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讓孩子成為“萬人迷”?“親社會行為”培養不可少,家長得重視'

不完美媽媽 玩具 發現佩奇 文章 奶瓶媽咪 2019-09-08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小馨媽媽,小馨今天的表現很棒!"在接我女兒回家的時候,她的班主任對我說。我問女兒今天做了什麼事情:原來是今天中午吃午飯時間有一個小朋友拿著飯盒的時候被班裡的一個比較淘氣的小男孩撞了一下結果那個小朋友的飯盒掉在地上了,那個小朋友當場就大哭,我的女兒看到這個情況直接過去先安慰那個小朋友然後還主動的把自己飯盒裡面的飯分了一半給她。我聽到這件事情,感到很欣慰。

自從孩子上學以來,我一直教她要做個善良、樂於助人、和同學友好相處的孩子,希望自己的孩子在班上可以是個"萬人迷"。很多的家長可能也跟我一樣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成為"萬人迷",這裡要告訴廣大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萬人迷"的家長一句話:想要讓孩子成為"萬人迷",對孩子的"親社會行為"的培養比不可少。

一份來自澳洲"兒童發展"期刊中的研究人員也曾經指出,比較受歡迎的孩子有兩種類型:一種是有親社會行為的孩子,另外一種是被眾人擁簇卻目的性很強的孩子。這兩種孩子擁有一個共同的能力就是具有洞察別人的能力。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小馨媽媽,小馨今天的表現很棒!"在接我女兒回家的時候,她的班主任對我說。我問女兒今天做了什麼事情:原來是今天中午吃午飯時間有一個小朋友拿著飯盒的時候被班裡的一個比較淘氣的小男孩撞了一下結果那個小朋友的飯盒掉在地上了,那個小朋友當場就大哭,我的女兒看到這個情況直接過去先安慰那個小朋友然後還主動的把自己飯盒裡面的飯分了一半給她。我聽到這件事情,感到很欣慰。

自從孩子上學以來,我一直教她要做個善良、樂於助人、和同學友好相處的孩子,希望自己的孩子在班上可以是個"萬人迷"。很多的家長可能也跟我一樣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成為"萬人迷",這裡要告訴廣大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萬人迷"的家長一句話:想要讓孩子成為"萬人迷",對孩子的"親社會行為"的培養比不可少。

一份來自澳洲"兒童發展"期刊中的研究人員也曾經指出,比較受歡迎的孩子有兩種類型:一種是有親社會行為的孩子,另外一種是被眾人擁簇卻目的性很強的孩子。這兩種孩子擁有一個共同的能力就是具有洞察別人的能力。

想讓孩子成為“萬人迷”?“親社會行為”培養不可少,家長得重視

什麼是"親社會行為"

"親社會行為"其實又叫做積極的社會行為,它是指人們通過一些行為所表現出來的有益的行為。人們現實的社會生活中也經常會表現出類似的行為,比如說:幫助、分享、合作、安慰、互助等等,心理學家把這一類行為都統稱為"親社會行為"。

對於孩子來說家長應該從小就注意培養孩子的"親社會行為",給孩子成為"萬人迷"進行鋪墊。其實"親社會行為"是人與人之間在日常的交往過程中進行維護良好關係的重要基礎,對個人的一生的發展的意義重大。

對孩子進行"親社會行為"的培養很重要

  • 缺乏"親社會行為"孩子可能會變得自私、冷漠

很多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通常都有注意到要讓孩子更受他人歡迎但是卻忽略了教孩子如何做才可以擁有利用這份能力,即也就是說家長對孩子缺少"親社會行為"的培養。一般來說,如果孩子缺少"親社會行為"的意識可能會比較容易的產生損害他人利益來達到自己目的的想法,把自己的利益建立在犧牲別人的利益上。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小馨媽媽,小馨今天的表現很棒!"在接我女兒回家的時候,她的班主任對我說。我問女兒今天做了什麼事情:原來是今天中午吃午飯時間有一個小朋友拿著飯盒的時候被班裡的一個比較淘氣的小男孩撞了一下結果那個小朋友的飯盒掉在地上了,那個小朋友當場就大哭,我的女兒看到這個情況直接過去先安慰那個小朋友然後還主動的把自己飯盒裡面的飯分了一半給她。我聽到這件事情,感到很欣慰。

