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世2》完結:關於活著,死亡是最好的老師

《人間世2》完結:關於活著,死亡是最好的老師

作者:木棉姐姐

文章來源公眾號:悅讀(ID:yuedu58)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

朗讀君saying:

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

如何面對死亡,如何學會告別,

是我們終其一生都在學習的課題。

《人間世2》完結:關於活著,死亡是最好的老師

01

如果你的至親馬上要離開這個世界了,你會用怎樣的方式告別?

這是《人間世2》最後一集“暴風雪”的探討的話題。

《人間世2》完結:關於活著,死亡是最好的老師

商學蘭,61歲,骨盆癌,只有做截肢手術,才有可能保住性命。

她用了一個月去全盤接受,冷靜下來開始著手安排後事。

教丈夫燒菜;踩了三天縫紉機,給家人做好過冬的被子;用剩餘的布料給自己做了7個坐墊、2個靠墊和一個布兜。

《人間世2》完結:關於活著,死亡是最好的老師

手術的幾個月後,商學蘭被告知腫瘤原位復發。

此時的她,有了另外一種力量,柔軟、綿長,積極對抗著病魔:“隨便它去。”

《人間世2》完結:關於活著,死亡是最好的老師

生日那天,她甚至還在病床上,樂觀地許著願:我也希望年年有今朝。

然後,在有限的時間裡去完成自己的心願——認認真真再做一次春捲。

丈夫在她背後抱著支撐她的那一幕,這大概是商學蘭最幸福的時刻吧。

《人間世2》完結:關於活著,死亡是最好的老師

她後來還是去世了。

半年後,導演秦博去商學蘭家,丈夫孫聖道說,自己還是難受,每天還是看著照片流淚。

他問秦博要素材,想看鏡頭中的日常,看商學蘭責備自己、給自己夾菜、和自己開玩笑:

“我就是想聽她的聲音,這些聲音現在聽不到了。”

一場病痛,就像那年冬天上海那場暴風雪,穿越過暴風雪的人們,有人獲得了新生的力量,有人還沉浸在暴風雪帶來的悲傷中。

《人間世2》完結:關於活著,死亡是最好的老師

木棉姐姐很喜歡導演秦博說的那句話:

“呈現苦難絕對不是我們真實的目的,我們希望在困境當中,讓大家看到向上的力量。”

生存不是目的,生活才是。

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如何面對死亡,如何學會告別,是我們終其一生都在學習的課題。

只可惜,中國人的生死觀裡,關於“死亡”一直都是缺失的。

02

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

言下之意就是,不知道什麼是“生”,又怎麼會知道“死”是怎樣?還沒好好“生”過,就沒必要去談“死”。

這句話最能反映中國人的生死觀。

魯迅在《野草》裡講過一個故事:

一家人生了一個男孩,做滿月酒,抱出來給客人看,有人說“這孩子將來要發財”,也有人說“這孩子將來會做官”,主人對他們不是感謝就是恭維。

最後一個人說:“這孩子將來是要死的。”

所有人都怒了,合力把他痛揍了一頓。

這是為什麼呢?

“說要死的必然,說富貴的許謊。但說謊的得好報,說必然的遭打。”

中國人向來忌諱談論死亡,“死”是一個很不吉利的字眼。

《人間世2》完結:關於活著,死亡是最好的老師

人死了,會說“走了”、“老了”、“昇天”,很少直接說“死”,連同“4”都一併視為不吉利,比如,“4”層變成了“3A”層。

也正因如此,在中國,死亡教育比性教育還稀缺。

在網上看到一個故事:

9歲那年,媽媽遭遇車禍,傷勢很重,爸爸安慰她說:“媽媽只是受了點小傷,睡一覺就會好起來的。”

