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男孩被孤立,事實讓媽媽心痛......'

不完美媽媽 玩具 幼兒園 大孩子家庭教育 2019-08-01
"
"
5歲男孩被孤立,事實讓媽媽心痛......

來源丨積木育兒

有位媽媽問,都說孩子的社交能力很重要,那麼我要如何去引導孩子?

為了更好地回答這個很大的問題,我想講幾個小故事。

"
5歲男孩被孤立,事實讓媽媽心痛......

來源丨積木育兒

有位媽媽問,都說孩子的社交能力很重要,那麼我要如何去引導孩子?

為了更好地回答這個很大的問題,我想講幾個小故事。

5歲男孩被孤立,事實讓媽媽心痛......

首先是小D的故事。

在兒子做了五年的留守兒童後,小D終於決定回家自己帶孩子。

過去的五年裡,爺爺奶奶把孫子養得結實、可愛。

年輕父母把孩子丟給自己,老人家覺得責任特別大,對孩子也格外上心。但小D很快發現了問題。

她在一次幼兒園公開課上,發現但凡老師要求自由組隊做遊戲,自己的兒子都會落單。別的小朋友似乎都會刻意跟她兒子保持距離。

而她兒子就孤零零地站在那兒,滿臉的不知所措。

小D不解,課後忍不住去找老師詢問,這才知道,原來前不久,兒子跟同班的一個小孩發生了衝突,受了點小傷。回家後,兒子也跟爺爺奶奶說了原委。

班主任老師說:

就是孩子們之間正常的衝撞。不過,老人家當時可能有些情緒失控了,他們直接跑到幼兒園裡跟對方家長爭執,最後差點打起來,孩子們也許有些嚇到了吧。

爺爺奶奶護犢子心切,初衷也是為了孩子好,結果卻把孩子親手推進了艱難的境地。

聽完這一切,小D心裡難過極了。

幸好小D及時回到兒子身邊,並且很早就發現了問題。

只要做媽媽的跟孩子的班主任老師做好溝通,確保老師會在班級裡恰當引導孩子們,同時私下裡好好陪伴孩子,多製造一些放鬆的氛圍,讓孩子去跟同齡小朋友接觸、遊戲,那麼孩子以後的社交能力就不會有什麼問題。

"
5歲男孩被孤立,事實讓媽媽心痛......

來源丨積木育兒

有位媽媽問,都說孩子的社交能力很重要,那麼我要如何去引導孩子?

為了更好地回答這個很大的問題,我想講幾個小故事。

5歲男孩被孤立,事實讓媽媽心痛......

首先是小D的故事。

在兒子做了五年的留守兒童後,小D終於決定回家自己帶孩子。

過去的五年裡,爺爺奶奶把孫子養得結實、可愛。

年輕父母把孩子丟給自己,老人家覺得責任特別大,對孩子也格外上心。但小D很快發現了問題。

她在一次幼兒園公開課上,發現但凡老師要求自由組隊做遊戲,自己的兒子都會落單。別的小朋友似乎都會刻意跟她兒子保持距離。

而她兒子就孤零零地站在那兒,滿臉的不知所措。

小D不解,課後忍不住去找老師詢問,這才知道,原來前不久,兒子跟同班的一個小孩發生了衝突,受了點小傷。回家後,兒子也跟爺爺奶奶說了原委。

班主任老師說:

就是孩子們之間正常的衝撞。不過,老人家當時可能有些情緒失控了,他們直接跑到幼兒園裡跟對方家長爭執,最後差點打起來,孩子們也許有些嚇到了吧。

爺爺奶奶護犢子心切,初衷也是為了孩子好,結果卻把孩子親手推進了艱難的境地。

聽完這一切,小D心裡難過極了。

幸好小D及時回到兒子身邊,並且很早就發現了問題。

只要做媽媽的跟孩子的班主任老師做好溝通,確保老師會在班級裡恰當引導孩子們,同時私下裡好好陪伴孩子,多製造一些放鬆的氛圍,讓孩子去跟同齡小朋友接觸、遊戲,那麼孩子以後的社交能力就不會有什麼問題。

5歲男孩被孤立,事實讓媽媽心痛......

假如小D並沒有及時發現問題,而是任由老人家如此護犢子地隨時干預兒子的社交,會怎樣?

有兩種可能。

  • 第一種,是這個孩子以後但凡遇到一點兒社交衝突,都不會自主處理,而是求助大人。
  • 只不過,大人粗暴干預的越多,這個孩子被同齡人孤立的機率就越高。其他孩子都不傻,他們肯定會對這樣的一個大麻煩敬而遠之。
  • 這一點,小D其實已經在自己兒子身上看出了苗頭。
  • 第二種,是這個孩子以後在學校裡遇到問題,哪怕是真正的欺凌,也不會跟家裡大人說了。
  • 他最後會真切感受到,跟同伴發生了衝突,甚至打架了都不難處理,難的是回去怎麼跟家長說清楚。
"
5歲男孩被孤立,事實讓媽媽心痛......

來源丨積木育兒

有位媽媽問,都說孩子的社交能力很重要,那麼我要如何去引導孩子?

為了更好地回答這個很大的問題,我想講幾個小故事。

5歲男孩被孤立,事實讓媽媽心痛......

首先是小D的故事。

在兒子做了五年的留守兒童後,小D終於決定回家自己帶孩子。

過去的五年裡,爺爺奶奶把孫子養得結實、可愛。

年輕父母把孩子丟給自己,老人家覺得責任特別大,對孩子也格外上心。但小D很快發現了問題。

她在一次幼兒園公開課上,發現但凡老師要求自由組隊做遊戲,自己的兒子都會落單。別的小朋友似乎都會刻意跟她兒子保持距離。

而她兒子就孤零零地站在那兒,滿臉的不知所措。

小D不解,課後忍不住去找老師詢問,這才知道,原來前不久,兒子跟同班的一個小孩發生了衝突,受了點小傷。回家後,兒子也跟爺爺奶奶說了原委。

班主任老師說:

就是孩子們之間正常的衝撞。不過,老人家當時可能有些情緒失控了,他們直接跑到幼兒園裡跟對方家長爭執,最後差點打起來,孩子們也許有些嚇到了吧。

爺爺奶奶護犢子心切,初衷也是為了孩子好,結果卻把孩子親手推進了艱難的境地。

聽完這一切,小D心裡難過極了。

幸好小D及時回到兒子身邊,並且很早就發現了問題。

只要做媽媽的跟孩子的班主任老師做好溝通,確保老師會在班級裡恰當引導孩子們,同時私下裡好好陪伴孩子,多製造一些放鬆的氛圍,讓孩子去跟同齡小朋友接觸、遊戲,那麼孩子以後的社交能力就不會有什麼問題。

5歲男孩被孤立,事實讓媽媽心痛......

假如小D並沒有及時發現問題,而是任由老人家如此護犢子地隨時干預兒子的社交,會怎樣?

有兩種可能。

  • 第一種,是這個孩子以後但凡遇到一點兒社交衝突,都不會自主處理,而是求助大人。
  • 只不過,大人粗暴干預的越多,這個孩子被同齡人孤立的機率就越高。其他孩子都不傻,他們肯定會對這樣的一個大麻煩敬而遠之。
  • 這一點,小D其實已經在自己兒子身上看出了苗頭。
  • 第二種,是這個孩子以後在學校裡遇到問題,哪怕是真正的欺凌,也不會跟家裡大人說了。
  • 他最後會真切感受到,跟同伴發生了衝突,甚至打架了都不難處理,難的是回去怎麼跟家長說清楚。
5歲男孩被孤立,事實讓媽媽心痛......

我的一個男性朋友曾經就是這後一種情況。

他小時候在班上屬於個子偏高,也很壯實的那種。

在他的童年記憶裡,沒有受外人什麼傷害,都是受親人的“傷害”,因為他媽總是緊張兮兮地擔心他在外面會被別人欺負。

比如男孩之間打個架,原本眼睛一眨就忘記了,可他媽就覺得這兒子肯定是受欺負了,然後做兒子的不認為自己受欺負了都會覺得對不起媽媽。

朋友說:

後來,我就算真遇到什麼事,也是能不跟父母說就不跟父母說,就是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就好像,你要上前線去作戰,面前的敵人不可怕,可怕的敵人在身後,因為那會讓你覺得釜底抽薪。

"
5歲男孩被孤立,事實讓媽媽心痛......

來源丨積木育兒

有位媽媽問,都說孩子的社交能力很重要,那麼我要如何去引導孩子?

為了更好地回答這個很大的問題,我想講幾個小故事。

5歲男孩被孤立,事實讓媽媽心痛......

