,因為她更能理解自己的想法。

"
青春期叛逆,家長有責任:你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去找別人

作者簡介

前段時間,有人在朋友圈發佈了一則尋人啟事,說自己14歲的女兒失聯一週,讓大家幫助尋找。後來,在警方的幫助下,女孩子被順利找到。可是,孩子見到父母,不僅沒有擁抱,反而把自己關進了房間。

父親對女兒這樣的反應倒並不奇怪,她說孩子和自己吵架,反鎖房門不讓自己進她的房間,已經是常態了。

青春期叛逆,家長有責任:你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去找別人

不願意和父母交流,成為了很多青春期孩子的通病

母親對於孩子這樣的狀態有很無奈,她說,孩子她以前很乖的,但是,到了青春期就好像變了一個人,根本無法溝通,成績也直線下滑。這一次還離家出走,她真的很擔心孩子萬一在外面遇到危險,但是也不知道要如何處理。

其實,這樣的事情越來越多,如果我們去預防少年兒童走失平臺上瀏覽,就會發現處於青春期的孩子離家出走的特別多,與父母吵架、和家裡鬧矛盾,都成為了他們出走的理由。

青春期叛逆,家長有責任:你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去找別人

與父母吵架、和家裡鬧矛盾,都成為了孩子出走的理由

父母們都很不理解,明明孩子以前乖巧懂事,怎麼一到了青春期就大變樣了呢?說不得、罵不得,真是讓人頭疼不已。

青春期的孩子為什麼會如此叛逆呢?

一說起叛逆,父母們就有無數的話想要說,"早戀、大家、厭學、網癮、頂嘴",孩子只要進了青春期,似乎所有的優秀品質一夜消失,取而代之的就是各種叛逆。

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呢?難道真的就像大家說的那樣,孩子學壞了嗎?當然不是,孩子出現的種種叛逆行為,和他的生理、心理的變化都有很大的關係。

青春期叛逆,家長有責任:你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去找別人

青春期孩子叛逆,與孩子的激素分泌、大腦發育都有很大的關係

第一個原因,孩子的激素髮生了變化。

激素水平的變化會導致孩子變得更加衝動,很多時候,孩子會覺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導致孩子出現一些衝動的行為。

第二個原因,孩子開始有了獨立意識。

小的時候,孩子總是黏著父母,什麼事情都希望可以得到父母的幫助。但是,隨著孩子越來越大,孩子開始有了獨立的需求,他們渴望自己被當做成年人一樣對待。

所以,這個時候,父母還是用小時候的方法來對待孩子,勢必就會引發孩子的反抗。

青春期叛逆,家長有責任:你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去找別人

父母不改變對待孩子的方式方法,就會導致孩子叛逆反抗

第三個原因,與孩子的大腦發育有關係。

孩子小的時候,大腦還沒有完全發育,他們對於外界的信息幾乎是無條件接受。尤其是正面信息,孩子更是接收地非常快。

所以,父母就會覺得孩子還是小時候聽話,讓他做什麼就去做什麼。要是再給一些獎勵,孩子就會做得更好了。

但是,到了10歲之後,孩子的大腦開始迎來第二個巔峰時期。此時,大腦的前額葉快速發育,自我認知能力以及思考能力都在不斷加強,孩子開始學會了拒絕。

青春期叛逆,家長有責任:你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去找別人

大腦的發育,讓孩子學會了拒絕

他們會思考父母的要求到底是否正確,又或者我是否可以不接受,當孩子開始思考的時候,他就有可能會拒絕父母。

這些原因都會導致孩子變得與以往不一樣,在父母看來孩子似乎是出現了行為上的偏差,但是實際上這些都是生理和心理的變化導致的,而絕不是看起來那麼簡單。

青春期的孩子就真的無法溝通了嗎?

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裡的大女兒就完整展現了青春期的成長過程。小的時候,父親給她制定的目標是希望她可以成為一名摔跤選手。雖然她也會覺得很疲勞,但是還是可以堅持。

後來,進入了體育學院,父親不在身邊,她開始尋求獨立,留起了長髮,學習了新的摔跤技術。

最後,她開始審視自己的問題,明確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於是她重新開始向父親學習摔跤,最終獲得了比賽的勝利。

青春期叛逆,家長有責任:你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去找別人

路是自己的,最終怎麼做,還是要由孩子來決定

一開始學習摔跤是父親的選擇,中間折騰了那麼久,最後還是繼續在摔跤上努力,但是,這一回是大女兒自己的選擇。

從這個過程來看,我們就會發現,其實青春期的結局未必就是不好的,只是過程中,一旦處理不好,父母和孩子都會感覺到很痛苦。

所以,要想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父母就應該掌握方式方法,在不影響親子關係的前提下,與孩子一同走過暴風雨般的青春期。

那麼,父母究竟應該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進行相處呢?

父母究竟應該如何與青春期孩子相處呢?

第一種方式,轉換思維模式,看到孩子對你的需要。

《解碼青春期》一書中提到,要想更好地陪伴、引導、教育處於青春期的孩子,父母一定要自己的思維模式,“青少年不是要遠離你,他們比看起來更需要你

青春期叛逆,家長有責任:你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去找別人

《解碼青春期》

孩子們進入青春期,最明顯的一個變化就是他們對於獨立的渴望。在他們自己看來,自己已經長大了,很多事情都應該由自己做主,這個時候,父母如果好像對待孩子那樣事無鉅細地去幫忙,不僅不會讓孩子感覺到感恩,反而會激發他的憤怒和叛逆。

為了避免和孩子產生衝突,很多父母就真的放權給孩子,孩子的事情都不管了,這樣一來,看似好像親子之間的衝突減少了,但是問題卻並沒有真的減少,而你對孩子的放手會加劇孩子的恐懼,這是怎麼回事兒呢?

