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每個孩子都該有的財商教育課'

"

為人父母,總是想要努力給孩子提供最好最豐沛的食物,最先進最大的玩具,最好的成長環境。為人父母的拳拳之心,本無可厚非。尤其是在過去物質條件不那麼充沛的情況下,一個漢堡(雖然漢堡也不是什麼健康的食品)或者一個新玩具,都能讓孩子興奮很久。以前大家總在討論的“富養”和“窮養”,多半是基於物質條件的。

然而,現在的物質條件相比於過去異常充沛。所以再基於物質條件談“窮養”還是“富養”,不僅意義不大,更是給父母套進了一個大的金錢枷鎖。動輒上千的早教課,課外活動班,更不要說各種進口玩具,進口食品琳琅滿目。

當下的環境也越來越市場化,物質變得更豐富是好事,我們的孩子也越來越能在小年紀小就接觸到金錢。

在我小時候,父母從來都沒跟我進行過任何與錢有關的對話。印象中僅有的幾次涉及到錢的情況,也都是“你不用擔心錢,我們來負責”。所以,現在輪到我們來做父母了,我們應該怎麼做?

是選擇主動和孩子談錢,還是面對孩子的發問試圖轉移話題,避而不談?

用”家裡窮,沒錢買”為藉口,拒絕孩子不切實際的買玩具的請求?

搪塞逃避孩子天真地詢問父母“我們家有錢嘛”的問題?

還是一臉內疚地面對孩子提問,“為什麼別人家開好車,孩子可以上貴族學校”?

如果當你看到上述問題時,自己也一臉茫然不知怎麼處理,或者自己也曾遇到過上面的場景,那麼我推薦你看一看羅恩·利伯的這本《反溺愛》。這本書旨在幫助父母“在日趨物質化的當下,培養自控,樂觀,堅毅的孩子”。《反溺愛》這本書指導父母一定要和孩子談錢,教會父母如何與孩子談錢,同時也是個契機,讓家長梳理髮現自己家庭的金錢觀,從而幫助孩子通過金錢觀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可以說,這本書是每個家庭都該擁有的“財商教科書”。

"

為人父母,總是想要努力給孩子提供最好最豐沛的食物,最先進最大的玩具,最好的成長環境。為人父母的拳拳之心,本無可厚非。尤其是在過去物質條件不那麼充沛的情況下,一個漢堡(雖然漢堡也不是什麼健康的食品)或者一個新玩具,都能讓孩子興奮很久。以前大家總在討論的“富養”和“窮養”,多半是基於物質條件的。

然而,現在的物質條件相比於過去異常充沛。所以再基於物質條件談“窮養”還是“富養”,不僅意義不大,更是給父母套進了一個大的金錢枷鎖。動輒上千的早教課,課外活動班,更不要說各種進口玩具,進口食品琳琅滿目。

當下的環境也越來越市場化,物質變得更豐富是好事,我們的孩子也越來越能在小年紀小就接觸到金錢。

在我小時候,父母從來都沒跟我進行過任何與錢有關的對話。印象中僅有的幾次涉及到錢的情況,也都是“你不用擔心錢,我們來負責”。所以,現在輪到我們來做父母了,我們應該怎麼做?

是選擇主動和孩子談錢,還是面對孩子的發問試圖轉移話題,避而不談?

用”家裡窮,沒錢買”為藉口,拒絕孩子不切實際的買玩具的請求?

搪塞逃避孩子天真地詢問父母“我們家有錢嘛”的問題?

還是一臉內疚地面對孩子提問,“為什麼別人家開好車,孩子可以上貴族學校”?

