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麼會出現攻擊性行為?家長應該怎樣預防孩子出現這種行為'

"

本文章為大海育兒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感謝您的閱讀

歡迎大家來到今天的大海育兒,幼兒的成長過程中會有很多的行為舉止,每個動作和舉動都會反映著幼兒的心理狀態和內心需要。而幼兒在成長過程中的行為舉止又是各不相同的,而表現出來的結果和方式也是各有區別的。幼兒有攻擊性行為讓很多家長頭疼,也給很多家庭帶來了苦惱和困惑。那麼嬰幼兒為什麼會有攻擊性的行為呢?面對嬰幼兒的攻擊性行為,爸爸媽媽們應該怎樣應對呢?今天大海就帶各位爸爸媽媽一起來詳細瞭解一下吧!

"

本文章為大海育兒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感謝您的閱讀

歡迎大家來到今天的大海育兒,幼兒的成長過程中會有很多的行為舉止,每個動作和舉動都會反映著幼兒的心理狀態和內心需要。而幼兒在成長過程中的行為舉止又是各不相同的,而表現出來的結果和方式也是各有區別的。幼兒有攻擊性行為讓很多家長頭疼,也給很多家庭帶來了苦惱和困惑。那麼嬰幼兒為什麼會有攻擊性的行為呢?面對嬰幼兒的攻擊性行為,爸爸媽媽們應該怎樣應對呢?今天大海就帶各位爸爸媽媽一起來詳細瞭解一下吧!

孩子為什麼會出現攻擊性行為?家長應該怎樣預防孩子出現這種行為

嬰幼兒出現攻擊性行為的原因

1、生物因素

生理學家提出,神經系統對小朋友的攻擊性行為有影響。小朋友的小腦成熟是比較晚的,傳遞快感的神經通路發育是需要一個過程的。感受、體驗愉快快感與安全感的神經通路發育是受阻的。經過科學家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對於有暴力犯罪者的這個腦電波的這個監測發現。就是這個我們大腦的顳葉與慢波活動,普通人當中只有2%有這個顯現,但是在攻擊性行為當中有14%。另外,攻擊性行為很高的人體內的分泌腺和雄性激素分泌過多,這也是有關係的。

"

本文章為大海育兒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感謝您的閱讀

歡迎大家來到今天的大海育兒,幼兒的成長過程中會有很多的行為舉止,每個動作和舉動都會反映著幼兒的心理狀態和內心需要。而幼兒在成長過程中的行為舉止又是各不相同的,而表現出來的結果和方式也是各有區別的。幼兒有攻擊性行為讓很多家長頭疼,也給很多家庭帶來了苦惱和困惑。那麼嬰幼兒為什麼會有攻擊性的行為呢?面對嬰幼兒的攻擊性行為,爸爸媽媽們應該怎樣應對呢?今天大海就帶各位爸爸媽媽一起來詳細瞭解一下吧!

孩子為什麼會出現攻擊性行為?家長應該怎樣預防孩子出現這種行為

嬰幼兒出現攻擊性行為的原因

1、生物因素

生理學家提出,神經系統對小朋友的攻擊性行為有影響。小朋友的小腦成熟是比較晚的,傳遞快感的神經通路發育是需要一個過程的。感受、體驗愉快快感與安全感的神經通路發育是受阻的。經過科學家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對於有暴力犯罪者的這個腦電波的這個監測發現。就是這個我們大腦的顳葉與慢波活動,普通人當中只有2%有這個顯現,但是在攻擊性行為當中有14%。另外,攻擊性行為很高的人體內的分泌腺和雄性激素分泌過多,這也是有關係的。

孩子為什麼會出現攻擊性行為?家長應該怎樣預防孩子出現這種行為

2、遺傳因素

科學家從1986年開始,對雙胞胎進行研究。研究發現,從本質上講幼兒的攻擊行為是有差別的,小朋友之間也是有差別的,確實有一定的遺傳因素,但是,更多的因素是後天環境與教育所導致的。所以說一個嬰幼兒是天使還是惡魔,起決定性因素的是後天的教育和小朋友所處的環境。

3、後天家庭因素

絕對權威性的父母 ,習慣用懲罰和高壓的統治方式來管教嬰幼兒,比如遇到嬰幼兒犯錯誤的時候喜歡用打罵嬰幼兒來解決問題。這類父母過於想要控制兒童的自主性,所以嬰幼兒會產生逆反心理和對抗心理,他們從父母的言行中學會了侵犯和攻擊別人。思考兩個問題,嬰幼兒嘴裡的第一個不字是從哪裡學來的?嬰幼兒第一次打人的打人動作是哪裡學來的?

"

本文章為大海育兒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感謝您的閱讀

歡迎大家來到今天的大海育兒,幼兒的成長過程中會有很多的行為舉止,每個動作和舉動都會反映著幼兒的心理狀態和內心需要。而幼兒在成長過程中的行為舉止又是各不相同的,而表現出來的結果和方式也是各有區別的。幼兒有攻擊性行為讓很多家長頭疼,也給很多家庭帶來了苦惱和困惑。那麼嬰幼兒為什麼會有攻擊性的行為呢?面對嬰幼兒的攻擊性行為,爸爸媽媽們應該怎樣應對呢?今天大海就帶各位爸爸媽媽一起來詳細瞭解一下吧!

