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

一個孩子的變壞並不是一夜之間形成的,每個孩子長大以後的各種問題,歸根溯源的話,與他們童年時期接受教育的早晚有關,而且是很強的正相關。

01

"

一個孩子的變壞並不是一夜之間形成的,每個孩子長大以後的各種問題,歸根溯源的話,與他們童年時期接受教育的早晚有關,而且是很強的正相關。

01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最近這段時間,開心報了個暑假的語言表演班,每週上6節課,每節課從上午8點到10點左右。按理說,時間也不是很長,強度也不是很大,應該很好適應的。

但是度過了新鮮期,開心現在開始了各種各樣的“花式不想上學”。

比如撒嬌說“奶奶,我今天心情不好,不想上學。”(小小年紀就學會心情不好這個理由了?)

比如找身體的理由“奶奶,我肚子疼,今天能不能不要去上學啊?”(但是看他生龍活虎的樣子,哪有肚子疼的表現啊?)

比如討價還價“奶奶,你讓我去上學我就哭,你不讓我上學我就不哭了!”(拿哭來作為籌碼,孩子的思路確實是有點清奇)

再比如甩鍋給老師“奶奶,老師講的我都聽不懂,我今天不想去上學了。”(孩子單純的認為,這也算是一個不用上學的理由。)

"

一個孩子的變壞並不是一夜之間形成的,每個孩子長大以後的各種問題,歸根溯源的話,與他們童年時期接受教育的早晚有關,而且是很強的正相關。

01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最近這段時間,開心報了個暑假的語言表演班,每週上6節課,每節課從上午8點到10點左右。按理說,時間也不是很長,強度也不是很大,應該很好適應的。

但是度過了新鮮期,開心現在開始了各種各樣的“花式不想上學”。

比如撒嬌說“奶奶,我今天心情不好,不想上學。”(小小年紀就學會心情不好這個理由了?)

比如找身體的理由“奶奶,我肚子疼,今天能不能不要去上學啊?”(但是看他生龍活虎的樣子,哪有肚子疼的表現啊?)

比如討價還價“奶奶,你讓我去上學我就哭,你不讓我上學我就不哭了!”(拿哭來作為籌碼,孩子的思路確實是有點清奇)

再比如甩鍋給老師“奶奶,老師講的我都聽不懂,我今天不想去上學了。”(孩子單純的認為,這也算是一個不用上學的理由。)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反正是理由一說一大把,最終的目的只有4個字,那就是“不想上學”。

每到這個時候,開心媽媽和開心爸爸都是義正言辭的說一些大道理,什麼大人長大了每天都得上班掙錢,孩子呢就需要每天上學學習知識;你想要的東西都需要花錢,但是隻有好好學習長大後才能掙大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任務,不能因為不想做就不做了......

但是,每次開心都會用大哭來對抗,這時候開心奶奶就會過來打圓場了“孩子還小的呢,知道什麼啊,別老這樣管著他。”這其實也正是很多老人們的思想,孩子還小的了,心智都發展的不成熟,就算是管也學不到什麼,還不如給他們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把管教這件事情放在長大後呢,效果也好,孩子也好接受。

是這樣的嗎?

"

一個孩子的變壞並不是一夜之間形成的,每個孩子長大以後的各種問題,歸根溯源的話,與他們童年時期接受教育的早晚有關,而且是很強的正相關。

01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最近這段時間,開心報了個暑假的語言表演班,每週上6節課,每節課從上午8點到10點左右。按理說,時間也不是很長,強度也不是很大,應該很好適應的。

但是度過了新鮮期,開心現在開始了各種各樣的“花式不想上學”。

比如撒嬌說“奶奶,我今天心情不好,不想上學。”(小小年紀就學會心情不好這個理由了?)

比如找身體的理由“奶奶,我肚子疼,今天能不能不要去上學啊?”(但是看他生龍活虎的樣子,哪有肚子疼的表現啊?)

比如討價還價“奶奶,你讓我去上學我就哭,你不讓我上學我就不哭了!”(拿哭來作為籌碼,孩子的思路確實是有點清奇)

再比如甩鍋給老師“奶奶,老師講的我都聽不懂,我今天不想去上學了。”(孩子單純的認為,這也算是一個不用上學的理由。)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反正是理由一說一大把,最終的目的只有4個字,那就是“不想上學”。

每到這個時候,開心媽媽和開心爸爸都是義正言辭的說一些大道理,什麼大人長大了每天都得上班掙錢,孩子呢就需要每天上學學習知識;你想要的東西都需要花錢,但是隻有好好學習長大後才能掙大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任務,不能因為不想做就不做了......

但是,每次開心都會用大哭來對抗,這時候開心奶奶就會過來打圓場了“孩子還小的呢,知道什麼啊,別老這樣管著他。”這其實也正是很多老人們的思想,孩子還小的了,心智都發展的不成熟,就算是管也學不到什麼,還不如給他們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把管教這件事情放在長大後呢,效果也好,孩子也好接受。

是這樣的嗎?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這其實就是開心爸爸今天想要說的一個事實:管教孩子要趁早,要不真的來不及了。

02

開心爸爸的姥爺,經常說一句話“3歲看大,7歲看老”,說的就是一個孩子長大以後會變成什麼樣,從他3歲的時候,就能夠看出來了。而孩子老了以後是什麼樣,也是從7歲時的表現就能夠看出來了。這句話,其實是很有道理的。

孩子越小可塑性越強

孩子就像是一顆小樹苗,隨著不斷地長大,這棵樹苗會逐漸長成參天大樹。眾所周知,在小樹苗長大的過程中,肯定會有一些影響他們長粗長直的小枝丫,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小毛病了,如果沒有及時的管教,沒能及時的砍掉這些小枝丫,就會無邊界的蔓延,最後的結果就是這棵樹長歪了。

"

一個孩子的變壞並不是一夜之間形成的,每個孩子長大以後的各種問題,歸根溯源的話,與他們童年時期接受教育的早晚有關,而且是很強的正相關。

01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最近這段時間,開心報了個暑假的語言表演班,每週上6節課,每節課從上午8點到10點左右。按理說,時間也不是很長,強度也不是很大,應該很好適應的。

但是度過了新鮮期,開心現在開始了各種各樣的“花式不想上學”。

比如撒嬌說“奶奶,我今天心情不好,不想上學。”(小小年紀就學會心情不好這個理由了?)

比如找身體的理由“奶奶,我肚子疼,今天能不能不要去上學啊?”(但是看他生龍活虎的樣子,哪有肚子疼的表現啊?)

比如討價還價“奶奶,你讓我去上學我就哭,你不讓我上學我就不哭了!”(拿哭來作為籌碼,孩子的思路確實是有點清奇)

再比如甩鍋給老師“奶奶,老師講的我都聽不懂,我今天不想去上學了。”(孩子單純的認為,這也算是一個不用上學的理由。)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反正是理由一說一大把,最終的目的只有4個字,那就是“不想上學”。

每到這個時候,開心媽媽和開心爸爸都是義正言辭的說一些大道理,什麼大人長大了每天都得上班掙錢,孩子呢就需要每天上學學習知識;你想要的東西都需要花錢,但是隻有好好學習長大後才能掙大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任務,不能因為不想做就不做了......

但是,每次開心都會用大哭來對抗,這時候開心奶奶就會過來打圓場了“孩子還小的呢,知道什麼啊,別老這樣管著他。”這其實也正是很多老人們的思想,孩子還小的了,心智都發展的不成熟,就算是管也學不到什麼,還不如給他們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把管教這件事情放在長大後呢,效果也好,孩子也好接受。

是這樣的嗎?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這其實就是開心爸爸今天想要說的一個事實:管教孩子要趁早,要不真的來不及了。

02

開心爸爸的姥爺,經常說一句話“3歲看大,7歲看老”,說的就是一個孩子長大以後會變成什麼樣,從他3歲的時候,就能夠看出來了。而孩子老了以後是什麼樣,也是從7歲時的表現就能夠看出來了。這句話,其實是很有道理的。

孩子越小可塑性越強

孩子就像是一顆小樹苗,隨著不斷地長大,這棵樹苗會逐漸長成參天大樹。眾所周知,在小樹苗長大的過程中,肯定會有一些影響他們長粗長直的小枝丫,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小毛病了,如果沒有及時的管教,沒能及時的砍掉這些小枝丫,就會無邊界的蔓延,最後的結果就是這棵樹長歪了。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每個孩子生下來之後都是一樣的,之所以長大後在同樣的大環境中,有不一樣的成就,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就是教育了。通俗的說也就是爸爸媽媽的“管教”了。

很多習慣都是從小養成的

記得在知乎上面看到過這樣的一個帖子:

小時候,爸爸媽媽對我的要求很多,什麼起床第一件事要洗臉刷牙,要收拾好被子,要整理好自己的東西,房間每天都要打掃,桌子也要擦乾淨......

當初為了偷懶,沒少哭鼻子。但是現在回頭看起來,真的無比感謝爸爸媽媽那些年,幫助自己養成的好習慣。

對孩子的成長來說,確實是這樣。只有從小的嚴格要求,才能讓他們長大後養成良好的習慣。動手能力是這樣,責任感也是這樣;懂事是這樣,是非觀念也是這樣......

"

一個孩子的變壞並不是一夜之間形成的,每個孩子長大以後的各種問題,歸根溯源的話,與他們童年時期接受教育的早晚有關,而且是很強的正相關。

01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最近這段時間,開心報了個暑假的語言表演班,每週上6節課,每節課從上午8點到10點左右。按理說,時間也不是很長,強度也不是很大,應該很好適應的。

但是度過了新鮮期,開心現在開始了各種各樣的“花式不想上學”。

比如撒嬌說“奶奶,我今天心情不好,不想上學。”(小小年紀就學會心情不好這個理由了?)

比如找身體的理由“奶奶,我肚子疼,今天能不能不要去上學啊?”(但是看他生龍活虎的樣子,哪有肚子疼的表現啊?)

比如討價還價“奶奶,你讓我去上學我就哭,你不讓我上學我就不哭了!”(拿哭來作為籌碼,孩子的思路確實是有點清奇)

再比如甩鍋給老師“奶奶,老師講的我都聽不懂,我今天不想去上學了。”(孩子單純的認為,這也算是一個不用上學的理由。)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反正是理由一說一大把,最終的目的只有4個字,那就是“不想上學”。

每到這個時候,開心媽媽和開心爸爸都是義正言辭的說一些大道理,什麼大人長大了每天都得上班掙錢,孩子呢就需要每天上學學習知識;你想要的東西都需要花錢,但是隻有好好學習長大後才能掙大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任務,不能因為不想做就不做了......

但是,每次開心都會用大哭來對抗,這時候開心奶奶就會過來打圓場了“孩子還小的呢,知道什麼啊,別老這樣管著他。”這其實也正是很多老人們的思想,孩子還小的了,心智都發展的不成熟,就算是管也學不到什麼,還不如給他們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把管教這件事情放在長大後呢,效果也好,孩子也好接受。

是這樣的嗎?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這其實就是開心爸爸今天想要說的一個事實:管教孩子要趁早,要不真的來不及了。

02

開心爸爸的姥爺,經常說一句話“3歲看大,7歲看老”,說的就是一個孩子長大以後會變成什麼樣,從他3歲的時候,就能夠看出來了。而孩子老了以後是什麼樣,也是從7歲時的表現就能夠看出來了。這句話,其實是很有道理的。

孩子越小可塑性越強

孩子就像是一顆小樹苗,隨著不斷地長大,這棵樹苗會逐漸長成參天大樹。眾所周知,在小樹苗長大的過程中,肯定會有一些影響他們長粗長直的小枝丫,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小毛病了,如果沒有及時的管教,沒能及時的砍掉這些小枝丫,就會無邊界的蔓延,最後的結果就是這棵樹長歪了。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每個孩子生下來之後都是一樣的,之所以長大後在同樣的大環境中,有不一樣的成就,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就是教育了。通俗的說也就是爸爸媽媽的“管教”了。

很多習慣都是從小養成的

記得在知乎上面看到過這樣的一個帖子:

小時候,爸爸媽媽對我的要求很多,什麼起床第一件事要洗臉刷牙,要收拾好被子,要整理好自己的東西,房間每天都要打掃,桌子也要擦乾淨......

當初為了偷懶,沒少哭鼻子。但是現在回頭看起來,真的無比感謝爸爸媽媽那些年,幫助自己養成的好習慣。

對孩子的成長來說,確實是這樣。只有從小的嚴格要求,才能讓他們長大後養成良好的習慣。動手能力是這樣,責任感也是這樣;懂事是這樣,是非觀念也是這樣......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可以說,孩子長大後的每一個好習慣,都是爸爸媽媽從小的“管教”培養出來的。

不早管教孩子會吃大虧

前段時間,一則“17歲男孩輸光爸爸一輩子積蓄”的文章上了熱搜。

這個17歲的,已經是上了中專的孩子,在暑假回家後無所事事,“迷上”了網絡賭博,然後就越陷越深,最終落得個把爸爸一輩子的積蓄,全部輸光的結局。

當然我們可以譴責網絡賭博害人不淺,甚至都已經開始禍害小孩子了。但是不得不說的是,爸爸媽媽在孩子小時候教育上偷的懶,最後就會以不同的方式表現出來。比如孩子成為熊孩子,被人人喊打;比如孩子闖下大禍,面臨牢獄之災;再比如這個例子中,直接輸光了一家人的所有積蓄。

"

一個孩子的變壞並不是一夜之間形成的,每個孩子長大以後的各種問題,歸根溯源的話,與他們童年時期接受教育的早晚有關,而且是很強的正相關。

01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最近這段時間,開心報了個暑假的語言表演班,每週上6節課,每節課從上午8點到10點左右。按理說,時間也不是很長,強度也不是很大,應該很好適應的。

但是度過了新鮮期,開心現在開始了各種各樣的“花式不想上學”。

比如撒嬌說“奶奶,我今天心情不好,不想上學。”(小小年紀就學會心情不好這個理由了?)

比如找身體的理由“奶奶,我肚子疼,今天能不能不要去上學啊?”(但是看他生龍活虎的樣子,哪有肚子疼的表現啊?)

比如討價還價“奶奶,你讓我去上學我就哭,你不讓我上學我就不哭了!”(拿哭來作為籌碼,孩子的思路確實是有點清奇)

再比如甩鍋給老師“奶奶,老師講的我都聽不懂,我今天不想去上學了。”(孩子單純的認為,這也算是一個不用上學的理由。)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反正是理由一說一大把,最終的目的只有4個字,那就是“不想上學”。

每到這個時候,開心媽媽和開心爸爸都是義正言辭的說一些大道理,什麼大人長大了每天都得上班掙錢,孩子呢就需要每天上學學習知識;你想要的東西都需要花錢,但是隻有好好學習長大後才能掙大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任務,不能因為不想做就不做了......

但是,每次開心都會用大哭來對抗,這時候開心奶奶就會過來打圓場了“孩子還小的呢,知道什麼啊,別老這樣管著他。”這其實也正是很多老人們的思想,孩子還小的了,心智都發展的不成熟,就算是管也學不到什麼,還不如給他們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把管教這件事情放在長大後呢,效果也好,孩子也好接受。

是這樣的嗎?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這其實就是開心爸爸今天想要說的一個事實:管教孩子要趁早,要不真的來不及了。

02

開心爸爸的姥爺,經常說一句話“3歲看大,7歲看老”,說的就是一個孩子長大以後會變成什麼樣,從他3歲的時候,就能夠看出來了。而孩子老了以後是什麼樣,也是從7歲時的表現就能夠看出來了。這句話,其實是很有道理的。

孩子越小可塑性越強

孩子就像是一顆小樹苗,隨著不斷地長大,這棵樹苗會逐漸長成參天大樹。眾所周知,在小樹苗長大的過程中,肯定會有一些影響他們長粗長直的小枝丫,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小毛病了,如果沒有及時的管教,沒能及時的砍掉這些小枝丫,就會無邊界的蔓延,最後的結果就是這棵樹長歪了。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每個孩子生下來之後都是一樣的,之所以長大後在同樣的大環境中,有不一樣的成就,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就是教育了。通俗的說也就是爸爸媽媽的“管教”了。

很多習慣都是從小養成的

記得在知乎上面看到過這樣的一個帖子:

小時候,爸爸媽媽對我的要求很多,什麼起床第一件事要洗臉刷牙,要收拾好被子,要整理好自己的東西,房間每天都要打掃,桌子也要擦乾淨......