首先是小D的故事。

在兒子做了五年的留守兒童後,小D終於決定回家自己帶孩子。

過去的五年裡,爺爺奶奶把孫子養得結實、可愛。

年輕父母把孩子丟給自己,老人家覺得責任特別大,對孩子也格外上心。但小D很快發現了問題。

她在一次幼兒園公開課上,發現但凡老師要求自由組隊做遊戲,自己的兒子都會落單。別的小朋友似乎都會刻意跟她兒子保持距離。

而她兒子就孤零零地站在那兒,滿臉的不知所措。

小D不解,課後忍不住去找老師詢問,這才知道,原來前不久,兒子跟同班的一個小孩發生了衝突,受了點小傷。回家後,兒子也跟爺爺奶奶說了原委。

班主任老師說:

就是孩子們之間正常的衝撞。不過,老人家當時可能有些情緒失控了,他們直接跑到幼兒園裡跟對方家長爭執,最後差點打起來,孩子們也許有些嚇到了吧。

爺爺奶奶護犢子心切,初衷也是為了孩子好,結果卻把孩子親手推進了艱難的境地。

聽完這一切,小D心裡難過極了。

幸好小D及時回到兒子身邊,並且很早就發現了問題。

只要做媽媽的跟孩子的班主任老師做好溝通,確保老師會在班級裡恰當引導孩子們,同時私下裡好好陪伴孩子,多製造一些放鬆的氛圍,讓孩子去跟同齡小朋友接觸、遊戲,那麼孩子以後的社交能力就不會有什麼問題。

5歲男孩被孤立,事實讓媽媽心痛......

假如小D並沒有及時發現問題,而是任由老人家如此護犢子地隨時干預兒子的社交,會怎樣?

有兩種可能。

  • 第一種,是這個孩子以後但凡遇到一點兒社交衝突,都不會自主處理,而是求助大人。
  • 只不過,大人粗暴干預的越多,這個孩子被同齡人孤立的機率就越高。其他孩子都不傻,他們肯定會對這樣的一個大麻煩敬而遠之。
  • 這一點,小D其實已經在自己兒子身上看出了苗頭。
  • 第二種,是這個孩子以後在學校裡遇到問題,哪怕是真正的欺凌,也不會跟家裡大人說了。
  • 他最後會真切感受到,跟同伴發生了衝突,甚至打架了都不難處理,難的是回去怎麼跟家長說清楚。
5歲男孩被孤立,事實讓媽媽心痛......

我的一個男性朋友曾經就是這後一種情況。

他小時候在班上屬於個子偏高,也很壯實的那種。

在他的童年記憶裡,沒有受外人什麼傷害,都是受親人的“傷害”,因為他媽總是緊張兮兮地擔心他在外面會被別人欺負。

比如男孩之間打個架,原本眼睛一眨就忘記了,可他媽就覺得這兒子肯定是受欺負了,然後做兒子的不認為自己受欺負了都會覺得對不起媽媽。

朋友說:

後來,我就算真遇到什麼事,也是能不跟父母說就不跟父母說,就是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就好像,你要上前線去作戰,面前的敵人不可怕,可怕的敵人在身後,因為那會讓你覺得釜底抽薪。

5歲男孩被孤立,事實讓媽媽心痛......

小D的故事以及我朋友的故事,給了我們怎樣的提醒呢?

在孩子社會化過程中,作為監護人,我們的確要保持一定的關注,但是千萬不要因為孩子們之間的一些正常衝突就先自己亂了方寸,一切以孩子的真實感受為準。

等你確認了孩子被欺負了,孩子的情緒上遇到困難了,那麼再幹預不遲。

具體干預時,也請確保你能處理好自己的情緒,拿捏好言行尺度

否則,衝突原本可能不成問題,你卻會成為最大的那個問題。

"
5歲男孩被孤立,事實讓媽媽心痛......

來源丨積木育兒

有位媽媽問,都說孩子的社交能力很重要,那麼我要如何去引導孩子?

為了更好地回答這個很大的問題,我想講幾個小故事。

5歲男孩被孤立,事實讓媽媽心痛......

首先是小D的故事。

在兒子做了五年的留守兒童後,小D終於決定回家自己帶孩子。

過去的五年裡,爺爺奶奶把孫子養得結實、可愛。

年輕父母把孩子丟給自己,老人家覺得責任特別大,對孩子也格外上心。但小D很快發現了問題。

她在一次幼兒園公開課上,發現但凡老師要求自由組隊做遊戲,自己的兒子都會落單。別的小朋友似乎都會刻意跟她兒子保持距離。

而她兒子就孤零零地站在那兒,滿臉的不知所措。

小D不解,課後忍不住去找老師詢問,這才知道,原來前不久,兒子跟同班的一個小孩發生了衝突,受了點小傷。回家後,兒子也跟爺爺奶奶說了原委。

班主任老師說:

就是孩子們之間正常的衝撞。不過,老人家當時可能有些情緒失控了,他們直接跑到幼兒園裡跟對方家長爭執,最後差點打起來,孩子們也許有些嚇到了吧。

爺爺奶奶護犢子心切,初衷也是為了孩子好,結果卻把孩子親手推進了艱難的境地。

聽完這一切,小D心裡難過極了。

幸好小D及時回到兒子身邊,並且很早就發現了問題。

只要做媽媽的跟孩子的班主任老師做好溝通,確保老師會在班級裡恰當引導孩子們,同時私下裡好好陪伴孩子,多製造一些放鬆的氛圍,讓孩子去跟同齡小朋友接觸、遊戲,那麼孩子以後的社交能力就不會有什麼問題。

5歲男孩被孤立,事實讓媽媽心痛......

假如小D並沒有及時發現問題,而是任由老人家如此護犢子地隨時干預兒子的社交,會怎樣?

有兩種可能。

  • 第一種,是這個孩子以後但凡遇到一點兒社交衝突,都不會自主處理,而是求助大人。
  • 只不過,大人粗暴干預的越多,這個孩子被同齡人孤立的機率就越高。其他孩子都不傻,他們肯定會對這樣的一個大麻煩敬而遠之。
  • 這一點,小D其實已經在自己兒子身上看出了苗頭。
  • 第二種,是這個孩子以後在學校裡遇到問題,哪怕是真正的欺凌,也不會跟家裡大人說了。
  • 他最後會真切感受到,跟同伴發生了衝突,甚至打架了都不難處理,難的是回去怎麼跟家長說清楚。
5歲男孩被孤立,事實讓媽媽心痛......

我的一個男性朋友曾經就是這後一種情況。

他小時候在班上屬於個子偏高,也很壯實的那種。

在他的童年記憶裡,沒有受外人什麼傷害,都是受親人的“傷害”,因為他媽總是緊張兮兮地擔心他在外面會被別人欺負。

比如男孩之間打個架,原本眼睛一眨就忘記了,可他媽就覺得這兒子肯定是受欺負了,然後做兒子的不認為自己受欺負了都會覺得對不起媽媽。

朋友說:

後來,我就算真遇到什麼事,也是能不跟父母說就不跟父母說,就是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就好像,你要上前線去作戰,面前的敵人不可怕,可怕的敵人在身後,因為那會讓你覺得釜底抽薪。

5歲男孩被孤立,事實讓媽媽心痛......

小D的故事以及我朋友的故事,給了我們怎樣的提醒呢?

在孩子社會化過程中,作為監護人,我們的確要保持一定的關注,但是千萬不要因為孩子們之間的一些正常衝突就先自己亂了方寸,一切以孩子的真實感受為準。

等你確認了孩子被欺負了,孩子的情緒上遇到困難了,那麼再幹預不遲。

具體干預時,也請確保你能處理好自己的情緒,拿捏好言行尺度

否則,衝突原本可能不成問題,你卻會成為最大的那個問題。

5歲男孩被孤立,事實讓媽媽心痛......

"
5歲男孩被孤立,事實讓媽媽心痛......

來源丨積木育兒

有位媽媽問,都說孩子的社交能力很重要,那麼我要如何去引導孩子?

為了更好地回答這個很大的問題,我想講幾個小故事。

5歲男孩被孤立,事實讓媽媽心痛......

首先是小D的故事。

在兒子做了五年的留守兒童後,小D終於決定回家自己帶孩子。

過去的五年裡,爺爺奶奶把孫子養得結實、可愛。

年輕父母把孩子丟給自己,老人家覺得責任特別大,對孩子也格外上心。但小D很快發現了問題。

她在一次幼兒園公開課上,發現但凡老師要求自由組隊做遊戲,自己的兒子都會落單。別的小朋友似乎都會刻意跟她兒子保持距離。

而她兒子就孤零零地站在那兒,滿臉的不知所措。

小D不解,課後忍不住去找老師詢問,這才知道,原來前不久,兒子跟同班的一個小孩發生了衝突,受了點小傷。回家後,兒子也跟爺爺奶奶說了原委。

班主任老師說:

就是孩子們之間正常的衝撞。不過,老人家當時可能有些情緒失控了,他們直接跑到幼兒園裡跟對方家長爭執,最後差點打起來,孩子們也許有些嚇到了吧。

爺爺奶奶護犢子心切,初衷也是為了孩子好,結果卻把孩子親手推進了艱難的境地。

聽完這一切,小D心裡難過極了。

幸好小D及時回到兒子身邊,並且很早就發現了問題。

只要做媽媽的跟孩子的班主任老師做好溝通,確保老師會在班級裡恰當引導孩子們,同時私下裡好好陪伴孩子,多製造一些放鬆的氛圍,讓孩子去跟同齡小朋友接觸、遊戲,那麼孩子以後的社交能力就不會有什麼問題。

5歲男孩被孤立,事實讓媽媽心痛......