孩子為什麼會出現攻擊性行為?家長應該怎樣預防孩子出現這種行為

嬰幼兒出現攻擊性行為的原因

1、生物因素

生理學家提出,神經系統對小朋友的攻擊性行為有影響。小朋友的小腦成熟是比較晚的,傳遞快感的神經通路發育是需要一個過程的。感受、體驗愉快快感與安全感的神經通路發育是受阻的。經過科學家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對於有暴力犯罪者的這個腦電波的這個監測發現。就是這個我們大腦的顳葉與慢波活動,普通人當中只有2%有這個顯現,但是在攻擊性行為當中有14%。另外,攻擊性行為很高的人體內的分泌腺和雄性激素分泌過多,這也是有關係的。

孩子為什麼會出現攻擊性行為?家長應該怎樣預防孩子出現這種行為

2、遺傳因素

科學家從1986年開始,對雙胞胎進行研究。研究發現,從本質上講幼兒的攻擊行為是有差別的,小朋友之間也是有差別的,確實有一定的遺傳因素,但是,更多的因素是後天環境與教育所導致的。所以說一個嬰幼兒是天使還是惡魔,起決定性因素的是後天的教育和小朋友所處的環境。

3、後天家庭因素

絕對權威性的父母 ,習慣用懲罰和高壓的統治方式來管教嬰幼兒,比如遇到嬰幼兒犯錯誤的時候喜歡用打罵嬰幼兒來解決問題。這類父母過於想要控制兒童的自主性,所以嬰幼兒會產生逆反心理和對抗心理,他們從父母的言行中學會了侵犯和攻擊別人。思考兩個問題,嬰幼兒嘴裡的第一個不字是從哪裡學來的?嬰幼兒第一次打人的打人動作是哪裡學來的?

孩子為什麼會出現攻擊性行為?家長應該怎樣預防孩子出現這種行為

過度溺愛型的父母 ,完全放棄了對嬰幼兒的規矩和限制,無原則的滿足嬰幼兒的任何要求。從來不控制嬰幼兒的行為,讓其為所欲為。這樣一來,讓嬰幼兒“利己排他”的行為自然生產。毀掉一個嬰幼兒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對嬰幼兒百依百順。有些家長教育嬰幼兒說,你要厲害,你不能吃虧,別人打你,你就打他,打不過你就咬他。這種行為等於告訴你的嬰幼兒,你的利益高於一切,要利己,要排他,所以這個小朋友從小受到這樣的教育影響,很容易滋生出攻擊性行為,因為他被教育的一個概念就是我的利益最重要,而父母又是支持這種行為,因此這樣的嬰幼兒容易產生高度的攻擊性行為。

家庭氛圍的不和諧 ,家庭是嬰幼兒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嬰幼兒人生當中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老師。嬰幼兒最早的行為是從模仿父母或者其他家庭成員的行為開始的。家人不和、經常爭吵或者用暴力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嬰幼兒會耳濡目染。在這種家庭環境當中,嬰幼兒看到父母的言行,會誤認為這是行為準則,從而形成自己的行為方式,和別的嬰幼兒相處的過程當中會通過攻擊性行為來獲取利益的手段,一旦這種行為獲取到了利益,這種行為會被強化,嬰幼兒會延續這種行為。

"

本文章為大海育兒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感謝您的閱讀

歡迎大家來到今天的大海育兒,幼兒的成長過程中會有很多的行為舉止,每個動作和舉動都會反映著幼兒的心理狀態和內心需要。而幼兒在成長過程中的行為舉止又是各不相同的,而表現出來的結果和方式也是各有區別的。幼兒有攻擊性行為讓很多家長頭疼,也給很多家庭帶來了苦惱和困惑。那麼嬰幼兒為什麼會有攻擊性的行為呢?面對嬰幼兒的攻擊性行為,爸爸媽媽們應該怎樣應對呢?今天大海就帶各位爸爸媽媽一起來詳細瞭解一下吧!

孩子為什麼會出現攻擊性行為?家長應該怎樣預防孩子出現這種行為

嬰幼兒出現攻擊性行為的原因

1、生物因素

生理學家提出,神經系統對小朋友的攻擊性行為有影響。小朋友的小腦成熟是比較晚的,傳遞快感的神經通路發育是需要一個過程的。感受、體驗愉快快感與安全感的神經通路發育是受阻的。經過科學家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對於有暴力犯罪者的這個腦電波的這個監測發現。就是這個我們大腦的顳葉與慢波活動,普通人當中只有2%有這個顯現,但是在攻擊性行為當中有14%。另外,攻擊性行為很高的人體內的分泌腺和雄性激素分泌過多,這也是有關係的。