漸漸地,她發現爸爸不帶她去醫院看媽媽了,每次問起,爸爸都告訴她“媽媽去外地治病了”。

直到後來,偷聽到爸爸跟姥姥打電話,才知道,媽媽已經去世幾個月了。

爸爸說:“怕你接受不了,想等你長大一點再告訴你。”

“沒有見到媽媽最後一面,沒有在她有限的時間多陪陪媽媽”成了她此生最遺憾的事,直到現在,還會經常做夢夢見媽媽哭醒。

《人間世2》完結:關於活著,死亡是最好的老師

中國大部分父母,都跟這位爸爸一樣,認為“死亡”只會給孩子幼小的心靈帶來痛苦和傷害,能不說,就不說。

當孩子提及“死亡”時,不是童話化,就是敷衍了事,或者直接拒絕回答。

殊不知,隔離死亡是一種更為長遠且痛苦的傷害。

白巖鬆說:

“中國人討論死亡的時候,簡直就是小學生,因為中國從來沒有真正的死亡教育。”

比起孩子,大人們也同樣需要“死亡教育”。

03

《奇葩說》選手邱晨曾說:

“死亡,才是對生命最精準的教育。”

《人間世2》完結:關於活著,死亡是最好的老師

深以為然。

李開復是出了名的工作狂。

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只睡5個小時,飲食經常不規律,他規定自己每天必須發10條微博保持公眾關注度,十分鐘之內必須回郵件,即便是凌晨。

他忙到每一分鐘都精心規劃,更別提抽出時間來運動了。

《人間世2》完結:關於活著,死亡是最好的老師

52歲生日前夕,李開復被確診為第四期淋巴癌,他不得不放下工作,接受治療。

在死神面前,他才發現原來這幾十年從沒有認真活過,錯過太多人生重要的時刻:

“我生活中的優先級完全本末倒置。

我疏於關心家庭。我的父親過世了,我從沒機會告訴他我愛他。

我的母親失智了,再也認不出我,我的孩子們都已長大成人。”

2015年,在臺北治療17個月的李開復終於回到北京,重回工作崗位,但他跟之前很不一樣了。

《人間世2》完結:關於活著,死亡是最好的老師

他變得更加豁達和平和。

每週會到附近山上鍛鍊4小時,每週一定會和家人聚餐,陪母親打牌,給孩子固定的陪伴時間,保證每天7.5小時的充足睡眠......

喬布斯那句“記住你即將死去”成為了他人生新的座右銘。

李開復曾經也是一個忌諱提“死亡”這個詞的人,經歷過鬼門關後,他說:

“死亡是必然的,也是要直面的。重要的不是我們何時會死,而是應該把每一天都當做生命中最特殊的一天來活著。”

“經歷過生死之後,什麼事情都是小事了。”

《人間世2》完結:關於活著,死亡是最好的老師

正因為體驗過死亡,才更懂得生命的意義,只有真正瞭解了死亡,才更懂得珍惜生命,認真生活。

正如北大女博士婁滔所說:

“死亡並不可怕,瞭解死亡、敬畏死亡,才能讓每一個人找到活下去的意義和方向。”

“未知死,焉知生”,我想,這就是死亡教育的意義。

04

《溫暖消逝:關於臨終、死亡與喪親關懷》有句話:

“死亡是人類無可逃脫的宿命,以死亡落幕,人生似乎註定是場悲劇;

但亦因人終有一死,瑣碎日常才變得彌足珍貴。”

人人都要面對死亡,既然無法逃脫,倒不如把人生中的每一天當作生命中的最後一天用力去活,向死而生。

當然,如果孩子問起你有關“死亡”的話題時,希望你有勇氣告訴他關於“死亡”的真相。

因為,只有正視死亡,才能更好地對抗死亡、敬畏生命。

作者:木棉姐姐,本文轉自公眾號悅讀(ID:yuedu58),知識讓女性更美——1000萬女性成長首選平臺,歡迎關注,每晚九點,不見不散。轉載請聯繫“悅讀”(ID:yuedu58)授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