自從孩子上學以來,我一直教她要做個善良、樂於助人、和同學友好相處的孩子,希望自己的孩子在班上可以是個"萬人迷"。很多的家長可能也跟我一樣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成為"萬人迷",這裡要告訴廣大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萬人迷"的家長一句話:想要讓孩子成為"萬人迷",對孩子的"親社會行為"的培養比不可少。

一份來自澳洲"兒童發展"期刊中的研究人員也曾經指出,比較受歡迎的孩子有兩種類型:一種是有親社會行為的孩子,另外一種是被眾人擁簇卻目的性很強的孩子。這兩種孩子擁有一個共同的能力就是具有洞察別人的能力。

想讓孩子成為“萬人迷”?“親社會行為”培養不可少,家長得重視

什麼是"親社會行為"

"親社會行為"其實又叫做積極的社會行為,它是指人們通過一些行為所表現出來的有益的行為。人們現實的社會生活中也經常會表現出類似的行為,比如說:幫助、分享、合作、安慰、互助等等,心理學家把這一類行為都統稱為"親社會行為"。

對於孩子來說家長應該從小就注意培養孩子的"親社會行為",給孩子成為"萬人迷"進行鋪墊。其實"親社會行為"是人與人之間在日常的交往過程中進行維護良好關係的重要基礎,對個人的一生的發展的意義重大。

對孩子進行"親社會行為"的培養很重要

  • 缺乏"親社會行為"孩子可能會變得自私、冷漠

很多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通常都有注意到要讓孩子更受他人歡迎但是卻忽略了教孩子如何做才可以擁有利用這份能力,即也就是說家長對孩子缺少"親社會行為"的培養。一般來說,如果孩子缺少"親社會行為"的意識可能會比較容易的產生損害他人利益來達到自己目的的想法,把自己的利益建立在犧牲別人的利益上。

想讓孩子成為“萬人迷”?“親社會行為”培養不可少,家長得重視

  • 擁有"親社會行為"的孩子能夠更好的融入各種環境

擁有"親社會行為"的孩子一般來說都是具有一些良好的品質,比如說:與人主動交好、樂於助人、見義勇為等等。擁有這些品質的孩子在開始進入一個全新的環境的時候適應能力也會比較強從而更好的融入這個環境,也可以幫助孩子交到更多的朋友。比如說:就像今天我的孩子幫助了那個飯盒掉了的孩子一樣,她主動的去幫助別人,向別人伸出救援之手的同時她也收穫到了一個朋友。

  • "親社會行為"其實在孩子的幼兒時期就要開始培養。

有研究表明:幼兒的"親社會行為"早在生命早期即已出現,並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呈逐漸增加的趨勢。

但是,現在的孩子一出生就被家長照顧的很好,所以"親社會"明顯減少。此時,家長更加要有意識的去培養孩子的"親社會行為"能力,讓孩子變成人見人愛的"萬人迷"。現在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應該怎麼樣去做呢?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小馨媽媽,小馨今天的表現很棒!"在接我女兒回家的時候,她的班主任對我說。我問女兒今天做了什麼事情:原來是今天中午吃午飯時間有一個小朋友拿著飯盒的時候被班裡的一個比較淘氣的小男孩撞了一下結果那個小朋友的飯盒掉在地上了,那個小朋友當場就大哭,我的女兒看到這個情況直接過去先安慰那個小朋友然後還主動的把自己飯盒裡面的飯分了一半給她。我聽到這件事情,感到很欣慰。

自從孩子上學以來,我一直教她要做個善良、樂於助人、和同學友好相處的孩子,希望自己的孩子在班上可以是個"萬人迷"。很多的家長可能也跟我一樣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成為"萬人迷",這裡要告訴廣大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萬人迷"的家長一句話:想要讓孩子成為"萬人迷",對孩子的"親社會行為"的培養比不可少。

一份來自澳洲"兒童發展"期刊中的研究人員也曾經指出,比較受歡迎的孩子有兩種類型:一種是有親社會行為的孩子,另外一種是被眾人擁簇卻目的性很強的孩子。這兩種孩子擁有一個共同的能力就是具有洞察別人的能力。

想讓孩子成為“萬人迷”?“親社會行為”培養不可少,家長得重視

什麼是"親社會行為"

"親社會行為"其實又叫做積極的社會行為,它是指人們通過一些行為所表現出來的有益的行為。人們現實的社會生活中也經常會表現出類似的行為,比如說:幫助、分享、合作、安慰、互助等等,心理學家把這一類行為都統稱為"親社會行為"。