孩子為什麼會出現攻擊性行為?家長應該怎樣預防孩子出現這種行為

2、遺傳因素

科學家從1986年開始,對雙胞胎進行研究。研究發現,從本質上講幼兒的攻擊行為是有差別的,小朋友之間也是有差別的,確實有一定的遺傳因素,但是,更多的因素是後天環境與教育所導致的。所以說一個嬰幼兒是天使還是惡魔,起決定性因素的是後天的教育和小朋友所處的環境。

3、後天家庭因素

絕對權威性的父母 ,習慣用懲罰和高壓的統治方式來管教嬰幼兒,比如遇到嬰幼兒犯錯誤的時候喜歡用打罵嬰幼兒來解決問題。這類父母過於想要控制兒童的自主性,所以嬰幼兒會產生逆反心理和對抗心理,他們從父母的言行中學會了侵犯和攻擊別人。思考兩個問題,嬰幼兒嘴裡的第一個不字是從哪裡學來的?嬰幼兒第一次打人的打人動作是哪裡學來的?

孩子為什麼會出現攻擊性行為?家長應該怎樣預防孩子出現這種行為

過度溺愛型的父母 ,完全放棄了對嬰幼兒的規矩和限制,無原則的滿足嬰幼兒的任何要求。從來不控制嬰幼兒的行為,讓其為所欲為。這樣一來,讓嬰幼兒“利己排他”的行為自然生產。毀掉一個嬰幼兒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對嬰幼兒百依百順。有些家長教育嬰幼兒說,你要厲害,你不能吃虧,別人打你,你就打他,打不過你就咬他。這種行為等於告訴你的嬰幼兒,你的利益高於一切,要利己,要排他,所以這個小朋友從小受到這樣的教育影響,很容易滋生出攻擊性行為,因為他被教育的一個概念就是我的利益最重要,而父母又是支持這種行為,因此這樣的嬰幼兒容易產生高度的攻擊性行為。

家庭氛圍的不和諧 ,家庭是嬰幼兒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嬰幼兒人生當中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老師。嬰幼兒最早的行為是從模仿父母或者其他家庭成員的行為開始的。家人不和、經常爭吵或者用暴力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嬰幼兒會耳濡目染。在這種家庭環境當中,嬰幼兒看到父母的言行,會誤認為這是行為準則,從而形成自己的行為方式,和別的嬰幼兒相處的過程當中會通過攻擊性行為來獲取利益的手段,一旦這種行為獲取到了利益,這種行為會被強化,嬰幼兒會延續這種行為。

孩子為什麼會出現攻擊性行為?家長應該怎樣預防孩子出現這種行為

怎樣預防嬰幼兒出現攻擊性行為

1、創造不利於攻擊行為的環境

實踐證明,生活在一個有良好家庭氣氛、有充裕玩耍時間以及有多種多樣玩具環境中的嬰幼兒,攻擊行為會明顯減少。家長應為嬰幼兒提供足夠的玩耍時間和玩具,不讓嬰幼兒看有暴力鏡頭的電影、電視,不讓嬰幼兒玩有攻擊性傾向的玩具,不在嬰幼兒面前講有攻擊色彩的語言。

2、去除攻擊行為的獎勵物

如果嬰幼兒打了人家長不制止,打人就成為攻擊行為的“獎勵物”,使嬰幼兒覺得打人並沒有什麼不對,以後還可以去打別人。所以,當嬰幼兒出現攻擊行為時,家長要及時處理,使嬰幼兒認識到什麼行為是錯的,應該怎樣做才對。

"

本文章為大海育兒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感謝您的閱讀

歡迎大家來到今天的大海育兒,幼兒的成長過程中會有很多的行為舉止,每個動作和舉動都會反映著幼兒的心理狀態和內心需要。而幼兒在成長過程中的行為舉止又是各不相同的,而表現出來的結果和方式也是各有區別的。幼兒有攻擊性行為讓很多家長頭疼,也給很多家庭帶來了苦惱和困惑。那麼嬰幼兒為什麼會有攻擊性的行為呢?面對嬰幼兒的攻擊性行為,爸爸媽媽們應該怎樣應對呢?今天大海就帶各位爸爸媽媽一起來詳細瞭解一下吧!

孩子為什麼會出現攻擊性行為?家長應該怎樣預防孩子出現這種行為

嬰幼兒出現攻擊性行為的原因

1、生物因素

生理學家提出,神經系統對小朋友的攻擊性行為有影響。小朋友的小腦成熟是比較晚的,傳遞快感的神經通路發育是需要一個過程的。感受、體驗愉快快感與安全感的神經通路發育是受阻的。經過科學家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對於有暴力犯罪者的這個腦電波的這個監測發現。就是這個我們大腦的顳葉與慢波活動,普通人當中只有2%有這個顯現,但是在攻擊性行為當中有14%。另外,攻擊性行為很高的人體內的分泌腺和雄性激素分泌過多,這也是有關係的。

孩子為什麼會出現攻擊性行為?家長應該怎樣預防孩子出現這種行為

2、遺傳因素

科學家從1986年開始,對雙胞胎進行研究。研究發現,從本質上講幼兒的攻擊行為是有差別的,小朋友之間也是有差別的,確實有一定的遺傳因素,但是,更多的因素是後天環境與教育所導致的。所以說一個嬰幼兒是天使還是惡魔,起決定性因素的是後天的教育和小朋友所處的環境。

3、後天家庭因素

絕對權威性的父母 ,習慣用懲罰和高壓的統治方式來管教嬰幼兒,比如遇到嬰幼兒犯錯誤的時候喜歡用打罵嬰幼兒來解決問題。這類父母過於想要控制兒童的自主性,所以嬰幼兒會產生逆反心理和對抗心理,他們從父母的言行中學會了侵犯和攻擊別人。思考兩個問題,嬰幼兒嘴裡的第一個不字是從哪裡學來的?嬰幼兒第一次打人的打人動作是哪裡學來的?