就像書中說的那樣,"青春期的孩子會像我對待過山車上的大腿壓桿一樣,不斷考驗你,看看你是否可靠"。

就像是電視劇《小歡喜》裡的喬英子,我們都看到她會反抗媽媽,為此不惜離家出走,但是她卻把自己的心事告訴了楊洋媽媽,因為她更能理解自己的想法。

青春期叛逆,家長有責任:你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去找別人

對孩子的理解,是走進孩子內心最好的辦法

進入青春期,並不是孩子不需要父母了,而是他們對父母的期待變高了,他們不再僅僅是希望父母照顧自己的飲食起居,而是期待著父母可以理解自己,與自己共情,這一點比照顧要重要得多。

所以,當孩子讓你感到抓狂的時候,並不是在告訴你,他不需要你。恰恰相反,他是想和你在一起,只不過他不知道如何恰當地去表達,而這是一種試探。這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想和孩子更好地相處,不是要減少在一起的時間,而且要增加彼此在一起的時間。

第二種方法,父母要安排自己與孩子的專屬時間。

就算知道了孩子需要自己,很多父母也沒有辦法拿出時間去做這件事情。畢竟自己上有老下有小,還得養家餬口,哪來的那麼多時間就是陪孩子呢?而且,有些父母覺得,反正孩子也大了,有自己的主意了,其實也就不用再去陪伴了。

有數據研究顯示,孩子在12歲之前,爸爸和孩子單獨在一起的時間平均每天有26分鐘,等孩子進入了青春期,每天呆在一起的時間就不到9分鐘了。

而媽媽也是一樣,孩子小的時候,在一起的時間每天還能達到31分鐘,但是一旦孩子長大了,也就變成11分鐘了。

"
青春期叛逆,家長有責任:你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去找別人

作者簡介

前段時間,有人在朋友圈發佈了一則尋人啟事,說自己14歲的女兒失聯一週,讓大家幫助尋找。後來,在警方的幫助下,女孩子被順利找到。可是,孩子見到父母,不僅沒有擁抱,反而把自己關進了房間。

父親對女兒這樣的反應倒並不奇怪,她說孩子和自己吵架,反鎖房門不讓自己進她的房間,已經是常態了。

青春期叛逆,家長有責任:你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去找別人

不願意和父母交流,成為了很多青春期孩子的通病

母親對於孩子這樣的狀態有很無奈,她說,孩子她以前很乖的,但是,到了青春期就好像變了一個人,根本無法溝通,成績也直線下滑。這一次還離家出走,她真的很擔心孩子萬一在外面遇到危險,但是也不知道要如何處理。

其實,這樣的事情越來越多,如果我們去預防少年兒童走失平臺上瀏覽,就會發現處於青春期的孩子離家出走的特別多,與父母吵架、和家裡鬧矛盾,都成為了他們出走的理由。

青春期叛逆,家長有責任:你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去找別人

與父母吵架、和家裡鬧矛盾,都成為了孩子出走的理由

父母們都很不理解,明明孩子以前乖巧懂事,怎麼一到了青春期就大變樣了呢?說不得、罵不得,真是讓人頭疼不已。

青春期的孩子為什麼會如此叛逆呢?

一說起叛逆,父母們就有無數的話想要說,"早戀、大家、厭學、網癮、頂嘴",孩子只要進了青春期,似乎所有的優秀品質一夜消失,取而代之的就是各種叛逆。

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呢?難道真的就像大家說的那樣,孩子學壞了嗎?當然不是,孩子出現的種種叛逆行為,和他的生理、心理的變化都有很大的關係。

青春期叛逆,家長有責任:你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去找別人

青春期孩子叛逆,與孩子的激素分泌、大腦發育都有很大的關係

第一個原因,孩子的激素髮生了變化。

激素水平的變化會導致孩子變得更加衝動,很多時候,孩子會覺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導致孩子出現一些衝動的行為。

第二個原因,孩子開始有了獨立意識。

小的時候,孩子總是黏著父母,什麼事情都希望可以得到父母的幫助。但是,隨著孩子越來越大,孩子開始有了獨立的需求,他們渴望自己被當做成年人一樣對待。

所以,這個時候,父母還是用小時候的方法來對待孩子,勢必就會引發孩子的反抗。

青春期叛逆,家長有責任:你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去找別人

父母不改變對待孩子的方式方法,就會導致孩子叛逆反抗

第三個原因,與孩子的大腦發育有關係。

孩子小的時候,大腦還沒有完全發育,他們對於外界的信息幾乎是無條件接受。尤其是正面信息,孩子更是接收地非常快。

所以,父母就會覺得孩子還是小時候聽話,讓他做什麼就去做什麼。要是再給一些獎勵,孩子就會做得更好了。

但是,到了10歲之後,孩子的大腦開始迎來第二個巔峰時期。此時,大腦的前額葉快速發育,自我認知能力以及思考能力都在不斷加強,孩子開始學會了拒絕。

青春期叛逆,家長有責任:你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去找別人

大腦的發育,讓孩子學會了拒絕

他們會思考父母的要求到底是否正確,又或者我是否可以不接受,當孩子開始思考的時候,他就有可能會拒絕父母。

這些原因都會導致孩子變得與以往不一樣,在父母看來孩子似乎是出現了行為上的偏差,但是實際上這些都是生理和心理的變化導致的,而絕不是看起來那麼簡單。

青春期的孩子就真的無法溝通了嗎?

