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寶寶開始頻繁說“不”,家長不要生氣,做好準備才能收穫乖寶寶'

不完美媽媽 玩具 沫沫的靜好歲月 2019-09-09
"
"
當寶寶開始頻繁說“不”,家長不要生氣,做好準備才能收穫乖寶寶

圖片源自IC PHOTO

拉著小寶的手外出,他乖乖的走在我的身旁,嘴裡還不住的唱著歌:“看超級飛俠,困難都不怕,要幫助朋友……”

鄰居阿姨和我迎面走過,看著小寶笑眯眯的對我說:“你家小寶真是乖巧,我家的小孫子就不行,尤其這段時間,簡直要造反了,你讓他往東他非往西不說,還動不動就拗脾氣,真是沒法辦!”

鄰居家小寶寶比我家小寶小了不到1歲,現在正好兩歲多一點,正處於“第一反抗期”的關鍵點,經常要反抗大人,也是正常不過的。

就像我家小寶,有段時間簡直是把“不”掛在嘴邊,家裡的兩個大寶都把他的小名改成“不不”了。好在順利的度過了那段時光,現在又恢復乖寶寶一名。

"
當寶寶開始頻繁說“不”,家長不要生氣,做好準備才能收穫乖寶寶

圖片源自IC PHOTO

拉著小寶的手外出,他乖乖的走在我的身旁,嘴裡還不住的唱著歌:“看超級飛俠,困難都不怕,要幫助朋友……”

鄰居阿姨和我迎面走過,看著小寶笑眯眯的對我說:“你家小寶真是乖巧,我家的小孫子就不行,尤其這段時間,簡直要造反了,你讓他往東他非往西不說,還動不動就拗脾氣,真是沒法辦!”

鄰居家小寶寶比我家小寶小了不到1歲,現在正好兩歲多一點,正處於“第一反抗期”的關鍵點,經常要反抗大人,也是正常不過的。

就像我家小寶,有段時間簡直是把“不”掛在嘴邊,家裡的兩個大寶都把他的小名改成“不不”了。好在順利的度過了那段時光,現在又恢復乖寶寶一名。

當寶寶開始頻繁說“不”,家長不要生氣,做好準備才能收穫乖寶寶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第一反抗期】

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都知道,1~3歲是兒童發展過程中的第一個轉折期,有人稱之為人生的“第一個反抗期”,也有人叫做“第一危機期”。

之所以使用了“危機”一詞,是在警告家長,孩子的這一時期很重要!如果處理不當,則會出現發展中的“危機”,導致情緒不安、脾氣暴躁、缺乏自信、執拗任性、不能和別人友好相處等不良人格。

所以說,這個時期的關鍵是掌握教育的分寸和技巧,不能不管,也不能多管,把握“度”很重要。孩子畢竟非常幼小,又處於獨立性的萌芽階段,不能約束過多。

由於自我意識的發展,幼兒有越來越大的主觀能動性,他不再被動地聽任成人擺佈,他對成人的指示和安排有越來越大的選擇性。

最為典型的標準是:常常說“我自己來……”

吃飯要自己吃,不讓喂,但又不會正確用勺,撒得滿臉滿身;當成人幫他把被子疊起來時,他偏要“自己來疊”,只好重新打開,讓他自己來;當成人把他從椅子上抱下來的時候,他會說“我自己下”,然後重新上到椅子上,自己再下來。

有時候,還會故意做一些成人禁止過的事情,如中午大家都休息了,媽媽告訴他:“要輕輕的,別吵醒了別人。”他卻故意大聲叫媽媽,連叫幾聲,隨即為自己的惡作劇得意地大笑。

這些都是幼兒在第一個轉折期出現的新問題,是“鬧獨立”的具體表現。

要珍惜孩子的獨立性,鼓勵孩子“自己來……”,否則,過了這個關鍵期,幼兒就會失去獨立活動的積極性,養成事事依賴成人、懶於思考和動手的不良習慣,也會使幼兒做事缺乏自信心。長期受壓制、限制也會使幼兒情緒不安、暴躁,易對小朋友產生攻擊性行為。

