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打孩子時,有想過孩子會打你嗎?武力從來不是解決問題的方式'

"

文丨福林媽咪

網上總聽到一些爸媽調侃打孩子的教育方式,“趁著孩子還小,能打就多打,不然,等孩子長大了就打不過了。”

沒想到,這話還真“應驗”了。

翻手機玩兒,一個很值得回味的新聞事件,引起了我的注意。

鳴鳴,是一個十六歲剛剛中招考試完的男孩子。

為了慶祝考試結束,爸媽帶著鳴鳴和其他家人,與一些親戚們在飯店聚餐。

期間,鳴鳴為了方便手機充電,一手拿著手機和充電寶,另一隻手夾菜吃飯。鳴鳴爸爸覺得孩子的這種方式很不禮貌,就要求孩子放下手機好好吃飯,可鳴鳴並不認為自己是錯的,於是,他便大聲反駁爸爸:

“我沒玩,我就是拿著手機,又不影響吃飯。”

這下,本來想展示自己爸爸威嚴的鳴鳴爸覺得兒子不聽話,還頂嘴,讓自己很沒面子,便生氣的奪下兒子手中的手機。

可這時候,鳴鳴的叛逆脾氣也“犯”了,非要把手機再搶回來,這樣的爭奪下,鳴鳴爸爸就打了鳴鳴。

"

文丨福林媽咪

網上總聽到一些爸媽調侃打孩子的教育方式,“趁著孩子還小,能打就多打,不然,等孩子長大了就打不過了。”

沒想到,這話還真“應驗”了。

翻手機玩兒,一個很值得回味的新聞事件,引起了我的注意。

鳴鳴,是一個十六歲剛剛中招考試完的男孩子。

為了慶祝考試結束,爸媽帶著鳴鳴和其他家人,與一些親戚們在飯店聚餐。

期間,鳴鳴為了方便手機充電,一手拿著手機和充電寶,另一隻手夾菜吃飯。鳴鳴爸爸覺得孩子的這種方式很不禮貌,就要求孩子放下手機好好吃飯,可鳴鳴並不認為自己是錯的,於是,他便大聲反駁爸爸:

“我沒玩,我就是拿著手機,又不影響吃飯。”

這下,本來想展示自己爸爸威嚴的鳴鳴爸覺得兒子不聽話,還頂嘴,讓自己很沒面子,便生氣的奪下兒子手中的手機。

可這時候,鳴鳴的叛逆脾氣也“犯”了,非要把手機再搶回來,這樣的爭奪下,鳴鳴爸爸就打了鳴鳴。

你打孩子時,有想過孩子會打你嗎?武力從來不是解決問題的方式

事情發展到這裡,可能很多爸媽會覺得“打得好”,可實際情況還是有變的。

被打後的鳴鳴並沒有認識到錯誤,他甚至“回敬”了自己的爸爸。

然後,爸爸教育孩子的場面,就變了味兒,最後以親戚們拉架,爸爸負氣離場失去聯繫,兒子報警,“我爸離家出走”,而告終。

果然,真應了那句話,“孩子大了,打不過來”,鳴鳴爸就是覺得自己沒了面子才憤然“離家出走”的。


還說孩子犯錯,就該打嗎?

你有想過,現在打孩子,孩子長大以後會怎麼樣嗎?

最直接的最糟糕的影響,新聞已經報道出來了,那就是孩子也變得很“暴力”,用武力應對武力。

其實,打孩子的帶給孩子的影響,是諸多方面的:

首先,孩子的心理會受到打擊。

在孩子的心裡,爸爸媽媽都應該是愛自己的,他們也對爸媽的這份愛表示感謝。可就是這麼一頓“打”,打掉了孩子對爸媽的“感謝”,如果只是一次捱打的教育,或許孩子以後還是會繼續感謝爸媽的,可如果爸媽經常打孩子,那孩子僅有的感謝也會變味,他們甚至會從此怨恨爸媽,這樣的心理變化,是很不利於孩子成長的,就算孩子長大成人,心理上也會帶著這麼一個很嚴重的創傷。

"

文丨福林媽咪

網上總聽到一些爸媽調侃打孩子的教育方式,“趁著孩子還小,能打就多打,不然,等孩子長大了就打不過了。”

沒想到,這話還真“應驗”了。

翻手機玩兒,一個很值得回味的新聞事件,引起了我的注意。

鳴鳴,是一個十六歲剛剛中招考試完的男孩子。

為了慶祝考試結束,爸媽帶著鳴鳴和其他家人,與一些親戚們在飯店聚餐。

期間,鳴鳴為了方便手機充電,一手拿著手機和充電寶,另一隻手夾菜吃飯。鳴鳴爸爸覺得孩子的這種方式很不禮貌,就要求孩子放下手機好好吃飯,可鳴鳴並不認為自己是錯的,於是,他便大聲反駁爸爸:

“我沒玩,我就是拿著手機,又不影響吃飯。”

這下,本來想展示自己爸爸威嚴的鳴鳴爸覺得兒子不聽話,還頂嘴,讓自己很沒面子,便生氣的奪下兒子手中的手機。

可這時候,鳴鳴的叛逆脾氣也“犯”了,非要把手機再搶回來,這樣的爭奪下,鳴鳴爸爸就打了鳴鳴。

你打孩子時,有想過孩子會打你嗎?武力從來不是解決問題的方式

事情發展到這裡,可能很多爸媽會覺得“打得好”,可實際情況還是有變的。

被打後的鳴鳴並沒有認識到錯誤,他甚至“回敬”了自己的爸爸。

然後,爸爸教育孩子的場面,就變了味兒,最後以親戚們拉架,爸爸負氣離場失去聯繫,兒子報警,“我爸離家出走”,而告終。

果然,真應了那句話,“孩子大了,打不過來”,鳴鳴爸就是覺得自己沒了面子才憤然“離家出走”的。


還說孩子犯錯,就該打嗎?

你有想過,現在打孩子,孩子長大以後會怎麼樣嗎?

最直接的最糟糕的影響,新聞已經報道出來了,那就是孩子也變得很“暴力”,用武力應對武力。

其實,打孩子的帶給孩子的影響,是諸多方面的:

首先,孩子的心理會受到打擊。

在孩子的心裡,爸爸媽媽都應該是愛自己的,他們也對爸媽的這份愛表示感謝。可就是這麼一頓“打”,打掉了孩子對爸媽的“感謝”,如果只是一次捱打的教育,或許孩子以後還是會繼續感謝爸媽的,可如果爸媽經常打孩子,那孩子僅有的感謝也會變味,他們甚至會從此怨恨爸媽,這樣的心理變化,是很不利於孩子成長的,就算孩子長大成人,心理上也會帶著這麼一個很嚴重的創傷。

你打孩子時,有想過孩子會打你嗎?武力從來不是解決問題的方式

其次,孩子學會“武力”,是很明顯的事。

就像新聞報道的那樣,孩子到一定年齡後,用自己的“實力”反擊爸媽,那是分分鐘的事。

這也是爸媽打孩子教育方式最危險的影響。因為,孩子從中學會的“武力”,不止會施加給自己的爸爸媽媽,更有可能施加給周圍的其他人,這對社會來說也是一種潛在的危險。

最後,親子關係會變劍拔弩張。

爸媽想用自己的權威去“管教”孩子,孩子想用自己的實力去“征服”爸媽,這樣就會形成一個很“不和諧”的家庭相處模式,影響家裡每個人的心情,使得家庭幸福值下降,親子關係更是一團糟。

如此多方面的影響,爸爸媽媽是不是對“打孩子”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所以,及時止損,爸媽有意識的糾正自己“打孩子”的教育方式是很有必要的。


孩子做錯事,爸爸媽媽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該怎麼避免衝動地“打”?

第一,在衝動之前多問一句問什麼。

有時候,孩子在做某一件事情的時候,其實是有他們自己的想法的。只是這個做法與爸媽認為的正確的方式可能會有些出入,就被爸媽認為是不大錯特錯的,這多少有點兒冤枉孩子。

"

文丨福林媽咪

網上總聽到一些爸媽調侃打孩子的教育方式,“趁著孩子還小,能打就多打,不然,等孩子長大了就打不過了。”

沒想到,這話還真“應驗”了。

翻手機玩兒,一個很值得回味的新聞事件,引起了我的注意。

鳴鳴,是一個十六歲剛剛中招考試完的男孩子。

為了慶祝考試結束,爸媽帶著鳴鳴和其他家人,與一些親戚們在飯店聚餐。

期間,鳴鳴為了方便手機充電,一手拿著手機和充電寶,另一隻手夾菜吃飯。鳴鳴爸爸覺得孩子的這種方式很不禮貌,就要求孩子放下手機好好吃飯,可鳴鳴並不認為自己是錯的,於是,他便大聲反駁爸爸:

“我沒玩,我就是拿著手機,又不影響吃飯。”

這下,本來想展示自己爸爸威嚴的鳴鳴爸覺得兒子不聽話,還頂嘴,讓自己很沒面子,便生氣的奪下兒子手中的手機。

可這時候,鳴鳴的叛逆脾氣也“犯”了,非要把手機再搶回來,這樣的爭奪下,鳴鳴爸爸就打了鳴鳴。

你打孩子時,有想過孩子會打你嗎?武力從來不是解決問題的方式

事情發展到這裡,可能很多爸媽會覺得“打得好”,可實際情況還是有變的。

被打後的鳴鳴並沒有認識到錯誤,他甚至“回敬”了自己的爸爸。

然後,爸爸教育孩子的場面,就變了味兒,最後以親戚們拉架,爸爸負氣離場失去聯繫,兒子報警,“我爸離家出走”,而告終。

果然,真應了那句話,“孩子大了,打不過來”,鳴鳴爸就是覺得自己沒了面子才憤然“離家出走”的。


還說孩子犯錯,就該打嗎?