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裡的大女兒就完整展現了青春期的成長過程。小的時候,父親給她制定的目標是希望她可以成為一名摔跤選手。雖然她也會覺得很疲勞,但是還是可以堅持。

後來,進入了體育學院,父親不在身邊,她開始尋求獨立,留起了長髮,學習了新的摔跤技術。

最後,她開始審視自己的問題,明確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於是她重新開始向父親學習摔跤,最終獲得了比賽的勝利。

青春期叛逆,家長有責任:你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去找別人

路是自己的,最終怎麼做,還是要由孩子來決定

一開始學習摔跤是父親的選擇,中間折騰了那麼久,最後還是繼續在摔跤上努力,但是,這一回是大女兒自己的選擇。

從這個過程來看,我們就會發現,其實青春期的結局未必就是不好的,只是過程中,一旦處理不好,父母和孩子都會感覺到很痛苦。

所以,要想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父母就應該掌握方式方法,在不影響親子關係的前提下,與孩子一同走過暴風雨般的青春期。

那麼,父母究竟應該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進行相處呢?

父母究竟應該如何與青春期孩子相處呢?

第一種方式,轉換思維模式,看到孩子對你的需要。

《解碼青春期》一書中提到,要想更好地陪伴、引導、教育處於青春期的孩子,父母一定要自己的思維模式,“青少年不是要遠離你,他們比看起來更需要你

青春期叛逆,家長有責任:你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去找別人

《解碼青春期》

孩子們進入青春期,最明顯的一個變化就是他們對於獨立的渴望。在他們自己看來,自己已經長大了,很多事情都應該由自己做主,這個時候,父母如果好像對待孩子那樣事無鉅細地去幫忙,不僅不會讓孩子感覺到感恩,反而會激發他的憤怒和叛逆。

為了避免和孩子產生衝突,很多父母就真的放權給孩子,孩子的事情都不管了,這樣一來,看似好像親子之間的衝突減少了,但是問題卻並沒有真的減少,而你對孩子的放手會加劇孩子的恐懼,這是怎麼回事兒呢?

就像書中說的那樣,"青春期的孩子會像我對待過山車上的大腿壓桿一樣,不斷考驗你,看看你是否可靠"。

就像是電視劇《小歡喜》裡的喬英子,我們都看到她會反抗媽媽,為此不惜離家出走,但是她卻把自己的心事告訴了楊洋媽媽,因為她更能理解自己的想法。

青春期叛逆,家長有責任:你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去找別人

對孩子的理解,是走進孩子內心最好的辦法

進入青春期,並不是孩子不需要父母了,而是他們對父母的期待變高了,他們不再僅僅是希望父母照顧自己的飲食起居,而是期待著父母可以理解自己,與自己共情,這一點比照顧要重要得多。

所以,當孩子讓你感到抓狂的時候,並不是在告訴你,他不需要你。恰恰相反,他是想和你在一起,只不過他不知道如何恰當地去表達,而這是一種試探。這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想和孩子更好地相處,不是要減少在一起的時間,而且要增加彼此在一起的時間。

第二種方法,父母要安排自己與孩子的專屬時間。

就算知道了孩子需要自己,很多父母也沒有辦法拿出時間去做這件事情。畢竟自己上有老下有小,還得養家餬口,哪來的那麼多時間就是陪孩子呢?而且,有些父母覺得,反正孩子也大了,有自己的主意了,其實也就不用再去陪伴了。

有數據研究顯示,孩子在12歲之前,爸爸和孩子單獨在一起的時間平均每天有26分鐘,等孩子進入了青春期,每天呆在一起的時間就不到9分鐘了。

而媽媽也是一樣,孩子小的時候,在一起的時間每天還能達到31分鐘,但是一旦孩子長大了,也就變成11分鐘了。

青春期叛逆,家長有責任:你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去找別人

不要因為孩子長大了,就減少對孩子的陪伴

但是,就像前面說的那樣,孩子是需要父母的,如果我們真的在時間的長度上無法做些時間,那麼也可以提高陪伴的質量。最好的辦法就是,安排自己與孩子的專屬時間。

可以將這個時間固定下來,比如每週的週五或是週末,這個時間哪怕有其他的事情,也都推掉。這樣不僅有利於和孩子溝通交流,瞭解孩子的想法,更重要的是也是讓孩子產生一種儀式感,讓他感覺到自己是被父母重視和在乎的。一旦孩子有了這樣的感受,父母再去和孩子交流,就會順暢很多。

"
青春期叛逆,家長有責任:你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去找別人

作者簡介

前段時間,有人在朋友圈發佈了一則尋人啟事,說自己14歲的女兒失聯一週,讓大家幫助尋找。後來,在警方的幫助下,女孩子被順利找到。可是,孩子見到父母,不僅沒有擁抱,反而把自己關進了房間。

父親對女兒這樣的反應倒並不奇怪,她說孩子和自己吵架,反鎖房門不讓自己進她的房間,已經是常態了。

青春期叛逆,家長有責任:你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去找別人

不願意和父母交流,成為了很多青春期孩子的通病

母親對於孩子這樣的狀態有很無奈,她說,孩子她以前很乖的,但是,到了青春期就好像變了一個人,根本無法溝通,成績也直線下滑。這一次還離家出走,她真的很擔心孩子萬一在外面遇到危險,但是也不知道要如何處理。

其實,這樣的事情越來越多,如果我們去預防少年兒童走失平臺上瀏覽,就會發現處於青春期的孩子離家出走的特別多,與父母吵架、和家裡鬧矛盾,都成為了他們出走的理由。

青春期叛逆,家長有責任:你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去找別人

與父母吵架、和家裡鬧矛盾,都成為了孩子出走的理由

父母們都很不理解,明明孩子以前乖巧懂事,怎麼一到了青春期就大變樣了呢?說不得、罵不得,真是讓人頭疼不已。

青春期的孩子為什麼會如此叛逆呢?