當然,不管也是不對的,應教育幼兒使其懂得初步的是非觀念和行為規範,並且再讓他們逐漸學會約束自己。如果讓幼兒隨心所欲、為所欲為,會使幼兒執拗任性,獨斷專行,不能和別人和睦友好相處。這些不良的人格特徵將使幼兒難以適應未來的社會生活。

"
當寶寶開始頻繁說“不”,家長不要生氣,做好準備才能收穫乖寶寶

圖片源自IC PHOTO

拉著小寶的手外出,他乖乖的走在我的身旁,嘴裡還不住的唱著歌:“看超級飛俠,困難都不怕,要幫助朋友……”

鄰居阿姨和我迎面走過,看著小寶笑眯眯的對我說:“你家小寶真是乖巧,我家的小孫子就不行,尤其這段時間,簡直要造反了,你讓他往東他非往西不說,還動不動就拗脾氣,真是沒法辦!”

鄰居家小寶寶比我家小寶小了不到1歲,現在正好兩歲多一點,正處於“第一反抗期”的關鍵點,經常要反抗大人,也是正常不過的。

就像我家小寶,有段時間簡直是把“不”掛在嘴邊,家裡的兩個大寶都把他的小名改成“不不”了。好在順利的度過了那段時光,現在又恢復乖寶寶一名。

當寶寶開始頻繁說“不”,家長不要生氣,做好準備才能收穫乖寶寶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第一反抗期】

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都知道,1~3歲是兒童發展過程中的第一個轉折期,有人稱之為人生的“第一個反抗期”,也有人叫做“第一危機期”。

之所以使用了“危機”一詞,是在警告家長,孩子的這一時期很重要!如果處理不當,則會出現發展中的“危機”,導致情緒不安、脾氣暴躁、缺乏自信、執拗任性、不能和別人友好相處等不良人格。

所以說,這個時期的關鍵是掌握教育的分寸和技巧,不能不管,也不能多管,把握“度”很重要。孩子畢竟非常幼小,又處於獨立性的萌芽階段,不能約束過多。

由於自我意識的發展,幼兒有越來越大的主觀能動性,他不再被動地聽任成人擺佈,他對成人的指示和安排有越來越大的選擇性。

最為典型的標準是:常常說“我自己來……”

吃飯要自己吃,不讓喂,但又不會正確用勺,撒得滿臉滿身;當成人幫他把被子疊起來時,他偏要“自己來疊”,只好重新打開,讓他自己來;當成人把他從椅子上抱下來的時候,他會說“我自己下”,然後重新上到椅子上,自己再下來。

有時候,還會故意做一些成人禁止過的事情,如中午大家都休息了,媽媽告訴他:“要輕輕的,別吵醒了別人。”他卻故意大聲叫媽媽,連叫幾聲,隨即為自己的惡作劇得意地大笑。

這些都是幼兒在第一個轉折期出現的新問題,是“鬧獨立”的具體表現。

要珍惜孩子的獨立性,鼓勵孩子“自己來……”,否則,過了這個關鍵期,幼兒就會失去獨立活動的積極性,養成事事依賴成人、懶於思考和動手的不良習慣,也會使幼兒做事缺乏自信心。長期受壓制、限制也會使幼兒情緒不安、暴躁,易對小朋友產生攻擊性行為。

當然,不管也是不對的,應教育幼兒使其懂得初步的是非觀念和行為規範,並且再讓他們逐漸學會約束自己。如果讓幼兒隨心所欲、為所欲為,會使幼兒執拗任性,獨斷專行,不能和別人和睦友好相處。這些不良的人格特徵將使幼兒難以適應未來的社會生活。

當寶寶開始頻繁說“不”,家長不要生氣,做好準備才能收穫乖寶寶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愛和自由”是給予孩子成長最好的方式】

曾幾何時,“愛和自由”成為父母口中很重要的一句口號。“無條件的愛”、“有條件的自由”,說起來有些拗口,但卻能夠無比和諧的存在於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

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

寶寶努力的想要把積木搭到8層之高,嘗試了數次,總是在第6層或者第7層失敗。這個時候,你是覺得寶寶太辛苦,有挫敗感,從而直接幫助他搭好?還是告訴他,這個不好玩,我們換其他的玩?