假如小D並沒有及時發現問題,而是任由老人家如此護犢子地隨時干預兒子的社交,會怎樣?

有兩種可能。

  • 第一種,是這個孩子以後但凡遇到一點兒社交衝突,都不會自主處理,而是求助大人。
  • 只不過,大人粗暴干預的越多,這個孩子被同齡人孤立的機率就越高。其他孩子都不傻,他們肯定會對這樣的一個大麻煩敬而遠之。
  • 這一點,小D其實已經在自己兒子身上看出了苗頭。
  • 第二種,是這個孩子以後在學校裡遇到問題,哪怕是真正的欺凌,也不會跟家裡大人說了。
  • 他最後會真切感受到,跟同伴發生了衝突,甚至打架了都不難處理,難的是回去怎麼跟家長說清楚。
5歲男孩被孤立,事實讓媽媽心痛......

我的一個男性朋友曾經就是這後一種情況。

他小時候在班上屬於個子偏高,也很壯實的那種。

在他的童年記憶裡,沒有受外人什麼傷害,都是受親人的“傷害”,因為他媽總是緊張兮兮地擔心他在外面會被別人欺負。

比如男孩之間打個架,原本眼睛一眨就忘記了,可他媽就覺得這兒子肯定是受欺負了,然後做兒子的不認為自己受欺負了都會覺得對不起媽媽。

朋友說:

後來,我就算真遇到什麼事,也是能不跟父母說就不跟父母說,就是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就好像,你要上前線去作戰,面前的敵人不可怕,可怕的敵人在身後,因為那會讓你覺得釜底抽薪。

5歲男孩被孤立,事實讓媽媽心痛......

小D的故事以及我朋友的故事,給了我們怎樣的提醒呢?

在孩子社會化過程中,作為監護人,我們的確要保持一定的關注,但是千萬不要因為孩子們之間的一些正常衝突就先自己亂了方寸,一切以孩子的真實感受為準。

等你確認了孩子被欺負了,孩子的情緒上遇到困難了,那麼再幹預不遲。

具體干預時,也請確保你能處理好自己的情緒,拿捏好言行尺度

否則,衝突原本可能不成問題,你卻會成為最大的那個問題。

5歲男孩被孤立,事實讓媽媽心痛......

5歲男孩被孤立,事實讓媽媽心痛......

當然,也有家長會說,我不是這種衝動型的,但是孩子交友時,的確會有一些情況,我們覺得必須得干預。

比如,豆豆媽就堅持她的看法。

豆豆3歲半,最近跟小區裡頭的一個“壞孩子”玩得越來越近。

根據豆豆媽的講述,那個“壞孩子”比豆豆大一歲,是個留守兒童。

對這個孩子,老人家除了管吃飽穿暖,其他均不過問。

所以,這個孩子愛撒謊,喜歡搶別人的東西,說話都是命令口吻

即便她把別人打哭,她的奶奶也只會在邊上跟人聊天,跟沒看見似的。

就是這樣看似一身問題的小姑娘,被大人們定性的“壞孩子”,豆豆卻特別喜歡。

有時候,還會把小姑娘身上的壞毛病,學得有模有樣,比如用命令的口氣說話,不睡午覺在外頭撒野玩等。

豆豆媽說:

我全職,一直很關注女兒的教養問題。豆豆原來是很乖巧的。最近,對於豆豆身上出現的“行為問題”,我也會採取“忽略”的辦法,不去關注,過陣子那些“行為問題”也真的就淡化了,可我還是不放心啊。

"
5歲男孩被孤立,事實讓媽媽心痛......

來源丨積木育兒

有位媽媽問,都說孩子的社交能力很重要,那麼我要如何去引導孩子?

為了更好地回答這個很大的問題,我想講幾個小故事。

5歲男孩被孤立,事實讓媽媽心痛......

首先是小D的故事。

在兒子做了五年的留守兒童後,小D終於決定回家自己帶孩子。

過去的五年裡,爺爺奶奶把孫子養得結實、可愛。

年輕父母把孩子丟給自己,老人家覺得責任特別大,對孩子也格外上心。但小D很快發現了問題。

她在一次幼兒園公開課上,發現但凡老師要求自由組隊做遊戲,自己的兒子都會落單。別的小朋友似乎都會刻意跟她兒子保持距離。

而她兒子就孤零零地站在那兒,滿臉的不知所措。

小D不解,課後忍不住去找老師詢問,這才知道,原來前不久,兒子跟同班的一個小孩發生了衝突,受了點小傷。回家後,兒子也跟爺爺奶奶說了原委。

班主任老師說:

就是孩子們之間正常的衝撞。不過,老人家當時可能有些情緒失控了,他們直接跑到幼兒園裡跟對方家長爭執,最後差點打起來,孩子們也許有些嚇到了吧。

爺爺奶奶護犢子心切,初衷也是為了孩子好,結果卻把孩子親手推進了艱難的境地。

聽完這一切,小D心裡難過極了。

幸好小D及時回到兒子身邊,並且很早就發現了問題。

只要做媽媽的跟孩子的班主任老師做好溝通,確保老師會在班級裡恰當引導孩子們,同時私下裡好好陪伴孩子,多製造一些放鬆的氛圍,讓孩子去跟同齡小朋友接觸、遊戲,那麼孩子以後的社交能力就不會有什麼問題。

5歲男孩被孤立,事實讓媽媽心痛......

假如小D並沒有及時發現問題,而是任由老人家如此護犢子地隨時干預兒子的社交,會怎樣?

有兩種可能。

  • 第一種,是這個孩子以後但凡遇到一點兒社交衝突,都不會自主處理,而是求助大人。
  • 只不過,大人粗暴干預的越多,這個孩子被同齡人孤立的機率就越高。其他孩子都不傻,他們肯定會對這樣的一個大麻煩敬而遠之。
  • 這一點,小D其實已經在自己兒子身上看出了苗頭。
  • 第二種,是這個孩子以後在學校裡遇到問題,哪怕是真正的欺凌,也不會跟家裡大人說了。
  • 他最後會真切感受到,跟同伴發生了衝突,甚至打架了都不難處理,難的是回去怎麼跟家長說清楚。
5歲男孩被孤立,事實讓媽媽心痛......

我的一個男性朋友曾經就是這後一種情況。

他小時候在班上屬於個子偏高,也很壯實的那種。

在他的童年記憶裡,沒有受外人什麼傷害,都是受親人的“傷害”,因為他媽總是緊張兮兮地擔心他在外面會被別人欺負。

比如男孩之間打個架,原本眼睛一眨就忘記了,可他媽就覺得這兒子肯定是受欺負了,然後做兒子的不認為自己受欺負了都會覺得對不起媽媽。

朋友說:

後來,我就算真遇到什麼事,也是能不跟父母說就不跟父母說,就是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就好像,你要上前線去作戰,面前的敵人不可怕,可怕的敵人在身後,因為那會讓你覺得釜底抽薪。

5歲男孩被孤立,事實讓媽媽心痛......

小D的故事以及我朋友的故事,給了我們怎樣的提醒呢?

在孩子社會化過程中,作為監護人,我們的確要保持一定的關注,但是千萬不要因為孩子們之間的一些正常衝突就先自己亂了方寸,一切以孩子的真實感受為準。

等你確認了孩子被欺負了,孩子的情緒上遇到困難了,那麼再幹預不遲。

具體干預時,也請確保你能處理好自己的情緒,拿捏好言行尺度

否則,衝突原本可能不成問題,你卻會成為最大的那個問題。

5歲男孩被孤立,事實讓媽媽心痛......

5歲男孩被孤立,事實讓媽媽心痛......

當然,也有家長會說,我不是這種衝動型的,但是孩子交友時,的確會有一些情況,我們覺得必須得干預。

比如,豆豆媽就堅持她的看法。

豆豆3歲半,最近跟小區裡頭的一個“壞孩子”玩得越來越近。

根據豆豆媽的講述,那個“壞孩子”比豆豆大一歲,是個留守兒童。

對這個孩子,老人家除了管吃飽穿暖,其他均不過問。

所以,這個孩子愛撒謊,喜歡搶別人的東西,說話都是命令口吻

即便她把別人打哭,她的奶奶也只會在邊上跟人聊天,跟沒看見似的。

就是這樣看似一身問題的小姑娘,被大人們定性的“壞孩子”,豆豆卻特別喜歡。

有時候,還會把小姑娘身上的壞毛病,學得有模有樣,比如用命令的口氣說話,不睡午覺在外頭撒野玩等。

豆豆媽說:

我全職,一直很關注女兒的教養問題。豆豆原來是很乖巧的。最近,對於豆豆身上出現的“行為問題”,我也會採取“忽略”的辦法,不去關注,過陣子那些“行為問題”也真的就淡化了,可我還是不放心啊。

5歲男孩被孤立,事實讓媽媽心痛......

豆媽的問題很有代表性。我們能理解她的擔心。

若說孩子們偶爾的衝突,父母尚且能夠忍受,那這種已經幾乎被“蓋棺定論”了的壞孩子就在自己孩子身邊,父母如何能夠淡定下來不去管?