孩子為什麼會出現攻擊性行為?家長應該怎樣預防孩子出現這種行為

過度溺愛型的父母 ,完全放棄了對嬰幼兒的規矩和限制,無原則的滿足嬰幼兒的任何要求。從來不控制嬰幼兒的行為,讓其為所欲為。這樣一來,讓嬰幼兒“利己排他”的行為自然生產。毀掉一個嬰幼兒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對嬰幼兒百依百順。有些家長教育嬰幼兒說,你要厲害,你不能吃虧,別人打你,你就打他,打不過你就咬他。這種行為等於告訴你的嬰幼兒,你的利益高於一切,要利己,要排他,所以這個小朋友從小受到這樣的教育影響,很容易滋生出攻擊性行為,因為他被教育的一個概念就是我的利益最重要,而父母又是支持這種行為,因此這樣的嬰幼兒容易產生高度的攻擊性行為。

家庭氛圍的不和諧 ,家庭是嬰幼兒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嬰幼兒人生當中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老師。嬰幼兒最早的行為是從模仿父母或者其他家庭成員的行為開始的。家人不和、經常爭吵或者用暴力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嬰幼兒會耳濡目染。在這種家庭環境當中,嬰幼兒看到父母的言行,會誤認為這是行為準則,從而形成自己的行為方式,和別的嬰幼兒相處的過程當中會通過攻擊性行為來獲取利益的手段,一旦這種行為獲取到了利益,這種行為會被強化,嬰幼兒會延續這種行為。

孩子為什麼會出現攻擊性行為?家長應該怎樣預防孩子出現這種行為

怎樣預防嬰幼兒出現攻擊性行為

1、創造不利於攻擊行為的環境

實踐證明,生活在一個有良好家庭氣氛、有充裕玩耍時間以及有多種多樣玩具環境中的嬰幼兒,攻擊行為會明顯減少。家長應為嬰幼兒提供足夠的玩耍時間和玩具,不讓嬰幼兒看有暴力鏡頭的電影、電視,不讓嬰幼兒玩有攻擊性傾向的玩具,不在嬰幼兒面前講有攻擊色彩的語言。

2、去除攻擊行為的獎勵物

如果嬰幼兒打了人家長不制止,打人就成為攻擊行為的“獎勵物”,使嬰幼兒覺得打人並沒有什麼不對,以後還可以去打別人。所以,當嬰幼兒出現攻擊行為時,家長要及時處理,使嬰幼兒認識到什麼行為是錯的,應該怎樣做才對。

孩子為什麼會出現攻擊性行為?家長應該怎樣預防孩子出現這種行為

3、教嬰幼兒懂得宣洩情感

煩惱、挫折、憤怒是容易引起攻擊行為的情感,因此要教會嬰幼兒懂得宣洩自己的感情,把自己的煩惱、憤怒宣洩出來。

4、培養嬰幼兒豐富的情感

有些嬰幼兒見到小動物,會去虐待它,以發洩內心的憤怒。家長可以讓嬰幼兒通過飼養小動物來養成嬰幼兒的愛憐之心。這種鼓勵親善行為的方法,是糾正嬰幼兒攻擊行為的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

5、對嬰幼兒的攻擊行為“冷處理”

所謂“冷處理”,就是在一段時間裡不理他,用這種方法來“懲罰”他的攻擊行為,如把嬰幼兒關在房間裡,讓他思過、反省,這種方法的好處在於不會向嬰幼兒提供呵斥、打罵的攻擊原型。如果把這種方法與鼓勵親善行為的方法配合使用,效果會更好。

"

本文章為大海育兒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感謝您的閱讀

歡迎大家來到今天的大海育兒,幼兒的成長過程中會有很多的行為舉止,每個動作和舉動都會反映著幼兒的心理狀態和內心需要。而幼兒在成長過程中的行為舉止又是各不相同的,而表現出來的結果和方式也是各有區別的。幼兒有攻擊性行為讓很多家長頭疼,也給很多家庭帶來了苦惱和困惑。那麼嬰幼兒為什麼會有攻擊性的行為呢?面對嬰幼兒的攻擊性行為,爸爸媽媽們應該怎樣應對呢?今天大海就帶各位爸爸媽媽一起來詳細瞭解一下吧!