一說起叛逆,父母們就有無數的話想要說,"早戀、大家、厭學、網癮、頂嘴",孩子只要進了青春期,似乎所有的優秀品質一夜消失,取而代之的就是各種叛逆。

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呢?難道真的就像大家說的那樣,孩子學壞了嗎?當然不是,孩子出現的種種叛逆行為,和他的生理、心理的變化都有很大的關係。

青春期叛逆,家長有責任:你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去找別人

青春期孩子叛逆,與孩子的激素分泌、大腦發育都有很大的關係

第一個原因,孩子的激素髮生了變化。

激素水平的變化會導致孩子變得更加衝動,很多時候,孩子會覺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導致孩子出現一些衝動的行為。

第二個原因,孩子開始有了獨立意識。

小的時候,孩子總是黏著父母,什麼事情都希望可以得到父母的幫助。但是,隨著孩子越來越大,孩子開始有了獨立的需求,他們渴望自己被當做成年人一樣對待。

所以,這個時候,父母還是用小時候的方法來對待孩子,勢必就會引發孩子的反抗。

青春期叛逆,家長有責任:你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去找別人

父母不改變對待孩子的方式方法,就會導致孩子叛逆反抗

第三個原因,與孩子的大腦發育有關係。

孩子小的時候,大腦還沒有完全發育,他們對於外界的信息幾乎是無條件接受。尤其是正面信息,孩子更是接收地非常快。

所以,父母就會覺得孩子還是小時候聽話,讓他做什麼就去做什麼。要是再給一些獎勵,孩子就會做得更好了。

但是,到了10歲之後,孩子的大腦開始迎來第二個巔峰時期。此時,大腦的前額葉快速發育,自我認知能力以及思考能力都在不斷加強,孩子開始學會了拒絕。

青春期叛逆,家長有責任:你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去找別人

大腦的發育,讓孩子學會了拒絕

他們會思考父母的要求到底是否正確,又或者我是否可以不接受,當孩子開始思考的時候,他就有可能會拒絕父母。

這些原因都會導致孩子變得與以往不一樣,在父母看來孩子似乎是出現了行為上的偏差,但是實際上這些都是生理和心理的變化導致的,而絕不是看起來那麼簡單。

青春期的孩子就真的無法溝通了嗎?

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裡的大女兒就完整展現了青春期的成長過程。小的時候,父親給她制定的目標是希望她可以成為一名摔跤選手。雖然她也會覺得很疲勞,但是還是可以堅持。

後來,進入了體育學院,父親不在身邊,她開始尋求獨立,留起了長髮,學習了新的摔跤技術。

最後,她開始審視自己的問題,明確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於是她重新開始向父親學習摔跤,最終獲得了比賽的勝利。

青春期叛逆,家長有責任:你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去找別人

路是自己的,最終怎麼做,還是要由孩子來決定

一開始學習摔跤是父親的選擇,中間折騰了那麼久,最後還是繼續在摔跤上努力,但是,這一回是大女兒自己的選擇。

從這個過程來看,我們就會發現,其實青春期的結局未必就是不好的,只是過程中,一旦處理不好,父母和孩子都會感覺到很痛苦。

所以,要想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父母就應該掌握方式方法,在不影響親子關係的前提下,與孩子一同走過暴風雨般的青春期。

那麼,父母究竟應該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進行相處呢?

父母究竟應該如何與青春期孩子相處呢?

第一種方式,轉換思維模式,看到孩子對你的需要。

《解碼青春期》一書中提到,要想更好地陪伴、引導、教育處於青春期的孩子,父母一定要自己的思維模式,“青少年不是要遠離你,他們比看起來更需要你

青春期叛逆,家長有責任:你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去找別人

《解碼青春期》

孩子們進入青春期,最明顯的一個變化就是他們對於獨立的渴望。在他們自己看來,自己已經長大了,很多事情都應該由自己做主,這個時候,父母如果好像對待孩子那樣事無鉅細地去幫忙,不僅不會讓孩子感覺到感恩,反而會激發他的憤怒和叛逆。

為了避免和孩子產生衝突,很多父母就真的放權給孩子,孩子的事情都不管了,這樣一來,看似好像親子之間的衝突減少了,但是問題卻並沒有真的減少,而你對孩子的放手會加劇孩子的恐懼,這是怎麼回事兒呢?