對於這個問題,在給出建議之前,我們不如先來看看,這個媽媽的女兒,為何會那麼喜歡那個“壞孩子”。

我們看到,“撒謊”、“不睡午覺”、“搶玩具”甚至“打人”,是豆豆媽所提供的一系列描繪那個“壞小孩”的說辭。

這絕對是一個為所欲為的小孩形象。這個形象跟豆豆的“乖巧”比照起來似乎截然不同。

但是,為什麼她會那麼吸引豆豆?很可能是因為,這個“壞小孩”做了豆豆想做卻做不了的事。

"
5歲男孩被孤立,事實讓媽媽心痛......

來源丨積木育兒

有位媽媽問,都說孩子的社交能力很重要,那麼我要如何去引導孩子?

為了更好地回答這個很大的問題,我想講幾個小故事。

5歲男孩被孤立,事實讓媽媽心痛......

首先是小D的故事。

在兒子做了五年的留守兒童後,小D終於決定回家自己帶孩子。

過去的五年裡,爺爺奶奶把孫子養得結實、可愛。

年輕父母把孩子丟給自己,老人家覺得責任特別大,對孩子也格外上心。但小D很快發現了問題。

她在一次幼兒園公開課上,發現但凡老師要求自由組隊做遊戲,自己的兒子都會落單。別的小朋友似乎都會刻意跟她兒子保持距離。

而她兒子就孤零零地站在那兒,滿臉的不知所措。

小D不解,課後忍不住去找老師詢問,這才知道,原來前不久,兒子跟同班的一個小孩發生了衝突,受了點小傷。回家後,兒子也跟爺爺奶奶說了原委。

班主任老師說:

就是孩子們之間正常的衝撞。不過,老人家當時可能有些情緒失控了,他們直接跑到幼兒園裡跟對方家長爭執,最後差點打起來,孩子們也許有些嚇到了吧。

爺爺奶奶護犢子心切,初衷也是為了孩子好,結果卻把孩子親手推進了艱難的境地。

聽完這一切,小D心裡難過極了。

幸好小D及時回到兒子身邊,並且很早就發現了問題。

只要做媽媽的跟孩子的班主任老師做好溝通,確保老師會在班級裡恰當引導孩子們,同時私下裡好好陪伴孩子,多製造一些放鬆的氛圍,讓孩子去跟同齡小朋友接觸、遊戲,那麼孩子以後的社交能力就不會有什麼問題。

5歲男孩被孤立,事實讓媽媽心痛......

假如小D並沒有及時發現問題,而是任由老人家如此護犢子地隨時干預兒子的社交,會怎樣?

有兩種可能。

  • 第一種,是這個孩子以後但凡遇到一點兒社交衝突,都不會自主處理,而是求助大人。
  • 只不過,大人粗暴干預的越多,這個孩子被同齡人孤立的機率就越高。其他孩子都不傻,他們肯定會對這樣的一個大麻煩敬而遠之。
  • 這一點,小D其實已經在自己兒子身上看出了苗頭。
  • 第二種,是這個孩子以後在學校裡遇到問題,哪怕是真正的欺凌,也不會跟家裡大人說了。
  • 他最後會真切感受到,跟同伴發生了衝突,甚至打架了都不難處理,難的是回去怎麼跟家長說清楚。
5歲男孩被孤立,事實讓媽媽心痛......

我的一個男性朋友曾經就是這後一種情況。

他小時候在班上屬於個子偏高,也很壯實的那種。

在他的童年記憶裡,沒有受外人什麼傷害,都是受親人的“傷害”,因為他媽總是緊張兮兮地擔心他在外面會被別人欺負。

比如男孩之間打個架,原本眼睛一眨就忘記了,可他媽就覺得這兒子肯定是受欺負了,然後做兒子的不認為自己受欺負了都會覺得對不起媽媽。

朋友說:

後來,我就算真遇到什麼事,也是能不跟父母說就不跟父母說,就是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就好像,你要上前線去作戰,面前的敵人不可怕,可怕的敵人在身後,因為那會讓你覺得釜底抽薪。

5歲男孩被孤立,事實讓媽媽心痛......

小D的故事以及我朋友的故事,給了我們怎樣的提醒呢?

在孩子社會化過程中,作為監護人,我們的確要保持一定的關注,但是千萬不要因為孩子們之間的一些正常衝突就先自己亂了方寸,一切以孩子的真實感受為準。

等你確認了孩子被欺負了,孩子的情緒上遇到困難了,那麼再幹預不遲。

具體干預時,也請確保你能處理好自己的情緒,拿捏好言行尺度

否則,衝突原本可能不成問題,你卻會成為最大的那個問題。

5歲男孩被孤立,事實讓媽媽心痛......

5歲男孩被孤立,事實讓媽媽心痛......

當然,也有家長會說,我不是這種衝動型的,但是孩子交友時,的確會有一些情況,我們覺得必須得干預。

比如,豆豆媽就堅持她的看法。

豆豆3歲半,最近跟小區裡頭的一個“壞孩子”玩得越來越近。

根據豆豆媽的講述,那個“壞孩子”比豆豆大一歲,是個留守兒童。

對這個孩子,老人家除了管吃飽穿暖,其他均不過問。

所以,這個孩子愛撒謊,喜歡搶別人的東西,說話都是命令口吻

即便她把別人打哭,她的奶奶也只會在邊上跟人聊天,跟沒看見似的。

就是這樣看似一身問題的小姑娘,被大人們定性的“壞孩子”,豆豆卻特別喜歡。

有時候,還會把小姑娘身上的壞毛病,學得有模有樣,比如用命令的口氣說話,不睡午覺在外頭撒野玩等。

豆豆媽說:

我全職,一直很關注女兒的教養問題。豆豆原來是很乖巧的。最近,對於豆豆身上出現的“行為問題”,我也會採取“忽略”的辦法,不去關注,過陣子那些“行為問題”也真的就淡化了,可我還是不放心啊。

5歲男孩被孤立,事實讓媽媽心痛......

豆媽的問題很有代表性。我們能理解她的擔心。

若說孩子們偶爾的衝突,父母尚且能夠忍受,那這種已經幾乎被“蓋棺定論”了的壞孩子就在自己孩子身邊,父母如何能夠淡定下來不去管?

對於這個問題,在給出建議之前,我們不如先來看看,這個媽媽的女兒,為何會那麼喜歡那個“壞孩子”。

我們看到,“撒謊”、“不睡午覺”、“搶玩具”甚至“打人”,是豆豆媽所提供的一系列描繪那個“壞小孩”的說辭。

這絕對是一個為所欲為的小孩形象。這個形象跟豆豆的“乖巧”比照起來似乎截然不同。

但是,為什麼她會那麼吸引豆豆?很可能是因為,這個“壞小孩”做了豆豆想做卻做不了的事。

5歲男孩被孤立,事實讓媽媽心痛......

分析心理學家榮格將這種現象解釋為:人有通過互補去完整自我的心理傾向

那個跟我們完全不一樣的人,為什麼能夠吸引我們呢?

因為對方表現出了我們無法表現的東西,或者確切說,不是我們無法表現,是就藏著我們身體裡,而被壓抑下去了的東西。

榮格把我們未表現出的、被壓抑的那一部分自我命名為“影子”。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影子,也就是自己黑色的另一面。

所以,很可能那個“壞小孩”就是豆豆的另一面。

我們留意到,豆豆媽養孩子很有一套。從她會用忽略的方式去處理孩子的“行為問題”,這一點,我們能看出來。

她肯定在其他時候,還會有更多育兒技巧應用在小豆豆身上。所以,在媽媽高明的管控下,這個孩子很多調皮搗蛋的部分,可能就會被壓抑下來。

"
5歲男孩被孤立,事實讓媽媽心痛......

來源丨積木育兒

有位媽媽問,都說孩子的社交能力很重要,那麼我要如何去引導孩子?

為了更好地回答這個很大的問題,我想講幾個小故事。

5歲男孩被孤立,事實讓媽媽心痛......

首先是小D的故事。

在兒子做了五年的留守兒童後,小D終於決定回家自己帶孩子。

過去的五年裡,爺爺奶奶把孫子養得結實、可愛。

年輕父母把孩子丟給自己,老人家覺得責任特別大,對孩子也格外上心。但小D很快發現了問題。

她在一次幼兒園公開課上,發現但凡老師要求自由組隊做遊戲,自己的兒子都會落單。別的小朋友似乎都會刻意跟她兒子保持距離。

而她兒子就孤零零地站在那兒,滿臉的不知所措。

小D不解,課後忍不住去找老師詢問,這才知道,原來前不久,兒子跟同班的一個小孩發生了衝突,受了點小傷。回家後,兒子也跟爺爺奶奶說了原委。

班主任老師說:

就是孩子們之間正常的衝撞。不過,老人家當時可能有些情緒失控了,他們直接跑到幼兒園裡跟對方家長爭執,最後差點打起來,孩子們也許有些嚇到了吧。

爺爺奶奶護犢子心切,初衷也是為了孩子好,結果卻把孩子親手推進了艱難的境地。

聽完這一切,小D心裡難過極了。

幸好小D及時回到兒子身邊,並且很早就發現了問題。

只要做媽媽的跟孩子的班主任老師做好溝通,確保老師會在班級裡恰當引導孩子們,同時私下裡好好陪伴孩子,多製造一些放鬆的氛圍,讓孩子去跟同齡小朋友接觸、遊戲,那麼孩子以後的社交能力就不會有什麼問題。

5歲男孩被孤立,事實讓媽媽心痛......