當初為了偷懶,沒少哭鼻子。但是現在回頭看起來,真的無比感謝爸爸媽媽那些年,幫助自己養成的好習慣。

對孩子的成長來說,確實是這樣。只有從小的嚴格要求,才能讓他們長大後養成良好的習慣。動手能力是這樣,責任感也是這樣;懂事是這樣,是非觀念也是這樣......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可以說,孩子長大後的每一個好習慣,都是爸爸媽媽從小的“管教”培養出來的。

不早管教孩子會吃大虧

前段時間,一則“17歲男孩輸光爸爸一輩子積蓄”的文章上了熱搜。

這個17歲的,已經是上了中專的孩子,在暑假回家後無所事事,“迷上”了網絡賭博,然後就越陷越深,最終落得個把爸爸一輩子的積蓄,全部輸光的結局。

當然我們可以譴責網絡賭博害人不淺,甚至都已經開始禍害小孩子了。但是不得不說的是,爸爸媽媽在孩子小時候教育上偷的懶,最後就會以不同的方式表現出來。比如孩子成為熊孩子,被人人喊打;比如孩子闖下大禍,面臨牢獄之災;再比如這個例子中,直接輸光了一家人的所有積蓄。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孩子這樣做確實是可恨,但是仔細想一想,到底該怪誰呢?

不早管教孩子是長不大的

《戰爭與和平》中有這樣的一句話:沒人和你說不的時候,你是長不大的。

事實上,很多爸爸媽媽並不是沒有和孩子說不,而是這個不來的實在是太晚了,晚到已經錯過了教育的黃金時期,晚到已經錯過孩子形成是非觀念的時期,晚到這時候說不已經沒什麼用的時候了。

壞習慣,就像是一個壞了的東西,如果不修的話,什麼時候都不會自己變好。孩子呢,也是這樣,如果爸爸媽媽不早管教的話,他們是很難健康長大的。

"

一個孩子的變壞並不是一夜之間形成的,每個孩子長大以後的各種問題,歸根溯源的話,與他們童年時期接受教育的早晚有關,而且是很強的正相關。

01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最近這段時間,開心報了個暑假的語言表演班,每週上6節課,每節課從上午8點到10點左右。按理說,時間也不是很長,強度也不是很大,應該很好適應的。

但是度過了新鮮期,開心現在開始了各種各樣的“花式不想上學”。

比如撒嬌說“奶奶,我今天心情不好,不想上學。”(小小年紀就學會心情不好這個理由了?)

比如找身體的理由“奶奶,我肚子疼,今天能不能不要去上學啊?”(但是看他生龍活虎的樣子,哪有肚子疼的表現啊?)

比如討價還價“奶奶,你讓我去上學我就哭,你不讓我上學我就不哭了!”(拿哭來作為籌碼,孩子的思路確實是有點清奇)

再比如甩鍋給老師“奶奶,老師講的我都聽不懂,我今天不想去上學了。”(孩子單純的認為,這也算是一個不用上學的理由。)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反正是理由一說一大把,最終的目的只有4個字,那就是“不想上學”。

每到這個時候,開心媽媽和開心爸爸都是義正言辭的說一些大道理,什麼大人長大了每天都得上班掙錢,孩子呢就需要每天上學學習知識;你想要的東西都需要花錢,但是隻有好好學習長大後才能掙大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任務,不能因為不想做就不做了......

但是,每次開心都會用大哭來對抗,這時候開心奶奶就會過來打圓場了“孩子還小的呢,知道什麼啊,別老這樣管著他。”這其實也正是很多老人們的思想,孩子還小的了,心智都發展的不成熟,就算是管也學不到什麼,還不如給他們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把管教這件事情放在長大後呢,效果也好,孩子也好接受。

是這樣的嗎?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這其實就是開心爸爸今天想要說的一個事實:管教孩子要趁早,要不真的來不及了。

02

開心爸爸的姥爺,經常說一句話“3歲看大,7歲看老”,說的就是一個孩子長大以後會變成什麼樣,從他3歲的時候,就能夠看出來了。而孩子老了以後是什麼樣,也是從7歲時的表現就能夠看出來了。這句話,其實是很有道理的。

孩子越小可塑性越強

孩子就像是一顆小樹苗,隨著不斷地長大,這棵樹苗會逐漸長成參天大樹。眾所周知,在小樹苗長大的過程中,肯定會有一些影響他們長粗長直的小枝丫,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小毛病了,如果沒有及時的管教,沒能及時的砍掉這些小枝丫,就會無邊界的蔓延,最後的結果就是這棵樹長歪了。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每個孩子生下來之後都是一樣的,之所以長大後在同樣的大環境中,有不一樣的成就,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就是教育了。通俗的說也就是爸爸媽媽的“管教”了。

很多習慣都是從小養成的

記得在知乎上面看到過這樣的一個帖子:

小時候,爸爸媽媽對我的要求很多,什麼起床第一件事要洗臉刷牙,要收拾好被子,要整理好自己的東西,房間每天都要打掃,桌子也要擦乾淨......

當初為了偷懶,沒少哭鼻子。但是現在回頭看起來,真的無比感謝爸爸媽媽那些年,幫助自己養成的好習慣。

對孩子的成長來說,確實是這樣。只有從小的嚴格要求,才能讓他們長大後養成良好的習慣。動手能力是這樣,責任感也是這樣;懂事是這樣,是非觀念也是這樣......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可以說,孩子長大後的每一個好習慣,都是爸爸媽媽從小的“管教”培養出來的。

不早管教孩子會吃大虧

前段時間,一則“17歲男孩輸光爸爸一輩子積蓄”的文章上了熱搜。

這個17歲的,已經是上了中專的孩子,在暑假回家後無所事事,“迷上”了網絡賭博,然後就越陷越深,最終落得個把爸爸一輩子的積蓄,全部輸光的結局。

當然我們可以譴責網絡賭博害人不淺,甚至都已經開始禍害小孩子了。但是不得不說的是,爸爸媽媽在孩子小時候教育上偷的懶,最後就會以不同的方式表現出來。比如孩子成為熊孩子,被人人喊打;比如孩子闖下大禍,面臨牢獄之災;再比如這個例子中,直接輸光了一家人的所有積蓄。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孩子這樣做確實是可恨,但是仔細想一想,到底該怪誰呢?

不早管教孩子是長不大的

《戰爭與和平》中有這樣的一句話:沒人和你說不的時候,你是長不大的。

事實上,很多爸爸媽媽並不是沒有和孩子說不,而是這個不來的實在是太晚了,晚到已經錯過了教育的黃金時期,晚到已經錯過孩子形成是非觀念的時期,晚到這時候說不已經沒什麼用的時候了。

壞習慣,就像是一個壞了的東西,如果不修的話,什麼時候都不會自己變好。孩子呢,也是這樣,如果爸爸媽媽不早管教的話,他們是很難健康長大的。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張愛玲曾經說過一句話“出名要趁早”,關於出名是不是該早一些這個話題,開心爸爸不是很清楚,但是管教孩子這件事,真的是要趁早。原因呢,很簡單,晚了就變成完了了。

03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曾經說過這樣的一句話“6歲之前性格養成,如果有些問題沒解決,後邊家長就管不了了。”

對於孩子來說,其實管教從一出生就應該開始了。

1歲之前,是孩子安全感的形成時期,安全感對孩子的影響不言而喻,包括自信,積極,勇敢,樂觀等諸多品質,都是從安全感中演化出來的。

1到3歲這段過程,孩子開始像一塊海綿,貪婪的吸收著所有的水分。那些好的習慣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形成的。比如責任感,比如愛別人,比如簡單的規則等。

"

一個孩子的變壞並不是一夜之間形成的,每個孩子長大以後的各種問題,歸根溯源的話,與他們童年時期接受教育的早晚有關,而且是很強的正相關。

01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最近這段時間,開心報了個暑假的語言表演班,每週上6節課,每節課從上午8點到10點左右。按理說,時間也不是很長,強度也不是很大,應該很好適應的。

但是度過了新鮮期,開心現在開始了各種各樣的“花式不想上學”。

比如撒嬌說“奶奶,我今天心情不好,不想上學。”(小小年紀就學會心情不好這個理由了?)

比如找身體的理由“奶奶,我肚子疼,今天能不能不要去上學啊?”(但是看他生龍活虎的樣子,哪有肚子疼的表現啊?)

比如討價還價“奶奶,你讓我去上學我就哭,你不讓我上學我就不哭了!”(拿哭來作為籌碼,孩子的思路確實是有點清奇)

再比如甩鍋給老師“奶奶,老師講的我都聽不懂,我今天不想去上學了。”(孩子單純的認為,這也算是一個不用上學的理由。)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反正是理由一說一大把,最終的目的只有4個字,那就是“不想上學”。

每到這個時候,開心媽媽和開心爸爸都是義正言辭的說一些大道理,什麼大人長大了每天都得上班掙錢,孩子呢就需要每天上學學習知識;你想要的東西都需要花錢,但是隻有好好學習長大後才能掙大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任務,不能因為不想做就不做了......

但是,每次開心都會用大哭來對抗,這時候開心奶奶就會過來打圓場了“孩子還小的呢,知道什麼啊,別老這樣管著他。”這其實也正是很多老人們的思想,孩子還小的了,心智都發展的不成熟,就算是管也學不到什麼,還不如給他們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把管教這件事情放在長大後呢,效果也好,孩子也好接受。

是這樣的嗎?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這其實就是開心爸爸今天想要說的一個事實:管教孩子要趁早,要不真的來不及了。

02

開心爸爸的姥爺,經常說一句話“3歲看大,7歲看老”,說的就是一個孩子長大以後會變成什麼樣,從他3歲的時候,就能夠看出來了。而孩子老了以後是什麼樣,也是從7歲時的表現就能夠看出來了。這句話,其實是很有道理的。

孩子越小可塑性越強

孩子就像是一顆小樹苗,隨著不斷地長大,這棵樹苗會逐漸長成參天大樹。眾所周知,在小樹苗長大的過程中,肯定會有一些影響他們長粗長直的小枝丫,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小毛病了,如果沒有及時的管教,沒能及時的砍掉這些小枝丫,就會無邊界的蔓延,最後的結果就是這棵樹長歪了。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每個孩子生下來之後都是一樣的,之所以長大後在同樣的大環境中,有不一樣的成就,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就是教育了。通俗的說也就是爸爸媽媽的“管教”了。

很多習慣都是從小養成的

記得在知乎上面看到過這樣的一個帖子:

小時候,爸爸媽媽對我的要求很多,什麼起床第一件事要洗臉刷牙,要收拾好被子,要整理好自己的東西,房間每天都要打掃,桌子也要擦乾淨......

當初為了偷懶,沒少哭鼻子。但是現在回頭看起來,真的無比感謝爸爸媽媽那些年,幫助自己養成的好習慣。

對孩子的成長來說,確實是這樣。只有從小的嚴格要求,才能讓他們長大後養成良好的習慣。動手能力是這樣,責任感也是這樣;懂事是這樣,是非觀念也是這樣......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可以說,孩子長大後的每一個好習慣,都是爸爸媽媽從小的“管教”培養出來的。

不早管教孩子會吃大虧

前段時間,一則“17歲男孩輸光爸爸一輩子積蓄”的文章上了熱搜。

這個17歲的,已經是上了中專的孩子,在暑假回家後無所事事,“迷上”了網絡賭博,然後就越陷越深,最終落得個把爸爸一輩子的積蓄,全部輸光的結局。

當然我們可以譴責網絡賭博害人不淺,甚至都已經開始禍害小孩子了。但是不得不說的是,爸爸媽媽在孩子小時候教育上偷的懶,最後就會以不同的方式表現出來。比如孩子成為熊孩子,被人人喊打;比如孩子闖下大禍,面臨牢獄之災;再比如這個例子中,直接輸光了一家人的所有積蓄。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孩子這樣做確實是可恨,但是仔細想一想,到底該怪誰呢?

不早管教孩子是長不大的

《戰爭與和平》中有這樣的一句話:沒人和你說不的時候,你是長不大的。

事實上,很多爸爸媽媽並不是沒有和孩子說不,而是這個不來的實在是太晚了,晚到已經錯過了教育的黃金時期,晚到已經錯過孩子形成是非觀念的時期,晚到這時候說不已經沒什麼用的時候了。

壞習慣,就像是一個壞了的東西,如果不修的話,什麼時候都不會自己變好。孩子呢,也是這樣,如果爸爸媽媽不早管教的話,他們是很難健康長大的。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張愛玲曾經說過一句話“出名要趁早”,關於出名是不是該早一些這個話題,開心爸爸不是很清楚,但是管教孩子這件事,真的是要趁早。原因呢,很簡單,晚了就變成完了了。

03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曾經說過這樣的一句話“6歲之前性格養成,如果有些問題沒解決,後邊家長就管不了了。”

對於孩子來說,其實管教從一出生就應該開始了。

1歲之前,是孩子安全感的形成時期,安全感對孩子的影響不言而喻,包括自信,積極,勇敢,樂觀等諸多品質,都是從安全感中演化出來的。

1到3歲這段過程,孩子開始像一塊海綿,貪婪的吸收著所有的水分。那些好的習慣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形成的。比如責任感,比如愛別人,比如簡單的規則等。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3到6歲的時候,孩子更多的是品性方面的培養。比如認真負責的態度,積極向上的態度,尊重老師的態度,認真學習的態度等。這些品性更多的是為接下來的小學教育提供基礎。

而6歲的時候,對於孩子來說,是管教的黃金時期了。

如果說之前孩子的各種意識還處於萌芽階段,對於爸爸媽媽的管教還是似懂非懂的話,這個時期,他們已經可以完全明白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了。這段時間,爸爸媽媽更應該抓住機會,減少溺愛,制定各種規矩,從小就培養孩子各種各樣的好習慣。

沒有小時候的管教,根本不會有長大後的懂事。

"

一個孩子的變壞並不是一夜之間形成的,每個孩子長大以後的各種問題,歸根溯源的話,與他們童年時期接受教育的早晚有關,而且是很強的正相關。

01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最近這段時間,開心報了個暑假的語言表演班,每週上6節課,每節課從上午8點到10點左右。按理說,時間也不是很長,強度也不是很大,應該很好適應的。

但是度過了新鮮期,開心現在開始了各種各樣的“花式不想上學”。

比如撒嬌說“奶奶,我今天心情不好,不想上學。”(小小年紀就學會心情不好這個理由了?)

比如找身體的理由“奶奶,我肚子疼,今天能不能不要去上學啊?”(但是看他生龍活虎的樣子,哪有肚子疼的表現啊?)

比如討價還價“奶奶,你讓我去上學我就哭,你不讓我上學我就不哭了!”(拿哭來作為籌碼,孩子的思路確實是有點清奇)

再比如甩鍋給老師“奶奶,老師講的我都聽不懂,我今天不想去上學了。”(孩子單純的認為,這也算是一個不用上學的理由。)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反正是理由一說一大把,最終的目的只有4個字,那就是“不想上學”。

每到這個時候,開心媽媽和開心爸爸都是義正言辭的說一些大道理,什麼大人長大了每天都得上班掙錢,孩子呢就需要每天上學學習知識;你想要的東西都需要花錢,但是隻有好好學習長大後才能掙大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任務,不能因為不想做就不做了......

但是,每次開心都會用大哭來對抗,這時候開心奶奶就會過來打圓場了“孩子還小的呢,知道什麼啊,別老這樣管著他。”這其實也正是很多老人們的思想,孩子還小的了,心智都發展的不成熟,就算是管也學不到什麼,還不如給他們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把管教這件事情放在長大後呢,效果也好,孩子也好接受。

是這樣的嗎?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這其實就是開心爸爸今天想要說的一個事實:管教孩子要趁早,要不真的來不及了。

02

開心爸爸的姥爺,經常說一句話“3歲看大,7歲看老”,說的就是一個孩子長大以後會變成什麼樣,從他3歲的時候,就能夠看出來了。而孩子老了以後是什麼樣,也是從7歲時的表現就能夠看出來了。這句話,其實是很有道理的。

孩子越小可塑性越強

孩子就像是一顆小樹苗,隨著不斷地長大,這棵樹苗會逐漸長成參天大樹。眾所周知,在小樹苗長大的過程中,肯定會有一些影響他們長粗長直的小枝丫,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小毛病了,如果沒有及時的管教,沒能及時的砍掉這些小枝丫,就會無邊界的蔓延,最後的結果就是這棵樹長歪了。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每個孩子生下來之後都是一樣的,之所以長大後在同樣的大環境中,有不一樣的成就,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就是教育了。通俗的說也就是爸爸媽媽的“管教”了。

很多習慣都是從小養成的

記得在知乎上面看到過這樣的一個帖子:

小時候,爸爸媽媽對我的要求很多,什麼起床第一件事要洗臉刷牙,要收拾好被子,要整理好自己的東西,房間每天都要打掃,桌子也要擦乾淨......