這似乎是給了孩子選擇的自由,用自以為愛的方式。其實並非如此。

愛他,就要想辦法幫助他,讓他自己體會到成功的喜悅,而不是直接動手去幫他,或者乾脆選擇放棄。

羅傑斯說:愛是深深的理解和接受。

假若父母做不到對孩子的理解和接受,而急於將自己的意志強加在孩子身上,因為這不是愛。只有無條件的接受,才能令一個孩子感受到被愛。

然而,無數父母對孩子的愛都是有條件的——“你必須做到什麼,我才愛你。”所以,家長很容易給孩子一些建議和命令,倘若孩子沒有接受或者完成,就是“不聽話”。

然而,就這樣不斷地要求孩子“聽話”,從而使孩子就失去對事情本身的原動力,一切行為都以獲得父母的關注和認可為目標。於是,他現在很容易被父母控制,等長大了,也就很容易被其他人控制,真正的沒有了“自由”。

"
當寶寶開始頻繁說“不”,家長不要生氣,做好準備才能收穫乖寶寶

圖片源自IC PHOTO

拉著小寶的手外出,他乖乖的走在我的身旁,嘴裡還不住的唱著歌:“看超級飛俠,困難都不怕,要幫助朋友……”

鄰居阿姨和我迎面走過,看著小寶笑眯眯的對我說:“你家小寶真是乖巧,我家的小孫子就不行,尤其這段時間,簡直要造反了,你讓他往東他非往西不說,還動不動就拗脾氣,真是沒法辦!”

鄰居家小寶寶比我家小寶小了不到1歲,現在正好兩歲多一點,正處於“第一反抗期”的關鍵點,經常要反抗大人,也是正常不過的。

就像我家小寶,有段時間簡直是把“不”掛在嘴邊,家裡的兩個大寶都把他的小名改成“不不”了。好在順利的度過了那段時光,現在又恢復乖寶寶一名。

當寶寶開始頻繁說“不”,家長不要生氣,做好準備才能收穫乖寶寶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第一反抗期】

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都知道,1~3歲是兒童發展過程中的第一個轉折期,有人稱之為人生的“第一個反抗期”,也有人叫做“第一危機期”。

之所以使用了“危機”一詞,是在警告家長,孩子的這一時期很重要!如果處理不當,則會出現發展中的“危機”,導致情緒不安、脾氣暴躁、缺乏自信、執拗任性、不能和別人友好相處等不良人格。

所以說,這個時期的關鍵是掌握教育的分寸和技巧,不能不管,也不能多管,把握“度”很重要。孩子畢竟非常幼小,又處於獨立性的萌芽階段,不能約束過多。

由於自我意識的發展,幼兒有越來越大的主觀能動性,他不再被動地聽任成人擺佈,他對成人的指示和安排有越來越大的選擇性。

最為典型的標準是:常常說“我自己來……”

吃飯要自己吃,不讓喂,但又不會正確用勺,撒得滿臉滿身;當成人幫他把被子疊起來時,他偏要“自己來疊”,只好重新打開,讓他自己來;當成人把他從椅子上抱下來的時候,他會說“我自己下”,然後重新上到椅子上,自己再下來。