如果當你看到上述問題時,自己也一臉茫然不知怎麼處理,或者自己也曾遇到過上面的場景,那麼我推薦你看一看羅恩·利伯的這本《反溺愛》。這本書旨在幫助父母“在日趨物質化的當下,培養自控,樂觀,堅毅的孩子”。《反溺愛》這本書指導父母一定要和孩子談錢,教會父母如何與孩子談錢,同時也是個契機,讓家長梳理髮現自己家庭的金錢觀,從而幫助孩子通過金錢觀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可以說,這本書是每個家庭都該擁有的“財商教科書”。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每個孩子都該有的財商教育課

羅恩·利伯是《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專欄作家。他一直傾力研究兒童教育與金錢的課題,依據社會學家、心理學家、理財專家的研究成果,以及自身十多年來的採訪、調研和在專欄、臉書上與粉絲的互動,創作了《反溺愛》這本書。

《反溺愛》教會父母要和孩子談錢,但是:

1.為什麼和孩子談錢

“為了養出正直與善良的孩子,我們必須敞開心胸暢談這些話題。”——《反溺愛》

成年人的世界,每天都在和錢打交道,但是卻對孩子閉口不談錢。可能很大程度上,父母是擔心過早告訴孩子關於錢的事情,孩子會變得貪婪或者“唯錢是圖”。

但是,不與孩子談錢,這些就不會發生嗎?

根本不!

孩子對大人的世界裡的一切都充滿好奇,有些孩子到兩歲多的時候就開始注意到“金錢”這一個事物了。《反溺愛》書中,作者的調研結果顯示,當孩子開始對“金錢“產生興趣,開始對父母提問的時候,父母對此避而不談,根本不會打消孩子對”金錢“的好奇。相反,他們一定會通過其他方式,從小夥伴,大眾傳媒,家裡的賬單或者其他途徑找到自己想要知道信息。

因而當孩子開始好奇的時候,不跟孩子談錢沒有用。因為孩子一定會自己找到方法去尋求答案,有時那個答案可能錯的離譜。這讓我想起小時候的小男孩和小女孩會對人是怎麼懷孕的好奇不已。因為根本都沒有人跟父母長輩討論過這個話題,於是上小學時候就在同學間謠傳的拉拉手就會懷孕的說法十分盛行。

著名的兒童兩性教育專家黛布拉 ·W.哈夫納在她的《從尿布到約會:家長指南之養育性健康的兒童(從嬰兒期到初中)》中提到過,當孩子對一件事表現出好奇,而父母遮遮掩掩欲言又止,會讓孩子有罪惡感,認為提問的東西本身是壞的。

《反溺愛》的作者利伯也提到,父母對金錢避而不談,遮遮掩掩的態度,會讓孩子覺得金錢一定是一個不好的東西。但是其實,錢就是錢。錢是中立的。

和孩子談錢是也為了和孩子建立信任感。讓孩子在小的時候明白,什麼事情都可以跟父母談。父母不會指責,責罵,而是會幫他們一起解決問題。這樣孩子慢慢長大,也不會什麼事全都瞞著父母。

最重要的是,和孩子談錢,是為了讓孩子能從小循序漸進地瞭解成年人世界中金錢的規則。並且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可以有很多的機會,可以不斷的在父母的指導下演練如何理智地處理錢,明智地為自己做決定。如果孩子在上學的時候根本沒有自己花過錢,又怎麼能指望他們一畢業就為自己做出正確的決定或者合理地消費呢?

2.好了,我知道跟孩子談錢很重要了,我做好跟孩子談錢的準備了,那麼作為父母,我該如何談錢?

“無論孩子最後有多少錢,我們都要讓他們過上精彩的生活。”——《反溺愛》

(1)如何談錢

A.鼓勵孩子提問。

孩子對錢有了好奇心的時候,是最好的和孩子談錢的時候。因而,不輕易打擊孩子的好奇心。當孩子對錢有了興趣以後,積極引導鼓勵孩子提問十分重要。不對孩子的問題迴避,不說謊,對不好一時回答的問題,先詢問孩子提問的原因。耐心傾聽孩子的問題和困擾,然後給出解答。

B.善用零用錢

當孩子對錢有了意識以後,就可以考慮給孩子零花錢了。給孩子零花錢一來可以培養孩子的耐心,二來也可以讓孩子對金錢有更直觀的感受。

《反溺愛》中建議父母給孩子用透明的易於開合的罐子給孩子做零花錢的儲蓄罐。給孩子同時準備三個罐子,並分別標註“消費”“捐獻”和“儲蓄”。每次讓孩子把零用錢分成三份,具體的比例可以家庭討論制定,分別放入三個罐子裡。讓孩子自己管理零用錢的過程中,也能讓孩子學習到未來對金錢的處理方式:既要有為未來儲蓄的錢,也要留有一些可以用於捐助和幫助有需要的人,還有自己能做主的,用來消費的錢。