當初為了偷懶,沒少哭鼻子。但是現在回頭看起來,真的無比感謝爸爸媽媽那些年,幫助自己養成的好習慣。

對孩子的成長來說,確實是這樣。只有從小的嚴格要求,才能讓他們長大後養成良好的習慣。動手能力是這樣,責任感也是這樣;懂事是這樣,是非觀念也是這樣......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可以說,孩子長大後的每一個好習慣,都是爸爸媽媽從小的“管教”培養出來的。

不早管教孩子會吃大虧

前段時間,一則“17歲男孩輸光爸爸一輩子積蓄”的文章上了熱搜。

這個17歲的,已經是上了中專的孩子,在暑假回家後無所事事,“迷上”了網絡賭博,然後就越陷越深,最終落得個把爸爸一輩子的積蓄,全部輸光的結局。

當然我們可以譴責網絡賭博害人不淺,甚至都已經開始禍害小孩子了。但是不得不說的是,爸爸媽媽在孩子小時候教育上偷的懶,最後就會以不同的方式表現出來。比如孩子成為熊孩子,被人人喊打;比如孩子闖下大禍,面臨牢獄之災;再比如這個例子中,直接輸光了一家人的所有積蓄。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孩子這樣做確實是可恨,但是仔細想一想,到底該怪誰呢?

不早管教孩子是長不大的

《戰爭與和平》中有這樣的一句話:沒人和你說不的時候,你是長不大的。

事實上,很多爸爸媽媽並不是沒有和孩子說不,而是這個不來的實在是太晚了,晚到已經錯過了教育的黃金時期,晚到已經錯過孩子形成是非觀念的時期,晚到這時候說不已經沒什麼用的時候了。

壞習慣,就像是一個壞了的東西,如果不修的話,什麼時候都不會自己變好。孩子呢,也是這樣,如果爸爸媽媽不早管教的話,他們是很難健康長大的。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張愛玲曾經說過一句話“出名要趁早”,關於出名是不是該早一些這個話題,開心爸爸不是很清楚,但是管教孩子這件事,真的是要趁早。原因呢,很簡單,晚了就變成完了了。

03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曾經說過這樣的一句話“6歲之前性格養成,如果有些問題沒解決,後邊家長就管不了了。”

對於孩子來說,其實管教從一出生就應該開始了。

1歲之前,是孩子安全感的形成時期,安全感對孩子的影響不言而喻,包括自信,積極,勇敢,樂觀等諸多品質,都是從安全感中演化出來的。

1到3歲這段過程,孩子開始像一塊海綿,貪婪的吸收著所有的水分。那些好的習慣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形成的。比如責任感,比如愛別人,比如簡單的規則等。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3到6歲的時候,孩子更多的是品性方面的培養。比如認真負責的態度,積極向上的態度,尊重老師的態度,認真學習的態度等。這些品性更多的是為接下來的小學教育提供基礎。

而6歲的時候,對於孩子來說,是管教的黃金時期了。

如果說之前孩子的各種意識還處於萌芽階段,對於爸爸媽媽的管教還是似懂非懂的話,這個時期,他們已經可以完全明白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了。這段時間,爸爸媽媽更應該抓住機會,減少溺愛,制定各種規矩,從小就培養孩子各種各樣的好習慣。

沒有小時候的管教,根本不會有長大後的懂事。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6歲之前,你沒有好好管教孩子,等到10歲的時候再去嚴管,那根本就是徒勞無功的的做法。

04

那麼對於孩子來說,管教到底應該管些什麼呢?開心爸爸覺得應該是這幾個方面:

規則管教部分

玩具要收好

很多孩子玩的時候,總喜歡把玩具扔的滿地都是,從狼藉一片的玩具中,選擇一個或者幾個。玩完了就扔下一地的玩具跑了。至於收拾,更多的是等待媽媽幫忙。而很多媽媽們也是覺得,孩子還小,收拾還不如不收拾呢!

實際上,3歲左右的孩子,只要採用一些科學的方式,他們完全能夠自己收拾玩具了。

"

一個孩子的變壞並不是一夜之間形成的,每個孩子長大以後的各種問題,歸根溯源的話,與他們童年時期接受教育的早晚有關,而且是很強的正相關。

01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最近這段時間,開心報了個暑假的語言表演班,每週上6節課,每節課從上午8點到10點左右。按理說,時間也不是很長,強度也不是很大,應該很好適應的。

但是度過了新鮮期,開心現在開始了各種各樣的“花式不想上學”。

比如撒嬌說“奶奶,我今天心情不好,不想上學。”(小小年紀就學會心情不好這個理由了?)

比如找身體的理由“奶奶,我肚子疼,今天能不能不要去上學啊?”(但是看他生龍活虎的樣子,哪有肚子疼的表現啊?)

比如討價還價“奶奶,你讓我去上學我就哭,你不讓我上學我就不哭了!”(拿哭來作為籌碼,孩子的思路確實是有點清奇)

再比如甩鍋給老師“奶奶,老師講的我都聽不懂,我今天不想去上學了。”(孩子單純的認為,這也算是一個不用上學的理由。)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反正是理由一說一大把,最終的目的只有4個字,那就是“不想上學”。

每到這個時候,開心媽媽和開心爸爸都是義正言辭的說一些大道理,什麼大人長大了每天都得上班掙錢,孩子呢就需要每天上學學習知識;你想要的東西都需要花錢,但是隻有好好學習長大後才能掙大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任務,不能因為不想做就不做了......

但是,每次開心都會用大哭來對抗,這時候開心奶奶就會過來打圓場了“孩子還小的呢,知道什麼啊,別老這樣管著他。”這其實也正是很多老人們的思想,孩子還小的了,心智都發展的不成熟,就算是管也學不到什麼,還不如給他們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把管教這件事情放在長大後呢,效果也好,孩子也好接受。

是這樣的嗎?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這其實就是開心爸爸今天想要說的一個事實:管教孩子要趁早,要不真的來不及了。

02

開心爸爸的姥爺,經常說一句話“3歲看大,7歲看老”,說的就是一個孩子長大以後會變成什麼樣,從他3歲的時候,就能夠看出來了。而孩子老了以後是什麼樣,也是從7歲時的表現就能夠看出來了。這句話,其實是很有道理的。

孩子越小可塑性越強

孩子就像是一顆小樹苗,隨著不斷地長大,這棵樹苗會逐漸長成參天大樹。眾所周知,在小樹苗長大的過程中,肯定會有一些影響他們長粗長直的小枝丫,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小毛病了,如果沒有及時的管教,沒能及時的砍掉這些小枝丫,就會無邊界的蔓延,最後的結果就是這棵樹長歪了。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每個孩子生下來之後都是一樣的,之所以長大後在同樣的大環境中,有不一樣的成就,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就是教育了。通俗的說也就是爸爸媽媽的“管教”了。

很多習慣都是從小養成的

記得在知乎上面看到過這樣的一個帖子:

小時候,爸爸媽媽對我的要求很多,什麼起床第一件事要洗臉刷牙,要收拾好被子,要整理好自己的東西,房間每天都要打掃,桌子也要擦乾淨......

當初為了偷懶,沒少哭鼻子。但是現在回頭看起來,真的無比感謝爸爸媽媽那些年,幫助自己養成的好習慣。

對孩子的成長來說,確實是這樣。只有從小的嚴格要求,才能讓他們長大後養成良好的習慣。動手能力是這樣,責任感也是這樣;懂事是這樣,是非觀念也是這樣......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可以說,孩子長大後的每一個好習慣,都是爸爸媽媽從小的“管教”培養出來的。

不早管教孩子會吃大虧

前段時間,一則“17歲男孩輸光爸爸一輩子積蓄”的文章上了熱搜。

這個17歲的,已經是上了中專的孩子,在暑假回家後無所事事,“迷上”了網絡賭博,然後就越陷越深,最終落得個把爸爸一輩子的積蓄,全部輸光的結局。

當然我們可以譴責網絡賭博害人不淺,甚至都已經開始禍害小孩子了。但是不得不說的是,爸爸媽媽在孩子小時候教育上偷的懶,最後就會以不同的方式表現出來。比如孩子成為熊孩子,被人人喊打;比如孩子闖下大禍,面臨牢獄之災;再比如這個例子中,直接輸光了一家人的所有積蓄。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孩子這樣做確實是可恨,但是仔細想一想,到底該怪誰呢?

不早管教孩子是長不大的

《戰爭與和平》中有這樣的一句話:沒人和你說不的時候,你是長不大的。

事實上,很多爸爸媽媽並不是沒有和孩子說不,而是這個不來的實在是太晚了,晚到已經錯過了教育的黃金時期,晚到已經錯過孩子形成是非觀念的時期,晚到這時候說不已經沒什麼用的時候了。

壞習慣,就像是一個壞了的東西,如果不修的話,什麼時候都不會自己變好。孩子呢,也是這樣,如果爸爸媽媽不早管教的話,他們是很難健康長大的。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張愛玲曾經說過一句話“出名要趁早”,關於出名是不是該早一些這個話題,開心爸爸不是很清楚,但是管教孩子這件事,真的是要趁早。原因呢,很簡單,晚了就變成完了了。

03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曾經說過這樣的一句話“6歲之前性格養成,如果有些問題沒解決,後邊家長就管不了了。”

對於孩子來說,其實管教從一出生就應該開始了。

1歲之前,是孩子安全感的形成時期,安全感對孩子的影響不言而喻,包括自信,積極,勇敢,樂觀等諸多品質,都是從安全感中演化出來的。

1到3歲這段過程,孩子開始像一塊海綿,貪婪的吸收著所有的水分。那些好的習慣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形成的。比如責任感,比如愛別人,比如簡單的規則等。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3到6歲的時候,孩子更多的是品性方面的培養。比如認真負責的態度,積極向上的態度,尊重老師的態度,認真學習的態度等。這些品性更多的是為接下來的小學教育提供基礎。

而6歲的時候,對於孩子來說,是管教的黃金時期了。

如果說之前孩子的各種意識還處於萌芽階段,對於爸爸媽媽的管教還是似懂非懂的話,這個時期,他們已經可以完全明白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了。這段時間,爸爸媽媽更應該抓住機會,減少溺愛,制定各種規矩,從小就培養孩子各種各樣的好習慣。

沒有小時候的管教,根本不會有長大後的懂事。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6歲之前,你沒有好好管教孩子,等到10歲的時候再去嚴管,那根本就是徒勞無功的的做法。

04

那麼對於孩子來說,管教到底應該管些什麼呢?開心爸爸覺得應該是這幾個方面:

規則管教部分

玩具要收好

很多孩子玩的時候,總喜歡把玩具扔的滿地都是,從狼藉一片的玩具中,選擇一個或者幾個。玩完了就扔下一地的玩具跑了。至於收拾,更多的是等待媽媽幫忙。而很多媽媽們也是覺得,孩子還小,收拾還不如不收拾呢!

實際上,3歲左右的孩子,只要採用一些科學的方式,他們完全能夠自己收拾玩具了。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比如可以幫助孩子把龐大的收拾玩具任務分解開,一次只收拾幾件,對孩子來說,工作量很小,畏難情緒自然就沒有了。比如可以幫助孩子尋找好幾個不同的容器來放玩具,還能同時培養孩子的分類意識;比如可以用比賽的形式,引起孩子的好勝心,對於收拾玩具就更加容易接受了;比如可以適當的給予孩子一些獎勵,讓他們內心更加認可這件事。

實際上只有放手讓孩子鍛鍊,才能培養出他們最基本的規則意識,而這個隨手收拾的好習慣,會讓他們日後的生活更加的整潔。

誰的就是誰的

這裡開心爸爸想說的是自我意識。

"

一個孩子的變壞並不是一夜之間形成的,每個孩子長大以後的各種問題,歸根溯源的話,與他們童年時期接受教育的早晚有關,而且是很強的正相關。

01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最近這段時間,開心報了個暑假的語言表演班,每週上6節課,每節課從上午8點到10點左右。按理說,時間也不是很長,強度也不是很大,應該很好適應的。

但是度過了新鮮期,開心現在開始了各種各樣的“花式不想上學”。

比如撒嬌說“奶奶,我今天心情不好,不想上學。”(小小年紀就學會心情不好這個理由了?)

比如找身體的理由“奶奶,我肚子疼,今天能不能不要去上學啊?”(但是看他生龍活虎的樣子,哪有肚子疼的表現啊?)

比如討價還價“奶奶,你讓我去上學我就哭,你不讓我上學我就不哭了!”(拿哭來作為籌碼,孩子的思路確實是有點清奇)

再比如甩鍋給老師“奶奶,老師講的我都聽不懂,我今天不想去上學了。”(孩子單純的認為,這也算是一個不用上學的理由。)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反正是理由一說一大把,最終的目的只有4個字,那就是“不想上學”。

每到這個時候,開心媽媽和開心爸爸都是義正言辭的說一些大道理,什麼大人長大了每天都得上班掙錢,孩子呢就需要每天上學學習知識;你想要的東西都需要花錢,但是隻有好好學習長大後才能掙大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任務,不能因為不想做就不做了......

但是,每次開心都會用大哭來對抗,這時候開心奶奶就會過來打圓場了“孩子還小的呢,知道什麼啊,別老這樣管著他。”這其實也正是很多老人們的思想,孩子還小的了,心智都發展的不成熟,就算是管也學不到什麼,還不如給他們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把管教這件事情放在長大後呢,效果也好,孩子也好接受。

是這樣的嗎?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這其實就是開心爸爸今天想要說的一個事實:管教孩子要趁早,要不真的來不及了。

02

開心爸爸的姥爺,經常說一句話“3歲看大,7歲看老”,說的就是一個孩子長大以後會變成什麼樣,從他3歲的時候,就能夠看出來了。而孩子老了以後是什麼樣,也是從7歲時的表現就能夠看出來了。這句話,其實是很有道理的。

孩子越小可塑性越強

孩子就像是一顆小樹苗,隨著不斷地長大,這棵樹苗會逐漸長成參天大樹。眾所周知,在小樹苗長大的過程中,肯定會有一些影響他們長粗長直的小枝丫,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小毛病了,如果沒有及時的管教,沒能及時的砍掉這些小枝丫,就會無邊界的蔓延,最後的結果就是這棵樹長歪了。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每個孩子生下來之後都是一樣的,之所以長大後在同樣的大環境中,有不一樣的成就,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就是教育了。通俗的說也就是爸爸媽媽的“管教”了。

很多習慣都是從小養成的

記得在知乎上面看到過這樣的一個帖子:

小時候,爸爸媽媽對我的要求很多,什麼起床第一件事要洗臉刷牙,要收拾好被子,要整理好自己的東西,房間每天都要打掃,桌子也要擦乾淨......

當初為了偷懶,沒少哭鼻子。但是現在回頭看起來,真的無比感謝爸爸媽媽那些年,幫助自己養成的好習慣。

對孩子的成長來說,確實是這樣。只有從小的嚴格要求,才能讓他們長大後養成良好的習慣。動手能力是這樣,責任感也是這樣;懂事是這樣,是非觀念也是這樣......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可以說,孩子長大後的每一個好習慣,都是爸爸媽媽從小的“管教”培養出來的。

不早管教孩子會吃大虧

前段時間,一則“17歲男孩輸光爸爸一輩子積蓄”的文章上了熱搜。

這個17歲的,已經是上了中專的孩子,在暑假回家後無所事事,“迷上”了網絡賭博,然後就越陷越深,最終落得個把爸爸一輩子的積蓄,全部輸光的結局。

當然我們可以譴責網絡賭博害人不淺,甚至都已經開始禍害小孩子了。但是不得不說的是,爸爸媽媽在孩子小時候教育上偷的懶,最後就會以不同的方式表現出來。比如孩子成為熊孩子,被人人喊打;比如孩子闖下大禍,面臨牢獄之災;再比如這個例子中,直接輸光了一家人的所有積蓄。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孩子這樣做確實是可恨,但是仔細想一想,到底該怪誰呢?