對於孩子來說家長應該從小就注意培養孩子的"親社會行為",給孩子成為"萬人迷"進行鋪墊。其實"親社會行為"是人與人之間在日常的交往過程中進行維護良好關係的重要基礎,對個人的一生的發展的意義重大。

對孩子進行"親社會行為"的培養很重要

  • 缺乏"親社會行為"孩子可能會變得自私、冷漠

很多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通常都有注意到要讓孩子更受他人歡迎但是卻忽略了教孩子如何做才可以擁有利用這份能力,即也就是說家長對孩子缺少"親社會行為"的培養。一般來說,如果孩子缺少"親社會行為"的意識可能會比較容易的產生損害他人利益來達到自己目的的想法,把自己的利益建立在犧牲別人的利益上。

想讓孩子成為“萬人迷”?“親社會行為”培養不可少,家長得重視

  • 擁有"親社會行為"的孩子能夠更好的融入各種環境

擁有"親社會行為"的孩子一般來說都是具有一些良好的品質,比如說:與人主動交好、樂於助人、見義勇為等等。擁有這些品質的孩子在開始進入一個全新的環境的時候適應能力也會比較強從而更好的融入這個環境,也可以幫助孩子交到更多的朋友。比如說:就像今天我的孩子幫助了那個飯盒掉了的孩子一樣,她主動的去幫助別人,向別人伸出救援之手的同時她也收穫到了一個朋友。

  • "親社會行為"其實在孩子的幼兒時期就要開始培養。

有研究表明:幼兒的"親社會行為"早在生命早期即已出現,並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呈逐漸增加的趨勢。

但是,現在的孩子一出生就被家長照顧的很好,所以"親社會"明顯減少。此時,家長更加要有意識的去培養孩子的"親社會行為"能力,讓孩子變成人見人愛的"萬人迷"。現在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應該怎麼樣去做呢?

想讓孩子成為“萬人迷”?“親社會行為”培養不可少,家長得重視

家長做到這幾點,讓孩子快速變成"萬人迷"

  • 榜樣法

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是最重要的領路人,是最重要的榜樣之一,是孩子最開始的"模仿"對象。家長可以在和孩子日常生活中,帶著孩子去做一些"親社會行為"。比如說:偶爾去一下老人院,給那邊的老人送"溫暖"。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和老人院的老人聊聊天又或者是打掃一下衛生。我們都知道:孩子在小的時候模仿能力是很強的,其中,孩子和家長在一起相處的時候是最多的,所以家長特別需要注意給孩子做一個榜樣。

  • 換位思考法

換位思考法也叫做感同身受法。這個方法是說家長在培養孩子的"親社會行為"能力的時候,要引導孩子有站在不同的角度,進行換位思考去讓孩子儘量的去理解別人。這個方法可能對於孩子來說可能是比較難理解的,所以家長可以運用孩子的"世界"的思想讓孩子進行理解。

比如說:孩子之間做一起玩的時候,會發生搶玩具的事情或者是孩子不肯把他的某一個玩具給別的小朋友玩這些情況的發生都是很正常的。此時家長需要做到的就是給孩子引導換位思考。

給孩子解釋:那個小朋友不願意給你分享他的那個玩具可能是擔心玩具給你玩了之後會被你弄壞亦或者是這個玩具可能對他有很特殊意義比較重要,此時家長可列出孩子特別喜歡的東西,然後告訴他,他也不允許別人玩是一樣的道理。同時要讓孩子學會理解別人的為難,並大方的向他表示自己可以理解他的做法和尊重並且支持他不願意給自己玩那個玩具的決定。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小馨媽媽,小馨今天的表現很棒!"在接我女兒回家的時候,她的班主任對我說。我問女兒今天做了什麼事情:原來是今天中午吃午飯時間有一個小朋友拿著飯盒的時候被班裡的一個比較淘氣的小男孩撞了一下結果那個小朋友的飯盒掉在地上了,那個小朋友當場就大哭,我的女兒看到這個情況直接過去先安慰那個小朋友然後還主動的把自己飯盒裡面的飯分了一半給她。我聽到這件事情,感到很欣慰。

自從孩子上學以來,我一直教她要做個善良、樂於助人、和同學友好相處的孩子,希望自己的孩子在班上可以是個"萬人迷"。很多的家長可能也跟我一樣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成為"萬人迷",這裡要告訴廣大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萬人迷"的家長一句話:想要讓孩子成為"萬人迷",對孩子的"親社會行為"的培養比不可少。