同時,《反溺愛》的書裡也明確指出,不要給孩子做家務勞動報酬,也不該用此項來替代零用錢。要讓孩子明白,家務勞動是大家都應該一起分擔的活,是為大家服務的。父母在家裡做家務勞動也沒有報酬,所以孩子也不該因此而獲得報酬。但是如果孩子為某一項家務活動提出了更好的創意或者點子,是應該負報酬的。

C.給孩子消費指導原則

a.教會孩子區分“必需”和“想要”

"需要”的東西是我們生存必需的,“想要”的東西讓我們活的更舒服有趣。從小教會孩子區分“需要”和“想要“的東西,而且要讓孩子明白,無論金錢多還是少,金錢的作用首先是用來滿足”需要“的,其餘的才用來滿足”想要“。

《反溺愛》書中建議,不光要教會孩子區分“需要”和“想要”,也要教會孩子把錢用在其他有意義的事物上。對於孩子十分“想要”的物品,家長也不能一杆子打死否定孩子,而是要多跟孩子溝通,瞭解他們為什麼一定想要的原因。並且由所有家庭成員共同討論是否要購買。並且教會他們,如果買了這件“想要”的物品,相應的金額就必需從其他物品上消減金額。

b.計算快樂產出比

有些玩具孩子買來只玩兩天就扔在一邊了,而有些玩具,他們則愛不釋手能玩好幾年。父母不光是給孩子購物的時候,在給自己消費的時候,也應該參考這一比例。好玩的事物無窮無盡,優先選擇快樂產出比高的玩具和物品。

c.教孩子節儉

不管家裡是巨賈,中產還是普通工薪階層,父母都應該教會孩子消費指導原則要節儉,不浪費。

d.能借就不買

對應上一條,不僅教孩子節儉的原則,更是對資源的節約。很多東西需要的只是使用權,用過之後也沒什麼用處了,不妨考慮借的方式。既能減少大額支出,又能教育孩子不以“佔有“東西為目的。所以想要購買東西之前,先引導孩子想想是不是能借到。

e.和孩子一起玩廣告遊戲

《反溺愛》書中有個很有意思的金錢指導遊戲——廣告遊戲。全家人一起看廣告,然後一起討論這個廣告究竟想要表達什麼內容。

我認為這是對孩子很好的鍛鍊。不要說孩子了,我們大人都時常被五光十色的廣告矇蔽,衝動消費買一堆不那麼需要的東西,孩子就更沒有抵抗力了。

D.對物質主義說不

《反溺愛》中提到,物質主義者更注重物品,而不重視人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物質主義的最大壞處就是"不快樂"。

因而父母要先調整心態,不互相攀比,及時對孩子的要求說”不“,避免陷入不斷擁有物品的物質主義陷阱。

父母也可以為孩子創造更多更有趣的活動,比如假日全家出行,或者在孩子掉牙的時候為孩子收集各種不同動物的牙齒。重點是讓孩子開心,也要避免孩子們陷入攀比物質的陷阱。

同時,家長還可以試試《反溺愛》書中提到的杜威原法則,即讓孩子的消費水平處在社區的中等偏下位置。這樣,當大多數孩子都有了”想要“的一些新奇的玩具的時候,可能領頭的幾個孩子已經轉換其他玩具了。這樣家長也不必再買之前的玩具了。雖然不是必須每次都這麼做,但是家長還可以激勵孩子為了渴望而等待。這樣,當物品真正到手後,孩子會更加珍視。

E.指導孩子捐獻

指導孩子捐獻可能是絕大多數中國家庭不曾想過也不曾跟孩子討論過的話題。但是正如《反溺愛》書中所說的"如果我們想讓孩子學習慷慨,這件事就不該被忽略。”