孩子為什麼會出現攻擊性行為?家長應該怎樣預防孩子出現這種行為

嬰幼兒出現攻擊性行為的原因

1、生物因素

生理學家提出,神經系統對小朋友的攻擊性行為有影響。小朋友的小腦成熟是比較晚的,傳遞快感的神經通路發育是需要一個過程的。感受、體驗愉快快感與安全感的神經通路發育是受阻的。經過科學家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對於有暴力犯罪者的這個腦電波的這個監測發現。就是這個我們大腦的顳葉與慢波活動,普通人當中只有2%有這個顯現,但是在攻擊性行為當中有14%。另外,攻擊性行為很高的人體內的分泌腺和雄性激素分泌過多,這也是有關係的。

孩子為什麼會出現攻擊性行為?家長應該怎樣預防孩子出現這種行為

2、遺傳因素

科學家從1986年開始,對雙胞胎進行研究。研究發現,從本質上講幼兒的攻擊行為是有差別的,小朋友之間也是有差別的,確實有一定的遺傳因素,但是,更多的因素是後天環境與教育所導致的。所以說一個嬰幼兒是天使還是惡魔,起決定性因素的是後天的教育和小朋友所處的環境。

3、後天家庭因素

絕對權威性的父母 ,習慣用懲罰和高壓的統治方式來管教嬰幼兒,比如遇到嬰幼兒犯錯誤的時候喜歡用打罵嬰幼兒來解決問題。這類父母過於想要控制兒童的自主性,所以嬰幼兒會產生逆反心理和對抗心理,他們從父母的言行中學會了侵犯和攻擊別人。思考兩個問題,嬰幼兒嘴裡的第一個不字是從哪裡學來的?嬰幼兒第一次打人的打人動作是哪裡學來的?

孩子為什麼會出現攻擊性行為?家長應該怎樣預防孩子出現這種行為

過度溺愛型的父母 ,完全放棄了對嬰幼兒的規矩和限制,無原則的滿足嬰幼兒的任何要求。從來不控制嬰幼兒的行為,讓其為所欲為。這樣一來,讓嬰幼兒“利己排他”的行為自然生產。毀掉一個嬰幼兒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對嬰幼兒百依百順。有些家長教育嬰幼兒說,你要厲害,你不能吃虧,別人打你,你就打他,打不過你就咬他。這種行為等於告訴你的嬰幼兒,你的利益高於一切,要利己,要排他,所以這個小朋友從小受到這樣的教育影響,很容易滋生出攻擊性行為,因為他被教育的一個概念就是我的利益最重要,而父母又是支持這種行為,因此這樣的嬰幼兒容易產生高度的攻擊性行為。

家庭氛圍的不和諧 ,家庭是嬰幼兒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嬰幼兒人生當中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老師。嬰幼兒最早的行為是從模仿父母或者其他家庭成員的行為開始的。家人不和、經常爭吵或者用暴力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嬰幼兒會耳濡目染。在這種家庭環境當中,嬰幼兒看到父母的言行,會誤認為這是行為準則,從而形成自己的行為方式,和別的嬰幼兒相處的過程當中會通過攻擊性行為來獲取利益的手段,一旦這種行為獲取到了利益,這種行為會被強化,嬰幼兒會延續這種行為。

孩子為什麼會出現攻擊性行為?家長應該怎樣預防孩子出現這種行為

怎樣預防嬰幼兒出現攻擊性行為

1、創造不利於攻擊行為的環境

實踐證明,生活在一個有良好家庭氣氛、有充裕玩耍時間以及有多種多樣玩具環境中的嬰幼兒,攻擊行為會明顯減少。家長應為嬰幼兒提供足夠的玩耍時間和玩具,不讓嬰幼兒看有暴力鏡頭的電影、電視,不讓嬰幼兒玩有攻擊性傾向的玩具,不在嬰幼兒面前講有攻擊色彩的語言。

2、去除攻擊行為的獎勵物

如果嬰幼兒打了人家長不制止,打人就成為攻擊行為的“獎勵物”,使嬰幼兒覺得打人並沒有什麼不對,以後還可以去打別人。所以,當嬰幼兒出現攻擊行為時,家長要及時處理,使嬰幼兒認識到什麼行為是錯的,應該怎樣做才對。

孩子為什麼會出現攻擊性行為?家長應該怎樣預防孩子出現這種行為

3、教嬰幼兒懂得宣洩情感

煩惱、挫折、憤怒是容易引起攻擊行為的情感,因此要教會嬰幼兒懂得宣洩自己的感情,把自己的煩惱、憤怒宣洩出來。

4、培養嬰幼兒豐富的情感

有些嬰幼兒見到小動物,會去虐待它,以發洩內心的憤怒。家長可以讓嬰幼兒通過飼養小動物來養成嬰幼兒的愛憐之心。這種鼓勵親善行為的方法,是糾正嬰幼兒攻擊行為的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

5、對嬰幼兒的攻擊行為“冷處理”

所謂“冷處理”,就是在一段時間裡不理他,用這種方法來“懲罰”他的攻擊行為,如把嬰幼兒關在房間裡,讓他思過、反省,這種方法的好處在於不會向嬰幼兒提供呵斥、打罵的攻擊原型。如果把這種方法與鼓勵親善行為的方法配合使用,效果會更好。