一份來自澳洲"兒童發展"期刊中的研究人員也曾經指出,比較受歡迎的孩子有兩種類型:一種是有親社會行為的孩子,另外一種是被眾人擁簇卻目的性很強的孩子。這兩種孩子擁有一個共同的能力就是具有洞察別人的能力。

想讓孩子成為“萬人迷”?“親社會行為”培養不可少,家長得重視

什麼是"親社會行為"

"親社會行為"其實又叫做積極的社會行為,它是指人們通過一些行為所表現出來的有益的行為。人們現實的社會生活中也經常會表現出類似的行為,比如說:幫助、分享、合作、安慰、互助等等,心理學家把這一類行為都統稱為"親社會行為"。

對於孩子來說家長應該從小就注意培養孩子的"親社會行為",給孩子成為"萬人迷"進行鋪墊。其實"親社會行為"是人與人之間在日常的交往過程中進行維護良好關係的重要基礎,對個人的一生的發展的意義重大。

對孩子進行"親社會行為"的培養很重要

  • 缺乏"親社會行為"孩子可能會變得自私、冷漠

很多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通常都有注意到要讓孩子更受他人歡迎但是卻忽略了教孩子如何做才可以擁有利用這份能力,即也就是說家長對孩子缺少"親社會行為"的培養。一般來說,如果孩子缺少"親社會行為"的意識可能會比較容易的產生損害他人利益來達到自己目的的想法,把自己的利益建立在犧牲別人的利益上。

想讓孩子成為“萬人迷”?“親社會行為”培養不可少,家長得重視

  • 擁有"親社會行為"的孩子能夠更好的融入各種環境

擁有"親社會行為"的孩子一般來說都是具有一些良好的品質,比如說:與人主動交好、樂於助人、見義勇為等等。擁有這些品質的孩子在開始進入一個全新的環境的時候適應能力也會比較強從而更好的融入這個環境,也可以幫助孩子交到更多的朋友。比如說:就像今天我的孩子幫助了那個飯盒掉了的孩子一樣,她主動的去幫助別人,向別人伸出救援之手的同時她也收穫到了一個朋友。

  • "親社會行為"其實在孩子的幼兒時期就要開始培養。

有研究表明:幼兒的"親社會行為"早在生命早期即已出現,並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呈逐漸增加的趨勢。

但是,現在的孩子一出生就被家長照顧的很好,所以"親社會"明顯減少。此時,家長更加要有意識的去培養孩子的"親社會行為"能力,讓孩子變成人見人愛的"萬人迷"。現在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應該怎麼樣去做呢?

想讓孩子成為“萬人迷”?“親社會行為”培養不可少,家長得重視

家長做到這幾點,讓孩子快速變成"萬人迷"

  • 榜樣法

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是最重要的領路人,是最重要的榜樣之一,是孩子最開始的"模仿"對象。家長可以在和孩子日常生活中,帶著孩子去做一些"親社會行為"。比如說:偶爾去一下老人院,給那邊的老人送"溫暖"。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和老人院的老人聊聊天又或者是打掃一下衛生。我們都知道:孩子在小的時候模仿能力是很強的,其中,孩子和家長在一起相處的時候是最多的,所以家長特別需要注意給孩子做一個榜樣。

  • 換位思考法

換位思考法也叫做感同身受法。這個方法是說家長在培養孩子的"親社會行為"能力的時候,要引導孩子有站在不同的角度,進行換位思考去讓孩子儘量的去理解別人。這個方法可能對於孩子來說可能是比較難理解的,所以家長可以運用孩子的"世界"的思想讓孩子進行理解。

比如說:孩子之間做一起玩的時候,會發生搶玩具的事情或者是孩子不肯把他的某一個玩具給別的小朋友玩這些情況的發生都是很正常的。此時家長需要做到的就是給孩子引導換位思考。

給孩子解釋:那個小朋友不願意給你分享他的那個玩具可能是擔心玩具給你玩了之後會被你弄壞亦或者是這個玩具可能對他有很特殊意義比較重要,此時家長可列出孩子特別喜歡的東西,然後告訴他,他也不允許別人玩是一樣的道理。同時要讓孩子學會理解別人的為難,並大方的向他表示自己可以理解他的做法和尊重並且支持他不願意給自己玩那個玩具的決定。