假如小D並沒有及時發現問題,而是任由老人家如此護犢子地隨時干預兒子的社交,會怎樣?

有兩種可能。

  • 第一種,是這個孩子以後但凡遇到一點兒社交衝突,都不會自主處理,而是求助大人。
  • 只不過,大人粗暴干預的越多,這個孩子被同齡人孤立的機率就越高。其他孩子都不傻,他們肯定會對這樣的一個大麻煩敬而遠之。
  • 這一點,小D其實已經在自己兒子身上看出了苗頭。
  • 第二種,是這個孩子以後在學校裡遇到問題,哪怕是真正的欺凌,也不會跟家裡大人說了。
  • 他最後會真切感受到,跟同伴發生了衝突,甚至打架了都不難處理,難的是回去怎麼跟家長說清楚。
5歲男孩被孤立,事實讓媽媽心痛......

我的一個男性朋友曾經就是這後一種情況。

他小時候在班上屬於個子偏高,也很壯實的那種。

在他的童年記憶裡,沒有受外人什麼傷害,都是受親人的“傷害”,因為他媽總是緊張兮兮地擔心他在外面會被別人欺負。

比如男孩之間打個架,原本眼睛一眨就忘記了,可他媽就覺得這兒子肯定是受欺負了,然後做兒子的不認為自己受欺負了都會覺得對不起媽媽。

朋友說:

後來,我就算真遇到什麼事,也是能不跟父母說就不跟父母說,就是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就好像,你要上前線去作戰,面前的敵人不可怕,可怕的敵人在身後,因為那會讓你覺得釜底抽薪。

5歲男孩被孤立,事實讓媽媽心痛......

小D的故事以及我朋友的故事,給了我們怎樣的提醒呢?

在孩子社會化過程中,作為監護人,我們的確要保持一定的關注,但是千萬不要因為孩子們之間的一些正常衝突就先自己亂了方寸,一切以孩子的真實感受為準。

等你確認了孩子被欺負了,孩子的情緒上遇到困難了,那麼再幹預不遲。

具體干預時,也請確保你能處理好自己的情緒,拿捏好言行尺度

否則,衝突原本可能不成問題,你卻會成為最大的那個問題。

5歲男孩被孤立,事實讓媽媽心痛......

5歲男孩被孤立,事實讓媽媽心痛......

當然,也有家長會說,我不是這種衝動型的,但是孩子交友時,的確會有一些情況,我們覺得必須得干預。

比如,豆豆媽就堅持她的看法。

豆豆3歲半,最近跟小區裡頭的一個“壞孩子”玩得越來越近。

根據豆豆媽的講述,那個“壞孩子”比豆豆大一歲,是個留守兒童。

對這個孩子,老人家除了管吃飽穿暖,其他均不過問。

所以,這個孩子愛撒謊,喜歡搶別人的東西,說話都是命令口吻

即便她把別人打哭,她的奶奶也只會在邊上跟人聊天,跟沒看見似的。

就是這樣看似一身問題的小姑娘,被大人們定性的“壞孩子”,豆豆卻特別喜歡。

有時候,還會把小姑娘身上的壞毛病,學得有模有樣,比如用命令的口氣說話,不睡午覺在外頭撒野玩等。

豆豆媽說:

我全職,一直很關注女兒的教養問題。豆豆原來是很乖巧的。最近,對於豆豆身上出現的“行為問題”,我也會採取“忽略”的辦法,不去關注,過陣子那些“行為問題”也真的就淡化了,可我還是不放心啊。

5歲男孩被孤立,事實讓媽媽心痛......

豆媽的問題很有代表性。我們能理解她的擔心。

若說孩子們偶爾的衝突,父母尚且能夠忍受,那這種已經幾乎被“蓋棺定論”了的壞孩子就在自己孩子身邊,父母如何能夠淡定下來不去管?

對於這個問題,在給出建議之前,我們不如先來看看,這個媽媽的女兒,為何會那麼喜歡那個“壞孩子”。

我們看到,“撒謊”、“不睡午覺”、“搶玩具”甚至“打人”,是豆豆媽所提供的一系列描繪那個“壞小孩”的說辭。

這絕對是一個為所欲為的小孩形象。這個形象跟豆豆的“乖巧”比照起來似乎截然不同。

但是,為什麼她會那麼吸引豆豆?很可能是因為,這個“壞小孩”做了豆豆想做卻做不了的事。

5歲男孩被孤立,事實讓媽媽心痛......

分析心理學家榮格將這種現象解釋為:人有通過互補去完整自我的心理傾向

那個跟我們完全不一樣的人,為什麼能夠吸引我們呢?

因為對方表現出了我們無法表現的東西,或者確切說,不是我們無法表現,是就藏著我們身體裡,而被壓抑下去了的東西。

榮格把我們未表現出的、被壓抑的那一部分自我命名為“影子”。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影子,也就是自己黑色的另一面。

所以,很可能那個“壞小孩”就是豆豆的另一面。

我們留意到,豆豆媽養孩子很有一套。從她會用忽略的方式去處理孩子的“行為問題”,這一點,我們能看出來。

她肯定在其他時候,還會有更多育兒技巧應用在小豆豆身上。所以,在媽媽高明的管控下,這個孩子很多調皮搗蛋的部分,可能就會被壓抑下來。

5歲男孩被孤立,事實讓媽媽心痛......

這樣看,豆豆其實是在藉助交友,去釋放自己被壓抑的那一部分。

假如現在不是這個壞孩子吸引豆豆,那麼,明天可能還會有另一個壞孩子A、B、C……吸引到她。

因此,我們需要重視這個事情,但不是去簡單地阻止。

如果父母去阻止,父母就做了那個壞人。

我們想象下,青春期的時候,你的孩子戀愛。

你越干預,其實就會讓你的孩子越完完全全地跟去那個對象在一起。因為你一定會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

具體怎麼做呢?

  • 第一,父母需要明白,我們自己對孩子的影響,遠遠大過於同伴對自己孩子的影響。
  • 第二,對豆豆媽來說,她完全可以跟豆豆一起,去了解那個女孩。但是,她不必要帶著自己女兒去迴避那個孩子。

總之,適度放手,給一個空間給這兩個孩子。在這個空間裡,你有一個基本的規則,確保孩子們的安全。

你還可以提議他們玩一些你覺得不錯的遊戲,讓他們在遊戲中去代謝一些不舒服的感覺。

這樣,我們不僅可以守護好自己孩子的成長,某種程度上可能還會影響到那個“壞小孩”也未可知。

"
5歲男孩被孤立,事實讓媽媽心痛......

來源丨積木育兒

有位媽媽問,都說孩子的社交能力很重要,那麼我要如何去引導孩子?

為了更好地回答這個很大的問題,我想講幾個小故事。

5歲男孩被孤立,事實讓媽媽心痛......

首先是小D的故事。

在兒子做了五年的留守兒童後,小D終於決定回家自己帶孩子。

過去的五年裡,爺爺奶奶把孫子養得結實、可愛。

年輕父母把孩子丟給自己,老人家覺得責任特別大,對孩子也格外上心。但小D很快發現了問題。

她在一次幼兒園公開課上,發現但凡老師要求自由組隊做遊戲,自己的兒子都會落單。別的小朋友似乎都會刻意跟她兒子保持距離。

而她兒子就孤零零地站在那兒,滿臉的不知所措。

小D不解,課後忍不住去找老師詢問,這才知道,原來前不久,兒子跟同班的一個小孩發生了衝突,受了點小傷。回家後,兒子也跟爺爺奶奶說了原委。

班主任老師說:

就是孩子們之間正常的衝撞。不過,老人家當時可能有些情緒失控了,他們直接跑到幼兒園裡跟對方家長爭執,最後差點打起來,孩子們也許有些嚇到了吧。

爺爺奶奶護犢子心切,初衷也是為了孩子好,結果卻把孩子親手推進了艱難的境地。

聽完這一切,小D心裡難過極了。

幸好小D及時回到兒子身邊,並且很早就發現了問題。

只要做媽媽的跟孩子的班主任老師做好溝通,確保老師會在班級裡恰當引導孩子們,同時私下裡好好陪伴孩子,多製造一些放鬆的氛圍,讓孩子去跟同齡小朋友接觸、遊戲,那麼孩子以後的社交能力就不會有什麼問題。

5歲男孩被孤立,事實讓媽媽心痛......

假如小D並沒有及時發現問題,而是任由老人家如此護犢子地隨時干預兒子的社交,會怎樣?