孩子為什麼會出現攻擊性行為?家長應該怎樣預防孩子出現這種行為

6、引導嬰幼兒進行移情換位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攻擊者在看到受害者明顯痛苦時,往往會停止攻擊。然而,攻擊性很強的人則不然,他們會繼續攻擊受害者。這是因為他們缺乏移情技能,不會同情受害者。家長應從小培養嬰幼兒的移情能力,告訴嬰幼兒,攻擊行為會給別人帶來痛苦,導致嚴重後果。再讓嬰幼兒換個位置想想,如果你是受害者,那麼,你將會有怎樣的感覺和心情呢?讓嬰幼兒從本質上消除攻擊行為,這是一種很好的方法。

"

本文章為大海育兒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感謝您的閱讀

歡迎大家來到今天的大海育兒,幼兒的成長過程中會有很多的行為舉止,每個動作和舉動都會反映著幼兒的心理狀態和內心需要。而幼兒在成長過程中的行為舉止又是各不相同的,而表現出來的結果和方式也是各有區別的。幼兒有攻擊性行為讓很多家長頭疼,也給很多家庭帶來了苦惱和困惑。那麼嬰幼兒為什麼會有攻擊性的行為呢?面對嬰幼兒的攻擊性行為,爸爸媽媽們應該怎樣應對呢?今天大海就帶各位爸爸媽媽一起來詳細瞭解一下吧!

孩子為什麼會出現攻擊性行為?家長應該怎樣預防孩子出現這種行為

嬰幼兒出現攻擊性行為的原因

1、生物因素

生理學家提出,神經系統對小朋友的攻擊性行為有影響。小朋友的小腦成熟是比較晚的,傳遞快感的神經通路發育是需要一個過程的。感受、體驗愉快快感與安全感的神經通路發育是受阻的。經過科學家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對於有暴力犯罪者的這個腦電波的這個監測發現。就是這個我們大腦的顳葉與慢波活動,普通人當中只有2%有這個顯現,但是在攻擊性行為當中有14%。另外,攻擊性行為很高的人體內的分泌腺和雄性激素分泌過多,這也是有關係的。

孩子為什麼會出現攻擊性行為?家長應該怎樣預防孩子出現這種行為

2、遺傳因素

科學家從1986年開始,對雙胞胎進行研究。研究發現,從本質上講幼兒的攻擊行為是有差別的,小朋友之間也是有差別的,確實有一定的遺傳因素,但是,更多的因素是後天環境與教育所導致的。所以說一個嬰幼兒是天使還是惡魔,起決定性因素的是後天的教育和小朋友所處的環境。

3、後天家庭因素

絕對權威性的父母 ,習慣用懲罰和高壓的統治方式來管教嬰幼兒,比如遇到嬰幼兒犯錯誤的時候喜歡用打罵嬰幼兒來解決問題。這類父母過於想要控制兒童的自主性,所以嬰幼兒會產生逆反心理和對抗心理,他們從父母的言行中學會了侵犯和攻擊別人。思考兩個問題,嬰幼兒嘴裡的第一個不字是從哪裡學來的?嬰幼兒第一次打人的打人動作是哪裡學來的?

孩子為什麼會出現攻擊性行為?家長應該怎樣預防孩子出現這種行為

過度溺愛型的父母 ,完全放棄了對嬰幼兒的規矩和限制,無原則的滿足嬰幼兒的任何要求。從來不控制嬰幼兒的行為,讓其為所欲為。這樣一來,讓嬰幼兒“利己排他”的行為自然生產。毀掉一個嬰幼兒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對嬰幼兒百依百順。有些家長教育嬰幼兒說,你要厲害,你不能吃虧,別人打你,你就打他,打不過你就咬他。這種行為等於告訴你的嬰幼兒,你的利益高於一切,要利己,要排他,所以這個小朋友從小受到這樣的教育影響,很容易滋生出攻擊性行為,因為他被教育的一個概念就是我的利益最重要,而父母又是支持這種行為,因此這樣的嬰幼兒容易產生高度的攻擊性行為。

家庭氛圍的不和諧 ,家庭是嬰幼兒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嬰幼兒人生當中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老師。嬰幼兒最早的行為是從模仿父母或者其他家庭成員的行為開始的。家人不和、經常爭吵或者用暴力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嬰幼兒會耳濡目染。在這種家庭環境當中,嬰幼兒看到父母的言行,會誤認為這是行為準則,從而形成自己的行為方式,和別的嬰幼兒相處的過程當中會通過攻擊性行為來獲取利益的手段,一旦這種行為獲取到了利益,這種行為會被強化,嬰幼兒會延續這種行為。

孩子為什麼會出現攻擊性行為?家長應該怎樣預防孩子出現這種行為

怎樣預防嬰幼兒出現攻擊性行為

1、創造不利於攻擊行為的環境

實踐證明,生活在一個有良好家庭氣氛、有充裕玩耍時間以及有多種多樣玩具環境中的嬰幼兒,攻擊行為會明顯減少。家長應為嬰幼兒提供足夠的玩耍時間和玩具,不讓嬰幼兒看有暴力鏡頭的電影、電視,不讓嬰幼兒玩有攻擊性傾向的玩具,不在嬰幼兒面前講有攻擊色彩的語言。