不早管教孩子是長不大的

《戰爭與和平》中有這樣的一句話:沒人和你說不的時候,你是長不大的。

事實上,很多爸爸媽媽並不是沒有和孩子說不,而是這個不來的實在是太晚了,晚到已經錯過了教育的黃金時期,晚到已經錯過孩子形成是非觀念的時期,晚到這時候說不已經沒什麼用的時候了。

壞習慣,就像是一個壞了的東西,如果不修的話,什麼時候都不會自己變好。孩子呢,也是這樣,如果爸爸媽媽不早管教的話,他們是很難健康長大的。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張愛玲曾經說過一句話“出名要趁早”,關於出名是不是該早一些這個話題,開心爸爸不是很清楚,但是管教孩子這件事,真的是要趁早。原因呢,很簡單,晚了就變成完了了。

03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曾經說過這樣的一句話“6歲之前性格養成,如果有些問題沒解決,後邊家長就管不了了。”

對於孩子來說,其實管教從一出生就應該開始了。

1歲之前,是孩子安全感的形成時期,安全感對孩子的影響不言而喻,包括自信,積極,勇敢,樂觀等諸多品質,都是從安全感中演化出來的。

1到3歲這段過程,孩子開始像一塊海綿,貪婪的吸收著所有的水分。那些好的習慣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形成的。比如責任感,比如愛別人,比如簡單的規則等。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3到6歲的時候,孩子更多的是品性方面的培養。比如認真負責的態度,積極向上的態度,尊重老師的態度,認真學習的態度等。這些品性更多的是為接下來的小學教育提供基礎。

而6歲的時候,對於孩子來說,是管教的黃金時期了。

如果說之前孩子的各種意識還處於萌芽階段,對於爸爸媽媽的管教還是似懂非懂的話,這個時期,他們已經可以完全明白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了。這段時間,爸爸媽媽更應該抓住機會,減少溺愛,制定各種規矩,從小就培養孩子各種各樣的好習慣。

沒有小時候的管教,根本不會有長大後的懂事。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6歲之前,你沒有好好管教孩子,等到10歲的時候再去嚴管,那根本就是徒勞無功的的做法。

04

那麼對於孩子來說,管教到底應該管些什麼呢?開心爸爸覺得應該是這幾個方面:

規則管教部分

玩具要收好

很多孩子玩的時候,總喜歡把玩具扔的滿地都是,從狼藉一片的玩具中,選擇一個或者幾個。玩完了就扔下一地的玩具跑了。至於收拾,更多的是等待媽媽幫忙。而很多媽媽們也是覺得,孩子還小,收拾還不如不收拾呢!

實際上,3歲左右的孩子,只要採用一些科學的方式,他們完全能夠自己收拾玩具了。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比如可以幫助孩子把龐大的收拾玩具任務分解開,一次只收拾幾件,對孩子來說,工作量很小,畏難情緒自然就沒有了。比如可以幫助孩子尋找好幾個不同的容器來放玩具,還能同時培養孩子的分類意識;比如可以用比賽的形式,引起孩子的好勝心,對於收拾玩具就更加容易接受了;比如可以適當的給予孩子一些獎勵,讓他們內心更加認可這件事。

實際上只有放手讓孩子鍛鍊,才能培養出他們最基本的規則意識,而這個隨手收拾的好習慣,會讓他們日後的生活更加的整潔。

誰的就是誰的

這裡開心爸爸想說的是自我意識。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在孩子小的時候,自我意識很淺薄,具體表現就是看到了喜歡的東西,就毫不猶豫的去拿,“拿到自己手上的東西,就是自己的”這是孩子們的普遍心理。

這時候,爸爸媽媽就可以幫助孩子來鞏固自我意識了。比如經常拿著一個東西問孩子,這是誰的呢?通過不斷的重複,讓孩子明白,其實這個世界上的東西很多,有自己的也有別人的,自己的東西所有權屬於自己,別人的東西所有權屬於別人。或者只要是孩子的東西,就重複幾遍,這個是自己的。

自我意識是孩子最基本的規則意識,有了這個意識,才能形成最基本的道德觀念。

懂得分享

"

一個孩子的變壞並不是一夜之間形成的,每個孩子長大以後的各種問題,歸根溯源的話,與他們童年時期接受教育的早晚有關,而且是很強的正相關。

01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最近這段時間,開心報了個暑假的語言表演班,每週上6節課,每節課從上午8點到10點左右。按理說,時間也不是很長,強度也不是很大,應該很好適應的。

但是度過了新鮮期,開心現在開始了各種各樣的“花式不想上學”。

比如撒嬌說“奶奶,我今天心情不好,不想上學。”(小小年紀就學會心情不好這個理由了?)

比如找身體的理由“奶奶,我肚子疼,今天能不能不要去上學啊?”(但是看他生龍活虎的樣子,哪有肚子疼的表現啊?)

比如討價還價“奶奶,你讓我去上學我就哭,你不讓我上學我就不哭了!”(拿哭來作為籌碼,孩子的思路確實是有點清奇)

再比如甩鍋給老師“奶奶,老師講的我都聽不懂,我今天不想去上學了。”(孩子單純的認為,這也算是一個不用上學的理由。)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反正是理由一說一大把,最終的目的只有4個字,那就是“不想上學”。

每到這個時候,開心媽媽和開心爸爸都是義正言辭的說一些大道理,什麼大人長大了每天都得上班掙錢,孩子呢就需要每天上學學習知識;你想要的東西都需要花錢,但是隻有好好學習長大後才能掙大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任務,不能因為不想做就不做了......

但是,每次開心都會用大哭來對抗,這時候開心奶奶就會過來打圓場了“孩子還小的呢,知道什麼啊,別老這樣管著他。”這其實也正是很多老人們的思想,孩子還小的了,心智都發展的不成熟,就算是管也學不到什麼,還不如給他們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把管教這件事情放在長大後呢,效果也好,孩子也好接受。

是這樣的嗎?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這其實就是開心爸爸今天想要說的一個事實:管教孩子要趁早,要不真的來不及了。

02

開心爸爸的姥爺,經常說一句話“3歲看大,7歲看老”,說的就是一個孩子長大以後會變成什麼樣,從他3歲的時候,就能夠看出來了。而孩子老了以後是什麼樣,也是從7歲時的表現就能夠看出來了。這句話,其實是很有道理的。

孩子越小可塑性越強

孩子就像是一顆小樹苗,隨著不斷地長大,這棵樹苗會逐漸長成參天大樹。眾所周知,在小樹苗長大的過程中,肯定會有一些影響他們長粗長直的小枝丫,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小毛病了,如果沒有及時的管教,沒能及時的砍掉這些小枝丫,就會無邊界的蔓延,最後的結果就是這棵樹長歪了。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每個孩子生下來之後都是一樣的,之所以長大後在同樣的大環境中,有不一樣的成就,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就是教育了。通俗的說也就是爸爸媽媽的“管教”了。

很多習慣都是從小養成的

記得在知乎上面看到過這樣的一個帖子:

小時候,爸爸媽媽對我的要求很多,什麼起床第一件事要洗臉刷牙,要收拾好被子,要整理好自己的東西,房間每天都要打掃,桌子也要擦乾淨......

當初為了偷懶,沒少哭鼻子。但是現在回頭看起來,真的無比感謝爸爸媽媽那些年,幫助自己養成的好習慣。

對孩子的成長來說,確實是這樣。只有從小的嚴格要求,才能讓他們長大後養成良好的習慣。動手能力是這樣,責任感也是這樣;懂事是這樣,是非觀念也是這樣......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可以說,孩子長大後的每一個好習慣,都是爸爸媽媽從小的“管教”培養出來的。

不早管教孩子會吃大虧

前段時間,一則“17歲男孩輸光爸爸一輩子積蓄”的文章上了熱搜。

這個17歲的,已經是上了中專的孩子,在暑假回家後無所事事,“迷上”了網絡賭博,然後就越陷越深,最終落得個把爸爸一輩子的積蓄,全部輸光的結局。

當然我們可以譴責網絡賭博害人不淺,甚至都已經開始禍害小孩子了。但是不得不說的是,爸爸媽媽在孩子小時候教育上偷的懶,最後就會以不同的方式表現出來。比如孩子成為熊孩子,被人人喊打;比如孩子闖下大禍,面臨牢獄之災;再比如這個例子中,直接輸光了一家人的所有積蓄。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孩子這樣做確實是可恨,但是仔細想一想,到底該怪誰呢?

不早管教孩子是長不大的

《戰爭與和平》中有這樣的一句話:沒人和你說不的時候,你是長不大的。

事實上,很多爸爸媽媽並不是沒有和孩子說不,而是這個不來的實在是太晚了,晚到已經錯過了教育的黃金時期,晚到已經錯過孩子形成是非觀念的時期,晚到這時候說不已經沒什麼用的時候了。

壞習慣,就像是一個壞了的東西,如果不修的話,什麼時候都不會自己變好。孩子呢,也是這樣,如果爸爸媽媽不早管教的話,他們是很難健康長大的。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張愛玲曾經說過一句話“出名要趁早”,關於出名是不是該早一些這個話題,開心爸爸不是很清楚,但是管教孩子這件事,真的是要趁早。原因呢,很簡單,晚了就變成完了了。

03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曾經說過這樣的一句話“6歲之前性格養成,如果有些問題沒解決,後邊家長就管不了了。”

對於孩子來說,其實管教從一出生就應該開始了。

1歲之前,是孩子安全感的形成時期,安全感對孩子的影響不言而喻,包括自信,積極,勇敢,樂觀等諸多品質,都是從安全感中演化出來的。

1到3歲這段過程,孩子開始像一塊海綿,貪婪的吸收著所有的水分。那些好的習慣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形成的。比如責任感,比如愛別人,比如簡單的規則等。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3到6歲的時候,孩子更多的是品性方面的培養。比如認真負責的態度,積極向上的態度,尊重老師的態度,認真學習的態度等。這些品性更多的是為接下來的小學教育提供基礎。

而6歲的時候,對於孩子來說,是管教的黃金時期了。

如果說之前孩子的各種意識還處於萌芽階段,對於爸爸媽媽的管教還是似懂非懂的話,這個時期,他們已經可以完全明白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了。這段時間,爸爸媽媽更應該抓住機會,減少溺愛,制定各種規矩,從小就培養孩子各種各樣的好習慣。

沒有小時候的管教,根本不會有長大後的懂事。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6歲之前,你沒有好好管教孩子,等到10歲的時候再去嚴管,那根本就是徒勞無功的的做法。

04

那麼對於孩子來說,管教到底應該管些什麼呢?開心爸爸覺得應該是這幾個方面:

規則管教部分

玩具要收好

很多孩子玩的時候,總喜歡把玩具扔的滿地都是,從狼藉一片的玩具中,選擇一個或者幾個。玩完了就扔下一地的玩具跑了。至於收拾,更多的是等待媽媽幫忙。而很多媽媽們也是覺得,孩子還小,收拾還不如不收拾呢!

實際上,3歲左右的孩子,只要採用一些科學的方式,他們完全能夠自己收拾玩具了。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比如可以幫助孩子把龐大的收拾玩具任務分解開,一次只收拾幾件,對孩子來說,工作量很小,畏難情緒自然就沒有了。比如可以幫助孩子尋找好幾個不同的容器來放玩具,還能同時培養孩子的分類意識;比如可以用比賽的形式,引起孩子的好勝心,對於收拾玩具就更加容易接受了;比如可以適當的給予孩子一些獎勵,讓他們內心更加認可這件事。

實際上只有放手讓孩子鍛鍊,才能培養出他們最基本的規則意識,而這個隨手收拾的好習慣,會讓他們日後的生活更加的整潔。

誰的就是誰的

這裡開心爸爸想說的是自我意識。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在孩子小的時候,自我意識很淺薄,具體表現就是看到了喜歡的東西,就毫不猶豫的去拿,“拿到自己手上的東西,就是自己的”這是孩子們的普遍心理。

這時候,爸爸媽媽就可以幫助孩子來鞏固自我意識了。比如經常拿著一個東西問孩子,這是誰的呢?通過不斷的重複,讓孩子明白,其實這個世界上的東西很多,有自己的也有別人的,自己的東西所有權屬於自己,別人的東西所有權屬於別人。或者只要是孩子的東西,就重複幾遍,這個是自己的。

自我意識是孩子最基本的規則意識,有了這個意識,才能形成最基本的道德觀念。

懂得分享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這裡的分享有兩個方面的意義。

一個是在家裡面,雖然說孩子是最小的,但並不代表可以理所應當的接受各種“優待”。

比如水果先讓孩子挑,最好的飯永遠在孩子碗裡面,有點好吃的要給孩子留著等。這種待遇下長大的孩子,更多的會滋生出一種“誰都應該讓著我”的心態,對於他們的成長是很不利的。

那麼爸爸媽媽該怎麼做呢?其實也很簡單,樹立一些規矩就好了。比如“先來後到”吃飯吃水果的時候,誰先坐到飯桌前,最好的就歸誰了;比如“長者為大”,如果有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的話,好吃的先應該讓長輩;“比如表現好者優先”,誰一天的表現好,誰就有好吃的東西優先選擇權等等。

時間長了,就幫助孩子養成了分享的習慣。

"

一個孩子的變壞並不是一夜之間形成的,每個孩子長大以後的各種問題,歸根溯源的話,與他們童年時期接受教育的早晚有關,而且是很強的正相關。

01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最近這段時間,開心報了個暑假的語言表演班,每週上6節課,每節課從上午8點到10點左右。按理說,時間也不是很長,強度也不是很大,應該很好適應的。

但是度過了新鮮期,開心現在開始了各種各樣的“花式不想上學”。

比如撒嬌說“奶奶,我今天心情不好,不想上學。”(小小年紀就學會心情不好這個理由了?)

比如找身體的理由“奶奶,我肚子疼,今天能不能不要去上學啊?”(但是看他生龍活虎的樣子,哪有肚子疼的表現啊?)

比如討價還價“奶奶,你讓我去上學我就哭,你不讓我上學我就不哭了!”(拿哭來作為籌碼,孩子的思路確實是有點清奇)

再比如甩鍋給老師“奶奶,老師講的我都聽不懂,我今天不想去上學了。”(孩子單純的認為,這也算是一個不用上學的理由。)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反正是理由一說一大把,最終的目的只有4個字,那就是“不想上學”。

每到這個時候,開心媽媽和開心爸爸都是義正言辭的說一些大道理,什麼大人長大了每天都得上班掙錢,孩子呢就需要每天上學學習知識;你想要的東西都需要花錢,但是隻有好好學習長大後才能掙大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任務,不能因為不想做就不做了......

但是,每次開心都會用大哭來對抗,這時候開心奶奶就會過來打圓場了“孩子還小的呢,知道什麼啊,別老這樣管著他。”這其實也正是很多老人們的思想,孩子還小的了,心智都發展的不成熟,就算是管也學不到什麼,還不如給他們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把管教這件事情放在長大後呢,效果也好,孩子也好接受。

是這樣的嗎?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這其實就是開心爸爸今天想要說的一個事實:管教孩子要趁早,要不真的來不及了。

02

開心爸爸的姥爺,經常說一句話“3歲看大,7歲看老”,說的就是一個孩子長大以後會變成什麼樣,從他3歲的時候,就能夠看出來了。而孩子老了以後是什麼樣,也是從7歲時的表現就能夠看出來了。這句話,其實是很有道理的。

孩子越小可塑性越強

孩子就像是一顆小樹苗,隨著不斷地長大,這棵樹苗會逐漸長成參天大樹。眾所周知,在小樹苗長大的過程中,肯定會有一些影響他們長粗長直的小枝丫,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小毛病了,如果沒有及時的管教,沒能及時的砍掉這些小枝丫,就會無邊界的蔓延,最後的結果就是這棵樹長歪了。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每個孩子生下來之後都是一樣的,之所以長大後在同樣的大環境中,有不一樣的成就,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就是教育了。通俗的說也就是爸爸媽媽的“管教”了。

很多習慣都是從小養成的

記得在知乎上面看到過這樣的一個帖子:

小時候,爸爸媽媽對我的要求很多,什麼起床第一件事要洗臉刷牙,要收拾好被子,要整理好自己的東西,房間每天都要打掃,桌子也要擦乾淨......