有兩種可能。

  • 第一種,是這個孩子以後但凡遇到一點兒社交衝突,都不會自主處理,而是求助大人。
  • 只不過,大人粗暴干預的越多,這個孩子被同齡人孤立的機率就越高。其他孩子都不傻,他們肯定會對這樣的一個大麻煩敬而遠之。
  • 這一點,小D其實已經在自己兒子身上看出了苗頭。
  • 第二種,是這個孩子以後在學校裡遇到問題,哪怕是真正的欺凌,也不會跟家裡大人說了。
  • 他最後會真切感受到,跟同伴發生了衝突,甚至打架了都不難處理,難的是回去怎麼跟家長說清楚。
5歲男孩被孤立,事實讓媽媽心痛......

我的一個男性朋友曾經就是這後一種情況。

他小時候在班上屬於個子偏高,也很壯實的那種。

在他的童年記憶裡,沒有受外人什麼傷害,都是受親人的“傷害”,因為他媽總是緊張兮兮地擔心他在外面會被別人欺負。

比如男孩之間打個架,原本眼睛一眨就忘記了,可他媽就覺得這兒子肯定是受欺負了,然後做兒子的不認為自己受欺負了都會覺得對不起媽媽。

朋友說:

後來,我就算真遇到什麼事,也是能不跟父母說就不跟父母說,就是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就好像,你要上前線去作戰,面前的敵人不可怕,可怕的敵人在身後,因為那會讓你覺得釜底抽薪。

5歲男孩被孤立,事實讓媽媽心痛......

小D的故事以及我朋友的故事,給了我們怎樣的提醒呢?

在孩子社會化過程中,作為監護人,我們的確要保持一定的關注,但是千萬不要因為孩子們之間的一些正常衝突就先自己亂了方寸,一切以孩子的真實感受為準。

等你確認了孩子被欺負了,孩子的情緒上遇到困難了,那麼再幹預不遲。

具體干預時,也請確保你能處理好自己的情緒,拿捏好言行尺度

否則,衝突原本可能不成問題,你卻會成為最大的那個問題。

5歲男孩被孤立,事實讓媽媽心痛......

5歲男孩被孤立,事實讓媽媽心痛......

當然,也有家長會說,我不是這種衝動型的,但是孩子交友時,的確會有一些情況,我們覺得必須得干預。

比如,豆豆媽就堅持她的看法。

豆豆3歲半,最近跟小區裡頭的一個“壞孩子”玩得越來越近。

根據豆豆媽的講述,那個“壞孩子”比豆豆大一歲,是個留守兒童。

對這個孩子,老人家除了管吃飽穿暖,其他均不過問。

所以,這個孩子愛撒謊,喜歡搶別人的東西,說話都是命令口吻

即便她把別人打哭,她的奶奶也只會在邊上跟人聊天,跟沒看見似的。

就是這樣看似一身問題的小姑娘,被大人們定性的“壞孩子”,豆豆卻特別喜歡。

有時候,還會把小姑娘身上的壞毛病,學得有模有樣,比如用命令的口氣說話,不睡午覺在外頭撒野玩等。

豆豆媽說:

我全職,一直很關注女兒的教養問題。豆豆原來是很乖巧的。最近,對於豆豆身上出現的“行為問題”,我也會採取“忽略”的辦法,不去關注,過陣子那些“行為問題”也真的就淡化了,可我還是不放心啊。

5歲男孩被孤立,事實讓媽媽心痛......

豆媽的問題很有代表性。我們能理解她的擔心。

若說孩子們偶爾的衝突,父母尚且能夠忍受,那這種已經幾乎被“蓋棺定論”了的壞孩子就在自己孩子身邊,父母如何能夠淡定下來不去管?

對於這個問題,在給出建議之前,我們不如先來看看,這個媽媽的女兒,為何會那麼喜歡那個“壞孩子”。

我們看到,“撒謊”、“不睡午覺”、“搶玩具”甚至“打人”,是豆豆媽所提供的一系列描繪那個“壞小孩”的說辭。

這絕對是一個為所欲為的小孩形象。這個形象跟豆豆的“乖巧”比照起來似乎截然不同。

但是,為什麼她會那麼吸引豆豆?很可能是因為,這個“壞小孩”做了豆豆想做卻做不了的事。

5歲男孩被孤立,事實讓媽媽心痛......

分析心理學家榮格將這種現象解釋為:人有通過互補去完整自我的心理傾向

那個跟我們完全不一樣的人,為什麼能夠吸引我們呢?

因為對方表現出了我們無法表現的東西,或者確切說,不是我們無法表現,是就藏著我們身體裡,而被壓抑下去了的東西。

榮格把我們未表現出的、被壓抑的那一部分自我命名為“影子”。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影子,也就是自己黑色的另一面。

所以,很可能那個“壞小孩”就是豆豆的另一面。

我們留意到,豆豆媽養孩子很有一套。從她會用忽略的方式去處理孩子的“行為問題”,這一點,我們能看出來。

她肯定在其他時候,還會有更多育兒技巧應用在小豆豆身上。所以,在媽媽高明的管控下,這個孩子很多調皮搗蛋的部分,可能就會被壓抑下來。

5歲男孩被孤立,事實讓媽媽心痛......

這樣看,豆豆其實是在藉助交友,去釋放自己被壓抑的那一部分。

假如現在不是這個壞孩子吸引豆豆,那麼,明天可能還會有另一個壞孩子A、B、C……吸引到她。

因此,我們需要重視這個事情,但不是去簡單地阻止。

如果父母去阻止,父母就做了那個壞人。

我們想象下,青春期的時候,你的孩子戀愛。

你越干預,其實就會讓你的孩子越完完全全地跟去那個對象在一起。因為你一定會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

具體怎麼做呢?

  • 第一,父母需要明白,我們自己對孩子的影響,遠遠大過於同伴對自己孩子的影響。
  • 第二,對豆豆媽來說,她完全可以跟豆豆一起,去了解那個女孩。但是,她不必要帶著自己女兒去迴避那個孩子。

總之,適度放手,給一個空間給這兩個孩子。在這個空間裡,你有一個基本的規則,確保孩子們的安全。

你還可以提議他們玩一些你覺得不錯的遊戲,讓他們在遊戲中去代謝一些不舒服的感覺。

這樣,我們不僅可以守護好自己孩子的成長,某種程度上可能還會影響到那個“壞小孩”也未可知。

5歲男孩被孤立,事實讓媽媽心痛......

"
5歲男孩被孤立,事實讓媽媽心痛......

來源丨積木育兒

有位媽媽問,都說孩子的社交能力很重要,那麼我要如何去引導孩子?

為了更好地回答這個很大的問題,我想講幾個小故事。

5歲男孩被孤立,事實讓媽媽心痛......

首先是小D的故事。

在兒子做了五年的留守兒童後,小D終於決定回家自己帶孩子。

過去的五年裡,爺爺奶奶把孫子養得結實、可愛。

年輕父母把孩子丟給自己,老人家覺得責任特別大,對孩子也格外上心。但小D很快發現了問題。

她在一次幼兒園公開課上,發現但凡老師要求自由組隊做遊戲,自己的兒子都會落單。別的小朋友似乎都會刻意跟她兒子保持距離。

而她兒子就孤零零地站在那兒,滿臉的不知所措。

小D不解,課後忍不住去找老師詢問,這才知道,原來前不久,兒子跟同班的一個小孩發生了衝突,受了點小傷。回家後,兒子也跟爺爺奶奶說了原委。

班主任老師說:

就是孩子們之間正常的衝撞。不過,老人家當時可能有些情緒失控了,他們直接跑到幼兒園裡跟對方家長爭執,最後差點打起來,孩子們也許有些嚇到了吧。

爺爺奶奶護犢子心切,初衷也是為了孩子好,結果卻把孩子親手推進了艱難的境地。

聽完這一切,小D心裡難過極了。

幸好小D及時回到兒子身邊,並且很早就發現了問題。

只要做媽媽的跟孩子的班主任老師做好溝通,確保老師會在班級裡恰當引導孩子們,同時私下裡好好陪伴孩子,多製造一些放鬆的氛圍,讓孩子去跟同齡小朋友接觸、遊戲,那麼孩子以後的社交能力就不會有什麼問題。

5歲男孩被孤立,事實讓媽媽心痛......

假如小D並沒有及時發現問題,而是任由老人家如此護犢子地隨時干預兒子的社交,會怎樣?

有兩種可能。

  • 第一種,是這個孩子以後但凡遇到一點兒社交衝突,都不會自主處理,而是求助大人。
  • 只不過,大人粗暴干預的越多,這個孩子被同齡人孤立的機率就越高。其他孩子都不傻,他們肯定會對這樣的一個大麻煩敬而遠之。
  • 這一點,小D其實已經在自己兒子身上看出了苗頭。
  • 第二種,是這個孩子以後在學校裡遇到問題,哪怕是真正的欺凌,也不會跟家裡大人說了。
  • 他最後會真切感受到,跟同伴發生了衝突,甚至打架了都不難處理,難的是回去怎麼跟家長說清楚。
5歲男孩被孤立,事實讓媽媽心痛......