想讓孩子成為“萬人迷”?“親社會行為”培養不可少,家長得重視

  • 表揚和獎勵法

孩子不管做什麼事情其實都希望可以得到家長的鼓勵,不管孩子把那件事情做的怎麼樣。所以家長要對孩子所做出的有關"親社會行為"的事情加以鼓勵並且表示支持。

比如說:孩子在學校裡面幫助同學打掃衛生,讓同學早點回家了。家長知道這個事情之後可以適當的對孩子進行精神上的或者是物質上的鼓勵和表揚,即是:及時的去強化孩子的"親社會行為"。

如果孩子得到家長的鼓掌、表揚那麼他就會明白他的這種做法是正確的,就會積極的去做更多的類似的事情,以此達到讓孩子具備"親社會行為"能力的目的。但是,如果家長對於孩子的"親社會行為"表示否認的話很有可能會打消孩子的"親社會行為"的積極性。

就拿上面的例子來說,如果家長因為孩子幫助了同學打掃衛生而自己回家的時間晚了,對孩子進行批評認為孩子這是"多管閒事",那麼孩子很有可能以後不會再做類似的事情了。

精神獎勵和物質激勵對鞏固幼兒的"親社會行為"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家長要懂得善於利用進行鞏固孩子的"親社會行為"。但是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建議家長多用精神鼓勵、表揚;長期使用物質鼓勵、表揚孩子的話可能會誤導孩子,孩子是有為了得的一些物質上的鼓勵、表揚才去做一些"親社會行為"的事情。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小馨媽媽,小馨今天的表現很棒!"在接我女兒回家的時候,她的班主任對我說。我問女兒今天做了什麼事情:原來是今天中午吃午飯時間有一個小朋友拿著飯盒的時候被班裡的一個比較淘氣的小男孩撞了一下結果那個小朋友的飯盒掉在地上了,那個小朋友當場就大哭,我的女兒看到這個情況直接過去先安慰那個小朋友然後還主動的把自己飯盒裡面的飯分了一半給她。我聽到這件事情,感到很欣慰。

自從孩子上學以來,我一直教她要做個善良、樂於助人、和同學友好相處的孩子,希望自己的孩子在班上可以是個"萬人迷"。很多的家長可能也跟我一樣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成為"萬人迷",這裡要告訴廣大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萬人迷"的家長一句話:想要讓孩子成為"萬人迷",對孩子的"親社會行為"的培養比不可少。

一份來自澳洲"兒童發展"期刊中的研究人員也曾經指出,比較受歡迎的孩子有兩種類型:一種是有親社會行為的孩子,另外一種是被眾人擁簇卻目的性很強的孩子。這兩種孩子擁有一個共同的能力就是具有洞察別人的能力。

想讓孩子成為“萬人迷”?“親社會行為”培養不可少,家長得重視

什麼是"親社會行為"

"親社會行為"其實又叫做積極的社會行為,它是指人們通過一些行為所表現出來的有益的行為。人們現實的社會生活中也經常會表現出類似的行為,比如說:幫助、分享、合作、安慰、互助等等,心理學家把這一類行為都統稱為"親社會行為"。

對於孩子來說家長應該從小就注意培養孩子的"親社會行為",給孩子成為"萬人迷"進行鋪墊。其實"親社會行為"是人與人之間在日常的交往過程中進行維護良好關係的重要基礎,對個人的一生的發展的意義重大。

對孩子進行"親社會行為"的培養很重要

  • 缺乏"親社會行為"孩子可能會變得自私、冷漠

很多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通常都有注意到要讓孩子更受他人歡迎但是卻忽略了教孩子如何做才可以擁有利用這份能力,即也就是說家長對孩子缺少"親社會行為"的培養。一般來說,如果孩子缺少"親社會行為"的意識可能會比較容易的產生損害他人利益來達到自己目的的想法,把自己的利益建立在犧牲別人的利益上。

想讓孩子成為“萬人迷”?“親社會行為”培養不可少,家長得重視

  • 擁有"親社會行為"的孩子能夠更好的融入各種環境

擁有"親社會行為"的孩子一般來說都是具有一些良好的品質,比如說:與人主動交好、樂於助人、見義勇為等等。擁有這些品質的孩子在開始進入一個全新的環境的時候適應能力也會比較強從而更好的融入這個環境,也可以幫助孩子交到更多的朋友。比如說:就像今天我的孩子幫助了那個飯盒掉了的孩子一樣,她主動的去幫助別人,向別人伸出救援之手的同時她也收穫到了一個朋友。

  • "親社會行為"其實在孩子的幼兒時期就要開始培養。

有研究表明:幼兒的"親社會行為"早在生命早期即已出現,並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呈逐漸增加的趨勢。

但是,現在的孩子一出生就被家長照顧的很好,所以"親社會"明顯減少。此時,家長更加要有意識的去培養孩子的"親社會行為"能力,讓孩子變成人見人愛的"萬人迷"。現在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應該怎麼樣去做呢?