就像書中說的那樣,"青春期的孩子會像我對待過山車上的大腿壓桿一樣,不斷考驗你,看看你是否可靠"。

就像是電視劇《小歡喜》裡的喬英子,我們都看到她會反抗媽媽,為此不惜離家出走,但是她卻把自己的心事告訴了楊洋媽媽,因為她更能理解自己的想法。

青春期叛逆,家長有責任:你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去找別人

對孩子的理解,是走進孩子內心最好的辦法

進入青春期,並不是孩子不需要父母了,而是他們對父母的期待變高了,他們不再僅僅是希望父母照顧自己的飲食起居,而是期待著父母可以理解自己,與自己共情,這一點比照顧要重要得多。

所以,當孩子讓你感到抓狂的時候,並不是在告訴你,他不需要你。恰恰相反,他是想和你在一起,只不過他不知道如何恰當地去表達,而這是一種試探。這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想和孩子更好地相處,不是要減少在一起的時間,而且要增加彼此在一起的時間。

第二種方法,父母要安排自己與孩子的專屬時間。

就算知道了孩子需要自己,很多父母也沒有辦法拿出時間去做這件事情。畢竟自己上有老下有小,還得養家餬口,哪來的那麼多時間就是陪孩子呢?而且,有些父母覺得,反正孩子也大了,有自己的主意了,其實也就不用再去陪伴了。

有數據研究顯示,孩子在12歲之前,爸爸和孩子單獨在一起的時間平均每天有26分鐘,等孩子進入了青春期,每天呆在一起的時間就不到9分鐘了。

而媽媽也是一樣,孩子小的時候,在一起的時間每天還能達到31分鐘,但是一旦孩子長大了,也就變成11分鐘了。

青春期叛逆,家長有責任:你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去找別人

不要因為孩子長大了,就減少對孩子的陪伴

但是,就像前面說的那樣,孩子是需要父母的,如果我們真的在時間的長度上無法做些時間,那麼也可以提高陪伴的質量。最好的辦法就是,安排自己與孩子的專屬時間。

可以將這個時間固定下來,比如每週的週五或是週末,這個時間哪怕有其他的事情,也都推掉。這樣不僅有利於和孩子溝通交流,瞭解孩子的想法,更重要的是也是讓孩子產生一種儀式感,讓他感覺到自己是被父母重視和在乎的。一旦孩子有了這樣的感受,父母再去和孩子交流,就會順暢很多。

青春期叛逆,家長有責任:你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去找別人

父母的陪伴是對孩子最大的支持

第三種方法,和孩子在一起,要去做大家都喜歡的事情。

只要和孩子在一起,就會讓孩子好好學習,這是很多父母的通病。但是,不知道你是否發現,只要你一開口,孩子就會不高興,聊天的氣氛就會瞬間降到冰點。

其實這並不難理解,我們每天都在家裡嘮嘮叨叨,讓孩子好好學習,好不容易有了一個輕鬆的氛圍,彼此還是在聊學習的事兒。換做是我們,也一樣會很崩潰的。

"
青春期叛逆,家長有責任:你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去找別人

作者簡介

前段時間,有人在朋友圈發佈了一則尋人啟事,說自己14歲的女兒失聯一週,讓大家幫助尋找。後來,在警方的幫助下,女孩子被順利找到。可是,孩子見到父母,不僅沒有擁抱,反而把自己關進了房間。

父親對女兒這樣的反應倒並不奇怪,她說孩子和自己吵架,反鎖房門不讓自己進她的房間,已經是常態了。

青春期叛逆,家長有責任:你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去找別人

不願意和父母交流,成為了很多青春期孩子的通病

母親對於孩子這樣的狀態有很無奈,她說,孩子她以前很乖的,但是,到了青春期就好像變了一個人,根本無法溝通,成績也直線下滑。這一次還離家出走,她真的很擔心孩子萬一在外面遇到危險,但是也不知道要如何處理。

其實,這樣的事情越來越多,如果我們去預防少年兒童走失平臺上瀏覽,就會發現處於青春期的孩子離家出走的特別多,與父母吵架、和家裡鬧矛盾,都成為了他們出走的理由。

青春期叛逆,家長有責任:你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去找別人

與父母吵架、和家裡鬧矛盾,都成為了孩子出走的理由

父母們都很不理解,明明孩子以前乖巧懂事,怎麼一到了青春期就大變樣了呢?說不得、罵不得,真是讓人頭疼不已。

青春期的孩子為什麼會如此叛逆呢?

一說起叛逆,父母們就有無數的話想要說,"早戀、大家、厭學、網癮、頂嘴",孩子只要進了青春期,似乎所有的優秀品質一夜消失,取而代之的就是各種叛逆。

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呢?難道真的就像大家說的那樣,孩子學壞了嗎?當然不是,孩子出現的種種叛逆行為,和他的生理、心理的變化都有很大的關係。

青春期叛逆,家長有責任:你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去找別人

青春期孩子叛逆,與孩子的激素分泌、大腦發育都有很大的關係

第一個原因,孩子的激素髮生了變化。

激素水平的變化會導致孩子變得更加衝動,很多時候,孩子會覺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導致孩子出現一些衝動的行為。

第二個原因,孩子開始有了獨立意識。

小的時候,孩子總是黏著父母,什麼事情都希望可以得到父母的幫助。但是,隨著孩子越來越大,孩子開始有了獨立的需求,他們渴望自己被當做成年人一樣對待。

所以,這個時候,父母還是用小時候的方法來對待孩子,勢必就會引發孩子的反抗。

青春期叛逆,家長有責任:你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去找別人

父母不改變對待孩子的方式方法,就會導致孩子叛逆反抗

第三個原因,與孩子的大腦發育有關係。

孩子小的時候,大腦還沒有完全發育,他們對於外界的信息幾乎是無條件接受。尤其是正面信息,孩子更是接收地非常快。

所以,父母就會覺得孩子還是小時候聽話,讓他做什麼就去做什麼。要是再給一些獎勵,孩子就會做得更好了。

但是,到了10歲之後,孩子的大腦開始迎來第二個巔峰時期。此時,大腦的前額葉快速發育,自我認知能力以及思考能力都在不斷加強,孩子開始學會了拒絕。

青春期叛逆,家長有責任:你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去找別人

大腦的發育,讓孩子學會了拒絕

他們會思考父母的要求到底是否正確,又或者我是否可以不接受,當孩子開始思考的時候,他就有可能會拒絕父母。

這些原因都會導致孩子變得與以往不一樣,在父母看來孩子似乎是出現了行為上的偏差,但是實際上這些都是生理和心理的變化導致的,而絕不是看起來那麼簡單。

青春期的孩子就真的無法溝通了嗎?