我的一個男性朋友曾經就是這後一種情況。

他小時候在班上屬於個子偏高,也很壯實的那種。

在他的童年記憶裡,沒有受外人什麼傷害,都是受親人的“傷害”,因為他媽總是緊張兮兮地擔心他在外面會被別人欺負。

比如男孩之間打個架,原本眼睛一眨就忘記了,可他媽就覺得這兒子肯定是受欺負了,然後做兒子的不認為自己受欺負了都會覺得對不起媽媽。

朋友說:

後來,我就算真遇到什麼事,也是能不跟父母說就不跟父母說,就是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就好像,你要上前線去作戰,面前的敵人不可怕,可怕的敵人在身後,因為那會讓你覺得釜底抽薪。

5歲男孩被孤立,事實讓媽媽心痛......

小D的故事以及我朋友的故事,給了我們怎樣的提醒呢?

在孩子社會化過程中,作為監護人,我們的確要保持一定的關注,但是千萬不要因為孩子們之間的一些正常衝突就先自己亂了方寸,一切以孩子的真實感受為準。

等你確認了孩子被欺負了,孩子的情緒上遇到困難了,那麼再幹預不遲。

具體干預時,也請確保你能處理好自己的情緒,拿捏好言行尺度

否則,衝突原本可能不成問題,你卻會成為最大的那個問題。

5歲男孩被孤立,事實讓媽媽心痛......

5歲男孩被孤立,事實讓媽媽心痛......

當然,也有家長會說,我不是這種衝動型的,但是孩子交友時,的確會有一些情況,我們覺得必須得干預。

比如,豆豆媽就堅持她的看法。

豆豆3歲半,最近跟小區裡頭的一個“壞孩子”玩得越來越近。

根據豆豆媽的講述,那個“壞孩子”比豆豆大一歲,是個留守兒童。

對這個孩子,老人家除了管吃飽穿暖,其他均不過問。

所以,這個孩子愛撒謊,喜歡搶別人的東西,說話都是命令口吻

即便她把別人打哭,她的奶奶也只會在邊上跟人聊天,跟沒看見似的。

就是這樣看似一身問題的小姑娘,被大人們定性的“壞孩子”,豆豆卻特別喜歡。

有時候,還會把小姑娘身上的壞毛病,學得有模有樣,比如用命令的口氣說話,不睡午覺在外頭撒野玩等。

豆豆媽說:

我全職,一直很關注女兒的教養問題。豆豆原來是很乖巧的。最近,對於豆豆身上出現的“行為問題”,我也會採取“忽略”的辦法,不去關注,過陣子那些“行為問題”也真的就淡化了,可我還是不放心啊。

5歲男孩被孤立,事實讓媽媽心痛......

豆媽的問題很有代表性。我們能理解她的擔心。

若說孩子們偶爾的衝突,父母尚且能夠忍受,那這種已經幾乎被“蓋棺定論”了的壞孩子就在自己孩子身邊,父母如何能夠淡定下來不去管?

對於這個問題,在給出建議之前,我們不如先來看看,這個媽媽的女兒,為何會那麼喜歡那個“壞孩子”。

我們看到,“撒謊”、“不睡午覺”、“搶玩具”甚至“打人”,是豆豆媽所提供的一系列描繪那個“壞小孩”的說辭。

這絕對是一個為所欲為的小孩形象。這個形象跟豆豆的“乖巧”比照起來似乎截然不同。

但是,為什麼她會那麼吸引豆豆?很可能是因為,這個“壞小孩”做了豆豆想做卻做不了的事。

5歲男孩被孤立,事實讓媽媽心痛......

分析心理學家榮格將這種現象解釋為:人有通過互補去完整自我的心理傾向

那個跟我們完全不一樣的人,為什麼能夠吸引我們呢?

因為對方表現出了我們無法表現的東西,或者確切說,不是我們無法表現,是就藏著我們身體裡,而被壓抑下去了的東西。

榮格把我們未表現出的、被壓抑的那一部分自我命名為“影子”。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影子,也就是自己黑色的另一面。

所以,很可能那個“壞小孩”就是豆豆的另一面。

我們留意到,豆豆媽養孩子很有一套。從她會用忽略的方式去處理孩子的“行為問題”,這一點,我們能看出來。

她肯定在其他時候,還會有更多育兒技巧應用在小豆豆身上。所以,在媽媽高明的管控下,這個孩子很多調皮搗蛋的部分,可能就會被壓抑下來。

5歲男孩被孤立,事實讓媽媽心痛......

這樣看,豆豆其實是在藉助交友,去釋放自己被壓抑的那一部分。

假如現在不是這個壞孩子吸引豆豆,那麼,明天可能還會有另一個壞孩子A、B、C……吸引到她。

因此,我們需要重視這個事情,但不是去簡單地阻止。

如果父母去阻止,父母就做了那個壞人。

我們想象下,青春期的時候,你的孩子戀愛。

你越干預,其實就會讓你的孩子越完完全全地跟去那個對象在一起。因為你一定會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

具體怎麼做呢?

  • 第一,父母需要明白,我們自己對孩子的影響,遠遠大過於同伴對自己孩子的影響。
  • 第二,對豆豆媽來說,她完全可以跟豆豆一起,去了解那個女孩。但是,她不必要帶著自己女兒去迴避那個孩子。

總之,適度放手,給一個空間給這兩個孩子。在這個空間裡,你有一個基本的規則,確保孩子們的安全。

你還可以提議他們玩一些你覺得不錯的遊戲,讓他們在遊戲中去代謝一些不舒服的感覺。

這樣,我們不僅可以守護好自己孩子的成長,某種程度上可能還會影響到那個“壞小孩”也未可知。

5歲男孩被孤立,事實讓媽媽心痛......

5歲男孩被孤立,事實讓媽媽心痛......

講完上面的例子,我們再回到文章開頭的問題,即孩子社會化的過程中,父母該如何引導呢?

我們的建議是,能不引導,最好別引導。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你的確需要在陪伴時,利用遊戲或者閱讀,提前為孩子預熱一些社會化的基本規則,但是,真正孩子正兒八經和同齡人交往的時候,多半是不需要我們引導的。

越大的孩子越不需要。

我們可以回憶下自己小時候的同伴交往的經歷。

那個時候,我們多半是自己上學放學的。然後上學放學路上,這個孩子們就會自然而然地結伴同行。

幾個小夥伴一起回家的時候,有時會去走一些不同的路,今天走這條,明天那條小巷子要不要去走走看。反正就是總會有一些小小的冒險在這個過程裡面。

這等於是,一個孩子,和其他一個或者幾個同齡的孩子,一群人完成了一個小小的探險任務。這種共同完成一個任務的經歷,其實就會幫助孩子們建立很深的友誼。

所以話說回來,這個具體的同伴交往的過程,父母是無法安排和介入的。它是很自然就會發生的。

事實上我們覺得,父母試圖引導的這個意圖本身,有點太主動了,很可能會導致小孩子的自發性變弱、甚至消失。

父母能夠做的是什麼呢?對孩子的社交和情緒狀態保持必要的關注;確保跟孩子有一個好的親子關係和良好的溝通頻率;但是,一定一定要留一個空間給孩子。

那個空間裡是沒有父母的,是小孩子可以自己做決定的。

"
5歲男孩被孤立,事實讓媽媽心痛......

來源丨積木育兒

有位媽媽問,都說孩子的社交能力很重要,那麼我要如何去引導孩子?

為了更好地回答這個很大的問題,我想講幾個小故事。

5歲男孩被孤立,事實讓媽媽心痛......

首先是小D的故事。

在兒子做了五年的留守兒童後,小D終於決定回家自己帶孩子。

過去的五年裡,爺爺奶奶把孫子養得結實、可愛。

年輕父母把孩子丟給自己,老人家覺得責任特別大,對孩子也格外上心。但小D很快發現了問題。

她在一次幼兒園公開課上,發現但凡老師要求自由組隊做遊戲,自己的兒子都會落單。別的小朋友似乎都會刻意跟她兒子保持距離。

而她兒子就孤零零地站在那兒,滿臉的不知所措。

小D不解,課後忍不住去找老師詢問,這才知道,原來前不久,兒子跟同班的一個小孩發生了衝突,受了點小傷。回家後,兒子也跟爺爺奶奶說了原委。

班主任老師說:

就是孩子們之間正常的衝撞。不過,老人家當時可能有些情緒失控了,他們直接跑到幼兒園裡跟對方家長爭執,最後差點打起來,孩子們也許有些嚇到了吧。

爺爺奶奶護犢子心切,初衷也是為了孩子好,結果卻把孩子親手推進了艱難的境地。

聽完這一切,小D心裡難過極了。

幸好小D及時回到兒子身邊,並且很早就發現了問題。

只要做媽媽的跟孩子的班主任老師做好溝通,確保老師會在班級裡恰當引導孩子們,同時私下裡好好陪伴孩子,多製造一些放鬆的氛圍,讓孩子去跟同齡小朋友接觸、遊戲,那麼孩子以後的社交能力就不會有什麼問題。

5歲男孩被孤立,事實讓媽媽心痛......

假如小D並沒有及時發現問題,而是任由老人家如此護犢子地隨時干預兒子的社交,會怎樣?