當初為了偷懶,沒少哭鼻子。但是現在回頭看起來,真的無比感謝爸爸媽媽那些年,幫助自己養成的好習慣。

對孩子的成長來說,確實是這樣。只有從小的嚴格要求,才能讓他們長大後養成良好的習慣。動手能力是這樣,責任感也是這樣;懂事是這樣,是非觀念也是這樣......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可以說,孩子長大後的每一個好習慣,都是爸爸媽媽從小的“管教”培養出來的。

不早管教孩子會吃大虧

前段時間,一則“17歲男孩輸光爸爸一輩子積蓄”的文章上了熱搜。

這個17歲的,已經是上了中專的孩子,在暑假回家後無所事事,“迷上”了網絡賭博,然後就越陷越深,最終落得個把爸爸一輩子的積蓄,全部輸光的結局。

當然我們可以譴責網絡賭博害人不淺,甚至都已經開始禍害小孩子了。但是不得不說的是,爸爸媽媽在孩子小時候教育上偷的懶,最後就會以不同的方式表現出來。比如孩子成為熊孩子,被人人喊打;比如孩子闖下大禍,面臨牢獄之災;再比如這個例子中,直接輸光了一家人的所有積蓄。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孩子這樣做確實是可恨,但是仔細想一想,到底該怪誰呢?

不早管教孩子是長不大的

《戰爭與和平》中有這樣的一句話:沒人和你說不的時候,你是長不大的。

事實上,很多爸爸媽媽並不是沒有和孩子說不,而是這個不來的實在是太晚了,晚到已經錯過了教育的黃金時期,晚到已經錯過孩子形成是非觀念的時期,晚到這時候說不已經沒什麼用的時候了。

壞習慣,就像是一個壞了的東西,如果不修的話,什麼時候都不會自己變好。孩子呢,也是這樣,如果爸爸媽媽不早管教的話,他們是很難健康長大的。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張愛玲曾經說過一句話“出名要趁早”,關於出名是不是該早一些這個話題,開心爸爸不是很清楚,但是管教孩子這件事,真的是要趁早。原因呢,很簡單,晚了就變成完了了。

03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曾經說過這樣的一句話“6歲之前性格養成,如果有些問題沒解決,後邊家長就管不了了。”

對於孩子來說,其實管教從一出生就應該開始了。

1歲之前,是孩子安全感的形成時期,安全感對孩子的影響不言而喻,包括自信,積極,勇敢,樂觀等諸多品質,都是從安全感中演化出來的。

1到3歲這段過程,孩子開始像一塊海綿,貪婪的吸收著所有的水分。那些好的習慣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形成的。比如責任感,比如愛別人,比如簡單的規則等。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3到6歲的時候,孩子更多的是品性方面的培養。比如認真負責的態度,積極向上的態度,尊重老師的態度,認真學習的態度等。這些品性更多的是為接下來的小學教育提供基礎。

而6歲的時候,對於孩子來說,是管教的黃金時期了。

如果說之前孩子的各種意識還處於萌芽階段,對於爸爸媽媽的管教還是似懂非懂的話,這個時期,他們已經可以完全明白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了。這段時間,爸爸媽媽更應該抓住機會,減少溺愛,制定各種規矩,從小就培養孩子各種各樣的好習慣。

沒有小時候的管教,根本不會有長大後的懂事。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6歲之前,你沒有好好管教孩子,等到10歲的時候再去嚴管,那根本就是徒勞無功的的做法。

04

那麼對於孩子來說,管教到底應該管些什麼呢?開心爸爸覺得應該是這幾個方面:

規則管教部分

玩具要收好

很多孩子玩的時候,總喜歡把玩具扔的滿地都是,從狼藉一片的玩具中,選擇一個或者幾個。玩完了就扔下一地的玩具跑了。至於收拾,更多的是等待媽媽幫忙。而很多媽媽們也是覺得,孩子還小,收拾還不如不收拾呢!

實際上,3歲左右的孩子,只要採用一些科學的方式,他們完全能夠自己收拾玩具了。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比如可以幫助孩子把龐大的收拾玩具任務分解開,一次只收拾幾件,對孩子來說,工作量很小,畏難情緒自然就沒有了。比如可以幫助孩子尋找好幾個不同的容器來放玩具,還能同時培養孩子的分類意識;比如可以用比賽的形式,引起孩子的好勝心,對於收拾玩具就更加容易接受了;比如可以適當的給予孩子一些獎勵,讓他們內心更加認可這件事。

實際上只有放手讓孩子鍛鍊,才能培養出他們最基本的規則意識,而這個隨手收拾的好習慣,會讓他們日後的生活更加的整潔。

誰的就是誰的

這裡開心爸爸想說的是自我意識。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在孩子小的時候,自我意識很淺薄,具體表現就是看到了喜歡的東西,就毫不猶豫的去拿,“拿到自己手上的東西,就是自己的”這是孩子們的普遍心理。

這時候,爸爸媽媽就可以幫助孩子來鞏固自我意識了。比如經常拿著一個東西問孩子,這是誰的呢?通過不斷的重複,讓孩子明白,其實這個世界上的東西很多,有自己的也有別人的,自己的東西所有權屬於自己,別人的東西所有權屬於別人。或者只要是孩子的東西,就重複幾遍,這個是自己的。

自我意識是孩子最基本的規則意識,有了這個意識,才能形成最基本的道德觀念。

懂得分享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這裡的分享有兩個方面的意義。

一個是在家裡面,雖然說孩子是最小的,但並不代表可以理所應當的接受各種“優待”。

比如水果先讓孩子挑,最好的飯永遠在孩子碗裡面,有點好吃的要給孩子留著等。這種待遇下長大的孩子,更多的會滋生出一種“誰都應該讓著我”的心態,對於他們的成長是很不利的。

那麼爸爸媽媽該怎麼做呢?其實也很簡單,樹立一些規矩就好了。比如“先來後到”吃飯吃水果的時候,誰先坐到飯桌前,最好的就歸誰了;比如“長者為大”,如果有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的話,好吃的先應該讓長輩;“比如表現好者優先”,誰一天的表現好,誰就有好吃的東西優先選擇權等等。

時間長了,就幫助孩子養成了分享的習慣。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另外一個就是在外面的分享。

這個分享就是由孩子自己做主了,自己的東西所有權是屬於自己的,願意給別人玩的就給,不願意的話就不給,自己願意才叫分享,不願意的話那隻能叫做搶。我們不搶別人的,也不要讓別人搶自己的。

有了分享意識的教育,可以避免日後孩子養成自私,不體諒別人的毛病。

習慣管教部分

行為要有規矩

開心在的幼兒園,就有這樣的一個同學,經常搶小朋友的東西,而且在幼兒園經常動手。為此老師已經請過好幾次家長了,但是效果不佳。

"

一個孩子的變壞並不是一夜之間形成的,每個孩子長大以後的各種問題,歸根溯源的話,與他們童年時期接受教育的早晚有關,而且是很強的正相關。

01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最近這段時間,開心報了個暑假的語言表演班,每週上6節課,每節課從上午8點到10點左右。按理說,時間也不是很長,強度也不是很大,應該很好適應的。

但是度過了新鮮期,開心現在開始了各種各樣的“花式不想上學”。

比如撒嬌說“奶奶,我今天心情不好,不想上學。”(小小年紀就學會心情不好這個理由了?)

比如找身體的理由“奶奶,我肚子疼,今天能不能不要去上學啊?”(但是看他生龍活虎的樣子,哪有肚子疼的表現啊?)

比如討價還價“奶奶,你讓我去上學我就哭,你不讓我上學我就不哭了!”(拿哭來作為籌碼,孩子的思路確實是有點清奇)

再比如甩鍋給老師“奶奶,老師講的我都聽不懂,我今天不想去上學了。”(孩子單純的認為,這也算是一個不用上學的理由。)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反正是理由一說一大把,最終的目的只有4個字,那就是“不想上學”。

每到這個時候,開心媽媽和開心爸爸都是義正言辭的說一些大道理,什麼大人長大了每天都得上班掙錢,孩子呢就需要每天上學學習知識;你想要的東西都需要花錢,但是隻有好好學習長大後才能掙大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任務,不能因為不想做就不做了......

但是,每次開心都會用大哭來對抗,這時候開心奶奶就會過來打圓場了“孩子還小的呢,知道什麼啊,別老這樣管著他。”這其實也正是很多老人們的思想,孩子還小的了,心智都發展的不成熟,就算是管也學不到什麼,還不如給他們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把管教這件事情放在長大後呢,效果也好,孩子也好接受。

是這樣的嗎?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這其實就是開心爸爸今天想要說的一個事實:管教孩子要趁早,要不真的來不及了。

02

開心爸爸的姥爺,經常說一句話“3歲看大,7歲看老”,說的就是一個孩子長大以後會變成什麼樣,從他3歲的時候,就能夠看出來了。而孩子老了以後是什麼樣,也是從7歲時的表現就能夠看出來了。這句話,其實是很有道理的。

孩子越小可塑性越強

孩子就像是一顆小樹苗,隨著不斷地長大,這棵樹苗會逐漸長成參天大樹。眾所周知,在小樹苗長大的過程中,肯定會有一些影響他們長粗長直的小枝丫,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小毛病了,如果沒有及時的管教,沒能及時的砍掉這些小枝丫,就會無邊界的蔓延,最後的結果就是這棵樹長歪了。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每個孩子生下來之後都是一樣的,之所以長大後在同樣的大環境中,有不一樣的成就,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就是教育了。通俗的說也就是爸爸媽媽的“管教”了。

很多習慣都是從小養成的

記得在知乎上面看到過這樣的一個帖子:

小時候,爸爸媽媽對我的要求很多,什麼起床第一件事要洗臉刷牙,要收拾好被子,要整理好自己的東西,房間每天都要打掃,桌子也要擦乾淨......

當初為了偷懶,沒少哭鼻子。但是現在回頭看起來,真的無比感謝爸爸媽媽那些年,幫助自己養成的好習慣。

對孩子的成長來說,確實是這樣。只有從小的嚴格要求,才能讓他們長大後養成良好的習慣。動手能力是這樣,責任感也是這樣;懂事是這樣,是非觀念也是這樣......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可以說,孩子長大後的每一個好習慣,都是爸爸媽媽從小的“管教”培養出來的。

不早管教孩子會吃大虧

前段時間,一則“17歲男孩輸光爸爸一輩子積蓄”的文章上了熱搜。

這個17歲的,已經是上了中專的孩子,在暑假回家後無所事事,“迷上”了網絡賭博,然後就越陷越深,最終落得個把爸爸一輩子的積蓄,全部輸光的結局。

當然我們可以譴責網絡賭博害人不淺,甚至都已經開始禍害小孩子了。但是不得不說的是,爸爸媽媽在孩子小時候教育上偷的懶,最後就會以不同的方式表現出來。比如孩子成為熊孩子,被人人喊打;比如孩子闖下大禍,面臨牢獄之災;再比如這個例子中,直接輸光了一家人的所有積蓄。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孩子這樣做確實是可恨,但是仔細想一想,到底該怪誰呢?

不早管教孩子是長不大的

《戰爭與和平》中有這樣的一句話:沒人和你說不的時候,你是長不大的。

事實上,很多爸爸媽媽並不是沒有和孩子說不,而是這個不來的實在是太晚了,晚到已經錯過了教育的黃金時期,晚到已經錯過孩子形成是非觀念的時期,晚到這時候說不已經沒什麼用的時候了。

壞習慣,就像是一個壞了的東西,如果不修的話,什麼時候都不會自己變好。孩子呢,也是這樣,如果爸爸媽媽不早管教的話,他們是很難健康長大的。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張愛玲曾經說過一句話“出名要趁早”,關於出名是不是該早一些這個話題,開心爸爸不是很清楚,但是管教孩子這件事,真的是要趁早。原因呢,很簡單,晚了就變成完了了。

03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曾經說過這樣的一句話“6歲之前性格養成,如果有些問題沒解決,後邊家長就管不了了。”

對於孩子來說,其實管教從一出生就應該開始了。

1歲之前,是孩子安全感的形成時期,安全感對孩子的影響不言而喻,包括自信,積極,勇敢,樂觀等諸多品質,都是從安全感中演化出來的。

1到3歲這段過程,孩子開始像一塊海綿,貪婪的吸收著所有的水分。那些好的習慣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形成的。比如責任感,比如愛別人,比如簡單的規則等。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3到6歲的時候,孩子更多的是品性方面的培養。比如認真負責的態度,積極向上的態度,尊重老師的態度,認真學習的態度等。這些品性更多的是為接下來的小學教育提供基礎。

而6歲的時候,對於孩子來說,是管教的黃金時期了。

如果說之前孩子的各種意識還處於萌芽階段,對於爸爸媽媽的管教還是似懂非懂的話,這個時期,他們已經可以完全明白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了。這段時間,爸爸媽媽更應該抓住機會,減少溺愛,制定各種規矩,從小就培養孩子各種各樣的好習慣。

沒有小時候的管教,根本不會有長大後的懂事。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6歲之前,你沒有好好管教孩子,等到10歲的時候再去嚴管,那根本就是徒勞無功的的做法。

04

那麼對於孩子來說,管教到底應該管些什麼呢?開心爸爸覺得應該是這幾個方面:

規則管教部分

玩具要收好

很多孩子玩的時候,總喜歡把玩具扔的滿地都是,從狼藉一片的玩具中,選擇一個或者幾個。玩完了就扔下一地的玩具跑了。至於收拾,更多的是等待媽媽幫忙。而很多媽媽們也是覺得,孩子還小,收拾還不如不收拾呢!

實際上,3歲左右的孩子,只要採用一些科學的方式,他們完全能夠自己收拾玩具了。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比如可以幫助孩子把龐大的收拾玩具任務分解開,一次只收拾幾件,對孩子來說,工作量很小,畏難情緒自然就沒有了。比如可以幫助孩子尋找好幾個不同的容器來放玩具,還能同時培養孩子的分類意識;比如可以用比賽的形式,引起孩子的好勝心,對於收拾玩具就更加容易接受了;比如可以適當的給予孩子一些獎勵,讓他們內心更加認可這件事。

實際上只有放手讓孩子鍛鍊,才能培養出他們最基本的規則意識,而這個隨手收拾的好習慣,會讓他們日後的生活更加的整潔。

誰的就是誰的

這裡開心爸爸想說的是自我意識。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在孩子小的時候,自我意識很淺薄,具體表現就是看到了喜歡的東西,就毫不猶豫的去拿,“拿到自己手上的東西,就是自己的”這是孩子們的普遍心理。

這時候,爸爸媽媽就可以幫助孩子來鞏固自我意識了。比如經常拿著一個東西問孩子,這是誰的呢?通過不斷的重複,讓孩子明白,其實這個世界上的東西很多,有自己的也有別人的,自己的東西所有權屬於自己,別人的東西所有權屬於別人。或者只要是孩子的東西,就重複幾遍,這個是自己的。

自我意識是孩子最基本的規則意識,有了這個意識,才能形成最基本的道德觀念。

懂得分享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這裡的分享有兩個方面的意義。

一個是在家裡面,雖然說孩子是最小的,但並不代表可以理所應當的接受各種“優待”。

比如水果先讓孩子挑,最好的飯永遠在孩子碗裡面,有點好吃的要給孩子留著等。這種待遇下長大的孩子,更多的會滋生出一種“誰都應該讓著我”的心態,對於他們的成長是很不利的。

那麼爸爸媽媽該怎麼做呢?其實也很簡單,樹立一些規矩就好了。比如“先來後到”吃飯吃水果的時候,誰先坐到飯桌前,最好的就歸誰了;比如“長者為大”,如果有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的話,好吃的先應該讓長輩;“比如表現好者優先”,誰一天的表現好,誰就有好吃的東西優先選擇權等等。

時間長了,就幫助孩子養成了分享的習慣。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另外一個就是在外面的分享。

這個分享就是由孩子自己做主了,自己的東西所有權是屬於自己的,願意給別人玩的就給,不願意的話就不給,自己願意才叫分享,不願意的話那隻能叫做搶。我們不搶別人的,也不要讓別人搶自己的。

有了分享意識的教育,可以避免日後孩子養成自私,不體諒別人的毛病。

習慣管教部分

行為要有規矩

開心在的幼兒園,就有這樣的一個同學,經常搶小朋友的東西,而且在幼兒園經常動手。為此老師已經請過好幾次家長了,但是效果不佳。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這些孩子往往喜歡用暴力的手段,來迫使別人接受自己的意見,或者用搶的方式來實現自己的願望,這種做法,其實就是行為沒規矩,也是最需要爸爸媽媽們儘早管教的。

那麼,爸爸媽媽該如何做呢?