2、去除攻擊行為的獎勵物

如果嬰幼兒打了人家長不制止,打人就成為攻擊行為的“獎勵物”,使嬰幼兒覺得打人並沒有什麼不對,以後還可以去打別人。所以,當嬰幼兒出現攻擊行為時,家長要及時處理,使嬰幼兒認識到什麼行為是錯的,應該怎樣做才對。

孩子為什麼會出現攻擊性行為?家長應該怎樣預防孩子出現這種行為

3、教嬰幼兒懂得宣洩情感

煩惱、挫折、憤怒是容易引起攻擊行為的情感,因此要教會嬰幼兒懂得宣洩自己的感情,把自己的煩惱、憤怒宣洩出來。

4、培養嬰幼兒豐富的情感

有些嬰幼兒見到小動物,會去虐待它,以發洩內心的憤怒。家長可以讓嬰幼兒通過飼養小動物來養成嬰幼兒的愛憐之心。這種鼓勵親善行為的方法,是糾正嬰幼兒攻擊行為的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

5、對嬰幼兒的攻擊行為“冷處理”

所謂“冷處理”,就是在一段時間裡不理他,用這種方法來“懲罰”他的攻擊行為,如把嬰幼兒關在房間裡,讓他思過、反省,這種方法的好處在於不會向嬰幼兒提供呵斥、打罵的攻擊原型。如果把這種方法與鼓勵親善行為的方法配合使用,效果會更好。

孩子為什麼會出現攻擊性行為?家長應該怎樣預防孩子出現這種行為

6、引導嬰幼兒進行移情換位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攻擊者在看到受害者明顯痛苦時,往往會停止攻擊。然而,攻擊性很強的人則不然,他們會繼續攻擊受害者。這是因為他們缺乏移情技能,不會同情受害者。家長應從小培養嬰幼兒的移情能力,告訴嬰幼兒,攻擊行為會給別人帶來痛苦,導致嚴重後果。再讓嬰幼兒換個位置想想,如果你是受害者,那麼,你將會有怎樣的感覺和心情呢?讓嬰幼兒從本質上消除攻擊行為,這是一種很好的方法。

孩子為什麼會出現攻擊性行為?家長應該怎樣預防孩子出現這種行為

7、家長以身作則做嬰幼兒的表率

家長必須注意自身修養,不要因自己對某些事情不順心而在嬰幼兒面前毫無顧忌地攻擊別人。夫妻之間要避免爭吵打罵,為嬰幼兒樹立良好的榜樣。

"

本文章為大海育兒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感謝您的閱讀

歡迎大家來到今天的大海育兒,幼兒的成長過程中會有很多的行為舉止,每個動作和舉動都會反映著幼兒的心理狀態和內心需要。而幼兒在成長過程中的行為舉止又是各不相同的,而表現出來的結果和方式也是各有區別的。幼兒有攻擊性行為讓很多家長頭疼,也給很多家庭帶來了苦惱和困惑。那麼嬰幼兒為什麼會有攻擊性的行為呢?面對嬰幼兒的攻擊性行為,爸爸媽媽們應該怎樣應對呢?今天大海就帶各位爸爸媽媽一起來詳細瞭解一下吧!

孩子為什麼會出現攻擊性行為?家長應該怎樣預防孩子出現這種行為

嬰幼兒出現攻擊性行為的原因

1、生物因素

生理學家提出,神經系統對小朋友的攻擊性行為有影響。小朋友的小腦成熟是比較晚的,傳遞快感的神經通路發育是需要一個過程的。感受、體驗愉快快感與安全感的神經通路發育是受阻的。經過科學家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對於有暴力犯罪者的這個腦電波的這個監測發現。就是這個我們大腦的顳葉與慢波活動,普通人當中只有2%有這個顯現,但是在攻擊性行為當中有14%。另外,攻擊性行為很高的人體內的分泌腺和雄性激素分泌過多,這也是有關係的。

孩子為什麼會出現攻擊性行為?家長應該怎樣預防孩子出現這種行為

2、遺傳因素

科學家從1986年開始,對雙胞胎進行研究。研究發現,從本質上講幼兒的攻擊行為是有差別的,小朋友之間也是有差別的,確實有一定的遺傳因素,但是,更多的因素是後天環境與教育所導致的。所以說一個嬰幼兒是天使還是惡魔,起決定性因素的是後天的教育和小朋友所處的環境。

3、後天家庭因素

絕對權威性的父母 ,習慣用懲罰和高壓的統治方式來管教嬰幼兒,比如遇到嬰幼兒犯錯誤的時候喜歡用打罵嬰幼兒來解決問題。這類父母過於想要控制兒童的自主性,所以嬰幼兒會產生逆反心理和對抗心理,他們從父母的言行中學會了侵犯和攻擊別人。思考兩個問題,嬰幼兒嘴裡的第一個不字是從哪裡學來的?嬰幼兒第一次打人的打人動作是哪裡學來的?