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裡的大女兒就完整展現了青春期的成長過程。小的時候,父親給她制定的目標是希望她可以成為一名摔跤選手。雖然她也會覺得很疲勞,但是還是可以堅持。

後來,進入了體育學院,父親不在身邊,她開始尋求獨立,留起了長髮,學習了新的摔跤技術。

最後,她開始審視自己的問題,明確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於是她重新開始向父親學習摔跤,最終獲得了比賽的勝利。

青春期叛逆,家長有責任:你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去找別人

路是自己的,最終怎麼做,還是要由孩子來決定

一開始學習摔跤是父親的選擇,中間折騰了那麼久,最後還是繼續在摔跤上努力,但是,這一回是大女兒自己的選擇。

從這個過程來看,我們就會發現,其實青春期的結局未必就是不好的,只是過程中,一旦處理不好,父母和孩子都會感覺到很痛苦。

所以,要想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父母就應該掌握方式方法,在不影響親子關係的前提下,與孩子一同走過暴風雨般的青春期。

那麼,父母究竟應該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進行相處呢?

父母究竟應該如何與青春期孩子相處呢?

第一種方式,轉換思維模式,看到孩子對你的需要。

《解碼青春期》一書中提到,要想更好地陪伴、引導、教育處於青春期的孩子,父母一定要自己的思維模式,“青少年不是要遠離你,他們比看起來更需要你

青春期叛逆,家長有責任:你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去找別人

《解碼青春期》

孩子們進入青春期,最明顯的一個變化就是他們對於獨立的渴望。在他們自己看來,自己已經長大了,很多事情都應該由自己做主,這個時候,父母如果好像對待孩子那樣事無鉅細地去幫忙,不僅不會讓孩子感覺到感恩,反而會激發他的憤怒和叛逆。

為了避免和孩子產生衝突,很多父母就真的放權給孩子,孩子的事情都不管了,這樣一來,看似好像親子之間的衝突減少了,但是問題卻並沒有真的減少,而你對孩子的放手會加劇孩子的恐懼,這是怎麼回事兒呢?

就像書中說的那樣,"青春期的孩子會像我對待過山車上的大腿壓桿一樣,不斷考驗你,看看你是否可靠"。

就像是電視劇《小歡喜》裡的喬英子,我們都看到她會反抗媽媽,為此不惜離家出走,但是她卻把自己的心事告訴了楊洋媽媽,因為她更能理解自己的想法。

青春期叛逆,家長有責任:你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去找別人

對孩子的理解,是走進孩子內心最好的辦法

進入青春期,並不是孩子不需要父母了,而是他們對父母的期待變高了,他們不再僅僅是希望父母照顧自己的飲食起居,而是期待著父母可以理解自己,與自己共情,這一點比照顧要重要得多。

所以,當孩子讓你感到抓狂的時候,並不是在告訴你,他不需要你。恰恰相反,他是想和你在一起,只不過他不知道如何恰當地去表達,而這是一種試探。這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想和孩子更好地相處,不是要減少在一起的時間,而且要增加彼此在一起的時間。

第二種方法,父母要安排自己與孩子的專屬時間。

就算知道了孩子需要自己,很多父母也沒有辦法拿出時間去做這件事情。畢竟自己上有老下有小,還得養家餬口,哪來的那麼多時間就是陪孩子呢?而且,有些父母覺得,反正孩子也大了,有自己的主意了,其實也就不用再去陪伴了。

有數據研究顯示,孩子在12歲之前,爸爸和孩子單獨在一起的時間平均每天有26分鐘,等孩子進入了青春期,每天呆在一起的時間就不到9分鐘了。

而媽媽也是一樣,孩子小的時候,在一起的時間每天還能達到31分鐘,但是一旦孩子長大了,也就變成11分鐘了。

青春期叛逆,家長有責任:你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去找別人

不要因為孩子長大了,就減少對孩子的陪伴

但是,就像前面說的那樣,孩子是需要父母的,如果我們真的在時間的長度上無法做些時間,那麼也可以提高陪伴的質量。最好的辦法就是,安排自己與孩子的專屬時間。

可以將這個時間固定下來,比如每週的週五或是週末,這個時間哪怕有其他的事情,也都推掉。這樣不僅有利於和孩子溝通交流,瞭解孩子的想法,更重要的是也是讓孩子產生一種儀式感,讓他感覺到自己是被父母重視和在乎的。一旦孩子有了這樣的感受,父母再去和孩子交流,就會順暢很多。

青春期叛逆,家長有責任:你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去找別人

父母的陪伴是對孩子最大的支持

第三種方法,和孩子在一起,要去做大家都喜歡的事情。

只要和孩子在一起,就會讓孩子好好學習,這是很多父母的通病。但是,不知道你是否發現,只要你一開口,孩子就會不高興,聊天的氣氛就會瞬間降到冰點。

其實這並不難理解,我們每天都在家裡嘮嘮叨叨,讓孩子好好學習,好不容易有了一個輕鬆的氛圍,彼此還是在聊學習的事兒。換做是我們,也一樣會很崩潰的。

青春期叛逆,家長有責任:你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去找別人

和孩子在一起,父母和孩子都要去做彼此喜歡的事情

所以,如果我們想和孩子愉快地在一起,讓彼此都感覺到放鬆,父母和孩子最好選擇去做大家都喜歡的事情。那麼如何來確定大家都喜歡的事情呢?