明確指出這樣做是不對的,爸爸媽媽應該明確的告訴孩子,這樣做是不對的,這種行為不是一個好孩子應該有的,而且這樣的孩子爸爸媽媽不會喜歡,老師也不會喜歡的。並且告訴孩子這一次是警告,第二次就要受到懲罰了。

幫助孩子更好的表達,接下來爸爸媽媽就應該幫助孩子,在什麼場合用什麼樣的表達方式更好,既能表明自己的願望,也能夠讓對方更容易接受。

"

一個孩子的變壞並不是一夜之間形成的,每個孩子長大以後的各種問題,歸根溯源的話,與他們童年時期接受教育的早晚有關,而且是很強的正相關。

01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最近這段時間,開心報了個暑假的語言表演班,每週上6節課,每節課從上午8點到10點左右。按理說,時間也不是很長,強度也不是很大,應該很好適應的。

但是度過了新鮮期,開心現在開始了各種各樣的“花式不想上學”。

比如撒嬌說“奶奶,我今天心情不好,不想上學。”(小小年紀就學會心情不好這個理由了?)

比如找身體的理由“奶奶,我肚子疼,今天能不能不要去上學啊?”(但是看他生龍活虎的樣子,哪有肚子疼的表現啊?)

比如討價還價“奶奶,你讓我去上學我就哭,你不讓我上學我就不哭了!”(拿哭來作為籌碼,孩子的思路確實是有點清奇)

再比如甩鍋給老師“奶奶,老師講的我都聽不懂,我今天不想去上學了。”(孩子單純的認為,這也算是一個不用上學的理由。)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反正是理由一說一大把,最終的目的只有4個字,那就是“不想上學”。

每到這個時候,開心媽媽和開心爸爸都是義正言辭的說一些大道理,什麼大人長大了每天都得上班掙錢,孩子呢就需要每天上學學習知識;你想要的東西都需要花錢,但是隻有好好學習長大後才能掙大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任務,不能因為不想做就不做了......

但是,每次開心都會用大哭來對抗,這時候開心奶奶就會過來打圓場了“孩子還小的呢,知道什麼啊,別老這樣管著他。”這其實也正是很多老人們的思想,孩子還小的了,心智都發展的不成熟,就算是管也學不到什麼,還不如給他們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把管教這件事情放在長大後呢,效果也好,孩子也好接受。

是這樣的嗎?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這其實就是開心爸爸今天想要說的一個事實:管教孩子要趁早,要不真的來不及了。

02

開心爸爸的姥爺,經常說一句話“3歲看大,7歲看老”,說的就是一個孩子長大以後會變成什麼樣,從他3歲的時候,就能夠看出來了。而孩子老了以後是什麼樣,也是從7歲時的表現就能夠看出來了。這句話,其實是很有道理的。

孩子越小可塑性越強

孩子就像是一顆小樹苗,隨著不斷地長大,這棵樹苗會逐漸長成參天大樹。眾所周知,在小樹苗長大的過程中,肯定會有一些影響他們長粗長直的小枝丫,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小毛病了,如果沒有及時的管教,沒能及時的砍掉這些小枝丫,就會無邊界的蔓延,最後的結果就是這棵樹長歪了。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每個孩子生下來之後都是一樣的,之所以長大後在同樣的大環境中,有不一樣的成就,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就是教育了。通俗的說也就是爸爸媽媽的“管教”了。

很多習慣都是從小養成的

記得在知乎上面看到過這樣的一個帖子:

小時候,爸爸媽媽對我的要求很多,什麼起床第一件事要洗臉刷牙,要收拾好被子,要整理好自己的東西,房間每天都要打掃,桌子也要擦乾淨......

當初為了偷懶,沒少哭鼻子。但是現在回頭看起來,真的無比感謝爸爸媽媽那些年,幫助自己養成的好習慣。

對孩子的成長來說,確實是這樣。只有從小的嚴格要求,才能讓他們長大後養成良好的習慣。動手能力是這樣,責任感也是這樣;懂事是這樣,是非觀念也是這樣......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可以說,孩子長大後的每一個好習慣,都是爸爸媽媽從小的“管教”培養出來的。

不早管教孩子會吃大虧

前段時間,一則“17歲男孩輸光爸爸一輩子積蓄”的文章上了熱搜。

這個17歲的,已經是上了中專的孩子,在暑假回家後無所事事,“迷上”了網絡賭博,然後就越陷越深,最終落得個把爸爸一輩子的積蓄,全部輸光的結局。

當然我們可以譴責網絡賭博害人不淺,甚至都已經開始禍害小孩子了。但是不得不說的是,爸爸媽媽在孩子小時候教育上偷的懶,最後就會以不同的方式表現出來。比如孩子成為熊孩子,被人人喊打;比如孩子闖下大禍,面臨牢獄之災;再比如這個例子中,直接輸光了一家人的所有積蓄。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孩子這樣做確實是可恨,但是仔細想一想,到底該怪誰呢?

不早管教孩子是長不大的

《戰爭與和平》中有這樣的一句話:沒人和你說不的時候,你是長不大的。

事實上,很多爸爸媽媽並不是沒有和孩子說不,而是這個不來的實在是太晚了,晚到已經錯過了教育的黃金時期,晚到已經錯過孩子形成是非觀念的時期,晚到這時候說不已經沒什麼用的時候了。

壞習慣,就像是一個壞了的東西,如果不修的話,什麼時候都不會自己變好。孩子呢,也是這樣,如果爸爸媽媽不早管教的話,他們是很難健康長大的。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張愛玲曾經說過一句話“出名要趁早”,關於出名是不是該早一些這個話題,開心爸爸不是很清楚,但是管教孩子這件事,真的是要趁早。原因呢,很簡單,晚了就變成完了了。

03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曾經說過這樣的一句話“6歲之前性格養成,如果有些問題沒解決,後邊家長就管不了了。”

對於孩子來說,其實管教從一出生就應該開始了。

1歲之前,是孩子安全感的形成時期,安全感對孩子的影響不言而喻,包括自信,積極,勇敢,樂觀等諸多品質,都是從安全感中演化出來的。

1到3歲這段過程,孩子開始像一塊海綿,貪婪的吸收著所有的水分。那些好的習慣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形成的。比如責任感,比如愛別人,比如簡單的規則等。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3到6歲的時候,孩子更多的是品性方面的培養。比如認真負責的態度,積極向上的態度,尊重老師的態度,認真學習的態度等。這些品性更多的是為接下來的小學教育提供基礎。

而6歲的時候,對於孩子來說,是管教的黃金時期了。

如果說之前孩子的各種意識還處於萌芽階段,對於爸爸媽媽的管教還是似懂非懂的話,這個時期,他們已經可以完全明白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了。這段時間,爸爸媽媽更應該抓住機會,減少溺愛,制定各種規矩,從小就培養孩子各種各樣的好習慣。

沒有小時候的管教,根本不會有長大後的懂事。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6歲之前,你沒有好好管教孩子,等到10歲的時候再去嚴管,那根本就是徒勞無功的的做法。

04

那麼對於孩子來說,管教到底應該管些什麼呢?開心爸爸覺得應該是這幾個方面:

規則管教部分

玩具要收好

很多孩子玩的時候,總喜歡把玩具扔的滿地都是,從狼藉一片的玩具中,選擇一個或者幾個。玩完了就扔下一地的玩具跑了。至於收拾,更多的是等待媽媽幫忙。而很多媽媽們也是覺得,孩子還小,收拾還不如不收拾呢!

實際上,3歲左右的孩子,只要採用一些科學的方式,他們完全能夠自己收拾玩具了。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比如可以幫助孩子把龐大的收拾玩具任務分解開,一次只收拾幾件,對孩子來說,工作量很小,畏難情緒自然就沒有了。比如可以幫助孩子尋找好幾個不同的容器來放玩具,還能同時培養孩子的分類意識;比如可以用比賽的形式,引起孩子的好勝心,對於收拾玩具就更加容易接受了;比如可以適當的給予孩子一些獎勵,讓他們內心更加認可這件事。

實際上只有放手讓孩子鍛鍊,才能培養出他們最基本的規則意識,而這個隨手收拾的好習慣,會讓他們日後的生活更加的整潔。

誰的就是誰的

這裡開心爸爸想說的是自我意識。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在孩子小的時候,自我意識很淺薄,具體表現就是看到了喜歡的東西,就毫不猶豫的去拿,“拿到自己手上的東西,就是自己的”這是孩子們的普遍心理。

這時候,爸爸媽媽就可以幫助孩子來鞏固自我意識了。比如經常拿著一個東西問孩子,這是誰的呢?通過不斷的重複,讓孩子明白,其實這個世界上的東西很多,有自己的也有別人的,自己的東西所有權屬於自己,別人的東西所有權屬於別人。或者只要是孩子的東西,就重複幾遍,這個是自己的。

自我意識是孩子最基本的規則意識,有了這個意識,才能形成最基本的道德觀念。

懂得分享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這裡的分享有兩個方面的意義。

一個是在家裡面,雖然說孩子是最小的,但並不代表可以理所應當的接受各種“優待”。

比如水果先讓孩子挑,最好的飯永遠在孩子碗裡面,有點好吃的要給孩子留著等。這種待遇下長大的孩子,更多的會滋生出一種“誰都應該讓著我”的心態,對於他們的成長是很不利的。

那麼爸爸媽媽該怎麼做呢?其實也很簡單,樹立一些規矩就好了。比如“先來後到”吃飯吃水果的時候,誰先坐到飯桌前,最好的就歸誰了;比如“長者為大”,如果有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的話,好吃的先應該讓長輩;“比如表現好者優先”,誰一天的表現好,誰就有好吃的東西優先選擇權等等。

時間長了,就幫助孩子養成了分享的習慣。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另外一個就是在外面的分享。

這個分享就是由孩子自己做主了,自己的東西所有權是屬於自己的,願意給別人玩的就給,不願意的話就不給,自己願意才叫分享,不願意的話那隻能叫做搶。我們不搶別人的,也不要讓別人搶自己的。

有了分享意識的教育,可以避免日後孩子養成自私,不體諒別人的毛病。

習慣管教部分

行為要有規矩

開心在的幼兒園,就有這樣的一個同學,經常搶小朋友的東西,而且在幼兒園經常動手。為此老師已經請過好幾次家長了,但是效果不佳。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這些孩子往往喜歡用暴力的手段,來迫使別人接受自己的意見,或者用搶的方式來實現自己的願望,這種做法,其實就是行為沒規矩,也是最需要爸爸媽媽們儘早管教的。

那麼,爸爸媽媽該如何做呢?

明確指出這樣做是不對的,爸爸媽媽應該明確的告訴孩子,這樣做是不對的,這種行為不是一個好孩子應該有的,而且這樣的孩子爸爸媽媽不會喜歡,老師也不會喜歡的。並且告訴孩子這一次是警告,第二次就要受到懲罰了。

幫助孩子更好的表達,接下來爸爸媽媽就應該幫助孩子,在什麼場合用什麼樣的表達方式更好,既能表明自己的願望,也能夠讓對方更容易接受。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引導孩子思考以後該怎麼辦,最後爸爸媽媽要做的就是對整件事情進行總結,引導孩子思考這件事情自己錯在哪裡了,以後該怎麼辦。

一個行為有規矩的孩子,才是一個好習慣的孩子。

做錯事要道歉

道歉也是一個需要儘早“管教”孩子的方面。

很多爸爸媽媽們覺得孩子還小,讓讓他們也沒什麼。實際上這樣的做法只能讓孩子覺得錯了也沒什麼,進而對自己的行為不加以約束,更加的為所欲為,直至犯下不可饒恕的錯誤。

所以,教育孩子懂得道歉要趁早。

"

一個孩子的變壞並不是一夜之間形成的,每個孩子長大以後的各種問題,歸根溯源的話,與他們童年時期接受教育的早晚有關,而且是很強的正相關。

01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最近這段時間,開心報了個暑假的語言表演班,每週上6節課,每節課從上午8點到10點左右。按理說,時間也不是很長,強度也不是很大,應該很好適應的。

但是度過了新鮮期,開心現在開始了各種各樣的“花式不想上學”。

比如撒嬌說“奶奶,我今天心情不好,不想上學。”(小小年紀就學會心情不好這個理由了?)

比如找身體的理由“奶奶,我肚子疼,今天能不能不要去上學啊?”(但是看他生龍活虎的樣子,哪有肚子疼的表現啊?)

比如討價還價“奶奶,你讓我去上學我就哭,你不讓我上學我就不哭了!”(拿哭來作為籌碼,孩子的思路確實是有點清奇)

再比如甩鍋給老師“奶奶,老師講的我都聽不懂,我今天不想去上學了。”(孩子單純的認為,這也算是一個不用上學的理由。)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反正是理由一說一大把,最終的目的只有4個字,那就是“不想上學”。

每到這個時候,開心媽媽和開心爸爸都是義正言辭的說一些大道理,什麼大人長大了每天都得上班掙錢,孩子呢就需要每天上學學習知識;你想要的東西都需要花錢,但是隻有好好學習長大後才能掙大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任務,不能因為不想做就不做了......

但是,每次開心都會用大哭來對抗,這時候開心奶奶就會過來打圓場了“孩子還小的呢,知道什麼啊,別老這樣管著他。”這其實也正是很多老人們的思想,孩子還小的了,心智都發展的不成熟,就算是管也學不到什麼,還不如給他們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把管教這件事情放在長大後呢,效果也好,孩子也好接受。

是這樣的嗎?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這其實就是開心爸爸今天想要說的一個事實:管教孩子要趁早,要不真的來不及了。

02

開心爸爸的姥爺,經常說一句話“3歲看大,7歲看老”,說的就是一個孩子長大以後會變成什麼樣,從他3歲的時候,就能夠看出來了。而孩子老了以後是什麼樣,也是從7歲時的表現就能夠看出來了。這句話,其實是很有道理的。

孩子越小可塑性越強

孩子就像是一顆小樹苗,隨著不斷地長大,這棵樹苗會逐漸長成參天大樹。眾所周知,在小樹苗長大的過程中,肯定會有一些影響他們長粗長直的小枝丫,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小毛病了,如果沒有及時的管教,沒能及時的砍掉這些小枝丫,就會無邊界的蔓延,最後的結果就是這棵樹長歪了。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每個孩子生下來之後都是一樣的,之所以長大後在同樣的大環境中,有不一樣的成就,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就是教育了。通俗的說也就是爸爸媽媽的“管教”了。

很多習慣都是從小養成的

記得在知乎上面看到過這樣的一個帖子:

小時候,爸爸媽媽對我的要求很多,什麼起床第一件事要洗臉刷牙,要收拾好被子,要整理好自己的東西,房間每天都要打掃,桌子也要擦乾淨......

當初為了偷懶,沒少哭鼻子。但是現在回頭看起來,真的無比感謝爸爸媽媽那些年,幫助自己養成的好習慣。

對孩子的成長來說,確實是這樣。只有從小的嚴格要求,才能讓他們長大後養成良好的習慣。動手能力是這樣,責任感也是這樣;懂事是這樣,是非觀念也是這樣......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可以說,孩子長大後的每一個好習慣,都是爸爸媽媽從小的“管教”培養出來的。

不早管教孩子會吃大虧

前段時間,一則“17歲男孩輸光爸爸一輩子積蓄”的文章上了熱搜。

這個17歲的,已經是上了中專的孩子,在暑假回家後無所事事,“迷上”了網絡賭博,然後就越陷越深,最終落得個把爸爸一輩子的積蓄,全部輸光的結局。

當然我們可以譴責網絡賭博害人不淺,甚至都已經開始禍害小孩子了。但是不得不說的是,爸爸媽媽在孩子小時候教育上偷的懶,最後就會以不同的方式表現出來。比如孩子成為熊孩子,被人人喊打;比如孩子闖下大禍,面臨牢獄之災;再比如這個例子中,直接輸光了一家人的所有積蓄。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孩子這樣做確實是可恨,但是仔細想一想,到底該怪誰呢?