孩子為什麼會出現攻擊性行為?家長應該怎樣預防孩子出現這種行為

過度溺愛型的父母 ,完全放棄了對嬰幼兒的規矩和限制,無原則的滿足嬰幼兒的任何要求。從來不控制嬰幼兒的行為,讓其為所欲為。這樣一來,讓嬰幼兒“利己排他”的行為自然生產。毀掉一個嬰幼兒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對嬰幼兒百依百順。有些家長教育嬰幼兒說,你要厲害,你不能吃虧,別人打你,你就打他,打不過你就咬他。這種行為等於告訴你的嬰幼兒,你的利益高於一切,要利己,要排他,所以這個小朋友從小受到這樣的教育影響,很容易滋生出攻擊性行為,因為他被教育的一個概念就是我的利益最重要,而父母又是支持這種行為,因此這樣的嬰幼兒容易產生高度的攻擊性行為。

家庭氛圍的不和諧 ,家庭是嬰幼兒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嬰幼兒人生當中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老師。嬰幼兒最早的行為是從模仿父母或者其他家庭成員的行為開始的。家人不和、經常爭吵或者用暴力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嬰幼兒會耳濡目染。在這種家庭環境當中,嬰幼兒看到父母的言行,會誤認為這是行為準則,從而形成自己的行為方式,和別的嬰幼兒相處的過程當中會通過攻擊性行為來獲取利益的手段,一旦這種行為獲取到了利益,這種行為會被強化,嬰幼兒會延續這種行為。

孩子為什麼會出現攻擊性行為?家長應該怎樣預防孩子出現這種行為

怎樣預防嬰幼兒出現攻擊性行為

1、創造不利於攻擊行為的環境

實踐證明,生活在一個有良好家庭氣氛、有充裕玩耍時間以及有多種多樣玩具環境中的嬰幼兒,攻擊行為會明顯減少。家長應為嬰幼兒提供足夠的玩耍時間和玩具,不讓嬰幼兒看有暴力鏡頭的電影、電視,不讓嬰幼兒玩有攻擊性傾向的玩具,不在嬰幼兒面前講有攻擊色彩的語言。

2、去除攻擊行為的獎勵物

如果嬰幼兒打了人家長不制止,打人就成為攻擊行為的“獎勵物”,使嬰幼兒覺得打人並沒有什麼不對,以後還可以去打別人。所以,當嬰幼兒出現攻擊行為時,家長要及時處理,使嬰幼兒認識到什麼行為是錯的,應該怎樣做才對。

孩子為什麼會出現攻擊性行為?家長應該怎樣預防孩子出現這種行為

3、教嬰幼兒懂得宣洩情感

煩惱、挫折、憤怒是容易引起攻擊行為的情感,因此要教會嬰幼兒懂得宣洩自己的感情,把自己的煩惱、憤怒宣洩出來。

4、培養嬰幼兒豐富的情感

有些嬰幼兒見到小動物,會去虐待它,以發洩內心的憤怒。家長可以讓嬰幼兒通過飼養小動物來養成嬰幼兒的愛憐之心。這種鼓勵親善行為的方法,是糾正嬰幼兒攻擊行為的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

5、對嬰幼兒的攻擊行為“冷處理”

所謂“冷處理”,就是在一段時間裡不理他,用這種方法來“懲罰”他的攻擊行為,如把嬰幼兒關在房間裡,讓他思過、反省,這種方法的好處在於不會向嬰幼兒提供呵斥、打罵的攻擊原型。如果把這種方法與鼓勵親善行為的方法配合使用,效果會更好。

孩子為什麼會出現攻擊性行為?家長應該怎樣預防孩子出現這種行為

6、引導嬰幼兒進行移情換位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攻擊者在看到受害者明顯痛苦時,往往會停止攻擊。然而,攻擊性很強的人則不然,他們會繼續攻擊受害者。這是因為他們缺乏移情技能,不會同情受害者。家長應從小培養嬰幼兒的移情能力,告訴嬰幼兒,攻擊行為會給別人帶來痛苦,導致嚴重後果。再讓嬰幼兒換個位置想想,如果你是受害者,那麼,你將會有怎樣的感覺和心情呢?讓嬰幼兒從本質上消除攻擊行為,這是一種很好的方法。

孩子為什麼會出現攻擊性行為?家長應該怎樣預防孩子出現這種行為

7、家長以身作則做嬰幼兒的表率

家長必須注意自身修養,不要因自己對某些事情不順心而在嬰幼兒面前毫無顧忌地攻擊別人。夫妻之間要避免爭吵打罵,為嬰幼兒樹立良好的榜樣。

孩子為什麼會出現攻擊性行為?家長應該怎樣預防孩子出現這種行為

對於幼兒的攻擊性行為家長可以通過很多辦法來幫助嬰幼兒改善,逐漸讓嬰幼兒改掉這個壞毛病,只要爸爸媽媽對待嬰幼兒認真,細心就一定能幫助嬰幼兒培養一個好的生活習慣。今天的大海育兒就跟大家分享到這了,想了解更多育兒知識,歡迎大家關注大海,我們下期再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