可以這樣操作,父母列一張清單,寫上自己最喜歡的,孩子也列一張清單,寫上自己想做的。之後,大家坐在一起協商,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活動,一起去參與。這樣,父母和孩子都能從活動中找到快樂,感受到放鬆,還能更好地促進親密關係的建立,一舉兩得。

"
青春期叛逆,家長有責任:你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去找別人

作者簡介

前段時間,有人在朋友圈發佈了一則尋人啟事,說自己14歲的女兒失聯一週,讓大家幫助尋找。後來,在警方的幫助下,女孩子被順利找到。可是,孩子見到父母,不僅沒有擁抱,反而把自己關進了房間。

父親對女兒這樣的反應倒並不奇怪,她說孩子和自己吵架,反鎖房門不讓自己進她的房間,已經是常態了。

青春期叛逆,家長有責任:你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去找別人

不願意和父母交流,成為了很多青春期孩子的通病

母親對於孩子這樣的狀態有很無奈,她說,孩子她以前很乖的,但是,到了青春期就好像變了一個人,根本無法溝通,成績也直線下滑。這一次還離家出走,她真的很擔心孩子萬一在外面遇到危險,但是也不知道要如何處理。

其實,這樣的事情越來越多,如果我們去預防少年兒童走失平臺上瀏覽,就會發現處於青春期的孩子離家出走的特別多,與父母吵架、和家裡鬧矛盾,都成為了他們出走的理由。

青春期叛逆,家長有責任:你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去找別人

與父母吵架、和家裡鬧矛盾,都成為了孩子出走的理由

父母們都很不理解,明明孩子以前乖巧懂事,怎麼一到了青春期就大變樣了呢?說不得、罵不得,真是讓人頭疼不已。

青春期的孩子為什麼會如此叛逆呢?

一說起叛逆,父母們就有無數的話想要說,"早戀、大家、厭學、網癮、頂嘴",孩子只要進了青春期,似乎所有的優秀品質一夜消失,取而代之的就是各種叛逆。

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呢?難道真的就像大家說的那樣,孩子學壞了嗎?當然不是,孩子出現的種種叛逆行為,和他的生理、心理的變化都有很大的關係。

青春期叛逆,家長有責任:你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去找別人

青春期孩子叛逆,與孩子的激素分泌、大腦發育都有很大的關係

第一個原因,孩子的激素髮生了變化。

激素水平的變化會導致孩子變得更加衝動,很多時候,孩子會覺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導致孩子出現一些衝動的行為。

第二個原因,孩子開始有了獨立意識。

小的時候,孩子總是黏著父母,什麼事情都希望可以得到父母的幫助。但是,隨著孩子越來越大,孩子開始有了獨立的需求,他們渴望自己被當做成年人一樣對待。

所以,這個時候,父母還是用小時候的方法來對待孩子,勢必就會引發孩子的反抗。

青春期叛逆,家長有責任:你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去找別人

父母不改變對待孩子的方式方法,就會導致孩子叛逆反抗

第三個原因,與孩子的大腦發育有關係。

孩子小的時候,大腦還沒有完全發育,他們對於外界的信息幾乎是無條件接受。尤其是正面信息,孩子更是接收地非常快。

所以,父母就會覺得孩子還是小時候聽話,讓他做什麼就去做什麼。要是再給一些獎勵,孩子就會做得更好了。

但是,到了10歲之後,孩子的大腦開始迎來第二個巔峰時期。此時,大腦的前額葉快速發育,自我認知能力以及思考能力都在不斷加強,孩子開始學會了拒絕。

青春期叛逆,家長有責任:你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去找別人

大腦的發育,讓孩子學會了拒絕

他們會思考父母的要求到底是否正確,又或者我是否可以不接受,當孩子開始思考的時候,他就有可能會拒絕父母。

這些原因都會導致孩子變得與以往不一樣,在父母看來孩子似乎是出現了行為上的偏差,但是實際上這些都是生理和心理的變化導致的,而絕不是看起來那麼簡單。

青春期的孩子就真的無法溝通了嗎?

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裡的大女兒就完整展現了青春期的成長過程。小的時候,父親給她制定的目標是希望她可以成為一名摔跤選手。雖然她也會覺得很疲勞,但是還是可以堅持。

後來,進入了體育學院,父親不在身邊,她開始尋求獨立,留起了長髮,學習了新的摔跤技術。

最後,她開始審視自己的問題,明確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於是她重新開始向父親學習摔跤,最終獲得了比賽的勝利。

青春期叛逆,家長有責任:你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去找別人

路是自己的,最終怎麼做,還是要由孩子來決定

一開始學習摔跤是父親的選擇,中間折騰了那麼久,最後還是繼續在摔跤上努力,但是,這一回是大女兒自己的選擇。

從這個過程來看,我們就會發現,其實青春期的結局未必就是不好的,只是過程中,一旦處理不好,父母和孩子都會感覺到很痛苦。

所以,要想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父母就應該掌握方式方法,在不影響親子關係的前提下,與孩子一同走過暴風雨般的青春期。

那麼,父母究竟應該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進行相處呢?