不早管教孩子是長不大的

《戰爭與和平》中有這樣的一句話:沒人和你說不的時候,你是長不大的。

事實上,很多爸爸媽媽並不是沒有和孩子說不,而是這個不來的實在是太晚了,晚到已經錯過了教育的黃金時期,晚到已經錯過孩子形成是非觀念的時期,晚到這時候說不已經沒什麼用的時候了。

壞習慣,就像是一個壞了的東西,如果不修的話,什麼時候都不會自己變好。孩子呢,也是這樣,如果爸爸媽媽不早管教的話,他們是很難健康長大的。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張愛玲曾經說過一句話“出名要趁早”,關於出名是不是該早一些這個話題,開心爸爸不是很清楚,但是管教孩子這件事,真的是要趁早。原因呢,很簡單,晚了就變成完了了。

03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曾經說過這樣的一句話“6歲之前性格養成,如果有些問題沒解決,後邊家長就管不了了。”

對於孩子來說,其實管教從一出生就應該開始了。

1歲之前,是孩子安全感的形成時期,安全感對孩子的影響不言而喻,包括自信,積極,勇敢,樂觀等諸多品質,都是從安全感中演化出來的。

1到3歲這段過程,孩子開始像一塊海綿,貪婪的吸收著所有的水分。那些好的習慣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形成的。比如責任感,比如愛別人,比如簡單的規則等。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3到6歲的時候,孩子更多的是品性方面的培養。比如認真負責的態度,積極向上的態度,尊重老師的態度,認真學習的態度等。這些品性更多的是為接下來的小學教育提供基礎。

而6歲的時候,對於孩子來說,是管教的黃金時期了。

如果說之前孩子的各種意識還處於萌芽階段,對於爸爸媽媽的管教還是似懂非懂的話,這個時期,他們已經可以完全明白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了。這段時間,爸爸媽媽更應該抓住機會,減少溺愛,制定各種規矩,從小就培養孩子各種各樣的好習慣。

沒有小時候的管教,根本不會有長大後的懂事。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6歲之前,你沒有好好管教孩子,等到10歲的時候再去嚴管,那根本就是徒勞無功的的做法。

04

那麼對於孩子來說,管教到底應該管些什麼呢?開心爸爸覺得應該是這幾個方面:

規則管教部分

玩具要收好

很多孩子玩的時候,總喜歡把玩具扔的滿地都是,從狼藉一片的玩具中,選擇一個或者幾個。玩完了就扔下一地的玩具跑了。至於收拾,更多的是等待媽媽幫忙。而很多媽媽們也是覺得,孩子還小,收拾還不如不收拾呢!

實際上,3歲左右的孩子,只要採用一些科學的方式,他們完全能夠自己收拾玩具了。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比如可以幫助孩子把龐大的收拾玩具任務分解開,一次只收拾幾件,對孩子來說,工作量很小,畏難情緒自然就沒有了。比如可以幫助孩子尋找好幾個不同的容器來放玩具,還能同時培養孩子的分類意識;比如可以用比賽的形式,引起孩子的好勝心,對於收拾玩具就更加容易接受了;比如可以適當的給予孩子一些獎勵,讓他們內心更加認可這件事。

實際上只有放手讓孩子鍛鍊,才能培養出他們最基本的規則意識,而這個隨手收拾的好習慣,會讓他們日後的生活更加的整潔。

誰的就是誰的

這裡開心爸爸想說的是自我意識。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在孩子小的時候,自我意識很淺薄,具體表現就是看到了喜歡的東西,就毫不猶豫的去拿,“拿到自己手上的東西,就是自己的”這是孩子們的普遍心理。

這時候,爸爸媽媽就可以幫助孩子來鞏固自我意識了。比如經常拿著一個東西問孩子,這是誰的呢?通過不斷的重複,讓孩子明白,其實這個世界上的東西很多,有自己的也有別人的,自己的東西所有權屬於自己,別人的東西所有權屬於別人。或者只要是孩子的東西,就重複幾遍,這個是自己的。

自我意識是孩子最基本的規則意識,有了這個意識,才能形成最基本的道德觀念。

懂得分享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這裡的分享有兩個方面的意義。

一個是在家裡面,雖然說孩子是最小的,但並不代表可以理所應當的接受各種“優待”。

比如水果先讓孩子挑,最好的飯永遠在孩子碗裡面,有點好吃的要給孩子留著等。這種待遇下長大的孩子,更多的會滋生出一種“誰都應該讓著我”的心態,對於他們的成長是很不利的。

那麼爸爸媽媽該怎麼做呢?其實也很簡單,樹立一些規矩就好了。比如“先來後到”吃飯吃水果的時候,誰先坐到飯桌前,最好的就歸誰了;比如“長者為大”,如果有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的話,好吃的先應該讓長輩;“比如表現好者優先”,誰一天的表現好,誰就有好吃的東西優先選擇權等等。

時間長了,就幫助孩子養成了分享的習慣。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另外一個就是在外面的分享。

這個分享就是由孩子自己做主了,自己的東西所有權是屬於自己的,願意給別人玩的就給,不願意的話就不給,自己願意才叫分享,不願意的話那隻能叫做搶。我們不搶別人的,也不要讓別人搶自己的。

有了分享意識的教育,可以避免日後孩子養成自私,不體諒別人的毛病。

習慣管教部分

行為要有規矩

開心在的幼兒園,就有這樣的一個同學,經常搶小朋友的東西,而且在幼兒園經常動手。為此老師已經請過好幾次家長了,但是效果不佳。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這些孩子往往喜歡用暴力的手段,來迫使別人接受自己的意見,或者用搶的方式來實現自己的願望,這種做法,其實就是行為沒規矩,也是最需要爸爸媽媽們儘早管教的。

那麼,爸爸媽媽該如何做呢?

明確指出這樣做是不對的,爸爸媽媽應該明確的告訴孩子,這樣做是不對的,這種行為不是一個好孩子應該有的,而且這樣的孩子爸爸媽媽不會喜歡,老師也不會喜歡的。並且告訴孩子這一次是警告,第二次就要受到懲罰了。

幫助孩子更好的表達,接下來爸爸媽媽就應該幫助孩子,在什麼場合用什麼樣的表達方式更好,既能表明自己的願望,也能夠讓對方更容易接受。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引導孩子思考以後該怎麼辦,最後爸爸媽媽要做的就是對整件事情進行總結,引導孩子思考這件事情自己錯在哪裡了,以後該怎麼辦。

一個行為有規矩的孩子,才是一個好習慣的孩子。

做錯事要道歉

道歉也是一個需要儘早“管教”孩子的方面。

很多爸爸媽媽們覺得孩子還小,讓讓他們也沒什麼。實際上這樣的做法只能讓孩子覺得錯了也沒什麼,進而對自己的行為不加以約束,更加的為所欲為,直至犯下不可饒恕的錯誤。

所以,教育孩子懂得道歉要趁早。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一般來說,孩子在3歲左右就能明白事理了,最基本的對錯他們已經知道了。在孩子犯錯的時候,除了教育孩子改正外,還應該要求他們說一聲對不起。只有孩子學會了這一點,日後面對問題才能夠坦誠相待,並且有勇氣去主動承認錯誤。這個能力,就算是對於成年人也是彌足珍貴的。

有禮貌

對於孩子來說,禮貌的表現其實很多。

比如說話的時候要看著別人,別人說話的時候不要打斷,見到老師要問好,和別人告別要說再見等。這些習慣看上去很小,實際上對於孩子的影響卻是很大的。

而培養孩子的這些好習慣,更多的就是需要爸爸媽媽在日常生活中就有意地引導,比如提醒孩子問好,暗示孩子說再見等。當然有的時候,如果面對別人的時候,還是以暗示,提醒為主,直截了當的指出是會傷害孩子自尊心的,反而不好。

"

一個孩子的變壞並不是一夜之間形成的,每個孩子長大以後的各種問題,歸根溯源的話,與他們童年時期接受教育的早晚有關,而且是很強的正相關。

01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最近這段時間,開心報了個暑假的語言表演班,每週上6節課,每節課從上午8點到10點左右。按理說,時間也不是很長,強度也不是很大,應該很好適應的。

但是度過了新鮮期,開心現在開始了各種各樣的“花式不想上學”。

比如撒嬌說“奶奶,我今天心情不好,不想上學。”(小小年紀就學會心情不好這個理由了?)

比如找身體的理由“奶奶,我肚子疼,今天能不能不要去上學啊?”(但是看他生龍活虎的樣子,哪有肚子疼的表現啊?)

比如討價還價“奶奶,你讓我去上學我就哭,你不讓我上學我就不哭了!”(拿哭來作為籌碼,孩子的思路確實是有點清奇)

再比如甩鍋給老師“奶奶,老師講的我都聽不懂,我今天不想去上學了。”(孩子單純的認為,這也算是一個不用上學的理由。)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反正是理由一說一大把,最終的目的只有4個字,那就是“不想上學”。

每到這個時候,開心媽媽和開心爸爸都是義正言辭的說一些大道理,什麼大人長大了每天都得上班掙錢,孩子呢就需要每天上學學習知識;你想要的東西都需要花錢,但是隻有好好學習長大後才能掙大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任務,不能因為不想做就不做了......

但是,每次開心都會用大哭來對抗,這時候開心奶奶就會過來打圓場了“孩子還小的呢,知道什麼啊,別老這樣管著他。”這其實也正是很多老人們的思想,孩子還小的了,心智都發展的不成熟,就算是管也學不到什麼,還不如給他們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把管教這件事情放在長大後呢,效果也好,孩子也好接受。

是這樣的嗎?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這其實就是開心爸爸今天想要說的一個事實:管教孩子要趁早,要不真的來不及了。

02

開心爸爸的姥爺,經常說一句話“3歲看大,7歲看老”,說的就是一個孩子長大以後會變成什麼樣,從他3歲的時候,就能夠看出來了。而孩子老了以後是什麼樣,也是從7歲時的表現就能夠看出來了。這句話,其實是很有道理的。

孩子越小可塑性越強

孩子就像是一顆小樹苗,隨著不斷地長大,這棵樹苗會逐漸長成參天大樹。眾所周知,在小樹苗長大的過程中,肯定會有一些影響他們長粗長直的小枝丫,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小毛病了,如果沒有及時的管教,沒能及時的砍掉這些小枝丫,就會無邊界的蔓延,最後的結果就是這棵樹長歪了。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每個孩子生下來之後都是一樣的,之所以長大後在同樣的大環境中,有不一樣的成就,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就是教育了。通俗的說也就是爸爸媽媽的“管教”了。

很多習慣都是從小養成的

記得在知乎上面看到過這樣的一個帖子:

小時候,爸爸媽媽對我的要求很多,什麼起床第一件事要洗臉刷牙,要收拾好被子,要整理好自己的東西,房間每天都要打掃,桌子也要擦乾淨......

當初為了偷懶,沒少哭鼻子。但是現在回頭看起來,真的無比感謝爸爸媽媽那些年,幫助自己養成的好習慣。

對孩子的成長來說,確實是這樣。只有從小的嚴格要求,才能讓他們長大後養成良好的習慣。動手能力是這樣,責任感也是這樣;懂事是這樣,是非觀念也是這樣......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可以說,孩子長大後的每一個好習慣,都是爸爸媽媽從小的“管教”培養出來的。

不早管教孩子會吃大虧

前段時間,一則“17歲男孩輸光爸爸一輩子積蓄”的文章上了熱搜。

這個17歲的,已經是上了中專的孩子,在暑假回家後無所事事,“迷上”了網絡賭博,然後就越陷越深,最終落得個把爸爸一輩子的積蓄,全部輸光的結局。

當然我們可以譴責網絡賭博害人不淺,甚至都已經開始禍害小孩子了。但是不得不說的是,爸爸媽媽在孩子小時候教育上偷的懶,最後就會以不同的方式表現出來。比如孩子成為熊孩子,被人人喊打;比如孩子闖下大禍,面臨牢獄之災;再比如這個例子中,直接輸光了一家人的所有積蓄。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孩子這樣做確實是可恨,但是仔細想一想,到底該怪誰呢?

不早管教孩子是長不大的

《戰爭與和平》中有這樣的一句話:沒人和你說不的時候,你是長不大的。

事實上,很多爸爸媽媽並不是沒有和孩子說不,而是這個不來的實在是太晚了,晚到已經錯過了教育的黃金時期,晚到已經錯過孩子形成是非觀念的時期,晚到這時候說不已經沒什麼用的時候了。

壞習慣,就像是一個壞了的東西,如果不修的話,什麼時候都不會自己變好。孩子呢,也是這樣,如果爸爸媽媽不早管教的話,他們是很難健康長大的。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張愛玲曾經說過一句話“出名要趁早”,關於出名是不是該早一些這個話題,開心爸爸不是很清楚,但是管教孩子這件事,真的是要趁早。原因呢,很簡單,晚了就變成完了了。

03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曾經說過這樣的一句話“6歲之前性格養成,如果有些問題沒解決,後邊家長就管不了了。”

對於孩子來說,其實管教從一出生就應該開始了。

1歲之前,是孩子安全感的形成時期,安全感對孩子的影響不言而喻,包括自信,積極,勇敢,樂觀等諸多品質,都是從安全感中演化出來的。

1到3歲這段過程,孩子開始像一塊海綿,貪婪的吸收著所有的水分。那些好的習慣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形成的。比如責任感,比如愛別人,比如簡單的規則等。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3到6歲的時候,孩子更多的是品性方面的培養。比如認真負責的態度,積極向上的態度,尊重老師的態度,認真學習的態度等。這些品性更多的是為接下來的小學教育提供基礎。

而6歲的時候,對於孩子來說,是管教的黃金時期了。

如果說之前孩子的各種意識還處於萌芽階段,對於爸爸媽媽的管教還是似懂非懂的話,這個時期,他們已經可以完全明白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了。這段時間,爸爸媽媽更應該抓住機會,減少溺愛,制定各種規矩,從小就培養孩子各種各樣的好習慣。

沒有小時候的管教,根本不會有長大後的懂事。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6歲之前,你沒有好好管教孩子,等到10歲的時候再去嚴管,那根本就是徒勞無功的的做法。

04

那麼對於孩子來說,管教到底應該管些什麼呢?開心爸爸覺得應該是這幾個方面:

規則管教部分

玩具要收好

很多孩子玩的時候,總喜歡把玩具扔的滿地都是,從狼藉一片的玩具中,選擇一個或者幾個。玩完了就扔下一地的玩具跑了。至於收拾,更多的是等待媽媽幫忙。而很多媽媽們也是覺得,孩子還小,收拾還不如不收拾呢!

實際上,3歲左右的孩子,只要採用一些科學的方式,他們完全能夠自己收拾玩具了。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比如可以幫助孩子把龐大的收拾玩具任務分解開,一次只收拾幾件,對孩子來說,工作量很小,畏難情緒自然就沒有了。比如可以幫助孩子尋找好幾個不同的容器來放玩具,還能同時培養孩子的分類意識;比如可以用比賽的形式,引起孩子的好勝心,對於收拾玩具就更加容易接受了;比如可以適當的給予孩子一些獎勵,讓他們內心更加認可這件事。

實際上只有放手讓孩子鍛鍊,才能培養出他們最基本的規則意識,而這個隨手收拾的好習慣,會讓他們日後的生活更加的整潔。

誰的就是誰的

這裡開心爸爸想說的是自我意識。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在孩子小的時候,自我意識很淺薄,具體表現就是看到了喜歡的東西,就毫不猶豫的去拿,“拿到自己手上的東西,就是自己的”這是孩子們的普遍心理。

這時候,爸爸媽媽就可以幫助孩子來鞏固自我意識了。比如經常拿著一個東西問孩子,這是誰的呢?通過不斷的重複,讓孩子明白,其實這個世界上的東西很多,有自己的也有別人的,自己的東西所有權屬於自己,別人的東西所有權屬於別人。或者只要是孩子的東西,就重複幾遍,這個是自己的。

自我意識是孩子最基本的規則意識,有了這個意識,才能形成最基本的道德觀念。

懂得分享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這裡的分享有兩個方面的意義。

一個是在家裡面,雖然說孩子是最小的,但並不代表可以理所應當的接受各種“優待”。

比如水果先讓孩子挑,最好的飯永遠在孩子碗裡面,有點好吃的要給孩子留著等。這種待遇下長大的孩子,更多的會滋生出一種“誰都應該讓著我”的心態,對於他們的成長是很不利的。

那麼爸爸媽媽該怎麼做呢?其實也很簡單,樹立一些規矩就好了。比如“先來後到”吃飯吃水果的時候,誰先坐到飯桌前,最好的就歸誰了;比如“長者為大”,如果有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的話,好吃的先應該讓長輩;“比如表現好者優先”,誰一天的表現好,誰就有好吃的東西優先選擇權等等。

時間長了,就幫助孩子養成了分享的習慣。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另外一個就是在外面的分享。

這個分享就是由孩子自己做主了,自己的東西所有權是屬於自己的,願意給別人玩的就給,不願意的話就不給,自己願意才叫分享,不願意的話那隻能叫做搶。我們不搶別人的,也不要讓別人搶自己的。

有了分享意識的教育,可以避免日後孩子養成自私,不體諒別人的毛病。

習慣管教部分

行為要有規矩

開心在的幼兒園,就有這樣的一個同學,經常搶小朋友的東西,而且在幼兒園經常動手。為此老師已經請過好幾次家長了,但是效果不佳。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這些孩子往往喜歡用暴力的手段,來迫使別人接受自己的意見,或者用搶的方式來實現自己的願望,這種做法,其實就是行為沒規矩,也是最需要爸爸媽媽們儘早管教的。

那麼,爸爸媽媽該如何做呢?