想讓孩子成為“萬人迷”?“親社會行為”培養不可少,家長得重視

家長做到這幾點,讓孩子快速變成"萬人迷"

  • 榜樣法

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是最重要的領路人,是最重要的榜樣之一,是孩子最開始的"模仿"對象。家長可以在和孩子日常生活中,帶著孩子去做一些"親社會行為"。比如說:偶爾去一下老人院,給那邊的老人送"溫暖"。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和老人院的老人聊聊天又或者是打掃一下衛生。我們都知道:孩子在小的時候模仿能力是很強的,其中,孩子和家長在一起相處的時候是最多的,所以家長特別需要注意給孩子做一個榜樣。

  • 換位思考法

換位思考法也叫做感同身受法。這個方法是說家長在培養孩子的"親社會行為"能力的時候,要引導孩子有站在不同的角度,進行換位思考去讓孩子儘量的去理解別人。這個方法可能對於孩子來說可能是比較難理解的,所以家長可以運用孩子的"世界"的思想讓孩子進行理解。

比如說:孩子之間做一起玩的時候,會發生搶玩具的事情或者是孩子不肯把他的某一個玩具給別的小朋友玩這些情況的發生都是很正常的。此時家長需要做到的就是給孩子引導換位思考。

給孩子解釋:那個小朋友不願意給你分享他的那個玩具可能是擔心玩具給你玩了之後會被你弄壞亦或者是這個玩具可能對他有很特殊意義比較重要,此時家長可列出孩子特別喜歡的東西,然後告訴他,他也不允許別人玩是一樣的道理。同時要讓孩子學會理解別人的為難,並大方的向他表示自己可以理解他的做法和尊重並且支持他不願意給自己玩那個玩具的決定。

想讓孩子成為“萬人迷”?“親社會行為”培養不可少,家長得重視

  • 表揚和獎勵法

孩子不管做什麼事情其實都希望可以得到家長的鼓勵,不管孩子把那件事情做的怎麼樣。所以家長要對孩子所做出的有關"親社會行為"的事情加以鼓勵並且表示支持。

比如說:孩子在學校裡面幫助同學打掃衛生,讓同學早點回家了。家長知道這個事情之後可以適當的對孩子進行精神上的或者是物質上的鼓勵和表揚,即是:及時的去強化孩子的"親社會行為"。

如果孩子得到家長的鼓掌、表揚那麼他就會明白他的這種做法是正確的,就會積極的去做更多的類似的事情,以此達到讓孩子具備"親社會行為"能力的目的。但是,如果家長對於孩子的"親社會行為"表示否認的話很有可能會打消孩子的"親社會行為"的積極性。

就拿上面的例子來說,如果家長因為孩子幫助了同學打掃衛生而自己回家的時間晚了,對孩子進行批評認為孩子這是"多管閒事",那麼孩子很有可能以後不會再做類似的事情了。

精神獎勵和物質激勵對鞏固幼兒的"親社會行為"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家長要懂得善於利用進行鞏固孩子的"親社會行為"。但是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建議家長多用精神鼓勵、表揚;長期使用物質鼓勵、表揚孩子的話可能會誤導孩子,孩子是有為了得的一些物質上的鼓勵、表揚才去做一些"親社會行為"的事情。

想讓孩子成為“萬人迷”?“親社會行為”培養不可少,家長得重視

  • 鼓勵但是不要強求孩子

鼓勵孩子去做"親社會行為"並不是說一定馬上就要讓孩子去做,而是家長要慢慢地引導孩子,給孩子灌輸這種思想。特別是面對一些相對比較內向、慢熱型的孩子的時候,家長對孩子需要更多的耐心,不要去強迫孩子讓他進行一些他很排斥的社交活動,家長這樣做可能反而會讓孩子產生社交恐懼症。