有時候,還會故意做一些成人禁止過的事情,如中午大家都休息了,媽媽告訴他:“要輕輕的,別吵醒了別人。”他卻故意大聲叫媽媽,連叫幾聲,隨即為自己的惡作劇得意地大笑。

這些都是幼兒在第一個轉折期出現的新問題,是“鬧獨立”的具體表現。

要珍惜孩子的獨立性,鼓勵孩子“自己來……”,否則,過了這個關鍵期,幼兒就會失去獨立活動的積極性,養成事事依賴成人、懶於思考和動手的不良習慣,也會使幼兒做事缺乏自信心。長期受壓制、限制也會使幼兒情緒不安、暴躁,易對小朋友產生攻擊性行為。

當然,不管也是不對的,應教育幼兒使其懂得初步的是非觀念和行為規範,並且再讓他們逐漸學會約束自己。如果讓幼兒隨心所欲、為所欲為,會使幼兒執拗任性,獨斷專行,不能和別人和睦友好相處。這些不良的人格特徵將使幼兒難以適應未來的社會生活。

當寶寶開始頻繁說“不”,家長不要生氣,做好準備才能收穫乖寶寶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愛和自由”是給予孩子成長最好的方式】

曾幾何時,“愛和自由”成為父母口中很重要的一句口號。“無條件的愛”、“有條件的自由”,說起來有些拗口,但卻能夠無比和諧的存在於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

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

寶寶努力的想要把積木搭到8層之高,嘗試了數次,總是在第6層或者第7層失敗。這個時候,你是覺得寶寶太辛苦,有挫敗感,從而直接幫助他搭好?還是告訴他,這個不好玩,我們換其他的玩?

這似乎是給了孩子選擇的自由,用自以為愛的方式。其實並非如此。

愛他,就要想辦法幫助他,讓他自己體會到成功的喜悅,而不是直接動手去幫他,或者乾脆選擇放棄。

羅傑斯說:愛是深深的理解和接受。

假若父母做不到對孩子的理解和接受,而急於將自己的意志強加在孩子身上,因為這不是愛。只有無條件的接受,才能令一個孩子感受到被愛。

然而,無數父母對孩子的愛都是有條件的——“你必須做到什麼,我才愛你。”所以,家長很容易給孩子一些建議和命令,倘若孩子沒有接受或者完成,就是“不聽話”。

然而,就這樣不斷地要求孩子“聽話”,從而使孩子就失去對事情本身的原動力,一切行為都以獲得父母的關注和認可為目標。於是,他現在很容易被父母控制,等長大了,也就很容易被其他人控制,真正的沒有了“自由”。

當寶寶開始頻繁說“不”,家長不要生氣,做好準備才能收穫乖寶寶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理解孩子,才能更好的幫助孩子】

“第一反抗期”的寶寶對一切東西都感到新鮮,是他的年齡所致。

比如寶寶最喜歡做的事情莫過於,拿過一件新物品,玩具也好、餐具也罷,總之能入手的東西,他的第一感覺就是用嘴巴嘗一嘗,接著通過手來握、撿、放等肢體協調動作。

這時家長如果不分清紅皁白就上去搶孩子的東西,或者用武力來解決,只會把孩子的好奇心、觀察力給阻斷了。好奇心一旦沒了,想像力也就沒了,得不償失不是?

其實,這一時期是寶寶單向思維時期,與其直接阻撓,不如用其它新鮮事物來轉移寶寶的注意力。

比如寶寶把新玩具塞進了嘴裡,媽媽可以迅速把玩具拿出來,但是要微微笑的對寶寶說:“寶寶是不是想要嚐嚐玩具的味道?可是玩具會被寶寶咬痛的啊!要不我們嘗試一下媽媽買的酸奶的味道,怎麼樣?”

寶寶的注意力會從嘗試玩具——玩具會痛——酸奶也不錯,這樣一個直接的變化過來,開開心心的和媽媽一起吃酸奶了。

"
當寶寶開始頻繁說“不”,家長不要生氣,做好準備才能收穫乖寶寶

圖片源自IC PHOTO

拉著小寶的手外出,他乖乖的走在我的身旁,嘴裡還不住的唱著歌:“看超級飛俠,困難都不怕,要幫助朋友……”

鄰居阿姨和我迎面走過,看著小寶笑眯眯的對我說:“你家小寶真是乖巧,我家的小孫子就不行,尤其這段時間,簡直要造反了,你讓他往東他非往西不說,還動不動就拗脾氣,真是沒法辦!”