明確指出這樣做是不對的,爸爸媽媽應該明確的告訴孩子,這樣做是不對的,這種行為不是一個好孩子應該有的,而且這樣的孩子爸爸媽媽不會喜歡,老師也不會喜歡的。並且告訴孩子這一次是警告,第二次就要受到懲罰了。

幫助孩子更好的表達,接下來爸爸媽媽就應該幫助孩子,在什麼場合用什麼樣的表達方式更好,既能表明自己的願望,也能夠讓對方更容易接受。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引導孩子思考以後該怎麼辦,最後爸爸媽媽要做的就是對整件事情進行總結,引導孩子思考這件事情自己錯在哪裡了,以後該怎麼辦。

一個行為有規矩的孩子,才是一個好習慣的孩子。

做錯事要道歉

道歉也是一個需要儘早“管教”孩子的方面。

很多爸爸媽媽們覺得孩子還小,讓讓他們也沒什麼。實際上這樣的做法只能讓孩子覺得錯了也沒什麼,進而對自己的行為不加以約束,更加的為所欲為,直至犯下不可饒恕的錯誤。

所以,教育孩子懂得道歉要趁早。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一般來說,孩子在3歲左右就能明白事理了,最基本的對錯他們已經知道了。在孩子犯錯的時候,除了教育孩子改正外,還應該要求他們說一聲對不起。只有孩子學會了這一點,日後面對問題才能夠坦誠相待,並且有勇氣去主動承認錯誤。這個能力,就算是對於成年人也是彌足珍貴的。

有禮貌

對於孩子來說,禮貌的表現其實很多。

比如說話的時候要看著別人,別人說話的時候不要打斷,見到老師要問好,和別人告別要說再見等。這些習慣看上去很小,實際上對於孩子的影響卻是很大的。

而培養孩子的這些好習慣,更多的就是需要爸爸媽媽在日常生活中就有意地引導,比如提醒孩子問好,暗示孩子說再見等。當然有的時候,如果面對別人的時候,還是以暗示,提醒為主,直截了當的指出是會傷害孩子自尊心的,反而不好。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另外爸爸媽媽還應該以身作則,給孩子做出一個好習慣的榜樣。這樣孩子才能更多的學習到一些正確的方式方法,從而內化到自己的行為中去。

孩子長大後的每一個閃光點,實際上都是爸爸媽媽趁早管教的結果。

05

很喜歡那句話“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複印件有問題的話,肯定是原件的原因”。孩子長大後表現出來的問題,實際上都是爸爸媽媽教育偷懶的問題。

畢竟孩子要早管要嚴管才能有未來。

"

一個孩子的變壞並不是一夜之間形成的,每個孩子長大以後的各種問題,歸根溯源的話,與他們童年時期接受教育的早晚有關,而且是很強的正相關。

01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最近這段時間,開心報了個暑假的語言表演班,每週上6節課,每節課從上午8點到10點左右。按理說,時間也不是很長,強度也不是很大,應該很好適應的。

但是度過了新鮮期,開心現在開始了各種各樣的“花式不想上學”。

比如撒嬌說“奶奶,我今天心情不好,不想上學。”(小小年紀就學會心情不好這個理由了?)

比如找身體的理由“奶奶,我肚子疼,今天能不能不要去上學啊?”(但是看他生龍活虎的樣子,哪有肚子疼的表現啊?)

比如討價還價“奶奶,你讓我去上學我就哭,你不讓我上學我就不哭了!”(拿哭來作為籌碼,孩子的思路確實是有點清奇)

再比如甩鍋給老師“奶奶,老師講的我都聽不懂,我今天不想去上學了。”(孩子單純的認為,這也算是一個不用上學的理由。)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反正是理由一說一大把,最終的目的只有4個字,那就是“不想上學”。

每到這個時候,開心媽媽和開心爸爸都是義正言辭的說一些大道理,什麼大人長大了每天都得上班掙錢,孩子呢就需要每天上學學習知識;你想要的東西都需要花錢,但是隻有好好學習長大後才能掙大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任務,不能因為不想做就不做了......

但是,每次開心都會用大哭來對抗,這時候開心奶奶就會過來打圓場了“孩子還小的呢,知道什麼啊,別老這樣管著他。”這其實也正是很多老人們的思想,孩子還小的了,心智都發展的不成熟,就算是管也學不到什麼,還不如給他們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把管教這件事情放在長大後呢,效果也好,孩子也好接受。

是這樣的嗎?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這其實就是開心爸爸今天想要說的一個事實:管教孩子要趁早,要不真的來不及了。

02

開心爸爸的姥爺,經常說一句話“3歲看大,7歲看老”,說的就是一個孩子長大以後會變成什麼樣,從他3歲的時候,就能夠看出來了。而孩子老了以後是什麼樣,也是從7歲時的表現就能夠看出來了。這句話,其實是很有道理的。

孩子越小可塑性越強

孩子就像是一顆小樹苗,隨著不斷地長大,這棵樹苗會逐漸長成參天大樹。眾所周知,在小樹苗長大的過程中,肯定會有一些影響他們長粗長直的小枝丫,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小毛病了,如果沒有及時的管教,沒能及時的砍掉這些小枝丫,就會無邊界的蔓延,最後的結果就是這棵樹長歪了。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每個孩子生下來之後都是一樣的,之所以長大後在同樣的大環境中,有不一樣的成就,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就是教育了。通俗的說也就是爸爸媽媽的“管教”了。

很多習慣都是從小養成的

記得在知乎上面看到過這樣的一個帖子:

小時候,爸爸媽媽對我的要求很多,什麼起床第一件事要洗臉刷牙,要收拾好被子,要整理好自己的東西,房間每天都要打掃,桌子也要擦乾淨......

當初為了偷懶,沒少哭鼻子。但是現在回頭看起來,真的無比感謝爸爸媽媽那些年,幫助自己養成的好習慣。

對孩子的成長來說,確實是這樣。只有從小的嚴格要求,才能讓他們長大後養成良好的習慣。動手能力是這樣,責任感也是這樣;懂事是這樣,是非觀念也是這樣......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可以說,孩子長大後的每一個好習慣,都是爸爸媽媽從小的“管教”培養出來的。

不早管教孩子會吃大虧

前段時間,一則“17歲男孩輸光爸爸一輩子積蓄”的文章上了熱搜。

這個17歲的,已經是上了中專的孩子,在暑假回家後無所事事,“迷上”了網絡賭博,然後就越陷越深,最終落得個把爸爸一輩子的積蓄,全部輸光的結局。

當然我們可以譴責網絡賭博害人不淺,甚至都已經開始禍害小孩子了。但是不得不說的是,爸爸媽媽在孩子小時候教育上偷的懶,最後就會以不同的方式表現出來。比如孩子成為熊孩子,被人人喊打;比如孩子闖下大禍,面臨牢獄之災;再比如這個例子中,直接輸光了一家人的所有積蓄。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孩子這樣做確實是可恨,但是仔細想一想,到底該怪誰呢?

不早管教孩子是長不大的

《戰爭與和平》中有這樣的一句話:沒人和你說不的時候,你是長不大的。

事實上,很多爸爸媽媽並不是沒有和孩子說不,而是這個不來的實在是太晚了,晚到已經錯過了教育的黃金時期,晚到已經錯過孩子形成是非觀念的時期,晚到這時候說不已經沒什麼用的時候了。

壞習慣,就像是一個壞了的東西,如果不修的話,什麼時候都不會自己變好。孩子呢,也是這樣,如果爸爸媽媽不早管教的話,他們是很難健康長大的。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張愛玲曾經說過一句話“出名要趁早”,關於出名是不是該早一些這個話題,開心爸爸不是很清楚,但是管教孩子這件事,真的是要趁早。原因呢,很簡單,晚了就變成完了了。

03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曾經說過這樣的一句話“6歲之前性格養成,如果有些問題沒解決,後邊家長就管不了了。”

對於孩子來說,其實管教從一出生就應該開始了。

1歲之前,是孩子安全感的形成時期,安全感對孩子的影響不言而喻,包括自信,積極,勇敢,樂觀等諸多品質,都是從安全感中演化出來的。

1到3歲這段過程,孩子開始像一塊海綿,貪婪的吸收著所有的水分。那些好的習慣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形成的。比如責任感,比如愛別人,比如簡單的規則等。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3到6歲的時候,孩子更多的是品性方面的培養。比如認真負責的態度,積極向上的態度,尊重老師的態度,認真學習的態度等。這些品性更多的是為接下來的小學教育提供基礎。

而6歲的時候,對於孩子來說,是管教的黃金時期了。

如果說之前孩子的各種意識還處於萌芽階段,對於爸爸媽媽的管教還是似懂非懂的話,這個時期,他們已經可以完全明白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了。這段時間,爸爸媽媽更應該抓住機會,減少溺愛,制定各種規矩,從小就培養孩子各種各樣的好習慣。

沒有小時候的管教,根本不會有長大後的懂事。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6歲之前,你沒有好好管教孩子,等到10歲的時候再去嚴管,那根本就是徒勞無功的的做法。

04

那麼對於孩子來說,管教到底應該管些什麼呢?開心爸爸覺得應該是這幾個方面:

規則管教部分

玩具要收好

很多孩子玩的時候,總喜歡把玩具扔的滿地都是,從狼藉一片的玩具中,選擇一個或者幾個。玩完了就扔下一地的玩具跑了。至於收拾,更多的是等待媽媽幫忙。而很多媽媽們也是覺得,孩子還小,收拾還不如不收拾呢!

實際上,3歲左右的孩子,只要採用一些科學的方式,他們完全能夠自己收拾玩具了。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比如可以幫助孩子把龐大的收拾玩具任務分解開,一次只收拾幾件,對孩子來說,工作量很小,畏難情緒自然就沒有了。比如可以幫助孩子尋找好幾個不同的容器來放玩具,還能同時培養孩子的分類意識;比如可以用比賽的形式,引起孩子的好勝心,對於收拾玩具就更加容易接受了;比如可以適當的給予孩子一些獎勵,讓他們內心更加認可這件事。

實際上只有放手讓孩子鍛鍊,才能培養出他們最基本的規則意識,而這個隨手收拾的好習慣,會讓他們日後的生活更加的整潔。

誰的就是誰的

這裡開心爸爸想說的是自我意識。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在孩子小的時候,自我意識很淺薄,具體表現就是看到了喜歡的東西,就毫不猶豫的去拿,“拿到自己手上的東西,就是自己的”這是孩子們的普遍心理。

這時候,爸爸媽媽就可以幫助孩子來鞏固自我意識了。比如經常拿著一個東西問孩子,這是誰的呢?通過不斷的重複,讓孩子明白,其實這個世界上的東西很多,有自己的也有別人的,自己的東西所有權屬於自己,別人的東西所有權屬於別人。或者只要是孩子的東西,就重複幾遍,這個是自己的。

自我意識是孩子最基本的規則意識,有了這個意識,才能形成最基本的道德觀念。

懂得分享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這裡的分享有兩個方面的意義。

一個是在家裡面,雖然說孩子是最小的,但並不代表可以理所應當的接受各種“優待”。

比如水果先讓孩子挑,最好的飯永遠在孩子碗裡面,有點好吃的要給孩子留著等。這種待遇下長大的孩子,更多的會滋生出一種“誰都應該讓著我”的心態,對於他們的成長是很不利的。

那麼爸爸媽媽該怎麼做呢?其實也很簡單,樹立一些規矩就好了。比如“先來後到”吃飯吃水果的時候,誰先坐到飯桌前,最好的就歸誰了;比如“長者為大”,如果有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的話,好吃的先應該讓長輩;“比如表現好者優先”,誰一天的表現好,誰就有好吃的東西優先選擇權等等。

時間長了,就幫助孩子養成了分享的習慣。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另外一個就是在外面的分享。

這個分享就是由孩子自己做主了,自己的東西所有權是屬於自己的,願意給別人玩的就給,不願意的話就不給,自己願意才叫分享,不願意的話那隻能叫做搶。我們不搶別人的,也不要讓別人搶自己的。

有了分享意識的教育,可以避免日後孩子養成自私,不體諒別人的毛病。

習慣管教部分

行為要有規矩

開心在的幼兒園,就有這樣的一個同學,經常搶小朋友的東西,而且在幼兒園經常動手。為此老師已經請過好幾次家長了,但是效果不佳。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這些孩子往往喜歡用暴力的手段,來迫使別人接受自己的意見,或者用搶的方式來實現自己的願望,這種做法,其實就是行為沒規矩,也是最需要爸爸媽媽們儘早管教的。

那麼,爸爸媽媽該如何做呢?

明確指出這樣做是不對的,爸爸媽媽應該明確的告訴孩子,這樣做是不對的,這種行為不是一個好孩子應該有的,而且這樣的孩子爸爸媽媽不會喜歡,老師也不會喜歡的。並且告訴孩子這一次是警告,第二次就要受到懲罰了。

幫助孩子更好的表達,接下來爸爸媽媽就應該幫助孩子,在什麼場合用什麼樣的表達方式更好,既能表明自己的願望,也能夠讓對方更容易接受。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引導孩子思考以後該怎麼辦,最後爸爸媽媽要做的就是對整件事情進行總結,引導孩子思考這件事情自己錯在哪裡了,以後該怎麼辦。

一個行為有規矩的孩子,才是一個好習慣的孩子。

做錯事要道歉

道歉也是一個需要儘早“管教”孩子的方面。

很多爸爸媽媽們覺得孩子還小,讓讓他們也沒什麼。實際上這樣的做法只能讓孩子覺得錯了也沒什麼,進而對自己的行為不加以約束,更加的為所欲為,直至犯下不可饒恕的錯誤。

所以,教育孩子懂得道歉要趁早。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一般來說,孩子在3歲左右就能明白事理了,最基本的對錯他們已經知道了。在孩子犯錯的時候,除了教育孩子改正外,還應該要求他們說一聲對不起。只有孩子學會了這一點,日後面對問題才能夠坦誠相待,並且有勇氣去主動承認錯誤。這個能力,就算是對於成年人也是彌足珍貴的。

有禮貌

對於孩子來說,禮貌的表現其實很多。

比如說話的時候要看著別人,別人說話的時候不要打斷,見到老師要問好,和別人告別要說再見等。這些習慣看上去很小,實際上對於孩子的影響卻是很大的。

而培養孩子的這些好習慣,更多的就是需要爸爸媽媽在日常生活中就有意地引導,比如提醒孩子問好,暗示孩子說再見等。當然有的時候,如果面對別人的時候,還是以暗示,提醒為主,直截了當的指出是會傷害孩子自尊心的,反而不好。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另外爸爸媽媽還應該以身作則,給孩子做出一個好習慣的榜樣。這樣孩子才能更多的學習到一些正確的方式方法,從而內化到自己的行為中去。

孩子長大後的每一個閃光點,實際上都是爸爸媽媽趁早管教的結果。

05

很喜歡那句話“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複印件有問題的話,肯定是原件的原因”。孩子長大後表現出來的問題,實際上都是爸爸媽媽教育偷懶的問題。

畢竟孩子要早管要嚴管才能有未來。

管教孩子要趁早!李玫瑾教授:錯過這個最佳管教期,就很難管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