面對這些孩子,家長可以先鼓勵孩子多跟一些同齡人交往;此外,還要儘量給孩子創造更多機會去參加集體活動的機會,與陌生的同齡人的接觸和合作,鼓勵孩子多交一些朋友。當孩子這個過程中得到了快樂時,慢慢的變得會社交,同時也會使孩子逐漸有"親社會行為"能力。

總之,家長們需要明白一點:孩子的"親社會行為"不是與生俱來的,它是需要經過後天的培養。家長如果希望自己孩子可以成為人人喜愛的"萬人迷";那麼家長也需要做好引導。切記:想要讓孩子成為人人都喜歡的"萬人迷",家長必須重視對孩子的"親社會行為"能力的培養。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小馨媽媽,小馨今天的表現很棒!"在接我女兒回家的時候,她的班主任對我說。我問女兒今天做了什麼事情:原來是今天中午吃午飯時間有一個小朋友拿著飯盒的時候被班裡的一個比較淘氣的小男孩撞了一下結果那個小朋友的飯盒掉在地上了,那個小朋友當場就大哭,我的女兒看到這個情況直接過去先安慰那個小朋友然後還主動的把自己飯盒裡面的飯分了一半給她。我聽到這件事情,感到很欣慰。

自從孩子上學以來,我一直教她要做個善良、樂於助人、和同學友好相處的孩子,希望自己的孩子在班上可以是個"萬人迷"。很多的家長可能也跟我一樣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成為"萬人迷",這裡要告訴廣大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萬人迷"的家長一句話:想要讓孩子成為"萬人迷",對孩子的"親社會行為"的培養比不可少。

一份來自澳洲"兒童發展"期刊中的研究人員也曾經指出,比較受歡迎的孩子有兩種類型:一種是有親社會行為的孩子,另外一種是被眾人擁簇卻目的性很強的孩子。這兩種孩子擁有一個共同的能力就是具有洞察別人的能力。

想讓孩子成為“萬人迷”?“親社會行為”培養不可少,家長得重視

什麼是"親社會行為"

"親社會行為"其實又叫做積極的社會行為,它是指人們通過一些行為所表現出來的有益的行為。人們現實的社會生活中也經常會表現出類似的行為,比如說:幫助、分享、合作、安慰、互助等等,心理學家把這一類行為都統稱為"親社會行為"。

對於孩子來說家長應該從小就注意培養孩子的"親社會行為",給孩子成為"萬人迷"進行鋪墊。其實"親社會行為"是人與人之間在日常的交往過程中進行維護良好關係的重要基礎,對個人的一生的發展的意義重大。

對孩子進行"親社會行為"的培養很重要

  • 缺乏"親社會行為"孩子可能會變得自私、冷漠

很多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通常都有注意到要讓孩子更受他人歡迎但是卻忽略了教孩子如何做才可以擁有利用這份能力,即也就是說家長對孩子缺少"親社會行為"的培養。一般來說,如果孩子缺少"親社會行為"的意識可能會比較容易的產生損害他人利益來達到自己目的的想法,把自己的利益建立在犧牲別人的利益上。

想讓孩子成為“萬人迷”?“親社會行為”培養不可少,家長得重視

  • 擁有"親社會行為"的孩子能夠更好的融入各種環境

擁有"親社會行為"的孩子一般來說都是具有一些良好的品質,比如說:與人主動交好、樂於助人、見義勇為等等。擁有這些品質的孩子在開始進入一個全新的環境的時候適應能力也會比較強從而更好的融入這個環境,也可以幫助孩子交到更多的朋友。比如說:就像今天我的孩子幫助了那個飯盒掉了的孩子一樣,她主動的去幫助別人,向別人伸出救援之手的同時她也收穫到了一個朋友。

  • "親社會行為"其實在孩子的幼兒時期就要開始培養。

有研究表明:幼兒的"親社會行為"早在生命早期即已出現,並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呈逐漸增加的趨勢。

但是,現在的孩子一出生就被家長照顧的很好,所以"親社會"明顯減少。此時,家長更加要有意識的去培養孩子的"親社會行為"能力,讓孩子變成人見人愛的"萬人迷"。現在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應該怎麼樣去做呢?