你有想過,現在打孩子,孩子長大以後會怎麼樣嗎?

最直接的最糟糕的影響,新聞已經報道出來了,那就是孩子也變得很“暴力”,用武力應對武力。

其實,打孩子的帶給孩子的影響,是諸多方面的:

首先,孩子的心理會受到打擊。

在孩子的心裡,爸爸媽媽都應該是愛自己的,他們也對爸媽的這份愛表示感謝。可就是這麼一頓“打”,打掉了孩子對爸媽的“感謝”,如果只是一次捱打的教育,或許孩子以後還是會繼續感謝爸媽的,可如果爸媽經常打孩子,那孩子僅有的感謝也會變味,他們甚至會從此怨恨爸媽,這樣的心理變化,是很不利於孩子成長的,就算孩子長大成人,心理上也會帶著這麼一個很嚴重的創傷。

你打孩子時,有想過孩子會打你嗎?武力從來不是解決問題的方式

其次,孩子學會“武力”,是很明顯的事。

就像新聞報道的那樣,孩子到一定年齡後,用自己的“實力”反擊爸媽,那是分分鐘的事。

這也是爸媽打孩子教育方式最危險的影響。因為,孩子從中學會的“武力”,不止會施加給自己的爸爸媽媽,更有可能施加給周圍的其他人,這對社會來說也是一種潛在的危險。

最後,親子關係會變劍拔弩張。

爸媽想用自己的權威去“管教”孩子,孩子想用自己的實力去“征服”爸媽,這樣就會形成一個很“不和諧”的家庭相處模式,影響家裡每個人的心情,使得家庭幸福值下降,親子關係更是一團糟。

如此多方面的影響,爸爸媽媽是不是對“打孩子”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所以,及時止損,爸媽有意識的糾正自己“打孩子”的教育方式是很有必要的。


孩子做錯事,爸爸媽媽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該怎麼避免衝動地“打”?

第一,在衝動之前多問一句問什麼。

有時候,孩子在做某一件事情的時候,其實是有他們自己的想法的。只是這個做法與爸媽認為的正確的方式可能會有些出入,就被爸媽認為是不大錯特錯的,這多少有點兒冤枉孩子。

你打孩子時,有想過孩子會打你嗎?武力從來不是解決問題的方式

如果,爸媽在看到孩子的“錯誤做法”時,最好能先問一下孩子的當時的想法,或許在瞭解孩子的具體想法後,爸媽心中的怒火就已經消除一大半了。

第二,適當的容錯教育很有必要。

沒有哪個孩子是不會犯錯的。而且,孩子犯的錯,也是他們探知世界、認識世界,學會成長的一個“借力點”。

這就需要爸爸媽媽能對孩子表現出相當大的寬容,給孩子犯錯的機會,讓孩子可以通過自己的錯誤,總結經驗和教學,慢慢成長起來。

第三,衝動之前樹立一個“假想敵”。

就像網友調侃的那樣,“孩子長大就打不過了”。

事實上,除了孩子長大,爸媽體力不支而“打不過孩子”以外,爸媽對孩子成長的認定,才是他們不再衝動的去打孩子的原因。

所以,如果爸媽衝動之下想打孩子,不妨把孩子想成一個已經成年,有能力反抗的人,有這樣的“假想敵”,爸媽也就不會那麼輕易地打孩子了。


第四,換個脾氣柔和的人來管孩子。

雖說是爸媽打孩子,可實際上,爸爸媽媽對孩子的要求,總會是一個嚴格,另一個和善的,如果爸爸是個脾氣暴躁的人,那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儘量讓媽媽那個脾氣柔和的人來教育。

不過,要謹記的是,就算是脾氣柔和的媽媽,採用和善的教育方式,那也要讓孩子知道自己的錯誤,而不是一味的包庇、溺愛孩子。

教育孩子,講究的自然是以理服人。棍棒底下是會出孝子,可棍棒底下也會出“敵人”,倒不如以理服人的教育方式能“潤物無聲”,那些經常以“打孩子”來教育孩子的爸媽,可得改改了。

歡迎加入福林媽咪粉絲圈,來和育兒大咖們一起交流育兒經吧!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