有兩種可能。

  • 第一種,是這個孩子以後但凡遇到一點兒社交衝突,都不會自主處理,而是求助大人。
  • 只不過,大人粗暴干預的越多,這個孩子被同齡人孤立的機率就越高。其他孩子都不傻,他們肯定會對這樣的一個大麻煩敬而遠之。
  • 這一點,小D其實已經在自己兒子身上看出了苗頭。
  • 第二種,是這個孩子以後在學校裡遇到問題,哪怕是真正的欺凌,也不會跟家裡大人說了。
  • 他最後會真切感受到,跟同伴發生了衝突,甚至打架了都不難處理,難的是回去怎麼跟家長說清楚。
5歲男孩被孤立,事實讓媽媽心痛......

我的一個男性朋友曾經就是這後一種情況。

他小時候在班上屬於個子偏高,也很壯實的那種。

在他的童年記憶裡,沒有受外人什麼傷害,都是受親人的“傷害”,因為他媽總是緊張兮兮地擔心他在外面會被別人欺負。

比如男孩之間打個架,原本眼睛一眨就忘記了,可他媽就覺得這兒子肯定是受欺負了,然後做兒子的不認為自己受欺負了都會覺得對不起媽媽。

朋友說:

後來,我就算真遇到什麼事,也是能不跟父母說就不跟父母說,就是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就好像,你要上前線去作戰,面前的敵人不可怕,可怕的敵人在身後,因為那會讓你覺得釜底抽薪。

5歲男孩被孤立,事實讓媽媽心痛......

小D的故事以及我朋友的故事,給了我們怎樣的提醒呢?

在孩子社會化過程中,作為監護人,我們的確要保持一定的關注,但是千萬不要因為孩子們之間的一些正常衝突就先自己亂了方寸,一切以孩子的真實感受為準。

等你確認了孩子被欺負了,孩子的情緒上遇到困難了,那麼再幹預不遲。

具體干預時,也請確保你能處理好自己的情緒,拿捏好言行尺度

否則,衝突原本可能不成問題,你卻會成為最大的那個問題。

5歲男孩被孤立,事實讓媽媽心痛......

5歲男孩被孤立,事實讓媽媽心痛......

當然,也有家長會說,我不是這種衝動型的,但是孩子交友時,的確會有一些情況,我們覺得必須得干預。

比如,豆豆媽就堅持她的看法。

豆豆3歲半,最近跟小區裡頭的一個“壞孩子”玩得越來越近。

根據豆豆媽的講述,那個“壞孩子”比豆豆大一歲,是個留守兒童。

對這個孩子,老人家除了管吃飽穿暖,其他均不過問。

所以,這個孩子愛撒謊,喜歡搶別人的東西,說話都是命令口吻

即便她把別人打哭,她的奶奶也只會在邊上跟人聊天,跟沒看見似的。

就是這樣看似一身問題的小姑娘,被大人們定性的“壞孩子”,豆豆卻特別喜歡。

有時候,還會把小姑娘身上的壞毛病,學得有模有樣,比如用命令的口氣說話,不睡午覺在外頭撒野玩等。

豆豆媽說:

我全職,一直很關注女兒的教養問題。豆豆原來是很乖巧的。最近,對於豆豆身上出現的“行為問題”,我也會採取“忽略”的辦法,不去關注,過陣子那些“行為問題”也真的就淡化了,可我還是不放心啊。

5歲男孩被孤立,事實讓媽媽心痛......

豆媽的問題很有代表性。我們能理解她的擔心。

若說孩子們偶爾的衝突,父母尚且能夠忍受,那這種已經幾乎被“蓋棺定論”了的壞孩子就在自己孩子身邊,父母如何能夠淡定下來不去管?

對於這個問題,在給出建議之前,我們不如先來看看,這個媽媽的女兒,為何會那麼喜歡那個“壞孩子”。

我們看到,“撒謊”、“不睡午覺”、“搶玩具”甚至“打人”,是豆豆媽所提供的一系列描繪那個“壞小孩”的說辭。

這絕對是一個為所欲為的小孩形象。這個形象跟豆豆的“乖巧”比照起來似乎截然不同。

但是,為什麼她會那麼吸引豆豆?很可能是因為,這個“壞小孩”做了豆豆想做卻做不了的事。

5歲男孩被孤立,事實讓媽媽心痛......

分析心理學家榮格將這種現象解釋為:人有通過互補去完整自我的心理傾向

那個跟我們完全不一樣的人,為什麼能夠吸引我們呢?

因為對方表現出了我們無法表現的東西,或者確切說,不是我們無法表現,是就藏著我們身體裡,而被壓抑下去了的東西。

榮格把我們未表現出的、被壓抑的那一部分自我命名為“影子”。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影子,也就是自己黑色的另一面。

所以,很可能那個“壞小孩”就是豆豆的另一面。

我們留意到,豆豆媽養孩子很有一套。從她會用忽略的方式去處理孩子的“行為問題”,這一點,我們能看出來。

她肯定在其他時候,還會有更多育兒技巧應用在小豆豆身上。所以,在媽媽高明的管控下,這個孩子很多調皮搗蛋的部分,可能就會被壓抑下來。

5歲男孩被孤立,事實讓媽媽心痛......

這樣看,豆豆其實是在藉助交友,去釋放自己被壓抑的那一部分。

假如現在不是這個壞孩子吸引豆豆,那麼,明天可能還會有另一個壞孩子A、B、C……吸引到她。

因此,我們需要重視這個事情,但不是去簡單地阻止。

如果父母去阻止,父母就做了那個壞人。

我們想象下,青春期的時候,你的孩子戀愛。

你越干預,其實就會讓你的孩子越完完全全地跟去那個對象在一起。因為你一定會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

具體怎麼做呢?

  • 第一,父母需要明白,我們自己對孩子的影響,遠遠大過於同伴對自己孩子的影響。
  • 第二,對豆豆媽來說,她完全可以跟豆豆一起,去了解那個女孩。但是,她不必要帶著自己女兒去迴避那個孩子。

總之,適度放手,給一個空間給這兩個孩子。在這個空間裡,你有一個基本的規則,確保孩子們的安全。

你還可以提議他們玩一些你覺得不錯的遊戲,讓他們在遊戲中去代謝一些不舒服的感覺。

這樣,我們不僅可以守護好自己孩子的成長,某種程度上可能還會影響到那個“壞小孩”也未可知。

5歲男孩被孤立,事實讓媽媽心痛......

5歲男孩被孤立,事實讓媽媽心痛......

講完上面的例子,我們再回到文章開頭的問題,即孩子社會化的過程中,父母該如何引導呢?

我們的建議是,能不引導,最好別引導。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你的確需要在陪伴時,利用遊戲或者閱讀,提前為孩子預熱一些社會化的基本規則,但是,真正孩子正兒八經和同齡人交往的時候,多半是不需要我們引導的。

越大的孩子越不需要。

我們可以回憶下自己小時候的同伴交往的經歷。

那個時候,我們多半是自己上學放學的。然後上學放學路上,這個孩子們就會自然而然地結伴同行。

幾個小夥伴一起回家的時候,有時會去走一些不同的路,今天走這條,明天那條小巷子要不要去走走看。反正就是總會有一些小小的冒險在這個過程裡面。

這等於是,一個孩子,和其他一個或者幾個同齡的孩子,一群人完成了一個小小的探險任務。這種共同完成一個任務的經歷,其實就會幫助孩子們建立很深的友誼。

所以話說回來,這個具體的同伴交往的過程,父母是無法安排和介入的。它是很自然就會發生的。

事實上我們覺得,父母試圖引導的這個意圖本身,有點太主動了,很可能會導致小孩子的自發性變弱、甚至消失。

父母能夠做的是什麼呢?對孩子的社交和情緒狀態保持必要的關注;確保跟孩子有一個好的親子關係和良好的溝通頻率;但是,一定一定要留一個空間給孩子。

那個空間裡是沒有父母的,是小孩子可以自己做決定的。

5歲男孩被孤立,事實讓媽媽心痛......

最後,想要再次強調的是,父母一定要記得,你對孩子的影響力,其實遠遠大過於外部環境,包括同伴對孩子的影響力。

假如你在跟孩子相處的時候淡定從容,那麼你的孩子在社交中就不至於手足無措;

假如你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提供了一個有愛的、民主的環境,那麼你的孩子在社會化過程中,就會懂得自尊自愛,不至於輕易就被他人帶跑偏。

心理學界一項針對3-5歲學齡前兒童的研究表明,假如一個小孩被允許,可以經常邀請有問題的同伴(身體殘疾,或者性格古怪的孩子)一起遊戲,這種小孩將會發展出更好的包容性,更能體諒和理解別人,具有更強的組織能力和領導能力。

這樣的研究結果給我們的啟示是:

這世界有顏色不同的花朵,也有不同特點的人。

我們的孩子終將要獨自面對這個豐富且複雜的世界。

父母不可能替孩子過濾掉一切,唯一能做的,就是通過高質量的陪伴和守護,讓孩子確信,他們是值得被愛、被珍惜的,然後學著放手,給孩子以信任和祝福。

-end-

tips:更多養育0-18歲孩子的家庭教育乾貨,請搜索關注“大孩子家庭教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