想讓孩子成為“萬人迷”?“親社會行為”培養不可少,家長得重視

家長做到這幾點,讓孩子快速變成"萬人迷"

  • 榜樣法

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是最重要的領路人,是最重要的榜樣之一,是孩子最開始的"模仿"對象。家長可以在和孩子日常生活中,帶著孩子去做一些"親社會行為"。比如說:偶爾去一下老人院,給那邊的老人送"溫暖"。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和老人院的老人聊聊天又或者是打掃一下衛生。我們都知道:孩子在小的時候模仿能力是很強的,其中,孩子和家長在一起相處的時候是最多的,所以家長特別需要注意給孩子做一個榜樣。

  • 換位思考法

換位思考法也叫做感同身受法。這個方法是說家長在培養孩子的"親社會行為"能力的時候,要引導孩子有站在不同的角度,進行換位思考去讓孩子儘量的去理解別人。這個方法可能對於孩子來說可能是比較難理解的,所以家長可以運用孩子的"世界"的思想讓孩子進行理解。

比如說:孩子之間做一起玩的時候,會發生搶玩具的事情或者是孩子不肯把他的某一個玩具給別的小朋友玩這些情況的發生都是很正常的。此時家長需要做到的就是給孩子引導換位思考。

給孩子解釋:那個小朋友不願意給你分享他的那個玩具可能是擔心玩具給你玩了之後會被你弄壞亦或者是這個玩具可能對他有很特殊意義比較重要,此時家長可列出孩子特別喜歡的東西,然後告訴他,他也不允許別人玩是一樣的道理。同時要讓孩子學會理解別人的為難,並大方的向他表示自己可以理解他的做法和尊重並且支持他不願意給自己玩那個玩具的決定。

想讓孩子成為“萬人迷”?“親社會行為”培養不可少,家長得重視

  • 表揚和獎勵法

孩子不管做什麼事情其實都希望可以得到家長的鼓勵,不管孩子把那件事情做的怎麼樣。所以家長要對孩子所做出的有關"親社會行為"的事情加以鼓勵並且表示支持。

比如說:孩子在學校裡面幫助同學打掃衛生,讓同學早點回家了。家長知道這個事情之後可以適當的對孩子進行精神上的或者是物質上的鼓勵和表揚,即是:及時的去強化孩子的"親社會行為"。

如果孩子得到家長的鼓掌、表揚那麼他就會明白他的這種做法是正確的,就會積極的去做更多的類似的事情,以此達到讓孩子具備"親社會行為"能力的目的。但是,如果家長對於孩子的"親社會行為"表示否認的話很有可能會打消孩子的"親社會行為"的積極性。

就拿上面的例子來說,如果家長因為孩子幫助了同學打掃衛生而自己回家的時間晚了,對孩子進行批評認為孩子這是"多管閒事",那麼孩子很有可能以後不會再做類似的事情了。

精神獎勵和物質激勵對鞏固幼兒的"親社會行為"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家長要懂得善於利用進行鞏固孩子的"親社會行為"。但是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建議家長多用精神鼓勵、表揚;長期使用物質鼓勵、表揚孩子的話可能會誤導孩子,孩子是有為了得的一些物質上的鼓勵、表揚才去做一些"親社會行為"的事情。

想讓孩子成為“萬人迷”?“親社會行為”培養不可少,家長得重視

  • 鼓勵但是不要強求孩子

鼓勵孩子去做"親社會行為"並不是說一定馬上就要讓孩子去做,而是家長要慢慢地引導孩子,給孩子灌輸這種思想。特別是面對一些相對比較內向、慢熱型的孩子的時候,家長對孩子需要更多的耐心,不要去強迫孩子讓他進行一些他很排斥的社交活動,家長這樣做可能反而會讓孩子產生社交恐懼症。

面對這些孩子,家長可以先鼓勵孩子多跟一些同齡人交往;此外,還要儘量給孩子創造更多機會去參加集體活動的機會,與陌生的同齡人的接觸和合作,鼓勵孩子多交一些朋友。當孩子這個過程中得到了快樂時,慢慢的變得會社交,同時也會使孩子逐漸有"親社會行為"能力。

總之,家長們需要明白一點:孩子的"親社會行為"不是與生俱來的,它是需要經過後天的培養。家長如果希望自己孩子可以成為人人喜愛的"萬人迷";那麼家長也需要做好引導。切記:想要讓孩子成為人人都喜歡的"萬人迷",家長必須重視對孩子的"親社會行為"能力的培養。

想讓孩子成為“萬人迷”?“親社會行為”培養不可少,家長得重視

我是奶瓶媽媽,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