父母究竟應該如何與青春期孩子相處呢?

第一種方式,轉換思維模式,看到孩子對你的需要。

《解碼青春期》一書中提到,要想更好地陪伴、引導、教育處於青春期的孩子,父母一定要自己的思維模式,“青少年不是要遠離你,他們比看起來更需要你

青春期叛逆,家長有責任:你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去找別人

《解碼青春期》

孩子們進入青春期,最明顯的一個變化就是他們對於獨立的渴望。在他們自己看來,自己已經長大了,很多事情都應該由自己做主,這個時候,父母如果好像對待孩子那樣事無鉅細地去幫忙,不僅不會讓孩子感覺到感恩,反而會激發他的憤怒和叛逆。

為了避免和孩子產生衝突,很多父母就真的放權給孩子,孩子的事情都不管了,這樣一來,看似好像親子之間的衝突減少了,但是問題卻並沒有真的減少,而你對孩子的放手會加劇孩子的恐懼,這是怎麼回事兒呢?

就像書中說的那樣,"青春期的孩子會像我對待過山車上的大腿壓桿一樣,不斷考驗你,看看你是否可靠"。

就像是電視劇《小歡喜》裡的喬英子,我們都看到她會反抗媽媽,為此不惜離家出走,但是她卻把自己的心事告訴了楊洋媽媽,因為她更能理解自己的想法。

青春期叛逆,家長有責任:你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去找別人

對孩子的理解,是走進孩子內心最好的辦法

進入青春期,並不是孩子不需要父母了,而是他們對父母的期待變高了,他們不再僅僅是希望父母照顧自己的飲食起居,而是期待著父母可以理解自己,與自己共情,這一點比照顧要重要得多。

所以,當孩子讓你感到抓狂的時候,並不是在告訴你,他不需要你。恰恰相反,他是想和你在一起,只不過他不知道如何恰當地去表達,而這是一種試探。這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想和孩子更好地相處,不是要減少在一起的時間,而且要增加彼此在一起的時間。

第二種方法,父母要安排自己與孩子的專屬時間。

就算知道了孩子需要自己,很多父母也沒有辦法拿出時間去做這件事情。畢竟自己上有老下有小,還得養家餬口,哪來的那麼多時間就是陪孩子呢?而且,有些父母覺得,反正孩子也大了,有自己的主意了,其實也就不用再去陪伴了。

有數據研究顯示,孩子在12歲之前,爸爸和孩子單獨在一起的時間平均每天有26分鐘,等孩子進入了青春期,每天呆在一起的時間就不到9分鐘了。

而媽媽也是一樣,孩子小的時候,在一起的時間每天還能達到31分鐘,但是一旦孩子長大了,也就變成11分鐘了。

青春期叛逆,家長有責任:你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去找別人

不要因為孩子長大了,就減少對孩子的陪伴

但是,就像前面說的那樣,孩子是需要父母的,如果我們真的在時間的長度上無法做些時間,那麼也可以提高陪伴的質量。最好的辦法就是,安排自己與孩子的專屬時間。

可以將這個時間固定下來,比如每週的週五或是週末,這個時間哪怕有其他的事情,也都推掉。這樣不僅有利於和孩子溝通交流,瞭解孩子的想法,更重要的是也是讓孩子產生一種儀式感,讓他感覺到自己是被父母重視和在乎的。一旦孩子有了這樣的感受,父母再去和孩子交流,就會順暢很多。

青春期叛逆,家長有責任:你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去找別人

父母的陪伴是對孩子最大的支持

第三種方法,和孩子在一起,要去做大家都喜歡的事情。

只要和孩子在一起,就會讓孩子好好學習,這是很多父母的通病。但是,不知道你是否發現,只要你一開口,孩子就會不高興,聊天的氣氛就會瞬間降到冰點。

其實這並不難理解,我們每天都在家裡嘮嘮叨叨,讓孩子好好學習,好不容易有了一個輕鬆的氛圍,彼此還是在聊學習的事兒。換做是我們,也一樣會很崩潰的。

青春期叛逆,家長有責任:你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去找別人

和孩子在一起,父母和孩子都要去做彼此喜歡的事情

所以,如果我們想和孩子愉快地在一起,讓彼此都感覺到放鬆,父母和孩子最好選擇去做大家都喜歡的事情。那麼如何來確定大家都喜歡的事情呢?

可以這樣操作,父母列一張清單,寫上自己最喜歡的,孩子也列一張清單,寫上自己想做的。之後,大家坐在一起協商,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活動,一起去參與。這樣,父母和孩子都能從活動中找到快樂,感受到放鬆,還能更好地促進親密關係的建立,一舉兩得。

青春期叛逆,家長有責任:你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去找別人

父母和孩子都開心,有助於建立和諧的親密關係

很多父母都說,青春期的孩子就像一場暴風雨,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爆發,然後搞得家裡人仰馬翻。其實,就算是暴風雨,也一定會有過去的那一天,關鍵就在於我們要如何陪孩子走過這段特殊的時期。

壓制不是辦法,強迫也不會有效,唯有愛與理解,才是化解問題的根本方法。

陸北老師專業解密青春期,做你最溫暖的陪伴。歡迎在下面留下你的育兒煩惱,陸北老師將陪你一起面對解決。

本文由陸北老師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