鄰居家小寶寶比我家小寶小了不到1歲,現在正好兩歲多一點,正處於“第一反抗期”的關鍵點,經常要反抗大人,也是正常不過的。

就像我家小寶,有段時間簡直是把“不”掛在嘴邊,家裡的兩個大寶都把他的小名改成“不不”了。好在順利的度過了那段時光,現在又恢復乖寶寶一名。

當寶寶開始頻繁說“不”,家長不要生氣,做好準備才能收穫乖寶寶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第一反抗期】

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都知道,1~3歲是兒童發展過程中的第一個轉折期,有人稱之為人生的“第一個反抗期”,也有人叫做“第一危機期”。

之所以使用了“危機”一詞,是在警告家長,孩子的這一時期很重要!如果處理不當,則會出現發展中的“危機”,導致情緒不安、脾氣暴躁、缺乏自信、執拗任性、不能和別人友好相處等不良人格。

所以說,這個時期的關鍵是掌握教育的分寸和技巧,不能不管,也不能多管,把握“度”很重要。孩子畢竟非常幼小,又處於獨立性的萌芽階段,不能約束過多。

由於自我意識的發展,幼兒有越來越大的主觀能動性,他不再被動地聽任成人擺佈,他對成人的指示和安排有越來越大的選擇性。

最為典型的標準是:常常說“我自己來……”

吃飯要自己吃,不讓喂,但又不會正確用勺,撒得滿臉滿身;當成人幫他把被子疊起來時,他偏要“自己來疊”,只好重新打開,讓他自己來;當成人把他從椅子上抱下來的時候,他會說“我自己下”,然後重新上到椅子上,自己再下來。

有時候,還會故意做一些成人禁止過的事情,如中午大家都休息了,媽媽告訴他:“要輕輕的,別吵醒了別人。”他卻故意大聲叫媽媽,連叫幾聲,隨即為自己的惡作劇得意地大笑。

這些都是幼兒在第一個轉折期出現的新問題,是“鬧獨立”的具體表現。

要珍惜孩子的獨立性,鼓勵孩子“自己來……”,否則,過了這個關鍵期,幼兒就會失去獨立活動的積極性,養成事事依賴成人、懶於思考和動手的不良習慣,也會使幼兒做事缺乏自信心。長期受壓制、限制也會使幼兒情緒不安、暴躁,易對小朋友產生攻擊性行為。

當然,不管也是不對的,應教育幼兒使其懂得初步的是非觀念和行為規範,並且再讓他們逐漸學會約束自己。如果讓幼兒隨心所欲、為所欲為,會使幼兒執拗任性,獨斷專行,不能和別人和睦友好相處。這些不良的人格特徵將使幼兒難以適應未來的社會生活。

當寶寶開始頻繁說“不”,家長不要生氣,做好準備才能收穫乖寶寶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愛和自由”是給予孩子成長最好的方式】

曾幾何時,“愛和自由”成為父母口中很重要的一句口號。“無條件的愛”、“有條件的自由”,說起來有些拗口,但卻能夠無比和諧的存在於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

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

寶寶努力的想要把積木搭到8層之高,嘗試了數次,總是在第6層或者第7層失敗。這個時候,你是覺得寶寶太辛苦,有挫敗感,從而直接幫助他搭好?還是告訴他,這個不好玩,我們換其他的玩?