培養孩子的財商,也包括讓孩子意識到,捐贈是沒有好處的付出,但是卻是很有意義的事。不同於《反溺愛》的作者所在的美國,國內捐獻類的義工,慈善組織似乎沒有那麼大眾,民眾對這類活動的熱情也沒有那麼高漲。但是父母仍可以和孩子一起從身邊小事開始做起。比如父母可以積攢支付寶中螞蟻森林的能量,到一定的累計值以後相關的組織會去種植真樹。用這樣間接的方式也可以做好事。可以讓孩子參加一些義賣,把自己不玩的玩具賣掉換錢捐獻給需要幫助的孩子。

不過書中也建議父母最好教導孩子做捐獻的時候把握“可視性”“自主性”“做預算”和“養成習慣”這四點,不然孩子可能會對捐獻提不起興趣或者產生誤解。

(2)何時談錢

與孩子談錢不需要一個特定的時間。最好的時機是孩子開始對金錢感興趣了,開始提問題的時候。做父母,重要的不是關注”何時“和孩子談錢,而是要保護好孩子對金錢和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

3.金錢也是有價值觀的

如果以為財商僅僅只是有關零用錢,儲蓄和投資的一些小技巧小花招,那你可就大錯特錯了。財商重要,歸根到底是因為它是人們價值觀的體現。因為對孩子財商的教育,從根本上說,就是對孩子的價值觀的培養和塑造。

A.為什麼工作?

《反溺愛》書中指出,在孩子小的時候讓孩子參與到工作中來,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職業素養——認真負責,讓人信賴。

同時,孩子做一些真正的工作,比如肯德基麥當勞的餐廳工作,也有助於孩子摸索出工作的意義。不同於父母老師,在工作場合孩子面對的“老闆和上級”是不會像家人那樣無條件包容孩子的錯誤的。通過工作,孩子也能學會和不同的人打交道的方式,能更好地在長大以後進入社會。

當然,最主要的是,孩子工作還能分擔學費。尤其是大學的學費和生活費。用自己辛苦賺來的錢付學費,想想工作時的不容易,孩子上學讀書也會格外努力。

B.懂得感恩

與孩子談論錢,能讓他們知道自己家的財務狀況,同時也讓他們知道自己多幸運。

可以培養孩子多從幫助身邊人的習慣做起。父母也應當更多關注孩子的經歷和體驗。比如不總是在假期的時候泡在酒店放鬆發呆,還可以在安全的情況下更多安排和孩子能夠接觸當地風土民俗的活動。

C.學會取捨

人生不可能得到所有的東西,要學會取捨。因而,對孩子的財商教育也是從小教會孩子懂得取捨。通過對孩子“需要”和“想要”的練習,讓孩子能在面對金錢的時候理智花錢。優先滿足“需要”,然後在從“想要”的東西中選擇有意義的物品。

教會孩子家庭的消費指導原則,也是幫助孩子建立起花錢取捨的標尺。

這些看似只是金錢觀的培養,日後都會成為孩子擁有“自控,樂觀,堅毅”的基石。

作者羅恩·利伯多年來致力於兒童教育與金錢關係的研究,而且《反溺愛》這本書也是基於多年在專欄,採訪和在社交平臺上與各個家長孩子溝通之後的精華。因而《反溺愛》這本書裡充滿了一個一個的真實小案例。比起全是講道理的誇誇其談,我更喜歡有小故事的育兒書。不僅讀起來更有意思,也是因為孩子都是不同的,通過小案例,我也會發現原來別的孩子也有這樣的情況,反而會釋然,然後努力去找解決的辦法。

《反溺愛》這本書作為家庭財商的教材絕對當之無愧。書裡面的案例和原則值得反覆閱讀和推敲,然後再思考如何能運用在自己家裡,運用在自己家的小朋友身上。想著能一邊和孩子游戲,一邊也進行了財商啟蒙教育,這個過程本身也充滿了樂趣。

最後的最後,去掉外包的封頁紙,精裝的外皮白白淨淨的在正中央印著一隻存錢罐小豬的《反溺愛》這本書,我十分喜愛。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