這似乎是給了孩子選擇的自由,用自以為愛的方式。其實並非如此。

愛他,就要想辦法幫助他,讓他自己體會到成功的喜悅,而不是直接動手去幫他,或者乾脆選擇放棄。

羅傑斯說:愛是深深的理解和接受。

假若父母做不到對孩子的理解和接受,而急於將自己的意志強加在孩子身上,因為這不是愛。只有無條件的接受,才能令一個孩子感受到被愛。

然而,無數父母對孩子的愛都是有條件的——“你必須做到什麼,我才愛你。”所以,家長很容易給孩子一些建議和命令,倘若孩子沒有接受或者完成,就是“不聽話”。

然而,就這樣不斷地要求孩子“聽話”,從而使孩子就失去對事情本身的原動力,一切行為都以獲得父母的關注和認可為目標。於是,他現在很容易被父母控制,等長大了,也就很容易被其他人控制,真正的沒有了“自由”。

當寶寶開始頻繁說“不”,家長不要生氣,做好準備才能收穫乖寶寶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理解孩子,才能更好的幫助孩子】

“第一反抗期”的寶寶對一切東西都感到新鮮,是他的年齡所致。

比如寶寶最喜歡做的事情莫過於,拿過一件新物品,玩具也好、餐具也罷,總之能入手的東西,他的第一感覺就是用嘴巴嘗一嘗,接著通過手來握、撿、放等肢體協調動作。

這時家長如果不分清紅皁白就上去搶孩子的東西,或者用武力來解決,只會把孩子的好奇心、觀察力給阻斷了。好奇心一旦沒了,想像力也就沒了,得不償失不是?

其實,這一時期是寶寶單向思維時期,與其直接阻撓,不如用其它新鮮事物來轉移寶寶的注意力。

比如寶寶把新玩具塞進了嘴裡,媽媽可以迅速把玩具拿出來,但是要微微笑的對寶寶說:“寶寶是不是想要嚐嚐玩具的味道?可是玩具會被寶寶咬痛的啊!要不我們嘗試一下媽媽買的酸奶的味道,怎麼樣?”

寶寶的注意力會從嘗試玩具——玩具會痛——酸奶也不錯,這樣一個直接的變化過來,開開心心的和媽媽一起吃酸奶了。

當寶寶開始頻繁說“不”,家長不要生氣,做好準備才能收穫乖寶寶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很多研究兒童發展的專家建議父母:在孩子叛逆違抗時,試著跟孩子講道理往往行不通,因為這是一個孩子和父母爭奪權柄的階段,不管孩子和父母在爭什麼,真正的重點在於:是聽你的還是聽我的,一旦戰爭開始,跟孩子講道理作解釋似乎不太奏效。

有些人主張,如果使用得當,體罰應該是一項比較管用的工具,特別是對年幼孩子的教育。只是體罰也有對錯之分,要運用適度。做父母的不能因為心情不好,就把自己的怒氣和沮喪發洩在孩子身上,也沒有權力在外人面前處罰他,或羞辱他。

適當的管教應該不傷到孩子的自尊心。美國的心理學專家詹姆斯·杜布森博士確立的一些適度管教的原則:

1、事先設定管教的界限。

在孩子違反規定之前就把規定講清楚,一定要讓孩子清楚地知道你的期待和理由。

不要因為孩子一時犯錯或不小心釀成意外而體罰他。

不要因為他昨天忘記做什麼事,或不小心打碎了杯子這些事而處罰他,這些行為不是孩子故意違抗。

要注意的是,體罰對青春期的孩子不再適用。

2、處罰孩子後,記得張開雙臂擁他入懷。

孩子被罰後,可能需要被疼愛和肯定,父母此時應該緊緊擁抱他,並且告訴他為什麼受罰,以及下次應如何避免捱揍。

此時的溝通,更容易建立彼此間的融合。這時如果做父母的賭氣,讓氣沖沖的孩子回房反省,便錯失了溝通的良機。

在孩子成長的第一反抗期,如果家長放縱孩子任性,不受管教,往往會形成孩子極端的自我中心的個性。不妨在愛中管教孩子,不傷及孩子的自尊,才能培養性格健全的孩子。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